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七课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学课件
洛阳白马寺为中国第一古刹, 世界著名伽蓝,乃佛教传入我 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 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 庭”。 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 (公元68年)。史载:东汉永 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 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 67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以白 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汉明 帝躬亲迎奉。公元68年,汉明 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 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 僧院为白马寺。 白马寺座北面南,总面积200余 亩,其主体建筑有:天王殿、 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 卢阁五层殿堂及中国第一释迦 舍利塔。白马寺是一处保存完 整、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1为 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
东汉时期兴起的道教与佛教有哪些不同之处?又 有哪些相同之处?
佛教是由国外传入;道教是土生土长,在民间兴起。佛 教主张今生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得到幸福;道教 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追求今生的 成功。 都得到了统治阶级的扶持,都被统治阶级所利用,作为 统治人民的工具。都对我国文化有深远的影响。
注意:佛教和道教之所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和支持,
是因为它们符合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在封建社会,劳动 人民遭受剥削压迫,感到无法解脱,佛教的来世说和道 教的成仙说,使人们在思想上得到安慰,麻痹了斗志, 放弃了对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反抗,安于被奴役的命运。 正是在封建统治者的扶植下,佛教和道教逐渐流行。
教别
三、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
南)人,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 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 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 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 “历史之父”。早年受学于孔安国、 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 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 年(前108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 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 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 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该 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记载 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 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 为“二十六史”之首,被鲁迅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七年级历史第17课
七年级历史第17课第17课: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一、秦朝的统一1. 秦朝的建立: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
2. 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
3. 统一的文字和货币:秦朝统一了文字和货币,促进了交流和贸易的发展。
二、汉朝的兴起1. 汉朝的建立:刘邦建立了汉朝,实行了比较宽松的统治政策。
2. 开创科举制度:汉朝开创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3. 丝绸之路:汉朝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西方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三、三国时期的动乱1. 三国的形成:东汉末年,王莽篡权导致社会动荡,最终分裂为魏、蜀、吴三个国家。
2. 董卓和曹操:三国时期,董卓和曹操等人的权谋和战争使得局势更加混乱。
3. 诸葛亮的出场:诸葛亮的出现,对三国时期的政治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南北朝时期的分裂1. 南北朝的形成:北方的鲜卑族和南方的刘宋王朝之间的战争导致南北朝的分裂。
2. 鲜卑族的入侵:北方的鲜卑族入侵中原地区,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
3. 文化的交融: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的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五、隋唐的统一和繁荣1. 隋朝的建立:隋文帝统一了南北朝,建立了隋朝。
2. 高度中央集权:隋朝实行了高度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
3. 唐朝的繁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经济、文化和科技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六、总结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经历了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起、三国时期的动乱、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和隋唐的统一和繁荣。
这些变迁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7课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三)五胡十六国
• 2.苻坚的前秦短暂统一(氐族) • (1)任用汉人王猛为相,学习汉文化 • (2)对国家进行改革 • (3)胡汉矛盾有所缓和
西晋的短暂统一 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堂小结
西晋的建立 和灭亡
建立 统治
建立者:司马炎
曹魏灭蜀,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分封诸侯 国君昏庸(晋惠帝)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D.南方人口增多
谢谢大家
西晋的建立
(一)背景
• 1.曹魏在三国中占据优势
司马懿
