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链建设及其制度保障
农村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
农村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发展的日益重要,政府部门也加大了对农村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农村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提高农民收入,还可以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实现乡村振兴。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农村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
一、完善制度建设政策保障农村产业发展的第一步就是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法规,建立农村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确保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制度建设可以规范农业生产经营行为,推动农村产业的良性发展。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财政是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投入资金支持农村产业的技术创新、设备更新、市场拓展等方面。
同时,政府还可以对农业农村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负担,鼓励农村产业的发展。
三、强化金融支持金融是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政府可以通过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村产业的信贷支持,降低融资成本,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难题。
同时,政府还可以出台相关金融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支持力度。
四、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政府可以通过加强科技研发,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农村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科技基地,支持农村企业开展创新研究,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五、优化就业服务农村产业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农民收入,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吸纳农民就业。
政府可以通过优化就业服务,为农民提供就业培训、技能提升等服务,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
六、加强市场开拓市场是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市场开拓,拓展农产品销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政府可以组织农村企业参加各类展会、交易会,拓展销售渠道,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七、提升农民素质农民素质的提升对农村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推动农村产业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政府可以设立农村技能培训中心,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升农民就业能力。
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发展
引言概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以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为核心,结合五个主要点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创新农业科技、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加强流通环节管理、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以及推动农业供应链数字化建设。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探讨,将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增长。
正文:1.创新农业科技1.1推动农业科技研发与应用的合作1.2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企业发展1.3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1.4鼓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1.5引导农民科技创新意识的提升2.提升农业生产效率2.1优化农田管理2.2推广先进农业设施2.3加强农作物品种改良2.4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2.5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支持3.加强流通环节管理3.1建立农产品物流体系3.2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3.3推动农产品标准化与认证3.4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3.5进一步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4.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4.1加强农药、农兽药使用管理4.2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4.3推动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4.4加强农产品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4.5鼓励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5.推动农业供应链数字化建设5.1建立农业数据共享平台5.2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5.3发展农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5.4推动农业供应链金融创新5.5建设农产品交易电子平台总结: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创新农业科技、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加强流通环节管理、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以及推动农业供应链数字化建设,可以进一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民收入。
政府、企业和农民等各方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繁荣。
引言: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是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产业效益的关键环节。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重要任务。
湖北农业产业链实施方案
湖北农业产业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湖北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农业产业链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湖北省农业产业链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农业科技创新不足等,制约了农业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因此,制定并实施湖北农业产业链实施方案,对于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升级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目标湖北农业产业链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措施,构建完善的农业产业链体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关键措施1. 加强农产品加工环节加强农产品加工环节,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鼓励企业投资兴建农产品加工厂,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推动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2. 完善农产品流通渠道完善农产品流通渠道,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优化农产品运输网络,提高农产品运输效率,保障农产品供应,促进农产品销售。
3.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4. 支持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发展支持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农业产业链的发展。
