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0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1)
2020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试卷化 学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6页,共两部分,24道小题,满分45分。
考试时间:与生物合计9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画图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Na 23 Cl 35.5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分)每小题1份。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人体需要摄入的元素是( ) A. 钙 B. 铁 C. 锌 D. 碘 2.下列气体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A. 2CO B 2H C 2O D 2N 3.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A. S H 2B. 52O PC. 3AgNOD. O H 2 4.下列不属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是( ) A. 放出热量 B. 产生大量白烟 C. 火星四溅 D. 生成黑色固体 5.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B.点燃酒精灯C.加热液体D.取用固体粉末6.下列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是( ) A. Cu B. Zn C. Al D. Mg 7.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A. 2OB. O H 22C. 32CO HD. 2SO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银用于制作导线 B. 干冰用作制冷剂 C. 铜用于制作铜火锅 D. 赤铁矿用于炼铁9.氯化钯(2PdCl )可用于检测CO 。
2PdCl 中Pd 的化合价为( ) A . +1 B. +2 C. +3 D. +4 10.不同温度下3KNO 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20 30 40 溶解度/g31.645.863.9A. ℃20时,100g 3KNO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gB. ℃30时,100g 3KNO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C. ℃30时,将50g 3KNO 放入100g 水中得到150g 溶液D. ℃40时,100g 水最多溶解63.9g 3KNO11.使用右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020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详细解析)
22.补全实验报告。
装置及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1)向1中滴加______溶液
铁片上附着红色固体,溶液颜色变浅
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的强
(2)向2中滴加盐酸
固体减少,得到黄色溶液
化学方程式:___
(3)向3中滴加足量盐酸
________
Ca(OH)2能与盐酸反应
23.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A a-MoC可使CO转化率接近100%
B水电解制氢的不足是造价高昂
C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发展方向
D “东方超环”利用核聚变提供能量
17.从下图选择仪器,配置6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
(1)需要称量NaCl的质量为____g。
(2)量取水用到的仪器有____(写名称)。
(3)从配好的溶液中倒出10g,其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
温度/℃
20
30
40
溶解度/g
31.6
45.8
63.9
A.20℃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g
B.30℃时,100g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
C.30℃时,将50gKNO3放入100g水中得到150g溶液
D.40℃时,100g水最多溶解63.9gKNO3
11.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_____。
(2)图2中,催化剂为2%Au/a-MoC时,CO转化率和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
(3)根据下表信息可知氘、氚都属于氢元素,理由是________。
精品解析:北京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0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考试试卷1.本试卷共6页,共两部分,24道小题,满分45分。
考试时间:与生物合计90分钟。
2.在试卷和草槁纸上准确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画图题用2B铅笔作答,其它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S32Na23Cl35.5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1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为预防骨质疏松,应给人体补充的元素是A. 钙B. 铁C. 锌D. 碘【答案】A【解析】【详解】A、骨质疏松是由骨组织中钙盐流失引起的骨病,缺钙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因此补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选项A正确;B、人体缺铁会得缺铁性贫血,与骨质疏松无关,选项B不正确;C、缺锌会影响人体发育,与骨质疏松无关,选项C不正确;D、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与骨质疏松无关,选项D不正确。
故选A。
2.下列气体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A. O2B. H2C. N2D. CO2【答案】A【解析】【详解】A、氧气的用途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故A正确;B、氢气不能供给呼吸,故B错误;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也不能供给呼吸,故C错误;D、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故D错误。
故选A。
3.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A. H2SB. P2O5C. AgNO3D. H2O【答案】C【解析】【详解】A、H2S中氢元素、硫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B、P2O5中磷元素、氧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C、AgNO3中银元素为金属元素,符合题意;D、H2O中氢元素、氧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故选:C。
4.下列不属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是A. 放出热量B. 产生大量白烟C. 火星四射D. 生成黑色固体【答案】B【解析】【详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不会产生大量白烟。
北京第四中学2020年化学中考试卷及答案
北京第四中学2020年化学中考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甲乙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B.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成为饱和溶液,可蒸发溶剂C.分别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一定都有晶体析出D.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物质【答案】B【解析】A、不知道溶液的状态,故t2℃时,甲乙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是否相等,错误;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故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成为饱和溶液,可蒸发溶剂,正确;C、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液降温至t1℃,一定都有晶体析出,错误;D、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表明在该温度下50g水中溶解了10g的甲物质,错误;故选B。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2.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
