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笔记
高中物理笔记: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1、机械运动)(2、质点)(3、参考系)(4、坐标系)第二节:时间与位移(1、时刻与时间间隔)(2、位移)(3、标量与矢量)(专题、位移时间图像)第三节: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1、位置与位置变化量)(2、速度)(3、四种速度的比较)(4、两个关于速度结论)(专题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专题2、求解速度的不同方法)第四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速度变化量)(2、速度变化率--加速度)(3、加速度对运动的影响)(专题1、速度时间图像)(专题2、纸带测加速度的方法)第一节质点参考系一、机械运动1、定义: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运动形式分类:平动、转动、振动。
3、说明:一个物体通常会参与几种形式的运动。
二、质点1、定义: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个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点。
2、物体能否看作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能够忽略。
3、注意:①物体自身的体积、质量和运动速度与能否看作质点无关。
②即使是同一个物体,当研究问题不同时,有些情况可看作质点、有些情况不能看作质点。
③质点是不存在的,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它突出物体质量这一主要因素、忽略其它次要因素。
④有些情况大的物体能看作质点、小的物体反而不能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
⑤一般情况下,平动的物体可以看做质点,转动的物体不能看做质点。
三、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被选定做参考、假定为不动的其他物体。
2、选取原则:①任意性: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考系(除去研究对象自身)。
②简便性:(描述行星运动时,太阳比地球更简便)。
③统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应选择同一个参考系。
④差异性: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观察结果会有所不同。
⑤一般性:无特殊说明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3、分类:①惯性参考系(惯性系)②非惯性参考系4、注意:①描述运动时必须选取参考系才有意义。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整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理想化模型)2.物体可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物体的影响可忽略例如:平动,转动。
质量很小,体积很小的物体二.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参考系的物体。
①选来作为参考系的物体是可以静止也可以是运动的,但一旦选为参考系就认为是静止的②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如果没有说明,通常以地面作为参考系③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④在同一问题中研究不同物体的运动或同一物体在不同阶段运动时,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三.坐标系:直线运动通常为一维坐标系平面内曲线运动通常为二维坐标系空间内复杂运动通常为三维坐标系第二节时间与位移一.时刻与时间间隔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一点。
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对应一线段。
二.路程和位移1.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2.路程:有大小但无方向(标量)。
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矢量)。
3路程:大小与初末位置及运动轨迹有关。
位移:大小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运动路径无关。
路程≥位移注意:1.只有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等于路程。
2.物体在某一运动中,唯一可能等于零,但路程一定不为零。
三.标量和矢量1.标量:有大小无方向的量。
2.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四.物体的位置变化与位势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的时间的比值。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单位:国际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cm/s1m/s=3.6km/h4.性质:矢量:大小;数值等于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方向: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5.平均速率与瞬时速度①平均速度与时间间隔和位移相对。
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②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注意: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高中物理必修一笔记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举例:质点(地球公转长途运行的火车,长跑运动员);非质点(自转的物体上的点,火车过桥,体操运动员)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实际上不存在)参考系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第二节时间位移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终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典型题:一质点绕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了一圈,则其位移大小为 ,路程是 。
若质点运动了 1.75 周,则其位移大小为 ,路程是 ,运动过程中最大位移是第三节 运动运动的描述——速度 1.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坐标的正负表示位置在原点的哪一侧,坐标的数值表示位置到原点的距离 用位置坐标的变化量表示物体位移 ,用正、负表示运动物体位移的方向△X=X 2—X 1 2.物体通过的位移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知识点整理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质点:(1)定义:研究中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质点的简化条件:①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可以忽略不计;②物体做平动时,各点运动情况完全相同时。
2.参考系(1)定义:观察物体的位置及其随时间变化时用来作参考(假定为不动)的“其他物体”。
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择参考系。
(2)特点:①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以观测和描述物体的运动尽可能简单为原则。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常选择地面为参考系。
②参考系本身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一旦选定后,便假设为不动的。
(化身参考系)③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结果往往是不同的。
3.坐标系几个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数字、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
