体位性低血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当自主神经反射受损或血管内容量明显不足,在直立时发生血压显著下降,这种现象称为直立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可引起头晕、晕厥,甚至心绞痛或脑卒中。
站立或进食后出现有症状的血压下降是一个常见的临床问题。不同报告中直立性低血压的患病率各有不同,在5%-20%之间。许多疾病可以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后者也可以是急性或慢性容量不足的症状以及药物(尤其是降压药)的副作用。一个相关的问题,餐后低血压(餐后15-90min出现血压下降)在较年长个体中也很常见。
慢性直立不耐受(chronic orthostatic intolerance, COI)描述的是发生与长时间站立或直立姿势相关的头晕目眩、头晕、昏眩或晕厥。有时这些症状伴发心动过速加重,但血压很少降低或不下降,这种疾病称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 POTS)。
本专题将总结直立性和餐后低血压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其治疗将单独讨论。POTS也将单独讨论(参见“直立和餐后低血压的治疗”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对站立的正常血压反应—直立姿势使500-1000mL的血液聚集在下肢和内脏循环,引起下列变化依次发生[1]:
●静脉回心血量迅速减少
●随之心室充盈减少,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和血压下降
●血压下降和胸腔容积减少引起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代偿性反射,使交感神经系统传出
活性增强、副交感神经传出活性降低(即压力感受性反射)。
●交感神经传出活性增加使外周血管阻力、静脉回流和心输出量增加,因此限制了血压的
下降。
由于这些代偿机制,在正常情况下,直立姿势引起收缩压发生少许降低(5-10mmHg),舒张压增加(5-10mmHg)、脉率增加(10-25次/分)。
而直立性低血压的患者中,一个或多个代偿机制失代偿,导致了直立姿势时血压下降。 (参见下文‘诊断’)
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直立性低血压所报道的患病率随年龄和临床情况的不同而变化[1]。
直立性低血压在老年人更常见,至少部分是因为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受损[2-4]。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年龄超过65岁个体直立性低血压的患病率可多达20%[5-8]。例如,在心血管健康研究中,在大于等于65岁的研究对象中直立性低血压的患病率是18%,但只有2%的患者有症状(定义为站立时头晕)[5]。仰卧位时收缩期高血压、颈动脉狭窄超过50%、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会轻微升高直立性低血压的风险(OR 1.4-1.9)。与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仅有微弱的关联,与其他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无关。
然而,在其他报道中,正如所预料的那样,在老年人中使用降压药物与体位性低血压显著相关[6,9]。其他与体位性低血压(尤其是老年人中)相关的药物为血管扩张剂(包括硝酸盐类和钙通道阻滞剂)、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和吩噻嗪类)、阿片类药物和酒精。
直立性低血压是老年患者住院的常见原因或促发因素。一个来自美国全国住院患者样本的报告估计,直立性低血压的住院率在75岁以上的患者中是每10万名患者中有233例,中位住院时间为3日,总体院内死亡率为0.9%[2]。在不同针对住院患者的病例系列研究中,老年患者的直立性低血压的患病率高达60%[10,11]。
直立性低血压也可以发生在中、青年人群中,这些患者不存在利尿剂、出血或呕吐导致的容量不足时,通常都有慢性自主神经衰竭。
病因—许多疾病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主要有两种机制:自主神经衰竭(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和容量不足。另外,反射性晕厥(也被称为血管迷走性或神经介导性晕厥)会由于短暂的、阵发性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而引起急性体位性低血压[12,13]。 (参见“反射性晕厥”)
当自主神经反射受损,站立后血压会逐渐下降,因为重力使血液聚集在腿部,而不能通过交感神经调节血管收缩来代偿。对于血管内容量严重不足的患者,即使自主神经反射正常,也可能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直立性低血压不同病因的相对频率因情况而异。高达40%的患者没有明确的病因[3,14]。一项来自三级医疗中心的研究,纳入了连续的100例中到重度体位性低血压患者[14]:
●27%的患者有原发性自主神经衰竭,包括多系统萎缩和单纯自主神经衰竭(pure
autonomic failure, PAF)。
●35%的患者有继发性自主神经衰竭,例如糖尿病神经病或副肿瘤性自主神经衰竭
●38%的患者没有全身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证据
●结果发现抗抑郁药的使用是一个重要的被忽视的原因
自主神经衰竭—自主神经衰竭是一种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传递紊乱,使节后交感神经元不能恰当地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低于正常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使血管收缩受损,胸内血管容量减少,两者均可促进直立性低血压。随着血压下降,如果没有出现恰当的反射性心率增加,则是提示存在自主神经衰竭的有用的临床线索;然而,即使出现心率增加也不能排除自主神经衰竭(图 1)。反射性晕厥期间患者心率通常降低[12]。 (参见下文‘反射性晕厥’)
最常引起有临床意义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神经变性疾病是共核蛋白病,后者是一组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中存在α-突触核蛋白异常沉积的疾病。多种类型的神经病变也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神经变性疾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共核蛋白病的常见临床特征,其病理特征为在大脑和外周自主神经中发现含α-突触核蛋白的神经元细胞质内包涵体(Lewy小体)或神经胶质包涵体[15]。包括下面这些疾病: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表现为运动异常和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衰竭。 (参
见“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关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一节)
●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DLB),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伴有帕金森综
合征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参见“路易体痴呆的临床特征及诊断”,关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一节)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 MSA),Shy-Drager综合征],影响中枢自主神
经神经系统,但不累及外周自主神经元,有两种表型:帕金森型和小脑型,两者均有明显的自主神经衰竭[16]。 (参见“多系统萎缩:临床特征与诊断”)
●PAF,也称Bradbuy-Eggleston综合征,特发性外周自主神经衰竭是唯一的临床发现。虽
然直立性低血压是最常见的起病特征,还可出现阳痿、泌尿系统和胃肠道症状。
一小部分PAF的患者可进展为PD或DLB[17],但PAF通常是逐渐进展的,对治疗反应好,与PD或DLB相比,预后要好很多[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