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指标体系的设计
通过规划指标体系促进社会民生发展的效果与作用初探——以北京市海淀区“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为例
d sgn nd e i a de l pme t s s or he o veo nt a k f t c mplto o lv l o i t e e i n, a i e e i n f i e i d n h r g o ho nd nd x s s e f r p a ni r o e 8 l lho d pr mo i g e f c s d on “Elv n h Fi e y t m o l n ng wo k on pe pl ’ i i o o tn fe t ba e ve ee t v—
p p ra de al d a l ssofi ia o s o ow o a o e n e y t m hr u h l n ng a e t i na y i nd c t r fh e l c lg v r m nts s e t o gh t e p a ni
地方 政 府 如何 通 过 规 划 指标 体 系 的设 计 与 制 定 促 进 本 地 区 民生 任 务 的 完 成 , 就 规 划 指 标 体 系 对 民 生 工 作 并 的 推进 效 果 、 要 作用 、 主 存在 问题 进 行 了 分析 研 究 , 出 了若 干政 策 建 议 。 提
关 键 词 : 划 ; 标 体 系 ; 生 规 指 民 中图 分 类号 :F2 1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82 0 ( O O 0 — 0 00 10 —63 2 1 )603 —5
第 6期
21 0 0年 1会 科 学版 ) 社
J u n fNot ia Ee ti P we ie st ( o i l ce c s o al hChn lc r o Unv i S c a in e } r o r c r r y S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课题级别 重点课题 一般课题 一般课题 一般课题 一般课题 一般课题 一般课题 一般课题 一般课题 一般课题
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的 研究
209
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 体系构建研究
21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 研究
212
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效果分析与改进 策略研究
负责人 赵鹏飞 任柏林 魏仁干 石大亮 郁玉环 张春 梁玉红 许丽霞 范志容 姚丽萍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编号
课题名称
43
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研究
204
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与评估 指标体系的研究
205 汽车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206
经管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与评估 指标体系研究
207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 式综合改革研究
208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与建设标准研究》课题申请指南科技部、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国家标准委二○○七年十月前言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和《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全面提升农村住宅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科技部联合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地方科技厅(委)等部门,共同启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与建设标准研究”重大项目。
本项目旨在以科技创新提高村镇建设的整体水平,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提升住宅的功能与质量,节约有限的资源,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引导农村城镇化健康发展。
为了公开、公平、公正地择优选择课题承担单位,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依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课题申请指南》。
第一章申报须知一、项目目标项目本着“以人为本”、“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保”、“传统特色多样性”的原则,针对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住宅、住区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立足技术的实用化集成创新,攻克农村住宅规划、设计、建设的关键技术,开发分类指导的农村住宅设计模块化软件,建立适合国情的农村住宅标准体系,进行集成示范,形成不同类别的村镇住宅发展模式,显著增强我国村镇住宅建设的技术创新能力,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申请内容本项目重点围绕村镇规划技术、农村住宅建筑设计技术、村镇住宅标准、村镇住宅建设标准与技术集成模式示范等研究内容发布个课题的指南。
具体包括:、农村住区规划技术研究、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研究、村镇住宅土地利用分区管制技术研究、不同地域特色村镇住宅建筑设计模式研究、村镇住宅建筑设计模块化技术与软件开发、住宅结构与构造选型设计技术与软件开发、村镇住宅设备标准化设计技术与软件开发、村镇住宅建筑产品与构配件应用技术及其数据库系统开发、村、乡及农村社区规划标准研究、村镇住宅建筑设计标准研究、村镇住宅施工验收标准研究、住宅节能技术标准研究、农村住宅污染物处置与排放标准研究、住宅建筑综合防灾标准研究、土地规划实施监管标准研究、农村住宅规划建设技术标准推进工程与政策体系研究、村镇规划与节地技术标准模式集成示范研究、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标准模式示范研究、国家重大工程移民搬迁住宅区规划设计技术标准集成与示范、村镇住宅节能技术标准模式集成示范研究、村镇住宅污染物处置排放技术标准模式集成与示范研究三、实施期限本项目实施年限为年,从年至年。
成都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指标体系设计与测算分析
2 4
2 5
5 5
O4 .
课 题 组 设 定
课 题 组 设 定
2 各 区县 人 均 财 政 支 出变 异 系数 6
2 7 城 乡 居 民 收 入 比 ( ) 源 环 境 承 载 能 力 五 资
一
一 +
O 1 .7
0 25 .3 O 16 .5
02 .
●
,
’
’
l 9 9 9
21 (Ⅺ (
2 01 o
2 o2 0
2 3 0o
2 0 0 4
2 l5 Co
2 0 0 6
2 =7 (0 l
( 份 ) 年
图 5 成都 经 济杜会发 展 能力指数 从 计 算 结 果 数 据 的 时 间 序 列 看 , 都 经 济 社 成
重 ( ) %
+
+ 十
0 15 .5
0 25 .0 0 15 .4
3 5
1 2 4 O
课 题 组 设 定
课 题 组 设 定 课 题 组 设 定
2 1
高新 技 术 企 业 产 品 销 售 收 入 中 高 新 技 术 产 品 收入 比重 ( ) % ( ) 乡 一 体 化 水 平 四 城 城市化率 ( ) % 累计 流 转 农 用 地 面 积 占农 用 地 总 面组 设 定
课 题 组 设 定
2 人 均耕 地 面 积 ( 顷/ ) 8 公 人 2 人均 拥 有 道 路 面积 ( 方米 / ) 9 平 人
3 O 空 气 污 染 指 数 ( t )≤ 1 0 的 天 数 a, i 0 占全 年 天 数 的 比 例 ( ) %
( ) 新 能 力 三 创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了 大 型 复 杂 建 筑 的 设 计 计 算 难 题 .提 高 了 国 际 竞 争 力 显 著 提
高 了我 国设 计 队 伍 的 综 合 设 计 水 平 。 开 发 了 基 于 能 耗 指 标体 系 的 大 型 公 建 节 能 诊 断 技 术 和 标 准 方 法 空 调 系 统 优 化 运 行 调 节 关 键技 术 。 系统 创 新 :根 据 长 江流 域 的 特 点 ,发展 了该 地 区 新型 采 暖 空 调 采暖 模 式 及 关键 技 术 ,所 研 发 的 新 型 空调 机 组 可 适 用于 长 江 流 域住 宅 热 湿 环 境控 制 的 制冷 、制 热 、除 湿要 求 以户 为单 元 具 有分 室 调 节 的 灵活 性 .能效 高 可 靠 性强 的特 点 能 解决 长 江 流
估 、监 测检 测 、控 制 改善 等 关键 技术 研 究 和 集成 创 新 ,取 得保 障
人 居 环 境 高 品质 、低排 放 的关 键 技术 突破 .建 立 和 完善 人 居 环 境
改善 和 保 障集 成 技 术体 系 、标 准 规范 和 技 术 经 济 政策 最 终 通 过
项 计 量 、节能 诊 断与 改造 、节能 控 制示 范 工程 .节 能效 果 显 著 。
先 污 染 后 治 理 ,边 污 染 边 治 理 ” 的 老 路 , 整 体 提 升 城 镇 人 居 环
境质 量 水平 ,实质 性 推动 和谐 城镇 的 建设 和可 持续 发 展 。 项 目通 过 五 年 研 究 ,共 研 制 新技 术 、新 主 题 ,由住 房 和 城 乡 建设 部 建 筑 节 能 与
5
、
建 筑 能 源利 用模 式创 新 :在 充分 分 析 我 国各 区域 地形 地 貌 、 气 象 水 文 、地 质 背 景 、水 文 地 质 条件 社 会 经济 概 况 等 方面 基 础
达州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设计
达州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设计摘要: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结合达州实际,从经济系统、资源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四个评级因素方面构建了达州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在建立评价模型过程中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和均值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最后采用加权函数法给出了达州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
关键词: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86-03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高能耗的重工业和化工业等所占比重较大,基于粗放的经济运行方式下,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一系列诸如资源消耗严重、环境生态极度破坏等问题,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近年来,我国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也成为改善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和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导向。
循环经济是针对传统经济发展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日益恶化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是通过生态规划和设计,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使不同产业群体之间形成资源共享和资源重复循环利用的产业链体系,从而达到整个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互动,实现易清洁生产和绿色工业为导向的新型经济模式。
地处川渝鄂陕四省市的结合部和又是川东重镇的达州,资源富集,物产丰饶,近年来,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已基本形成了以达钢、华川汽车、天府药业、美好塑业等为支撑,以化工、煤电、冶金、纺织、食品、医药、建材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基本构建起了天然气、煤电、化工产业的主骨架。
但从达州地区当前的实际来看,发展也正面临着主要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环境问题突出、产业层次不高、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先发性优势弱化等问题。
从生态经济理念出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保证达州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有效载体。
达州市县各级政府依据国家和省“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结合实际提出了本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但并未具体给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方法和评价指标。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
流域规划方案设计
• 规划目标在原有规划基础上调整、滚动实施,补 充必要的规划目标与指标;
• 对区域排污量要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量确定削 减量;
• 工业污染治理要明确重点、调整布局的方向,有 条件的流域可提出具体的政策;
• 治理项目按照新的思路进行调整、充实; • 加强项目技术审查,没有依据的项目坚决不再纳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 一五”规划 编制的基本思
