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局限性
《教学中直观原则》心得体会
《教学中直观原则》心得体会教学中直观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直观、形象,使学生能够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和理解所学的知识。
这一原则对于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中直观原则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意识到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实物引入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教授化学中的物质混合与纯净时,我使用化学实验装置和实验物质将混合物和纯净物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亲身体验来理解和区分两者的差异,从而更加直观地掌握了相关的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而且能够增加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其次,在语言文字教学中,我也注意运用直观原则,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
例如,在教授英语中的动词时态时,我会选择一些生动的图片和例句来说明不同时态的用法,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到相关的信息,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时态的区别。
这种直观的呈现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语言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在数学教学中,我也尝试运用直观原则,通过实物模型和图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授平面几何的三角形时,我会使用三角形模型和黏土等实物来让学生进行操作和触摸,直观地感受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
同时,我还会使用图表来展示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像来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建立起具体形象和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此外,在实验教学中,我也深刻认识到直观原则的重要性。
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知识应用的重要方式,通过直接观察和实践,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我会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帮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的真实应用和探索过程。
这种直观的实验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从感知到理智现代直观性教学原则的意义扩展
从感知到理智:现代直观性教学原则的意义扩展自夸美纽斯提出直观性教学原则以来,传统直观性教学原则作为教学中的“金科玉律” 一直沿袭至今。
当我们重温夸美纽斯对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论证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它是建立在“感知直观”基础上的。
随着现代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理智直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这是一种有别于“感知直观”的直观形式,对于“理智直观”的研究,敞开了人们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追求。
从“感知直观”到“理智直观”,我们明确的教育学意义就是:超越和扩展传统的直观性教学原则的意义,确立培养学生“理智直观”能力的现代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价值。
一、感知直观:传统直观性教学原则的意义及理论基础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我们由此可以为教师找出一条金科玉律。
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放在感官跟前。
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在视官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该放到听官跟前;气味应当放到嗅官跟前,尝到和触得着的东西应放到味官和触官跟前。
假如有一件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和几种感官去接触。
” [1]141夸美纽斯的论述中所说的直观都与感觉和知觉有关,可以称之为“感知直观”。
夸美纽斯所处的时代,思维科学还不发达,人们普遍认为直观只能与感知觉相连,只存在感知的直观。
也就是说,感觉和知觉是直观的唯一基础和源泉。
这一时期,伽利略提出实验论证方法,但只限于自然科学的论证,而且,他的论证方法还没有得到普遍的价值认同。
人们还是凭着经验的推断来论证一些原理,夸美纽斯也是如此。
在论证直观性教学原则时,夸美纽斯提出了三个“有力的理由?“第一,知识的开端永远来自于感官。
第二,科学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依靠感官的证明多于其他一切。
第三,感官既是记忆的最可信托的仆役,所以,假如这种感官知觉的方法被普遍采用,它就可以使知识一经获得之后,永远得以记忆。
” [1]141-142尽管夸美纽斯的论证并不是很完备,但依然有着积极和进步的意义。
直观性教学原则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区分
直观性教学原则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区分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教学原则都是教育学部分考察的一个重点知识。
但很多考生对于直观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常常会出现混淆,本文在此对其知识点进行对比总结,希望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1.直观性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是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
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
"这就是建立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复杂知识的理解。
比如,一开始上数学立体几何课的时候,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正方体,所以老师一般会拿一个实体给学生观察,让学生对正方体能有一个直观的感知。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此原则可以分两部分进行解释。
(1)前半句强调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
比如,老师为了区分"燥"和"躁"的时候,会说"干燥必防火","急躁必跺脚",这是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理解。
(2)后半句强调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即学懂之后要会用,比如学完了某个知识点之后,让学生课下根据所学内容去行动,这就有了学以致用的作用,而直观性教学原则没有强调这层含义。
简言之,直观性教学原则更多借助感官,获取感性认识来理解抽象概念;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更多借助生活经验理解知识,同时能够学以致用。
