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方法简介(共31张PPT)
![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方法简介(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0f3a2d9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f.png)
混装包
5m
布于中央、四角(≤30 m2布中央与对角线二角)
有条件者可用FA-1型多级撞击式采样器
4 消毒液浓度监测
试纸浸湿后0.
5
中和剂+菌液(片)
204 000
(中和剂+消毒剂)+菌液(片) 168 000
2.3 监测方法
2.3.1 压力蒸汽灭菌监测
硫磺管、苯甲酸管不能用 BD试验每天一次,用30cm×25cm
2 化学监测 根据化学物质的物理化学变
化,测知杀菌因子的剂量,间接 判断是否到达消毒或灭菌的效果。
2.1 监测对象
压力蒸汽灭菌 干热灭菌 紫外线强度 电离辐射剂量 化学消毒剂
2.2 指示材料
2.2.1 压力蒸汽灭菌常用指示材料 化学指示胶带(签)
化学指示卡(管)
综合性化学指示剂
(移动式化学指示剂) 化学指示试纸 BD试验指示图
×25~28cm布巾包 每包外用胶带、内放卡
美国医疗器械改进协会规定: ①每包外用胶带、内放卡 ②每天第一次用预真空压力蒸 汽灭菌器时,BD试验
2.3.2 干热或消毒剂气体灭菌监测 将化学指示剂放于包中央 布放于最难到达灭菌的部位 (或消毒器内各层中央与四角)
2.3.3 紫外线强度监测 开灯照5 min后无异常 置卡于灯中央下方垂直1 m处 照射1 min 防止日光直射到卡
将棉拭头放入含10 ml采样液试管中 振打试管以洗脱菌 取洗脱液培养48 h 计数菌落数 计算杀灭率
3.2.4 空气(自然菌)消毒效果监测
消毒前、后分别用平板沉降15 min采样
37℃培养48 h
平板直径9 cm,距地面1.5 m 布于中央、四角(≤30 m2布中央与对角线二角) 有条件者可用FA-1型多级撞击式采样器
医院环境及消毒灭菌监测与质控 ppt课件
![医院环境及消毒灭菌监测与质控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c7b54b0066f5335a812186.png)
-
3
医院环境及消毒灭菌监测与质控
• 监测注意事项
1.做好检测前、中、后各种准备工作。 2.严格按照院感无菌操作规程执行。 3.提高认识、精密细致、保证质量。
-
4
一、手及皮肤黏膜消毒效果监测:
1 、采样时间: 在接触病人和从事医疗活动前 进行采样或消毒后立即采样(皮肤粘膜) 。
2 、采样面积及方法:
-
12
* 采样注意事项:
将采样器放在室内各采样点,距地面高 度1.0-1.5m左右,离门窗和人员流动1.0m以 上,采样人员应远离采样器(最好在待检测 的室外)或与采样器保持约50cm的距离,以 免将操作者自身散发到环境中的微生物气溶 胶粒子采到,影响监测结果。
* 结果计算公式:
细菌总数(cfu/m3) = 平均菌落数(cfu)
* 检测方法:将采样平板置37 ℃培养48h,计 数并鉴定细菌。
* 结果计算: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3) =50000N/AT
-
10
* 注意事项:采样前应关好门窗、空调, 在无人走动情况下,静止10min再进行采 样。
* 平板暴露法简便经济易操作,能采集到 10um左右的大粒子,但不能作精确定量, 其准确性比空气采样器法差。
医院环境及消毒灭菌监测与质控
常用消毒药械的应用与使用方法
-
1
医院环境及消毒Βιβλιοθήκη 菌监测与质控监测目的:一、加强病原学监测 二、加强耐药性监测 三、加强消毒隔离工作 四、医院感染的教育和培训 五、采用先进的细菌分型检测技术
-
2
医院环境及消毒灭菌监测与质控
• 监测内容
1.环境监测采样原则
2.医务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 3.皮肤黏膜的微生物学监测 4.物体表面的微生物学监测 5.空气的微生物学监测 6.使用中消毒剂和无菌器械保存液的微生物学监测 7.医疗用品的微生物学监测 8.血液和腹膜透析所用的水及透析液的微生物学监测 9.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10.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 11.环氧乙烷灭菌的效果监测 12.辐射灭菌的监测
消毒、灭菌 PPT课件
![消毒、灭菌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5b550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8.png)
油剂、粉剂、玻璃器皿、金属制品等各类物品。 灭菌条件为:160℃持续2h ,或165℃持续1h 或
180℃持续30min 注意事项:不适于纤维织物、塑料制品等的消毒灭菌
烤箱
对物品的要求: 高温下不变质, 不损坏、不蒸发 的物品,如油剂、 金属制品、玻璃 器具等。
1、热力消毒灭菌法-----湿热法
由空气和水蒸气导热,传热快,穿透力强。
1、热力消毒灭菌法-----干热法
1)燃烧法 定义: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 特点:简单、迅速、彻底 适用:1)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如废弃物、病
理标本、带脓性分泌物的敷料和纸张等 2)某些金属器械或搪瓷类物品急用时也可
用燃烧法(锐利刀剪禁用此法以免锋刃 变钝)。
第二节 消毒、灭菌
教学目标
1、掌握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 2、掌握消毒灭菌的方法 3、熟悉常见的清洁、消毒、灭菌工作
一、概念:
(一)清洁(cleaning):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 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
目的: 去除和减少微生物,但并非杀灭微生物。
(二)消毒(disinfection):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胞以外的所
灭菌灯内装有臭氧发生管,在电场作用下,可 将空气中的氧气转换成高纯臭氧。主要用于空气、 物品表面等的消毒。
(2)紫外线灯管消毒法
2)使用方法
1、空气消毒:消毒前做好室内清洁卫生工作(紫外线
易被灰尘微粒吸收而影响效果),关闭门窗,人员停止走动, 每10m2安装30W紫外线灯管一支,有效距离不超过2m,照射 时间为30~60分钟;
2、物品消毒:消毒时应将物品摊开或挂起以减少遮挡
(紫外线穿透力差),有效距离为25㎝~60cm,照射时间为 20~30分钟。
180℃持续30min 注意事项:不适于纤维织物、塑料制品等的消毒灭菌
烤箱
对物品的要求: 高温下不变质, 不损坏、不蒸发 的物品,如油剂、 金属制品、玻璃 器具等。
1、热力消毒灭菌法-----湿热法
由空气和水蒸气导热,传热快,穿透力强。
1、热力消毒灭菌法-----干热法
