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脑的解剖与临床

合集下载

下丘脑和垂体疾病(1)

下丘脑和垂体疾病(1)

下丘脑和垂体疾病(1)第十五章内分泌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包括各内分泌腺体及弥散分布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即APUD细胞)。

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一方面受神经系统的调控,同时也受下丘脑-垂体-靶器官之间的调节机制所控制。

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多种肽类激素,控制垂体许多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垂体的激素又控制着靶器官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反过来,靶器官所分泌的激素在血中的水平又对垂体及下丘脑相关激素的合成及分泌起反馈调节作用。

通过上述调节,保持着各种激素的水平相对恒定。

各内分泌器官的肿瘤、炎症、血液循环障碍、遗传疾病及其他病变均能引起该器官激素分泌的增多或不足。

但由于有上述调节机制,机体的激素水平仍然可以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只有超过了机体的调节能力,或者调节机制异常,机体内的激素水平才会失去平衡,临床表现为相应器官功能亢进或低下。

可见内分泌系统疾病实际上包括内分泌器官的病变和由此引起的相应靶器官腺体的增生肥大或萎缩。

例如垂体破坏性病变引起ACTH及TSH分泌不足,可导致肾上腺皮质及甲状腺腺体的萎缩及功能低下;垂体腺瘤时某种激素常分泌增多,引起靶器官腺细胞的肥大增生和激素分泌增多,后者又可反馈性抑制腺瘤外垂体正常部份某种激素的合成、分泌,并出现该腺细胞的萎缩;如果靶器官遭到破坏致功能低下,血中该激素水平下降,通过反馈机制使垂体相关激素分泌增多,进而使靶器官未受累的腺体肥大增生。

第一节下丘脑和垂体疾病下丘脑和垂体在解剖与功能上有密切关系。

下丘脑与神经垂体实际为一个解剖、功能单位。

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细胞的轴突,经漏斗进入神经垂体的神经部(即垂体后叶),该神经细胞合成加压素(即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及催产素(oxytocin,OT),其分泌颗粒沿轴突运送到神经部,然后释放。

下丘脑结节漏斗核等处的神经细胞,合成多种释放激素及抑制激素,其分泌颗粒在漏斗处释放入血,调节腺垂体功能。

腺垂体包括远侧部(即垂体前叶)、中间部及结节部。

间脑解剖

间脑解剖

3. 联络络性核团: 前核群、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背侧组,进化最新。 不直接接受长上行传导束的传入,与大脑的联络 皮质有丰富的往返联系。
前核群: 与乳头体(通过乳头丘脑束)、海马(通过穹隆) 和扣带回有往返联系。
前核 乳头体(Mamillary bodies) 乳头丘脑束(mamillothalamic tract) 前核 扣带回(Cingulate gyrus) 前核属边缘系统的一部分,与情感活动和记 忆密切相关。
腹外侧核:
接受齿状核、苍白球和黑质的传入纤维。 发出纤维——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4区) 相似于腹前核,在运动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腹前核、腹外侧核组成运动丘脑(motorthalamus)
腹外侧核的损毁可缓解震颤引发的运动障碍,电生理研究 表明,腹外侧核可分为4种类型的细胞: 感觉细胞(sensory cells)与躯体感觉刺激相关 随意运动细胞(voluntary cells)与随意运动相关 联合细胞(combined cells)与感觉运动均相关 非反应细胞(no response cells) 研究发现,刺激感觉细胞可延缓震颤,刺激联合细胞可引 起震颤
四、底丘脑
Subthalamus
位置: 底丘脑是位于间脑尾侧部,其内侧为下丘脑,背 侧为丘脑,外侧和腹侧为内囊。外形只能在脑切片上 辨认其范围。 结构组成:其主要结构为底丘脑核和未定带 底丘脑核subthalamic nucleus,紧邻内囊的内 侧,位于黑质内侧部的上方。与苍白球之间有往返的 纤维联系。与苍白球同源,是锥体外系的重要结构。 其主要功能是对苍白球的抑制作用,底丘脑苍白球束 或底丘脑病变均可致对侧上下肢不自主运动过度,称 半身舞蹈病,面肌、颈肌也可涉及。切断此束,则不 自主运动可减弱或消失。

