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考考试大纲解析讲座地理PPT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安徽专用课件乡土地理
A.降幅超过升幅 C.升高约 2.1°C
() B.逐年上升 D.波动上升
第二十一页,共37页。
9.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本
解析 第 8 题,读图可知,从 1962 年~2007 年,安徽省年
专
平均气温有的年份高,有的年份低,且高低交错分布,但总
本 专
市,并且与周边的大都市如上海、南京、武汉、杭州等实
题
现了对接,加强了省域间的联系。
栏 目
5.旅游:安徽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开 关
黄山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1990 年 12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个同时
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景区。
九华山现为国家 5A 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
安徽乡土(xiāngtǔ)地理
一、安徽地理特征
本 专
(一)自然特征
题 1.位置和范围
栏
目
开
关
第一页,共37页。
(1)位置:安徽位于中国东南部,居华东腹地,东连江苏,浙江、
南邻江西,西靠河南、湖北,北接山东,跨长江下游、淮河中
下游,是沿海与内陆腹地的过渡带。大约在北纬 29°41′~
34°23′,东经 114°54′~119°37′之间。从海陆位置来看,属
题 栏 目 开 关
第十八页,共37页。
6.蚌埠现代花卉科技产业园的主要区位优势有
()
A.蚌埠工矿业发达,现代花卉市场广阔
B.海陆交通枢纽,对外交通便捷
C.地处南北方气候过渡地带,适合南北方间物种驯化和推
安徽省届高中地理复习区域地理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公开课获奖课件
第5页
方位 东 北 西北 西
陆上邻国(共14个)
隔海相望 (共6个)
朝鲜(辽、吉)
韩国、日本
俄罗斯(吉、黑、内蒙古、新)、蒙古(内蒙古、 甘、新)
哈萨克斯坦(新)、吉尔吉斯斯坦(新)、塔吉克斯
坦(新)
无
阿富汗(新)、巴基斯坦(新)
西南 印度(新、藏)、尼泊尔(藏)、不丹(藏)
南
缅甸(藏、滇)、老挝(滇)、越南(滇、桂)
第27页
此后伴随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镇人口还将迅速增长。与此同步,我们又要 防止都市人口膨胀所带来都市问题。③人口迁移问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 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目前,我国每年均有数千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形成了特 殊“民工潮”。民工流动首先使城镇差异缩小,增进了都市发展与繁华。同步也使 农村过剩劳动力部分得到就业,增长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也给都市就业、交通、 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社会治安等带来很大压力。
第12页
(2)上述四省区季相变化不明显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如下地貌组合与四省区相对应是( ) A.冰川地貌、冲积平原、风蚀洼地、火山地貌 B.断层谷、背斜山、沙雕群、盐碱地 C.冲积平原、沙漠、海蚀崖、溶洞群 D.三角洲、蒙古包、红树林、火山岛
第13页
【解析】苍松雪岭、沃野龙江描述是黑龙江省景观;碧草毡房描述是内蒙 古大草原景观,但内蒙古西部也有大片沙漠;琼海、五指山描述是海南, 椰林、沙滩、海蚀崖是海南经典景观;云南路南石林是著名景点,石林、 群峰、溶洞是云南经典喀斯特地貌。云南纬度较低、海拔较高,昆明气候 四季如春,海南位于热带,四季皆夏,两地季相变化不明显。 答案:(1)B (2)B (3)C
第20页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纲要之《地理1》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纲要之《地理1》一、宇宙中的地球1.知道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A)概念: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饶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地球天体系统 月球其它行星系其它恒星系 河外星系2.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B)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3.了解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A)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十分相似: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有许多共同之处:按体积、密度、质量可将八大行星分为三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地球与类地行星在质量、体积、密度上相似。4.分析地球适宜生物生存的条件(B)外部因素 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照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 地球表面均温约15℃ 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 内部因素 大气层的存在体积与质量适中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水多以液态存在5.了解太阳辐射能对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A) 维持地球表面温度,促进表层物质运动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向地球提供巨大能量,维持地球上生物的生存与发展 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能源 6.说出太阳的大气分层(A)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分为三层:光球、色球和日冕7.知道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B) 主要类型:黑子和耀斑,周期约11年,太阳活动具有整体性 太阳活动 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对地球的影响 产生磁暴,指针不能正确指向,极地地区产生极光 对天气和气候产生影响8.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A)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方向:自西向东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自转 周期:23时56分4秒,即一个恒星日角速度:每小时15度,除南北极点外,其他地点都相同速度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 9.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A) 方向:自西向东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银河系地月系太阳系总星系周期: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地球公转角速度:约1度/天近日点快,远日点慢线速度:30千米/秒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近似圆形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其中一个焦点上10.