1)燃烧法 定义: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 特点:简单、迅速、彻底 适用:1)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如废弃物、病
理标本、带脓性分泌物的敷料和纸张等 2)某些金属器械或搪瓷类物品急用时也可
用燃烧法(锐利刀剪禁用此法以免锋刃 变钝)。
第二节 消毒、灭菌
教学目标
1、掌握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 2、掌握消毒灭菌的方法 3、熟悉常见的清洁、消毒、灭菌工作
一、概念:
(一)清洁(cleaning):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 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
目的: 去除和减少微生物,但并非杀灭微生物。
(二)消毒(disinfection):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胞以外的所
灭菌灯内装有臭氧发生管,在电场作用下,可 将空气中的氧气转换成高纯臭氧。主要用于空气、 物品表面等的消毒。
(2)紫外线灯管消毒法
2)使用方法
1、空气消毒:消毒前做好室内清洁卫生工作(紫外线
易被灰尘微粒吸收而影响效果),关闭门窗,人员停止走动, 每10m2安装30W紫外线灯管一支,有效距离不超过2m,照射 时间为30~60分钟;
2、物品消毒:消毒时应将物品摊开或挂起以减少遮挡
(紫外线穿透力差),有效距离为25㎝~60cm,照射时间为 20~30分钟。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灭菌效果监测标准PPT课件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灭菌效果监测标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d27eb302020740bf1e9ba7.png)
已采取污水集中处理的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使 用。
2
术语和定义
可追溯traceability 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 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 灭菌过程验证装置PCD process challenge device 对灭菌过程有预定抗力的模拟装置,用于 评价灭菌过程的有效性。其内部放置化学 指示物时称化学PCD,放置生物指示物时 称生物PCD。
2、监测方法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 指导手册;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清洗消 毒器应停止使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应 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3清洗消毒器更新、大修、更换清洗剂、消 毒方法、改变装载方法等时,应遵循生产 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检测,清 洗消毒质量检测合格后,清洗消毒器方可 使用。
10
4
术语和定义
管腔器械 hollow device 含有管腔内直径≥2mm,且其腔体中 的任何一点距其与外界相通的开口处 的距离≤其内直径的1500倍的器械。 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 test soil 用于测试清洗消毒机清洗效果的指示 物。
5
监测要求及方法
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应定期对清洁剂、消毒剂、洗涤用水、润 滑剂、包装材料等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结 果应符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管 理规范》的要求。 应定期进行监测材料的质量检查,包括抽 查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及有效期 等,检查结果应符合要求。自制测试标准 包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
消毒质量的监测
湿热消毒 1 应监测、记录每次消毒的温度与时间或A0值。 监测结果应符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 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 2 应每年检测清洗消毒器的主要性能参数。检测 结果应符合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的要 求。 3 新安装和大修后的清洗消毒器应进行主要性能 参数的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生产厂家的使用说 明或指导手册的要求。
2
术语和定义
可追溯traceability 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 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 灭菌过程验证装置PCD process challenge device 对灭菌过程有预定抗力的模拟装置,用于 评价灭菌过程的有效性。其内部放置化学 指示物时称化学PCD,放置生物指示物时 称生物PCD。
2、监测方法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 指导手册;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清洗消 毒器应停止使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应 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3清洗消毒器更新、大修、更换清洗剂、消 毒方法、改变装载方法等时,应遵循生产 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检测,清 洗消毒质量检测合格后,清洗消毒器方可 使用。
10
4
术语和定义
管腔器械 hollow device 含有管腔内直径≥2mm,且其腔体中 的任何一点距其与外界相通的开口处 的距离≤其内直径的1500倍的器械。 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 test soil 用于测试清洗消毒机清洗效果的指示 物。
5
监测要求及方法
