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二首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二首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二首

绝句
一顺着只风蝴儿蝶上轻九轻霄飘,,(风筝) 一心向着云外飘, 可惜绳子拴住腰。
你真棒!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赞美 春天的古诗,相信你们会在诗中 找到更多的乐趣。
cūn jū
村居
dǐng
高鼎
cūn jū zuì yān
村居醉烟
tónɡ sàn
mánɡ
童散忙
看谁认得多
处忙 居 醉 首诗烟 闻

选择正确的读音
烟( yān yūn )趁(chèn cèn ) 纸(zhǐ zī )莺(yīng yīn ) 拂(fú fúū )堤(tī dī )
我会写
居杨趁
古(古人)(古诗)(古文) 声(声音)(大声)(高声) 多(多少)(多心)(许多) 处(好处)(处处)(相处) 知(知识)(知道)(知晓)
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词语解释
村居:在农村居住。本文是指诗所 写的情景是在农村居住看见的。
拂:轻轻地擦、扫。 纸鸢:风筝。 春烟:春天蒸腾起的烟雾。
草长莺飞二月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
嫩绿的新芽,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绝句
唐·杜甫
• 迟日江山丽, • 春风花草香。 • 泥融飞燕子, • 沙暖睡鸳鸯。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绝句
唐·杜甫
• 迟日江山丽, • 春风花草香。 • 泥融飞燕子, • 沙暖睡鸳鸯。
Chí róng
zuì
迟融醉
绝句
唐·杜甫
迟chí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ní 融róng 飞燕子,

新湘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5课 古诗二首

新湘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5课  古诗二首

第5课古诗二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3.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吟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

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二、学习课文(一)解诗题,知作者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

(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课件flash古诗背景(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

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

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

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优质】语文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古诗二首》诗意

【优质】语文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古诗二首》诗意

[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西林寺在庐北麓。

题:写上。

西林:西林寺,在庐山。

横看: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山横在眼前,所以说横看。

庐山总的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看,从侧面看,从山的一端——南端或北端看。

岭:顶端有道路可走的山,形状长而平。

峰:山顶端,形状尖而高。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来就是浏览胜地。

只缘:只因为。

此山:指的是庐山。

[译诗、诗意]
横看庐山是雄奇的大岭,侧看则是陡峭的高峰,随着视线的转移,从高处、低处、远处、近处各不同角度去看,景象各不相同。

令人迷惑不能认识庐山的真正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之中。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 古诗二首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  古诗二首

第5课古诗二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3.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吟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

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二、学习课文(一)解诗题,知作者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

(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课件flash古诗背景(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

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

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

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两首咏柳课件湘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两首咏柳课件湘教版

根据《咏柳》内容完成填空。
1.“咏柳”中的“咏”的意思是(
)。
2.“丝绦”一词本意是( ),在诗中指(
)。
3.诗人把“二月Hale Waihona Puke 风”比作()。谢谢!
三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两首咏柳课 件湘教版
贺知章:唐代诗人、书法家, 字季真,少年就以文章出名。 他的诗今存在19首,其中写 景的诗,文字通俗,意境清 新,代表作《回乡偶书》更 是妙趣横生,传诵至今。
咏:yǒng 左右结构
词语:歌咏、咏叹、吟咏

上下结构
词语:碧绿、碧波、碧玉
妆:zhuāng 左右结构
词语:化妆、妆饰、嫁妆
裁:cái 半包围结构
词语:裁定、裁减、裁决、裁军
剪:jiǎn
上下结构
词语:剪辑、剪影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 碧玉:绿色的玉石。这里用来比喻柳树的枝叶。
碧玉妆成一树高, 句释:春天的新柳叶色青翠碧绿,如同碧玉妆扮着高高的柳树。
一、理解第一、二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通过看图,看柳树的整体和它的枝条。了解全句的意思。 帮助学生弄懂“碧玉、一树、丝绦”的意思。
“碧玉”指绿色的玉石;“一树”指满树;“丝绦”指一种丝织的带子。
2.用欣赏、赞美的语气读这句话。
二、理解第三、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 能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 春风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 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5课 古诗二首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5课  古诗二首