在Ⅰ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
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Ⅰ和Ⅱ中应加入的试剂是()A B C D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I中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弹簧夹后Ⅰ中气体增多压强变大,将稀盐酸压入Ⅱ中,但是盐酸和硝酸钾不反应,看不到溶液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A错误;B、I中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止水夹后,被压入的稀硫酸和氯化钠不反应,看不到溶液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B错误;C、I中锌粒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止水夹后,被压入的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会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能看到溶液变浑浊,符合实验现象,故C正确;D、铜和硫酸不反应,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不会看到气泡,现象不符,故D错误.故选C3.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2、CO、HCl中的一种或几种,把该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前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灼热的氧化铜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后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关于该气体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H2 B.一定含有COC.可能含有HCl D.可能含有CO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和氯化氢气体发生反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一氧化碳、氢气能和灼热的氧化铜反应,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来分析判断。
北京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北京市2020 年中考考试试卷化学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6 页,共两部分,24 道小题,满分45 分。
考试时间:与生物合计90 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画图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Na 23 Cl 35.5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 分)每小题1 份。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人体需要摄入的元素是()A. 钙B. 铁C. 锌D. 碘2.下列气体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A. CO2 B H2 C O2 D N23.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A.H2SB.P2O5C.AgNO3D.H2O4.下列不.属.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是()A. 放出热量B. 产生大量白烟C. 火星四溅D. 生成黑色固体5.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C.加热液体6.下列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是()A. CuB. ZnC. AlD. Mg7.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A.O2B.H2O2C.H2CO3D.SO2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银用于制作导线B. 干冰用作制冷剂C. 铜用于制作铜火锅D. 赤铁矿用于炼铁9.氯化钯(PdCl2 )可用于检测CO。
PdCl2 中Pd 的化合价为()A.+1 B. +2 C. +3 D. +410.不同温度下KNO3 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20 30 40溶解度/g31.6 45.8 63.9A.20℃时,100g KNO3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gB.30℃时,100g KNO3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C.30℃时,将50g KNO3 放入100g 水中得到150g 溶液D.40℃时,100g 水最多溶解63.9g KNO311.使用右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020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
2020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1.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人体必须摄入的元素是()A. 钙B. 铁C. 锌D. 碘2.下列气体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A. CO2B. H2C. O2D. N23.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A. H2SB. P2O5C. AgNO3D. H2O4.下列不属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是()A. 放出热量B. 产生大量白烟C. 火星四射D. 生成黑色固体5.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 稀释浓硫酸B. 点燃酒精灯C. 加热液体D. 取用固体粉末6.下列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是()A. CuB. ZnC. AlD. Mg7.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A. O2B. H2O2C. H2CO3D. SO2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银用于制作导线B. 干冰用作制冷剂C. 铜用于制作铜火锅D. 赤铁矿用于炼铁9.氯化钯(PdCl2)可用于检测CO.PdCl2中Pd的化合价为()A. +1B. +2C. +3D. +410.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203040溶解度/g31.645.863.9A. 20℃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gB. 30℃时,100g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C. 30℃时,将50gKNO3放入100g水中得到150g溶液D. 40℃时,100g水最多溶解63.9gKNO311.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B. 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C. 白磷熄火、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D. 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12.甲酸(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分解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酸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B. 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C. 46g甲酸中氢元素质量为2gD. 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1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6.0分)13.垃圾分类是新时尚。
北京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0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考试试卷1•本试卷共6页,共两部分,24道小题,满分45分。
考试时间:与生物合计90分钟。
2.在试卷和草槁纸上准确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画图题用2B铅笔作答,其它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016 S32 Na23C135.5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1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为预防竹质疏松,应给人体补充的元素是A、钙 B.铁 C.锌 D.碘【答案】A【解析】【详解】A、骨质疏松是由件组织中钙盐流失引起的计病,缺钙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因此补钙可以预防朴质疏松,选项A正确:B、人体缺铁会得缺铁性贫血,与卄质疏松无关,选项B不正确:C、缺锌会影响人体发冇,与计质疏松无关,选项C不正确;D、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弃,与骨质疏松无关,选项D不正确。