鼓励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整合,推动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升农业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5. 加强政策扶持加强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出台支持农业产业链发展的政策措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四、保障措施1. 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产业链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
2. 加强技术培训加强农业产业链相关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保障农业产业链的稳定运行。
3. 加大资金支持加大对农业产业链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全面分析农业产业链
全面分析农业产业链一、简介农业产业链是指从种植、养殖、加工到销售环节的一系列步骤组成的生产和流通链条。
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产品市场化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农业产业链进行全面分析。
二、农业资源和生产环节农业产业链的第一个环节是农业资源和生产环节。
农业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水源、气候和人力资源等。
种植业和养殖业是农业资源的主要利用方式。
种植业包括粮食、蔬菜、果树等农作物的种植;养殖业包括家禽、畜牧等牲畜的养殖。
这些环节的发展与投入的合理化配置密切相关,关系到农业产业链的稳定推进。
三、农产品收购和初加工农产品收购和初加工是农业产业链的第二个环节。
农产品收购是将农产品从农田或养殖场购买到流通环节的过程,主要由农产品经纪公司、合作社等机构完成。
初加工是将农产品进行简单处理,例如去皮、去籽、去鳞等,为后续的深加工做准备。
四、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深加工是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之一。
深加工将农产品进行加工和提炼,生产出各种农产品加工品,例如面粉、豆制品、果酱等。
深加工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产品的市场化,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物流与仓储物流与仓储是农业产业链的衔接环节。
物流包括农产品的运输和配送,确保农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顺利运输。
仓储则是将农产品暂时存储在仓库中,以便于后续销售。
物流与仓储是农业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对于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新鲜度具有重要意义。
六、流通和销售流通和销售是农业产业链的最后一个环节。
流通包括农产品的批发和零售,主要由农产品市场、商超等机构完成。
销售则是将农产品卖给最终消费者,通过各种渠道将农产品推向市场。
流通和销售环节的稳定发展是农业产业链成败的关键,对于推动农产品市场化具有重要作用。
七、农业产业链的挑战与机遇农业产业链面临着一些挑战与机遇。
一方面,农业产业链受到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稳定性不足。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农业产业链带来了机遇,加速了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进程。
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与安全保障措施
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与安全保障措施第1章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概述 (4)1.1 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特点与挑战 (4)1.1.1 环节众多,涉及领域广泛 (4)1.1.2 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 (4)1.1.3 区域性特征明显 (4)1.1.4 政策依赖性强 (4)1.1.5 生产资料价格波动 (5)1.1.6 产业链环节协同不足 (5)1.1.7 信息化水平不高 (5)1.1.8 风险防范与应对能力不足 (5)1.2 稳定性的重要性 (5)1.2.1 保障粮食安全 (5)1.2.2 促进农业现代化 (5)1.2.3 提高农民收入 (5)1.2.4 优化资源配置 (5)1.3 影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5)1.3.1 自然因素 (5)1.3.2 市场因素 (5)1.3.3 政策因素 (6)1.3.4 技术因素 (6)1.3.5 产业链协同因素 (6)1.3.6 风险防范与应对能力 (6)第2章供应链上游原料保障措施 (6)2.1 增强农业生产能力 (6)2.1.1 推广高产优质农业品种 (6)2.1.2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6)2.1.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6)2.1.4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6)2.2 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6)2.2.1 合理规划种植区域 (6)2.2.2 促进作物多样化种植 (6)2.2.3 发展绿色农业 (7)2.3 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 (7)2.3.1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7)2.3.2 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7)2.3.3 合理开发农业资源 (7)2.3.4 建立健全农业资源保护制度 (7)第3章农产品加工环节稳定性保障 (7)3.1 提高加工企业抗风险能力 (7)3.1.1 增强企业内部管理 (7)3.1.2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7)3.2 加工技术创新与设备升级 (7)3.2.1 加强科研投入 (7)3.2.2 推广先进加工技术 (7)3.2.3 设备升级改造 (8)3.3 优化加工产业链布局 (8)3.3.1 加强原料基地建设 (8)3.3.2 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8)3.3.3 拓展销售渠道 (8)3.3.4 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 (8)第4章农产品物流与仓储环节稳定性保障 (8)4.1 构建高效物流体系 (8)4.1.1 优化农产品物流网络布局 (8)4.1.2 发展多元化物流模式 (8)4.1.3 完善物流政策支持体系 (8)4.2 仓储设施建设与优化 (9)4.2.1 加强仓储基础设施建设 (9)4.2.2 优化仓储布局 (9)4.2.3 创新仓储管理模式 (9)4.3 物流与仓储信息化管理 (9)4.3.1 构建物流与仓储信息平台 (9)4.3.2 推广物流与仓储信息技术 (9)4.3.3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 (9)第5章农产品市场流通环节稳定性保障 (9)5.1 市场体系构建与优化 (9)5.1.1 市场信息化建设 (10)5.1.2 市场多元化发展 (10)5.1.3 市场规范化管理 (10)5.2 价格风险管理 (10)5.2.1 建立健全农产品价格监测预警体系 (10)5.2.2 推广农产品期货市场 (10)5.2.3 建立农产品价格保险制度 (10)5.3 市场监管与调控 (10)5.3.1 加强市场监管 (10)5.3.2 完善市场调控政策 (10)5.3.3 建立应急保障机制 (10)5.3.4 强化部门协同 (10)第6章农业产业链金融支持体系 (11)6.1 农业金融政策与制度创新 (11)6.1.1 完善农业信贷政策,提高信贷资金对农业产业链的支持力度; (11)6.1.2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降低农业产业链风险; (11)6.1.3 创新农业产业链融资渠道,拓宽农业企业融资途径; (11)6.1.4 加强农业金融政策与财政、产业、土地等政策的协同,形成政策合力。
农业全产业链存在问题及建议
1. 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
1. 加强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的检测与监管,推广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方式。
2. 加工过程中存在卫生问题
2. 加强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管理,确保加工环节的卫生安全。
产业链完善度
1. 农业生产与加工、销售环节脱节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2. 基层政府资金不足,政策执行效果有限
2. 加大对基层政府的财政支持,确保政策执行有足够的资金保障。
3. 农村基层组织和农业产业主体素质较低
3.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农业产业主体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政策理解和运用能力。
农业全产业链存在问题及建议
问题类别
具体问题
建议措施
生产效率
1.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缺乏现代化技术和装备
1. 推广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装备,如智能农机、精准农业技术等。
2. 农业生产者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知识
