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病例分析
【病例分享】升结肠癌肝转移治疗一例
【病例分享】升结肠癌肝转移治疗一例问:想了解肠癌肝转移领域最新进展吗?想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些进展吗?答:请关注“北大肿瘤肝胆外一”!您的关注和转发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北大肿瘤肝胆外一pkucancerhpb结直肠癌肝转移最新进展长按二维码关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外一科出诊信息升级肠癌肝转移病例一例病例分享单位武汉协和医院肿瘤内科MDT团队基本信息•53岁男性•2011年10月主诉:大便不成形半年,结肠镜发现结肠肿物一周•肿瘤标记物:CEA 正常•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BMI:20.2kg/m2 ECOG评分:0分•辅助检查:全结肠镜检查发现:升结肠近肝曲隆起溃疡型新生物,肠镜可通过;活检病理:升结肠腺癌•辅助检查:2011-10-9:腹部CT:升结肠近肝曲肠管管壁不规则增厚,明显强化,管腔狭窄,最厚约25mm,邻近系膜淋巴结肿大强化,直径约15mm。
胸部ct盆腔ct未见其他远处转移。
原发灶手术•治疗经过:手术治疗•2011.10.13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中见升结肠近肝曲一肿物,未突出肠腔,升结肠系膜内见多个肿大淋巴结;术中探查见肝脏左叶肝圆韧带附近见1枚1.0cm*1.5cm 结节,并行手术切除•升结肠中分化管状-绒毛状腺癌,侵及肠壁全层(pT3),伴肠系膜淋巴结(1/17)及送检肝脏切片上见癌转移;神经及脉管切片上未见明确浸润,结肠断端,回肠断端及阑尾未见癌累及•KRAS基因检测:野生型•2012.3-2014.10 随访近2年半,血CEA及影像学正常•期间2013年6月PET-CT:正常出现肝转移以及MDT讨论•2015.1.22复查肝脏出现转移•2015.1.22 肝脏MRI:肝右叶后段至尾叶肿块(大小4.9*5.9*5.4cm3),肝右前叶近膈面0.9cm结节影,增强扫描边缘明显强化•2015.1.22 CEA 859ug/L•2015.1.23 胸盆腔CT:正常•MDT讨论意见:•结肠癌肝转移:潜在可切•治疗目的:最大程度缩小肿瘤--转化治疗--NED•治疗方案选择:全RAS基因检测强化全身化疗:两药联合靶向•分子病理检测结果:•KRAS、NRAS、BRAF野生型•免疫组化:MLH1(+),MSH2 (+),MSH6(+),PMS2(+)肝转移治疗经过•2015年2月至3月期间行2周期FOLFIRI方案化疗•后续行6周期“西妥昔单抗+FOLFIRI”方案化疗•影像学评估 2015.4.7•4周期评估肿瘤部分缩小•2015.4.6 CEA下降至435ng/ml•影像学评估:8周期化疗后,肝脏病灶缩小43%,疗效评价为PR第二次MDT讨论及肝脏手术MDT讨论意见•肝脏病灶疗效评价为PR•肝脏病灶争取局部治疗达到NED•建议行肝脏转移灶手术治疗•2015年6月16日性肝脏病灶手术+射频治疗,术中B超探查: 6个病灶•见肝脏表面见灰白色转移灶3枚,直径约0.5cm•肝右后叶近肝门区可扪及质硬肿块约3cm,位于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肝右叶近膈顶处及肝左叶肿块各一枚,大小约1cm•射频消融三处:肝S8、S1及S2转移灶•术后病理•所送检肝脏切除组织切片报告:肝脏绒毛管状腺癌,结合临床及免疫表型符合转移性结肠癌,IHC:CK20(+), CDX2(+), Villin(+), CK19(+), CK7(-)•术后: 4周期西妥昔单抗+FOLFIRI化疗•2015.9 肝S8段病灶区域DT45Gy/15F放疗随访及后续治疗•2015.10 开始随访•2015.10. 2016.1、2016.4,2016.7,2016.11•五次随访•胸腹盆CT、血肿瘤标志物等均正常•2016.4.28肝脏MRI:治疗后改变•2017.6复查肝脏再次出现新病灶,右后叶包膜下边缘见2.2*1.4cm强化结节MDT讨论意见•肝脏病灶单发•肝脏病灶争取局部治疗达到NED•建议行肝脏转移灶手术治疗•肝脏病灶手术治疗•2017.6.6行腹腔粘连松解术+肝转移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肝右叶)绒毛管状腺癌,结合临床病史,符合结肠癌肝转移•2017.7行肝转移灶术后瘤床放疗DT36Gy/6F•2019.7.18复查MRI无异常治疗小结。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分析
大连
16 2 ;. 10 12 大连 市第五人 民医院 , 辽宁
大连
16 2 10 1
文章编号 : 0 — 99 2 1 ) 0 3 7 — 1 1 6 15 ( 0 1 - 7— 2 6 0 0
