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江西农业大学 2023年硕士研究生考试考试大纲(PDF版) 807土壤学

江西农业大学 2023年硕士研究生考试考试大纲(PDF版) 807土壤学

《土壤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土壤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考试是为招收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土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其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土壤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土壤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帮助考生明确本考试科目的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全面系统掌握土壤学的基本概念、理化性质、基本功能,了解土壤学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熟炼应用土壤学知识解决生产问题。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卷面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

四、主要参考书《土壤学》黄昌勇、徐建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年,第三版。

五、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绪论考试内容1、土壤、土壤圈、土壤剖面、土壤肥力的概念;2、土壤的基本组成;3、土壤与土体、土地概念的关系与区别;4、土壤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5、土壤科学发展趋势。

考试要求要求掌握土壤、土壤圈、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考试内容1、土壤矿物质、同晶替代的概念及矿物类型;2、粘粒矿物尤其是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结构及其之间性质的差异;3、我国土壤粘土矿物分布规律考试要求要求掌握土壤矿物质组成和化学组成;层状铝硅酸盐粘土矿物的主要性状及其分布规律。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考试内容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及其特点;2、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及其影响因素;3、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4、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管理;5、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碳库。

考试要求要求掌握土壤有机质分解与转化;土壤有机质的主体腐殖质的形成与性质;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中作用以及生产中如何调控土壤有机质含量。

第三章土壤生物考试内容1、土壤生物多样性;2、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环境因素;3、土壤微生物的空间分布特征(水平分布、剖面分布、共生等);4、土壤生物活性(土壤酶、生物活性物质等)。

《土壤学》考试大纲

《土壤学》考试大纲

《土壤学》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1、掌握土壤、土壤圈、土壤肥力、土壤生态系统、土壤生产力等概念;2、掌握土壤肥力种类、土壤物质组成成分;3、明确土壤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4、了解土壤科学的发展简史及主要学术观点;5、现代土壤科学研究对象、基本任务及存在问题。

第二章土壤矿物质1、掌握粘土矿物、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同晶替代等概念;2、明确土壤矿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3、掌握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结构、类型与性质;4、明确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

第三章土壤有机质1、掌握土壤有机质、土壤腐殖质、矿化过程、腐殖化过程、腐殖化系数、C/N、土壤有机质矿化率、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HA/FA等概念;2、了解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和类型;3、理解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包括矿质化过程和腐殖质化过程,影响分解和转化的因子,明确腐殖物质的组分及特点;4、明确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环境保护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调控土壤有机质的途径。

第四章土壤质地、孔性、结构性及耕性1、掌握土壤粒级、土壤质地、土壤机械组成、物理性砂粒(物理性粘粒)、土壤孔性、土壤容重、土壤比重、土壤密度、土壤孔隙度、当量孔径、团粒结构、土壤结构性、土壤耕性、土壤宜耕期、土壤物理机械性等概念;2、掌握土壤孔隙类型及与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关系,明确孔性的影响因素,了解其调节途径;3、明确土壤结构的类型,了解土壤结构形成的机制,比较不同结构体与肥力的关系;4、了解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和耕性及其影响因素。

第五章土壤水分1、掌握土壤重量含水量、土壤容积含水量、土壤贮水量、土壤蓄水量、相对含水量、凋萎系数、最大分子持水量、毛管上升水、毛管悬着水、田间持水量、土壤全蓄水量、土水势及其分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滞后现象、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土壤水的饱和运动、土壤水的非饱和运动、入渗、土壤水的再分布、土面蒸发、土壤水分平衡、溶质的对流运移、溶质的分子扩散、溶质的机械弥散、溶质的水动力弥散有关概念;2、熟悉土壤水分的类型及对植物的有效性,土壤有效含水范围及影响因素;3、明确土壤水分含量表示方法,了解水分含量测定方法;4、明确土壤水的能态及其测定方法;5、明确土壤水的液汽态运动,了解土壤水状况与调节途径;第六章土壤空气和热量1、掌握土壤通气性、土壤呼吸、土壤扩散系数、土壤呼吸系数、土壤氧扩散率、土壤通气量、土壤热通量、土壤热容量、土壤导热率、土壤温度的日变化等基本概念;2、了解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掌握其运动的方式;3、明确土壤热性质对土壤温度的影响;4、明确土壤温度的年、日变化规律,了解地形地貌和土壤性质对土温的影响。

土壤学与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提纲 知识点 练习题)

土壤学与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提纲 知识点 练习题)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请同学们认真复习!绪论、第一章地学基础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二、简答题1.矿物、岩石的类型(按成因)2.具有鉴别意义的矿物物理性质有哪些?第二章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同晶代换;土壤剖面二、简答题1.风化作用的类型2.常见矿物抵抗风化的相对稳定性顺序3.风化产物的母质类型4.土壤的剖面形态特征5.自然/耕作土壤剖面层次*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壤形成的?第三章土壤生物与土壤有机质一、名词解释土壤有机质/腐殖质;矿质化过程/腐殖化过程;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二、简答题1.土壤微生物类群及其作用2.土壤腐殖质的性质3.林木根系对土壤的影响*论述土壤有机质在肥力上的重要作用并详细说明第四章土壤物理性质一、名词解释土壤机械组成;土粒密度/土壤密度(容重);土壤孔隙度;物理性粘粒/物理性砂粒二、简答题1.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2.土壤结构形成的因素3.土壤密度的用途4.适合植物生长的孔隙状况第五章土壤水、空气与热量一、名词解释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土水势;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热容量二、简答题1.土壤含水量有哪几种表示方法?2.土水势包括哪些分势?3.土壤水分常数有哪些?4.土壤水分输入输出的主要途径5.土壤空气的组成及其与大气进行交换的机制6.土壤热量的来源第六章土壤胶体一、名词解释土壤胶体;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二、简答题1.土壤胶体的组成和来源2.土壤胶体的双电层构造3.土壤胶体的性质4.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5.影响阳离子有效性的因素*离子交换在园林土壤肥力上的意义第七章土壤酸碱性、缓冲性一、名词解释土壤活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土壤缓冲性二、简答题1.土壤酸碱性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2.土壤酸碱性的调节3.土壤具有缓冲性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第八章土壤养分与园林土壤肥料一、名词解释土壤养分;肥料二、简答题1.土壤养分的来源及消耗2.大量元素(N/P/K)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及其植物吸收形态3.土壤养分迁移到根表面的途径有哪些?4.施肥原则及方式*氮素/磷素的循环(主要过程及条件)第九章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土壤质量、土壤分类、诊断层的概念土壤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的概念各章重点和复习范围第一章、绪论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土壤,土地,土壤肥力,肥料。