1.2时间和位移1.时间(1)时刻t:是指某一瞬间,没有长短意义。
例如:第3秒末、第1秒初。
(2)时间间隔△t:是指两时刻间的一段间隔,有长短意义。
例如:前3s、3s内、第3s内、最后1s。
➢在时间轴上,时刻对应时间轴上的点,时间间隔对应时间轴上的线段。
2.位移(1)定义: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
(2)三要素:方向、直线、长度。
3.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位移,速度,力。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路程,时间、温度、质量。
4.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位置x: 初位置x1 ,末位置x2位移(位置的变化量):末位置-初位置x: x =x1 - x2x绝对值:位移的大小;x正负:位移的方向。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txv ∆∆=单位:m/s km/h cm/s 1m/s=3.6km/h (3)速度是矢量。
(4)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与物体位移的方向相同,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笔记
高中物理必修一笔记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是研究物质、能量、时空等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科。
在高中物理必修一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许多关于物理世界的基本知识,为我们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为日后深入学习物理打下基础。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基本概念- 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改变过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 物体的位置可以用位移来描述,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移到终点位置的移动。
2. 运动的描述方法- 位移、时间、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运动的重要物理量。
- 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可以是瞬时速度或平均速度。
-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可以是瞬时加速度或平均加速度。
第二章受力分析1.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外力合力为零。
-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物体受力分析-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常用公式为F=mg。
- 弹力是由于物体弹性形变所产生的力。
- 摩擦力是两个物体接触时,相互阻碍运动的力。
第三章动能和动能守恒1. 动能和动能公式-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Ek=1/2mv^2。
- 动能守恒定律:当物体仅受内力或恒力的作用时,动能守恒,即初始动能等于最终动能。
2. 动量和动量守恒- 动量是物体运动时的一种性质,公式为p=mv。
- 动量守恒定律:当物体间没有外力作用时,动量守恒,即两物体的合外力为零。
第四章力和力的运算1. 力的合成- 合力是多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的结果,可以用力的合成方法计算。
- 可以根据力的方向和大小来计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 力的分解- 弹簧测力计可以用来测量物体所受的合力,可以根据弹簧的伸长量求得合力的大小。
- 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方向上的分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运动规律1.1 运动的描述和测量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参考系:观察运动的参照物。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
平均速度: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瞬时速度:瞬间的速度,是在极短时间段内的瞬间位移与该时间段的极短时间的比值。
速度的方向:速度的正负号表示速度的方向。
1.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1.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净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 = ma1.4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总有另一个物体对其施加的反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1.5 弹力和摩擦力弹力:物体的弹性形变产生的恢复力。
摩擦力:物体相互接触时阻碍其相对运动的力。
1.6 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两个向量相加得到一个合力向量。
力的分解:一个向量拆分成两个分力向量。
1.7 重力重力: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
重力加速度:在地球表面上,物体下落的加速度约为9.8m/s²,称为重力加速度。
1.8 牛顿定律在平面上的应用水平面上的运动:物体受水平方向的力,速度会发生变化。
倾斜平面上的运动:物体受摩擦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速度会发生变化。
垂直面上的运动:物体受重力的作用,速度会发生变化。
1.9 质量、重量和密度质量:物体所拥有的惯性的度量。
重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密度: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注:以上内容基于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具体知识点和公式可能更多,请参考教材学习。
高中物理必修1-第1章-知识点总结
系
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x − t 图象看 曲线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曲线斜率的正
速度
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v − t 图象看 曲线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曲线斜率的
加速度
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曲线与 t 轴所围的面积等于位移。
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例如:位移)
速度
定义: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 v = x / t
单位:米每秒(m/s)
属性: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平均速度和瞬 平均 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时速度 速度
瞬时 时间间隔趋于零的平均速度。
速度
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最高电压 6V,频率 f 为 50Hz,
打点间隔为 0.02s。
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最高电压 220V,频率 f 为 50Hz,
打点间隔为 0.02s。
加速度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末速度与初速度的差)与
时间的比值。
公式: a = v / t
单位:米每二次方秒(m/s2)
加速度方向与 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
速度方向的关 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方向
参考系 定义:用于作参考的物体。