距肛 门 1 e 以内的直肠癌 , 0r a 肛门指检多能触及肿块 J 近半数可以做 , 目前直肠癌 的发病率 仅次 于 胃癌 , 占消化 道肿瘤 的第二位 。其误诊 率 肠癌 , 4 】 症状和粪便常规检查 , 而不 高, 国内报道误诊率 为 4 7 . % , 8— 1 3 部分 报 道高达 8 % 以上 【 。我科 自 出初步诊断 【 。但有些 医生 只满足于询问病史 、 0 I ’ 0 m以外 , 病例均 在 1e 以内 , 其余 0r a 如 20 09年 一 0 0年共 收治 7 21 2例直肠癌 患者 , 误诊 3 5例 , 4 . 1 。现 将本 愿做肛诊 。本组除 4例癌肿距肛 门 1 c 占 86% 组误诊病例进行分析 。 能在初诊时 , 常规做肛诊 , 多数能在 较早期做 出诊断。本组病 例确定 诊 估计 断 的方法都是先做直肠指检摸到肿块 , 因此 , 误诊与 确诊的关键在 于是否进 1 临 床 资 料 . 直肠指诊未见异 常” 等字样便不 3 例误诊病例 中, 5 男性 2 例 , 4 女性 1 例 , 1 男女 之 比为 2 1 : 。最 小年 行指诊 。另外 医生不要一看到病历上记 载“ .8 1 肛诊时亦不能只满足于 内痔或 息肉的发现 , 应警 惕直肠癌 龄 2 岁, 3 最大者 7 岁 , 中 3 以下 6 ,O 以上 8 , 4 — 0岁最 再重复肛诊检查 , 8 其 O岁 例 6岁 例 以 1 6 多 , 5 2 。 占 14 % 延误 诊断时间最长 1 月 , 4个 平均 4 6个月 。误诊的病种为 : . 细菌性 痢疾 l , 6例 内痔 6 , 例 慢性 肠炎 9 , 例 肠结核 、 肛裂各 2 。以细菌性痢疾 、 例 内痔 、 慢性结肠炎最为多见 , 3 共 1例 , 8 5 %。此 3 占8 .7 1例直 肠癌的初诊症状 为 : 便血 6例 , 黏液便 9例 , 泻 6例 , 腹 便频 2例 , 便秘 2例 , 大便变形 2例 , 腹痛 1 例 , 急 后 重 3例 。 里
结肠癌患者多发脏器转移 死亡病例讨论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61岁,已婚,于2013年行结肠癌手术(具体不详),术后行8周期化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具体不详),后2016因结肠癌再次行手术治疗,术后予以静脉化疗(伊立替康+亚叶钙+氟尿嘧啶,具体剂量及用药时间不详),2017-4患者发现肝转移,给予贝伐单抗输注,后于2018-4发现肺转移胸膜转移恶性胸腔积液,曾予以胸腔灌注化疗(具体不详),并间断子以对症支持治疗。
入院前3小时,患者因周身不适应用吗啡注射液后岀现轻度呼吸抑制,持续时间约20秒,发作时呼之不应,伴大汗,后呼吸抑制症状逐浙缓解,意识转清,今日患者为进一步诊治来院。
【既往史】既住高血压病史20余年,血压最高220/100mmHg,平素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血压控制尚可,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病史,无“肝炎、结核、疟疾”等病史及接触史,有输血史,无外伤史,无已知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系统回顾无特殊【查体】神志清晰,应答准确,恶液质,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下肺呼吸音低,可闻及散在啰音,心率86次/分,律齐,各膜听诊区末闻及明显杂音,腹部凹陷,右侧中腹可见结肠造瘘口,外覆盖造瘘袋,内可见暗黄色稀便,量少,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双下肢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5.63×10~9/L,N91.19%,RBC3.47×10~12/L,Hb96g/L,PLT301×10个9/L,NEU#14.3×10へ9/L;凝血四项:PT14.80S、PT%63.30%、PT-R1.29、APTT33.3S、FIB5.14g/L;BNP163.0pg/ml;心肌三项:CKMB25.9ng/ml、MYO298ng/ml;大生化:ALT48U/L、AST171U/L、TBIL30umol/L、DBIL26.5umol/L、AKP1168U/L、GGT587U/L、TBA36.0umol/L、ADA31.10U/L、PA51mg/L、CHE2967U/L、P2.12mmol/L、CREA214umol/L、UA907umol/L、BUN17.70mmol/L、β2-MG10.9mg/L、GLU10.20mmol/L、TG2.77mmol/L、LDLC10.52mmol/L、CK292U/L、CK-MB446.9U/L、α-HBD2429U/L、LDH3147U/L、K5.4mmol/L、Na135mmol/L、Cl89mmol/L,余基本正常。
【案例分享】63岁男性患者结肠癌肝转移转化成功一例
【案例分享】63岁男性患者结肠癌肝转移转化成功一例,我们都知道,指南是临床的基础,临床过程中,每个病人的情况不一,治疗过程中的细节也不容忽视,远不止理论的支持!今天将分享1例63岁男性患者结肠癌肝转移转化成功的案例,从实践验证理论基础。
患者基本信息男性,63岁;PS:1分;NRS:1分【主诉】反复腹胀10月余,确诊肠癌3月余【主要诊疗经过】患者2021年4月出现腹部胀闷不适,当时未予重视,2021-10-26我院查腹部彩超:肝S4低回声肿块,不除外肝Ca可能,建议结合增强影像。
2021-10-27于肝病科住院,查上腹部MR增强提示多灶性肝癌,2021-11-03行TACE术控制病灶,术程顺利,同日行肝占位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肝脏组织)腺癌,建议加做免疫组化(Hepatocyte,CK19,CK18,CK20,CDX-2,SATB2,TTF-1,PSA)明确肿瘤来源。
后免疫组化结果:Hepatocyte(-),CK19(部分弱+),CK18(+),CK20(部分+),CDX-2(+),SATB2(+),TTF1(-),CD10腔缘(+)。
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病变符合中分化腺癌,需鉴别胆管细胞癌及转移性肠癌,结合影像学结果,倾向前者。
2021-12-02完善PETCT提示肠癌伴肝转移可能,2021-12-06肠镜活检病理提示乙状结肠腺癌。
【既往史】乙肝病史10余年,规律服用恩替卡韦分散片0.5mg qd 抗病毒。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病史,否认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输血及其它手术史。