《丘脑的解剖与临床》课件

《丘脑的解剖与临床》课件
丘脑与脑干、脊髓的联系则通过网状 结构实现,它们将丘脑的感觉传入传 递到更低一级的神经中枢。
02 丘脑的功能
感觉中继核
总结词
负责接收和传递感觉信息
详细描述
丘脑的感觉中继核是感觉传入通路的重要中继站,负责接收来自身体各部位的 感觉信息,并将其传递到大脑皮层进行处理。这些感觉信息包括触觉、痛觉、 温度觉、运动觉等。
语言障碍
总结词
丘脑病变可能导致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受损,引发语言障碍。
VS
详细描述
丘脑与语言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语言 信息的处理和整合中起到关键作用。丘脑 病变可能导致患者理解语言的能力下降, 表达语言的能力受损,出现命名障碍、语 言表达不清等症状。
意识障碍
总结词
丘脑病变可能导致意识状态改变,引 发意识障碍。
它呈卵圆形,分为左右两个半球,每 个半球又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
丘脑的核团与分区
丘脑核团分为特异性核团和非特 异性核团两类,前者包括感觉核 和联络核,后者包括联络核和连
合核。
感觉核主要包括内侧核、外侧核 和下外侧核,它们分别接收来自
躯体不同部位的感觉传入。
联络核主要负责不同感觉之间的 协调与整合,连合核则主要负责
ABCD
神经心理学测试
通过一系列认知功能测试,评估丘脑功能是否受 损及其程度。
脑电图(EEG)
监测脑电活动,了解丘脑在神经电生理方面的异 常表现。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使用相 应的药物来缓解症状和
改善病情。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严重的丘脑病 变,如肿瘤或出血,手 术切除是必要的治疗手
段。
康复治疗
内分泌核
总结词
参与激素分泌的调节

丘脑的解剖与临床

丘脑的解剖与临床
丘脑的解剖与临床
目录
• 丘脑的解剖结构 • 丘脑的功能 • 丘脑病变的临床表现 • 丘脑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 丘脑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01
丘脑的解剖结构
丘脑的位置与形态
位置
丘脑位于大脑深部,是间脑中最大的卵圆形灰质核团, 位于第3脑室的两侧,是感觉神经的重要中继站。
形态
丘脑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前核团、背侧核团和内 侧核团,其中背侧核团又分为腹侧和外侧部分。
丘脑病变可能影响情绪调 节,导致情绪波动、易怒、 焦虑或抑郁。
04
丘脑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影像学诊断
核磁共振成像(MRI)
用于观察丘脑的解剖结构,发现病变部位及大小。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快速显示病变部位,尤其在急性卒中患者中。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
用于评估脑血流灌注,有助于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
响运动功能。在帕金森病患者中,丘脑 在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关键
神经元的丢失和变性导致运动控制失调。
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与丘脑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痴呆症,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 和行为异常。丘脑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丘脑与大脑皮层之间的神经环路参与记忆和认知功能。在阿尔茨海默病 患者中,丘脑神经元存在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等病理特征,导致记
联络核的功能
联络核是丘脑中与其他核团联系最为广泛的区域之一,主要负责协调和整合不同感 觉、运动和认知功能之间的活动。
联络核通过与其他核团的复杂联系,参与形成各种感觉、运动和认知功能之间的联 系通路,促进不同功能之间的协调和整合。
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联络核也发挥重要作用,它能够接收来自大脑皮层和其他区 域的信号,对这些信号进行整合和加工,参与记忆的形成和巩固。

老年人下丘脑脚区脑白质解剖学及影像学观察

老年人下丘脑脚区脑白质解剖学及影像学观察

【 A 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T h e c e r e b r l a w h i t e m a t t e r o f t h e i n f e r i o r t h a l a m i c p e d u n c l e o f o l d a d u l t s w a s o b s e r v e d t o p r o v i d e s c i e n t i f i c
b a s i s f o r t h e c l i n i c a l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a c c u r a t e l o c a t i o n o f b r a i n d i s e a s e s ,u s i n g Kl i n g l e r g i f b e r d i s s e c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a n d D T I t e c h n i q u e
1滨州 医学 院附 属 医院 门诊 部
滨州
2 5 6 6 0 3 ; 2滨州 医学 院附属 医 院心 内科 ;
பைடு நூலகம்
3滨 州 医学 院附属 医 院放 射科
【 摘要 】 目的 采用 D T I 技术及 K l i n g l e r 解剖 技术, 对6 0岁 以上老年 人下丘脑脚 区脑 白质解 剖结构进 行相 关研 究。方法

Me t h o d s ①T e n a d u l t h u m a n b r a i n s w e r e f r o z e n a n d d i s s e c t e d f o l l o w i n g t h e K l i n g l e r t e c h n i q u e t o o b s e ve r a n d m e a s u r e t h e w h i t e m a t —