例 1.一位地理老师在讲解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时,做了这样一个比喻:假如我们从地球出发去太阳的话,若乘火箭得3年时间,坐超音速飞机需要15年,坐火车需要85年,步行的话至少也得需要3500年。
幼儿园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及运用
直观性原则及运用直观性原则是在向幼儿传授知识技能时,应当通过实物或教具材料,让幼儿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
直观性原则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特殊意义,因为幼儿生活经验贫乏,思维具体形象,他们是通过直接感知认识周围事物,形成表象并发展为概念的。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直观性原则,能使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加深幼儿的印象,有助于理解和形成具体概念,发展能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应注意:1.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任务、内容及幼儿实际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幼儿园直观手段有实物直观(指观察实物、标本、实地参观、小实验等)、模具直观(是观察图片、图书、模型、贴绒教具、沙盘、玩具)电化教具直观(包括幻灯、录像、录音、唱片、电视、电影等)、语言直观(教师语言的形象性描述)。
不同学科、不同教材、不同年龄班、不同要求选择的直观手段也有所不同,以利于培养幼儿注意力、分析、比较、分类、归类及创造能力。
比如常识教育活动常常运用实物、标本、模型。
语言教育活动常常运用图片、玩具等。
要了解事物内部结构及发展变化的过程则可运用小实验,放幻灯、录像等方法。
小班幼儿选用直观教具应注意色彩鲜艳、能发音、会动、重点突出的教具;大班幼儿则更多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
但不论采用哪种直观手段,都要符合教育教学要求,能有效地形成幼儿清晰的表象。
2.直观手段要与训练幼儿感官结合教师运用直观手段时,应让幼儿有较多机会摆弄物体、看、听、模、闻、尝、做,供给的材料力求人手一份或小组一份,以训练幼儿感官和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要让幼儿由表及里,从多种角度去感知和摆弄,以及加深幼儿对事物及现象的较全面、正确而深刻的印象,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事物。
3.运用直观手段特别要注意与教师语言指导和动作示范相结合教师要用简明、生动、形象、带有启发性的语言和准确的动作示范引导幼儿观察和操作,以强化直观教具的作用,获得正确的结论、表象、概念。
同时要教会幼儿用语言表达观察到的现象,有意识地形成幼儿的概念,发展幼儿抽象思维。
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这样的作文题目很常见。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篇例文,看看它是怎么审题的。
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 1)、教学中应当尽量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使学生通过感知形成表象,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学习间接知识做好准备。
( 2)、学生通过感知觉在大脑里形成了表象之后,应当使它们能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巩固,变成比较持久的表象。
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不是永久保留的,而是逐步消退的,因此,学习必须重视知识的巩固和保持。
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善于组织学生有序地进行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反馈信息,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
(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引导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以使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学习。
( 3)、教师要加强课堂练习的针对性,适时运用演示、实验等方法,强化学生的操作训练,切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 4)、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种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1、直观教学的主要形式; 2、直观教学的具体要求; 3、直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4、正确处理直观教学与讲授的关系; 5、在电化教学中应如何突出直观; 6、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如何处理直观性教学与抽象性教学的关系; 7、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直观性原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8、有效地开展直观教学活动,应注意哪些问题。
9、根据直观性原则,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10、从一个角度谈谈你对直观性原则的理解。
11、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更好地贯彻直观性原则。
12、简述影响直观性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13、什么是直观性教学原则? 14、请阐述直观性原则的内涵。
夸美纽斯的教育原则
夸美纽斯的教育原则夸美纽斯是 17 世纪捷克伟大的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其丰富的教育理念中,教育原则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夸美纽斯提出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
他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一种普遍的秩序,人类的教育活动应该遵循这种秩序。
就如同大自然中的万物都按照其自身的规律生长和发展一样,教育也应该顺应儿童的天性和身心发展规律。
这并不是说让教育完全放任自流,而是要在尊重儿童天性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规范。
在教学方法上,夸美纽斯强调直观性原则。
他认为,知识的获得应该通过感官的感知来实现。
儿童的思维往往是从具体形象开始的,通过直观的方式,如观察实物、模型、图表等,可以让他们更加清晰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授数学时,使用具体的物体来展示数量关系,能让学生更快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夸美纽斯还倡导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
他主张将知识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系统进行组织和传授。
就像建造房屋需要从基础开始逐步往上搭建一样,教育也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
在课程设置上,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逐步增加学习的内容和难度。
此外,夸美纽斯重视巩固性原则。
他指出,学生所学的知识需要不断地复习和巩固,才能真正掌握。
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复习,可以加深记忆,使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更加牢固。