【体格检查】腹部平坦,腹软,无包块,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肝脾肋下未及,肝肾区无压痛及叩痛,麦氏点压痛(-),莫菲氏征(-),移动性浊音(-)。
诊断诊断:1结肠恶性肿瘤腺癌(pT3N2M1,IVa期,肝转移)2.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3.肝炎后肝硬化(乙肝,代偿期,Child-Pugh分级:A级)转化治疗的选择2021-12完善病理基因检测: pmmR/MSS, KRAS(-),BRAF(-), NRAS2(-), PIK3CA (-),Her-2(-)。
结肠肝样腺癌伴肝转移一例
结肠肝样腺癌伴肝转移一例
张杰;李小静;滕昊骅
【期刊名称】《中华病理学杂志》
【年(卷),期】2005(034)004
【摘要】患者男,50岁,因低热、黑便伴右上腹疼痛1个月于2003年11月20日入院。
患者既往无肝炎及结核病史。
CT检查:右半结肠肿瘤伴肝内多灶性转移。
实验室检查:HBsAg:阴性;谷丙转氨酶;26U;甲胎蛋白(AFP):7μg/L;癌胚抗原(CEA):106μg/L。
临床诊断:右半结肠癌伴肝转移。
行右半结肠根治切除术。
术中探查肝表面见多个灰白色结节,最大者直径5cm。
【总页数】2页(P249-250)
【作者】张杰;李小静;滕昊骅
【作者单位】200240,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病理科;200240,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病理科;200240,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7
【相关文献】
1.应用靶向药物治疗乙状结肠癌伴肝转移患者一例
2.结肠癌伴孤立巨大肝转移切除术一例
3.一期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联合肝转移灶切除术治疗同时性结肠癌肝转移
一例4.介入治疗胃肝样腺癌伴肝及肺转移1例5.对一例结肠癌伴肝转移病人的药
学服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乙状结肠癌肝转移病例分享
病史简介
• 化疗联合Avastin期间AST、TBIL、DBIL变化情况
Avastin+xeloda
2015/7/14
Avastin+xeloda
Avastin+xelox
病史简介
患者自第3周期化疗开始出现腹胀加重,进行性消瘦, 乏力、纳差,间断发热,体质虚弱,ECOG 2分
AST:274.5u/l,TBIL:108.5μmol/L,DBIL:80.5μmol/L 腹部及盆腔CT:肝脏转移瘤明显增大、增多,肝脏体
39.3-80.7 %
人结肠癌Ls174t
50-200 mg/kg
20.3-83.7 %
人结肠癌HCT-116
50-200 mg/kg
41-81.2 %
人结肠癌HT-29
50-200 mg/kg
37.2-74.5 %
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
50-200 mg/kg
29.2-72.8 %
人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
病史简介
基因检测:KRAS基因外显子2突变,外显子3和NRAS均无突 变,EGFR基因、BRAF基因均无突变;VEGFR基因表达检测 结果高,VEGFR1mRNA高表达,VEGFR2 mRNA中偏高表达, VEGFR3 mRNA中偏低表达
诊断:乙状结肠腺癌Ⅳ期 肝转移 腹腔淋巴结转移
2015/7/14
病史简介
2015/7/14
病史简介
停药5天
2015/7/14
阿帕替尼 500mg 阿帕替尼 500mg
2015-3-12
2015-3-20
病史简介
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
2015/7/14
治疗前后CT对比
典型结肠癌肝转移病例
• 2008年,Adam发表研究,发现通过联合化疗等手段,R1切除与R0切除 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7%和61%,没有统计学差异。也就是说,R1切除 是可以接受的。
• 2016年,Vigano的研究认为,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由于往往是多发 病灶,有些病灶紧邻大血管,R1切除是很常见的,这种情况下R1切除 的效果与R0切除类似。1mm切缘及R1切除的可行性使得PSH有了理论基 础,对于那些紧邻大血管的病灶,可以通过牺牲切缘而保留血管,从 而保留更多肝实质。
结肠癌肝转移的规范化治疗中 肝脏外科的作用
肝胆胰外科
结肠癌肝转移
女患,60岁 因“腹胀2年,加重1月”于2016.8就诊我院结直肠外科。 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 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
既往史: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史;无乙、丙肝等 传染病史 肿瘤家族史:无 ECOG评分:1分 体表面积(BSA):1.62m2
• R1Par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切除中是应尽量避免的,一旦出现肝实 质残留,往往预示着肝内复发风险升高及术后生存期缩短,这时可以 考虑切缘处再次切除或电凝毁损,同时考虑术后辅助化疗。