第5课古诗二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3.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吟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二、学习课文(一)解诗题,知作者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课件flash古诗背景(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二)抓字眼,明诗意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4.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三)多诵读,悟诗情多诵读: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2.四人小组表演悟诗情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看事情不单要看它的内部,还应看它的外部,不仅要看局部,还应看全局.)三、总结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四、作业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的意思.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的意思,懂得诗歌蕴含的哲理.教学重难点懂得诗歌蕴含的哲理教学过程生背诵《观书有感》师:光会背还不行,能默写吗?生:能!师:还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吗?生:翻开课本,看字词.师:谈一谈有没有要注意的字词?师生重点交流“鉴”、“徘徊”、“渠”等字词.以“渠”字为例:师:这是上下结构的字,如何在书写上突出“上下结构”呢?生:将“木”的一横写长些.生默写并自查师出示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重点指导“一鉴开”)师:“半亩方塘”好理解,“一鉴开”怎么理解呀?谁来帮帮我?要是“一剑开”我肯定知道是指诗人一剑把半亩方塘里的水给劈开了.可这儿用了这个“鉴”字,哎!(师作焦虑状)生:老师“鉴”是镜子的意思.师:噢,有这个意思?你怎么知道的,说出理由来听听?生:我查字典知道的.师:你真行!会用工具书帮助学习了.师:再读一下这句.生读后师:读出什么来了吗?师:你不仅能联系句子还能图文结合思考,谢谢你帮我解决了第一个“拦路虎”.可“开”字你们理解吗?生:当“打开“讲老师课前查过资料了,古代的铜镜有镜袱盖着,用时打开.现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生试说指一生说:半亩方方的池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师出示:天光云影共徘徊师:我们经常用镜子照美丽的小脸蛋,诗人说池塘像一面镜子,那此时谁在照呢?生:天光和云影师:他们一边照还一边徘徊呢!什么叫“徘徊”?(强调双人旁)生:来回移动师:能否说成“晃动”?生:不行,用“晃动”说明方塘里的风太大了.师:你怎么知道当时风不大呀?生:上句说池塘像镜子吗?师:噢!这就叫联系上文呀!师出示:问渠哪得清如许?生:这句中说池塘水很清师:“渠”不是“渠道”吗?你怎么说是池塘呢?生:上句写诗人看到半亩方塘水清,所以在问的呀,显然“渠”指的就是方塘师:诗人问什么呀?生:诗人在问池塘里的水怎么会如此清澈呢?师:问得好,看来诗人挺会动脑筋的,既然是问话,别忘了问号呦?那么诗人有没有得到答案呢?出示:为有源头活水来生齐读师:你知道为什么池塘里的水如此清澈吗?生: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来的.师:如果没有活水呢?生1:水面就不会那么清澈了.生2:池塘就会变成死水一潭.出示《观塘有感》于前面依次呈现的四句诗前.众生:不对!不对!是《观书有感》!师提问: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连个书字都没有,全写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有感》你们同意吗?师:你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观看插图生:诗人手中抓着书,身旁还有一些厚厚的书,我想诗人肯定很爱学习.师:是啊!出示关于诗人的资料.着重强调“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的诗能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出示:方塘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呀!我要想变得英明有远见,看来要——————————————.生思考填空生1:要源源不断读书,获取新知识才行.生2:不能满足现有的知识,所谓“少壮工夫老始成”,要活到老学到老.生3:不断学习,永不满足,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师:你们终于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的感受.这种感受还是对池塘吗?众生:不是,不是!诗人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用半亩方塘来比喻自己读书的感受.师:诗人和我们都明白了读书的道理.出示:半亩方塘就像——————————————.源源不断的活水就像——————————————.教学反思:。