同时,巩固性原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夸美纽斯提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他认为,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自觉地去探索和发现知识。
在班级授课制方面,夸美纽斯认为这是一种高效的教育组织形式。
他主张将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不同的班级,由一位教师同时对多个班级进行授课。
这种方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使更多的学生接受教育。
夸美纽斯的教育原则在当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为后来的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直观性教学原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理念,它让学习者不仅能够认识到新知识的内涵,还能理解新知识的内在逻辑,并且能够快速形成知识网络,从而掌握知识。
直观性教学法通过形象化、拆解化、关联性、联想性等方式,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一、直观性教学原则的概念直观性教学原则是一种以学习者为本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以可直观出现、容易记忆、能正确理解的形式表现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让学习者通过形象化的表象、关联的网络,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能)融会贯通。
二、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1、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是一种能够让学习者直观感受教学内容的工具,并且对知识的掌握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学习者以视觉化、听觉化的方式理解所学知识。
2、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背景知识和掌握的特征,把知识结构融合到教学中,给学生营造一个建筑性思维的知识网络,提高学习效率。
3、注重学生认知过程:教师应当注意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方式,通过探究、研讨等活动,让学生能够认知到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从而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有效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三、直观性教学原则的社会效应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拓展思维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迅速掌握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实际应用,并且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树立完善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受到更多的关爱。
四、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建议1、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教师应将学生的兴趣特征结合到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加有趣,更加有效;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实践性,让学生有实际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3、重视学习效果:重视学生的学习质量,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在课上不断做好测评,引导学生有规律地进行复习和学习;4、完善评价体系:每学期完成学习任务给学生根据学习情况掌握自身学习状况,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体系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加有效。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直观性原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学原则。
它强调通过直观的手段,让学生能够直接感知物理现象和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这一原则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显著的作用。
初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他们对于直观、具体的事物更容易产生兴趣和理解,而对于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往往感到难以捉摸。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运用直观性原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为他们进一步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直观性原则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
其中,实验教学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一种方式。
物理实验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过程,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实验数据,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规律。
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通过让学生观察小车在不同表面上的运动情况,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
此外,多媒体教学也是直观性原则的重要体现。
多媒体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
比如,在讲解“电流的形成”时,通过播放动画展示电子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能够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电流的概念。
实物演示也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实物教具,如模型、标本等,向学生展示物理现象和物体的结构。
在学习“凸透镜成像”时,教师使用凸透镜模型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位置的物体所成的像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除了以上方法,教师还可以运用生活实例来进行直观教学。
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许多物理现象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
例如,在讲解“压强”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书包带做得比较宽、刀刃为什么要磨得很锋利等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压强的知识。