大脑解剖与临床 pdf

大脑解剖与临床 pdf

ß 记忆力、 注意力、 阅读差。 能拆分的 字如鞋、 豌记忆好 ,枫叶写 成风叶, 笔顺循序 错误,乌 龟写成乌 归考虑视 觉加工障 碍
颞叶:
⑴听觉区(41、42区):颞上回中部、颞 横回
⑵感觉性语言中枢(22区):颞上回 ⑶命名中枢(37区):颞中回后部 (4)嗅觉中枢:钩回和海马回前部 (5)颞叶前部:记忆联想、比较 (6)颞叶内侧:边缘系统(海马)
出汗、皮肤扩张等 ß Foster-kennedy syndrome:额叶底面肿
瘤出现同侧嗅觉和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 头水肿。
定位
ß 大脑前动脉-下肢瘫 ß 大脑中动脉上肢瘫 ß 凝视麻痹-皮质侧视中枢 ß 偏瘫-皮质脊髓束 ß 运动性失语-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 ß 下肢瘫痪、二便障碍-旁中央小叶
强迫性抓握和摸索综合征
原发脑肿瘤和脑转移瘤、脑血管病、变性病
一侧强握和摸索反射多提示为额叶病变;
两侧强握和摸索反射则常见于精神障碍和意识
不清的病人。
额叶内侧面
ß 旁中央小叶-二便、下肢膝盖下 瘫痪
ß 大脑前动脉闭塞和矢状旁脑膜瘤 ß 大脑前动脉双干闭塞和胸段脊髓
病变鉴别
额叶底面
ß 脑挫裂伤、嗅沟脑膜瘤、蝶骨嵴脑膜瘤 ß 饮食过量、胃肠蠕动过度、多尿、高热、
联系纤维、皮层-皮层下投射纤维 ß 主要脑叶及功能 ß 半球偏侧化
大脑皮层三种成分:神经细胞及纤维、胶质细胞和血管
大脑皮质:
按种系发生
异生皮质
原皮质(海马、齿状回) 3层
旧皮质(嗅脑)
3层
同生皮质:新皮质,占大脑皮质表面90%以上 6层
大脑皮质的细胞分层
(1)分子层:含来自深层的纤维、末梢、最外层,占10% (2)外颗粒层:含大量星状细胞,小锥体细胞,占9%; (3) 外锥体层:含中、大型锥体细胞,占1/3; (4) 内颗粒层:含大量星状细胞,占10%; (5) 内锥体层,中、大型锥体细胞,超巨锥体细胞 (中央前回),占20%; (6) 多形层:含梭形细胞,Martinotti细胞,星状细胞 ,占20%

脑的解剖与功能

脑的解剖与功能

脑的解剖与功能脑的解剖与功能脑位于颅腔内,表面凹凸不平,由端脑、间脑、小脑和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四部分组成。

脑的形态结构比较复杂,不同解剖部位具有不同的功能,不同部位发生病变也会引起不同的症状和体征,了解和掌握这些解剖关系及其脑的血液循环对确定病变部位、病变程度、病因病理,以及指导临床和康复治疗有很大帮助。

一、脑干(一)概述脑干是位于脊髓和间脑之间的较小部分,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组成。

脑于位于颅后寓前部,其中延髓和脑桥的腹侧邻接颅后窝前部的斜坡,背面与小脑相邻。

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围成的腔隙为第四脑室,其向下续于延髓和脊髓的中央管,向上接中脑的中脑水管(图1-1)。

图1-1脑的正中矢状切面图1-2 脑干外形(腹侧面)图1-3脑干外形(背侧面)和脊髓一样,脑干的内部结构主要由灰质和白质构成,但较脊髓更为复杂,同时还出现了大面积的网状结构。

和脊髓相比较,脑干的内部结构出现了如下的变化特征:1.延髓下部的结构类似脊髓,中央管依然保留,但逐渐移向背侧。

至延髓上部及脑桥,中央管由背侧向两侧展开成菱形窝,和小脑共同围成第四脑室。

因而原先围绕在中央管周围的灰质也相应向两侧展开,分布于菱形窝表面而变成第四脑室的室底灰质;同时,脊髓灰质内由前角至后角依次为躯体运动核、内脏运动核和感觉性核团的腹、背排列关系.在脑干的室底灰质内则变成了由中线向两侧的内、外侧排列关系。

脊髓内围绕在灰质周围的白质结构至脑干中部则被推挤到脑干的腹外侧部。

这样,脊髓内灰质和白质的内、外排列关系在脑干的大部分区域则变成了背、腹排列关系。

2.脑于内的灰质不再像脊髓内的灰质那样相互连续成纵贯脑干全长的灰质柱,而是聚合成彼此相互独立的各种神经核。

3.脊髓灰质的神经核团基本上都与脊神经相联系;而脑干灰质的神经核团除包含与脑神经直接联系的脑神经核外,由于经过脑干的上行或下行的长纤维束以及脑干与小脑联系的纤维,有的终止于脑干,有的则在脑干内中继,因此又出现了许多与纤维束中继有关的神经核团一中继核。