路
中国环境规划院 李云生
一、规划范围与现状评价
规划范围
• “三河、三湖” •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 • 松花江、黄河流域 • 珠江流域 • 南水北调东线 • 地下水环境保护
• 12个专项规划,流域面积占全国39%;人口占全 国63%;GDP占全国66%;水资源量占全国的48 %,废水量占全国的76%
• 集中解决重点水域水污染。“十一五”期 间,各地市级政府应把水污染治理作为本 级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采取截污导 流、污水处理、生态修复、水资源调配等 多种手段,切实改善本地至少一条(一段) 污染重、影响大的水域,
四、规划方案与规划实施
国家总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 1、分析达到各项指标的污染治理需求; • 2、测算流域、区域污染治理的总体资金与打捆项
• 按照综合污染指数比较,2003年度七大水系污染 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海河、辽河、黄河、淮河、 松花江、长江、珠江。
•
污染因子
• 与2002年相比,海河、辽河和淮河污染程 度略有减轻,松花江、珠江和黄河支流污 染加重。
• 七大水系主要呈现为有机污染,主要污染 指标是石油类、生化需氧量、氨氮、高锰 酸盐指数、挥发酚等
各地市由本省分配。 • 指标考核:依靠环境统计与宏观测算,到各省
石家庄市十一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
石家庄市"十一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
为缓解交通的瓶颈制约,增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带动能力,根据京津冀都市圈和河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要求,以及国家、省发展和改革委的部署,结合石家庄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基础和背景(一)“十五”建设成就1、交通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日臻完善“十五”期间,相继完成一大批铁路、骨干公路、农村公路、机场设施、城市道路、运输管道建设项目,到2005年底,全市铁路、公路、城市道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4367公公里,比“九五”期末增加2564公里,增长了35.3%。
以铁路和公路为主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加完善。
——新建骨干铁路120公里,到2005年铁路通车总里程达448.7公里,比“九五”期末增加了120公里,增长26.7%。
——2005年底公路网总里程达13137公里,比“九五”末增长4387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20公里,比“九五”期末增长24.5%。
——石家庄机场新建了平行滑行道等工程,向4E级机场迈进了一大步。
2005年,机场集团公司新开通航班90班,每周航班量达到150班以上,通航18个城市。
——新增城市道路总长度226.7公里,道路面积378.4万平方米。
到2005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达到781.1公里,道路面积1093.6万平方米,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40.9%和52.9%。
城市公共汽车营运线路达84条,营运车辆1789辆;营运线路长1095公里,年客运总量2.66亿人次,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18.3%、37.8%、9.0%和56.5%。
——运输管道长度达到698公里,比“九五”期末增长一倍以上。
其中,煤气、天然气管道总长度628公里(不含庭院支线管网);输油管道总长度70公里。
2、综合运输能力明显提高,交通瓶颈制约状况显著改善——经过京广、石太铁路提速改造和朔黄铁路建设,铁路干线主要区段新增货物运输能力2.3亿吨/年,在国家“西煤东运”、“南北运输”主通道中发挥了重要的骨干作用。
编制高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思考
性, 把规划的起草过程变成一个全员参与、 集思广益的过
程, 变成一个 回顾历 史 、 展望未来 的过程 , 变成一个 寻找差 距、 弥补不足 的过 程 , 变成一个追求 共 同理 想和 目标 的过
建设规划、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事业发展
致 的过程 ,也是在 利益平衡 的基础上确定共 同价值观 和
共 同 目标 的过程 。因此 , 制定规划要 充分发扬 民主 、 大 扩 宣传 、 凝聚人 心 、 发热情 , 激 发挥 多方面 的积极性 和创造
平和特 色的反映 ,是高 校改革发展建设 的顶层设计 和行
动纲领。
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l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T 学校的
确立是关键, 办学特色的正确选择是精髓, 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是重要原则。
关键词 : 高校 ; “ 十一五” 发展规划 ; 目 战略 标
中图分类号 : 6 0 G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9 8 6 (o 6 1- 0 2 0 10 — 6 6 20 ) 1 05 —4
编制高校“ 十一五 ” 发展 规划 是落 实学 校办学定位 , 明
我校 “ 十一l ” 五 事业 发展 规划包 括学校 现状与 彤 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校制定 “ 十一五” 发展 规划 的实践 , 正是这样 一个 内
外结合 、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上下互动的过程 , 规划制定
总共经历 了i个 阶段 : 第一 阶段 : 肩动阶段 (0 4年 1 - 2月 ) 0 4年 1 20 11 。2 0 1 月中旬 , 党委做出了“ 本期 完成规划提纲 、 思路的制定等前 期丁作 ,0 5 上半年形 成规 划草案 ” 20 年 的决定 , 印发 了《 树
课题成果公报范例
<职院专业建设水平的评价理论和指标体系研究>课题成果公报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课题批准号:XJK06BZC013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负责人:余克泉院长、教授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主要成员:陈鸿俊彭泽立刘芳李洁张宏汪泳波刘凤姣杨益斌王芳刘光平一、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一是完善职院专业建设水平评价理论,为职院专业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评价依据;二是构建职院专业建设与专业水平评价的基本模式,为职院专业建设与专业评价提供思路;三是完善职院专业建设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为职院专业评价提供依据;四是用研究成果指导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专业建设与专业评价,建设国家级精品专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创造条件。
(二)研究内容一是完善职院专业建设水平评价理论,进行职院专业整体结构研究。
二是构建职院专业建设与专业水平评价的基本模式,进行职院专业建设与评价模式研究。
三是完善职院专业建设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进行涵盖专业建设各方面内容的专业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研究。
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课题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专业建设结合起来,在实践中验证成果,找出差距,再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有高职专业建设特色的评价理论及评价指标体系。
二、过程与方法(一)研究过程一是找出各种类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关研究的理论;二是对各种类型的有关专业建设的评价指标与评价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最适合职院专业建设的有关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内容;三是根据已有的专业建设经验,在充分讨论与调研、全面汲取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制定一个评价体系;四是对评价体系进行论证,在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推广试点,在“实践——发现问题——完善理论——再实践”的过程中检验专业建设的主要观点,完善专业评价的指标体系,撰写学术专著与发表相关论文。
(二)研究方法一是调查研究法:设计职院专业建设的若干问题制成调查问卷,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专家咨询。
成都市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成都市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Have an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November 2, 2021成都市“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目录一、序言“十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取得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十一五”,我市将向工业化中后期迈进,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产业发展水平与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资源、能源、环境等瓶颈制约因素依然存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就业和社会稳定压力增大;“三农”问题仍是难点;与此同时,还面临国内发达城市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有优势的巨大压力;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五”期间,通过实施“成都·高科技行动计划纲要”,我市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和显着成效;在集成电路设计、磁悬浮列车、红外线毫米波、肿瘤生物治疗、新型航空器、核技术应用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科技竞争力显着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科技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够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增强;发明专利数量偏少,研究开发水平有待提高;科技资源整合利用欠佳,体制机制尚待完善;科技投入总量不足,财政引导作用有待加强;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还需要较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同时也具备良好基础和诸多有利条件:一是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既对科技发展产生巨大需求,也为科技进步与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我市拥有较为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一些学科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已经跻身全国先进行列,具备科技大发展的基础和能力;三是开创对内对外开放新局面,使我们能够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分享世界科技进步成果,加速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步伐;四是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五是深厚的历史积淀造就了“和谐包容、务实创新、智慧诚信”的城市精神,为科技进步与创新聚集浓厚的文化氛围;“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加强自主创新,深入推进高科技成都建设,为构建和谐成都、实现“新三最”目标努力奋斗;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以高科技成都建设为主线,加强自主创新,以重大专项为抓手,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提高科技竞争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科技强市;二基本原则1.