理解昼夜交替及时差的成因(B)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透明又不发光的球体,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透明又不发光的球体,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再加上地球的自转。时差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时刻较早11.了解北京时间的含义(A)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北京的经度约116°E)12.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B)地方时计算方法:(1)计算经度差(同减异加)(2)换算成时间差(经度相差1度,时间相差4分钟)(3)判断东西,东加西减时区的划分:以0°经线向东、向西各7.5度为中时区,依次以经度每15度范围作为1个时区, 东西一区、东西二区到东西十二区,其中东、西十二区各有7.5度合为东西十二区时区,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是15的倍数,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区时换算:(1)计算时区差(同减异加,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2)判断东西,东加西减13.知道地转偏向力及其影响(B)偏转原因:物体运动的惯性和地球自转使地表水平运动北半球:沿运动方向的向右偏转物体方向发生偏转偏转规律赤道:不偏转南半球:沿运动方向的向左偏转影响:大气运动,洋流运动等举例: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显著14.知道黄赤交角(A)自转:赤道平面黄赤交角(23°26′)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公转:赤道平面15.运用太阳光照图说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C)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往哪个方向移动,则那个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春秋分全球昼夜等长 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空间分布规律: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 正午太阳高度 一年中最小值变化规律 时间变化规律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直射时最大,一年中有两次直射现象。 16.理解四季的成因和五带的划分(B)成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季节更替不明显四季的更替 空间分布 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冬,季节更替不明显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明显 气候四季:北半球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 北寒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 北温带 四季分明 五带划分 热带 有太阳直射现象南温带 四季分明南寒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17.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名称及其分界面(A)地壳 莫霍界面 (地下33千米处) 地幔 上地幔地球的内部圈层 下地幔 古登堡界面 (地下2900千米处)地核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18.在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上正确标注岩石圈(A)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坚硬的岩石(如右图所示(A+C=岩石圈))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和能量交换1.区分三大类岩石(A)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喷出型岩浆岩(如玄武岩)、侵入型岩浆岩(如花岗岩) 沉积岩—页岩、砂岩、砾岩、石灰岩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2.理解三大类岩石及其与岩浆的相互转化关系(B)北极圈66°34′N 北回归线23°26′N 南回归线23°26′S 南极圈66°34′S岩石圈的物质循环:3.知道内外力因素的能量来源及表现方式(A)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包括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和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内力作用的表现: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的表现:(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4.结合实例分析褶皱、断层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B)背斜:常形成山岭;被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褶皱向斜:常形成谷地和盆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坚实,不易遭受侵蚀反而成为山岭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会错断原有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断层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相对下降的成为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相对上升的成为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等5.知道六大板块(A)消亡边界:海沟、岛弧、褶皱山脉等板块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海洋、海岭、裂谷等6.结合实例,分析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表形态(B)流水作用:瀑布、峡谷、冲积扇、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地貌风力作用: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沙丘、沙垄冰川作用:冰川U谷,刃脊、冰斗、角峰、峡湾、冰蚀平原7.结合实例分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B)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起作用的,他们作用的结果往往也是交织在一起的。8.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及其对大气的受热过程的影响(A)大气直接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较少,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较多,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返还地面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对太阳辐射吸收作用:臭氧和氧原子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地面辐射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吸收 对地面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热量损失 9.