下丘脑影像解剖

下丘脑影像解剖

04
下丘脑影像解剖的临床应用
诊断下丘脑病变
01 诊断下丘脑肿瘤
通过影像解剖可以发现下丘脑区域是否存在肿瘤, 并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和位置,为后续治疗提 供依据。
02 诊断下丘脑损伤
影像解剖可以显示下丘脑在颅脑损伤后的形态变 化,有助于判断损伤程度和预后。
03 诊断下丘脑功能失调
影像解剖可以观察下丘脑区域的结构变化,有助 于诊断下丘脑功能失调相关疾病,如内分泌失调、 睡眠障碍等。
总结词
功能成像、代谢活性评估
详细描述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可以显示下丘脑的功能活动和代谢活性,对于评估神经功能和疾病进程具有重要意 义。
下丘脑SPECT解剖图谱
总结词
血流灌注成像、药物代谢评估
详细描述
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 描)可以显示下丘脑的血流灌注情 况,评估药物代谢和神经递质功能。
评估下丘脑功能
01 评估下丘脑分泌功能
影像解剖可以观察下丘脑分泌激素的相关区域, 评估激素分泌情况,为诊断和治疗下丘脑分泌相 关疾病提供依据。
02 评估下丘脑神经功能
通过影像解剖可以观察下丘脑区域神经活动的变 化,评估神经功能状态,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神经 系统相关疾病。
03 评估下丘脑血流灌注
影像解剖可以观察下丘脑区域的血流灌注情况, 评估下丘脑的血流供应状态,为诊断和治疗相关 疾病提供依据。
食信号的平衡。
体温调节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分泌促 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激素和神经调 节机制,控制体温的稳定。
情绪调节
下丘脑与情绪调节有关,通过与边缘 系统、杏仁核等区域的联系,影响情 绪的表达和行为反应。
02
下丘脑影像学检查方法

丘脑

丘脑
丘脑
◇丘脑解剖及功能 ◇丘脑有关的传导通路 ◇丘脑血供 ◇丘脑梗死原因及其临床表现
丘脑解剖及功能

丘脑是间脑中最大的卵圆形灰质核团,位 于第三脑室的两侧,左、右丘脑借丘脑间黏合 相连
前核群 背 侧 丘 脑 内侧核群 背内侧核 腹内侧核 背侧组: 背外侧核、腹外侧核、丘脑枕 腹侧核: 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后内 侧核、 腹后外侧核
脊神经节
脊髓后角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节
视觉传导通路
双极神经元
节细胞
外侧膝状体
听觉传导通路
蜗神经节
蜗神经核
内侧膝状体
运动传导通路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一、锥体系
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 锥体细胞
锥体束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脑神经运动核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锥体束 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巨型锥体细胞(Betz细胞)和其他类型的锥体细 胞以及位于额、顶叶部分区域的锥体细胞的轴突共同组成锥体束.
听觉冲动是双侧传导的。若一侧通路在外侧丘系以上受损,不会产生 明显症状,但若损伤了蜗神经、内耳或中耳,则将导致听觉障碍。
-23-
丘脑参与的感觉传导通路:
传导通路 躯干和四肢 深感觉和精细触觉 躯干和四肢 痛温觉和粗触觉 头面部 痛温觉和触压觉 第1级神经元 脊神经节 第2级神经元 薄束核 楔束核 第3级神经元 背侧丘脑 腹后外侧核 背侧丘脑 腹后外侧核 背侧丘脑 腹后内侧核
腹后核
大脑皮质感觉区
特异性中继核团功能:
• 腹前核、腹外侧核:调节躯体运动。
• 腹后核:调节躯体感觉,并有严格定位关系。


腹后内侧核:头面部的躯体感觉。
腹后外侧核:上肢、躯体、下肢的躯体感觉。

下丘脑功能

下丘脑功能
下丘脑功能的研究进展
浙江大学医学院 梁华为
Email: hwliang@
下丘脑(hypothalamus)的解剖结构
位于大脑腹面、丘脑的下方, 约重4 g
下丘脑在脑基底部的标志
正中隆起 (median eminence) 视交叉
(optic chiasm)
乳头体 (mammillary body)
促黑激素MSH
• 是有效的食欲抑制信号,主要通过黑皮质素MC4型受体 (MC4-R)发挥作用。其激动剂的中枢运用能够有效抑制 NPY诱导的小鼠进食 • 刺鼠(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肥胖小鼠):其肥胖的发 生正是由于异位表达的刺鼠蛋白竞争了MC4 -R,使MSH无法发挥食欲调节作用所致
瘦素 (Leptin)
• 是血浆中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产物,主要通过其 短胞浆OB-Ra受体介导透过血脑屏障在下丘脑发挥能量代 谢负调控作用,是机体能量贮存状况的一项较敏感的指标, 其中枢应用则可产生明显抑制动物进食、降低体重的作用
调节水平衡 (Water Regulation)
水的摄取与排出 渴中枢 (thirst area)的兴奋 及心理因素 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 ADH)的作用
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免疫反应
皮质醇、性激素、儿茶酚胺() 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Ach(+)
与睡眠的关系
外侧下丘脑和中脑背侧受损引起持久的睡眠
上行激活系统的两条主要通路
从上位脑干上行到丘脑,负责激 活丘脑的中继神经元 起自上位脑干和下丘脑尾部里的 单胺能神经元细胞,不通过丘脑, 而是激活外侧下丘脑部和基底前 脑处的神经元细胞,进而激活大
体温的调节方式

