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汉语语法知识整理53页PPT
合集下载
高考一轮专题复习之《文言语法》指导(ppt完美课件57张)
例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夸父逐日》)
“江…河”在文中专指长江、黄河,今天泛指一般河流, 比过去词义扩大了。
高考一轮专题复习之《文言语法》指 导(ppt 完美课 件57张 )(精 品系列 PPT)
高考一轮专题复习之《文言语法》指 导(p(pt课完件美57课张件)57张 )(精 品系列 PPT)
高考一轮专题复习之《文言语法》指 导(p(pt课完件美57课张件)57张 )(精 品系列 PPT) 高考一轮专题复习之《文言语法》指 导(p(pt课完件美57课张件)57张 )(精 品系列 PPT)
高考一轮专题复习之《文言语法》指 导(p(pt课完件美57课张件)57张 )(精 品系列 PPT)
文言文中实词的古今异义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小,
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 象叫词义的扩大。词义扩大的特点是:今义大于古义,古 义又包括在今义之中。是概念外延的扩大,词义由特指 到泛指,由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或者应 用范围扩大。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实词推断、词类活用
文言常用实词的特点
单音性——单音词占绝大多数,双音词主要是联绵词、 叠音词、象声词、偏义复词。
多义性——现代汉语中用几个不同的词来表达的意义, 在古代汉语中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
近义性——现代汉语中有不太区分的概念,古代汉语中 可能分得很细,形成一系列近义词,如关于“看” 的动词 有20多个。
如《桃花源记》中的语句:“未果,寻病终。”寻:今义, 找、寻找的意思。古义,不久的意思。 “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交通:今义,是各种交通运输的总称。古义,这里 指交错相通。
高考一轮专题复习之《文言语法》指 导(p(pt课完件美57课张件)57张 )(精 品系列 PPT)
“江…河”在文中专指长江、黄河,今天泛指一般河流, 比过去词义扩大了。
高考一轮专题复习之《文言语法》指 导(ppt 完美课 件57张 )(精 品系列 PPT)
高考一轮专题复习之《文言语法》指 导(p(pt课完件美57课张件)57张 )(精 品系列 PPT)
高考一轮专题复习之《文言语法》指 导(p(pt课完件美57课张件)57张 )(精 品系列 PPT) 高考一轮专题复习之《文言语法》指 导(p(pt课完件美57课张件)57张 )(精 品系列 PPT)
高考一轮专题复习之《文言语法》指 导(p(pt课完件美57课张件)57张 )(精 品系列 PPT)
文言文中实词的古今异义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小,
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 象叫词义的扩大。词义扩大的特点是:今义大于古义,古 义又包括在今义之中。是概念外延的扩大,词义由特指 到泛指,由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或者应 用范围扩大。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实词推断、词类活用
文言常用实词的特点
单音性——单音词占绝大多数,双音词主要是联绵词、 叠音词、象声词、偏义复词。
多义性——现代汉语中用几个不同的词来表达的意义, 在古代汉语中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
近义性——现代汉语中有不太区分的概念,古代汉语中 可能分得很细,形成一系列近义词,如关于“看” 的动词 有20多个。
如《桃花源记》中的语句:“未果,寻病终。”寻:今义, 找、寻找的意思。古义,不久的意思。 “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交通:今义,是各种交通运输的总称。古义,这里 指交错相通。
高考一轮专题复习之《文言语法》指 导(p(pt课完件美57课张件)57张 )(精 品系列 PPT)
古代汉语语法知识 PPT
3、词义转移
古汉语中的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 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一种对象, 这就叫词义的转移,词义转移有一下几类:
(1)由表示甲事物转移到乙事物。例如:
“币”古义指礼物。《屈原列传》:“厚 币委质事楚。”今义已转移为“钱”的意 思。
“涕”古义指眼泪。今义一般作“鼻涕” 解。
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 大致有如下几种:
1、词义扩大
特点:今意大于古意, 词义扩大有以下几类: (1)原单指某些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特征、
性质或功能相似的事物。例如: “雏”《说文》:“鸡子也。”本义指“小
鸡”。现在指幼小的动物或幼儿,以及未 定型前的最初形式、形状。如“雏 鸟”“雏形”等。
2、词义缩小
是指词的古义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逐 渐变得狭小的现象。词义缩小有以下三类:
(1)词义程度减弱。例如: “饿”古义指严重的饥饿,已达到受死亡
威胁的程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即用“饿”的 古义。今义的“饿”指一般的肚子饿。程 度减弱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2)词义的表示范围缩小。例如:
“子”。最初是孩子的总称,不分男孩、 女孩都称“子”。现在“子”专指“儿 子”。
“臭”古代泛指气味。现在自指难闻的气 味。
(3)词义义项的减少。例如:
“劝”。古义常用义项有鼓励、劝说、规 劝。《劝学》之“劝",就是鼓励的意思。今 义中就只剩下“劝说、规劝”这一义项。 如“劝人改之”。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 如列传》。“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 “国”之意
二、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 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 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一般来说,一词 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例 如:
古代汉语语法ppt课件
《三戒·黔之驴》)
程度副词
颇。 “颇”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程度深,而古汉语中 的“颇”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程度高,是“很” 的意思;一是表示程度浅,是“稍微”的意思。如: ❖ 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 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 (《史记·三代世表序》)