运用示意图描述大气热力环流过程(B)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原动力和直接原因。空间气压值相等各点所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高低气压:无论在上空还是在近地面, “高”、“低”比较的前提条件都是在同一海拔高度上,即一般相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近地面,一般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就某处气压大小而言,近地面气压值高于高空气压值,且高低空的气压名称相对10.描述三圈环流和全球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规律(B)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3个低气压带4个高气压带,6个风带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高空气压较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又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运动至北纬30度时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又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在60度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冬季偏南,夏季偏北“七北一南”) 概念:盛行风向随季节做有规律变化的风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季风环流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东亚季风气压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南亚西南季风11.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形成的影响(B)热带草原气候: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在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间的大陆中西部地区,不同季节会受到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影响。当受赤道低压影响时,降水丰富;受信风控制时,降水稀少;位于热带,全年高温。(全年高温,干湿季交替)地中海气候: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炎热干燥;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夏季亚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太阳辐射市场最优原空气 垂直 运动 空气 水平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根本 原因 直接 原因 热力环流 最简单形式12.理解季风气候的成因特征和分布(B)13.在简易的天气图上识别锋面系统和高低压系统及天气特点(A) 定义: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 冷锋 过境前的天气: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气压较低过境时的天气:阴天、刮风、下雨过境后的天气: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好 锋面系统:分类 定义:暖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 过境前的天气:天气晴朗,气温较低,气压较高暖锋 过境时的天气:持续性降水或阴天过境后的天气: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准静止锋:连续性的阴雨天气季风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风向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东南信风北移越高赤道右偏而成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区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等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等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等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低温少雨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在夏季,有明显的旱(冬)雨(夏)两季气候共性特点:雨热同期成因: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风向:夏季风从海洋吹来(湿润),冬季风从陆地吹来(干燥)14.知道水循环的类型(A)陆地内循环按循环范围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15.在海陆水循环示意图上,识别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和主要环节(A)定义: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通过各个环节循环运动的过程水循环动力:太阳辐射、重力等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16.结合实例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B)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意义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改造地表形态,是地球表层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刻的动力之一17.知道洋流的分类(A)定义:是海洋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洋流类型暖流: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高(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海区)寒流: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海区)18.联系气压带和风带,运用地图描述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B)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分布规律中高纬度海区(北半球):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南顺”南纬40~60度附近海区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夏顺冬逆)19.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全球热量输送、沿岸气候和海洋渔场的影响(B)全球性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之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暖流:增温、增湿对气候的影响寒流:降温、减湿意义寒暖流交汇处: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上升流海区形成的渔场:秘鲁渔场对航运的影响:顺流航行比逆流航行速度快,寒暖流交汇易形成海雾等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污染范围扩大;污染程度降低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知道组成陆地自然地理环境的自然要素(A)地理环境是由地貌、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组成的。