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应定期对清洁剂、消毒剂、洗涤用水、润 滑剂、包装材料等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结 果应符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管 理规范》的要求。 应定期进行监测材料的质量检查,包括抽 查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及有效期 等,检查结果应符合要求。自制测试标准 包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
消毒质量的监测
湿热消毒 1 应监测、记录每次消毒的温度与时间或A0值。 监测结果应符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 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 2 应每年检测清洗消毒器的主要性能参数。检测 结果应符合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的要 求。 3 新安装和大修后的清洗消毒器应进行主要性能 参数的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生产厂家的使用说 明或指导手册的要求。
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 ppt课件
![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109ad30c22590102029d25.png)
污染物品处理流程
回收 分类 清洗 消毒 干燥 器械检查与保养 包装 灭菌
污染物品回收
一次性使用物品原则上不由供应中心回收;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直接放置于封闭的容 器中,由CSSD集中回收处理; 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 染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者应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 染性疾病名称,由CSSD单独回收处理;
气性坏疽污染的器械用品,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 1000 mg/L-2000 mg/L浸泡30min-45min后,有明显污染物时应 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 mg/L-10000 mg/L浸泡至少60min后, 再进行清洗和灭菌处理。 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当 时发布的规定要求。
物品干燥
宜首选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处理。根据器械的材 质选择适宜的干燥温度,金属类干燥温度70℃90℃;塑胶类干燥温度65℃-75℃。
无干燥设备的及不耐热器械、器具和物品可使 用消毒的低纤维絮擦布进行干燥处理。 穿刺针、手术吸引头等官腔类器械,应使用压 力气枪或95%乙醇进行干燥处理。
不应使用自然干燥方法进行干燥。
应使用润滑剂进行器械保养。不应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 性的产品作为润滑剂。
物品包装
物品包装包括:装配、包装、封包、注明标识等步骤。 器械与敷料应分室包装。
包装前应依据器械装配的技术规程或图示,核对器械的 种类、规格和数量,拆卸的器械应进行组装。
物品包装
手术器械应摆放在篮框或有孔的盘中进行配套包装。 盆、盘、碗等器皿,应单独包装。 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不应完全锁扣。 有盖的器皿应开盖,摞放的器皿间应用吸湿布、纱布或 医用吸水纸隔开;管腔类物品应盘绕放置,保持管腔通 畅;精细器械、锐器等应采用保护措施。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PPT课件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c6b6ca1eb91a37f0115c2f.png)
1、采样时间:
在消毒处理后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采样。
26
(二)物体表面的消毒监测 2、采样方法
用5cm×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 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 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
(局部千级周围万级)
18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Ⅲ级 标准洁净手术室
(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设7点
19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Ⅳ级洁净手术室面积>30㎡设4点
20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Ⅳ级洁净手术室面积<30㎡设2点
21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科室
空气标准
时间
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 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 房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 护病房,新生儿室等
Ⅳ 准洁净手术室 5个/30min- ¢90皿(175个/立方
5
米)
10000级
10000级
300000级 23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4.注意事项:
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后 采样。
母婴同室空气采样
24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5.监测频次
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 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 液透析中心(室)、烧伤病房等每季度进行监测。
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
22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等级 手术室名称
洁净手术室的等级标准(空态或静态)
沉降法(浮游法)细菌最大平均 浓度
表面积最大 染菌密度( 个/c㎡)
在消毒处理后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采样。
26
(二)物体表面的消毒监测 2、采样方法