程度副词
少 古汉语中“少”常作程度副词,是“稍微、略微”
的意思,相当于现代的“稍”。 ❖ 辅之以晋,可以少安。(《左传·僖公五年》) ❖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古汉语中的“稍”却是时间副词,是“逐渐”的意思。 ❖ 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史记·项羽
本纪》) ❖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柳宗元
❖ 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 于前。(聊斋志异·狼)
介动用法
凡动宾结构中,动词和宾语的关系既不是支 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也不能用“使动”或 “意动”去解释,而是要在动词和宾语间加 进一个适当的介词,和宾语组成介词结构作 状语或补语,才能正确理解该动宾结构的语 义关系。这种用法包括了一般所说“为动”、 “向动”等名目繁多的特殊动宾关系的用法, 统名之曰“介动用法”。 “介动”用法包括 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的活用。
❖ 将军身披坚执锐。《史记·陈涉起 义》—“坚”“锐”形容词活用为名 词。
词类活用的类型:
❖ 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 容词的活用。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 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 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 使动和意动的区别在于使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发 生了变化,意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没有发生变化 而主语主观上认为它发生了变化或者对待宾语的 方式有所改变。
程度副词
颇。 “颇”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程度深,而古汉语中 的“颇”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程度高,是“很” 的意思;一是表示程度浅,是“稍微”的意思。如: ❖ 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 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 (《史记·三代世表序》)
程度副词
少 古汉语中“少”常作程度副词,是“稍微、略微”
的意思,相当于现代的“稍”。 ❖ 辅之以晋,可以少安。(《左传·僖公五年》) ❖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古汉语中的“稍”却是时间副词,是“逐渐”的意思。 ❖ 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史记·项羽
本纪》) ❖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柳宗元
❖ 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 于前。(聊斋志异·狼)
介动用法
凡动宾结构中,动词和宾语的关系既不是支 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也不能用“使动”或 “意动”去解释,而是要在动词和宾语间加 进一个适当的介词,和宾语组成介词结构作 状语或补语,才能正确理解该动宾结构的语 义关系。这种用法包括了一般所说“为动”、 “向动”等名目繁多的特殊动宾关系的用法, 统名之曰“介动用法”。 “介动”用法包括 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的活用。
❖ 将军身披坚执锐。《史记·陈涉起 义》—“坚”“锐”形容词活用为名 词。
词类活用的类型:
❖ 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 容词的活用。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 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 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 使动和意动的区别在于使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发 生了变化,意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没有发生变化 而主语主观上认为它发生了变化或者对待宾语的 方式有所改变。
古代汉语语法常识.ppt
4.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 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 示意义,只作陪衬。如:作息、利害、远近、存亡、 国家、出入、浅深、异同、众寡、饥穰、园圃、公 姥、父兄等
二、文言虚词
1.之 ⑴作代词 ①第三人称代词,可代物、人或事。可译为
“他(们)”“她(们)”“它(们)”或 在后加“的”,作宾语或兼语。如:左右皆 恶之。
③表示目的关系,“以”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 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译为“而”、“来”、 “用来”、“以致”。如:敛赀财以送其行。
④表示因果关系,多用在前一分句,译为“因为”。 如: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⑤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译为“而” 或不译。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3.以
⑴介词
①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或方法,译为“用”、 “拿”、“凭”、“按照”。如:愿以十五城请易 璧。
②起提前宾语的作用,译为“把”。如:秦亦不以 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③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因”、“由 于”。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④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 “于”,译为“在”、“从”。如:余以乾隆三十 九年十二月,自京城乘风雪……
⑸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 意思,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内容。格式 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动、形、名都 有使动用法:
①卒廷见相如,礼毕而归之。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昂其值,居为奇货。 ④强本而,则天不能贫…… ⑤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⑥舍相如广成传舍。
②活用作第一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的” 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 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 示意义,只作陪衬。如:作息、利害、远近、存亡、 国家、出入、浅深、异同、众寡、饥穰、园圃、公 姥、父兄等
二、文言虚词
1.之 ⑴作代词 ①第三人称代词,可代物、人或事。可译为
“他(们)”“她(们)”“它(们)”或 在后加“的”,作宾语或兼语。如:左右皆 恶之。
③表示目的关系,“以”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 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译为“而”、“来”、 “用来”、“以致”。如:敛赀财以送其行。
④表示因果关系,多用在前一分句,译为“因为”。 如: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⑤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译为“而” 或不译。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3.以
⑴介词
①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或方法,译为“用”、 “拿”、“凭”、“按照”。如:愿以十五城请易 璧。
②起提前宾语的作用,译为“把”。如:秦亦不以 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③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因”、“由 于”。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④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 “于”,译为“在”、“从”。如:余以乾隆三十 九年十二月,自京城乘风雪……
⑸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 意思,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内容。格式 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动、形、名都 有使动用法:
①卒廷见相如,礼毕而归之。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昂其值,居为奇货。 ④强本而,则天不能贫…… ⑤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⑥舍相如广成传舍。
②活用作第一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的” 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高考复习文言语法基础知识词类活用PPT课件
掌握常见活用类型
高考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需要熟练掌握。
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在文言文中,一个词往往有多个义项,需要根据语境来判断其具体含 义。同时,也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对词类活用的影响。
结合语法和语义分析
在判断词类活用时,需要结合语。
活用为名词或动词。
常见文言文词类及用法
介词
连词
表示名词、代词等与句中其他词的关系。 在文言文中,介词可以表示时间、处所、 方式等意义,还可以活用为动词或连词。
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等。在文言文中,连 词可以表示并列、转折、条件等关系,还 可以活用为介词或副词。
助词
叹词
帮助表达句子的语气或结构等。在文言文 中,助词可以表示疑问、感叹等语气,还 可以帮助构成各种句式结构。
高考复习文言语法基 础知识词类活用PPT
课件
目录
• 引言 • 文言文词类基础知识 • 词类活用现象分析 •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考点解析 • 高考复习策略与备考建议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课件背景
高考文言文阅读占比较大,其 中词类活用是重要考点之一。
学生对于词类活用的掌握程度 直接影响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 力。
04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考点 解析
考点概述
词类活用是指在文言文中,某些 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下临时改变其 词性,从而具有新的语法功能和
意义。
高考中主要考察的词类活用包括 :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 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数词
活用为动词等。
掌握词类活用的规律,有助于准 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提高阅读
能力和翻译水平。
历年高考真题举例
高考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需要熟练掌握。
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在文言文中,一个词往往有多个义项,需要根据语境来判断其具体含 义。同时,也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对词类活用的影响。
结合语法和语义分析
在判断词类活用时,需要结合语。
活用为名词或动词。
常见文言文词类及用法
介词
连词
表示名词、代词等与句中其他词的关系。 在文言文中,介词可以表示时间、处所、 方式等意义,还可以活用为动词或连词。
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等。在文言文中,连 词可以表示并列、转折、条件等关系,还 可以活用为介词或副词。
助词
叹词
帮助表达句子的语气或结构等。在文言文 中,助词可以表示疑问、感叹等语气,还 可以帮助构成各种句式结构。
高考复习文言语法基 础知识词类活用PPT
课件
目录
• 引言 • 文言文词类基础知识 • 词类活用现象分析 •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考点解析 • 高考复习策略与备考建议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课件背景