坐标系 定义:在参考系上建立的坐标系。
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时刻和时间 时刻:指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
时间: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
表示。
路程和位移 路程 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 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
标量和矢量 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例如:路程)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物理必修一第一章主要内容是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以及牛顿定律等。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方向由箭头表示。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按照相对位置和方向相加得到合力的过程。
力的合成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法则进行计算。
3. 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其相对运动的力。
它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情况。
静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前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
4. 内外力:力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物体内部相互作用的力,如物体的弹性力、重力等;另一类是物体与外部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如物体受到的推力、拉力等。
5.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法则。
(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为 F=ma,其中 F是合外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3)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对其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6. 质量与重量:质量是物体固有的属性,用Kg作为单位,表示物体惯性的大小;重量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用N作为单位,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7. 弹力:当弹簧或弹性杆等被扭曲或拉伸时,会产生具有恢复力的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相对位移的大小成正比。
8.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一个几何定理,它描述了直角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在力的合成与分解中,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结果。
9. 平衡条件: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外力和合内力必须为零。
平衡可以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两种情况。
10. 集中力与扩展力:根据力的集中程度可以分为集中力和扩展力。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理世界的基本概念1.1 物理学的基本任务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运动、能量转换和相互作用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基础学科。
在人们的认识中,物理和化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但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在自然科学中独占一席之地。
1.2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有:物理量、单位、物理量的测量、物理量的运算、物理规律的表述和应用等。
1.2.1 物理量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和能量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因此,对物质和能量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它们的大小、方向、性质和状态),进行的测量和计算,就是对物理量的研究。
1.2.2 物理量的单位物理量只有"多少"是无法表示出来的,还必须有单位。
用于表示物理量的大小的,是设计好的、已经公认的以及实际可以使用的数量值。
例如:量的单位、零的单位、时间的单位等,才能表示出多少。
1.2.3 物理量的测量物理量的测量包括确定物理量的大小、不确定度和综合测量等。
1.2.4 物理量的运算物理量的运算包括直接的过程、相互作用的过程和间接的过程,还有其中的特殊形式。
1.2.5 物理规律的表述物理规律的表述包括必然性、集合性和形式性,还有应用性。
1.2.6 物理规律的应用物理规律的应用不仅包括下列方面,还有前面和后面的和许多其他的应用。
1.3 物理学的实验方法物理学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实验、定量实验、实验前的准备、实验的过程和实验后的处理等。
1.3.1 定性实验定性实验的基本思想是得到有关物理现象特征的实验结果。
例如:测量天地的大小,重力,惯性,种种力,电磁基础等。
1.3.2 定量实验定量实验是定性实验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是通过测量来得到实验结果,由测量结果推论几种规律。
例如:测量天地的大小,重力,惯性,种种力,电磁基础等。
1.3.3 实验前的准备实验前的准备涉及到实验系统,实验布置,实验仪器等方面,还有实验人员的职责。
1.3.4 实验的过程实验的过程是指实验的步骤,实验的方法和实验的要求等。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写》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第一个章节,主要介绍了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的描述以及与运动相关的物理量和单位。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位置发生改变的过程。
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根据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以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二、运动的描述1. 位移:位移是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位置变化的总量,用Δx表示,是一个矢量量。
位移的大小等于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方向与位移的变化方向一致。
2. 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用v表示,是一个矢量量。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Δx/Δt,即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瞬时速度则是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3. 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用a表示,是一个矢量量。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Δv/Δt,即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当加速度为正时,表示物体在加速;当加速度为负时,表示物体在减速。
4. 时间:时间是运动发生的持续过程,用t表示,是一个标量量。
时间的单位有秒、分钟、小时等。
三、与运动相关的物理量和单位1. 位移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厘米(cm)等。