用5cm×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 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 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
(局部千级周围万级)
18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Ⅲ级 标准洁净手术室
(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设7点
19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Ⅳ级洁净手术室面积>30㎡设4点
20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Ⅳ级洁净手术室面积<30㎡设2点
21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科室
空气标准
时间
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 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 房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 护病房,新生儿室等
Ⅳ 准洁净手术室 5个/30min- ¢90皿(175个/立方
5
米)
10000级
10000级
300000级 23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4.注意事项:
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后 采样。
母婴同室空气采样
24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5.监测频次
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 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 液透析中心(室)、烧伤病房等每季度进行监测。
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
22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等级 手术室名称
洁净手术室的等级标准(空态或静态)
沉降法(浮游法)细菌最大平均 浓度
表面积最大 染菌密度( 个/c㎡)
消毒灭菌技术及效果监测(共26张PPT)
![消毒灭菌技术及效果监测(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66efc2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8f.png)
灭菌物品消毒效果监测本卷须知
1、无菌检验应在洁净度为100级单 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最好把灭菌包带 回在百级实验室翻开。应严格遵守无菌 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
2、应采有效期内的样品〔高压灭菌: 一般是两周;还氧乙烷:两年〕
6、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
1、监测方法:
工艺监测
化学监测〔化学指示卡、指示胶带〕 生物监测 2、常用灭菌器种类 压力蒸汽灭菌器 环氧乙烷灭菌器 3、生物指示物
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7953〕,压力蒸汽灭菌器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环氧乙烷灭菌器
7、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
检测方法
生物指示菌片布放方法〔?消毒技术标准? 〕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菌片事先放入一次性注射器中〔每个注射器中放1个菌片〕,然后封装在一剥离式包装袋内。
门把手等不规那么物体外表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
物体外表消毒效果监测
3、检测方法:
〔1〕细菌总数检测:检测方法按?消毒技术标准?3.17.6. 3〔1〕执行。小型物体外表的结果计算,用cfu/件。
〔2〕致病菌检测:检测方法按?消毒技术标准原那么执行。 4、结果判定
Ⅰ、Ⅱ类区域: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 为消毒合格。
4、消毒液细菌菌落总数标准值≤100cfu/ml,无菌器械保 存液细菌菌落总数标准值是不得检出。
5、致病菌检测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沙 门氏菌、溶血性链球菌。
5、灭菌物品消毒效果监测
1、采样时间:在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 期内采样。
2、采样方法:按?消毒技术标准原那么 执行
3、结果判定:阳性对照在24小时内应有 菌生长,阴性对照在培养期间应无菌生长, 如需-厌氧菌及霉菌培养管内均为澄清或虽 显浑浊但经证明并非有菌生长,判为灭菌合 格;如需-厌氧菌及霉菌培养管中任何1管显 浑浊并证实有菌生长,应重新取样,分别同 法复试2次,除阳性对照外,其他各管均不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部分)ppt课件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部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e1d5e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31.png)
内窥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生物监测
采样时间
消毒灭菌后 使用前
采样方法
监测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有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 从待检内镜的活检口注入内镜(使用蠕动泵)用无 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注入的液体2h内送检
合格标准
消毒内镜 细菌总数 ≤ 20 cfu/件
灭菌内镜 无任何细菌检出
遵循WS/T 3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行业标准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采样时间
手卫生后 接触病人或诊疗操作之前
采样方法