高考文言文阅读占比较大,其 中词类活用是重要考点之一。
学生对于词类活用的掌握程度 直接影响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 力。
04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考点 解析
考点概述
词类活用是指在文言文中,某些 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下临时改变其 词性,从而具有新的语法功能和
意义。
高考中主要考察的词类活用包括 :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 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数词
活用为动词等。
掌握词类活用的规律,有助于准 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提高阅读
能力和翻译水平。
历年高考真题举例
古代汉语语法 ppt课件
⑶庾仲初作《杨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 亲族之怀,大为其名價云:可三《二京》, 四《三都》。 并列为三,并列为四
使动
定义:即述语带有使动意义的用法,述语表示的动 作行为不是主语发出,而是主语使宾语表示的人 或事物发出的
一、动词的使动: ⑴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 ⑵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
臾》 ⑶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子路从而后》 ⑷无生民心。---《郑伯克段于鄢》
使….产生二心
二、名词的使动
⑴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左传》 使我成为吴王
⑵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史记》 使异姓诸侯建国
⑶筑室百堵,西南其户。--《诗.小雅》 使其户向西南开
三、形容词的使动:
1.表示主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之间具备等同关系
例:楚左尹项伯者,项羽继父也。--《史记·项羽本纪》
2.表示主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之间具备种属关系。
例:制,严邑也。--《左传·隐公元年》
• 此外,有些判断句主谓语之间的关系不能用形式 逻辑来解释,这种情况实际上是用判断句的形式 表达了一种复杂的关系,习惯上称之为判断句的 活用,常见三种情况:
• 关于“是”和“为” 1.是
长作代词,充当主语
例:是社稷之臣也 --《论语·季氏》
“是”指代颛臾 2.为
本意是“劳作”,逐渐引申成为一个意义很广泛 的动词。一般来说,用“为”充当谓语的句子是 叙述句,不是判断句。
例:颖考叔为颍谷封人 --《左传·隐公元年》
表达功能
• 从主谓语之间的逻辑关系上分析,两种基本表达 功能:
古代汉语判断句基本构成类型
• 基本构成类型:“主语+者,谓语+也”
使动
定义:即述语带有使动意义的用法,述语表示的动 作行为不是主语发出,而是主语使宾语表示的人 或事物发出的
一、动词的使动: ⑴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 ⑵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
臾》 ⑶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子路从而后》 ⑷无生民心。---《郑伯克段于鄢》
使….产生二心
二、名词的使动
⑴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左传》 使我成为吴王
⑵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史记》 使异姓诸侯建国
⑶筑室百堵,西南其户。--《诗.小雅》 使其户向西南开
三、形容词的使动:
1.表示主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之间具备等同关系
例:楚左尹项伯者,项羽继父也。--《史记·项羽本纪》
2.表示主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之间具备种属关系。
例:制,严邑也。--《左传·隐公元年》
• 此外,有些判断句主谓语之间的关系不能用形式 逻辑来解释,这种情况实际上是用判断句的形式 表达了一种复杂的关系,习惯上称之为判断句的 活用,常见三种情况:
• 关于“是”和“为” 1.是
长作代词,充当主语
例:是社稷之臣也 --《论语·季氏》
“是”指代颛臾 2.为
本意是“劳作”,逐渐引申成为一个意义很广泛 的动词。一般来说,用“为”充当谓语的句子是 叙述句,不是判断句。
例:颖考叔为颍谷封人 --《左传·隐公元年》
表达功能
• 从主谓语之间的逻辑关系上分析,两种基本表达 功能:
古代汉语判断句基本构成类型
• 基本构成类型:“主语+者,谓语+也”
古代汉语语法知识上精品PPT课件
《左传·僖公十五年》
唯余马首是瞻。
《左传·襄公十四年》
宾语因强 调而前置。 用代词“之” 、 “是”复指 宾语。
18
返回本章目录
介词宾语前置- 1
二. 介词
宾语的 前置
1.许子奚为不自织?
《孟子·滕文公上》
不然,籍何以至此?
《史记·项羽本纪》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报任安书》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一.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
《登泰山记》
二.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者,其虞虢之谓也。
[]
《左传·僖公五年》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
《捕蛇者说》
名词作 谓语, 非判断 句。
用助词 “者”、 “也”, 非判断 句。
13
返回本章目录
14
第三节 宾语前置
15
《诗经·硕鼠》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
[]
知人也。 《论语·学而》
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 []
《论积贮疏》
古之人不余欺也。
[]
《石钟山记》
否定句中 代词作宾 语,宾语 前置。两 个条件缺 一不可。
17
返回本章目录
动词宾语前置- 3
3.姜氏何厌之有?
一. 动词
宾语的 前置
《左传·隐公元年》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 忧,惠之至也。
《史记·孔子世家》 语是喻体。翻
曹公,豺虎也。
译时应加动词
《赤壁之战》
“像”。
10
返回本章目录
判断句的活用- 2
二. 因果 判断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 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唯余马首是瞻。
《左传·襄公十四年》
宾语因强 调而前置。 用代词“之” 、 “是”复指 宾语。
18
返回本章目录
介词宾语前置- 1
二. 介词
宾语的 前置
1.许子奚为不自织?