• R1Vasc组的术后生存期与R0切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因此在结直肠癌 肝转移手术切除中是可以被接受的。在不可切除患者中,“从大血管 壁剥离肿瘤”这一手术方式可以将更多患者转化为可切除病例。在可 切除患者,这一手术方式可以减少大范围肝切除。
1、因人而异 2、决定MDT水平
R2 S6
R3 R4
S5
R1 S5
L1
肝顶S8 尾状叶
第
FOLFOX围手术期化疗 (或最好的全身治疗方案)
3.治疗策略?
好
FOLFOX围手术期化 疗
一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病例分析
对于肝转移广泛或无法进行手 术切除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 肝移植。肝移植可以彻底清除 肿瘤,但手术风险较高,且供 体器官获取困难。
化疗方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全身化疗
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化疗药物,对全身的肿瘤细胞进行杀灭。全 身化疗可以控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期。
局部化疗
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射到肿瘤组织或肿瘤周围的区域,以提高化疗 药物的浓度和疗效。局部化疗可以减少全身化疗的副作用。
其他治疗方案
放疗
通过放射线对肿瘤进行照射,破坏肿 瘤细胞的DNA,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细 胞的目的。放疗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 但对肝转移的疗效有限。
靶向治疗
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或酶进 行抑制,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靶向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 率和生活质量。
05
治疗过程及效果
手术过程及效果
手术过程
患者接受了结肠癌根治术,同时进行 了肝转移灶的切除手术。
手术效果
手术过程顺利,没有出现并发症。术 后病理结果显示,结肠癌组织已被完 全切除,肝转移灶也已切除干净。
化疗过程及效果
化疗方案
患者接受了FOLFOX方案化疗,共进行了 6个周期。
VS
化疗效果
化疗过程中,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逐渐 下降,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缩小。然而, 化疗结束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再次升高 ,提示肿瘤可能出现了复发。
初步诊断为结肠癌肝转移。
诊断依据
患者结肠癌病史,近期出现肝 区疼痛、黄疸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显示肝功能异常, 肿瘤标志物升高。
影像学检查显示肝脏多发占位 性病变,与结肠癌转移相符合 。
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患者无慢性肝病史,影像学检查显示 肝实质病变,可排除。
乙状结肠癌单个巨大肝转移灶一例
见神经侵犯;(切缘)未见癌。(2)慢性胆囊炎。免疫 组化结果:CK - Pan( + )、CK7( - )、CK20(小灶 士)、 CEA(小灶 士)、CDX - 2( + )、Ki67(85%)、ViHin
(+ )o
讨论 继发性肝癌原发灶大部分来源于结直肠 ,
Abrams对1 000例继发性肝脏转移恶性肿瘤进行尸 体解剖,发现结肠肝转移占据了 65%[门。临床上根 据转移灶发病与原发灶发病时间可以分为三种类 型,早发型、同步型、迟发型,临床上以同步型居多, 迟发型相对较少⑵。继发性肝癌转移灶常表现为单 个或者多个结节,一般以多个大小不等转移病灶为 主,Eisuke Yamamoto⑶1例病例报告了一篇结直肠 癌术后S7段肝转移灶,并进一步提到结直肠癌单发 肝脏转移灶的文章少。在消化系统肝转移当中,不 到5%患者出现单个肿瘤结节,大部分转移灶直径 在7 cm左右发现⑷。转移灶的数目是决定患者手 术预后一个指标,低于或等于2个转移灶预后效果 明显优于多个转移灶,现在认为,虽然肝血窦具有丰 富的血液,但是肝脏转移灶不会出现肝内扩散⑸。 目前单个转移灶治疗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没有形成 诊疗指南,但完整切除单个转移病灶能够延缓疾病 进展,半肝切除术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及总生存期,未经治疗的肝转移病人的中位生存期 仅6.9个月,无法切除病人的5年存活率接近0 ;而 肝转移灶可完全切除病人的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 5年存活率可达30%〜50%[6,7]。除此还有靶向治 疗、免疫治疗、动脉栓塞及射频消融等方法,半肝切 除目前已经得到大多数专家认同〔8⑼。
结肠癌肝转移综合治疗病例分享
治疗经过
• 2013.6-2013.11:XELOX+C225方案 8cs • 3cs后评效PR,5cs、8cs后评效为维持PR • 皮疹II度,骨髓抑制I度,手足麻木I度 • 肿标(2013.8): CEA 3.2ng/mL, CA199
17.71U/ml,此后肿标均正常
腹部增强CT
2013-6-6 (化疗前)
2014-8-13
腹部MRI(2014-08-14)
钡灌肠(2014-08-14)
下一步治疗方案?