2. 加强农业生产者培训,提升农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3. 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3. 加强农业生产组织和管理,推动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2. 产业链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协调
2. 加强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和协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
3. 产业链缺乏创新和升级
3. 鼓励农业产业链的创新和升级,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政策支持
1. 政策可操作性不强,缺乏细化
1. 完善农业产业相关政策,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和细化程度,确保政策能够落地实施。
农业产业链的合作与共赢机制
农业产业链的合作与共赢机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链的合作与共赢机制成为了广大农民和农业产业的关注焦点。
农业产业链的合作与共赢机制,强调各个环节之间紧密合作,形成良性互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业产业链的合作与共赢机制的内涵、作用、挑战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内涵农业产业链的合作与共赢机制,是指农业产业链中各个环节之间通过深度合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协同发展的机制。
这种机制重视农民和农企之间的合作,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加收入,提高农业效益。
同时,合作与共赢机制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为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市场环境。
二、作用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产业链的合作与共赢机制可以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通过规模化种植、分工合作,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农民和农企之间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协作,提高了劳动力的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2. 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农业产业链的合作与共赢机制,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的冗余,优化经营流程和资源配置,降低了生产成本。
农民和农企之间共同分享风险,降低了个体农户经营的不确定性和压力,提高了农业产业链的整体效益。
3. 扩大市场份额。
农业产业链的合作与共赢机制可以形成产销衔接,做好市场调研和产品定位,推动农产品的市场化和品牌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通过合作,农民和农企之间可以共同开拓市场,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增加销售额。
三、挑战1.信息不对称。
在农业产业链的合作与共赢机制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农民和农企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农民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不足,农企对农产品的生产情况缺乏了解,这导致了资源配置不合理,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
2.技术匹配问题。
农业产业链的合作与共赢机制需要农民和农企之间的技术匹配,但是现实中存在技术水平不一的问题。
一些农户缺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这给产业链的合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农业产业链是什么农业全产业链应该如何布局
农业产业链是什么农业全产业链应该如何布局现代农业竞争,已由产品之间的竞争,转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能有效弥补中国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竞争优势的不足、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能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必须抓住当前需求侧消费结构升级、供给侧改革加速的有利时机,立足国情、分类施策,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
随着经济全面进入新常态,当前区域综合实力的竞争,已经由原来的企业和产品之争,转变为产业链竞争。
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充分享有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全链条的增值收益,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01何谓农业全产业链?关于“农业全产业链”的概念,目前尚未有较为权威的界定。
综合各家之言,虽然学者们阐述的角度不同,但对农业全产业链涉及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包括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部门、组织机构及关联公司是一个有机整体的看法大体是一致的。
在农业领域,农业产业链是不同农产品链的集合体,是联结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消费等环节的有机整体。
它一般由产品链、价值链、创新链、资金链、信息链、组织链构成。
02三大类型农业产业链发展加快1、加工链不断巩固截至2016年底,农民合作社中有53%发展加工流通,7.8万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上升到2.2:1,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5%。
2、服务链快速发展在需求带动和政策扶持下,各类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快速发展。
目前,全国经营性专业服务组织超过100万个,市场化运作的龙头服务企业不断壮大,农业生产型服务的产业形态越来越明晰。
3、功能链蓬勃兴起作为农业发展新动能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呈快速发展态势。
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正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兴行业。
03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呈多样化1、专业市场带动型由地方政府建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大批中间商在专业市场进行批发交易,中间商再分别联系农户和消费者。
农业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农业产业发展保障措施首先,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农业科技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强抗灾能力,减少资源浪费。
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农业科技的研发投入,培养一支专业的农业科技团队,提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应用水平。
同时,鼓励与农业科技相关的企业和机构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将科技成果快速应用到实践中。
其次,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包括灌溉设施、农田整治、农产品储存和加工设备等。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
同时,引导和鼓励农民建立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集资和合作的方式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收益水平。
第三,要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
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政府应当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和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问题。
同时,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的公开和共享,提高农民对市场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最后,要加强农村土地制度。
土地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政府应当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确保农民的土地产权和使用权,促进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力。
同时,改善农村土地经营环境,降低土地流转和使用的成本,推动农村土地的规范化、市场化和产权化。