2. 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的单位有千米每小时(km/h)、米每分钟(m/min)等。
3. 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4. 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有分钟(min)、小时(h)等。
四、运动的图像和图象1. 位移-时间图像:位移-时间图像是描述运动过程中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
如果是匀速运动,图像是一条直线;如果是变速运动,则图像是一条曲线。
2. 速度-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是描述运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
匀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则是一条曲线。
3. 加速度-时间图像:加速度-时间图像是描述运动过程中加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笔记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笔记第一章机械基础1.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中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学科。
-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力、运动、能量、热、电磁等等。
- 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包括实验和理论分析。
1.2 物理量和单位- 物理量是用于描述物理现象或物体特性的量,比如长度、质量、时间等等。
-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
-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
1.3 运动与力- 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 力是引起物体运动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力计测量,单位是牛顿(N)。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力计测量,单位是牛顿(N)。
- 力的方向可以通过力的箭头来表示。
力的方向可以通过力的箭头来表示。
1.4 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5 动能和动能定理-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物体的动能(K)与物体的质量(m)和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即K = 1/2mv^2。
- 动能定理表明:物体受力做功,会改变物体的动能。
- 功(W)可以通过力(F)乘以运动的距离(s)来计算,即W = Fs。
第二章物体的运动规律2.1 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种情况。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
2.2 抛体运动- 在重力作用下,物体做抛体运动。
- 抛体的运动轨迹是一个抛物线。
高一上册物理第一章笔记
高一上册物理第一章笔记一、运动的描述。
(一)质点。
1. 定义。
-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 条件。
- 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看作质点;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不能看作质点。
(二)参考系。
1. 定义。
- 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参考(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2. 性质。
- 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考系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考系是运动的。
(三)坐标系。
1. 直线坐标系(一维坐标系)- 适用于描述物体沿直线的运动。
确定一个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例如:一辆汽车在直线公路上行驶,以公路上某一点为原点,汽车行驶方向为正方向,1m为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来描述汽车的位置。
2. 平面直角坐标系(二维坐标系)- 用于描述物体在平面内的运动。
有x轴和y轴两个坐标轴,原点重合,相互垂直并确定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例如:研究平抛运动的物体的位置,可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y轴。
(四)时间和时刻。
1. 时刻。
- 指某一瞬间。
在时间轴上用点来表示。
例如:第3s末、第5s初都是时刻。
2. 时间间隔(简称时间)- 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
在时间轴上用线段来表示。
例如:前3s内、第3s内(是指2s末到3s末这1s的时间间隔)。
(五)位移和路程。
1. 位移。
- 定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
- 大小: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
- 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例如:一个物体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B点,AB间的距离就是位移的大小,方向从A指向B。
2. 路程。
- 定义: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例如:一个物体沿圆周运动一圈,路程就是圆的周长,而位移为零。
(六)速度。
1. 定义。
- 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v = (Δ x)/(Δ t)。
2. 物理意义。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如下:- 章节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物理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包括位移、路程、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等。
- 基本概念:物理运动、位移、路程、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匀速直线运动。
- 基本规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合成、运动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 重点内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在于位移是物体运动的路径长度,而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大小,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或相反。
运动合成和运动分解是根据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方向是否相同或相反来分类的。
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包括位移大小和方向与时间的关系,以及速度大小和方向与时间的关系。
- 拓展内容:本章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后续学习的基础,需要熟练掌握。
此外,还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对物理运动的理解和认识。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如下:- 章节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力的合成和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等。