《土壤学》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模板

《土壤学》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模板

《土壤学》课程教学大纲(Soil Science)一. 基本信息课程编号:C6U2118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层次:本科适用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开课学期:第五学期总学分:2.0总学时:32学时考核方式:考试二. 课程教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应以下基本知识:1. 掌握上壤学的基本概念:决左肥力的物质基础的组成和性质:2. 上壤固相部分的基本性质;3. 上壤肥力因素的存在状况及调控措施;4. 掌握建立和形成土壤学科的物理,化学原理。

5. 运用上壤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上壤资源的野外调查技术,合理开发、利用和改良上壤资源的方法和措施,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中产生的有关上壤环境问题。

三. 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介绍上壤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上壤和上壤肥力的槪念、上壤在人类农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土壤学的分支学科及主要研究内容,土壤学的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1. 使学生了解上壤在农业生产及丄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2. 理解上壤作为自然资源的特点及保护上壤的重大意义:3. 掌握上壤和上壤肥力的槪念及正确认识土壊的几个基本观点:4. 了解上壤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动态,明确丄壤学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任务。

重点: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槪念。

难点:土壤肥力的生态学意义。

第二章:岩石矿物的风化与土壤母质的形成教学内容:上壤矿物质的矿物学组成,次生矿物的种类、构造、特性以及其对上壤形成的特殊意义和作用,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

基本要求:1. 理解上壤的矿物学组成、化学组成和上壤质地对上壤物理,化学性质和上壤肥力的影响。

2. 掌握髙岭石、蒙脱石,伊利石三大类粘粒矿物的晶层构造特点和性质。

3. 了解粘土矿物形成的理论及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重点:上壤矿物质的主要元素组成和硅铝铁率。

难点:三大类粘粒矿物的晶体构造特点。

第三章:土壤有机质教学内容:上壤有机质的来源及其组成、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作用.上壤有机质的腐殖化作用.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的因素、土壤有机物质的性质。

土壤学-中国科学院大学

土壤学-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壤学》考试大纲本《土壤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是农林业生产的必需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

土壤学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和性质、土壤环境过程、土壤退化与保护和管理等部分。

要求考生对土壤学的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土壤形成、土壤性质、土壤退化与管理等内容,掌握土壤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土壤学概况1、土壤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2、土壤基本概念,土壤肥力,近代土壤学的发展及主要学术观点3、土壤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二)土壤矿物质1、土壤矿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2、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非硅酸盐粘土矿物3、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三)土壤有机质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组成2、简单有机化合物、植物残体、土壤腐殖质的分解和转化,影响分解和转化的因子3、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性质,土壤腐殖质-粘土矿物复合体,土壤腐质酸的分组,土壤腐质酸的性质4、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管理(四)土壤生物1、土壤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类型多样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微生物营养类型多样性,微生物呼吸类型多样性2、影响生物活性的环境因子,包括温度、水分、pH、通气性等3、菌根,土壤酶及活性物质4、土壤动物及微生物与物质分解和转化的关系(五)土壤质地和结构1、土壤三相组成,密度,容重,孔隙2、土粒,粒级,土粒组成与性质,机械组成与质地,不同质地土壤特性与改良3、土壤结构体,团粒结构4、土壤的孔性与孔度,多级孔度模型,当量孔径,土体构造(六)土壤水1、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有效性,水分含量表示方法,水分含量测定方法2、土水势及其分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能态的定量表示,土水势测定,水分特征曲线3、饱和土壤中的水流,非饱和土壤中的水流,土壤中的水汽运动,入渗、土壤水的再分布和土面蒸发4、土壤中的溶质运移,包括对流、分子扩散、机械弥散、水动力弥散(七)土壤空气和热量1、土壤空气的组成和运动2、土壤热量来源,土壤表面的辐射平衡,土壤的热量平衡3、土壤热容量,导热率,热扩散率4、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地形、地貌及植被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八)土壤形成和发育1、成土因素2、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基本成土作用,主要成土过程3、土壤的个体发育,系统发育,土壤剖面,反映土壤风化发育的指标4、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理化特征及分布规律(九)土壤胶体化学1、土壤胶体表面类型,比表面和表面积,表面电荷和电位2、离子吸附,阳离子静电吸附,阳离子交换,阳离子专性吸附3、阴离子的静电吸附,阴离子的负吸附,阴离子的专性吸附(十)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1、土壤酸性、碱性的形成2、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和数量指标,土壤碱性指标,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3、土壤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体系,氧化还原指标,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的因素4、土壤缓冲性概念,土壤酸、碱缓冲性,土壤氧化还原缓冲性5、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对生物、养分有效性及有毒物质积累的影响(十一)土壤养分循环1、土壤碳素循环的基本概念,土地利用方式对碳循环的影响,土壤碳素循环与全球变化2、土壤氮素循环的基本概念,土壤氮素的获得和转化,土壤氮素转化,土壤氮素调控,生物固氮3、土壤磷的形态、数量,固定及转化4、土壤中钾、钙、镁、硫、微量元素的形态、含量、有效性及影响因素5、土壤中养分平衡,养分移动,养分补给(十二)土壤耕作和管理1、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和耕性及其影响因素2、掌握最适耕作的土壤条件(十三)土壤污染与防治1、土壤污染的基本概念,土壤背景值,土壤自净作用,土壤环境容量2、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固体废弃物,放射性污染,点源污染,面源污染3、土壤组成、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对污染物的影响4、酸性沉降对土壤性质和生物的影响5、土壤污染的防治与治理(十四)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1、土壤退化的概念及分类2、我国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及退化的现状,防治及治理措施3、土壤质量的概念,土壤质量评价参数与指标体系二、考试要求(一)土壤学概况1、了解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在农林业生产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山西农业大学813土壤学2020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山西农业大学813土壤学2020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科目代码:813
科目名称:土壤学
Ⅰ考试性质
土壤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
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有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土壤学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农业资源与利用相关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土壤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
2.简答题
3.问答题
178。