1、联合化疗 2、手术 3、放疗 4、维持治疗 5、观察
手术治疗
• 2014.8.20 姑息性右半结肠切除术 • 术中所见:升结肠直径4cm质硬肿物,环绕
肠管近4/5圈,侵犯浆膜,肠系膜未触及明 显肿大淋巴结
腹部增强CT
2014-10-28
PD
2015-2-9
腹部增强CT
2014-10-28
PD
2015-2-9
肝脏手术情况
• 2015.2.12 右肝部分切除术 • 术中所见:肝第VI、VII段之间可见两肿物,
大者直径约4cm,小者直径1cm;肝脏其余 部位未触及结节
肝脏手术病理 (2015-2-12)
介入2次+爱必妥
SD
结肠癌原发灶切除术
爱必妥单药维持治疗
PD
肝转移灶切除术
2015-4-18
肝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
PFS 20月
讨论
• 该患者下一步治疗方案? • 肝动脉瘤的原因 • 结肠癌肝转移原发灶及转移灶的切除时机
结肠癌肝转移综合治疗病例分享
邓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
普外科化疗病区 2015-6-11
病例摘要
乙状结肠癌并肝转移综合诊治案例
乙状结肠癌并肝转移综合诊治案例指南解读肝脏是结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15%~25%结直肠癌病人在确诊时即合并有肝转移,而另有15%~25%的病人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80%~90%)的肝转移灶初始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
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病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未经治疗的肝转移病人的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无法切除病人的5年生存率<5%,而肝转移灶能完全切除[或可以达到无疾病证据(no evidence of disease,NED)状态]病人的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5年生存率可达30%~57%。
有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初始肝转移灶无法根除的病人经治疗后可以转化为可切除或达到NED状态。
因此,通过多学科团队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进行全面地评估,个性化地制定治疗目标,开展相应的综合治疗,可以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并提高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
治疗策略方面,结直肠癌确诊时合并无法达到NED状态的肝转移(1)结直肠癌原发灶存在出血、梗阻症状或穿孔时,应先行切除结直肠癌原发病灶,继而进行系统性化疗(或加用肝动脉灌注化疗),可联合应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1b类证据,A级推荐)。
治疗后每6~8周行肝脏超声检查和CT增强扫描并依据RECIST标准予以评估。
临床重大决策时建议MRI平扫及增强扫描。
如果肝转移灶转变成可切除或有望NED状态时,即予以手术治疗或手术联合其他肿瘤局部毁损手段;如果肝转移灶仍不能达到NED,则继续进行综合治疗。
以上参考《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0版)》临床案例以下为一临床老年女性乙状结肠癌患者,有不全性肠梗阻,同时肝脏有多发转移灶,最大转移灶约直径约3cm大小,经MDT多学科讨论,依据指南,先行一期原发灶切除解除梗阻,术后给予XELOX方案辅助化疗。
术后经过7个疗程,肝转移灶逐渐退缩,第七次化疗结束复查CT提示肝内低密度结节显示不清。
例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肿瘤分化程度与浸润情况
淋巴转移是结肠癌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淋巴转移,结肠癌细胞可以转移到结肠周围淋巴结和远处的淋巴结。淋巴结转移的数目和位置可以影响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淋巴转移情况
结肠癌细胞可以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如肝脏、肺部、骨和大脑等。这些部位的转移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存时间。
通过更加精准的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提高放疗剂量并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放疗方案及实施
04
讨论与结论
03
治疗方法
针对结肠癌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分析讨论
01
患者临床表现
结肠癌患者的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
02
病理特点
本例患者病理检查发现癌细胞呈浸润性生长,细胞分化程度中等,癌组织中可见脉管侵犯。
《例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目录
contents
患者病例资料病理分析治疗与预后讨论与结论01患者病例资料一般资料职业:职员
婚姻状况:已婚
民族:汉族
年龄:患者为中年男性,年龄45岁。
性别:男性
症状
体征
病程
临床表现
诊断情况
病理类型
患者病理类型为腺癌。
分期
患者临床分期为cT4N2M0,属于中晚期。
1
化疗方案及实施
2
3
在手术完成后,通过化疗杀死可能残留的癌细胞,有助于减少复发概率。