- 基本概念:力、合成、分解、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 基本规律:力的合成和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
- 重点内容:力的合成和分解是根据力的方向是否相同或相反来分类的。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 F=ma。
圆周运动的特点是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
万有引力定律表明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 拓展内容:力的合成和分解是研究物理运动的重要方法。
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
高一物理必修一每章笔记
高一物理必修一每章笔记摘要:一、引言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参考系2.质点3.位置与位移4.速度与加速度三、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3.追及与相遇问题四、第三章静力学1.平衡条件2.受力分析3.力矩与力偶五、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2.牛顿第二定律3.牛顿第三定律六、第五章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1.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2.圆周运动3.万有引力定律七、第六章机械能守恒定律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3.能量守恒定律八、第七章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1.动量守恒定律2.能量守恒定律在碰撞问题中的应用九、第八章简谐振动1.简谐振动的概念2.简谐振动的性质3.简谐振动的应用十、第九章电磁学基本概念1.电荷2.库仑定律3.电场与电场强度十一、第十章静电场1.电势与电势差2.电场线与等势线3.电容器与电容十二、第十一章电流与电路1.电流的定义与性质2.欧姆定律3.电路的连接方式与分析方法十三、第十二章磁场与磁场力1.磁场的基本概念2.安培环路定理3.磁场力与洛伦兹力十四、第十三章电磁感应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楞次定律3.互感和自感十五、第十四章交流电与电磁波1.交流电的基本概念2.欧姆定律在交流电路中的应用3.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十六、第十五章光学1.光的折射与反射2.光的干涉与衍射3.光的偏振与光的本质十七、第十六章原子与原子核1.原子结构2.原子核结构3.放射性衰变与核反应正文:高一物理必修一每章笔记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到力、热、光、电、磁等各个领域。
高一物理必修一作为高中物理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概括性地介绍高一物理必修一每章的学习内容。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本章主要介绍参考系、质点、位置与位移、速度与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运动而选定的一个参考基准;质点是为了简化问题而将物体看做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点;位置与位移分别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空间位置和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移;速度与加速度则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变化的重要参数。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一:质点:为了研究方便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没有大小但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
考点二: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三: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但不能说位移就是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02=-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021(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一、x-t 图象(左图)①表示物体静止在距离原点x 2处的某点; ②表示物体从原点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③表示物体从距离原点x 3的位置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④表示物体从距离原点x 1的位置开始向原点匀速运动,t 2后背离原点做匀速直线运动;⑤表示物体从距离原点x 4的位置开始向原点匀速运动,t 1后一直向前做远离原点的匀速直线运动. 图象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每章笔记
高一物理必修一每章笔记(实用版)目录1.必修一概述2.第一章:运动的描述3.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4.第三章:相互作用5.第四章:万有引力和重力6.第五章:运动定律7.第六章: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8.第七章:圆周运动9.第八章:简谐振动10.第九章:机械能守恒定律正文【必修一概述】高一物理必修一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力学的基础知识。
本教材共有九章内容,分别为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相互作用、万有引力和重力、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圆周运动、简谐振动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本章主要介绍物理中对运动的基本描述,包括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此外,还介绍了如何用图象表示物体的运动。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本章主要研究物体在直线上做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做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
本章内容包括速度 - 时间图象、位移 - 时间图象、速度 - 位移关系等。
【第三章:相互作用】本章主要介绍力、牛顿第三定律以及摩擦力等基本概念。
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总是成对存在的,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摩擦力是物体在接触面上运动的阻力。
【第四章:万有引力和重力】本章主要介绍万有引力和重力的概念。
万有引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由牛顿提出。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引力。
本章内容包括重力加速度、重力势能等。
【第五章:运动定律】本章主要介绍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三个方面:惯性定律、动量定理和作用 - 反作用定律。
这些定律为研究物体运动提供了基本规律。
【第六章: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本章主要介绍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物体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第七章:圆周运动】本章主要研究物体在圆周上做运动的规律。
物理高一必修一第1章知识点归纳
物理高一必修一第1章知识点归纳高一物理必修一第1章知识点归纳第1章: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量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规律和物质内部结构与性质的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它关注的是物质和能量的相互关系,探索宇宙的奥秘。