甘肃农业大学339农业知识综合一(“土壤学”部分)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甘肃农业大学339农业知识综合一(“土壤学”部分)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试题类型 主要包括名词解释、填空、简答题、论述题。济
参考书目
[1] 《土壤学》,黄昌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年 [2] 《土壤学(北方本)》,张仁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年
考查 内容 范围
(一)土壤学概况 1、 土壤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土壤基本概念,土壤肥力,近代土壤学的发展及主要学术观点 3、 土壤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二)土壤矿物质 1、 土壤矿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 2、 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非硅酸盐粘土矿物 3、 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 (三)土壤有机质 1、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组成 2、 简单有机化合物、植物残体、土壤腐殖质的分解和转化,影响分解和转化的因子 3、 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性质,土壤腐殖质-粘土矿物复合体,土壤腐质酸的分组,土壤腐 质酸的性质 4、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管理 (四)土壤生物 1、 土壤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类型多样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微生物营养类型多样性, 微生物呼吸类型多样性 2、 影响生物活性的环境因子,包括温度、水分、pH、通气性等 3、 菌根,土壤酶及活性物质 4、 土壤动物及微生物与物质分解和转化的关系 (五)土壤质地和结构 1、 土壤三相组成,密度,容重,孔隙 2、 土粒,粒级,土粒组成与性质,机械组成与质地,不同质地土壤特性与改良 3、 土壤结构体,团粒结构 4、 土壤的孔性与孔度,多级孔度模型,当量孔径,土体构造 (六)土壤水 1、 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有效性,水分含量表示方法,水分含量测定方法 2、 土水势及其分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能态的定
第1页
3、 饱和土壤中的水流,非饱和土壤中的水流,土壤中的水汽运动,入渗、土壤水的再分布 和土面蒸发 4、 土壤中的溶质运移,包括对流、分子扩散、机械弥散、水动力弥散 (七)土壤空气和热量 1、 土壤空气的组成和运动 2、 土壤热量来源,土壤表面的辐射平衡,土壤的热量平衡 3、 土壤热容量,导热率,热扩散率 4、 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地形、地貌及植被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八)土壤形成和发育 1、 成土因素 2、 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基本成土作用,主要成土过程 3、 土壤的个体发育,系统发育,土壤剖面,反映土壤风化发育的指标 4、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理化特征及分布规律 (九)土壤胶体化学 1、 土壤胶体表面类型,比表面和表面积,表面电荷和电位 2、 离子吸附,阳离子静电吸附,阳离子交换,阳离子专性吸附 3、 阴离子的静电吸附,阴离子的负吸附,阴离子的专性吸附 (十)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1、 土壤酸性、碱性的形成 2、 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和数量指标,土壤碱性指标,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 3、 土壤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体系,氧化还原指标,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的因素 4、 土壤缓冲性概念,土壤酸、碱缓冲性,土壤氧化还原缓冲性 5、 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对生物、养分有效性及有毒物质积累的影响 (十一)土壤养分循环 1、 土壤碳素循环的基本概念,土地利用方式对碳循环的影响,土壤碳素循环与全球变化 2、 土壤氮素循环的基本概念,土壤氮素的获得和转化,土壤氮素转化,土壤氮素调控,生 物固氮 3、 土壤磷的形态、数量,固定及转化 4、 土壤中钾、钙、镁、硫、微量元素的形态、含量、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5、 土壤中养分平衡,养分移动,养分补给 (十二)土壤耕作和管理 1、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和耕性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最适耕作的土壤条件 (十三)土壤污染与防治 1、 土壤污染的基本概念,土壤背景值,土壤自净作用,土壤环境容量 2、 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固体废弃物,放射性污染,点源污染, 面源污染 3、 土壤组成、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对污染物的影响 4、 酸性沉降对土壤性质和生物的影响 5、 土壤污染的防治与治理 (十四)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 1、 土壤退化的概念及分类 2、 我国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及退化的现状,防治及治理措施 3、 土壤质量的概念,土壤质量评价参数与指标体系

土壤学复习提纲

土壤学复习提纲

一、土壤1、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那一疏松表层。

以能否生产植物作为土壤的重要标志两个基本特征:独立的历史自然体、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它通常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和空气组成并被生物居住,对植物根系起着支撑作用,并提供水分、养分等物质。

根据是否受到耕作影响它可分为自然土壤、耕作土壤。

根据不同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可分为森林土壤、草原土壤等。

也有根据不同经济部门分为林业土壤、农业土壤。

2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在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下,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营养条件:土壤水分和养分环境条件:土壤温度、空气、水分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是指土壤肥沃或不肥沃通常是相对于某种植物而言。

因为不同植物对土壤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土壤肥沃或不肥沃是相对的。

在园艺生产中,就应当根据园艺植物对土壤的生态要求,把他们种在适宜的土壤上,即林业上的“适地适树”。

衡量土壤肥力的指标:作物产量、质量,木材蓄积量、平均树高,生物量,经济价值。

3 土壤的特征•一、土壤是在五大成土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二、土壤是一个三相系统•三、土壤是一个多分散系的系统•四、土壤具有巨大表面积•五、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六、土壤的空间位置•七、土壤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八、土壤具有一定的层次构造二、矿物1 地壳:地球外表极薄的一个壳层。

在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称为地壳。

2矿物的概念:是处于地壳中或地面以上的各种化学元素经地质作用而生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

矿物具有相对稳定的化学组成和比较均匀的结构,并具有一定的形态和性质。

矿物的分类:按形成矿物的成因(地质作用)分为: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变质矿物。

按化学成分分为:自然元素、硫化物、卤化物、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含氧盐。

按经济利用价值分为:有用矿物、造岩矿物。

矿物的特征:1矿物的内部结构和晶体形态2矿物的化学成分3矿物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