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基本途径(B)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3.例如: 山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城市--------吸烟除尘,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美化环境4.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和平衡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如水土流失过程—黄土高原景观的形成)5.知道陆地自然带(A)6.说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C)a自然带变化规律:南北方向变化(沿纬度变化方向变化)b.成因: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导致热量变化,也引起水分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在水热条件共同作用下形成的。c.主导因素:热量d.分布明显的地区: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沿某南北向线路(海岸线、经线等)由赤道向两极。7.说明中纬度地区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C)a.自然带变化规律:东西方向变化(沿经度变化方向变化)b.成因:由于受海洋水汽影响的程度不同,水分条件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结果。c.主导因素:水分d.分布明显的地区:中纬度大陆地区,尤其是亚欧大陆(上左图)。8.说明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C)a.自然带变化规律:沿垂直方向更替(上右图)。b.成因:高山地区,受山地垂直方向水热状况改变的影响。c.主导因素: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d.分布明显的地区:低纬度(如亚欧、美洲)的高山地区。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结合山区、河谷、平原等地的聚落和交通线的分布特点,说明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B)山区的人口密度小,人口和聚落主要集中于河谷地区因为热量条件较好,水源充足;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因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气候条件优越;城市往往沿河沿铁路线分布--地形平缓,交通便利,水源充足。2.举例说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B)(1)气候资源与农业生产(有利条件、因时制宜)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作物种类、分布、熟制、产量、种植方式、配置、生产潜力等。热量——一般农作物在日均温≥10 ℃的情况下才能活跃生长,可把日均温≥10 ℃的持续期视为农作物的生长期。积温的多少决定农作物的生长期和熟制等。水分——降水的多少和时间分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不同的农作物需水量不同,需水较多的农作物有水稻、甘蔗、茶叶等,需水较少的农作物有甜菜、小麦、玉米和高粱等。棉花在播种期和生长期需水较多,采摘期需水较少。光照——气温的日较差和光照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白天气温高,日照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更多的营养物质;夜间气温低,农作物的呼吸作用被削弱,减少了对能量的消耗,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2)气象灾害与农业生产(限制因素、改造利用)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有旱、涝、低温、冻害、雪灾、干热风等。3.运用图标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基本特征(B)全球气候变化是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目前,全球气候整体是在不断变暖的。注意:(1)全球平均气温是在波动上升的,而非持续上升。(2)全球气候变暖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并非每个地区都在变暖,有些地区变化很小,甚至可能有所降低。就中国而言,我国南方地区增温不明显,北方地区较明显;夏季增温不明显,冬季较明显。4.根据材料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可能影响(B)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植被的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5.结合资料,以矿产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开发利用程度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C)6.了解台风的成因、分布、多发季节和危害(A)形成于热带、副热带温暖洋面(南、北纬度5-25度左右)上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叫台风(大西洋、印度洋沿岸国家称之为飓风)。分布:西北太平洋(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加勒比海和美国东海岸。多发季节:台风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有一7——11月最为频繁。危害:狂风、暴雨、风暴潮。7.结合实例,分析台风对我国的影响(B)不利:给我国东南沿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利:台风能带来丰沛的降水,缓解高温酷暑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纲要之《地理2》一、人口与城市1.运用图标分析世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特点(B)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快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差异的原因: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A)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发展。3.4.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大洋洲)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5.了解人口迁移的含义(A)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人口迁移的判断:居住地的改变(跨越行政界线);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6.举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B)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经济因素(主导作用):经济发展、交通、通信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例如: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有新资源、新工业的“阳光地带”——气候、经济因素影响7.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B)对迁出地:利:加强与外界社会的联系,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弊:造成人才、劳动力外流对迁入地:利: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发展,弊:人口拥挤、增加环境压力等8.