综上所述,农业产业发展保障措施需要加强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加强农村土地制度。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落实,才能够真正保障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广大农民谋取更多的福祉。
农业产业链农业金融服务创新与发展
农业产业链农业金融服务创新与发展第一章农业产业链与金融服务概述 (3)1.1 农业产业链概述 (3)1.1.1 农业产业链的构成 (3)1.1.2 农业产业链的特点 (3)1.2 金融服务概述 (4)1.2.1 金融服务体系 (4)1.2.2 金融服务的作用 (4)1.3 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的重要性 (4)第二章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现状分析 (5)2.1 我国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现状 (5)2.1.1 服务体系概述 (5)2.1.2 金融服务产品创新 (5)2.1.3 政策支持与引导 (5)2.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5)2.2.1 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 (5)2.2.2 农业金融风险较大 (5)2.2.3 农业金融服务成本较高 (5)2.3 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发展潜力 (5)2.3.1 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市场空间巨大 (5)2.3.2 科技创新推动金融服务升级 (6)2.3.3 政策环境优化,助力金融服务发展 (6)第三章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创新模式 (6)3.1 互联网农业金融服务 (6)3.2 供应链金融模式 (6)3.3 政策性金融服务模式 (6)第四章农业产业链金融产品设计 (7)4.1 农业产业链金融产品设计原则 (7)4.2 针对不同环节的金融产品设计 (7)4.2.1 种植环节 (7)4.2.2 养殖环节 (7)4.2.3 加工环节 (7)4.2.4 销售环节 (8)4.3 金融产品创新案例 (8)4.3.1 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 (8)4.3.2 农业科技金融服务 (8)4.3.3 农业产业链基金 (8)4.3.4 农业产业链保险 (8)第五章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8)5.1 政策支持体系 (8)5.1.1 政策引导与激励机制 (8)5.1.2 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 (9)5.1.3 政策协同与监管 (9)5.2 服务网络体系 (9)5.2.1 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9)5.2.2 金融机构布局 (9)5.2.3 互联网金融服务 (9)5.3 信用评价体系 (9)5.3.1 信用评价标准 (9)5.3.2 信用评价机制 (9)5.3.3 信用应用与激励 (9)第六章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风险管理 (10)6.1 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风险类型 (10)6.1.1 信用风险 (10)6.1.2 市场风险 (10)6.1.3 操作风险 (10)6.1.4 法律风险 (10)6.1.5 环境风险 (10)6.2 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10)6.2.1 严格筛选服务对象 (10)6.2.2 建立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 (10)6.2.3 优化金融服务产品设计 (10)6.2.4 强化内部管理 (11)6.3 风险补偿与分担机制 (11)6.3.1 支持政策 (11)6.3.2 金融服务机构风险分担 (11)6.3.3 保险机制 (11)6.3.4 风险市场转移 (11)第七章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与农业科技创新 (11)7.1 农业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的关联性 (11)7.1.1 农业科技创新的内涵与价值 (11)7.1.2 金融服务的功能与作用 (11)7.1.3 农业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的关联性分析 (12)7.2 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途径 (12)7.2.1 政策性金融支持 (12)7.2.2 商业性金融支持 (12)7.2.3 混合型金融支持 (12)7.3 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案例 (12)7.3.1 某省农业科技创新基金 (12)7.3.2 某农业科技公司信贷支持 (12)7.3.3 某农业保险项目 (13)第八章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与农业产业扶贫 (13)8.1 农业产业扶贫概述 (13)8.2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扶贫的策略 (13)8.3 农业产业扶贫金融服务案例 (13)第九章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国际合作与借鉴 (14)9.1 国际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概况 (14)9.1.1 国际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的发展背景 (14)9.1.2 国际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的现状 (14)9.2 我国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国际合作 (14)9.2.1 国际合作现状 (14)9.2.2 国际合作面临的挑战 (15)9.3 国际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经验借鉴 (15)9.3.1 美国的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 (15)9.3.2 欧洲的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 (15)9.3.3 印度的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 (15)第十章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发展前景与政策建议 (16)10.1 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发展前景 (16)10.2 政策建议 (16)10.3 发展策略与措施 (16)第一章农业产业链与金融服务概述1.1 农业产业链概述农业产业链是指以农产品为核心,从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到消费等环节构成的完整产业体系。
农业产业链 供应链 政策
农业产业链与供应链政策一、农业生产支持政策目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供应,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1 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农田水利、农村道路、农业科技等。
1.2 实施农业补贴政策,根据农产品种类、产量、种植面积等因素进行补贴。
1.3 推行农业保险政策,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农民收益。
二、农产品市场建设政策目标: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2.1 建设多元化的农产品市场,包括大型综合市场、专业市场、农贸市场等。
2.2 鼓励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主体参与农产品市场建设。
2.3 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实现农产品全过程监管。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目标: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3.1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链发展。
3.2 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3.3 鼓励农业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四、农业品牌建设政策目标: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4.1 培育区域特色农业品牌,发挥品牌效应。
4.2 鼓励农业企业申请注册商标,提高品牌意识。
4.3 支持农业品牌推广,扩大品牌影响力。
五、农业质量安全管理政策目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
5.1 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5.2 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强化生产过程控制。
5.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六、农业风险管理政策目标: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农民收益。
6.1 建立健全农业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应对风险。
6.2 推行农业风险保障制度,为农民提供风险保障。
6.3 支持农民参加农业保险,降低自然灾害等风险的影响。
七、农村金融支持政策目标:为农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支持农业发展。