棉拭子法: 1、被检人员将双手伸出,五指并拢。 2、检查者取2支无菌棉试纸,并浸沾于含相应中和剂的无 菌洗脱液中。 3、取一支棉拭子在一只手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 涂擦2次(一只手的涂擦面积约30cm2 ),并随之转动 采样棉拭子;按同样方法用另一支棉拭子涂擦另一只手。 4、剪去操作者手接触的部位,将2支棉拭子投入10ml含 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化验单书写:科室、采样地点、被采人、采样人,采样时 间。
采样步骤
用棉拭子蘸取相应中和剂
双手的屈指面,从指跟到指端; 往返涂擦2次,同时转动棉签.(一只手一支棉试纸)
将手接触的部分折断,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试管中
合格标准
卫生手消毒: 外科手消毒:
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医院感染监测内容
♦ 医院空气微生物学监测 ♦ 物体表面微生物学监测 ♦ 消毒剂微生物学监测 ♦ 医务人员手微生物学监测 ♦ 灭菌效果生物监测 ♦ 医疗器械消毒效果监测 ♦ 医疗用水的微生物学检测
医院空气微生物学监测
采样时间
消毒后 操作前
1、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Ⅰ) 洁净系统自净后 、操作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未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 平板暴露法采
• 室内面积 ≤30m2
•
设内、外、中对角线3点
•
内、外点距离墙壁1m处
• 室内面积>30m2
•
设四角及中央共5点
•
四角距离墙壁1m处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室内面积 ≤30m2
● ● ●
室内面积>30m2
●
●
●
●
●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
• Ⅲ级手术室(手术区万级,周围十万级):手术台四边至少各 外推0.4m后(包括手术台)的区域
• Ⅳ级手术室(三十万级):不分手术区和周边区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洁净手术区平板暴露法布点示意图
局部百级 周围千级设置13点
局部千级 周围万级设置9点
局部万级 周围十万级设置7点
局部十万级 周围三十万级设置5点
对采样人员的要求
• 着无菌的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 操作前洗手或手卫生 • 所带物品清洁后方可带入 • 手臂及头部不可越过打开的培养皿上方 • 行动及放置动作要轻 • 尽量减少对空气流动状态的影响 • 每次采样人员不得超过2人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医院物体表面 消毒效果的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的定义
•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 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 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 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 医院感染。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的分类
1、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 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 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自身感染。 2、外源性感染:指由环境或他人处(病人、带菌者、工作 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环境感染 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他物品造成的感染。 如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注射器灭菌不严 格引起的乙型肝炎流行等。
采样时间
•
消毒后
• 1、消毒处理后 • 2、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采样方法
• 5cm × 5cm灭菌规格板 • 放在被检物体表面 • 用蘸有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 • 或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支 • 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擦5次 • 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 • 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面积 • 被采样表面≥100cm2,取100cm2 • 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投入装有10ml • 无菌检测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 •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
• 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暴露30min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 采样后盖好平皿盖子 • 记录科室、房间、采样人、采样时间 • 将平皿倒置放于托盘内(附化验单) • 采样平皿尽快送至实验室培养
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有关时 进行目标微生物检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正确放置方法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错误放置方法
采样时间
• 消毒后 操作前
• 1、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Ⅰ)
•
洁净系统自净后 、操作前
• 2、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Ⅱ、Ⅲ)
•
消毒、通风换气后 、操作前
• 3、怀疑空气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
沉降法
重力沉降(平板沉降法)
浮游菌测定法