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A)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9.举例说明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B)制约因素:资源(成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成正相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相关)。10.了解常见的城市形态(A)团块状:合肥、成都、华盛顿等常见形态条带状:兰州、洛阳等组团状:重庆城市形态地形影响因素河流交通11.运用地图识别城市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A)土地利用方式: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城市基本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某些大城市因功能复杂,可能出现行政区、文化区等)12.结合实例说明城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功能分区的分布特点(B)住宅区: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商业区: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在有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还会形成中心商务区(CBD)。工业区:位于城市外围,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市区的工厂企业纷纷向外搬迁。13.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B)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例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除经济因素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还受到社会、历史、行政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也在不断的变化着。如:工业区在不断地向城市外围迁移。14.了解城市的等级划分(A)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以下为县城、建制镇等划分依据:城市人口规模15.结合实例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B)城市等级低,服务种类少,服务级别低,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级别高,服务范围比较大。16.了解城市化的含义(A)城市化: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化三个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最重要指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17.运用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主要特点(B)城市化分为初期、中期、后期阶段初期:低水平,慢增长,城市功能分区不明显中期:水平较高,速度快;郊区城市化,出现城市化问题(目前发展中国家多处于此阶段)后期:高水平(大于70%),慢增长;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目前发达国家多处于此阶段)18.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化对水环境、大气环境、耕地等的影响(B)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使得环境向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各种环境污染问题。水环境:下渗、径流汇集速度和水量、水质(水污染)城市化的影响大气环境:热岛环流、大气质量(大气污染)耕地:占用耕地、土壤污染。
高考地理讲座.ppt
(2009安徽文综)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前提。安徽省土地总面积中,各类土地比重约为:平原 49.6%,山地15.3%,丘陵27.0%,水面8.1%。完成23-24题。
23.略 24.表1中①、②、③、④项符合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的是()
表1 土地利用类型结构(%)
A.①
B.②
C.③
D.④
(2010年合肥市一模试卷) 23.(15分)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苹果春华秋实,花期和生长期受气温影响显著。花期气象灾害少, 生长地无霜期长,有利于苹果高产和糖分积累。 (1)略 (2)简述C地苹果单产和质量优于A地的气候条件及其成因。(6 分) (3)略
与A地相比,C地地处沿 海,气候的海洋性明显, 春季升温慢,苹果开花 晚,避开了春寒等气象 灾害的不利影响,秋季 降温慢,初霜期晚,苹 果发育成熟期长,采摘 期晚。
( 2009年安徽文综)34.(30分)根据材料和图10,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10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 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 的61.4%;1月平均气温-12.0℃,7月平均气温24.6℃。
A.地形 B.经度
C.纬度
D.洋流
30.b.c.d三港口封冻期由长到短排序正确的是 A.c>d>b B.d>c>b C.c>b>d D.b>c>d
(2010年合肥市二模试卷) 33.(30分)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世界气 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读下列文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等被称为“温 室气体”,这些 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平均气温在ZO世纪升 高了0.4~0.8℃估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可能会升高1-6℃ 。 材料二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 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目前,越来越多的 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哥本哈根会议揭开 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序幕。许多国家公布了其碳减排目标。我国政府庄重承 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徘放Pt2005年减少40%至45%。
安徽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纲内容解读(必修三)
安徽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纲内容解读(必修三)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有的区域有明显的界限,有的区域没有。
2.以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两地地理环境的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30N附近的东部沿海,长江的入海口。
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以水稻土为主,河湖众多,耕地破碎,人均耕地面积少,矿产资源缺乏。
松嫩平原:位于43N—48N的东北中部,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较强,降水较少,土壤以肥沃的黑土为主,矿产资源丰富。