《孟子·滕文公上》
不然,籍何以至此?
《史记·项羽本纪》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报任安书》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一.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
《登泰山记》
二.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者,其虞虢之谓也。
[]
《左传·僖公五年》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
《捕蛇者说》
名词作 谓语, 非判断 句。
用助词 “者”、 “也”, 非判断 句。
13
返回本章目录
14
第三节 宾语前置
15
《诗经·硕鼠》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
[]
知人也。 《论语·学而》
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 []
《论积贮疏》
古之人不余欺也。
[]
《石钟山记》
否定句中 代词作宾 语,宾语 前置。两 个条件缺 一不可。
17
返回本章目录
动词宾语前置- 3
3.姜氏何厌之有?
一. 动词
宾语的 前置
《左传·隐公元年》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 忧,惠之至也。
《史记·孔子世家》 语是喻体。翻
曹公,豺虎也。
译时应加动词
《赤壁之战》
“像”。
10
返回本章目录
判断句的活用- 2
二. 因果 判断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 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文言文语法知识PPT教学课件
作宾语的如: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越国以鄙 远(远方的国家)/秦孝公据殷函之固(坚固的地势)/ 此其志不在小(小事)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活着 的人,死去的人)/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 愚(圣人,愚人)
2020/12/10
7
五、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 样”的意思。
2020/12/10
5
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 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
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 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 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如: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远离)/楚左 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交好)/邻 之厚,君之薄也。(变雄厚;削弱)尊贤而重士(敬重、 看重)/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
①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 成了使动;
如:外连衡而斗诸侯(使……相斗)/君将哀而 生之乎(让……活)/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 /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
2020/12/10
8
③另外,及物动词如果跟它的宾语之间不是支配和 被支配关系,宾语不是动作的承受者,而是动作的实施 者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
2020/12/10
1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 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 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 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常见的类 型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 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 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 用法。
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常见句
式有如下几种:
2020/12/10
7
五、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 样”的意思。
2020/12/10
5
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 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
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 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 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如: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远离)/楚左 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交好)/邻 之厚,君之薄也。(变雄厚;削弱)尊贤而重士(敬重、 看重)/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
①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 成了使动;
如:外连衡而斗诸侯(使……相斗)/君将哀而 生之乎(让……活)/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 /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
2020/12/10
8
③另外,及物动词如果跟它的宾语之间不是支配和 被支配关系,宾语不是动作的承受者,而是动作的实施 者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
2020/12/10
1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 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 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 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常见的类 型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 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 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 用法。
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常见句
式有如下几种:
《古代汉语语法》课件
05
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
对偶
总结词
对偶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字数相等、结构相 似的句子来表达相近或相反的含义。
详细描述
对偶通常由两个对仗工整的句子组成,它们在字数、结构和 意义上相呼应,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修辞手法能够增强语 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感,使表达更加鲜明有力。
排比
总结词
排比是一种通过连续使用三个或以上结构相 似的句子来加强语气的修辞手法。
句子结构复杂
古代汉语中长句较多,句 子结构相对复杂,需要仔 细分析才能理解。
古代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的区别
词汇差异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汇上存在较 大差异,一些词的意义和用法已经发 生了变化。
句法结构
时态和语态
古代汉语与时态和语态的表达方式与 现代汉语存在差异,如古汉语中常用 “已”、“矣”等词语表示时态和语 态。
详细描述
排比句式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气势,使 表达更加有力。通过连续使用多个结构相似 的句子,排比修辞能够突出强调某个观点或 情感,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语言的震撼 力。
借代
总结词
借代是一种通过借用与原事物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原事物的修辞手法。
详细描述
借代修辞通常利用事物的特征、属性或关系来代替该事物本身,使语言表达更加简洁、生动、形象。 通过借用与原事物相关的事物,借代修辞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语言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 力。
判断句
总结词
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描述。
详细描述
判断句在古代汉语中用来描述某人或某事物的性质或状态,通常使用“是”、“ 为”、“乃”等词语来标识判断关系。例如,“刘备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开国皇帝 ”表示刘备的性质。
文言文语法知识完整教学课件PPT
用文言的眼光读文言文!