衔接国家战略,突出成都发展需求我市科技发展要服从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部署,对接国家和省确定的战略重点及重大专项,在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布局中争取更大发展空间;同时,突出我市经济社会对科技进步的迫切需求,在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重点突破;凝炼出促进产业发展的科技重大专项和优先主题,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注重科技创新,突出体制机制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技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从我市市情出发,注重制度创新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提供有利于各类科技创新要素充分发挥效能的制度安排,克服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中央与地方、市内与市外、军工与民用科技资源有效集成以及创新要素的有效结合;3.注重面上引导,突出重点跨越在科技工作的安排上,注重前瞻性,体现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抓住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关键性的重大环节,开展攻关,力求突破,以技术进步推动产业跨越,提高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三发展目标到2010年,我市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院校地合作、军民互动的科技创新体系,拥有全国一流的研发水平、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初步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基地,科技竞争力领先中西部地区,进入全国前列;全社会R&D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以上,全市专利年申请量突破12000件,继续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经过5年努力,我市科学技术的若干方面实现以下目标:一是掌握一批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在软件、集成电路设计、信息安全、网络通信等行业的研究开发能力以及行业竞争力进入全国领先水平;二是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能力和中药现代化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三是在精密机械、成套装备制造以及数字化、智能化设计制造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大幅提高;四是石化、建材、冶金等基础原材料、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稀土与磁性材料等特色材料研究开发技术进入全国先进水平;五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以提高,先进适用的农业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得以应用,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前列;六是核技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应用和节能技术取得突破;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全国先进水平;初步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七是城乡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能力明显提高;八是地方性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着提高,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诊疗技术取得突破;九是有关城市管理的先进适用和智能化技术得到有效利用,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等公共安全能力以及城市道路管理智能化水平得到提高;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重点领域是指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重点发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优先主题是指在重点领域中急需发展、任务明确、有一定技术基础、近期能够突破的技术群;确立优先主题的原则:一是有利于突破制约我市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支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有利于掌握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提升产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有利于解决重大公益问题,提高科技公共服务能力;一电子信息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市的主导产业之一,在成都及其周边地区,聚集了大批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IT企业和高水平研发机构,但是产业发展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高端集成电路、关键元器件、基础软件等核心产品和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水平与新产品研究开发能力跟沿海等发达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提高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与产业化应用水平迫在眉睫;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和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对信息技术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思路:1突破自主发展信息产业和引领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提高集成电路及关键元器件、大型应用软件、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等核心技术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整体技术应用水平;2加强信息技术产品的集成创新,提高设计制造水平,培育新技术和新业务,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3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开发支持和带动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农业发展的信息技术关键产品,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技术升级;优先主题:1.面向应用的软件开发重点开发行业应用软件;安全中间件技术;以数字家电、网络通信、航天及航空电子、汽车电子为重点应用领域的嵌入式软件;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家庭娱乐终端游戏等具有市场潜力的数字娱乐软件;2.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研究开发专用、通用集成电路芯片,在基础芯片、高端系统芯片SOC、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与芯片、CMOS电路新技术及应用等实现产业化突破;在新一代网络通信、网络电视IPTV、数字视听、信息安全专用产品和其他消费类电子产品方面,实现IC设计制造与产业化应用的紧密结合;3.下一代网络通信技术及应用重点支持开发高性能网络宽带接入技术;核心网络的光交换与接入技术;基于先进网络技术的各种应用系统;智能终端与家庭网络设备和系统;基于下一代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应用的相关产品研发;网络电视IPTV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4.先进光电设备技术、数字显示技术与应用重点发展新型显示器件、投影显示光学部件、微显数字投影产品、平面电视关键部件等产品;发展空间探测、遥感、遥测民用领域的先进光电设备技术;5.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重点研究开发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中的安全保障技术,开发复杂大系统下的网络内容监控管理、主动实时防护、安全存储、网络病毒防范、恶意攻击防范、网络信任体系与新的密码技术等;二生物与医药生物与医药产业是我市主导产业之一,但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品种匮乏,技术储备不足; 研发力量分散,层次重叠;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优势不明显的问题还非常突出,影响了我市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生物与医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发挥科技对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是促进我市生物与医药产业集聚和优势产业链形成的重要途径和客观需求,是促进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发展思路:1通过技术创新、多学科融合及产学研结合等多层次的合作,开展中药生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一批疗效显着的现代中药新产品,提高中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通过促进现代中药提取、分离、纯化、制剂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中药行业整体水平;2积极发展医药生物技术,加快现代生物技术、医药化工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在新药创制中的应用,攻克新药创制关键技术,推进新型生物技术药物和化学药物的自主创制与产业化;3攻克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及先进释药系统医药新制剂的创制和产业化关键技术,推进新型生物医学材料及制品的自主创制和产业化;优先主题:6.中药现代化重点开展创新中药和中药相关产品的开发研究;川产道地药材的系统研究、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研究;特色中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植物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的研究开发;现代提取、分离、纯化和制剂技术在中药材开发中的推广应用;川产道地药材及中药质量标准、规范及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药国际化合作研究;7.生物制药重点研究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关键技术,开发新型疫苗、单克隆抗体药物、基因治疗药物、重组细胞因子类药物、小分子药物、重大原料药及新型抗生素药物、血液制品、生化制剂、快速诊断试剂盒等制剂和产品;8.生物医学材料重点研究组织诱导生物材料、组织工程材料、纳米生物材料等设计、制备和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开发生物活性骨及关节材料,组织工程软、硬组织修复材料,血液相容性材料和血液净化材料,先进释药系统及材料等生物医学材料和制品;开展仿生材料及可降解智能材料研究,推进传统中药与生物医学材料的结合研究;三制造业制造业是工业经济的重要基础;成都制造业门类齐全,具备一定的信息优势和科技优势;但是制造业创新能力不强,能耗过大,因此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整体水平是“十一五”制造业的重要任务;发展思路:1提高装备设计与制造能力,建立一批共性技术平台,着力解决行业关键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2用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清洁生产,发展绿色制造;促进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做大做强;优先主题:9.精密机械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制造技术与应用研究开发数控装备、工程机械、发电设备等制造技术,重点对能源电力装备技术、新型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军民两用航空产品设计制造研发及其维修技术、先进特色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以及高速轨道交通装备配套技术等进行攻关;10.数字化、智能化设计制造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开发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技术,建立面向航空航天、机械含汽车、光电等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平台,开发面向鞋业、家具等特色产业信息化共性技术;解决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智能化创新设计方法及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与工艺设计技术等;推广应用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制造和管理集成技术等;四新材料我市是国内重要的新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之一,2004年涉及材料及相关产业的规模以上企业190家,工业总产值130亿元;新材料是我市未来发展的重点高技术领域,有望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发展思路:1在石化、建材、冶金等基础原材料行业中,促进技术集成与创新,推广新技术,完善产业链,为我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重要物质基础;2重点围绕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稀土与磁性材料、高分子材料等特色新材料,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发展纳米技术的开发应用,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优先主题:11.