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法 离心式空气微生物采样法 洗刷式空气微生物采样法 过滤空气微生物采样法 温差空气微生物采样法 静电或冲击空气微生物采样法
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 采样液应含有相应中和剂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Nhomakorabea记录(检验申请单)
• 科室 • 房间 、何种物体表面、何种消毒剂 • 采样人 • 采样时间 • 采样结束后送至实验室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合格标准
、Ⅱ类区域: 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 Ⅲ 类区域: 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平板暴露法采样注意事项
• 采样前关闭门窗 • 无人走动的情况下 • 静止10分钟后采样 • 布点应尽量避开高效送风口正下方 • 放置培养皿时 应从最里面的房间或房间的最里面开
始布点依次向外、最后人员撤出 • 收集培养皿时 从最外面的房间或房间的最外面开始
、最先布的点最后收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操作方法
• 将平皿(直径9cm)放置在采样点处 • 采样高度距离地面80-150cm • 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正确操作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错误操作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 放置时间
• 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 • Ⅱ类环境暴露15min • Ⅲ类环境暴露5min
前言
• 随着现代化医学科学的发展,诊断和治 疗手法不断提高,新技术、新疗法不断 推陈出新,导管、插管、内镜等侵袭性 操作不断增加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等, 使医院感染在当前世界各国的医院中均 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呈日益增多的趋 势。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前言
•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当今医疗机构 面临的重大挑战,关系到医疗质量和病 人的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突出的公 共卫生课题。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 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医疗机构的管理 水平,受到国内外医院管理者和广大医 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监测内容
• ♦ 医院空气微生物学监测 • ♦ 物体表面微生物学监测 • ♦ 消毒剂微生物学监测 • ♦ 医务人员手微生物学监测 • ♦ 灭菌效果生物监测 • ♦ 医疗器械消毒效果监测 • ♦ 医疗用水的微生物学检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空气微生物医院学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1、平板暴露法 2、空气采样器法 参照GB50333-2013(医院洁净手术部 建筑技术规范)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手术区:手术台及其周围的区域
• Ⅰ级手术室 (手术区百级,周围千级):手术台两侧边至少各 外推0.9m,两端至少各外推0.4m后(包括手术台)的区域
• Ⅱ级手术室 (手术区千级,周围万级): 手术台两侧边至少各 外推0.6m,两端至少各外推0.4m后(包括手术台)的区域
未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 平板暴露法采
• 室内面积 ≤30m2
•
设内、外、中对角线3点
•
内、外点距离墙壁1m处
• 室内面积>30m2
•
设四角及中央共5点
•
四角距离墙壁1m处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室内面积 ≤30m2
● ● ●
室内面积>30m2
●
●
●
●
●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
• Ⅲ级手术室(手术区万级,周围十万级):手术台四边至少各 外推0.4m后(包括手术台)的区域
• Ⅳ级手术室(三十万级):不分手术区和周边区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洁净手术区平板暴露法布点示意图
局部百级 周围千级设置13点
局部千级 周围万级设置9点
局部万级 周围十万级设置7点
局部十万级 周围三十万级设置5点
对采样人员的要求
• 着无菌的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 操作前洗手或手卫生 • 所带物品清洁后方可带入 • 手臂及头部不可越过打开的培养皿上方 • 行动及放置动作要轻 • 尽量减少对空气流动状态的影响 • 每次采样人员不得超过2人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医院物体表面 消毒效果的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的定义
•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 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 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 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 医院感染。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的分类
1、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 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 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自身感染。 2、外源性感染:指由环境或他人处(病人、带菌者、工作 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环境感染 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他物品造成的感染。 如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注射器灭菌不严 格引起的乙型肝炎流行等。