7.1 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7.2 推广农村信用合作模式,为农民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农业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
农业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在当代社会,农业产业链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为了推动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提出农业产业链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加强农产品生产端建设加强农产品生产端建设是农业产业链发展的重要环节。
首先,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研发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实现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
其次,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安全可追溯。
同时,还要鼓励农民参与生产,保障农民的利益,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完善农产品流通渠道完善农产品流通渠道是农业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
首先,应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情况,指导农产品流通。
其次,要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同时,还要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优化农产品加工环节优化农产品加工环节是农业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
首先,应加大对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投入,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推广绿色、环保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其次,要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联盟,加强产业合作,优化生产布局,提高农产品加工效率。
同时,还要培育知名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推进农产品营销环节推进农产品营销环节是农业产业链发展的重要保障。
首先,应制定多元化的农产品营销策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其次,要建立农产品营销体系,推动区域间、产地直供等多种营销模式,增加农产品市场供给量。
同时,还要加强农产品品牌宣传,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农产品销售。
总之,农业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需要综合考虑生产、流通、加工、营销等多个环节,做好产业链衔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认真落实实施方案,推动我国农业产业链健康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农业产业链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指南
农业产业链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指南第1章引言 (3)1.1 背景与意义 (3)1.2 目标与任务 (4)第2章农业产业链概述 (4)2.1 农业产业链的概念与特点 (4)2.2 农业产业链的分类与构成 (5)2.3 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5)第3章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应用 (5)3.1 循环经济的概念与原则 (5)3.1.1 概念 (5)3.1.2 原则 (6)3.2 循环经济在农业产业链中的作用 (6)3.2.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6)3.2.2 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6)3.2.3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6)3.3 农业产业链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6)3.3.1 生态学原理 (6)3.3.2 系统论原理 (6)3.3.3 产业链理论 (6)3.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6)第4章农业产业链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总体框架 (7)4.1 建设目标与原则 (7)4.1.1 建设目标 (7)4.1.2 建设原则 (7)4.2 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 (7)4.2.1 体系构建 (7)4.2.2 运行机制 (7)4.3 政策措施与支持体系 (8)4.3.1 政策措施 (8)4.3.2 支持体系 (8)第5章农业生产环节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8)5.1 种植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8)5.1.1 优化作物种植结构 (8)5.1.2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8)5.1.3 发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8)5.1.4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9)5.2 畜禽养殖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9)5.2.1 优化畜禽养殖布局 (9)5.2.2 推广畜禽养殖清洁生产技术 (9)5.2.3 发展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 (9)5.2.4 推广养殖废弃物饲料化利用 (9)5.3 水产养殖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9)5.3.1 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 (9)5.3.2 发展绿色养殖技术 (9)5.3.3 推广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9)5.3.4 加强水域生态环境保护 (9)第6章农产品加工环节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9)6.1 农产品加工企业内部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9)6.1.1 优化生产流程 (9)6.1.2 节能减排 (10)6.1.3 废弃物分类与回收 (10)6.1.4 信息化管理 (10)6.2 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10)6.2.1 上下游产业协同 (10)6.2.2 产业集聚发展 (10)6.2.3 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10)6.3 农产品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0)6.3.1 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分类与特性 (10)6.3.2 生物技术应用 (10)6.3.3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 (10)6.3.4 废弃物制备新型材料 (10)6.3.5 建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体系 (11)6.3.6 政策支持与市场推广 (11)第7章农产品流通与消费环节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11)7.1 农产品流通环节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11)7.1.1 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 (11)7.1.2 提高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 (11)7.1.3 推广农产品绿色流通技术 (11)7.1.4 建立农产品流通信息平台 (11)7.2 农产品消费环节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11)7.2.1 倡导绿色消费理念 (11)7.2.2 建立绿色农产品认证体系 (11)7.2.3 加强农产品消费环节监管 (12)7.2.4 促进农产品消费结构优化 (12)7.3 农产品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 (12)7.3.1 推广环保包装材料 (12)7.3.2 建立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 (12)7.3.3 加强包装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 (12)7.3.4 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12)第8章农业产业链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与推广 (12)8.1 技术创新方向与重点 (12)8.1.1 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12)8.1.2 节水灌溉技术 (12)8.1.3 生态农业技术 (12)8.1.4 农业信息化技术 (13)8.2 技术推广与应用模式 (13)8.2.1 建立多元化技术推广体系 (13)8.2.2 创新技术推广模式 (13)8.2.3 加强典型示范引导 (13)8.3 技术创新与推广的政策支持 (13)8.3.1 加大财政投入 (13)8.3.2 完善政策体系 (13)8.3.3 强化激励机制 (13)第9章农业产业链循环经济体系评价与监管 (13)9.1 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14)9.