丘脑及丘脑下部的结构

丘脑及丘脑下部的结构

精品文档
9
丘脑的血供
丘脑的血供由颅底部动脉环向中央脑 发出,它们大部分来自椎基底动脉系的穿 支血管,分前、后、内、外四组动脉分支。 这些血管都按终末方式供血,一旦某支血 管损伤,将产生这支血管供血区域的供血 障碍。除供应丘脑外,这些穿支血管还参 与中央脑深部结构的供血,包括基底神经 节、内囊、丘脑下部、及脑干的其余部分 (丘脑出血会影响这些区域的供血)。
精品文档
7
丘脑下部后分称丘脑底部,它是一个 小的脑实质区,其中散布着数个核团,它 们是红核、黑质的延伸部分,属锥体外系。 底部核团还与乳头体头前端及中脑被盖前 一些神经核团,共同组成上行性网状激活 系统。丘脑下部还是人体植物神经系统的 上级中枢之一,它与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 一起,行使控制、调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 功能。根据动物实验及临床表现的观察发 现,丘脑下部与下列功能有关:
中脑等重要结构,发病早期即可出现昏迷、去
大脑强直、脑干功能衰竭等表现。同时当丘脑
血肿大于10ml时,可并发周围严重脑水肿和阻
塞性脑积水,由于丘脑的解剖部位特殊性,在
上述三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随着病情的进展,
血肿可能带来周围神经组织并发损伤,和中央
型脑疝的发生,使病情可以变得极不稳定,向
更坏的方向发展。
精品文档
13
三、丘脑出血的分型
田泽等将丘脑出血归纳为:
(1)局限型:a.外侧核出血(丘脑膝状 体动脉破裂),血肿易向外扩展至内囊, 造 成 不 易 恢 复 的 偏 瘫 ; b. 内 侧 核 出 血 (由丘脑穿动脉破裂所致),血肿局限 丘脑内侧,出血可破入Ⅲ脑室,此型可 不引起偏瘫。局限型出血因血肿小一般 不威胁生命。
精品文档
10
丘脑前部内侧的血管,来自大脑前 动脉和脉络膜前、后动脉。丘脑前外侧 方血供,起源于大脑中动脉起始段的豆 核视束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的丘脑结节 动脉的穿支血管。丘脑后内侧由发自大 脑后动脉的丘脑穿动脉供血。外侧部亦 是由大脑后动脉发出的丘脑膝状体动脉 供血,后两支是发生出血机会最多的穿 支血管。

神经心理第七章丘脑

神经心理第七章丘脑




腹后核又可以分为腹后外侧核和腹后内侧核。 腹后外侧核接受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及中脑 网状结构、丘脑中线核、丘脑网状核、大脑皮 质躯体感觉区来的纤维。是重要的感觉中继站, 它发出第三级感觉纤维到中央后回。 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脑束的纤维,传导面部 的痛、温、触觉冲动。
躯体痛温觉、触觉传导经路
皮肤粘膜痛温、触觉感受器-脊神经-脊 神经节(1)-沿后根进入脊髓并上升 2-3个节段-后角细胞(2)-白质 前连合交叉至对侧-痛温觉纤维组成脊 髓丘脑侧束,触觉纤维组成脊髓丘脑前 束-丘脑腹后外侧核(3)-丘脑皮质 束-内囊后肢后1/3-大脑皮质中央 后回上2/3区及顶叶。
头面部痛温觉、触觉传导经路

外侧丘系lateral lemniscus:起于双侧上橄榄核 及对侧蜗背侧核和蜗腹侧后核的听觉纤维,在 脑桥中、下部,上橄榄核的外侧,转折向上, 形成外侧丘系。该系在脑桥,行于被盖的腹外 侧边缘部;在中脑尾侧端止于下丘,将听觉冲 动传递至下丘中央核。上橄榄核和蜗腹侧核的 听觉纤维在脑桥中、下部被盖腹侧部横行,并 在中线上交叉,构成斜方体trapezoid body,其 外侧部被上行的内侧丘系穿过。部分斜方体纤 维转折向上,加入外侧丘系。

皮肤粘膜痛温触觉周围感受器(三处神 经眼支、上颌支、下颌支)-三叉神经 半月神经节(1)-三叉神经脊束-三 叉神经脊束核(痛温觉纤维终止于此) 和感觉主核(触觉纤维)(2)-交叉 到对侧成三叉丘系上行-经脑干-丘脑 腹后内侧核(3)-丘脑皮质束-内囊 后肢-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下1/3。
内侧核群