在运用直观性原则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要确保直观材料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直观性原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直观性原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不论在数学的理论方面还是实际应用方面都有极高的价值。
而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直观性原则便显得尤为重要。
直观性原则,如其名所示,就是在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应当以直观的方式去认识它们。
而直观性原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体应该如何运用呢?首先,要在题目上下功夫。
数学题目的语句,恰如其分的描述、清晰的表述、恰当的提问都非常重要,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而往往这些题目中的关键词和条件都是最初入手的地方,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研读题目。
例如,“一条船在上游行驶10公里,下游行驶12公里,花费1小时,船速12公里每时。
求水流速度和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这道题中的“上游”、“下游”等关键词以及“船速12公里每时”、“水流速度…”等条件,都值得学生们留意。
而就此关键词和条件,有助于学生明确此题的背景、意图和目的。
其次,直观性原则要求教师应该尽可能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力有限,语言表达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与困难。
因此,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应简化用词,避免过于深奥的概念和术语,用简单容易懂的语言来理解、描述问题。
例如,面对初中学生中常出现的“小学习惯”,教师可以利用幽默化和生动化的手段对所学知识或概念进行解释和引导,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理解、记忆知识和技巧。
再次,常常运用实例讲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述很难全面、详尽地描述一个概念、定义或公式的由来和应用场景。
而常常使用案例来讲解,让学生们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于实例中,从而使学生对数学问题、解题思路和结论等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入和灵活。
例如,在讲解图形的对称性时,教师可以具体引入一些案例,如利用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图形进行尝试和区分,这样学生便更能直观感受到图形对称性的具体应用和性质。
最后,教师还应在具体的时间点,对关键知识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一定的梳理和提醒,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和思维方式,特别是对比研究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实现因材施教,针对性指导和辅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数学学科侧重于思维的训练,抽象的数字、枯燥的算理,繁琐的定理、公式等,总是让尚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扑朔迷离。
所以,当我们期望孩子能够顺利地在头脑中自主建构这些抽象的理论的时候,我们必须依赖一些实实在在的、形象生动的媒介。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上,我们运用直观性教学的实例比比皆是:教具的使用:在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时,我们需要借助实物钟表,观察并拨动分针、秒针,让孩子感受这些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认识方向“东、南、西、北”时,我们会把孩子带到空旷的操场,感受方位变幻;当学习“面积”和“周长”时,我们会利用课本、书桌、黑板、树叶等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孩子感知;学习“鸡兔同笼”时,我们会借助鸡、兔的图片来分析;乃至于黑板上解题思路的板书,几个惟妙惟肖的简笔画等等,都是直观性教学的生动的佐证。
学生的动手操作:在计算时,我们鼓励低年级孩子灵活地利用自己的手指;在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们引导孩子运用一个个小正方形片去铺满整个图形,来探索长方形面积与长、宽的关系;感受三角形的三条边关系时,我们会让孩子各自剪裁三个一定长度的纸条,拼一拼,发现有的同学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拼接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从而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三条边的奥秘……学生利用学具或周边的事物去观察、操作、分析、发现并逐步解决问题,不知不觉中,孩子们既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又将知识在脑海中深入内化,脑力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显著训练。
具象的数学图示:在帮助孩子理解乘法竖式计算算理时,我们会利用“点子图”或用一根根小棒来表示;在练习解决问题的题目时,我们会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画应用题”的方法提炼其中的数学信息,在草稿纸上用文字、符号、字母来标明这些信息及其相互关系,其中,“线段图”、“列表格”是我们最为熟知的方法。
鲜活形象的教学语言:数学语言讲究精确、严谨、简明,可当我们在设置情境,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并思考时,不妨利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孩子身临其境去感受其中的困惑,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当我们讲解一个抽象理论时,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借助形象的比喻、幽默智慧的故事,帮助孩子形成“情绪记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
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什么是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为学生智力发展、掌握理性知识创造条件。
直观性原则的起源教学受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识特点制约,直观性原则正是根据这一教学规律提出的。
从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年龄越小,形象思维越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需要一定的直观感性经验作为支持学习的基础。
从学生在教学中的认识特点看,学习内容以间接经验为主,容易犯空洞、脱离实际的毛病,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很难理解,这需要一定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当然直观教学还能够通过学生的多种感官特别是视听的结合,使学生获得鲜明生动深刻的印象,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理解知识,也有利于巩固知识,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教具种类繁多,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实物直观,包括各种实物、标本、实验、参观;另一类是模像直观,包括各种图片、图表、幻灯片、录像带、多媒体课件、电视和电影片等。