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4)9.1.2 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14)9.1.3 评价方法 (14)9.2 监管机制与政策 (14)9.2.1 监管机制 (14)9.2.2 政策措施 (14)9.2.3 法律法规体系 (14)9.3 评价与监管的信息化建设 (14)9.3.1 信息平台建设 (14)9.3.2 数据采集与处理 (14)9.3.3 信息技术应用 (14)9.3.4 人才培养与培训 (15)第10章农业产业链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案例与启示 (15)10.1 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 (15)10.1.1 国内案例 (15)10.1.2 国外案例 (15)10.2 成功经验与启示 (15)10.2.1 成功经验 (15)10.2.2 启示 (16)10.3 前景展望与建议 (16)10.3.1 前景展望 (16)10.3.2 建议 (16)第1章引言1.1 背景与意义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农业面临着生产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链整合方案
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链整合方案第一章农业现代化概述 (3)1.1 农业现代化背景 (3)1.2 农业现代化目标 (3)1.3 农业现代化意义 (3)第二章农业产业链整合基础分析 (4)2.1 农业产业链现状分析 (4)2.1.1 农业产业链结构 (4)2.1.2 农业产业链发展特点 (4)2.2 农业产业链存在问题 (4)2.2.1 产业链条不完整 (4)2.2.2 产业链内部协同不足 (4)2.2.3 产业链技术创新滞后 (4)2.2.4 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均 (5)2.3 农业产业链整合的必要性 (5)2.3.1 提高农业产业链运行效率 (5)2.3.2 促进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 (5)2.3.3 推动农业产业链技术创新 (5)2.3.4 优化农业产业链利益分配 (5)第三章农业产业链整合策略 (5)3.1 整合模式选择 (5)3.2 整合关键环节 (6)3.3 整合实施步骤 (6)第四章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6)4.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6)4.2 农业产业布局优化 (7)4.3 农业产业链延伸 (7)第五章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 (7)5.1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7)5.2 农业生产管理体系 (8)5.3 农业生产技术指导 (8)第六章农业科技与信息化 (9)6.1 农业科技创新 (9)6.1.1 创新背景及意义 (9)6.1.2 创新方向与重点 (9)6.1.3 政策支持与保障 (9)6.2 农业信息化建设 (10)6.2.1 信息化建设现状 (10)6.2.2 信息化建设目标 (10)6.2.3 信息化建设措施 (10)6.3 农业科技服务 (10)6.3.1 服务体系构建 (10)6.3.3 政策支持与保障 (11)第七章农业市场体系建设 (11)7.1 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11)7.1.1 市场定位与目标 (11)7.1.2 市场主体培育 (11)7.1.3 市场基础设施完善 (11)7.1.4 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11)7.2 农业要素市场体系建设 (12)7.2.1 资源配置与市场机制 (12)7.2.2 农业要素市场培育 (12)7.2.3 农业要素交易平台建设 (12)7.2.4 农业要素市场政策支持 (12)7.3 农业市场服务体系 (12)7.3.1 农业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12)7.3.2 农业市场服务内容 (12)7.3.3 农业市场服务体系建设路径 (12)第八章农业产业链金融支持 (13)8.1 农业产业链金融需求 (13)8.1.1 农业产业链资金需求特点 (13)8.1.2 农业产业链金融需求规模 (13)8.1.3 农业产业链金融需求结构 (13)8.2 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 (13)8.2.1 政策性金融服务 (13)8.2.2 商业性金融服务 (13)8.2.3 保险金融服务 (13)8.3 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 (14)8.3.1 金融科技创新 (14)8.3.2 跨界合作创新 (14)8.3.3 政策创新 (14)第九章农业产业链政策保障 (14)9.1 农业产业链政策制定 (14)9.1.1 政策背景与目标 (14)9.1.2 政策制定原则 (14)9.1.3 政策内容与措施 (14)9.2 农业产业链政策实施 (15)9.2.1 政策实施主体 (15)9.2.2 政策实施流程 (15)9.2.3 政策实施保障 (15)9.3 农业产业链政策评估 (15)9.3.1 评估指标体系 (15)9.3.2 评估方法与流程 (16)9.3.3 评估结果应用 (16)第十章农业产业链整合效果评价与展望 (16)10.2 整合效果评价方法 (16)10.3 农业产业链整合展望 (17)第一章农业现代化概述1.1 农业现代化背景农业作为国家基础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情况汇报
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各项指标持续向好。
首先,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升。
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智能化种植等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稳步提高。
其次,农产品加工环节逐步完善。
现代化农产品加工厂和设施不断兴起,农产品加工技术不断创新,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
再次,农产品流通体系不断健全。
农产品物流网络日益完善,农产品市场多元化,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展,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更多便利。
最后,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农业保险、金融、技术咨询等服务不断完善,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和支持。
此外,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突出。
部分地区农产品质量监管不到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
二是农产品加工环节存在一定的能耐不足,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设施改造力度,提高加工水平。
三是农产品流通环节仍然存在一些中间环节,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需要进一步优化流通体系,降低流通成本。
四是农业服务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金融等服务覆盖面不够广泛,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对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施的升级改造,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优化流通渠道,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大对农业服务体系的支持力度,完善农业保险、金融、技术咨询等服务,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保障和支持。
总的来看,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致富注入新的动力。
农业全产业链项目实施方案
农业全产业链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全产业链项目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全产业链项目旨在整合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实现农产品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一体化管理,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构建完整的农业全产业链,实现从农产品生产到销售的全程管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效应,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信息化管理;2. 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3. 打造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4. 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产业效益。