支持曹操称帝,赢得了曹操的信任。 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成为权臣 曹丕临终,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 明帝临终,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 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高平陵事变夺取实权。
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 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三)五胡十六国
• 1.西晋灭亡后,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征战频仍
苻坚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三)五胡十六国
• 2.苻坚的前秦短暂统一(氐族)
王猛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三)五胡十六国
• 2.苻坚的前秦短暂统一(氐族) • (1)任用汉人王猛为相,学习汉文化 • (2)对国家进行改革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匈奴王金冠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一)背景
• 1.北方草原养育了游牧民族
魏晋壁画砖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一)背景
• 1.北方草原养育了游牧民族 • 2.东汉时期草原民族开始内迁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16张PPT)
数
(胡人)
——北朝民歌的一些少数民
族,长期与汉
民
人友好往来,
逐渐走向定居
族
农耕民族
生活,不断向 内地迁移。魏
内
(汉人)
晋统治为了补
充兵源和内地
迁
文化先进,不善征战
劳动力,也常
强制他们入塞。
内迁民族及分布
五 胡 内 迁
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称 为“五胡”。
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 族和羌族,由西向东 迁入陕西关中;分布 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 族和羯族,由北向南 迁到山西一带;而鲜 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 宁,有一部分迁到陕 西及河套地区。西晋 时,山西、陕西内迁 的各族人口,已经占 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名族交 融
一、西晋的建立
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 西晋。
西
晋 背景:曹丕死后,
建
司马懿逐渐控制 了魏国的军政大
权。司马懿死后,
立 他的两个儿子相
继专权,魏国皇
帝形同傀儡。
266年,司马昭之子司 马炎在洛阳南郊设坛, 召集百官,并有匈奴单 于等万人参加,举行登 基大典,宣布代魏建晋, 是为晋武帝。
1. 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 大量南迁开始于( )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西晋末年
2. 我国古代北方农民南迁,其主要原因是( )A.南方气候 优于北方
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C.北方统治者实行移民 政策
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的劳动力
3. 东汉至西晋,我国居民迁移的基本特点是( )①北方少
D.匈奴、羯、氐、满、鲜卑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十七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各民族的
内迁时间 东汉、魏、晋时期
氐族和羌族
原来生活在西北地区,由 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内迁民族及 匈奴族和羯族 原来生活在蒙古草原上,
其迁移地区
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鲜卑族
一部分迁到辽宁,一部分 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结果
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 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3.十六国
含义 概况
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 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 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 坏,人民颠沛流离
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 建立
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前秦
(1)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 改革。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
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还大力兴办学 统治 校,提倡儒学
(2)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
缓和
(2)教训 ①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其政治必须清明。 ②统治者应该勤俭治国。 ③统治者应该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 2.东汉、魏、晋时期出现的人口迁徙浪潮及其影响。 (1)人口迁徙 ①北方民族内迁:东汉、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断 内迁。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匈奴族和羯族 由蒙古草原南迁到山西一带,鲜卑族一部分迁到辽宁,一 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
☆西晋实现统一的原因。 (1)主观原因 ①蜀、吴两国统治者日益腐朽,国力日趋衰落,且 蜀国已被魏国所灭。 ②此时北方的实力比南方雄厚。 (2)客观原因 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人民的愿望。
八王之乱
(1)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 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 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 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 背景 事,势力日益强大 (2)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 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 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 少数民族的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共26张PPT)
羌(qiāng)
氐(dī) 西
晋
内迁的各族文化习俗也影响了 汉族。如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 用的胡床、方凳等。
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 经营畜牧业。
胡床与方凳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想一想,这一时期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 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和 江南地区的开发。