力学性质:解理、断口、硬度。

2019浙江农林大学考研专业课考试大纲初试-土壤学

2019浙江农林大学考研专业课考试大纲初试-土壤学
考试要求 1、了解土壤矿物质的元素组成与矿物组成,理解不同矿物质土壤的性质差 异;了解我国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
2
2、掌握高岭组、蒙蛭组和水化云母组粘土矿物的结构特点与性质; 3、掌握密度与容重的概念,利用土壤密度、容重熟练计算土壤孔度、土壤 贮水量和养分贮量; 4、掌握土壤粒级与质地的概念,了解中国制、卡制、美国制和国际制粒级 和质地分类;理解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方法; 5、掌握土壤孔隙、孔隙性和孔隙度的概念,理解孔隙分级及不同孔隙的作 用; 6、掌握土壤不同水分常数的概念,掌握影响土壤有效水的因素,了解土壤 水的常用测定法与表示法,理解土壤水分特殊曲线; 7、掌握土壤热容量、导热率的概念,了解土壤热量的来源以及土壤温度的 日、年变化; 8、掌握土壤空气与大气的区别,了解土壤空气的运动。
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土壤学》考试大纲
一、考 试 性 质 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土壤学》考试是为招收土壤学专业的硕士 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考试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土壤学基本概 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测考生对土壤学知识的应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掌握土壤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土壤学发展历史、目 前研究分支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熟练应用土壤学知识解决生产问题。
(四) 土壤化学性质
考试内容 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作用; 2、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与腐殖化过程,土壤腐殖质的分离; 3、土壤碳氮循环、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 4、土壤胶体,盐基饱和度; 5、土壤酸及其对林木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6、土壤缓冲性。
考试要求 1、掌握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作用; 2、掌握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与腐殖化过程,土壤腐殖质的分离,胡敏酸与富 啡酸的性质; 3、理解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和在生态上的作用; 4、理解土壤碳氮循环、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 5、掌握土壤胶体的电荷种类、来源,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掌握阳离子 交换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掌握盐基饱和度的计算,理解交换性阳离子的交换能力、

土壤环境学考试大纲

土壤环境学考试大纲

土壤环境学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本课程是为环境技术专业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在论述土壤环境的基本概念以及土壤环境污染物的形成过程的基础上,系统介绍土壤环境的物质组成、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环境的污染特征、重金属和有机物等典型土壤环境污染物的形成机理、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价等;论述了土壤污染的修复技术,重点阐述了重金属、土壤营养元素和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学生能够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污染物土壤迁移特征以及土壤污染监测和评价方法,掌握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及其优缺点,为将来从事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评价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二、教学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土壤环境1.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掌握土壤环境的概念、性质、形成和物质组成。

2.课程内容第一节土壤环境的重要性第二节土壤环境的形成和物质组成第三节土壤环境的性质第四节土壤环境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3.考核知识点(1)掌握土壤环境的五大功能,与四大圈层结合起来简述;(2)掌握影响土壤环境形成的六大因素。

(3)了解土壤环境的形成过程,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

(4)掌握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土壤粒级分级和土壤质地的概念。

(5)掌握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方面,尤其是生态环境方面)(6)了解土壤水分的类型及质量含水率的测定方法(7)了解土壤空气组成的特点(8)了解土壤微生物的功能(9)掌握土壤相对密度、容重和孔隙度的概念,以及前两者的区别(10)了解土壤质地的分类标准(11)简述不同质地土壤类型的肥力特性差异(沙土和粘土)(12)了解自然土体的五个基本层次(13)掌握土壤结构的概念、以及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调节作用。

(14)了解土壤氧化还原体系的特点以及影响土壤氧化还原条件的五个因素。

(15)掌握土壤酸度、分类及土壤酸性的形成机理(16)掌握土壤生态系统的三个功能4.考核要求熟练掌握考核知识点的所有内容。

第二章土壤环境污染概况1.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掌握土壤环境污染的概念、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类型、特征及危害,并以理论解释实践现象。

农业知识综合一(土壤学部分)

农业知识综合一(土壤学部分)

《土壤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考试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土壤学基本概念、土壤性质、土壤退化与管理等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测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全面掌握土壤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熟练应用土壤学知识解决生产问题。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四、试卷结构(一)名词解释:占总分的10分左右,主要为基本概念。

(二)简答题:占总分的20分左右,主要为基本性质和基本理论。

(三)论述题:占总分的20分左右,主要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一)土壤学概况1、土壤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2、土壤、土壤肥力及土壤圈的基本概念(二)土壤矿物质1、土壤矿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2、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非硅酸盐粘土矿物3、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三)土壤有机质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组成2、简单有机化合物、植物残体、土壤腐殖质的分解和转化,影响分解和转化的因子3、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性质,土壤腐殖质-粘土矿物复合体,土壤腐质酸的分组,土壤腐质酸的性质4、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管理和调节(四)土壤生物1、土壤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类型多样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微生物营养类型多样性,微生物呼吸类型多样性2、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环境因子,包括温度、水分、pH、通气性等3、土壤酶及活性物质4、土壤动物及微生物与物质分解和转化的关系(五)土壤质地和结构1、土壤三相组成,密度,容重,孔隙2、土粒,粒级,土粒组成与性质,机械组成与质地,不同质地土壤特性与改良3、土壤结构体,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4、土壤的孔性与孔度,多级孔度模型,当量孔径,土体构造(六)土壤水1、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有效性,水分含量表示方法,水分含量测定方法2、土水势及其分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能态的定量表示,土水势测定,水分特征曲线3、饱和土壤中的水流,非饱和土壤中的水流,土壤中的水汽运动,入渗、土壤水的再分布和土面蒸发4、土壤中的溶质运移,包括对流、分子扩散、机械弥散、水动力弥散(七)土壤空气和热量1、土壤空气的组成和运动2、土壤热量来源,土壤表面的辐射平衡,土壤的热量平衡3、土壤热容量,导热率,热扩散率4、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地形、地貌及植被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八)土壤形成和发育1、成土因素2、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基本成土作用,主要成土过程3、土壤的个体发育,系统发育,土壤剖面,反映土壤风化发育的指标4、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理化特征及分布规律(九)土壤胶体化学1、土壤胶体表面类型,比表面和表面积,表面电荷和电位2、离子吸附,阳离子静电吸附,阳离子交换,阳离子专性吸附3、阴离子的静电吸附,阴离子的负吸附,阴离子的专性吸附(十)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1、土壤酸性、碱性的形成2、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和数量指标,土壤碱性指标,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3、土壤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体系,氧化还原指标,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的因素4、土壤缓冲性概念,土壤酸、碱缓冲性,土壤氧化还原缓冲性5、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对生物、养分有效性及有毒物质积累的影响(十一)土壤养分循环1、土壤氮素循环的基本概念,土壤氮素的获得和转化,土壤氮素转化,土壤氮素调控,生物固氮2、土壤磷的形态、数量,固定及转化3、土壤中钾、钙、镁、硫、微量元素的形态、含量、有效性及影响因素4、土壤中养分平衡(十二)土壤耕作和管理1、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和耕性及其影响因素2、土壤的适耕期(十三)土壤污染与防治1、土壤污染的基本概念,土壤背景值,土壤自净作用,土壤环境容量2、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固体废弃物,放射性污染,点源污染,面源污染3、土壤组成、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对污染物的影响4、酸性沉降对土壤性质和生物的影响5、土壤污染的防治与治理(十四)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1、土壤退化的概念及分类2、我国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及退化的现状,防治及治理措施3、土壤质量的概念,土壤质量评价参数与指标体系二、考试要求(一)土壤学概况1、了解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在农林业生产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土壤学》考试大纲