丘脑性忽视症不能简单的归因于感觉传入障碍,
因为感觉障碍的程度与忽视的强度之间并没有 相关性。 从解剖学观点来看,丘脑是感觉冲动传入的中 继站,它与皮质、纹状体等均有纤维联系,起 着调节同侧皮质活动的作用,负责定向反应、 感知觉的整合及半球的运动唤醒。由于右侧 丘脑病变,造成调动和整碍

大 脑 的 功 能 解 剖

大 脑 的 功 能 解 剖

大脑的功能解剖神经系统在进化中,各个功能体系的控制中枢是自低移向高的阶段,各个功能体系的最高中枢最后在大脑皮质上建立并达到高度的分化。

基本的功能体系,如运动、一般感觉、视觉和听觉等,在大脑皮质上各有其投射区。

但人类大脑皮质的功能极为复杂,涉及到意识、思维、记忆和信号运用(语言、文字)等方面,而与这些机能有关的结构知识还是一个谜。

我们的大脑是如何活动的?我们的意识是怎样形成的?我们的智力靠的是什么?最近10年来,大脑研究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但还存在许多需要探索的区域。

大脑由前脑发展而来,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由两侧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

在种系发生上,从鱼类开始,大脑的功能与嗅觉有关。

随着动物的进化,从爬行类开始,大脑具有嗅觉以外的更多功能。

人类大脑皮质重演种系发生的次序,分为原皮质、旧皮质和新皮质。

原皮质和旧皮质与嗅觉和内脏活动有关;新皮质高度发展,占大脑皮质的96%以上,成为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最高调节器,而将原皮质和旧皮质推向半球的内侧面下部和下面,构成边缘叶。

所有的行为都是脑功能的结果。

这些行为不仅仅是简单的运动行为,如行走和饮食,还包括复杂的认知行为,如思维、语言、艺术的创造等。

大脑皮质约有140亿个神经元。

一、大脑半球的外形、分叶由于大脑半球皮质各部分发育不平衡,在半球表面出现许多隆起的脑回和深陷的脑沟,脑回和脑沟是对大脑半球进行分叶和定位的重要标志。

每侧半球以三条恒定的沟分为5叶,即外侧沟、中央沟和顶枕沟;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和岛叶。

大脑半球背外侧面观:中央前沟,中央前回,额上、下沟,额上、中、下回;中央后沟,中央后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包括缘上回和角回);颞上、下沟,颞上、中、下回,颞横回。

大脑半球内侧面观:中央旁小叶,距状沟,楔叶,胼胝体沟,胼胝体,扣带沟,扣带回。

大脑半球底面观:嗅球,嗅束,海马旁回,海马沟,钩,海马结构(海马+齿状回)。

在半球内侧面可见位于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一圈弧形结构:隔区(胼胝体下区+终板旁回),扣带回,海马旁回,钩,海马结构等,它们属于原皮质和旧皮质,共同构成边缘叶。

丘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丘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2023丘脑出血的临床分析contents •引言•丘脑出血的流行病学与病因学•丘脑出血的临床表现与评估•丘脑出血的治疗方法与效果•丘脑出血的预后与影响因素•研究的限制与未来展望目录01引言丘脑解剖结构及功能丘脑出血的危害及临床特点背景介绍探究丘脑出血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与内容02对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包括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等03研究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02丘脑出血的流行病学与病因学流行病学研究发病率丘脑出血的发病率较高,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密切相关。

发病年龄丘脑出血的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季节因素丘脑出血的发病与季节因素有关,冬季发病率较高。

病因学因素高血压是导致丘脑出血的主要病因之一。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其他因素脑动脉硬化可导致脑血管弹性降低,易破裂出血。

颅内血管畸形也是丘脑出血的常见病因之一。

如血液系统疾病、抗凝治疗等也可能导致丘脑出血。

03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等也可能引起丘脑出血。

发病机制01血压骤升血压骤然升高可能导致脑部血管破裂,进而引起丘脑出血。

02血管病变血管病变如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等也可能导致丘脑出血。

03丘脑出血的临床表现与评估丘脑出血常表现为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等。

患者可能还出现情感障碍、意识障碍、颅内高压等症状。

典型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语言、吞咽和认知等功能障碍,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

其他症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

诊断流程医生通常会先了解病史、进行体格检查,然后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MRI 等)以确定出血部位和范围,最后根据症状和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诊断标准与流程病情评估通常采用神经功能评分量表进行量化评估,包括昏迷程度评分、脑功能评分等。

病情评估内容评估内容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变化、颅内压增高程度、脑组织受压程度等。