316年
为什么西晋的统一
只有很短的时间?
西晋(266—316)速亡原因:
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2、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3、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三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观察和思考
“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 低见牛羊。”我 国北方游牧民族 的生活写照。
讲授新课
鲜卑
鲜卑
匈奴 羯(jié)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
晋。西晋灭亡后,北方建立了许多 政权,历史上把北方的15个政权和 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五凉四燕三秦二赵 夏 成汉
氐族苻( fú)坚建立前秦政权, 统一了黄河流域,任用王猛为相。 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 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大力兴 办学校,提倡儒学。使得前秦境内 的胡汉矛盾有所缓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 的内迁
三国鼎立
城 区 所 所 长 事迹发 言--创 一流业 绩 做时 代先锋 个八、今最随路爱条强“骄风今现基农。县重 着 的 和 件光 十 马 之 天 ,础共 子 云 天 在电1开在4要 经 整 深 、荣 多 革 路 ,设0,,,产 变工X拓此描 我 经余X的的 济 治 情 促的 年 裹 ,施党 幻升无 ,进绘 要 过公我万感交 社 投 。 进称 前 尸条,员任数取出 给 全路时受人谢通 会 入 在 对,,平号件”至先在 前 ,神 大 面整势伟坚共民动 事 了 此 外,!的凡,对副在这 仆行州 家 整变无治大 Z持群脉 业 开8,重Z所的省人 我面 后者满 讲 治迁城论工0“来众县0”之的放的在大长岗的市民们鲜 继园 的 的区 在0,程特八 自向城 委余一 进 、的改体 X继群 向红,血 位锦 就 新交血竣所色拯十平他 XXX区步 推万,善思而众 一的现 十汗秀 是 的雨公XX上通工农救所多就凡所公X动元尊 ,为路又心 如旗多,,为做一腥路,X部通业了是 数 书长年取,是县所的路平X契敬升目 既帜年不加出位风门车整立苦引 不 后 记得 公事域现巨整凡机长任的享 往下来快普的变了对典县难治清 的 的了 路迹领经任资治孕事,至各有 地,,Z,不通革进礼、的的汇 它 Z紧演工无 今 委执 正Z济工育,迹 的Z所崇 关凝平党位命一在工华的集 为 紧程数 坚 天 托政 式讲代 交发程出演 城长高 心聚员年步凡这领业;Z发了定兴 通 抓,,竣人-通斗 更 代先展区的伟Z-讲的 、了,的的导代优创里经足展多 住并工们国 车经建转 是 表锋具竣大所-地 爱市业故、化,隆济一少 发-,且通奋 迹的 了还济设市星 涌 县创有工。所位 护委事投绩重各强流忠不辉 展是 ,,车发社的委才 它移 现 委一重长通作。 、、位资业,,地县贞 不负典前煌热成 短会大、出 、流 构 对,大车为徐这它 帮市来环举、绩不 放重礼行成火为 短事力市了 县业 成 完意表一劝面是 助政境行宾第做屈望就 松朝几上的了业支政了数 人绩 善义顺示名鲜先府Z时:,三的,,,的旗。天时 年加的持府创这努不大做共我Z。热普。红锋和产代 英的致帜迢的代 的大发 表决造 是 力清 、时 和 县县烈通的战省业先 雄市迢改时招词。的了展 示定国我 建的 县路委的的旗士市锋活儿委革革先 间商发 衷整一 们英 政坚 网、祝党帜的交县女、命时锋引,挥 心修个Z雄 府不 布他县贺员,标通Z又、市,征期资官又抛了 的可X党 、局从人政,!X志部对引 政X程力,!重 感一头X员 县摧 、一都府的公门,外领 府是 公度,要 谢个颅。 政的 改名曾 漫将大路对开多 表高路,的的基,!奋他 协善普经 漫以喜。洒放少 示Z尚是作辉Z们 和石 交通是 求 发这日热 X兴时 衷的人ZX用煌在 全通的一 索 图!一子血县代 心Z公 关格.,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 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 课件(共27张ppt)
2、建立晋代魏
曹丕死后,太尉 司马懿参与辅佐 新即位的小皇帝。 司马懿逐渐控制 了魏国的军政大 权。司马懿死后, 他的两个儿子相 继专权,魏国皇 帝形同傀儡。 266年,司马炎 自立为帝,改国 号为晋,以洛阳 为都,史称西晋。
(2)这些大地主、大贵族治国上往往缺乏雄才大略,而多是处处维护 自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岂有此理! 石崇竟然和 我抢风头, 传令下去, 在家门口用 紫色丝绸做 成长40里的
步障。
王恺
王恺用麦糖洗
锅,哼!以后,
我们家就用白
蜡当柴烧。
用织锦 做50里
步障。
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
司马炎
西
魏
晋
西26晋6年
统
263年魏
吴
280年
一
完成统一
西晋能够统一的原因: (1)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力充足。 (2)南方蜀、吴两国的统治者日益腐朽,国力日趋衰落,且 蜀国已被魏国所灭。 (3)客观上,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
3、西晋的腐朽政治
(1)西晋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大地主、大贵族出身。西晋王朝制定了 一些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以保护他们的利益。
齐王司马冏(jiōng) 赵王司马伦
(2)诸王手握重兵又掌管
民事,势力强大。
(3) 西晋统治腐朽,向
楚王司马玮
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
征兵派役等暴政激起内
迁各族人民强烈反抗, 成都王司马颖 起兵反晋。
东海王司马越 汝南王司马亮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课件
*卧薪尝胆 *人心难测 *乐极生悲 *一败涂地
四、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兵马俑的艺术群像,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
扫六国的磅礴气势,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检阅的将军
跪射的士兵
立射的士兵
将军和军事俑
将
军
军
士
俑
俑
下级军士俑和御马俑
下 级
御
军
马
士
俑
俑
返回
驾驭战车的军官
辩论会:
西安的兵马俑是世界的一大奇观,已 出土兵马俑7 000多件。假如美国提出以5 000万美元的高价购买一件兵马俑,有人认 为出售一个也无妨,再说中国的文物保护资 金不足;有人认为出售文物有损国格,反对 出售。
假如此时文物局征求你的意见,请从 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阐明自己的 观点和 理由。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一、走近宗教
1、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 2、佛教的教义及传播的原因
3、东汉道教在民间兴起及传播 4、佛教、道教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王充和《论衡》 三、司马迁著《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四、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本课小结: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简表
宗 教 史学
艺术
秦
西汉
东汉
本课小结: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简表
宗 教 史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艺术
秦
秦兵马俑
西汉 东汉
佛教的传入 司马迁写 《史记》
道教的兴起
峨眉金顶 普陀山
九华山
五台山
你知道佛教的教义吗?