辅助化疗
通过术前化疗使肿瘤缩小,有助于手术切除并降低术后复发率。
术前化疗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质,使用相应的靶向药物进行精准治疗。
靶向治疗
常规放疗
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
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一位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诊疗水平和患者护理质量。
病史回顾患者张某,男性,68岁,退休军官,平时身体素质较好。
近期,他出现了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于是前往医院就诊。
通过详细的临床检查和检验,医生发现患者可能患有结肠癌。
影像学检查患者在入院后进行了肠道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在左半结肠段内存在狭窄的肿块,且肿块边缘不规则。
此外,腹部CT扫描还显示结肠壁局部增厚,局限性淋巴结肿大,进一步提示了结肠癌的可能性。
病理检查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患者接受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显示左半结肠段内有一直径约3cm的溃疡性肿物,质地硬,难以穿刺。
通过活检和病理检查,确定该肿物为结肠癌。
临床分期根据医学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患者的结肠癌被分期为T3N1M0,即局部侵犯周围组织和淋巴结转移,尚未发现远处转移的病理阶段。
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的病情,医生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
首先,患者接受了结肠癌的根治性手术,术后病理学检查显示手术切除的肿瘤边缘无残留癌组织。
随后,患者开始接受化疗和放疗,以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
术后恢复和随访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在出院前,医生向患者提供了详细的术后护理指导,包括饮食、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药物的正确使用。
此外,医生还安排了定期的随访,通过复查病例、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及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结语通过对该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我们深刻认识到结肠癌的危害和临床表现。
及早的诊断和综合治疗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对于有结肠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加强筛查和早期干预,以期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总结通过本文对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我们对结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结肠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而治疗方案则根据患者的分期情况和身体状况来定制。
乙状结肠癌肝转移长期存活1例报告
乙状结肠癌肝转移长期存活1例报告刘冬兰;邓觐云【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1页(P730-730)【关键词】乙状结肠癌;肝转移【作者】刘冬兰;邓觐云【作者单位】330029 江西省肿瘤医院内三科;330029 江西省肿瘤医院内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39岁,因便血1月、肝区胀痛10余天于2005年5月26日入院。
患者既往史、家庭史无特殊,2005年4月底出现大便带血,10余天后出现肝区胀痛,消瘦明显。
2005年5月20日至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肠镜检查诊断:乙状结肠溃疡活动性癌;活检病理(号:05-872):(距肛26 cm)中—低分化癌。
2005年5月26日至我院诊治,行CT检查示:肝内多发性占位,考虑转移癌(图1A),血CEA:246.90 mg/ml,CA199>1000.00 /ml,2005年5月27日行全身化疗。
FOLFOX4方案化疗8个疗程,疗效:部分缓解(图1B);XELOX方案2个疗程,疗效:稳定,FOLFIRE方案2个疗程,疗效:稳定。
2006年2月16日行丝裂霉素肝动脉灌注2次及香菇多糖免疫治疗,疗效:部分缓解(图1C),2006年4月起行树突状免疫细胞治疗3次,2006年6月复查达完全缓解(图1D),目前患者仍在随访中。
图1 CT图像2 讨论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全球第3位[1],约25%的患者在初诊时即发现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LM),其余25%~50%的患者在后续治疗过程中最终发展为肝转移[2]。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
近年来,CLM的多学科综合治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理念已经成为国内外共识,但手术切除转移灶仍是目前有望治愈CLM的唯一手段[3]。