石化、建材、冶金等重点行业基础原材料的技术开发及应用在石化、建材、冶金等我市重要基础原材料行业中,研究开发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高性能材料及新型结构材料;解决石油化工以及产业链中的相关技术;精细石油化工产品及高分子材料的开发;开发、推广轻质高强度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中的重大新技术、新工艺;12. 光电信息、磁性、纳米等功能材料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重点开发光电信息材料、稀土及磁性材料、纳米功能材料、光通讯材料、半导体发光材料等功能材料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五农业农业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地位;由于自然资源的硬约束明显,人地矛盾尖锐,产业化发展水平及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缓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大,农业生产要素流失严重等制约因素,决定了必须把科技进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思路:1以高新技术带动农业技术升级,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技术集成配套,重点开展主要农作物选育、快繁和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等;2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后减损和绿色供应链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农产品加工安全监测技术等;3开发农林生态技术,确保农林生态安全;加强农业生物技术应用研究,重点开发高效环保肥料、新型安全饲料、生物农药、植物生长保鲜调节剂创制及利用关键技术,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技术,农业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等;优先主题:13.农业新品种引选育及配套技术重点开展优质、高产、高效特色农业新品种和粮油新品种引选育;研究开发对环境友好、节本高效的动植物新品种配套的规模化、标准化种养殖技术、快速繁育技术和检测技术;14.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及应用围绕粮油、蔬菜、食用菌、水果、茶叶、林竹、畜禽、奶类等优势特色农产品;重点开展农产品精深及清洁生态型加工技术、安全生产技术、副产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绿色储运技术,鲜活农产品保鲜与冷链运输系统技术、农产品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15.农业生态与安全重点发展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污染为主的生态农业技术,农林重大灾害、病虫害等生态灾害及气象灾害的检测与防治技术,综合、高效、持久、安全的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建立动植物疫病防控技术体系;研究开发新型安全饲料、生物农药创制关键技术,专用复混合型缓释、控释肥料及施肥技术,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和对环境友好的化学农药及科学施药技术,农村面源污染控制与土壤修复技术,农产品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等快速检测及去除技术;六能源与资源成都人口众多,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资源相对匮乏,许多重要资源人均占有水平低于全省或全国平均水平,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全市能源与资源约束矛盾将日益突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节能降耗,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与可再生能源技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并对科技提出了重大需求;发展思路:1加大对现代核技术应用、天然气综合利用技术等重大能源配套技术的科技攻关;2积极开发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3坚持节约优先,降低能耗;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提高工业、建筑和交通领域的终端能源利用效率;优先主题:16.现代核技术及应用研究开发第三代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技术,形成核电系统技术自主研发、制造能力,建成我国重要的核电站关键部件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应用非动力核技术应用技术产业,包括辐照加工、环保应用等;17.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及应用重点针对生物质能源生产所需要的关键技术进行科技攻关;开发能适应多种品质原料的生物柴油新型加工工艺、可移动式生物柴油生产装置及配套工艺,解决淀粉质原料为基础的燃料乙醇生产关键技术等;积极开展新型太阳能关键技术应用与示范研究,加大新型储能与新型电池技术研究;18.节能技术重点研究开发冶金、化工等流程工业和交通运输等主要耗能领域的节能技术与装备,开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与设备,可再生能源装置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精致建造和绿色建筑施工技术与装备,节能建材与绿色建材,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七环境我市中心城区空气污染依然存在,酸雨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河流以有机污染为主的问题突出,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尚需努力,环境保护还处于污染的末端自理阶段,全过程控制污染与清洁生产还处于开发阶段;潜在的、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的隐患不容忽视,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发展思路:1实施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开发重污染行业污染综合治理技术;2发展城市污水、垃圾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开发城市居住区和室内环境改善技术,显着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促进特色环保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环境微生物制剂与高效废水处理设备,烟气脱硫脱硝成套技术与设备;开展污染治理技术在不同尺度的应用集成示范;优先主题:19.清洁生产工艺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重点研究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钢铁、煤炭、电力、建材、有色、化工、造纸、纺织等重点行业开展循环经济与工业零排放清洁生产工艺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20.城乡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重点研究乡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室内污染物监测与净化技术,城市环境生态调控技术,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城市水循环利用技术与设备,城市与城镇群污染防控技术,居住区最小排放集成技术,生态居住区智能化管理技术;八人口与健康目前,我市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尚未健全,重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预防技术比较滞后,新发疾病预防技术不能适应新的疾病谱的变化;重大疾病医疗技术不能满足市民健康要求;医疗卫生安全监控技术需要加强;职业病、精神病、老年病诊疗技术落后;现代医疗技术发展不足;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和全民健康水平,迫切需要科技提供强有力支撑;发展思路:1控制人口出生数量,提高出生人口质量;重点发展生育水平监测、优生优育等关键技术及产品,为稳定低生育水平、降低出身缺陷提供有效的科技保障;2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加强重大疾病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研究,显着提高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优先主题:21.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重点研究安全、有效避孕节育新技术,重大出生缺陷早期筛查、检测及诊断技术,遗传疾病生物治疗技术及生殖健康疾病防治技术;22.重大及常见多发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重点研究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艾滋病等防治技术;神经精神疾病等慢性非传染病控制技术;地方病、职业病、精神病、老年病诊疗技术,建立急救医疗卫生体系;23.城乡社区卫生医疗适用技术重点研究城乡社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监测、预防、诊疗和康复技术,远程诊疗和技术服务系统;积极开展农村和社区卫生适用技术的推广示范;九城市管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和财富的大量集中,因自然因素、技术因素和人为因素等造成的各种重大事故及灾害事件不断增多,致使城市的公共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市在生态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火灾、地震、生物灾害的应急处理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城市道路的管理、监控、诱导、发布等智能化水平还很低;对人为造成的食品中毒事。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维普资讯
一
、
构 建 推进 形成 “ 优化 开发 区’ ’ 绩 效 评 价 指标 体 系
的 具 体 设 计
在 《 十 一五规 划 纲 要 》 中明确 指 出 , “ 优 化 开 发 区域 是指 国土 开发 密度 已经较 高 、资源环 境 承载 能力开 始减 弱 的 区域 。要 改变依 靠 大量 占用土 地 、大 量 消耗 资源 和 大量 排放 污染 实现 经济 较 快增长 的模 式 ,把提 高 增长 质 量和 效 益放在 首位 ,提 升参 与全球 分 工 与竞争 的层 次 ,继 续成 为 带动全 国经济 社会 发展 的龙头和 我 国参 与经 济全 球 化 的主 体 区域’ ’ ;而且 “ 对 优 化 开 发 区域 ,要 强 化 经 济 结 构 、资
面我 们 需 要考 察 目前 区域 内的 资 源 利 用 和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源 消耗 、 自主创 新等 的评价 ,弱化 经济 增长 的评 价’ ’ 。
因此,对于优化开发 区,将从 五个 方面加 以考察 ,它们 分别是 “ 经济增长及其质量’ ’ 、“ 资源利用和 生态环境保护’ ’ 、 “ 自主创新能力’ ’ 、“ 对外开放水平’ ’ 、“ 区域协调发展’ ’ 。 ( 一 ) 经济 增长及 其 质量
种 “ 高投入 、高消耗 、 高污染" 的传统产业 ,促 进 先进制造
业的加 快发展 ; 同时要通 过加 快服务 业 的发 展 来推 动三 次
产业结构 的优 化 和调 整 ,而现代 服务 业 和 生产 型 服务 业 的
发展 是加快服务 业发展 的核 心 内容 。现代服 务 业包 括 金融、
“ 经济增长及其质量’ ’是首先需要评价 的方面。
— —
国家“十一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战略方案规划