常见实词
文言 语法
文言句式
常见虚词
常见实词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 教学大纲 》( 人民教育出 版社 2012年4月第1版)开列了120 个 常见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代词(我、 谁、这)
常见实词
古汉语中,有些字用声音相同、相近或形体相近的字来代 替的语言现象叫文字“通假” 。一般认为,通假字的产生可能 是由于书写或抄书的人一时笔误,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别字, 或是因地方习惯而写了另一个字。
一个个都笑〈弯了腰〉。
形容词之后,补充说
字写得〈好〉。
补语
明动词、形容词的成 分。位于谓语后、宾
“弯了腰”补充说明“笑”的 结果,是补语。
语前,一般用“得”
“好”补充说明“写”的程度
做标志。
,是补语。
中心
与定语、状语、
语 补语相对应的成分。
我爱伟大祖.国.。(与定语相 对应)
我一定去.。(与状语相对应) 他好.得很。(与补语相对应)
2、被动句
1、用“于、 见、“受…于…、见…于…” 表被动。 2、用“为”、“为…所…” 表示被动。 3、词语本身含被动,无标志词语。
翻译时要将有关词语译成“被”。
如: 贤能为之用。 舌一吐而二蛇尽为所吞。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帝感其诚。
3、省略句 1、省主语、谓语、宾语“之”。 2、省略量词、介词“于”。
判断句
被动句
固定句式
省略句
倒装句
成分
定义
举例说明
定语是在名词前起
(美丽)的花朵
修饰(描写)限制作用的成
(那个)地方
定语 分。通常位于主语或宾 语前。一般用“的”做 标志。
常见实词
文言 语法
文言句式
常见虚词
常见实词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 教学大纲 》( 人民教育出 版社 2012年4月第1版)开列了120 个 常见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代词(我、 谁、这)
常见实词
古汉语中,有些字用声音相同、相近或形体相近的字来代 替的语言现象叫文字“通假” 。一般认为,通假字的产生可能 是由于书写或抄书的人一时笔误,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别字, 或是因地方习惯而写了另一个字。
一个个都笑〈弯了腰〉。
形容词之后,补充说
字写得〈好〉。
补语
明动词、形容词的成 分。位于谓语后、宾
“弯了腰”补充说明“笑”的 结果,是补语。
语前,一般用“得”
“好”补充说明“写”的程度
做标志。
,是补语。
中心
与定语、状语、
语 补语相对应的成分。
我爱伟大祖.国.。(与定语相 对应)
我一定去.。(与状语相对应) 他好.得很。(与补语相对应)
2、被动句
1、用“于、 见、“受…于…、见…于…” 表被动。 2、用“为”、“为…所…” 表示被动。 3、词语本身含被动,无标志词语。
翻译时要将有关词语译成“被”。
如: 贤能为之用。 舌一吐而二蛇尽为所吞。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帝感其诚。
3、省略句 1、省主语、谓语、宾语“之”。 2、省略量词、介词“于”。
判断句
被动句
固定句式
省略句
倒装句
成分
定义
举例说明
定语是在名词前起
(美丽)的花朵
修饰(描写)限制作用的成
(那个)地方
定语 分。通常位于主语或宾 语前。一般用“的”做 标志。
《古代汉语语法》课件
比拟
比拟的定义
比拟的作用
比拟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 物拟人化或拟物化,以形象地表达出 所要表达的意思。
比拟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 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同时也可 以使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比拟的分类
根据比拟的特点,可以分为拟人和拟 物两种类型。拟人是指将事物人格化 ,赋予其人的特征;拟物则是指将人 物物化,赋予其物的特征。
紧缩句
总结词
结构紧凑,言简意赅
详细描述
紧缩句是指结构紧凑,言简意赅的句型。在紧缩句中,通常会省略某些词语或合并多个 词语,以使句子更加简练。例如“不为也”(省略了否定词“不”)表示不作为的原因
。
05 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
对偶
对偶的定义
对偶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意义相对或相近的词语或句 子成对地排列,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节奏感。
THANKS 感谢观看
介词
总结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的词。
详细描述
介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等,如“于”、“在”、“以 ”等。介词通常与名词或代词一起使用,构成介词短语,用于描述动作行为发生的背景
和条件。
连词
总结词
表示词语之间逻辑关系的词。
VS
详细描述
连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示词语之间的逻辑关 系,如“与”、“及”、“则”等。连词 通常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词语或短语,表 示它们之间的关联或逻辑关系。
主从结构
总结词
主从结构是指一个句子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 其中一个分句是主句,其他分句是从句,从句对主句进 行补充说明或修饰限定。
详细描述
在主从结构中,从句通常出现在主句之后,用来进一步 解释或补充说明主句的内容。从句可以是形容词从句、 名词从句或副词从句等,它们在句子中扮演着不同的角 色,使语言表达更加复杂和丰富。