同时性结肠癌肝转移病例分享及专家讨论
同时性结肠癌肝转移病例分享及专家讨论想了解肝胆胰肿瘤领域最新进展吗?想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些进展吗?您的关注和转发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本期病例沙龙的病例,来自于哈医大四院肿瘤治疗中心。
孙凌宇教授在我院举办的第四届结直肠癌肝转移高级研修班中,分享了该病例。
该病例是一例结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病例。
在治疗过程中所要讨论的相关问题,也是大家在日常诊疗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把该病例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结肠癌同时性肝转移同期切除病例基本信息张某,女,62岁,ECOG 1分现病史:2016年6月18日以“间断腹痛、呕吐、腹泻一月余”为主诉入院,无黑便,无发热,食欲差,近期体重减少约10公斤既往史:无;个人家族史:无查体:右上腹、左下腹压痛,余无阳性体征直肠指诊未见异常肠镜:回盲瓣水肿,溃疡性病变蔓延至盲肠,为广基隆起性病变,中间凹陷病理:盲肠腺癌肝脏MRI:共8枚病灶MDT讨论结果诊断:结肠癌同时性肝转移分期:结肠癌(cT4aN1M1, Ⅳ期)初始治疗策略选择:1.新辅助化疗后手术2.肝转移瘤局部切除+射频+右半结肠3.左半肝切除+肝右叶局部切除,分期右半结肠4.左半肝切除+肝右叶局部切除,同期右半结肠初始治疗选择分组:直接可切除结合患者体力、意愿选择手术:左半肝切除+肝右叶局部切除,同期右半结肠切除1 2312 肝转移病灶3 右半结肠肿瘤◎手术标本照片病例讨论部分节选Q赵鹏教授:若病灶靠近血管、位置较深的患者经切除后会影响肝体积,应该如何处理?邢宝才教授:结肠癌肝转移复发率较高,进行过手术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很多中心会认定为晚期,预后不良。
但实际上,虽然患者复发率较高,仍可以选择多种化疗方案,经化疗后患者手术机会增加。
手术患者不一定全部能够生存获益,术前化疗的主要目的是筛查出生物学行为较差的患者,选择更适合的治疗方案。
病灶<1cm的患者化疗方案非常棘手,若患者进展则需改变方案;若对患者有效,又会出现病灶消失、找不到病灶等问题。
一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病例分析
Takimoto 等认为是由于急性毒性损伤的长期积累,进而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经元营养机能,从而产生慢性神经病变。
也有研究认为与奥沙利铂在脊根神经节中积累。进而诱导其凋亡相关。 电生理方面的改变: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幅度的降低和或不伴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减慢。
存在争论
奥沙利铂慢性神经毒性的发生机制
急性毒性:控制输注时间(2-3小时),在输注奥沙利铂时及输注后7d之内避免冷刺激,包括避免饮食冷物、呼吸较冷的空气、接触冷物(冬天避免接触金属类物)等。
当累积剂量接近850mg/m2(或10个周期)时,出现持续性感觉异常,导致精细运动障碍,发病率高、持续时间长,在治疗终止后数月之内,3/4以上病人的神经毒性可减轻或消失,也可能持续三年以上。
(剂量依赖性和累积性)
如果以2h内滴注完奥沙利铂的速度给药时,病人出现急性喉痉挛,下 次滴注时,应将滴注时间延长至6小时
“stop-and-go”策略:目的是在奥沙利铂抗瘤活性存在时延长含奥沙利铂方案的治疗时间,增加个体病人能耐受的奥沙利铂的累积剂量,直到达到神经毒性阈值。
使用神经保护剂,如抗抑郁药(文拉法辛)和抗惊厥药(卡马西平、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
3
2
1
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防治
过去有报道认为维生素E、谷胱甘肽、α硫辛酸等药物对降低周围神经毒性有效。
一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病例分享
点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202X
内容
CONTENTS
病例资料
01
分析与讨论
02
药学监护
03
出院带药用药指导
04
病例资料
基本信息: 男性,69岁,身高173cm,体重68kg,入院。 主诉: 结肠癌术后7个半月,4周期化疗第22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沙利铂慢性神经毒性的发生机制
存在争论
等认为是由于急性毒性损伤的长期积累,进而影响神经 递质的释放和神经元营养机能,从而产生慢性神经病变。 也有研究认为与奥沙利铂在脊根神经节中积累。进而诱导 其凋亡相关。 电生理方面的改变: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幅度的降低和或不 伴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减慢。
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防治
分析与讨论
后选用贝伐单抗方案是否合理 患者出现上肢麻木的原因,是否需要调整用药
分析与讨论—贝伐单抗方案的论—上肢麻木的原因及处 理措施
奥沙利铂的神经系统毒性
剂量限制性毒性 急性
用药几小时后,<。肢体末端麻木, 感觉异常,伴或不伴痛性痉挛,急 性咽喉感觉障碍导致呼吸吞咽困难,
持续三年以上。
间延长至小时
分析与讨论—上肢麻木的原因及处 理措施
奥沙利铂急性神经毒性的发生机制
奥沙利铂的代谢产物草酸盐能与游离 结合,并使之沉淀
直接调节敏感性通道或间接调节依赖性通道,延长通道开放状态
通道异常激活和开放时间延长
感觉异常和肌肉震颤等症状出现