两地人类活动差异:长江三角洲种植业发达,以水稻种植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和棉花,一年两到三熟。
水产业也较发达。
工业既有重工业,也有轻工业,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
商业也很发达。
松嫩平原种植业发达,主要为旱地耕作业,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春小麦和大豆,一年一熟。
西部地区也有畜牧业。
工业以资源丰富形成重工业基地。
商业不发达。
3.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说明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早期,水系稠密,土质黏重,使得耕作农业发展缓慢;科技的进步,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和水运的发展,该时期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农业社会时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本区域成为桑蚕,水稻和棉花生产基地;工商业的发展,本区人多地少,耕地破碎,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发展,农业地位下降。
4.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等5.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和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6.以我国东西部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产生的原因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资源需求量大,但是资源不足。
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资源消耗少,资源储量大。
7.以西气东输为例,说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调入区和调出区地影响调出区:将调出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机会;完善基础设施;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最新2019-专题八安徽地理-PPT课件
• 2.以安徽省的相关材料为载体,分析安徽
省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的主
要问题,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措施
,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
备考引擎
知识对接 能力对接
活页方规法范对训接练
知识对接
备考引擎
知识对接 能力对接
活页方规法范对训接练
• 特别提醒
• 安徽高考非常热衷于乡土地理内容的考查 ,所以要特别关注近年来安徽省的自然、经 济、社会中所发生的重大地理事象(如皖江城 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并运用地理原 理加以科学地解释或说明。
• 3.对策:①兴农惠农政策的指导。
• ②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做好农业气象灾 害的预报、预警系统和防灾减灾工作。
• ③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
营,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种养加、商工
贸”一体化经营,大力发展立体农业、生
态农业,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加大对农林
产品开发、加工,形成规模化产业的集聚
备考引擎
备考引擎
知识对接 能力对接
活页方规法范对训接练
• (1)符合安徽省主要外贸商品流向的是 ( )。
• A.向英国出口芯片、石油
• B.从智利进口汽车、铜矿砂
• C.向美国出口冰箱、衬衫
• D.从日本进口手机、铁矿砂
• (2)进出口贸易状况表明安徽省
备考引擎
知识对接 能力对接
活页方规法范对训接练
•解析 第(1)题,英国为石油出口国,安徽省
规划等方面的知识,根据具体的实际问题
具体分析。理解并掌握安徽省人口、资源
、环境、发展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其基本
对策。该部分可能会以皖江城市承接产业
转移示范区等典型区域为着眼点,进行综
2013安徽地理考试说明解读 2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1、新疆农业生产可能受到哪些气象灾害的影响? 地膜对番茄的生长带来哪些显著的作用? 保温、保墒的作用 考纲解读:以当前某一重大污染事件为背 景材料,综合考查该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污染 2、地膜得不到及时回收带来哪些危害?分析残 物、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以及治理该污染的主要 膜污染的治理措施? 措施,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 措施:①加大回收利用,提高利用率②科技育种抗寒 危害:①对土壤环境的危害②对农作物生长的危害
2012年山东卷
(5)上海市在F围垦区内规划建设工业开发区,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在引进工业企业与 开发区建设中应防止出现哪些问题?(8分)
答案①严格工业企业准入,防止传统工业企业的过 本大题考察《课程标准》中“以某经济发达区为例, 度引进;②合理布局工业企业,防止土地资源浪 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 费;③严格控制工业“三废”排放,防止生态破 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 坏与环境污染;④做好海岸带防护,防止台风等 对策措施”。考核学生要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 自然灾害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与破坏。
试题注重从大气运动的角度考天气系统,倡导考生运 A.① B.② C.③ D.④ 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变化机制与过程。
C
2012年山东卷
二、人文地理考试内容变化解读 ——人文地理(3点)
1、2013年考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考试说明中的位置较
2012年前移了两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如何依照 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21世 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此考点考试内容的前 移,符合中国经济发展背景,大家要特别重视。
例3: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 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阅 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4分)
高中地理讲座课件——对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理解(共54张PPT)
➢——傅伯杰
案例:从大小——厚度、分布面积入手考查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 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3 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 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 完成7~9题。
对此您有怎样的感悟?