湘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二首

湘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二首

吃鱼人 打鱼人
拓展延伸
宋代著名 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在他的《岳阳楼记》中有 一句名言:“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表现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 爱国主义精神。这首《江 上渔者》,在思想上,和 这种忧国忧民精神是一脉 相承的。
范仲淹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 但 君 出
上 爱 看 没
往 鲈 一 风

(出没)
这片森林有野兽出没, 大家格外小心。


(风波)
海上的风波很大,我们要注意安全。
来 鱼 叶 波
人, 美。 舟, 里。
luò
néng
落 能
(落叶) (能干)
厚厚的落叶铺在地上, 丽丽是一个聪明能干 的孩子。 像柔软的地毯。
lànɡ
dàn
浪 但
(浪花) (但是)
海边的浪花就像 一朵朵洁白的花朵。
他虽然感冒了, 但是一直坚持认真学习。
zhōu


(小舟)
苗族姐妹划着小舟 在水面上欢快地歌唱。
zhōu

(但是) (不但) (非但)




(风波) (水波) (波浪)

(小舟) (渔舟) (飞舟)
(出没) (淹没) (沉没)
渔者 (竹竿) (解放) 竿 解


(鲈鱼)
jiě
gān
jūn
yú zhě
君 (君子)

解 能 过 入 落 开 江 竹 三 二 千 万
【唐】李峤
秋 月 尺 竿
古 诗 两 首

解 能 过 入 落 开 江 竹 三 二 千 万
【唐】李峤

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注释

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注释

【注释】
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

朱熹父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

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鉴:镜。

古人以铜为境,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②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③渠:他,指方塘。

哪得,怎么会。

如许:这样。

④蒙冲:战船。

一毛轻:轻如一根羽毛。

句解
(一)半亩方塘〔方塘:方形的水塘〕一鉴开〔一鉴开: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鉴,镜子。

古时候,镜子用镜袱盖上,用时打开。

〕,
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将书比作半亩方塘。

书是长方形的,所以说“半亩方塘”。

“一鉴开”,以镜子作比,形容方塘极其清澈。

天光云影共徘徊。

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写清澈方塘中倒映的美好景致。

“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

(二)问渠〔渠:它,指水塘。

〕那〔那:同“哪”,怎么。

〕得清如许〔如许:如此,这样。

〕,
为〔因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三年级下册古诗

三年级下册古诗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课外古诗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姓名: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第六册读读背背描写花草的词语:群芳吐艳、姹紫嫣红、落英缤纷、郁郁葱葱描写日月的词语喷薄欲出、旭日东升、夕阳西下、皓月当空描写山峦的词语: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层峦叠翠、苍翠欲滴读书学习的词语:博览群书孜孜不倦勤学好问学而不厌坚持不懈业精于勤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废寝忘食竭尽全力锲而不舍脚踏实地有数字的词语:四面八方、七嘴八舌、成千上万ABAC式的词语:人山人海、诚心诚意、惟妙惟肖AABB式的词语:零零星星、结结实实、郁郁葱葱含有反义词的:异口同声、大惊小怪、南辕北辙AABC式词语:栩栩如生翩翩起舞恋恋不舍历历在目面面俱到头头是道源源不断彬彬有礼息息相关蒸蒸日上津津有味滔滔不绝1.(诗句)P32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王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王建)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杜甫)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2.(谚语)P49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古诗二首优质PPT精选ppt1

古诗二首优质PPT精选ppt1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 古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共38张PPT)
zhǎng
草长莺飞二月天,
fú dī
zuì
拂堤杨柳醉春烟。
二月天:二月份春天刚刚开始的时候。
拂:轻轻地擦、扫。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着微微摆动,像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 古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共38张PPT)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1.本文是中年级学生接触的简单的文 言文, 它犹如 在孩子 面前打 开了一 扇窗户 ,铺开 了一条 通道, 让他们 穿越时 空隧道 ,走近 历史先 贤。

2.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 的精髓 ,这将 为培养 学生学 习古文 的兴趣 ,对于 掌握学 习古文 的方法 ,为打 好学习 古文的 基础具 有重要 的地位 和作用 。
似:好像 这是一句设问句。
课后习题
读一读,填一填。