丘脑的解剖与临床ppt课件

丘脑的解剖与临床ppt课件
损有关,止痛药效果不理想,AEDs可能有效。
最新编辑ppt
8
参与共济环路
皮质脑桥纤维 脑桥小脑束(脑桥臂)交叉
额、顶、颞、枕皮质
脑桥核
小脑皮质(新小脑)为主
齿状核红核丘脑束 交叉
丘脑腹前核、腹外侧核
躯体运动区
红核
红核脊髓束
脊髓前角细胞
最新编辑ppt
9
第二个症状:对侧共济失调
对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病变侵犯齿状核、红核至 丘脑腹外侧核的纤维联系时。
也可出现对侧感觉性共济失调,或两者可同时有。
最新编辑ppt
10
参与锥体外系环路
苍白球丘脑纤维
纹状体苍白球纤维
皮质纹状体纤维
新纹状体
苍白球
丘脑腹前核、


运动感觉区





腹外侧核 躯体运动区
黑质
中脑顶盖
最新编辑ppt
11
第三个症状:对侧锥体外系症状
丘脑与纹状体之间有往返纤维联系,病变时可直 接侵犯邻近的纹状体,故可出现对侧半身肢体的 手足徐动和舞蹈。
扣带回皮质、海马、 穹隆等 额叶前部皮质
小脑、苍白球、黑质 传入纤维
三叉丘系
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 大脑皮质躯体感觉区
味觉纤维、内侧丘系、 大脑皮质躯体感觉区 脊髓丘脑束
下丘臂的听觉纤维
大脑皮质听觉中枢
视束
大脑皮质视觉中枢
最新编辑ppt
4
躯干痛温觉和粗触觉通路
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上升1-2个节段 周围突经脊神经
丘脑腹后内侧核
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部 的下1/3区
最新编辑ppt
6

丘脑的解剖与临床

丘脑的解剖与临床
通过显微镜操作,精准切除病变 组织,减轻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
伤。
立体定向手术
利用定位系统,对病变部位进行精 确的定向治疗。
神经调控手术
通过电刺激或深部脑刺激等技术, 调节丘脑功能,改善症状。
05
丘脑疾病的研究进展
基因与遗传研究
总结词
基因与遗传研究在丘脑疾病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揭示疾病的病因和发病 机制。
换。
当外界刺激作用于丘脑时,能够 引起注意力的集中或分散,影响 个体对环境信息的处理和反应。
学习与记忆
丘脑参与学习和记忆过程,尤其是短期记忆。
丘脑中的核团与大脑皮层交互作用,储存和提取记忆信息,帮助个体学习和适应新 环境。
丘脑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作用可能与情感和动机有关,影响个体对记忆信息的处 理和回忆。
通过刺激丘脑,检测神经传导通路的 功能,用于评估神经损伤程度。
药物治疗
针对病因的药物
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相 应的药物治疗,如抗癫痫 药物、抗炎药物等。
改善症状的药物
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用于缓解患者的情绪和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为症状。
营养支持
针对患者的营养状况,给 予适当的营养补充,促进 康复。
手术治疗
显微手术
02
丘脑的生理功能
感觉传入
丘脑是感觉传入通路的重要中继站,负责接收和 01 整合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如触觉、痛觉、
温度觉等。
丘脑将感觉信息传递至大脑皮层,使大脑能够解 02 释和识别这些感觉信息,从而形成感知觉。
丘脑对感觉传入通路的调节对于维持身体平衡和 03 适应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情感与动机
运动障碍
01
02
03

边缘系统的解剖与临床

边缘系统的解剖与临床
24
边缘系统与情绪反应
一般认为颞叶、扣带回是情绪反应的中枢。边 缘系统通过调节躯体与内脏活动参与情绪反应。 边缘系统能单独或与大脑其他部位协同发出抑 制性影响,使动物不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而 杏仁体-下丘脑-隔区-额前叶的脑回路似乎与情 绪活动的关系最密切。
25
边缘系统与学习和记忆
目前以至于记忆功能有密切关系的脑结构中主 要由大脑皮质联合区、海马及邻近结构、背侧 丘脑等脑区。
额叶眶部:也参与植物性反应与行为反应,主 要与情感范畴的机能有关;
颞极:参与植物性反应、情绪反应、记忆 (近)、联想等高级精神活动;
岛叶:与内脏感觉和运动有关; 海马旁回后部
10
边缘系统的皮质下部
边缘系统皮质下部包括杏仁复合体、隔核、基 底嗅区及间脑、中脑的一部分。杏仁复合体参 与植物性效应、内分泌调节、犒赏效应、行为、 情绪、觉醒反应、对痛觉的调制等功能。
34
基底神经节的临床病理学
根据临床表现和药理学资料,基底节病变所产 生的运动障碍可分为三类:①运动过多性疾病; ②运动过少性疾病;③肌张力运动过多性疾病包括舞蹈症、手足徐动症、振 颤和抽动症。其特征是:①临床表现为过多的、 不自主的动作插入到正常活动中;②药理学上 表现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胆碱能药物能使能 使症状改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 物则使之恶化。
19
边缘系统与躯体运动
刺激扣带回与海马能产生躯体运动,这种运动 经常带有情绪色彩,如假怒、扑打、攻击等。
刺激杏仁体与隔区,会产生竖耳、憋气、咀嚼、 咆哮和发抖等,并伴有觉醒及某些自主性功能 和内分泌的变化。
刺激额叶眶部可引起肢体、颈项、躯干的紧张 性运动。切除双侧额叶眶部可引起活动过度, 动作和行走可增至正常的8~16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累及后丘脑(内、外侧膝状体)时,可产生同向性偏盲。
精选课件
14
7
第一个症状:感觉障碍
对侧半身感觉障碍:各种感觉障碍均发生 但深感觉和精细触觉重于浅感觉(丘脑的外侧核群传导浅感觉的
纤维有部分不交叉?) 躯干感觉障碍重于面部(来自面部的传入纤维止于腹后内侧核,
来自躯体的纤维止于腹后外侧核,可能与供血有关?)。 丘脑痛:原因不明,可能与大脑皮质对丘脑的抑制作用通路受
丘脑的解剖与临床
精选课件
1
背侧丘脑核团
前核群 内侧核群
外侧核群
腹层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腹后核 腹后外侧核
背层 髓板内核群
后侧核群
精选课件
2
精选课件
3
核名 丘脑前核
背内侧核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腹后外侧核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接受纤维 乳头丘脑束 丘脑其它核团
发出纤维投射区
扣带回皮质、海马、 穹隆等 额叶前部质
也可出现对侧感觉性共济失调,或两者可同时有。
精选课件
10
参与锥体外系环路
苍白球丘脑纤维
纹状体苍白球纤维
皮质纹状体纤维
新纹状体
苍白球
丘脑腹前核、