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选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不论使用哪种直观教具都要注意其典型性、代表性,符合教学要求,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
直观教学是手段,它是为帮助学生掌握较抽象的理论、发展思维能力服务的。
因此,在教学中要不要直观教学,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不能为直观而直观。
通常如果所学内容是教材的重点或难点,学生又缺少这方面的感性经验,需要通过直观教学的桥梁,帮助学生理解。
如果所教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常识或经验不一致,这种常识或经验在学生头脑中又很牢固,需要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突破旧有观念。
2.直观要与讲解结合教学中的直观不是让学生随便“知觉”,而是包括教师的积极启发指导和学生的注意观察、细致思考这两个方面的活动。
因此直观要与讲解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把握事物的特征,获得全面的感性认识,提高观察力和思考力。
论直观性教学原则的正当与失当--基于多媒体运用分析
・14・表孕占苇蕩2019年10月20日E-mail : jxyglllb@ 论直观性教学原则的正当与失当**该文为贵州教育改革发展研究重大课题“责州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系统规划与教学设计"(2O18ZDO11)的研究成果——基于多媒体运用分析李纯安艳琴(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贵阳,550025)摘 要直观性原则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和科学性,然而现实课堂教学存在着滥用、简单追求等现象。
究其原因,实为教师对直观性教学原则的正当与失当把握不准。
直观性原则的正当运用主要表现为把握教学内容的本质、切 合学科特性和符合学生发展,反之则为失当。
其表现主要在于直观性教学的定位、时机、频率、内容等方面。
矫 正失当现象并将之转为正当,可优化直观性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 直观性教学原则 正当 失当直观性教学原则一直以来受到教师的热捧,然 而课堂教学中存在诸多直观教学的失当应用问题。
究其原因,是人们对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实质没有深 入了解,导致对直观的“正当”和“失当”把握不够。
所谓“正当”,即教师在课堂中运用直观性教学原则 时符合教学要求和个体发展的基本需要,遵循教育规律。
所谓“失当”,是指不合适,意味着事物发展不 符合基本尺度,存在“过”或“不及”,达不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直观性教学原 则的失当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是课堂教学中应规避的现象,尤其在当前 基于多媒体运用的教学中,怎样规避且矫正“失当”,把直观性教学原则正确、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 学中,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某种参考,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直观性教学原则的本真追求为了准确有效地探讨直观教学的正当与失当问题,首先须解决的是判定正当与失当的标准或依 据是什么。
为此,我们要对直观性教学原则做出切实的分析和追溯。
所谓“直观”,其本质可从哲学、心理学两个方面追寻。
哲学上,由“感性直观”到“本质直观”。
在哲学中,胡塞尔认为“直观”有两种不同的意义。
直观化教学原则
直观化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指的是: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直观性教学肯定了感性认识在认识中的作用,感性材料越丰富,越有利于认识的发展和丰富。
可以使学生直接的对事物产生一个丰富的表象,弥补学生对于复杂抽象知识的认识局限。
我们在做习题的过程中,要通过关键词的方式判断教师的教学依据的是直观性教学原则,同时还要在主观题中可以组织回答直观性教学原则的理论要点,记忆需要讲究技巧,通过“三感(感官、感知、感性认识)一表象,学习很形象”,快速的进行记忆。
2.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三大种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实物,花草虫鱼等、到工厂、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也属于实物直观。
实物直观给人真实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很多事物难以用实物直观,比如生长比较缓慢的植物,或者行动迅速的动物等,因此可以和需要模象直观。
模象直观是通过对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比如,各种图片、模型、图表。
视频等。
模象直观克服了实物直观的局限,扩大了人们直观的范围。
提高了人们直观的效果,但是模象直观可能与实际事物相差较大,需要将模象直观和实物直观相结合。
言语直观是在教师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于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掌握知识。
比如,文学作品中的阅读、地理地形的介绍等。
言语直观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经济便捷,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想象。
但语言直观不像实物和模象直观形象鲜明,因此可以在言语直观中可以配合实物和模象直观。
教师资格证30分简答题记忆口诀
马上就要教师资格证考试啦,是时候开始背30分的简答大题啦!死记硬背就能拿到手的分数可不要丢哦1.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记忆口诀:两再一新促生产)(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教育的政治功能:(记忆口诀:人鱼公主促政治)(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3)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政治服务(4)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教育的文化功能:(记忆口诀:两传选新促文化)(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2.简述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简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4.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道德素养:教师的道德素养是从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对待自己的态度上体现的。
具体来说对待事业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要热爱学生;对待集体要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待自己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知识素养: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能力素养: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
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4)心理素养: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
直观性原则的探析
直观性原则的探析【摘要】对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古今中外教育家都作过非常精辟的阐述。
