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调查与常见节水模式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调查与常见节水模式介绍

“水是生命之源,农乃天下之本”

一、我国水资源利用调查: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年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位列世界第四。但是我国人均水资源十分匮乏,按照14亿人口计算,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2000立方米左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第121位。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 m3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m3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m3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 m3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m3。

我国水资源不仅人均占有量低,还存在着地理分布不均和时程变化的问题,具体来看,我国水资源呈现“五多五少”的局面,即总量多、人均少;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夏秋多、冬春少;山区多、平原少。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全国水资源不平衡的情况。

二、我国农业水资源调查: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依赖于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产业,我国是一个

农业大国,农业用水也是我国水资源利用的主体。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农业用水为3869亿立方米,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比例约为55%,较2000年的63%降低了不少,但是农业依然是第一用水大户,全国农业年均缺水量达到300亿立方米。而与之对应的则是我国农业用水总量大但总体利用率较低。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32,这意味着使用1立方米的水仅有0.532立方米被农作物吸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0.7-0.8的利用系数,农业节水迫在眉睫。

以色列是全球节水农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平均每立方水可产2-3公斤粮食,是我国的2-3倍,其水肥利用率达到80%-90%。美国则是微灌面积最大的国家,25%的玉米、60%的马铃薯、33%的果树均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三、我国农业用水存在的问题:

1)分布不均匀,水源较分散

我国地域广阔,拥有多种气候特征,水源分布较为分散。天然降水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比如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耕地只占全国的36%,而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0%;黄、淮、海三大流域,耕地占全国40%,水资源量却只占全国的8%,同时我国旱涝灾害较为频发,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较为常见,这些问题使得农业水资源不能更好的利用,不同地区水资源利用情况不同,浪费与紧缺共存。

2)农业用水不科学,用水效率不高

我国农业用水受限于供水基础设施不完善,渠系完好率较低,工程配套差,灌溉方式粗放等问题,渠道灌溉区用水效率仅为30%-40%,

对于水资源的利用极为不科学。据统计,我国地表水利用效率约为40%,黄河流域中游地区能达到60%,一般发展中国家地表水利用率为30%,而发达国家地表水利用效率高达70-80%,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离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我国有近60%的灌溉水资源在输水、配水和田间灌水过程中被损失。

3)水资源污染较为严重,农业水价较低

随着城镇化规模的扩张,水源污染日趋严重,工业制造导致的废气废水胡乱排放,农业耕地中使用的化肥等通过降雨等途径进入江河,这些都对水源造成了极大地污染,使得可利用率降低。同时我国农业水价较为低廉,目前我国的国有水利工程农业供水价格仍然低于成本,农业水价与价值相背离,致使水费在农产品成本结构中的比例不合理。据全国农产品成本调查资料显示,全国粮食平均每亩排灌费仅占每亩物质费用的5%左右,占总节水农业生产成本的3%左右,而化肥费用的同一指标则分别达到35%和20%,两者相差高达6倍多。显然农业水费的支出与水在农业生产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极不相符。农业水价不足以补偿供水的运行成本,水价无法维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灌溉工程因资金缺乏而维护不足,农业用水效益严重衰减。

四、我国农业主要节水模式:

我国水资源匮乏,就需要我们树立“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观念,而农业作为用水的主要产业更要采取相关措施来节约用水,节水农业必须更快更广的普及。

a)水肥一体化模式:是一种新的灌溉和水施肥技术模式。在加压灌

溉条件下,灌溉与施肥相结合,按照科学配方,将化肥溶解在灌溉水中,根据作物对水分、养分的需求和土壤水分、养分状况,把水和养分适时、适量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加压灌溉有多种方式,最适合与施肥结合的是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渗灌和小管灌4种形式。该模式使千百年来的浇地变成了浇作物,把向土地施肥变成了向作物施肥

b)膜下滴灌:是滴灌技术与覆膜技术有机结合的模式。灌溉水经过

滤设施滤“清”后,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末级管道上的特制灌水器———铺设在地膜下面的滴管(带),对作物播种后从出苗到全生育期,进行膜下灌水。其兼有地膜栽培技术和滴灌技术的优点,将养分和农药以适当比例加入灌溉水中,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系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同时地膜的保温、保墒作用,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水、肥、气、热环境。该模式适用于所有的地膜覆盖、有水源条件的地区推广。

c)集雨高效种植:是采取主动抗旱和集雨蓄水治旱的技术路线、收

集并蓄存天然降水径流与先进农艺技术措施相结合、在作物需水关键期和干旱期进行补灌的技术模式,实现了雨水资源在时空上的人工调节和在农业上的高效利用。该模式的主要技术有:水窖集雨节灌、日光温室膜面集雨节灌施肥、果园集雨节灌、覆盖集雨抑蒸保墒等。

《“十三五”期间新增1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实施方案》是由

农业部、财政部、水利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节水农业的政策,这对于我国节水灌溉农业来说,是直接利好消息,意味着我国节水农业未来发展大有可为。在政策的引导下,节水灌溉农业模式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推广,相关水利设施,节水技术以及其衍生出的节水灌溉服务等都有着较好的前景。

“节约用水”不能仅仅是一句口号,要将节水措施落到实处,通过采取各种举措深入的去研究、探索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的方法,把节约用水当做国家大计,自身义务来做。农业领域更应该向国外先进模式学习,再结合当地情况,选择合适的节水模式,这样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能够增加农作物产能,增加收入,一起行动,必能成功。

成都农商通研究中心:冯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