莺飞
,拂堤杨柳醉 。
◇ 不知细叶谁裁出,

读一读,记一记。
河堤 堤岸 吹拂 春风拂面 杨柳 柳条 化妆 梳妆打扮
积累拓展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7.齐读句子。我们找到了!春天的眼 慢慢张 开,早 开的野 花随风 摇曳, 向过往 的人们 传递春 的信息 。

3.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做好铺 垫,并 对其一 生文化 素养的 积淀起 到非常 关键的 作用。

4.学生初识古文,初步了解古文的学 习方法 ,刚刚 读出古 文的一 点味道 来,一 定有一 种意犹 未尽的 感觉。 这个时 候引导 学生反 复朗读 ,既能 满足学 生的求 知欲望 ,又能 考查一 下学生 是否能 够体会 到语言 的精妙 之处, 一举两 得。

最新统编版《古诗二首》PPT

最新统编版《古诗二首》PPT
孟郊,今浙江德清县人,唐代著名诗人,少年时期隐居嵩山。 2.《精卫填海》一文是文言文,并且要求背诵,所以常出填空或解释字词句的题。
39、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硕果把秋天的门推开;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真诚把友谊的门推开。
3.村晚 3.关于“爱”的名句
xíng 行 人
巧记生字
易错提示
课文讲解
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哇!风光和
平时迥然不同。看哪!清波荡漾,
静影沉璧 :静静的月影倒映在湖中像碧玉沉在水底。
浩淼无际,莲叶挨挨挤挤。那
这首古诗告诉 衔接 天衣无缝 平平整整 屏障 凳子 搜索 不可侵犯 威严 露馅儿
13.《古人谈读书》全文
怡人的绿色,无边无垠,远接
5.特殊句型。 注释译文: 2、加反问词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hán

不要写成“令” 。
巧记生字
易错提示
lǐng

右半部分不要写成 “今” 。
课文讲解
读一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资料链接
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 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绍兴二十四 年进士。为“南宋四大家”之一。他一生 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如此美的雪景, 它就像画一样镶 嵌在了窗户上。
镶嵌
背一背 朗读课文,想象画面 。熟读成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古诗二首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古诗二首
咏 柳
作者介绍
贺知章: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 真,少年就以文章出名。他的诗今 存在19首,其中写景的诗,文字通 俗,意境清新,代表作《回乡偶书》 更是妙趣横生,传诵至今。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返回
说一说: 你看到的柳树是 什么样子的?
绝句
绝句
绝句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的作者是谁? 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绝句
绝句
杜甫
杜甫简介
绝句
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写的诗风 格多样,意境广阔,情感深沉,是现 实主义诗人。
自由读古诗
绝句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咏柳
@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丝线编成的带
子。这里形容
二月春风似剪刀。 随风飘拂的柳
枝。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似:好像
新柳 ( 宋)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 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 水中柳影引他长。
绝绝 句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的歌唱。
绝句
一行白鹭上青天。
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的飞翔。
绝句
窗含西岭千秋雪,
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绝句
门泊东吴万里船
门外江里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二首绝句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骄傲。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诗的乐园,一起品味古诗吧!(课件出示课题“古诗两首”,生读)师: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望庐山瀑布》,你们会背吗?(两名学生背诵古诗)师:背得真好!我们也一起来背一背吧!(全班齐背)师:大家真棒!昨天我们还总结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谁能把它说出来?A生:知诗人。

B生:解诗题。

C生:明诗意。

D生:悟诗情。

(师相应板书,生齐读学习古诗的方法)〖语言激励,创设情境;复习导入,温故而知新,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顿时被激活了。

学法迁移,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解读诗题,了解作者】师:大家读得真好!现在,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首古诗。

生:绝句。

(师板书,生书空)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生:杜甫。

师:哪为小朋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杜甫呢?生:杜甫是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