摘要:国家已经制定和实施了两个五年期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即“九五”和“十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十一五”重点流域包括海河、淮河、辽河、黄河中上游、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太湖、巢湖、滇池以及松花江流域;目前,国家环保总局和有关部门已经完成重点流域“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定工作;水污染防治规划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是一个战略性的规划;该规划分析了目前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和水污染物排放现状,结合“十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国家“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提出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目标和指标,确定了“十一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4项重点任务,估算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投资需求,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和配套政策;关键词: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战略规划1.重点流域社会经济与环境现状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水体使用功能下降甚至丧失,不仅加剧了我国北方地区和城市的缺水问题,还使南方相对多水的地区和城市形成了“水质型”缺水;水污染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最主要的水环境问题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10年全国GDP将比2005年增加43%以上,若不能实现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流域废水排放量和COD排放量将增加约25%以上,各流域大部分水域已无剩余COD容量,如不采取强力措施保护环境,水域环境面临继续恶化的威胁;黄河、淮河等流域经济发展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污染治理资金筹措困难;群众环境意识日益提高与环境质量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善的矛盾日益尖锐;海河、辽河、淮河等流域稀释水量匮乏;“三湖”流域存在典型的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特征;部分流域存在特殊的水质要求,给治污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总之,我国正处在建立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重点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均面临着转变理念、创新机制、还清旧账、防治新污染产生的严峻挑战;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在此背景下启动;表1 重点流域社会经济概况流域名称自然状况社会经济概况流域面积万km2 水资源量亿m3 人口亿人 GDP万亿元淮河 27 827.3 1.7 1.6海河 31.8 421.1 1.3 2.3辽河 22.9 232.8 0.349 0.46松花江 22.9 901.6 0.62 0.7黄河中上游 77.6 400 1.68 1.5三峡库区及其上游 79 4723 1.57 0.8太湖 3.65 177.4 0.41 2巢湖 0.08 48 0.1 0.1滇池 0.03 9.7 0.03 0.07南水北调东线----南水北调中线 9.52 387.8 0.12 0.04合计 274.48 8128.7 7.879 9.57注:南水北调东线规划包含在淮河、海河等流域内;规划范围包括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黄河中上游、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太湖、巢湖、滇池、南水北调东线、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11个流域,涉及23个省、市、自治区;表1是重点流域的概况;由表1可知,重点流域总面积约275万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8128.7亿m3,总人口约7.88亿,GDP约9.6万亿元;重点流域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全国的水环境质量将得到明显改善;2005年,重点流域377个国控断面中,62个断面水质好于Ⅲ类,占16.4%;92个断面达Ⅳ类,占24.4%;59个断面为Ⅴ类,占15.6%;164个断面劣Ⅴ类,占43.5%;淮河流域属中度污染,“十五”期间水质呈改善趋势,2005年劣Ⅴ类断面比例比2000年减少了26个百分点;海河流域属于重度污染,“十五”期间,水质总体呈改善趋势,2005年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比2000年减少了10个百分点;辽河流域属重度污染,“十五”期间,流域水质总体无明显变化,2005年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比2000年减少了5个百分点;松花江流域轻度污染,入黑龙江水质不能稳定达到Ⅲ类;黄河中上游流域属中度污染,黄河干流61%的断面达不到III类水质要求,兰州、白银、银川、石嘴山、乌海、包头、郑州等城市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渭河、汾河等支流污染严重,水质劣于Ⅴ类;三峡库区和上游区水质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有所好转,但库区部分支流的局部水域富营养化加剧并发生水华,影响区水质有所恶化;太湖湖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十五”期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主要污染指标由总磷转为氨氮、总氮;巢湖湖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其中西半湖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东半湖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滇池草海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湖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南水北调东线水质有所改善,但南四湖等主要输水沿线水质不能稳定达到Ⅲ类;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良好,水质保持Ⅱ类;2.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和指标2.1 规划目标根据“十一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总体目标初步定为:到2010年,重点流域率先建立以水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重点保护流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跨省界断面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工业企业实现全面稳定达标排放,流域水环境监管、水污染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2.2规划指标在“十一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完成之后,要达到以下水质指标:淮河流域淮河干流基本达到III类;海河干流入海达到V类;辽河、大辽河入海水质达到V类;松花江入黑龙江水质达到III类;黄河干流水质基本达到III类;渭河、汾河入黄河水质基本达到V类;三峡库区水质达到II类;太湖湖体水质保持稳定;滇池草海水质明显改善,外海水质保持稳定;巢湖湖体水质有所改善;表2是部分重点流域COD总量的控制目标,由表2可知,到2010年,重点流域COD排放量控制在628.1万吨,比2005年削减11.8%;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规模接近3000万吨/日,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淮河流域、太湖流域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80%,其他流域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表2 重点流域COD总量控制目标流域 2005年排放量万吨 2010年排放量万吨削减率% 新增污水处理规模万吨/日海河 142.4 123.7 14.2 638淮河 104.2 88.4 15.2 740辽河 58.7 50.3 14.3 288松花江 78.4 68.5 12.6 308黄河中上游 123.5 111.2 10.0 248三峡库区及其上游 136.3 126.4 7.3 370.9太湖 50.1 42.6 15.0 202巢湖 6.2 5.6 9.7 46滇池 2 1.8 10.0 56.5南水北调中线 10.3 9.6 6.8 87重点流域合计 712.1 628.1 11.8 2984.42.3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的思路创新我国重点流域“九五”、“十五”水污染防治规划,建立了“质量、总量、项目、投资”四位一体的治污体系,从流域水环境质量出发,推算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估算水污染治理项目和治理投资;但由于水环境质量目标制定偏高,对水污染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估计不足,对各级政府的资金筹措能力缺乏客观分析,以及各级政府对水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造成规划目标没有实现;重点流域“十一五”规划的技术路线为: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分析流域水环境容量,核实现状排污量数据,预测规划目标年排污增量,论证达到水质目标所需的社会经济成本,依据流域的发展水平和技术经济可达性,提出阶段性水质改善目标,合理确定“十一五”期间可实现的污染治理任务;明晰的规划定位;水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水污染防治规划作为本项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同样具有系统性;就流域级规划而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需要贯彻落实国务院的政策方针,并与国家环境保护规划衔接;对下,需要指导各省编制本辖区的规划和实施计划;因此,流域规划既不能过细而影响地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不能过于泛泛而难以操作;本规划提出规划到省、任务到省、目标到省、项目到省、责任到省的原则,明确地方政府对当地水环境质量负责,是水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中央政府仅对饮用水水源地和跨省界断面水质进行重点监控,仅对水污染防治工作提出宏观要求;有限的总量目标和水质目标;目标分两部分设定,一为基于水环境功能区划和水环境容量测算的水质目标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此为远期目标,对大多数污染严重的水体和区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二为基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自身环境需求确定的5年内的水污染物削减目标和重点河流重要水体的水质改善目标,此为有限目标,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十一五”规划中,以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跨省界水体及城市重点河流为保护对象,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定的水域使用功能、近年来水体水质的变化趋势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有包括允许排放量与削减量两项,在合理确定流域总量基数的基础上,制定总量目标仍然是必要的:一方面衔接现有管理政策,一方面能对区域水污染状况进行总体评价;分析确定流域总量削减目标更具操作性,因为这与治理设施的建设紧密联系,更有利于监督与考核;水质目标包括集中饮用水源保护目标、省界水质目标、城市重点河段水质目标;“十一五”的水质与总量目标,在重要水体水质改善的前提下,突出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达性;注重规划的实施评估;规划明确要求“十一五”期间必须建立并实施规划评估制度;要求重点流域各级政府建立与总量控制相适应的统计、考核体系,每年对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进展、水质情况、排污总量和环境管理等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对配套资金不到位或收费政策不落实的地方和项目,暂停项目审批、暂停拨付国债资金;2008年开展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对规划目标的可达性、规划任务的合理性以及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治理项目进展与水质变化趋势,提出规划调整方案;2010年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期终评估与考核;对未能完成规划任务、未达到规划目标的地区,追究行政首长责任;3.