故选A。
2.下列气体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A、O2 B. H2 C. N2 D. CO2【答案】A【解析】【详解】A、氧气的用途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故A正确:B、氢气不能供给呼吸,故B错误:C、氮气化学性质稳左,也不能供给呼吸,故C错误;D、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故D错误。
故选A。
3.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扎H2S B. P2O5 C. AgNO3 D. H20【答案】C【解析】【详解】A、H2S中氢元素、硫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B、P2O5中磷元素、氧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C、AgNOs中银元素为金属元素,符合题意;D、H2O中氢元素、氧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故选:C。
4.下列不属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是A.放出热量B.产生大量白烟C.火星四射D.生成黑色固体【答案】B【解析】【详解】铁线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岀热量,生成黑色固体:不会产生大量白烟。
2020年北京朝阳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北京朝阳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1.本试卷共6页,共两部分,24道小题,满分45分。
考题时间:与生物合计90分钟。
2.在试卷和草槁纸上准确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画图题用2B铅笔作答,其它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题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Na23 Cl35.5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1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为了防骨质疏松,人体需要摄入的元素是A.钙B.铁C.锌D.碘2.下列气体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A. CO2B.H2C.O2D. N23.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A.H2SB. P2O5C. AgNO3D. H2O4.下列不属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是A.放出热量B.产生大量白烟C.火星四射D.生成黑色固体5.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点燃酒精灯C.加热液体D.取用固体粉末6.下列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是A. CuB. ZnC. AlD. Mg7.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A. O2B. H2O2C. H2CO3D. SO2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于制作导线B.干冰用作制冷剂C.铜用于制作铜火锅D.赤铁矿用于炼铁9.氯化钯(PdCl2)可用于检测CO。
PdCl2中Pd的化合价为A.+1B.+2C.+3D.+410.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20 30 40溶解度/g 31.6 45.8 63.9A.20℃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gB.30℃时,100g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C.30℃时,将50gKNO3放入100g水中得到150g溶液D.40℃时,100g水最多溶解63.9gKNO311.利用右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北京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精编解析版
北京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1.为预防骨质疏松,应给人体补充的元素是()A. 钙B. 铁C. 锌D. 碘2.下列气体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A. O2B. H2C. N2D. CO23.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A. H2SB. P2O5C. AgNO3D. H2O4.下列不属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是()A. 放出热量B. 产生大量白烟C. 火星四射D. 生成黑色固体5.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 稀释浓硫酸B. 点燃酒精灯C. 加热液体D. 取用固体粉末6.下列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是()A. CuB. ZnC. AlD. Mg7.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A. O2B. H2O2C. H2CO3D. SO2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铜用于制作导线B. 干冰用作制冷剂C. 铜用于制作铜火锅D. 赤铁矿用于炼铁9.氯化钯(PdCl2)可用于检测CO。
PdCl2中Pd的化合价为()A. +1B. +2C. +3D. +410.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0℃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gB. 30℃时,100g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C. 30℃时,将50gKNO3放入100g水中得到150g溶液D. 40℃时,100g水最多溶解63.9gKNO311.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B. 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C. 白磷熄火、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D. 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12.甲酸(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分解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酸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B. 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C. 46g甲酸中氢元素质量为2gD. 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1二、填空题(共5题;共17分)13.垃圾分类是新时尚。
2020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试卷化学(解析版)
北京市 2020 年中考考试试卷化学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 6 页,共两部分,24 道小题,满分 45 分。
考试时间:与生物合计 90 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画图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 O 16 S 32 Na 23 Cl 35.5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12 分)每小题 1 份。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2020北京)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人体需要摄入的元素是()A. 钙B. 铁C. 锌D. 碘2.(2020北京)下列气体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A. CO2 B H2 C O2 D N23.(2020北京)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A.H2SB.P2O5C.AgNO3D.H2O4.(2020北京)下列不.属.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是()A. 放出热量B. 产生大量白烟C. 火星四溅D. 生成黑色固体5.(2020北京)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点燃酒精灯6.(2020北京)下列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是()A. CuB. ZnC. AlD. Mg7.(2020北京)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A.O2B.H2O2C.H2CO3D.SO28.(2020北京)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银用于制作导线B. 干冰用作制冷剂C. 铜用于制作铜火锅D. 赤铁矿用于炼铁9.(2020北京)氯化钯(P dCl2 )可用于检测CO。