高考复习文言文语法简析ppt
① 楚国 方城以 为城, 汉水以 为池。 ② 楚战士无不 一以当十。 ③ 沛公 北向坐,张良 西向待。 在现代汉语中,还有“ 夜以 介宾语短语的位置
介宾短语可以作状语,也可以作补语,这是古今汉语相同的。但是,古汉语中表
时间、处所、原因、比较、被动等的介宾断语务作补语。“以、宾”式短语作状
①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 何求 。 汉代以后,这种宾语更是大量后置,例如:
②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 为之 。 虽然汉代以后的文言文,前置和后置并存。我们可以认为前 袭先秦语法规则,是文人仿古的结果。
(三)宾语后有结构助词“是”、“之”等
为了突出宾语而把宾语提前,并在提前的宾语和动词之间用上“是” 或“之”,构成“宾语+是(之)+动词”的格式,例如:
分时,与现代汉语的位置顺序不一致。有 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谓语前面,定语可以 放在中心语的后面,甚至有时候谓语还可 以放到主语的前面等。
常见的倒装有以下的五种:
1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 否定句中
2定语后置: 数量性定语后置 修饰性定语后置 “者”字短语作定语后置 出现结构助词
3介词宾语前置 4介词短语的位置, 5谓语前置
1) 宾语前置
宾语在一定的语境中,要放在动词谓语之前,这是古代汉语中 突出的一种语序现象。一般地说这种前置是有条件的。其类有
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提前。
例如,
① 大王来 何操 ? ② 沛公 安在 ? ③ 臣实不才,又谁 敢怨 ? ④ 圣王有百,吾 孰法 焉? ⑤ “许子冠乎?”曰:“冠。”曰:“ 奚 冠?”曰:“冠素 ⑥ 吾 谁欺 ,欺天乎? 上解中疑问代词“何”、“安”、“谁”、“孰”、“奚”, 用作宾语而置于谓语的前边的。例(3)的“敢”是能愿动词 必须与动词连在一,所以“谁”用在“敢”之前。最有启发性 例(6),“欺天乎”当然也是疑问句。但由于“天”这个宾 名词。不是疑问代词。所以放在动词“欺”的后面。
介宾短语可以作状语,也可以作补语,这是古今汉语相同的。但是,古汉语中表
时间、处所、原因、比较、被动等的介宾断语务作补语。“以、宾”式短语作状
①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 何求 。 汉代以后,这种宾语更是大量后置,例如:
②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 为之 。 虽然汉代以后的文言文,前置和后置并存。我们可以认为前 袭先秦语法规则,是文人仿古的结果。
(三)宾语后有结构助词“是”、“之”等
为了突出宾语而把宾语提前,并在提前的宾语和动词之间用上“是” 或“之”,构成“宾语+是(之)+动词”的格式,例如:
分时,与现代汉语的位置顺序不一致。有 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谓语前面,定语可以 放在中心语的后面,甚至有时候谓语还可 以放到主语的前面等。
常见的倒装有以下的五种:
1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 否定句中
2定语后置: 数量性定语后置 修饰性定语后置 “者”字短语作定语后置 出现结构助词
3介词宾语前置 4介词短语的位置, 5谓语前置
1) 宾语前置
宾语在一定的语境中,要放在动词谓语之前,这是古代汉语中 突出的一种语序现象。一般地说这种前置是有条件的。其类有
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提前。
例如,
① 大王来 何操 ? ② 沛公 安在 ? ③ 臣实不才,又谁 敢怨 ? ④ 圣王有百,吾 孰法 焉? ⑤ “许子冠乎?”曰:“冠。”曰:“ 奚 冠?”曰:“冠素 ⑥ 吾 谁欺 ,欺天乎? 上解中疑问代词“何”、“安”、“谁”、“孰”、“奚”, 用作宾语而置于谓语的前边的。例(3)的“敢”是能愿动词 必须与动词连在一,所以“谁”用在“敢”之前。最有启发性 例(6),“欺天乎”当然也是疑问句。但由于“天”这个宾 名词。不是疑问代词。所以放在动词“欺”的后面。
高考复习古代汉语语法实词部分 PPT课件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工师得大木,则王
喜……匠人斫而小之,
则王怒。
《孟子·梁惠王下》
人的认识 意 动
变化者: 用 主语 法
人的行动 使 动
变化者: 用 宾语 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
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 状态,具有“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状”的意思。
草具。”(草,粗恶;具,馔具,指饭食)“食以
草具”即“食之以草具”,意为“用粗恶的饭
食让他(冯谖)吃”。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代表的
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具有“使宾语具有某种性状”的意思。
在古汉语中,形容词经常用作使动。
《战国策·赵策》:“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食”
为动词,使动用法,给……吃,活用。现代表示 这个意思的词已经写做“饲养”的“饲”了。
“食”兼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因此属
于词兼类。 现代汉语也具有这两种词类:“废 寝忘食”;“多食蔬菜少食肉”。
活用则是在一定条件下,即在一定的语言环 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
绝江河。”水,游水。
《左传·成公三年》:“王曰:‘然则德我乎?’”