针对现存问题的规划任务3.1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开展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核查,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严格划定一级、二级保护区边界,并设置明确的界限标志;逐步开展村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的监管;供水量1万吨/日以上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方案要报省级政府批准实施;健全饮用水水源水环境监控制度,定期发布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信息;在加强常规水环境监测的基础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水质全指标监测分析,并及时公布水源地水质状况,确保社会及时得到饮用水水源质量信息,促进公众参与并接受公众监督;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污染应急预警制度;受上游污染、降雨径流、农田退水等因素影响较大饮用水源,要建立相应的污染预警制度,形成饮用水源的污染来源预警、水质安全预警和水厂处理预警三位一体的饮用水源安全预警体系;3.2突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监管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率要明显提高;到2010年,重点流域城镇污水处理率必须达到65%以上;全国城镇要大力进行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大力推进雨污分流管网系统改造,不断提高城镇污水收集的能力和效率;全国污水处理项目建成后必须保证正常运行;“十一五”期间,投产当年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量不得低于设计能力的60%,投产三年以上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不得低于设计能力的75%;全面规范污水处理厂的排污监管;到“十一五”末,污水处理厂的排污量预计将占排污总量的1/3,污水处理厂的排污行为的监督与管理极其重要;“十一五”期间,城镇污水处理厂应全部实现在线监测,建立国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级管理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监控网络系统,实现全国污水处理厂排污的实时、动态、全面的监督与管理;3.3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增长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将水环境容量资源放到与水、土地等战略资源同等地位的高度,重新评估支撑流域、区域产业持续发展的能力;鼓励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促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应作为政府鼓励企业发展的一个必备条件;应对循环经济产业、清洁生产企业、环境友好产品给予财政、税收等多方的政策扶持与鼓励,对环境不友好的产业产品应用提高税收标准、减少补贴等方式进行惩罚,鼓励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提升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动力,促进环境友好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工业企业要实现全面稳定达标;到2000年,我国工业企业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十五”以来,工业企业达标排放的水平仍然停留在主要污染物指标不稳定的达标排放水平,工业污染仍然是造成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主导因素;“十一五”期间,应以全面稳定达标为目标,重新确立我国工业污染防治的战略,协调与理顺我国有关工业污染防治的法规、标准和政策,加强监督执法,切实加强工业企业的排污行为管理;3.4强化分区保护战略,防治区域污染落实国家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空间功能布局,确定不同地区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从区域布局上统筹协调流域经济发展和水环境保护工作;将水资源量充沛、水环境质量较好且有剩余水环境容量的区域划分为优化或重点开发区,要依据水环境容量合理确定城镇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实行严格的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制度,加快产业和产品的升级换代,率先实现总量削减,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流域干支流源头、水源涵养区域和集中式水源地保护区等禁止开发或限制开发区域重点做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自然资源保护等工作,实施水源涵养林保育和水土保持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工程,严格控制在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发展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等活动;农业活动发达的地区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治理面源污染;合理控制化肥施用量,禁用高毒和高残留农药,逐步降低农田退水对水体的污染;推广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加强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控制,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开展畜禽渔业养殖污染、面源污染的综合防治示范;4.治理工程与资金需求4.1 重点治理工程根据重点流域水环境问题以及“十一五”期间规划任务,确定三类重点治理工程,分别为工业污染治理工程、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和区域污染防治工程;工业污染治理工程,以企业实现全面稳定达标排放为前提,结合水环境功能要求,通过区域工业结构调整,企业清洁生产、工艺改造和深度处理等措施,降低企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提高企业水污染治理水平;城镇污水处理工程,统筹考虑水环境治理需求和污水处理厂建设所需的客观条件,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厂规模和布局,并在缺水地区提出再生水回用要求,在三峡库区等敏感水域提出污泥处置要求;区域污染防治工程主要包括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的污染控制、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试点示范和城市重点水体的污染综合治理等3方面内容三峡库区还包括垃圾处理场建设、库区漂浮物清理和库底垃圾清理等内容,是城镇居民饮水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有益探索,也是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根据各省、市、自治区项目前期准备情况以及治理工程对污染物的削减作用和对水体水质的贡献,筛选出规划重点治理工程,汇总其投资为2565亿元,详见表3;表3 重点流域“十一五”治理项目投资流域投资亿元工业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厂区域综合治理合计海河 63.3 210.2 68.3 341.8淮河 59.1 216.3 70.7 346.1辽河 51.5 79.5 41.5 172.5黄河中上游 84.5 180.1 32.7 297.3松花江 32.8 90.3 10.6 133.7三峡库区及上游 61.5 106.4 55.8 223.7太湖 104.6 41.2 80.7 226.5巢湖 28.7 19.5 25.6 73.8滇池 0.0 39.7 44.1 83.8丹江口库区及上游 7.6 17.2 9.2 34.0长江中下游 112.5 336.8 182.7 632.0合计 606.1 1337.2 621.9 2565.24.2 资金需求预测需要指出的是,规划的重点治理工程投资不是实现重点流域总量控制目标和水质目标所需资金的全部;第一,规划中确定的治理工程仅为重点工程,还有大量非重点治理项目需要各级政府督促实施;第二,就主要水污染物减排而言,除了工程减排之外,还包括结构调整减排和管理减排;第三,除了建设投资外,治理工程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所需的费用也应有所考虑;初步测算重点流域“十一五”期间水污染治理资金总需求为4000-4500亿元;5.结论和建议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正处在积极偿还历史旧账,努力不欠新账的关键阶段,全面解决水环境问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十一五”期间是治理重点流域水污染的关键时期,任务尤其艰巨;要求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密切配合,明确责任分工,多方筹集资金,落实治污项目;通过加强环境监管,有效约束各类排污行为,并鼓励公众参与,形成广泛的监督机制;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控制污染,遏制水体水质恶化趋势,并在重点水域实现水质改善;。
“十一五”工作计划
网络系统平台
利用连接中国残联和省级残联的广域网络,实现中 央、省级残联之间的数据交互与同步,是本项目的 基础支撑平台 。
业务系统平台
为面向最终用户的服务系统,如:面向各业务管理 人员的查询、统计、分析、决策系统等。
2、系统硬件体系结构 、
系统采用面向应用系统的多层结构,对硬件系统 采用的如下部署: web 层、应用层和数据存储层三个层次。 服务层 包括web 服务器集群,采用负载均衡技术,提供 外部用户和数据中心的数据交换。 应用层包括对 外应用服务器集群和对内服务器集群,完成数据 采集,产品加工和管理功能。
政务外网互联网出口:提供整个政务外网的互联网出口。 政务外网中央网管中心:提供域名、邮件等网络基础服 务,负责网络运行维护和管理等。 部委接入网:16个部委局署根据自身政务外网网络建设 情况,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实现与政务外网中央城域网 对接。 省市接入网: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 建设兵团根据自身情况,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建设国家 政务外网地方节点,实现和政务外网广域骨干网对接。
2、 电子政务顶层设计 、
办公业务资源
节点1 节点n
物理隔离
G-G业务
金 字 工 程 程 工 字
金 其 他 工 程
政务
其 他 工 程
G-B业务
G-C业务
隔离
what
政务外网整体示意图
部委接入网
中央接入单位
中央城域网
电子政务外网骨干网
省市接入网
省市接入网
中央城域网组网
R-c05
R-c06
R-c07
数据交换体系以数据的整合为核心,围绕这个核心,按 照平台设计的原则,将整个系统从应用层上分为:数据
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题库与答案
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题库与答案单选题(共40题)1、以下有关最高限价和保护价格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实行最高限价时,会出现市场短缺现象B.当实行保护价格后,会出现过剩现象C.保护价格的后果就是可能出现价格大涨D.最高限价的后果,是可能出现配给制【答案】 C2、(2021年真题)我国信贷政策说法正确的是()。
A.信贷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B.信贷政策的实施比货币政策更具有市场化的特点C.信贷规模管理一直是我国信贷政策的主要手段D.我国信贷政策着眼于调控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向的结构和期限【答案】 D3、大部分实行增值税的国家采用消费型增值税。
我国目前采用的增值税类型是()A.收入型B.混合型C.消费型D.生产型【答案】 C4、汲水的财政政策主要针对经济周期中的()阶段。
A.萧条B.复苏C.繁荣D.衰退【答案】 A5、下列属于产业技术政策的是()。
A.主导产业培育政策B.研究与开发扶持政策C.幼稚产业保护政策D.衰退产业调整政策【答案】 B6、根据《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管理的通知》,下列关于投资项目资本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发行金融工具等方式筹措的资金可以超过资本金总额的50%B.项目借贷资金可以作为投资项目资本金C.可以拖欠部分工程款作为投资项目资本金D.“明股实债”等资金不得作为投资项目资本金【答案】 D7、发展改革部门牵头建立规划(),组织开展重点任务实施情况年度评估并向政府报告。
A.预算绩效管理机制B.跨年度滚动实施机制C.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D.中央和地方财力和实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答案】 B8、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的量化指标分为()两类。
A.指导性和指令性B.预期性和约束性C.预期性和指导性D.导向性和强制性【答案】 B9、关于失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按照就业意愿,失业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B.按照失业原因,失业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C.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D.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不为零【答案】 B10、—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0岁,高级职员,身高1.52米,体重78公斤。
现有五年规划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现有五年规划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九大报告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作出了新的部署。
五年规划中的指标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量化体现,也是引导落实发展理念的重要工具。
设计好新的五年规划指标体系对于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和实现新的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要求必须对原有的五年规划指标体系进行调整。