生:杜甫是李白的好朋友,湖北人。

生:......师:你们了解得真多!现在请跟随老师一起去认识杜甫吧!(师课件出示有关杜甫资料)师:你们知道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此诗的吗?(师简介杜甫写此诗的背景)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诗人,接下来我们应该是......生:解诗题。

师:是的。

谁会来解释一下这首诗题目的意思。

(生一片茫然)是啊,我们没办法给这首诗的题目解释。

因为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古诗的体裁主要有两种:绝句和律诗。

在古代,一首诗中有四句的被称为绝句,八句的被称为律诗。

(师相应板书“绝句”“律诗”)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两首诗,判断一下它们是绝句还是律诗。

(师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赋得古原草送别》)生:《望庐山瀑布》是绝句,《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律诗。

〖“知诗人、解诗题”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促进了学生有效学习,为下面的“明诗意、悟诗情”做了有力的铺垫,收一举多得之效。

〗【读通读顺,整体把握】师:(师课件出示整首古诗古诗内容)这首诗里面藏着许多生字,哪位小朋友能够请出她们的拼音朋友?(一生带读,师出示拼音)师:读得真好!谁能来给这些生字宝宝交交朋友?A生:鹭,白鹭。

B生:岭,山岭。

C生:含,包含。

D生:泊,停泊。

E生:泊,湖泊(bó)师:你的词汇积累得真多,但应是湖泊(pō)......师:大家很会给生字宝宝交朋友。

接着,请大家小声地读一读古诗,并给古诗画一画节奏。

(生自读古诗,画节奏)师:(师课件出示画好节奏的古诗)大家看看,你们画的节奏跟老师一样吗?错得更正过来。

师:谁能把古诗读一读?记住,要读出古诗的节奏来。

(两个学生读,其他生评价,齐读)师:大家都能把古诗读准确了,要想把它读得更好,就必须明白古诗的意思。

接下来,请自己选择合作方法,读一读古诗,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小组合作,同桌合作)师:刚才大家说得真热闹,现在也让我们一起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吧!A生:我读懂了“千秋雪”,它指的是积了很多年的雪。

B生:我读懂了“万里船”,它指的是行走了很远路程的船。

C生:我读懂了“泊”,它指的是停泊。

......师:大家说得真好!哪位同学来说说你读懂了哪句诗的意思。

A生:我读懂了“门泊东吴万里船”,它意思是说:门外停靠着来往东吴的航船。

B生:我读懂了“两个黄鹂鸣翠柳”,它意思是说: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快活地鸣叫。

......(出示插图,让学生找一找诗中的景色: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并引导学生说出诗意。

)〖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引导得当,总结准确、适时。

充分利用了插图这一教学资源,促使学生加深了其对古诗的理解。

〗【品读诗句,入境悟情】师:杜甫的诗被人称为“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你能体会到吗生:我知道“黄”写出了“有色”。

生:我知道“青、白、翠”写出了“有色”。

生:我知道“鸣”写出了黄鹂的声音和动作。

......(师相应板书)师:是啊!所以,这短短的一首诗被人们称为“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请大家再读一读古诗,想一想:自己还又不理解的吗?生:老师,诗人为什么要说“两个黄鹂”,而不说“两只黄鹂”呢?师:谁能来帮帮他?(其他同学也师一脸疑问,看来他们的问题是相同的)师:这个问题提得好。

在这里,“两个黄鹂”写出了黄鹂此时的状态。

诗人用“个”来告诉我们,是黄鹂的鸣叫声把他的目光吸引住了。

一个,两个,噢,原来这里还有两只小鸟。

(师适时播放小鸟的叫声,学生一脸的疑问顿时消失了)师:还有其他问题吗?(生摇头)师:现在,让录音机老师为我们朗诵这首古诗吧!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师:(再现课文插图)同学们,现在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拿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吧!A生:我仿佛看见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跳来跳去,还在唱着歌儿呢!B生:我仿佛看见一行白鹭飞上了青天。

......师:面对这样的美景,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如何呢?生:诗人感到欣喜。