现实人生就是“苦”。痛苦由人自身的 贪念等造成。贪念等引起善恶行为,又产生 轮回报应。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痛苦,虔诚 信佛,来世就能幸福。 这种教义要求人们放弃对现实压迫的斗争, 是麻醉人民的鸦片。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笔记
第17课:早期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1、早期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18世纪末,大多数中国农民的生活水平还处于落后的水平,但也已经
出现了一些新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古老的大宗农业生产方式在改变。
农民开始用牛轭耕作,采用改良的耕法,利用多种工具和农具来提高
生产效率。
2、农业经济的发展
随着改良的耕法的普及、工具的发展、经济政策的实施以及市场规模
的扩大,农业经济发展迅速,一些工业品也逐渐出现,例如陶瓷、钢铁、纺织品等。
此外,土地征收和侵占制度的微妙变动也促进了农民
财富的累积,他们被称为“地主”,由此形成了新的土地阶层。
3、列强的侵略
19世纪初,西方列强纷纷向中国发动侵略,列强们以各种形式把中国
划入其统治范围,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
他们受益于侵占外贸和对华贸易,空前开放对中国,改变了中国
社会经济的发展轨迹。
4、新的社会民族组织形式
随着压迫性政策的实施,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组织形式。
一方面,农村经济出现大的变化,民间信用机构,信托机构,合伙企业等都逐渐萌芽。
另一方面,由于政府限制,新近兴起的团体,如学会、社会团体、商会、农工组织等发挥了立功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共17张PPT)
“十六国”时期的社会状况
王猛
氐族的贵族深受汉族文明的影响,皇帝苻坚任用汉 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厉行法治 、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等。
前秦境内的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2 1/8/92 021/8/9 2021/8 /92021 /8/9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课件
建筑 -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秦汉文化的杰作之 一。作为中国古代宏伟建筑的 代表,它展示了秦汉文化的辉 煌和丰富。
建筑 - 洛阳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是中国佛教古刹之 一,也是秦汉文化的代表。它 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古代建筑技 艺的精湛和美感。
绘画 - 泼墨画
泼墨画是秦汉文化中独特的绘 画形式。它以墨色的浓淡和泼 洒的运笔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给人以深刻的美感和想象空间。
结束语
秦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秦汉 文化,让中华优秀文化的精神财富继续发扬光大。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课件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7课。本课将带您深入 了解秦汉文化的特点、代表和传承,以及对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影响。
秦汉文化
• 经济发达 • 科技进步 • 文化繁荣
秦汉文化以其经济发达、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而闻名。这些特点对后代文化的传承和世界文化的影响产 生了重要影响。
秦汉文化的代表
绘画 - 人物画
文学 - 《离骚》
秦汉时期的人物画以其精细的 笔触和精湛的人物形象而闻名。 它们以捕捉人物神态和气质为 特点,展现了古代人物的风貌 和情感。
《离骚》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 的辞章作品。它以独特的文学 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秦 汉时期的社会和文化情境进行 了精彩的描绘。
文学 -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一部汇集了秦 汉时期名人言行和轶闻的著作。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它展示 了秦汉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 的智慧。
秦汉文化的传承
1
汉唐文化的发展
汉唐时期是秦汉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儒家思想的影响和诗词歌赋的繁荣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上)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疆域图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2.西晋的社会风气
西晋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大地主、 大贵族出身。西晋王朝制定了一些列 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以保护 他们的利益。这些大地主、大贵族治 国上往往缺乏雄才大略,而多是处处 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豪 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二、八王之乱
1.晋初分封诸王
西晋初年,晋 武帝认为,曹魏 削弱所封诸王的 势力,导致孤立 而亡,于是大封
后来,晋武帝又陆 续派遣诸王据守州 郡重镇。这些出镇 的宗室诸王,既手
二十七个同姓王。 握重兵,又掌管民
不断扩大宗室诸 事,势力日益强大。
王的权力。
3、走向分裂--八王之乱
晋武帝的儿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晋惠帝昏庸无 能。在位时手 握重兵的八个
战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公元208年
作战双方 曹操和袁绍 曹操和孙刘联军
结果 曹操胜利 曹操失败
特点
以少胜多
作用