《土壤学》考试大纲

《土壤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的性质土壤学是林学、农学、环境学、生态学、土壤学和地理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报考林业院校土壤学科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考试课目。

为了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的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土壤学或植物营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绪论土壤、土壤学、土壤肥力等概念,土壤的特点,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第二章土壤的地学基础常见矿物及岩石的识别特征常见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形地貌及景观特征第三章土壤的形成过程岩石的风化及母质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风化产物的地球化学类型和母质类型土壤的形成及发展: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土壤剖面及形态特征:什么是土壤剖面,自然土壤剖面和耕作土壤剖面的构型及形态特征第四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生物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和类型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包括矿质化过程和腐殖质化过程,腐殖质的组分及特点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土壤生物的类型,重点掌握土壤细菌的生理类群,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的概念。

第五章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粒级的矿物组成和理化特性,土壤质地和肥力的关系土壤结构:土壤结构的类型和划分,土壤结构形成的机制土壤孔隙度、比重(土粒密度)、容重(土壤密度):土壤比重、容重和孔隙度的概念及关系第六章土壤的化学性质土壤的酸碱性:土壤酸碱度的来源和类型、土壤酸碱性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土壤酸碱性的改良土壤的交换性:土壤胶体的概念及类型、同晶置换、相关电荷的概念、胶体带电的原因;阳离子交换的概念、阳离子交换过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盐基饱和度的概念、影响离子交换的因素、离子交换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土壤的缓冲性的概念、为什么土壤具有缓冲性?第七章土壤水、空气和热量土壤水分:土壤水分的类型及对植物的有效性,土水势的概念,曲线及其意义,田间持水量和凋萎系数的概念、土壤有效含水范围及影响因素土壤空气: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以及和大气交换的过程土壤的热量状况(一般了解)第八章土壤养分土壤养分的来源和消耗土壤中氮的形态、有效性、氮素循环土壤中磷的形态、有效性、磷素循环土壤中钾的形态、有效性、钾素循环微量元素的植物吸收形态及在植物体内的流动性第九章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及其生理功能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过程施肥的基本原理肥料的概念和类型:常见的无机和有机肥料及施用合理施肥的原则第十章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土壤退化:概念和类型,了解我国土壤退化的类型及形成原因土壤质量:概念,评价指标,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土壤污染:概念,土壤组成和性质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土壤污染的治理方法土壤分类与分布:土壤分类的原则和方法,我国不同时期分类制的特点,年系统分类方案的特点,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的概念;土壤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剖面构型、理化性状及利用改良土壤调查:目的、任务和准备工作,调查方法和野外工作程序,内业工作和分析三、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掌握土壤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土壤学期末复习 提纲

土壤学期末复习 提纲

土壤学水解作用(P26)水解作用是指水电解离出的H+对矿物的分解作用,它是化学分解的主要过程,可使矿物彻底分解。

根据矿物在水解过程中的分解顺序可划分为:脱盐基阶段、脱硅阶段、富铝化阶段脱盐基阶段:K2Al2Si6O16+HOH=KHAl2Si6O16+KOHKHAl2Si6O16+HOH=H2Al2Si6O16+KOH脱硅阶段:H2Al2Si6O16+5HOH=H2Al2Si2O8.H2O+4H2SiO3富铝化阶段:H2Al2Si2O8+4HOH=2Al(OH)3+2H2SiO3土壤结构土壤固相颗粒很少呈单粒存在,它们经常是相互作用而聚积形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团聚体,这些团聚体的组合排列称为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是成土过程的产物,故不同的土壤及其发生层都具有一定的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类型:单粒结构、粒状结构、片状结构、块状结构、柱状结构、棱柱结构、大块状结构。

氮有机物的分解:包括氨化、硝化和反硝化过程。

(P48)土壤腐殖质的形成(P49)土壤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分解转化的同时,其部分分解产物又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重新聚合形成腐殖质,有关土壤腐殖质形成的生物化学过程归纳起来有3种学说:①木质素-蛋白质聚合学说;②生物化学合成学说;③化学催化聚合学说。

土壤腐殖质形成过程图式土壤腐殖质(P43)●土壤腐殖质(soil humus)是土壤特异有机质,也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分,约占有机质总量的50%~65%。

●它是一种结构复杂、抗分解性强的棕色或暗棕色无定形胶体物,是土壤微生物利用植物残体及其分解产物重新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土壤腐殖质分为胡敏酸、富里酸、棕腐酸和胡敏素●土壤腐殖质主要由胡敏酸和富里酸组成土壤腐殖质的作用(P45)●土壤腐殖质中的胡敏酸对土壤结构体、保水保肥性能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富里酸对促进土壤矿物风化和矿质养分的释放都有重要作用。

●胡敏酸和富里酸能多次与次生黏土矿物紧密结合,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构成良好的土壤结构体,对土壤肥力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022湖南农业大学考研考试大纲-339农业综合知识一(土壤学)

2022湖南农业大学考研考试大纲-339农业综合知识一(土壤学)

附件3: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农业知识综合一》土壤学部分考试大纲I.考试性质农业硕士是我校专业学位重要的学位类别,涵盖农艺与种业、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2大领域和多个研究方向。

旨在为作物栽培、遗传育种、草业科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植物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等相关行政部门、行业与企事业单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培养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创新创业意识、组织协调和科技传播能力及发展潜力,能够独立从事高层次、综合性农业技术集成推广和农业农村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工作的精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职业技能人才。

II■考查目标1.掌握土壤学基础知识;2.运用土壤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3.针对土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利用和治理。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为《农业综合知识一》之土壤学部分。