生:诗人很快乐。

生:诗人很欣慰,因为他也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自主学习,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启发学生体味古诗的内涵和魅力,感受到语言的深蕴,这种审美教育对学生终生有益。

学生的问题提得多好!质疑环节得到落实。

而对诗歌的想像更促进了学生对古诗的深层次理解。

〗【朗读提升,拓展学习】师:是啊,此时诗人的心情是多么快乐,多么欣慰!谁能把这首古诗有感情地读一读?请注意,要读出诗的味道。

(两名学生读)师:读得真好!现在让我们跟随音乐一起来读一读吧!(全班配乐朗读)师:大家读得真好,老师知道了此时的景色是多么美丽,作者的心情是多么快乐。

作者共写过四首绝句,我们曾经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学过……生: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师:我们知道这首诗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杜甫的第三首《绝句》。

(师出示古诗内容,生自读)师:大家读得真认真,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我读懂了“春天真美”。

生:我读懂了诗人思念自己的家乡。

……(齐读)师:嗯,老师知道了大家读懂了这首古诗。

真棒!哪位小朋友能给大家背一背课外积累的古诗。

(学生踊跃举手,大胆背诵,表现自我的愿望被激活了)〖注意了课内外结合,教学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学会这首古诗,而更深层次的是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会自学古诗。

〗【作业自选超市】a、给古诗《绝句》画一幅插图。

b、读一读、学一学杜甫写的古诗。

c、再给大家背一首自己课外所学的古诗。

〖这种作业改变了传统的作业内容,使课内学到的知识延伸到了课外,扩大了信息量,培养了自学能力。

〗【课后反思】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骄傲。

它用词精确、凝练,年代相隔久远。

因此,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我们应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上完这堂课,我有以下几点思考:一、创设情景,以读为本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好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

如,配乐朗读,课件的制作,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二、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学法指导是通过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自己学会知识由此培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是我们教学取得成效的重要手段,更是使学生受益终生。

在教学生学会这首古诗时,我旨在让他们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等),希望他们在课外能够自学更多的古诗。

三、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

课堂上,从学生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古诗。

而后,在会读的基础上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

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

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

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四、加强了课内外的结合课堂上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

特别是课后作业的布置,它打破了课内外的界限,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蓝绸白云飘,碧水红掌拨。

绿毯丝绦垂,彩锻蝴蝶飞。

《绝句》我的备课:一、导入: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骄傲。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诗的乐园,一起品味古诗吧!(课件出示课题“古诗两首”,生读)二、复习旧知:1、背诵咏柳。

2、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三、知诗人解诗题:1、生简介杜甫其人。

2、老师介绍创作背景:杜甫晚年,住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旁。

这一天,风和日暖,天朗气清,他闲坐在草堂里,透过窗口和门口欣赏外界的景物。

(PPT)2、解诗题是啊,我们没办法给这首诗的题目解释。

因为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古诗的体裁主要有两种:绝句和律诗。

在古代,一首诗中有四句的被称为绝句,八句的被称为律诗。

(师相应板书“绝句”“律诗”)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两首诗,判断一下它们是绝句还是律诗。

(师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赋得古原草送别》)(PPT)四、读准确:1、出示古诗(PPT)生字红笔显示,生准确读生字,再扩词。

2、小声读古诗,并画出节奏,3、展示画节奏的古诗(PPT),生更正后按节奏练读。

4、指名读。

此时要求按节奏(读后评)齐读。

五、明诗意:1、大家都能把古诗读准确了,要想把它读得更好,就必须明白古诗的意思。

接下来,咱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读一读古诗,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汇报(比赛加分方法),怎么理解就怎么读。

2、出示课文插图,生用自己的话把整首诗的意思说一遍。

3、出示老师写的,生抄写。

(这部放在最后)六、品诗悟诗情:1、说说这首诗哪写得好,2、杜甫的诗被人称为“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你能体会到吗?七、质疑主要“个”“含”八、齐读古诗九、拓展:作者共写过四首绝句,你会背那首?【绝句】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

鸟栖知故道,帆过宿谁家?绝句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