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直观教学的运用也更为广泛和重要,使直观对象本身和人的感官本身的局限有了重大的突破,这为直观教学原则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直观性;原则;教学1 直观性原则的历史考察1.1 荀子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中,抽象说教是主要的教学方法,但也有类似直观原则所要求的方法和思想。
中国古代一些蒙养教材就有“图文并茂”的特点。
中国古代教育家荀况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廖”,提出了在学习中不仅要做到闻之更宜见之,才能博而不谬。
但是,明确地把直观性作为教学原则,主要是由于近代朴素唯物论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由资产阶级教育家在改革中世纪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2 夸美纽斯在西方教育史上,一些教育思想家或教育家如伊拉斯谟、莫尔、康帕内拉、拉伯雷等人曾经谈到过直观性原则,但那只是在经验上运用直观,并未给其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夸美纽斯第一次以法兰西·培根的感觉论为基础,从理论上对直观性原则作了论证。
他认为事物的存在先于认识,认识是存在的反映,直观性的教学可以保证教学来得容易、迅速、彻底。
他认为只有通过学生亲身感觉得来的知识,才是确切的知识;从书本上和教师的讲解得来的知识是不可靠的,不是真实的知识。
1.3 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也十分重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但他不同于夸美纽斯,他还强调必须把直观得到的感觉印象上升为概念,而且认为应该把直观教学作为感官训练的手段。
他创造的算术教学的直观教具——算术箱,至今仍有现实价值。
在教学原则和方法心理学化过程中,裴斯泰洛齐“确立了一个最高的教学原则,即感觉印象是一切知识的绝对基础”,即直观性原则。
1.4 第斯多惠第斯多惠在《德国教育教育指南》一书中论述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直观性原则。
第斯多惠反对当时学校中所实施的空洞无用、脱离实际的教学,要求任何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出发,认为直观性原则是“革新课堂教学的主要的原则”。
简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及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简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及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应该能够直观地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直观性教学通过提供生动、具体、明确的教学内容和过程,使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和吸收知识,以及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
直观性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知识,形成自己的思考,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
直观性教学的基本要求是:1.生动有趣:教师应该运用鲜活的教材、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教学语言,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明确简洁:教师应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例子解释教学内容,避免使用太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语句,让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和记忆。
3.重点突出:教师应该清楚地界定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适当的强调和重复,使学生能够更加专注地理解和掌握重要的知识点。
4.图文并茂:教师应该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丰富的图文材料,包括图片、图表、实物等,以及利用实践活动和实验等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理解和掌握知识。
5.启发思考:直观性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教师应该通过提出问题、设计讨论和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参与,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1.知识储备丰富: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知识背景,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语言表达清晰: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教学内容,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3.教学设计合理: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规划和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注重教学实效: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供必要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5.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该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使他们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理论联系实际和直观性教学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和直观性教学原则这两个原则在教师招聘的考试中考频非常的高,并且很多学员对这两个原则有些分不大清楚,所以,下面专门介绍一下。
关于两个原则的考情:一般是以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的形式来考查,需要把握每个原则的概念、例子、俗语、贯彻要求。
理论联系实际:一、基本含义:指的是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能体现或违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俗语、例子: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③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④赵括“纸上谈兵”。
⑤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行之。
⑥“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一课的学习中,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12/2=6。
三、贯彻要求: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口诀“阿莲在乡下练习运球技能”直观性原则:一、基本含义:指的是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知,使得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的掌握知识。
二、能体现或违背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俗语、例子:①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②夸美纽斯: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