P dCl2 中P d 的化合价为()A. +1 B. +2 C. +3 D. +410.(2020北京)不同温度下K NO3 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20 30 40溶解度/g31.6 45.8 63.9A.20℃时,100g KNO3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gB.30℃时,100g KNO3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45.8%C.30℃时,将50g KNO3 放入100g 水中得到150g 溶液D.40℃时,100g 水最多溶解63.9g KNO311.(2020北京)使用右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020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
2020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1分)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人体必须摄入的元素是()A.钙B.铁C.锌D.碘2.(1分)下列气体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A.CO2B.H2C.O2D.N23.(1分)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A.H2S B.P2O5C.AgNO3D.H2O 4.(1分)下列不属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是()A.放出热量B.产生大量白烟C.火星四射D.生成黑色固体5.(1分)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点燃酒精灯C.加热液体D.取用固体粉末6.(1分)下列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是()A.Cu B.Zn C.Al D.Mg 7.(1分)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A.O2B.H2O2C.H2CO3D.SO2 8.(1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银用于制作导线B.干冰用作制冷剂C.铜用于制作铜火锅D.赤铁矿用于炼铁9.(1分)氯化钯(PdCl2)可用于检测CO.PdCl2中Pd的化合价为()A.+1B.+2C.+3D.+4 10.(1分)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203040溶解度/g31.645.863.9A.20℃时,100g 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gB.30℃时,100g 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C.30℃时,将50g KNO3放入100g水中得到150g溶液D.40℃时,100g水最多溶解63.9g KNO311.(1分)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C.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12.(1分)甲酸(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分解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酸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B.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C.46g甲酸中氢元素质量为2gD.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1二、非选择题(共33分)每空一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2020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2分)1、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A.CO2B.O2C.NaClD.NaOH【答案】A【解析】CO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故选A。
2、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A.H2SO4B.Al2O3C.NO2D.P2O5【答案】B【解析】Al2O3含有金属铝元素。
故选B。
3、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A.油污净(12~13)B.西瓜汁(5~6)C.洁厕灵(1~2)D.橘子汁(3~4)【答案】A【解析】溶液pH>7,显碱性。
故选A。
4、下列金属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的是()A.AgB.FeC.ZnD.Al【答案】A【解析】Fe、Zn 和Al都比Cu活泼,都可以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Cu比Ag活泼,Ag 不能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故选A。
5、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过滤需要玻璃棒引流。
故选D。
6、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氯分子的是()A.Cl2B.2Cl2C.2ClD.2Cl-【答案】B【解析】Cl2表示一个氯分子、氯气;2Cl2表示两个氯分子;2Cl表示两个氯原子;2Cl-表示两个氯离子。
故选B。
7、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A.FeB.CO2C.Fe2O3D.NaCl【答案】B【解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CO2+2NaOH= Na2CO3+H2O。
故选B。
8、电解水实验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2中得到H2B.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1:2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H2和O2组成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答案】D【解析】电解水时,试管1得到是H2,试管2中得到O2;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2:1;该实验说明水是由H、O元素组成;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O2。
故选D。
9、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答案】C【解析】红磷燃烧,产生白烟,说明氧气支持燃烧;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说明反应放热;水槽中液面下降只能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减少;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空气中氧气占总体积的1/5。
故选C。
依据下列20℃时的实验和数据回答10~11题。
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
10、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A.①③B.②④C.②⑤ D④⑤【答案】C【解析】根据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判断②、⑤中含有未溶解的NaCl和NaNO3,即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故选 C。
11、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①<②B.溶液质量:②<④C.溶质质量分数:①=③D.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10【答案】D【解析】根据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判断溶质质量:①=30g<②=36g;溶液质量:②=136g<④=160g;溶质质量分数:①=③=(30g/130g)x100%≈23%;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88:100=22:25。
故选D。
12、氨催化氧化是制小时的主要反应之一。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会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答案】D【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判断化学方程式:4NH3+5O2 4NO+ 6H2O。