《农业综合知识一》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土壤学部分50分。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土壤组成和基本性质60%土壤养分、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评价、土壤污染与修复40%四、试卷题型结构简答题24分(3小题,每小题8分)论述题26分(2小题,每小题13分)IV.考查内容第一章土壤固相组成一、基本概念(识记)土壤矿物质、原生矿物、次生矿物、粘土矿物、C/N比、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作用与腐殖化作用二、基本知识(1)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三大类粘粒矿物的晶层构造特点和性质(2)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与管理三、知识扩展和综合运用(1)为什么提倡秸秆还田?秸秆直接还田时为什么要配施速效氮肥?(2)如何调节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3)氧化物粘土矿物的存在形态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第二章土壤物理性质一、基本概念(识记)土壤机械组成(颗粒组成)、土壤质地、粒级、土壤结构性、土壤耕性、土壤孔性、容重、比重、孔度、土水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田间持水量、SPAC、土面蒸发、土壤通气性、土壤热容量(容积热容量、重量热容量)、土壤导热性二、基本知识(1)土粒的分级及不同粒级土粒的基本性质(2)土壤质地的基本类型及肥力特征(3)土壤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系(4)良好团粒结构具备的三个条件(5)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调节作用(6)土壤耕性的评价标准(7)土壤通气性的机制(8)土壤水分的保持和类型(9)土壤水分的数量表示方法及应用(10)土面蒸发的三个阶段及降低土面蒸发的措施(11)调节土壤水分的措施和技术三、知识扩展和综合应用(1)为什么称砂土为“热性土。

《土壤学》全考点复习加试题集(含答案)(适用于农学园艺茶学林学等专业)

《土壤学》全考点复习加试题集(含答案)(适用于农学园艺茶学林学等专业)

《土壤学》试题集(适用于农学、园艺、茶学、林学等专业)说明:本试题集是根据农学、园艺、茶学和林学等专业的《土壤学》教学大纲编写的。

根据多年的实践,我们将试题分为名词解释、填空和问答题等三大部分,210个题目。

每一部分试题均按章为序排列。

在命题时,根据难度和内容分布要求,可以从试题集中选择题目,组成难度和内容覆盖度适合的试卷。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1、土壤:土壤就是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1-2、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期间,土壤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份、养分、热量、空气和其它生活条件的能力2-1、矿物:就是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

2-2、原生矿物:地球内部岩浆岩冷凝时形成的、存在于岩浆岩之中的矿物2-3、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各种风化因素的作用下,改变了形态、成分和性质而形成的新矿物。

2-4、岩石:岩石就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2-5、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2-6、沉积岩:各种先成岩的风化剥蚀产物、火山作用产物以及生物作用产物经外力搬运后重新沉积胶结而形成的岩石。

2-7、化学或化学岩:由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沉积岩。

2-8、变质岩:岩浆岩或沉积岩在高温高压、热气热液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2-9、风化作用:地表的岩石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形态、组成和性质变化的过程。

2-10、物理风化:指岩石崩解破碎成大小不同颗粒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2-11、化学风化:岩石中的矿物在化学作用的影响下,发生化学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以及产生新矿物的过程2-12、水解作用:矿物中的盐基离子被水所解离的H+置换,分解形成新矿物的作用2-13、水化作用:岩石中的矿物与水化合成为新的含水矿物的过程。

2-14、生物风化:岩石在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破碎、分解的过程称为生物风化。

2-15、残积母质:就地风化而未经搬运的岩石风化产物。

农综一土壤学复习资料提纲

农综一土壤学复习资料提纲

南农专硕农综一考研土壤学复习资料部分第一章土壤矿物质1、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种类及一般特性1)高岭组:1:1型的晶层结构、非膨胀性、电荷数量少、胶体特性较弱2)蒙蛭组:2:1型的晶层结构、张缩性大、电荷数量大、胶体特性突出3)水化云母组:2:1型的晶层结构、非膨胀性、电荷数量较大、胶体特性一般4)绿泥石组:2:1:1型的晶层结构、同晶替代较普遍、颗粒较小2、非硅酸盐粘土矿物种类1)氧化铁:针铁矿、赤铁矿2)氧化铝:三水铝石3)氧化硅4)水铝英石3、我国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1)水云母区:包括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大部2)水云母—蒙脱石区:包括内蒙古高原东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东北平原大部3)水云母—蛭石区:包括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山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4)水云母—蛭石—高岭区:包括秦岭山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一狭长的过渡地带5)蛭石—高岭区:包括四川平原、云贵高原、喜马拉雅山东南端6)高岭—水云母区:包括浙、闽、湘、赣大部和粤、桂北部7)高岭区:包括贵州南部,闽、粤东南沿海,南海诸岛及台湾第二章土壤有机质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1)高等植物的根系、残茬、根系分泌物2)动植物残体3)土壤中的微生物4)工业和生活废水,废渣,微生物制品,施用的有机肥农药等有机物2、有机质的三种形态1)新鲜有机质(未分解有机质)2)半分解有机质3)腐殖质3、有机质对植物生长的作用1)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2)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3)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对酸碱度变化的缓冲性能4)腐殖质具有生理活性,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5)腐殖质具有络合作用,有助于消除土壤污染4、有机质的积累和调控1)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料2)秸秆还田,轮作倒茬3)调节土壤水热状况5、腐殖质分解和转化过程1)腐殖质经过物理化学作用和生物降解,使其方向结构核心与其复合的简单有机物分离,或是整个复合体解体。

《土壤学》复习大纲

《土壤学》复习大纲

《土壤学》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土壤的定义: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土地的概念: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内陆水域,滩涂和岛屿,广义的还包括海洋。

是土壤,气候,地貌,岩石,生物和水文因素构成包括人类劳动在内的自然综合体。

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为植物正常生长提供并协调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的能力(是母质向土壤演化过程中,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团粒结构是基础》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发展起来的肥力,是成土作用的产物人为肥力:在耕作熟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的,是劳动的产物有效肥力:指在生产上表现出来的肥力。

潜在肥力:指在生产上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的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的各种性质和土壤的自然、人为环境条件构成了土壤生产力。