三、项目实施方案1. 建立农产品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种植、养殖、施肥、浇水等生产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构建农产品加工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农产品加工、包装、贮存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3. 建设农产品流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农产品销售、物流配送、库存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提高销售效率和市场反应能力。
4.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产地、生产环节、加工环节、流通环节的全程追溯,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
5. 打造农产品品牌形象,通过包装设计、宣传推广等手段提升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
6. 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建立农产品产销信息平台,实现农产品生产和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提高农产品销售效益。
四、项目实施步骤1. 确定项目实施范围和目标,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和时间表。
2. 开展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信息化建设,选择合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软件工具。
3.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整合各环节数据,实现全程追溯和监控。
4. 开展农产品品牌建设,设计包装、宣传推广等活动,提升产品形象和市场认知度。
5. 推动农产品产销对接,建立产销信息平台,促进农产品生产和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乡村振兴农业产业链梳理
乡村振兴农业产业链梳理一、引言乡村振兴是我国当前的重要战略,农业产业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农业产业链进行梳理,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合理的发展路径和策略。
二、农业产业链的概念农业产业链是指从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加工、终端销售到物流配送这一完整的生产流程。
它涵盖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等不同环节,形成了一个有机的产业链,实现了价值链的延伸和提升。
三、种植与养殖环节农业产业链的第一环节是种植与养殖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农民通过种植和养殖活动,生产出各种农产品。
这些农产品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畜牧养殖产品等。
种植与养殖的质量和效益直接关系到后续的环节。
四、加工环节农产品经过种植与养殖后,需要进行加工。
加工环节包括加工车间和加工工艺。
通过加工,农产品可以被加工成精细化、多样化的产品。
加工环节的发展对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价值起到重要的作用。
五、流通环节农产品经过加工后,需要投入流通环节。
流通环节包括物流、仓储、销售等环节。
物流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它负责将产品从生产地运送到消费者手中。
仓储环节则是农产品的储存与管理,销售环节则是农产品进入市场并售卖给消费者。
六、农业产业链的协同与配套农业产业链的协同与配套非常重要。
种植与养殖、加工、流通等环节需要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例如,种植与养殖环节需要结合加工环节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品种和数量。
加工环节需要根据种植与养殖环节的供应来调整生产计划。
只有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与配套良好,才能形成高效的农业产业链。
七、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趋势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将围绕着增加附加值、提升品质、延伸价值链等方向进行。
一方面,农产品的加工将更加注重精细化和多样化。
另一方面,农业产业链将进一步拓展到农畜产品的深加工、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领域。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科技将进一步应用于农业产业链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八、农业产业链的挑战与机遇农业产业链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农业产品市场化水平较低等。
农业产业链分析及优化建议
农业产业链分析及优化建议一、引言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在我国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链也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征。
本文旨在对农业产业链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优化建议,以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农业产业链的概述农业产业链是指从农业生产到农产品流通和销售的一系列环节。
它包括农业生产、农产品初加工、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和销售等环节。
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和农产品质量,也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农业产业链分析1. 农业生产环节:农业生产是农业产业链的基础环节,包括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等。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存在着劳动力短缺、农业技术不足等问题,导致农业产能低下和农产品质量不高。
2. 农产品初加工环节:农产品初加工是指对农产品进行简单加工,如清洗、脱皮、去杂等。
当前农产品初加工环节存在着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等问题,导致产品附加值低。
3. 农产品加工环节:农产品加工是指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和加值改造。
当前农产品加工环节存在着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等问题,导致农产品加工能力有限。
4. 农产品流通和销售环节: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是农业产业链的最后环节,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体验。
当前农产品流通和销售环节存在着物流成本高、农产品品牌建设不足等问题,导致农产品在市场上难以获得优势地位。
四、优化农业产业链的建议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业生产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通过引进新型农业机械设备,减轻农业劳动力负担,提高生产效率。
2. 加强农产品初加工环节:引进优质初加工设备,提高农产品初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
鼓励企业与农户合作,建立农产品初加工联合体,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3.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鼓励企业增加农产品深加工环节,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
引导企业投资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推动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创新和提高。
中国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图谱、发展路径与对策
中国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图谱、发展路径与对策一、前言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指导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的一项政策,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是其题中之义,因此,加快建立和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成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
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农业产业融合不断加深、农产品消费日益升级的背景下,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是补齐农业标准供应短板、破解农业高质量发展技术难题的现实需要,是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需求、建设农业标准体系新格局的重要战略方向。
深入开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构建与对策研究,对推动我国农业标准化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农业全产业链的形成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产业化不断深化的结果。