我们应该重点加以理解的论述
➢将地球表面复杂的现实情况分类成可以处理的各个 部分——为什么要划分区域 ➢区域就是地球上显示了重要元素的内部一致性与周 围地域的外部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地方——什么是区域 ➢区域方便对空间的概括,旨在使地球表面无限的多 样性井然有序——划分区域加以认识的目的与价值
对于地理教学的指向性要求
➢将“区域认知”视为一种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 ➢要善于创造情境和机会让学生体会 “划区”是认识地球表面复杂 多样性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将认识对象置于特定空间加以认识的 意识、习惯与思维方式。
“对区域本身的认识”的理解
➢ “对区域本身的认识”即对某区域的认识。 ➢主要认识内容包括:筛选区域特征,比较和揭示区域差异, 发现区域之间的关联,评价区域开发的条件与方式,探讨 区域协作和交流的机制,总的“价值追求”是着眼总结地 理事物和现象潜在空间秩序与空间规律。
要关注“格局与过程耦合”
案例:由分布格局推测其形成原因
分布在湖的东、南岸。五 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 北风;冷空气经过湖面时, 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 暖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 成降雪,出现雪带
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 特点,并解释原因。
格局与过程耦合
➢格局是认识世界的表观,过程是理解事物变化的机理。 ➢就格局而言,可以从大小、形状、数量、类型和空间组合上来进行描 述。
高考地理考纲解读课件1
(
) D.④和⑤ )
C.③和⑤
(4)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最易发生泥石流的网格区是( A.① B.② C.④ D.⑤
解析:解本组题的关键是区域空间定位,可联想中国省级中心的经纬网地图, 再调动相关知识,逐个进行突破。第(1)题,海口、上海、北京、哈尔滨的纬 度大致是北纬20° 、30° 、40° 、45° ,南北省的中心差约为25° ,故纬线间距为5° 。 第(2)题,②与③(西宁、银川)分别位于高寒气候区和中温带;③与④的角速度 相同;从春分到夏至时北半球均昼长夜短且①比④昼更长夜更短,故①比④的 昼长变化幅度更大;②与⑤均在北回归线以北,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由 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离二者的纬度间隔均越来越大,这期间二者的正午太阳 高度变化幅度应一样大。第(3)题,①和④分别位于西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人口密度的差异最大。第(4)题,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西南地区降水多,地 形坡度大,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的多发地区。 答案:(1)B (2)C (3)A (4)D
(1)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A.3° B.5° C.8°
(
)
D.10° ( )
(2)图上标出的经纬网格区中 A.②与③都处于暖温带 B.随地球自转,③的角速度比④小
C.从春分到夏至,①比④的昼长变化幅度大 D.从夏至到秋分,②比⑤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大
(3)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 A.①和④ B.②和③
地球与地球仪
基础导学
地图
地 图
地 图
想一想:经纬网地图主要考查哪些内容?
经纬网的判读和应用
经纬网定“位置”
的经纬网地图有方格状经纬网图和极地经纬网图,利用经纬网图确
置,包括确定经度和纬度。
安徽省高三地理复习 第5章 第2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题眼】自然带图;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 候类型的特征 【解题思路】第5题,主要考查自然带分布规律和影响自然带 分布的因素。o→a属于由纬度变化而导致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 律,故A、B错。o→b反映的是从热带到温带到寒带的变化,影 响因素为纬度,故D对。第6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和气候特征。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位于撒哈 拉沙漠以南的热带草原地区,特征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参考答案】5.D 6.B
【考点2】非地带性自然带的分布 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
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规律表现得不 很完整或不很明显,称为非地带性。
形成非地带性的因素主要有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 地质构造、岩性、土壤、水分等。
【例2】读下图,回答问题。
①、②两地均在40°附近,但自然带却 有明显的差异,它们所反映出的自然带 的分布规律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异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海拔将近9000米,一坡山麓海拔在4000米 且垂直自然带少,而另一坡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由此可判断此山为珠穆朗 玛峰。珠穆朗玛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 压而形成的褶皱山脉;该山受季风影响,故A、B、D三选项错误;G为积雪 冰川带,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其分布的海拔高度下限上升,故C项正确。 (2)E自然带在珠穆朗玛峰北坡分布的海拔高度下限低于南坡,是因为北坡 地处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且位于背阳坡,气温较低,故C项正确。 答案:(1)C (2)C
【例1】(2010·“皖北协作区”高三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试)读 某山地南北坡垂直带谱图,回答(1)~(2)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经典案例 1.图1示意某流域水系分 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 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 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 化曲线(b)。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
图1a中的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参考答案是
Hale Waihona Puke 提示:信息+逻辑2.图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 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 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和 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 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 均工资的变化。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 特征(8分)。