本报告试图从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变化的角度分析现有的五年规划指标体系在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社会差距以及指标类型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为“十四五”规划指标体系的指标选择和具体设计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五年规划,指标体系,“十四五”规划“十三五”业已过半,研究和制定“十四五”规划已经提上日程。
设计好新的五年规划指标体系对于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和实现新的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本报告试图从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变化的角度分析现有的五年规划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为“十四五”规划指标体系的设计提供政策参考。
一、五年规划中的指标体系是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的重要体现经过长期的实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制定①和实施,已经成为落实发展战略和凝聚发展共识的重要手段。
而由中央政府层面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站在国家层面对全国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总体布局,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②。
“纲要”中的指标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量化体现,更是引导落实发展理念的重要工具。
从历次“纲要”来看,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多数都可以在指标体系中找到对应指标,而且指标体系也会随着发展理念的变化而变化。
如,“十三五”规划强调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因而在指标体系中专设“创新驱动”指标模块,比“十二五”规划多设立了3项与创新相关的指标;同时,为了突出绿色发展理念,指标体系设立了1 0项资源环境方面的指标,比“十二五”规划多两项,而且更加详细。
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156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156(总分130, 做题时间90分钟)案例一1.[背景材料]某建设项目有关数据如下:1.建设期2年,运营期8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000万元(不含建设期贷款利息),其中包括无形资产600万元。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和贷款,贷款总额2200万元,在建设期每年借入1100万元,贷款年利率为5.85%(按季计息)。
流动资金为900万元,全部为自有资金。
2.无形资产在运营期8年中,均匀摊入成本。
固定资产使用年限10年,残值为200万元,按照直线法折旧。
3.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在运营期前3年按照等额本息法偿还。
4.复利现值系数见表7-1,(P/A,i,3)=2.674。
(注:计算结果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表中计算数字四舍五入取整数。
)表7-1 复利现值系数表n 1 2 3 4 5 67i=10% ** ** ** ** ** ****i=15% ** ** ** ** ** ****i=20% ** ** ** ** ** ****i=25% ** ** ** ** ** ****投产后第一年的经营成本为1960万元,其余各年均为2800万元。
[问题] 1.计算建设期贷款利息、运营期固定资产年折旧费和期末固定资产余值。
2.编制还本付息表和总成本费用表。
(将计算结果填入表7-2和表7-3中,表中数据四舍五入取整) 表7-2某建设项目还本付息表(单位:万元)表7-3某建设项目总成本费用表(单位:万元)3.假设某建设项目各年的净现金流量见表7-4,计算该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i2与i1的差额为5%)。
表7-4 项目净现金流量表年份1 2 3 4 5 67净现金流量-100 -80 50 60 70 8090SSS_TEXT_QUSTI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0答案:计算建设期贷款利息:实际利率=(1+5.85%÷4)4-1=5.98%第1年贷款利息=1100/2万元×5.98%=32.89万元第2年贷款利息=[(1100+32.89)+1100/2万元]×5.98%=100.64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32.894+100.64)万元=133.53万元(2)计算固定资产年折旧费:固定资产年折旧费=[(5000+133.53-600-200)]万元÷10=433.35万元(3)计算固定资产余值:固定资产余值=年折旧费×(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运营期)+残值=133.35×(10-8)+200万元=1066.7万元2.(1)编制还本付息表(表7-8)。
从“一五”到“十一五”
舒紫芸074110521从“一五”到“十一五”规划——对比中国与日本经济发展脉络一五计划(1953-1957)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是根据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制定的,它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一个重大步骤。
“一五”计划主要提出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打下基础;二是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建立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继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把其分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
它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二五计划(1958-1962)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式通过由周恩来主持编制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
《建议》明确规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一)继续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推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二)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巩固和扩大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三)在发展基本建设和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工业、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相应发展运输业和商业;(四)努力培养建设人才,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五)在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增强国防力量,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建议》从1958年到1962年五年内的主要指标是: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钢产量1962年达到1060万吨到1200万吨,基本建设投资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一五”时期的35%增长到40%左右,基本建设投资总额比“一五”时期增长一倍左右,职工和农民的平均收入增长25%到30%。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城市管理“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城市管理“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1.15•【字号】宁政办[2006]197号•【施行日期】2006.11.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城市管理“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宁政办[2006]197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西宁市城市管理“十一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六年十一月十五日西宁市城市管理“十一五”规划(西宁市城市管理局)一、“十五”期间城市管理工作回顾“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西宁市城市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和全市发展大局,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城市管理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改革城市管理体制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2001年在机构改革中,成立了市、区城市管理局,强化了城市管理执法职能。
初步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模式。
1、城市管理职能进一步明确。
按照重心下移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市城市管理局主要负责研究制定全市城市管理工作规划和政策,负责对各区(县)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
区城市管理局具体负责辖区内的城市管理工作,负责对街道办事处(镇)的城市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
街道办事处(镇)设城市管理科,负责街道居民区市容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工作,统一行使所辖区域城市管理方面的监督、检查职能。
社区居委会(城郊村委会)负责本社区(村)市容(村容)环境卫生等日常管理工作。
市城管局设城管监察支队,区城管局设城管监察大队,各镇、办事处设城管监察中队(分队)。
除承担市容环境卫生方面的行政执法外,还承担市政府批准由建设、土地、园林等行政部门委托行使的行政执法工作。
部门“十一五”规划蓝图绘就
能 尤 纲 领 , 有 很 强 的 操 作 性 , 是 总 体 面的积 极 性 、 动性 , 其注 意吸 收 摆 到 部 门规 划 的 突 出位 置 。 具 也 系统外专家 的意见 , 一步增强 了规 进 和部门规划的基础。部门 “ 十一五” 规 ( ) 调 了规 铷的 空 间布 局 。 三 强
划都 严格 遵循调 查研究 、技 术培训 、 落实科学 发展 观 , 强调 以人为 本。始 征求意见 、 划发布 和对 外 宣传 等规 终将和 谐社会 、社会 主义新农 村 、 规 ( ) 门 “ 一五 ”规 划 的功 一 部 十 资 所有规 划 均完 成初 稿 、 求 源 节 约和 环 境 友好 型社 会建 设贯 穿 征 能界定明确 。黄 山市 “ 十一五” 规划体 划程 序 。 评 稿 系 由市 “ 十一五 ” 划纲要 、 门 “ 规 部 十 意见稿 、 审稿和审 核稿等 4 以上 部 门 规 划 。 强 调 城 乡统 筹 规 划 和 协 调 的工作量。特别是增加了规划评审程 发展 ,重视经 济与社 会共 同进 步 , 五 ” 划 和 区 县 “ 一 五 ” 划 组 规 十 规 关 政府批转执行。
一
、
Hale Waihona Puke ( ) 门” 三 部 十一 五”规 划编 制 ( ) 现 了强 烈的 时代 感。 规 一 体 程序规范 。部门“ 十一五” 规划编制工 划 理 念 进 一 步 创 新 。 现 了 规 划 理 念 这 次共 完成 部 门 和专 项 “ 十一 实 评 从“ 五” 划 3 规 8个 , 其中有 2 8个部 门和专 作一般都 经过思路 、框架 、规划 、 计划 ” 规划 ” 到“ 的根本性转变 。在 报批 五 个阶 段 , 绝大 多数 部 门规 规 划 的指 导思想 和发展 战略上 , 持 坚 项规划通过 了专家评 审 。 并陆续 由市 审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十一五”规划指标体系研究与实现“争先进位”省际比较分析“十一五”规划是进入新世纪以后的第二个五年规划。
在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背景下,科学拟定我省“十一五”规划指标体系,并对“十一五”期间实现争先进位目标进行测算分析和判断,是我省“十一五”规划编制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一、“十一五”规划指标体系的设计1.“十一五”规划指标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体现中长期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特点,参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备选指标》,并结合吉林的实际,初步设计建立了我省“十一五”规划指标体系(见附图)。
国家备选指标体系共分7个方面,指标84项。
我省指标体系的结构与国家“备选指标”体系一致,也包括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协调发展、科技教育与人才、资源和循环经济及生态环境、人口与人民生活、公共服务等7个方面。
初步选择的84项指标与国家略有不同,一致的有72项,同时根据我省经济发展实际和统计基础,另增加了12项。