③乌申斯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④某教师在进行《磁铁》一课的教学的时候,使用磁铁进行磁铁性质的演示。
三、直观的类型:由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构成。
实物直观,例如标本、实验。
模象直观,例如:挂图、PPT上的图片、动画、视频四、地位:夸美纽斯:把直观性原则称为“金科玉律”。
裴斯泰洛齐:认为它是最重要的教学原则。
五、误区:①直观教具应该堂堂不离手。
②直观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③直观的教具呈现的越早越好。
④直观的形象越逼真越好。
⑤直观呈现的材料越多越好。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认知发展利弊述评
作者: 张靖[1];张海钟[2]
作者机构: [1]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出版物刊名: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页码: 73-75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期
主题词: 直观性原则;教育技术;学生;认知发展
摘要:中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的心理学依据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教育技术存在的依据之一就是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直观性原则,然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运用中却呈现出背离直观性原则初衷的一些倾向。
过度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往往不利于学生认知发展向抽象逻辑思维进展。
教学不仅仅要适应学生认知发展阶段性,还要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因此,我们主张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心理特征,有选择地运用教育技术手段。
如何正确和灵活的运用直观性教学原则
个人研修成果一、研修的主题:如何正确和灵活的运用直观性教学原则二、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用形象语言描述教学对象,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这也是现代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原则之一。
三:直观教学的种类:1、实物直观:即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实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包括观察各种实物、标本、实验、参观等活动。
2、模象直观:即对实物的模拟形象进行直接感知的一种直观方式。
包括观察各种图片、图标、模型,观看幻灯片、录像带、电视电影等。
3、言语直观: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语言的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四、当前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我校在教研活动中经常讨论这一话题,就是如何在直观教学过程中让对学生来说略显枯燥的学科生动起来。
说的多、提的也不少,但每个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同,教育的重点也各有侧重,最终都没有达成共识。
经过讨论、梳理、总结出以下几种现状:虽然明确学要将课堂气氛带动起来,要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充满趣味性的例子,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但是有相当一部分老师觉得麻烦,而且效果不显著,要么稀里糊涂搞几个不是课本上没有的关于学科的小故事读一读,要么干脆就是只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的讲一讲例题,随便给学生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算一算,画一画,接下来就是让学生做题去吧,把学生的兴趣苗头给掐掉了。
五、原因分析:有些教师还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和考评机制的束缚,放不开手脚,又急功近利,只是重视知识的传授,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自我感知、感悟,忽略了即使是直观性的教学也需要学生与教师积极的互动起来,才能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另外,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够夯实,组织学生课堂活动不能做到游刃有余。
六、实施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前提:任课教师要积极参与校本研修,提高自身素养,加强集体备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局限性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中,常讨论教学原则,其中有一条被称为直观性原则。
这一原则最初起源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在这部被认为是史上第一部正式的教育学著作中,提出了关于教学原则的一个体系,书中列述了29条原则。
其中就包括了后来由凯洛夫正式称之为直观性原则的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基于对感官的作用的重视,基于对感性认识在人的认识中的影响的看重。
所以夸美纽斯提出了“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跟前。
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事物都应该放到听官的跟前。
气味应当放到嗅官的跟前,尝得出和触得着的东西应当分别放到味官和触官的跟前”。
并且他说这是“一条金科玉律”。
一、直观性原则的积极意义直观性原则实际上是明确肯定了感性认识在认识中的地位。
一般来说,许多认识是起始于感性,起始于直观的。
感性材料越丰富,越有利于认识的发展和深化。
直观不只是用眼睛的直接观察,还有用其他感官的直接感知。
因此,直观实际上就意味着直感,直接的感悟。
比直观和直感有更广泛内容的是直觉。
直观、直感都属于直觉,但直觉之中有并非直观、直感的内容,比如说顿悟、灵感。
顿悟、灵感并不直接源于直观。
直觉是直接的觉察,它与逻辑思维相对。
非逻辑的认识活动基本上可归结于直觉。
直观、直感的充分发展有利于直觉的发展。
直觉能力很强的人并不一定需要丰富的感观材料,并不需要看见的东西很多。
他们往往有自己内省的“感观材料”,内省的“形象事物”,依据这些内省的直觉材料就能生成顿悟或灵感。
这些内省的因素又可以称之为广义的感性材料。
直觉能力被认为是创造性思维中最宝贵的部分。
甚至,一个人的创造力如何,主要取决于他的直觉能力。
在我们比较了直观、直感、直觉的概念之后,也可以进一步明白,直观是具有基础性作用的。
虽然一个人的创造能力与其直观材料的多少并不是成正比关系的,但是,没有一定的感性知识,这种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人们的内省的感性材料与外观的感性材料并不是完全无关,毕竟,后者的丰富与充实有利于前者的生成和扩展。
所以,直观的作用可以说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它对于认识有起动的作用,另一方面直观直感的材料的丰富对于认识也有深化的作用。
把对直观的重视作为一条教学原则来对待也就有其积极意义。
有经验的教师,一方面会利用一定的直观材料来启动学生思维,开启一个认识过程;另一方面还会不时地穿插运用直观材料来推动学生认识的发展。
实际上.这条直观性教学原则对于年轻的、经验较欠缺的教师更加有用。
因为直观性原则对于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也是很有效的。