参考答案:全年高温,各 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 降水量极大,达1600mm 以上,6~9月降水丰沛,
为雨季,10月~次年5月 降水较少。 第2讲 逻辑地理与能力 一、命题思维思维方式 1.抽象,但源于现实。 2.文字信息与统计图表的
复杂多样。 3.总是出现现学现卖的新 概念,即可应用。 4.逻辑思维要求极高。 5. 原创性与创新性,普 通教师难于模仿。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 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图8为图6中M水坝的景观。 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 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 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 其原因。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 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
三、巩固训练 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 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 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 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 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 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 出口区。
启示:开放性、现实性及 数理手段背后的内涵;常 人的逻辑思考过程。
3.图中曲线为某国2000年 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至1 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 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 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 负担的人口。
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 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 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 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 生人口的80%。
1.新加坡 2.秘鲁 3.河套平原 4.青藏铁路
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 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A.2019年,2066年 B.2066年,2019年 C.2001年,2019年 D.2001年,2066年
二、高考试题案例 某岛国2009年人口约
500万,经济发达,淡水资源 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 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 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 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 最长不足16千米。图6示意该 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7为
3.分析北美洲和欧洲西部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异 同和原因。
提示:同一气候的异同是 高考命题思维方式之一, 目地在于高初中综合。
分析:高中地理的思维线 索;初中地理的具体特殊 事实;精准超群的学科语 言构成了完美答案的思维 过程。背后是调动与运用 知识能力和信息获取与解
读能力及描述与阐释能力 的考查过程。 五、科学备考的功效力度 1.明确北京考试院的某项 命题思维方式,大胆筛选 淘汰适得其反的烂题。
第二类:长江干流与汉江 支流交汇于A 城市,其水 运交通便利;京广铁路南 北纵贯 A城市,其水路交 通便利。交通便利依旧, 但初中地理事实凸显。
2.河西走廊是我国重要的 农业商品区。分析其农业 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河西走廊
祁连山山脉
参考答案的比较。 第一类:水。 第二类:灌溉水源。 第三类:依托祁连山山脉 永久性冰川积雪融水所形 成的地表地下灌溉水源。
2.难忘的对联 3.梳理好高中知识线索 4.把握住区域地理的每个 关键信息
5.落实考试中心解题思维 过程的建议。
200
北回归线
甲
孟加拉湾
90°
20°
城市 黄麻
河流
200 等高线/m
气温/℃ 45
降水量/mm 600
30
500
15
400
0
-15
-30 0
-45 0
300 200 100 0 4 7 10 (月)
高考地理讲座
2016.02.28
第1讲 高初中地理综合 一、经典试题 1.意大利波河的命题 问题一:说明意大利波河 流域的气候特征。纯属日 常练习中的伪命题。
问题二:分析意大利波河 流域每年汛期长达九个月 之久的成因。真命题。
阿尔卑斯山脉
波河
分析:高中地理告诉我们 冬季地中海沿岸气候是温 和湿润,六个月的降水补 给波河;而夏季6、7、8 月高温使阿尔卑斯山脉永 久性冰川积雪融水补给。
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 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A.2019年,2066年 B.2066年,2019年 C.2001年,2019年 D.2001年,2066年
第三节 主观题命题思维 方式及对策 一、方式 1.综合性向主题化转化 2.冲突式问题背景与设问 3.纵向深入探究
4.加大选择性的尝试力度 二、案例
干旱或半干旱区的农业可持续 发展主题
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 的原因
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 用水的来源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 业类型最多
C.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 调整
D.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 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 动力区位 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
的时间更早 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 值较低
二、考试中心命题思维 方式一:高中地理一般 原理、成因、线索及规 律与初中地理特殊区域 事实。 三、考生问题往往表现
为片面地注重高中地理 知识,严重地忽视初中 图文反映出来的特殊地 理现象。 四、高考试题佐证 1.分析A城市的交通区位
优势(4分)。
汉江
长江 A
参考答案的比较。 第一类:交通便利。四字 经的传播者及崇拜者。问 题在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的空洞答案,忽视初中事 实,死记硬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