二、物理学的基本量和单位物理学采用国际单位制,通过规定基本量和导出量的单位来量化物理现象。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包括:长度(米,m)、质量(千克,kg)、时间(秒,s)、电流(安培,A)、温度(开尔文,K)、物质的物量(摩尔,mol)和发光强度(坎德拉,cd)。
三、物理学的基本量和导出量物理学中有些重要的量是通过其它基本量的组合而导出的,例如:速度(m/s)、加速度(m/s²)、力(牛顿,N)等。
这些导出量在物理学中也具有重要的物理意义。
第2章:运动的基本概念一、参照系和参照系的选择参照系是观察和研究运动时所处的参考对象,常用的参照系有地面、地球、太阳等。
在研究运动时,选择合适的参照系非常重要,它会影响到运动的描述和分析。
二、位移、位矢和位移大小的计算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矢量差,它的大小等于位移矢量的长度。
位矢是指从参照点指向物体位置的矢量,它的大小等于物体到参照点的距离。
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始终以相同的速度做直线运动;而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速度会发生变化。
四、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加速度是指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它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当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时,就会有加速度的存在。
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一定律描述了质点的惯性。
二、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即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 为物体的加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笔记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笔记总结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笔记总结,适用于刚刚开始学习高中物理的新同学,希望大家都能掌握好知识。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笔记总结高中物理‘加速度’,一般都是指‘匀加速度’,即,加速度是一个常量1、加速度a与速度V的关系符合下式:V==at,t为时间变量,我们有a==V/t表明,加速度a,就是速度V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变化率。
2、V==at是一个直线方程,它相当于数学上的y=kx(V相当于y,t相当于x,a相当于k)数学知识指出,k是特定直线y=kx的斜率,直线斜率有如下性质:(1)不同直线(彼此不平行)的斜率,数值不等(2)同一直线上斜率的数值,处处相等(与y和x的数值无关)(3)直线斜率的数值,可以通过y和x的数值来求算:k==y/x(4)虽然k==y/x,但是,y==0,x==0,k不为零。
仿此,(1)不同运动的加速度,数值不等(2)同一运动的加速度数值,处处相等(与V和t的数值无关)(3)运动的加速度数值,可以通过V和t的数值来求算:==V/t(4)虽然a==V/t,但是V==0(由静止开始云动),t==0,但a不为零。
.变加速运动中的物体加速度在减小而速度却在增大,以及加速度不为零的物体速度大小却可能不变.(这两句怎么理解啊??举几个例子?变加速运动中加速度减小速度当然是增大了,只有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那么速度就是增加的,与加速度大小没有关系,例如从一个半圆形轨道上滑下的一个木块,它沿水平方向的加速度是减小的,但速度是增加的。
加速度在与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才改变速度的大小,有加速度那么速度就得改变,如果想让速度大小不变,那么就得让它的方向改变,如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且不为0,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但大小不变。
刹车方面应用题:汽车以15米每秒的速度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在0.8s之后才能作出反应,马上制动,这个时间称为反应时间.若汽车刹车时能产生最大加速度为5米每二次方秒,从汽车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马上制动刹车到汽车完全停下来,汽车所通过的距离叫刹车距离.问该汽车的刹车距离为多少?(最好附些过程,谢谢)15米/秒加速度是5米/二次方秒那么停止需要3秒钟3秒通过的路程是s=15*3-1/2*5*3^2=22.5反应时间是0.8秒 s=0.8*15=12总的距离就是22.5+12=34.5原先“直线运动”是放在“力”之后的,在力这一章先讲矢量及其算法,然后是利用矢量运算法则学习力的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描述对象:质点(理想化模型) 描述工具:参考系和坐标系描述的物理量:时间t 、路程l 、位移x 、速度v 和加速度a 。
第1讲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机械运动1. 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
2. 形式:平动、转动、振动等。
3. 按轨迹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二、质点1.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有质量的点2. 特点3. 条件4. 一般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存在特殊情况:月球绕地球转动(地球不能看成质点);地球绕太阳转动(地球和太阳都能看成质点) 三、参考系(不能选择自身)1. 选择参考系的意义:要描述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首先选好参考系,只有选定参考系后,才能研究物体做怎样的运动。
2. 选择参考系的原则(1)选取参考系一般应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对象所在的系统来决定。
(2)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
在实际问题中,参考系的选取应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①质点是理想化模型,真正的质点是不存在的。
②质点不同于几何的“点”一个物体能否看做质点,取决于所研究问题的性质。
点电荷、理想气体、弹簧振子等。
质点物体大小、形状 可以忽略题目中有特殊 说明的物体物体的转动不 起主要作用研究平动物体 的运动情况3. 参考系的四个性质标准型用来做参考系的物体都是假定不动的,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
任意性参考系的选取具有任意性,但应以观察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作为原则。
统一性比较不同的运动时,应该选择同一参考系。
差异性同一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结果一般不同。
注:高中阶段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四、坐标系1.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可以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就建立了直线坐标系.M点位置坐标为x=2m。
2. 物体在平面内运动时,可以建立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N点位置坐标为x=3m,y=4m。
3. 空间内物体的运动,可建立三维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例如:描述高空中飞行的飞机时可建立三维的空间坐标系.P点位置坐标为x=2m,y=3m,z=0m。
第2讲位移、时间及矢量一、位移(x)1. 定义: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③)。
2. 路程: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只有大小)3. 国际单位:米(m);常见单位还有:km、cm、mm等。
4.位移有大小和方向;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举例:5.位移和路程的联系①都是描述质点运动的空间特征②都是过程量③位移大小永远不可能大于路程,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④一个位移可能对应多个路程;位移为零时,路程不一定为零;路程为零时,位移一定为零。