甲NH3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乙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x2=32;两种生成NO和H2均为化合物;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
故选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33分)(生活现象)13、补齐连线。
从12-A或13-B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13-A计分。
【答案】【解析】A:干冰升华降温,可以冷藏食品;熟石灰呈碱性,可以中和酸性土壤;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14、干热岩是地层深处的热岩体。
下图为利用其发电的示意图。
(1)将干热岩的热量传递到热交换器的物质是。
(2)从微粒的角度分子,水变为水蒸气时,变化的是。
【答案】(1)水/水蒸气;(2)分子间间隔。
【解析】(1)据图判断将干热岩的热量传递到热交换器的物质是水/水蒸气;(2)从微粒的角度分子,水变为水蒸气时,变化的是水分子的分子间间隔增大。
15、H2O2可作增氧剂。
常温下,用4%H2O2溶液进行实验,研究pH对H2O2分解所得溶液中氧量的影响,测定结果如右图。
(1)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分析右图得到的结论是。
【答案】(1)2H2O2=2H2O+O2↑;(2)在常温下,当pH值在8-12之间时,随pH值增大,溶氧量先增大后减小,且在pH值在10-11中间时,溶氧量达到最大值。
【解析】(1)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在常温下,当pH值在8-12之间时,随pH值增大,溶氧量先增大后减小,且在pH值在10-11中间时,溶氧量达到最大值。
(科普阅读理解)1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化石能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其储量有限,不可再生。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由上图可见,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
太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
例如,通过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H2、CO、CH4、CH3OH(甲醇)等太阳能燃料,示意图右图。
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将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例如,利用照明灯、人体散发的热量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热发电。
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
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骑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2020、2030和2050年能源结构中的化石能源,所占比例降低的是。
(2)H2O、CO2转化得到的太阳能燃料中,属于氧化物的是;该过程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复合热点薄膜电池中Bi2Te3由种元素组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B.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C.石油和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D.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答案】(1)常规能源煤炭、石油等比例降低;(2)CO化学;(3)两(或2);(4)ABD。
【解析】(1)据图判断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常规能源煤炭、石油等比例降低;(2)根据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H2、CO、CH4、CH3OH (甲醇)中CO属于氧化物;该过程是化学变化;(3)Bi2Te3由Bi、Te两种元素组成;(4)根据材料和图判断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
故选ABD。
(生产实际分析)17、炼铁的主要原料是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焦炭、空气等,转化过程如下:(1)②中,反应为CO2+C 高温2CO,其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2)③中,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C或碳元素;(2)。
【解析】(1)CO2中C的化合价为+4,O的化合价为-2,C单质的化合价为0,CO中C的化合价为+2,O的化合价为-2,即该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2)工业炼铁的反应方程式:。
18、为保护绿水青山,可将工业残留的钡渣(主要成分为碳酸钡(BaCO3))进行无害化处理,制取化工原料;硫酸钡(BaSO4)。
主要流程如下:已知:BaSO4难溶于水,氯化钡(BaCl2)可溶于水。
(1)粉碎钡渣的目的是。
(2)反应釜1中的气体X为。
(3)反应釜2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其充分反应;(2)CO2;(3)BaCl2+H2SO4=BaSO4↓+2HCl。
【解析】(1)钡渣粉碎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其充分反应;(2)BaCO3+2HCl=BaCl2+CO2↑+H2O,即气体X为CO2;(3)氯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BaCl2+H2SO4=BaSO4↓+2HCl。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19、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之后火柴燃烧。
(1)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的现象是。
(2)能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现象是(填序号)。
A.酒精燃烧B.蜡烛熔化C.火柴燃烧【答案】(1)蜡烛熔化,掉落(或火柴燃烧);(2)AC。
【解析】(1)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之后火柴燃烧说明铜具有导热性;(2)酒精、火柴燃烧生成新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体现物质的化学性质;蜡烛熔化,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发生物理变化,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
20、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1)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木炭遇O2燃烧时,现象为。
【答案】(1);(2)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解析】(1)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无色气体。
21、实验室用右图装置制取CO2。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的原因是。
【答案】(1)CaCO3+2HCl=CaCl2+CO2↑+H2O;(2)CO2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的其他其他反应。
【解析】(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2)因为CO2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的其他其他反应,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22、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设计B、D的目的是。
(2)能验证可燃物需要O2的现象是。
(3)A~D中,可不做的实验是(填序号)。
【答案】(1)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2)C中白磷不燃烧,D中白磷燃烧;(3)A。
【解析】(1)白磷是可燃物,B图温度为20℃,通入氧气,白磷不燃烧,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图温度为80℃,通入氧气,白磷燃烧,温度达到着火点,设计B、D的目的是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2)C中温度达到80℃,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由于没有氧气,白磷不燃烧,而D中,通入氧气,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3)B、D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C、D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A不需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