德,感谢……的恩德。
《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不君。”君,
符合国君之道,以国君之道行事。
《公羊传·庄公十三年》:“曹子手剑而从
之。”手,用手提着。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
而见之。”衣冠,穿衣戴帽。 《礼记·檀弓下》:“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
书牙帝纪》)中是形容词,作急速讲。“疾”同 时兼有名、动、形三种词性,不是临时运用的结 果,是“疾”本身固有的经常存在的现象,不是 偶然发生的现象,所以不是活用而是兼类。
古代汉语ppt课件共53页PPT
❖ 《通典》200卷,唐杜佑撰。记载远古至唐代宗时各种制度。 ❖ 《通志》200卷,宋郑樵撰。综合历代史料编写的通史,精华在“20略”。 ❖ 《文献通考》150卷,元马端临撰。记载上古到南宋时的典章制度及其沿革。 ❖ “续三通”是清朝乾隆年间官修的三部书,包括: ❖ 《续通典》150卷,记载唐肃宗至明末的制度沿革。 ❖ 《续通志》640卷,记载唐末到明末的制度沿革。 ❖ 《续文献通考》250卷,记载南宋宁宗到明末的制度及变化。 ❖ 还有“清三通”,包括《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
❖ 索引又称通检、引得,是把书刊的主题、书名、篇名、 文句等内容一一摘出,分类编排,注明卷数、页码、刊 名等以便检索的工具书。其特点是,只提供书名、篇名、 论文题目、作者姓名等,并不能资料本身,但可使人用 最少的时间查到所需资料。
❖ 索引可分篇目索引、语词索引、文句索引三类。篇目索 引一般提供文章的题目、作者、发表刊物、所在页码、 发表时间等。如《中国语言学论语索引》甲乙编。词语 索引,常见的是附在书后的有关词语的索引,如冯浩菲 的《中国训诂学》书后就附有《训诂学重要用语索引》 和《主要训式索引》。文句索引,是把一部书以句子为 单位进行拆分、归类编排,供人们迅速查找某句话的出 处的一种索引,如陈宏天等编的《诗经索引》,叶圣陶 编的《十三经索引》等。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教研室
第二节 工具书的种类及作用
❖ 字典是注解汉字音形义及用法的工具书。如《新 华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康熙字典》、 《中华大字典》《汉语大字典》等。我国最早的 字典,是成书于东汉时代许慎的《说文解字》。 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是《康熙字典》。
❖ 索引又称通检、引得,是把书刊的主题、书名、篇名、 文句等内容一一摘出,分类编排,注明卷数、页码、刊 名等以便检索的工具书。其特点是,只提供书名、篇名、 论文题目、作者姓名等,并不能资料本身,但可使人用 最少的时间查到所需资料。
❖ 索引可分篇目索引、语词索引、文句索引三类。篇目索 引一般提供文章的题目、作者、发表刊物、所在页码、 发表时间等。如《中国语言学论语索引》甲乙编。词语 索引,常见的是附在书后的有关词语的索引,如冯浩菲 的《中国训诂学》书后就附有《训诂学重要用语索引》 和《主要训式索引》。文句索引,是把一部书以句子为 单位进行拆分、归类编排,供人们迅速查找某句话的出 处的一种索引,如陈宏天等编的《诗经索引》,叶圣陶 编的《十三经索引》等。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教研室
第二节 工具书的种类及作用
❖ 字典是注解汉字音形义及用法的工具书。如《新 华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康熙字典》、 《中华大字典》《汉语大字典》等。我国最早的 字典,是成书于东汉时代许慎的《说文解字》。 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是《康熙字典》。
高考古代汉语语法知识整理共55页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