(是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的)第二章:土壤矿物质矿物的概念:矿物是天然产生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岩的矿物,其中岩浆岩是其主要来源,主要是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矿物原生矿物对土壤肥力的贡献:A. 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土粒B. 提供养分:有的矿物风化产生大量的养分次生矿物:是在风化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主要为粘粒,所以,也叫粘土矿物或粘粒矿物,它们是成土过程和成土条件的反映--土壤分类的重要依据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基本结构单元: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粘粒矿物的同晶替代作用:粘粒矿物晶格中的组成离子被另一种大小相近而且电性符号相同的离子替代而晶格不变的现象(结果使土壤产生永久电荷)非硅酸盐粘土矿物:主要是Fe、Mn、Al、Si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 氧化物组矿物粘土矿物的分布:中国南方地区温度高,风化强烈,以高岭石为主,其次为氧化铁铝矿物;北方气候干旱,淋溶弱,粘土矿物以伊利石和蒙脱石为主。

粘土矿物的形成:粘土矿物是一次生矿物,由母岩风化产生。

自然合成学说,由化学风化产生的简单风化产物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沉淀而成。

东北林业大学土壤学复习题目大纲

东北林业大学土壤学复习题目大纲

《土壤学》复习大纲绪论第一节土壤在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从“土壤是植物生产的基础、土壤的生态环境功能、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土壤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等方面简述土壤在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土壤与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森林土壤,土壤肥力;肥力的生态相对性(理解并能举例说明)。

第三节土壤是林业生产的基础林业用地;苗圃与高产人工林;天然林保护与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

第一章矿物、岩石第一节矿物矿物的概念;矿物的鉴别特征(物理性质);常见的造岩矿物(石英,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方解石,铁矿类,粘土矿物)(能举出名称即可)。

第二节岩石岩浆岩的概念;岩浆岩的结构、构造;常见岩浆岩:花岗岩,流纹岩,正长岩,粗面岩,闪长岩,安山岩,辉长岩,玄武岩(能举出名称即可);沉积岩的概念;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常见沉积岩(能举出名称即可);变质岩的概念;变质岩的结构、构造;片麻岩、片岩、石英岩、板岩、千枚岩、大理岩等常见变质岩(能举出名称即可)。

第二章风化作用和土壤母质第一节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概念;风化作用的类型;风化作用的阶段。

第二节土壤母质母质的概念;母质的地球化学类型(碎屑型,钙积型,饱和硅铝型,酸性硅铝型,富铁铝型);母质的运积类型(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风积物,黄土及黄土状沉积物,第四纪红色粘土,冰川沉积物和冰水沉积物)。

第三章土壤的形成和土壤剖面第一节土壤形成因素自然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时间;通过举例说明各因素对土壤形成和性质的影响。

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双向影响。

第二节基本成土过程腐殖质累积过程,淋溶过程,淀积过程,粘化过程,钙化过程,脱硅富铝化过程,潜育化过程、潴育化过程、灰化过程等。

第三节土壤剖面土壤剖面、发生层、剖面构造等概念;颜色、质地、结构、湿度、紧实度、新生体、侵入体等土壤剖面形态特征;森林土壤模式土壤剖面的构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壤学》考试大纲本《土壤学》考试大纲适用于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是农林业生产的必需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

土壤学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和性质、土壤环境过程、土壤退化与保护和管理等部分。

要求考生对土壤学的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土壤形成、土壤性质、土壤退化与管理等内容,掌握土壤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二、考试内容(一)土壤学概况1、土壤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重要性及作用2、土壤的基本概念3、土壤的主要功能4、土壤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5、近代土壤学科的发展及主要观点(二)土壤矿物质1、土壤矿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2、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非硅酸盐粘土矿物3、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三)土壤有机质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组成2、简单有机化合物、植物残体、土壤腐殖质的分解和转化,影响分解和转化的因素3、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性质,土壤腐殖质-粘土矿物复合体,土壤腐质酸的分组,土壤腐质酸的性质4、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管理(四)土壤生物1、土壤生物组成,包括土壤微生物种群、土壤微生物指标及其表征;土壤动物;土壤中的植物根系2、影响土壤生物的环境因子,包括温度、水分、pH、氧气和Eh等3、土壤生物的分布及土壤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五)土壤水、空气和热量1、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有效性,水分含量表示方法,水分含量测定方法2、土水势及其分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能态的定量表示,土水势测定,水分特征曲线3、土壤空气的组成和运动、土壤通气性4、土壤热量来源,土壤表面的辐射平衡,土壤的热量平衡5、土壤热容量,导热率,导温率6、土壤温度变化规律、影响土壤温度的因素及土壤温度的调节(六)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1、成土因素2、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基本成土作用,主要成土过程3、土壤的个体发育,系统发育,土壤剖面,反映土壤风化发育的指标4、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理化特征及分布规律(七)土壤结构与力学性质1、土壤粒级、土壤密度与容重、土壤孔隙2、土壤机械组成与质地,不同质地土壤特性与改良3、土壤结构体,团粒结构、土壤结构改良4、土壤力学性质、土壤耕性及其影响因素(八)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1、饱和土壤中的水流,非饱和土壤中的水流,土壤水分入渗与再分布、土壤中的水汽运动2、土壤水循环、平衡及有效性,农田土壤是动态与调控3、土壤中的溶质运移,包括对流、分子扩散、机械弥散、水动力弥散(九)土壤胶体表面化学1、土壤胶体表面类型,比表面和表面积,表面电荷和电位2、离子吸附,阳离子静电吸附,阳离子交换,阳离子专性吸附3、阴离子的静电吸附,阴离子的负吸附,阴离子的专性吸附(十)土壤溶液化学反应1、土壤酸性、碱性的形成2、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和数量指标,土壤碱性指标,土壤酸度的影响因素与调节3、土壤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体系,氧化还原指标,土壤氧化还原的因素影响与调节4、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对生物、养分有效性及有毒物质积累的影响5、溶度积及其应用的局限性和影响因素、络合物与螯合物及土壤有机物质的螯合作用(十一)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土壤碳素循环的基本概念,土地利用方式对碳循环的影响,土壤碳素循环与全球变化2、土壤氮素循环的基本概念,土壤氮素的获得,土壤氮素转化,土壤氮素损失的环境效应、土壤氮素调控3、土壤磷的形态、固定与机制、磷流失途径与环境效应4、土壤中硫、钾、微量元素的形态、循环转化及影响因素(十二)土壤肥力与养分管理1、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2、土壤养分的供应与迁移过程(十三)土壤污染与修复1、土壤污染的基本概念,土壤背景值,土壤自净作用,土壤环境容量2、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固体废弃物,放射性污染,点源污染,面源污染3、土壤组成、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对污染物的影响4、土壤污染的防治与治理(十四)土壤质量与农产品安全1、土壤质量的概念,土壤质量评价参数与指标体系(十五)土壤退化与生态恢复1、土壤退化的概念及分类2、我国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及退化的现状,防治及治理措施三、考试要求(一)土壤学概况1、了解土壤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在农林业生产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2、掌握土壤、土壤基本物质组成等概念。