这一条原则往往可以使一些初登讲台的教师心中多一份底气,只要自觉有效地运用这一原则,就不太可能出现尴尬的场面。
不仅只是充分和有效地运用现有的直观教具,还要不断研制、开发新的直观教具,这已成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必要的活动。
当然,不同的课程对于直观教具的需要可能是有差别的,甚至同一课程的不同单元的教学对直观的要求状况也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讲,直观性原则作为作为一条教学原则的积极意义还是应当肯定的。
二、直观性原则的局限性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已经可以初步看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局限。
若进一步分析,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局限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有一些知识是难以依靠直观的从概念来看,如果讲到四边形,当然就可以直接画出一些四边形图案,同时,生活中所见的四边形也很多,桌子的形状大多是四边形,书本基本上是四边形等。
如果讲到精神、道德这些概念,直观材料就没有了。
精神是个什么样子,光凭肉眼是看不到的,常常需要从若干具体的表现来说明精神。
只能是具体化,却难以直观化。
有些数学也没有可以看得见的具体模型,例如:x+l/x;2(x>0), ein+l=0, ……又如辩证法这一概念,也只能在一定意义下具体化,却难以直观化。
辩证逻辑讲的是思维本身的规律问题,是不可能从具体模型看出来的。
什么叫做形而上学,当然也是只能具体化而不能用直观来解释。
可以举例,但必须由例证来抽象。
(二)能经由直观获得的感性认识的知识本身的局限性很大感性认识有些是肤浅的,因而是有待升华、有待深化、有待理性加工的认识。
有些感性认识还可能是包含谬误的,因而还不只是认识的深度和广度问题,更有一个准度的问题。
最简单的例子莫过于两条一样长的线段,一条横着,一条竖着,那么看上去竖着的更长一些,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有时,感性认识可能欺骗我们,而摆脱这种欺骗的必经之路是理性认识。
(三)人获得的知识大量来自间接经验人的经验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人的知识也可以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
直接经验或直接知识来源于直接的观察或感知。
间接经验或间接知识也许要经过感性阶段,也许也不必经过这一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来说,人一辈子所获得的经验或知识,90%以上是间接的。
知识越多,学问做得越大,这类知识的比例就越高。
这也充分说明,人不可以忽视感性认识,即使已经很有知识,理性认识能力很强的人,一定的感性认识还是必要的。
但更为必要的是对间接知识的吸纳,更为重要的是理性认识的发展,获取间接知识能力的增强。
(四)从教育的目的看,发展理性认识,提高理性认识水平,是更为重要的目标感知的能力与水平固然也必要,但在人的一生中,理性认识能力的增强、水平的提高无疑更重要。
人的眼睛很重要,但看比听更重要,然而,听到的、看到的东西都要经过脑的作用才有效,才有作用,因而脑才最重要。
为什么脑最重要呢?因为脑能让我们“看”到用眼看不到的东西,用脑可以“听”到用耳朵听不到的东西,用脑可以辨别用嘴尝不出来的营养成分或味道,人真正成为人,主要是因为人有区别于任何动物的大脑。
人的一切神奇都源于神奇的大脑。
教育的目的固然也包含着发展人的感性认识能力,但教育的根本目的更在于发展人的理性认识能力,这是使人成为理性的人必不可少的内容。
发展理性认识能力就包括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理论分析能力,相应地,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理论兴趣,思辨的兴趣。
人们说“百闻不如一见”,其实,更为重要的是:百见不如一想。
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开发人的大脑,这里蕴藏着无穷的能量。
三、进一步的分析俄罗斯数学家庞特里亚金,1908年生于莫斯科,13岁时在一次爆炸事故中双目失明。
后来在母亲的帮助下自学数学,17岁考上莫斯科大学,31岁成为前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50岁时成为院士,成为杰出的数学家。
这一经典的事例大约可以说明,人的脑较之人的眼不知重要多少了。
当然,我们可以补充说,假若庞特里亚金的双目都明亮,也许他会有更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可以说,假若他双目不失明,他的大脑,他的智慧,也许不一定如后来那样得到更充分的开发和发展。
这只是一个个案,我们并不能由此而否定感性认识的一切意义,不能否定眼力的一定作用。
然而,这个个案是可以说明直观的作用不是决定性的。
一般来说,教学的任务应当是就基本健全的人来讲的,应当是使人得到较为均衡、较为全面的发展,同时顾及到个性,顾及到每个人的发展特点。
对于人的思维的发展也有一个均衡和较为全面发展的问题。
思维的全面发展首先就是直觉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均衡发展。
仅就直觉思维能力而言,如前所述,这就超过了直观能力的范围。
又以庞特里亚金为例,对于他来说,基本上说不上狭义的直观能力了,但是,我们决不能说他没有直觉能力。
他的数学主要涉及的是拓扑学,这一领域高度抽象,需要更高档次的直觉能力,这里需要想象中的“直观”即直觉,需要用脑去“看”到。
然而,由直觉获得的战利品是必须经过逻辑加工的。
乃至于一般人都认为在理论科学中逻辑具有更重要的地位。
其实,直觉的地位在创造性理论的发现中的作用更重要。
若综合而言,则是直觉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协调发展,并且,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因而确实是需要协调发展的。
逻辑思维往往呈现出收敛的状态,线性的状态;直觉思维则相反,它往往是发散的,非线性的。
因为发散,所以能捕捉到新的信息的可能性更大,获得创见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收敛,所以能使思维更缜密,更精确。
直观教学若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包括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则是可取的,否则是不可取的。
这样看来,直观性教学原则至少不应处在教学原则的主导地位。
为什么要特别看重语文学习?为什么要特别看重数学学习?除了它们对于任何学生都是最重要的基础之外,还因为它们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最重要。
语言不只是生活的工具,不只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还是生活的向导,还是思维发展的推动者。
文学对于发展人的想象力特别重要,想象能使思维插上翅膀,语言则还可以发展人的逻辑思维。
数学常被片面地理解为只是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其实,创造性的数学教学、创造性的数学研究都需要想象力,从而也能发展人的想象力,发展人的直觉思维能力。
因此,优秀的语文教学、优秀的数学教学都不只是给人具体的知识,它们尤其能发展人的思维。
这样,在语文教学、数学教学中尽管也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具,但落脚点仍在发展学生的思维。
知识很重要,但能力比知识更重要;能力不可能离开一定的知识而存在,然而,能力不强则吸收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扩展知识的效果不可能很好。
善于直观也是一种能力,但这种能力本身就离不开一定的思维水平。
因而,善于思维是更重要的能力。
总而言之,一方面在直观与抽象、直觉与逻辑、知识与能力等一系列的关联上,都应避免片面性;另一方面,在注意两方面的相互协调的同时,还应注意到主导的方面。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要求,但是,对于具体的人,还要做具体的分析。
有些学生直觉能力尚可,但逻辑能力较弱;当然也有相反的,逻辑能力较强,想象力、直觉力却比较欠缺。
故此,除注意到普遍的基本的要求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特征。
对于直观性教学原则更要置于这种大的教学思路之下来考虑。
它不是基本的、主导的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