奠定了曹操统 奠定了三国鼎 一北方的基础 立的基础
复习导入
三国鼎立
221年刘备,成都
220年曹丕, 洛阳
229年孙权, 建业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八王之乱”历时16年, 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
大量人口逃往南方,形成我国古代历 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天苍苍,野茫 茫,风吹草低见 牛羊。”我国北 方游牧民族的生 活写照。
游(胡牧人民)族崇尚武力,文化落后 匈奴鲜卑
羯
羌 氐
中原
农耕民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共34张PPT)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崇尚武力见牛羊。” 我国北方游牧民族 的生活写照。
生活变迁:
从游牧转入 农耕生活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具体过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共34张PPT)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编版课件优质课课件免费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共34张 PPT)课 件PPT 部编版 课件统 编版课 件优质 课课件 免费课 件PPT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西晋灭亡后,北方地区 陷入严重的战乱,内迁少数 民族和中原地区的汉族先后 建立了十六个政权,统称为 “十六国”(五胡十六国)。
并发症之一:八王之乱 (统治内部危机)
第二章 皇室内战 —— 八王之乱
并发症之一:八王之乱(统治内部)
背景 晋武帝
为巩固统治,大封皇族为王,又陆续派遣诸 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 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在西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实 行过分封诸王?想一想,分封 诸王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会造成 什么危害?
——赵昆生《官僚职权世袭制与西晋政治》
表现2: 政治权利___世__袭__。
【病症之二:? 】
统治阶层腐败
我家用白蜡当柴烧。
我家用麦糖洗锅。
王恺(右将军)
石崇(散骑常侍)
我家步障紫丝40里。
我家步障锦缎50里。
2尺高珊瑚树一株。 砸掉!赔你3尺高一株如何?!
《石崇王恺斗富》
额。。。。。。。
【病症之三:?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共34张 PPT)课 件PPT 部编版 课件统 编版课 件优质 课课件 免费课 件PPT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页
学习目标
• 1.了解西晋建立和统治阶层 腐化。
• 2.知道“八王之乱”原因、概 况、影响。
第2页
自主学习一:西晋建立
• 1.西晋建立背景 • 2.西晋建立时间、人物、都城 • 3.西晋统一 • 4.西晋统治办法及表现
第3页
自主学习二:八王之乱 • 八王之乱背景、目标、过程、 影响
第4页
自主学习三: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1.游牧民族生活地点、生活情况、内迁时 间、 内迁民族及路线、内迁人数 2.十六国 3.十六国时期社会概况 4.前秦建立 5.前秦改革内容及影响
第5页
合作探究
课后活动
第6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七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学案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教师寄语】天道酬勤,勤能补拙是良训。
【学习目标】
1、识记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史实,识记《史记》的作者、体例、叙史范
围及史学价
值和文学价值,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2、能够分析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
重点: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价值。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课程导入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好心有好报”……你知道这些说法都与佛教有关吗?佛教在哪个国家产生?它又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它为什么很快得到统治者的提倡?它对中国文化到底产生了多大影响?
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的创始人是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的“八仙”是源于道教的故事吗?道教与佛教的主张是否一样?带着好奇,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吧。
二、
宗教
佛教起源于_____,_______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艺术:秦汉雕塑的杰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
史学:司马迁的《史记》
速读课文,完成下列基础知识
三、
基本教义:转世投胎,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幸福
道教兴起
兴起:______时期
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佛教东来
体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叙史范围:从______ 到_______时期的历史
价值: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又是优秀的文学著作
三、合作探究
1、马克思说:“宗教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
”马克思说得有道理吗?请
你结合在这一课中了解的有关佛教和道教的知识解释一下。
2、阅读下列材料: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请回答:
(1)这是谁的一句话?他生活在哪个朝代?