电生理方面的改变:以运动神经的高兴奋 性为标志,可以观察到神经重复放电。
➢ 出院带药:卡培他滨片*片
病例资料—治疗经过
药物类别
具体用药
抗肿瘤药物 抗肿瘤辅助药
贝伐单抗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 () 注射用奥沙利铂葡萄糖注射液 () 卡培他滨片 () 艾迪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 () 甘露聚糖肽氯化钠注射液 ()
止吐药 其它
奥美拉唑氯化钠注射液 昂丹司琼氯化钠注射液 维生素片
() ()
➢ 血常规、肝肾功、凝血、未见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 ↑ ↑。相 关辅助检查未见化疗禁忌,于今日给予贝伐单抗。
病例资料—治疗经过
➢ 患者一般情况可,未诉特殊不适,今日行 方案化疗(卡培他滨 奥 沙利铂 )。滴注奥沙利铂过程中右手麻木较前加重,伴感觉异常,未 处理。
➢ 患者近日右手及右前臂麻木较前有所好转,静脉用药结束,于今日 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卡培他滨化疗。
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防治
过去有报道认为维生素、谷胱甘肽、α硫辛酸等药物对降低周围神经 毒性有效。 α硫辛酸由于其类似青霉胺的作用机制,可以螯合某些金属离子(如 铜、锰、锌)等形成稳定螯合物,因此可能降低奥沙利铂的疗效。 还原性谷胱甘肽在与顺铂联用时,也应注意两者用药剂量比例应在: (还原性谷胱甘肽:顺铂)以内,以免影响顺铂化疗效果。 目前有小样本研究显示神经节苷脂能渗透到周围神经的神经元鞘膜中, 促使受损的神经得以修复,对于铂类药物所致神经毒性有一定的防治 效果。
奥沙利铂用药剂量的调整
药学监护
✓ 血象监测
✓ 肝功监测
.肝窦损伤与使用奥沙利铂化疗的关系已经被 多项研究证实。年第一次报道了奥沙利铂与
✓ 尿常规(蛋白尿) 肝窦损伤的关系。
✓ 凝血监测
.机制:可能为化疗药物选择性地损害肝窦内 皮细胞,导致血管内膜下增厚及红细胞溢出
到内膜下的窦周间隙。肝窦细胞及红细胞阻
一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病例分享
内容
病例资料 分析与讨论 药学监护 出院带药用药指导
病例资料
基本信息: 男性,岁,身高,体重,入院。 主诉: 结肠癌术后个半月,周期化疗第天。
病例资料—现病史
患者于年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腹部疼痛不适,呈钝痛, 疼痛评分分,未予特殊处理,后出现便血,行腹部及肠镜检查,考虑 为“乙状结肠癌”。于年月全麻下行腹腔镜辅助右肝肿物局部切除 中转开腹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腹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提示:(乙 状结肠)溃疡型中低分化腺癌,肝内可见癌转移,形态学同乙状结肠 癌,符合结肠癌转移。
病例资料—现病史
行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具体用药: , , , ,西妥昔 ,化疗过 程顺利。
出院后因发热于月日第二次入院,应用左氧氟沙星抗感染及营养支持 等对症治疗后好转,于月日出院。
、行周期联合西妥昔治疗( , , , ,西妥昔 、 ),化疗顺利。
病例资料—现病史
后至北京医院复查腹部提示病情进展,于更换为卡培他滨 奥沙利铂 方案化疗。化疗后出现双手轻微麻木,无恶心、呕吐等其它不适。今 为行进一步治疗,门诊以“乙状结肠癌并多发淋巴结转移、肝转移” 收入院。患者近期精神可,饮食睡眠好,大小便正常,体重较前未见 明显变化。
急性毒性:控制输注时间(小时),在输注奥沙利铂时及输 注后之内避免冷刺激,包括避免饮食冷物、呼吸较冷的空 气、接触冷物(冬天避免接触金属类物)等。 “”策略:目的是在奥沙利铂抗瘤活性存在时延长含奥沙 利铂方案的治疗时间,增加个体病人能耐受的奥沙利铂的 累积剂量,直到达到神经毒性阈值。 使用神经保护剂,如抗抑郁药(文拉法辛)和抗惊厥药 (卡马西平、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
病例资料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无肝炎、
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 认外伤史及输血史,预防接种史随当地。 家族史 否认家族中有肿瘤及重大遗传病史 入院诊断 乙状结肠癌并多发淋巴结转移、肝转移
病例资料—治疗经过
➢
➢ 患者诉双手及右上肢轻微麻木,未诉其它不适。完善血常规、肝肾 功、心电图、肿瘤标志物等相关辅助检查。
遇冷会激发或加剧,治疗间歇期减
轻。
周围神经毒性
当累积剂量接近(或个周期)时,
(剂量依赖性和累积性)
如果以内滴注完奥沙利 铂的速度给药时,病人 出现急性喉痉挛,下 次滴注时,应将滴注时
慢性
出现持续性感觉异常,导致精细
运动当障累碍积,剂量发接病近率(高或、个持周续期时)时间, 长,出在现治持疗续性终感止觉后异数常月,之导内致,精细以运 上病动人障的碍神,发经病毒率性高可、减持轻续或时消间长失,, 也可在的能治神持疗经续终毒止 性三后 可年数 减以月 轻上之 或。内 消, 失以 ,上 也病 可人 能
病例资料—体格检查
℃ 次分 次分
分分
双颈部、锁骨上及腋窝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
显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心率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
理性杂音。腹部平坦,下腹部正中见长约纵行手术瘢痕,愈合良好,
腹部轻微压痛,无反跳痛,肝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
正常。双下肢无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