6. 位移、路程和距离的区别二、标量和矢量1.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如:长度、质量、时间、路程、温度、能量等,运算遵从算术法则.2. 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求和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3. 对矢量概念的理解①矢量可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矢量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矢量的方向.②同一直线上的矢量,可在数值前加上正、负号表示矢量的方向,正号表示矢量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同,负号表示矢量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反,加上正、负号后,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可简化为代数运算.③矢量前的正、负号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矢量大小的比较实际上是矢量绝对值的比较.三、时刻和时间间隔1. 时间:事物运动,变化经历过程长短的联系(量度)2. 时刻:事物运动,变化经历的各个状态先后顺序的标志。
3. 联系①两个时刻的间隔即为一段时间③时间是一系列连续时刻的积累过程,时刻对应时间的一瞬。
4.常见说法示意图第3讲速度一、速度(v)1.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2. 定义:速度v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x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3. 公式:xvt∆=∆.速度定义采用比值定义法,xvt∆=∆不表示v与△x之间的数量关系,即v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快,但△x不一定大,二者不成正比关系.式中△x是位移而不是路程,△x与△t具有同一性和对应性.如果一段时间t内物体发生的位移用x表示,公式还可表示成xvt =.4.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或km·h-1)等.5.矢量性:速度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它的方向跟运动的方向相同.6.运动状态v(瞬时速度)来描述。
二、平均速度1. 定义: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x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2. 公式:xvt∆=∆.3. 矢量性: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的方向相同.4. 粗略描述运动三、瞬时速度①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在公式xvt∆=∆中,如果时间△t非常小,接近于零,表示的是一瞬时,这时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③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因此以后碰到“速度”一词,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均指瞬时速度. 四、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之间的差异与联系1. 差异:平均速度的方向与该段的位移方向相同,与运动的方向不一定相同,瞬时速度的方向是某时刻物体运动的方向。
2. 联系①在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相等。
②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可以认为平均速度就等于瞬时速度。
③平均速度为零时,瞬时速度不一定为零;瞬时速度为零时,平均速度也不一定为零。
瞬时速度总为零时,平均速度一定为零。
五、速率和平均速率1. 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2. 平均速率:时间路程=ν 六、速度的变化量ν∆ν∆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①在同一直线上求ν∆,可规定正方向,带上正负号可简化为代数运算来求。
②不在同一直线上求ν∆,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
七、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分析:①纵坐标:表示每一时刻物体相对于原点的位移大小及方向(时间轴以上为正方向,时间轴以下为负方向),每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则用末时刻的纵坐标减去初时刻的纵坐标;②线的斜率代表速度(斜率的绝对值代表速率,斜率的符号代表速度的方向)③线与纵坐标的交点:时间为零时物体的位置;④线的折点:表示速度改变;⑤两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
第4讲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误差1. 偶然误差:多测几组数据求平均值(逐差法、图像法)2. 系统误差:由于仪器、公式(测电阻)等。
二、有效数字:指在一个数中,从该数的第一个非零数字起,直到末尾数字止的数字称为有效数字,如0.618的有效数字有三个,分别是6、1、8。
三、打点计时器的种类1. 电磁打点计时器2.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四、打点计时器的使用1. 固定打点计时器;2. 穿纸带;3. 先启动电源,随后让纸带运动。
五、打点计时器的作用1. 测时间(电源频率是50Hz,每隔0.02s打一个点)2. 测位移3. 研究纸带研究物体运动六、计数点七、测平均速度的原理:xvt∆=∆(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低于6V的交流电周期为0.02s;频率为50Hz.优缺点:振针和纸带间有摩擦以及限位孔和纸带间有摩擦,系统误差较大。
220V交流电(照明用电就可以)周期为0.02s;频率为50Hz.优缺点:阻力小,系统误差小。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1. 定义: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 匀变速直线运动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 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时:对匀加速直线运动,t ν>0ν,a >0,加速度为正,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对匀减速直线运动,t ν<0ν,a <0,加速度为负,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 ①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②既然加速度不变,则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一定相同(t a ∆⋅=∆ν). ③在这种运动中,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相等. 四、从v -t 图象看加速度分析:①纵坐标的代表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代表速率,符号代表方向)②斜率代表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代表速度变化率,斜率的符号代表加速度的方向)③图线起点纵坐标:初速度;④图线折点含义:表示此时刻加速度改变;⑤两图线交点含义:表示两物体此时刻速度相同。
五、如何判断物体做的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第一,根据v -t 图象,看随着时间的增加,速度的大小如何变化.若越来越大,则做加速运动,反之则做减速运动;第二,根据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间的关系.只要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就是加速;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就是减速.这与加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正、负无关.可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