(2)他写了一部什么体裁的书?名字是什么?
(3)这部书记载了什么时期的历史?
(4)材料中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5)谈谈你对这句名言的感想?
四、拓展延伸
现已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排列整齐,切都面向东方,为什么?你觉得秦始皇陵兵
俑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一种精神风貌?
五、课堂小结
六、巩固训练
1.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A.一些帝王贵族信佛
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2.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
D.《三国演义》
3.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应去下列哪一城市()
A.北京
B.南京
C.洛阳
D.西安
4.有位同学在学习道教时做了下列笔记,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②教主是如来佛祖③追求炼丹成仙④迎合了许多人追求长生不老的愿望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5.小明对历史非常感兴趣,他非常崇拜西楚霸王项羽,他从图书馆借来四本书,想从中查阅有关项羽的历史。
他应该查阅的书籍是()
A.《离骚》
B.《后汉书》
C.《史记》
D.《春秋》
6.《史记》成书于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A.汉明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文帝
七、达标检测
1.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
A.春秋时期
B.秦朝末年
C.西汉末年
D.东汉末年
2.下列哪一项属于道教的主张()
A.有救世主可以普度众生
B.今生忍受一切苦难,来时可以得到幸福
C.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到成仙
D.凡是道教徒都是兄弟
3.著名学者余秋雨在游览四川都江堰、青城山时,留下了寓意深刻的墨宝“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相传四川青城山是______的发源地()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4.在一部电视剧里,描写了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在咸阳建立了大量的佛教寺院。
对于这一情节的设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故事是正确的,因为当时佛教已经传入中国
B. 这个故事是错误的,因为当时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
C.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有符合史实的一面
D.这个故事不太真实,因为秦始皇建立的是道观
5.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
A.从皇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从唐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6.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
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
怜才鹰斧铖,吐气作霓虹。
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这位“太史公”的杰作是()
A. 《史记》
B.《汉书》 C .《后汉书》 D.《资治通鉴》
7.司马迁著《史记》,其史学观念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曾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该纪传体通史不可能记载的史实是()
A.秦王扫六合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张骞通西域
D.“神医”华佗
8.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
A.马王堆汉墓帛画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长信宫灯
D.四羊方尊
9.阅读下列材料:
他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父亲是史官。
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爱好文史,年轻时去各地寻访了许多名胜古迹。
父亲死后,他继承父业做了史官,利用国家藏书处,阅读了大量书籍。
由于触怒了汉武帝,遭受“腐刑”,获赦出狱后,仍旧发愤著书,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书。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书”指的是什么书?
(2)简单介绍一下这部“书”的特点。
(3)鲁迅曾如何评价这部书?
(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司马迁能够写成如此恢弘巨著的因素有哪些?
附:第17课学案参考答案
三、合作探究
1.佛教要求人们忍受现世的一切苦难,去追求根本不存在的“来世”的幸福,从而起到了麻痹人民斗志的作用;道教主张通过修身养性以达到得道成仙的目的,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
二者均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其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
总而言之,封建统治者利用宗教来使人民放弃争取现世幸福的斗争,放弃对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反抗,而安于被奴役的命运。
因此,宗教成了统治阶级奴役和压迫劳动人民的精神工具,成了“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
2.(1)司马迁。
西汉。
(2)纪传体通史。
《史记》。
(3)从皇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4)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虽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为民族、为正义事业而死,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死得不值得,比鸿毛还轻。
(5)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历史进步,有利于民族利益的死重于泰山,否则比鸿毛还轻。
(可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四、拓展延伸
兵马俑面向东方象征着秦灭六国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同时也象征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和保证秦的统治,随时准备镇压六国残余势力的叛乱,使其不敢妄动。
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当年秦国军队统一六国时的宏大场面和威武雄姿,生动地表现了秦始皇煊赫军势,展现了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六、巩固练习
七、达标检测
1. C
2.C
3.B
4.B 8.B
9.(1)司马迁。
《史记》。
(2)特点:①史学价值:体例完备,史料翔实,观点进步,力求实事求是,其开创的纪传体体例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②文学价值: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描写栩栩如生,有强烈的感染力。
(3)鲁迅对《史记》的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博览群书;到各地游历,掌握第一手资料;坚忍不拔,发奋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