运动感觉区





腹外侧核 躯体运动区
黑质
中脑顶盖
精选课件
11
第三个症状:对侧锥体外系症状
丘脑与纹状体之间有往返纤维联系,病变时可直 接侵犯邻近的纹状体,故可出现对侧半身肢体的 手足徐动和舞蹈。
精选课件
12
第四个症状:丘脑痴呆及情感障碍
丘脑性痴呆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顺行性、逆 行性遗忘,虚构及定向障碍。
乳头丘脑束
下丘脑乳头体
丘脑前核
扣带回、穹隆、海马
丘脑背内侧核与额叶皮质有联系,涉及意识性活动 和记忆,影响心境和情感调节。
精选课件
13
丘脑中央核群还接受来自脑干网状结构传入纤维,再 发出丘脑皮质纤维弥散投射至皮质广泛区域。其受累 时可能出现意识障碍。
精选课件
6
深感觉和精细触觉
周围突经脊神经
中枢突经后根进入后索组成薄束、楔束
肌肉、肌腱、关节骨 膜本体感受器和皮肤 精细触觉感受器
脊髓后根神经节 (I级神经元)
延髓薄束、楔束核 (II级神经元)
内侧丘系交叉 丘脑腹后外侧核 (III级神经元)
中央后回中上部及旁 中央小叶后部
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
精选课件
小脑、苍白球、黑质 传入纤维
三叉丘系
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 大脑皮质躯体感觉区
味觉纤维、内侧丘系、 大脑皮质躯体感觉区 脊髓丘脑束
下丘臂的听觉纤维 大脑皮质听觉中枢
视束
大脑皮质视觉中枢
精选课件
4
躯干痛温觉和粗触觉通路
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上升1-2个节段 周围突经脊神经
躯干、四肢皮肤的感受器
脊髓后根神经节 (I级神经元)
损有关,止痛药效果不理想,AEDs可能有效。
精选课件
8
参与共济环路
皮质脑桥纤维 脑桥小脑束(脑桥臂)交叉
额、顶、颞、枕皮质
脑桥核
小脑皮质(新小脑)为主
齿状核红核丘脑束 交叉
丘脑腹前核、腹外侧核
躯体运动区
红核
红核脊髓束
脊髓前角细胞
精选课件
9
第二个症状:对侧共济失调
对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病变侵犯齿状核、红核至 丘脑腹外侧核的纤维联系时。
三叉神经感觉主核
面部感受器
面肌、眼外肌、 三叉神经支配肌
痛温觉纤维沿三叉神经脊束下降口周纤
维止于核上部,面部纤维止于核下部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脊束核
(I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运动支
深感觉纤维经三叉神经节不换元 直接止于
三叉神经中脑核
此二核发出纤维交叉至对
侧组成三叉丘系
丘脑腹后内侧核
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部 的下1/3区
脊髓后角固有核 (II级神经元)
痛温觉纤维经白质前联合交叉组成脊髓丘脑侧束 丘脑腹后外侧核
粗触觉和压触觉纤维经白质前联合交叉组成脊髓丘脑前束 (III级神经元)
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 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中上部及旁中央小叶后部
精选课件
5
面部痛温觉和粗触觉通路
周围突经眼神经、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触觉纤维止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