采样时间
•
消毒后
• 1、消毒处理后 • 2、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采样方法
• 5cm × 5cm灭菌规格板 • 放在被检物体表面 • 用蘸有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 • 或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支 • 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擦5次 • 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 • 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面积 • 被采样表面≥100cm2,取100cm2 • 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投入装有10ml • 无菌检测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 •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
• 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暴露30min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 采样后盖好平皿盖子 • 记录科室、房间、采样人、采样时间 • 将平皿倒置放于托盘内(附化验单) • 采样平皿尽快送至实验室培养
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有关时 进行目标微生物检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正确放置方法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错误放置方法
采样时间
• 消毒后 操作前
• 1、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Ⅰ)
•
洁净系统自净后 、操作前
• 2、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Ⅱ、Ⅲ)
•
消毒、通风换气后 、操作前
• 3、怀疑空气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
沉降法
重力沉降(平板沉降法)
浮游菌测定法
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法 离心式空气微生物采样法 洗刷式空气微生物采样法 过滤空气微生物采样法 温差空气微生物采样法 静电或冲击空气微生物采样法
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 采样液应含有相应中和剂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Nhomakorabea记录(检验申请单)
• 科室 • 房间 、何种物体表面、何种消毒剂 • 采样人 • 采样时间 • 采样结束后送至实验室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合格标准
、Ⅱ类区域: 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 Ⅲ 类区域: 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平板暴露法采样注意事项
• 采样前关闭门窗 • 无人走动的情况下 • 静止10分钟后采样 • 布点应尽量避开高效送风口正下方 • 放置培养皿时 应从最里面的房间或房间的最里面开
始布点依次向外、最后人员撤出 • 收集培养皿时 从最外面的房间或房间的最外面开始
、最先布的点最后收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操作方法
• 将平皿(直径9cm)放置在采样点处 • 采样高度距离地面80-150cm • 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正确操作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错误操作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 放置时间
• 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 • Ⅱ类环境暴露15min • Ⅲ类环境暴露5min
前言
• 随着现代化医学科学的发展,诊断和治 疗手法不断提高,新技术、新疗法不断 推陈出新,导管、插管、内镜等侵袭性 操作不断增加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等, 使医院感染在当前世界各国的医院中均 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呈日益增多的趋 势。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前言
•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当今医疗机构 面临的重大挑战,关系到医疗质量和病 人的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突出的公 共卫生课题。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 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医疗机构的管理 水平,受到国内外医院管理者和广大医 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监测内容
• ♦ 医院空气微生物学监测 • ♦ 物体表面微生物学监测 • ♦ 消毒剂微生物学监测 • ♦ 医务人员手微生物学监测 • ♦ 灭菌效果生物监测 • ♦ 医疗器械消毒效果监测 • ♦ 医疗用水的微生物学检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空气微生物医院学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1、平板暴露法 2、空气采样器法 参照GB50333-2013(医院洁净手术部 建筑技术规范)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手术区:手术台及其周围的区域
• Ⅰ级手术室 (手术区百级,周围千级):手术台两侧边至少各 外推0.9m,两端至少各外推0.4m后(包括手术台)的区域
• Ⅱ级手术室 (手术区千级,周围万级): 手术台两侧边至少各 外推0.6m,两端至少各外推0.4m后(包括手术台)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