3、了解土壤科学发展简史,包括世界土壤科学发展史的主要代表性学派及其基本观点和我国土壤科学的发展史。

4、了解土壤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二)土壤矿物质1、了解原生矿物组成,次生矿物组成,掌握土壤物质的主要元素组成和硅铝铁率。

2、重点掌握铝硅酸盐粘粒矿物的构造特征,粘粒矿物晶架内的同型异质替代(同晶替代)。

3、掌握粘粒矿物的种类及一般特性,粘土矿物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粘粒矿物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三)土壤有机质1、了解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2、掌握矿化过程、腐殖化过程的概念,了解植物残体在土壤中的分解情况。

3、了解腐殖质形成的两个阶段,及合成腐殖质所需的基本材料。

4、掌握土壤湿度和通气状况,土壤温度,土壤反应,有机物质的组成状态对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转化影响。

了解腐殖化系数的概念。

5、重点掌握腐殖质的组成,腐质酸的分离提取,腐质酸的含氧功能团和电性。

掌握腐质酸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及腐质酸的分子结构特征。

6、掌握土壤有机质的养分,保肥性能,以及促进团粒结构形成等方面的重要性。

土壤有机质的矿化率,"激发效应"。

(四)土壤生物1、了解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

2、重点掌握环境条件变化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3、掌握土壤生物与物质分解和转化的关系。

4、掌握菌根对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影响。

5、了解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特征指标。

6、了解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五)土壤水、空气和热量1、掌握土壤水含量的表示方法:重量百分数,容积百分数,土壤水贮量,土壤水含量的测定方法,土壤水类型。

2、着重掌握土水势及其定量表示,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吸力与土壤当量孔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滞后现象等概念。

3、掌握土壤水的饱和流动(达西定律),饱和导水率。

掌握土壤水的不饱和流动,水汽运动规律。

了解水进入土壤的入渗过程,田间持水量,土面蒸发等的概念。

4、掌握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概念及永久萎蔫点的概念。

5、了解土壤空气的组成和含量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6、掌握土壤通气性机制、指标。

7、掌握土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土温对土壤生物学过程的影响,土壤热量的来源,土壤表面的辐射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土壤表面热量平衡,土壤热性质,土壤温度状况等内容。

(六)土壤形成和发育1、熟练掌握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综合作用。

2、掌握主要成土过程,特别是典型地带性土壤的形成过程。

3、熟练掌握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及其对土壤形成和营养元素循环的影响。

4、掌握土壤剖面、发生层、土体构型及诊断层的概念。

5、基本掌握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规律、理化特性。

(七)土壤结构与力学性质1、掌握国际制土粒分级标准,掌握砂、粉、粘粒的基本性质,了解前苏联、美国、中国的土粒分级标准。

2、重点掌握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卡庆斯基土壤质地分类标准,了解中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3、掌握砂土、壤土、粘土的理化特性,了解土壤质地层次性及不同质地土壤的利用改良。

4、掌握土壤质地对土壤水分、养分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5、掌握土壤的力学性质和耕性及其影响因素。

了解常见的耕作及特点。

6、理解和掌握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土壤的物理机械性、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粘着限、脱粘点、上塑限、下塑限、塑性值、土壤硬度、土壤耕性、土壤结持性、土壤坚实度。

7、重点掌握影响土壤耕性的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等内容。

(八)土壤水分运动与循环1、掌握土壤水的饱和流动(达西定律)、饱和导水率。

掌握土壤水的不饱和流动、水汽运动规律。

了解水进入土壤的入渗过程、田间持水量、土面蒸发等的概念。

2、掌握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概念。

3、了解土壤中溶质运移的对流、扩散和弥散等过程。

(九)土壤胶体表面化学1、掌握土壤胶体、永久电荷、可变电荷等概念。

2、掌握永久电荷,可变电荷的来源,土壤电荷数量及其影响因素,电荷密度。

3、掌握交换性阳离子和阳离子交换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影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的盐基饱和度。

4、了解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概念,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

5、了解阴离子吸附的概念,阴离子的负吸附,阴离子的专性吸附。

(十)土壤溶液化学反应1、了解活性酸、潜性酸、交换性酸度、水解性酸度等概念,重点掌握土壤酸度的类型、成因。

2、掌握土壤碱度的概念,衡量土壤碱度的指标,碱性土的成因。

3、掌握土壤胶体类型和性质、土壤胶体上酸基的解离常数、土壤吸附性阳离子组成和盐基饱和度、土壤空气CO2偏压、土壤水分含量、土壤Eh对pH值的影响。

4、着重掌握土壤缓冲性能概念及产生缓冲性能的原因,影响缓冲能力的因素。

5、了解土壤反应对土壤微生物及植物生长的影响,了解土壤反应和养分有效度之间的关系。

6、了解氧化还原电位的概念,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

7、了解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对生物、养分有效性及有毒物质积累的影响。

(十一)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重点掌握土壤碳循环,土壤碳与全球变化的关系。

2、重点掌握土壤中氮含量和影响含量的因素,土壤中氮的形态来源和氮素循环。

3、重点掌握有机态氮和矿化过程,硝化过程,生物脱氮过程、化学脱氮过程,铵态氮的晶穴固定作用,氮的同化作用,土壤氮形态状况及调节原理。

4、掌握土壤中磷的含量,磷的形态及影响因素。

了解磷的固定机制(化学沉淀、表面反应等)、影响土壤固磷作用因素及减少固磷作用的途径。

5、了解土壤中钾、硫、微量元素的形态、含量、有效性及影响因素,增加有效性的途径。

(十二)土壤肥力与养分管理1、掌握土壤肥力的概念及其与土壤养分、土壤生产力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土壤养分的形态有效性和空间有效性。

3、理解土壤养分在土—液、土—根界面上的转化、移动的主要控制机理。

(十三)土壤污染与与修复1、掌握土壤污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类型。

2、重点掌握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原因、防治及治理途径。

(十四)土壤质量与农产品安全1、掌握土壤质量的概念。

2、了解土壤质量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