同“十五”计划指标体系相比,新的指标体系有较大调整。
在“十五”计划82项指标中,我们保留了38项,新增加的有46项指标。
指标体系呈现以下特点:(1)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经济总量指标。
总量不足仍然是目前我省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全省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在指标体系中以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14项总量指标,集中体现加快发展的要求,反映综合实力的变化,促进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2)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文和社会指标。
从过去偏重物质财富增长转向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在指标体系中从计划生育、人民群众的健康、就业、生活和教育、科技发展等方面选择21项指标,充分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反映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素质的变化,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
(3)注重转变增长方式,突出结构和效益指标。
推进我省经济增长方式以粗放型为主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
在指标体系中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选择消费率、资本形成率、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民营经济占GDP比重、互联网普及率等12项指标,以体现优化结构、提高增长质量的要求,反映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水平的变化,促进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效益的提高。
(4)注重协调发展,突出城乡协调指标。
我省也和全国一样呈现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
在指标体系中不仅将统筹协调的思想贯穿于各部分指标的设计之中,而且专设“协调发展”部分,选择城市化率、转移农业劳动力人数、基尼系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和财政支出比等5项指标。
以体现缩小差距的要求,反映社会不同层面尤其是城乡之间发展水平的变化,促进“三农”、就业等突出矛盾的有效缓解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5)注重可持续发展,突出资源和生态环境指标。
加强资源保护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指标体系中选择自然资源投入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废弃物处理率、单位GDP综合能耗、单位GDP水耗等18项指标,体现节约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反映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水平,促进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逐步建立。
(6)注重政府职能转变,突出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指标。
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更加注重完善社会管理和社会协调机制。
在指标体系中选择文教科卫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安全饮用水普及率、每千人口医生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等14项指标,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要求,反映政府对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投入的变化,促进政府不断改进为市场主体服务,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2.“十一五”规划指标具有明确的导向性(1)经济总量方面。
“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国家(地区)综合实力的指标和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活水平的指标;“农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反映各产业的发展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反映扩大社会再生产情况和发展后劲;“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最终消费市场需求情况;“货物及服务进出口总额”及其中“进口、出口”反映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全口径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反映财力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最终消费方面反映市场供求和物价总水平变动。
(2)经济结构方面。
“消费率、资本形成率、对外依存度”反映需求结构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反映产业结构变化;“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反映就业结构变化;“民营经济占GDP比重”反映所有制结构变化;“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反映出口产品结构变化;“公路通车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铁路营业里程、城市公共交通营业里程”等指标反映基础设施情况;“互联网普及率”反映信息化水平。
(3)协调发展方面。
“城市化率”反映城市化水平;“转移农业劳动力人数”反映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情况;“基尼系数”反映社会公平程度;“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反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情况;“城乡人均财政支出比”反映城乡之间公共服务差距情况。
(4)科技、教育与人才方面。
“R&D经费占GDP比例”反映科技投入情况;“平均受教育年限”反映教育水平和国民素质;“初中教育毛入学率”反映义务教育情况;“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反映义务教育之后的两个教育阶段国民受教育情况;“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比”反映教育公平程度。
(5)资源、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方面。
“耕地面积”反映耕地资源水平;“自然资源投入产出率、单位GDP综合能耗、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单位GDP水耗、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等,反映原油、原煤、铁矿石等主要矿产资源和能源、水利的利用效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资源回收率”等,反映发展循环经济情况;“废弃物处理率”包括“工业废气处理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GDP比重”等,反映环境治理和环保投入情况;“森林覆盖率、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反映自然生态保护、建设及生态恢复情况。
(6)人口与人民生活方面。
“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反映人口及计划生育情况;“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反映整体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全部从业人员数、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反映就业情况和就业水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消费水平及结构变化;“城镇居民住宅人均建筑面积、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计算机普及率、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数、农村每百户拥有生活用汽车数、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反映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与环境变化。
(7)公共服务方面。
“科教文卫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反映公共投入和公共事业发展情况;“每千人口医生数、每千人口医院及卫生院床位数、农村每千人卫生机构数、安全饮用水普及率”反映社会医疗卫生条件情况;“农村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反映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及农村社保体系的建设情况;“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等项指标,反映城镇社保体系建设情况。
二、实现“争先进位”的省际比较分析由“快走”变为“快跑”,达到“争先进位、富民强省”目标,是我省“十一五”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十五”时期,一些与我省经济总量接近的省份年均增速大多高于我省。
在“十一五”我国经济仍将在高位区间继续保持稳定较快发展的态势下,我们必须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求加快发展,否则必将落后。
从经济运行周期和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看,在不发生大的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情况下,我省“十一五”时期的发展速度将快于“十五”时期,达到11—12%的发展目标是很有可能的。
1.实现“争先进位”的重要标志是GDP和人均GDP在全国的位次前移判断一个省份的“争先进位”,必须对其发展水平进行省际综合比较。
这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十分复杂。
从简考虑,我们选择GDP和人均GDP这两项国际上通行的判断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的指标,对我省“十一五”争先进位情况进行省际测算和比较分析。
1978年我省GDP居全国第18位,此后26年以高于全国个百分点的年均%速度增长,但GDP在全国的位次下降到1990年19位、2004年的20位;1978年我省人均GDP居全国第8位,此后26年以高于全国个百分点的年均%速度增长,但人均GDP降到1990年的12位、2004年的14位。
这表明,我省“十一五”发展要体现“快走”变“快跑”的要求,实现富民强省的目标,GDP和人均GDP的争先进位是重要标志。
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与我省接近而排位在我省之前的省份有江西、广西、山西、云南,之后的有天津、陕西、内蒙古。
人均GDP 与我省接近而排位在我省之前的有河北、内蒙古、新疆,之后的有湖北、重庆、河南、海南。
“十一五”期间我省经济能否进位,主要是与这些省市区进行比较。
根据目前了解到的情况,“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更加重视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地区的发展将明显加快,内蒙古、陕西、新疆分别规划经济年均增长15%、11%、10%;国家将滨海新区发展纳入全国重点发展战略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天津和河南、湖北发展面临重大历史机遇,分别规划年均增长12%和11%、10%;江西、广西、云南、重庆和海南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框架下,通过多种形式强化优势互补和港澳粤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规划增速分别为12%、10%、8%、10%、11%。
为了比较方便,在测算中,我们剔除了价格因素和人口增长因素的影响,各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均按2004年价格计算,人均GDP 均按2004年底实际人口数计算,各省份2005年经济增长速度均按计划数计算。
测算结果见附表1、附表2。
2.按年均12%的速度增长,2010年我省人均GDP进1位,但地区生产总值位次将保持现有水平我省按12%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测算,“十一五”末,我省地区生产总值将超过山西、云南,而天津和内蒙古将超过我省,我省位次没有变化,仍处于全国第20位。
我省人均GDP达到21170元,将超过新疆,在全国的位次前移1位,排第13位。
3.按年均12%的速度增长,2010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将有较大幅度提高,创下历史新高“十一五”时期,全国经济仍将处于稳定较快发展时期。
国内一些专家和权威机构预测认为,“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将保持在8%--9%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