2009 年,中粮集团有限公司首次提出农业全产业链的概念;2017 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工作的通知》,将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作为重要示范工程来推进;2020 年,受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致使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为此,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确保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和安全稳定,这为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20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全产业链模式的打造[1]。
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模式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化升级,还会提升农业对其他产业和农户收入的辐射带动效应 [2],尤其是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对进一步形成企业新的价值链和盈利模式、拓展农民创业就业空间以及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 [3]。
农业全产业链政策
农业全产业链政策
农业全产业链政策是指政府为促进农业发展而制定的政策体系,旨在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完整、协调和高效运转。
这一政策涵盖了从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到市场销售的全过程,包括土地资源、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物流运输、市场销售等领域。
为了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政府在土地政策、金融扶持、科技创新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土地政策方面,政府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整治等方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金融扶持方面,政府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贷款等方式,支持农业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在科技创新方面,政府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的投入,推动农业技术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政府还积极推动农业产业链的一体化发展,鼓励农民组织、农业企业和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促进农业生产和流通的协调。
政府还通过建立农业保险、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制度,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农业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农业全产业链政策是促进农业发展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链的支持和投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产业链建设及其制度保障
本文阐述了农业产业链的价值基础、运行机制以及组织形式。
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农业产业链的建立和运行,提出了我国农业产业链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创新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依法规范和保障农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标签:农业产业链;组织形式;制度保障
农业产业链是指与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密切相关、具有上下游关系的所有功能环节联结成的,能够实现价值增值的产业链条。
[1]它是在一定的政策和环境下,商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价值流、供给流紧密结合而产生的有别于传统农业的新农业经济体,其建立、完善和健康运行有赖于处于产业链上的各经济主体通过产业链的联接形成产业联盟和利益共同体,其共同目的是在追求整个产业链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每个经济主体都能够公平的分享利益机制的成果,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一、农业产业链的价值基础和运行机制
农业产业链是传统农业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相互延伸而形成的有机体,处于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经济主体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而产生关联效应,使得以往单个主体的经济能量得以更大释放,给处于同一链条上相邻的其他经济主体带来价值提升和利益创造的机会。
在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链上,数量众多、分散作业的农户和少数规模庞大的龙头企业分别位于产业链上的底端和顶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二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在传统农业领域,广大的种植和养殖农户由于生产规模小和信息不对称,缺乏谈判能力而一直处于利益分享的劣势地位,收益微薄。
龙头企业获得的收益不仅包括自己创造的经济附加值,还包括本该属于农户的一部分利益。
建立和谐的农业产业链就是要使得处于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经济主体充分的获得自己创造的经济附加值,实现利益最大化。
农业产业链建立的基础是区域内各经济主体在主观上要有相互协作的强烈意愿,在产业上要有相互关联,在技术上要能相互对接。
它不是政府意志主导下第二、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的“拉郎配”式的产业联合,而是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每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使下,自发寻求合作伙伴而形成的利益联盟。
农业产业链的建立能够提升所有合作伙伴的竞争优势,使得每一个合作伙伴通过竞争而发挥出自身最大潜能,通过提供在行业内具有竞争力、在市场上具有价格优势、在消费者中具有卓越口碑的品牌产品来开拓和保持市场份额。
二、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组织形式
按照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2]一个产业的构成需要不同的角色组成,分别是实干者、协调者、推进者、信息者、创新者、监督者、凝聚者、完善者。
由于
农业生产是一个自然过程和人为相互作用的有机体,农业产业链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阶段呈现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环节,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产业链的不同位置承担着不同角色。
当前我國正在运行的农业产业链组织的三种典型形式有: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
处于农业产业链上游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担当着凝聚者、信息者和协调者的职责。
它通过与农户签订合约,规范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将分散的农户按照契约关系和合作关系凝聚在一起,与社员共享信息,从而协调农户之间、农户与合作社、合作社与生产资料供应者之间的关系。
从产业链中游看,农民专业合作社扮演着实干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在生产过程中,合作社为农户提供配套的技术服务。
如遇到技术问题,合作社还会与政府、农研院等机构联系,取得技术指导。
在生产过程中,合作社还要严格按照与农户所签的合同对生产过程给予监督和管理。
从产业链下游看,农民专业合作社肩负着创新者、推进者和完善者的责任。
合作社在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等阶段中通过创新利益分配和互补机制,做到利益调节,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使农民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仅能得到初级产品的收益,还能得到加工和销售环节中返还的一部分利润,从而真正达到既可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又能增加农民的收益的目的。
我国农业产业链仍处于非常初级的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产业链运作模式。
制约其稳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1)产业链中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不合理,中下游产业对于上游产业利润绝对挤压,合作难以持续;(2)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滞后,影响农业产业链稳固以及核心竞争力提升;(3)缺乏法规约束,惨烈的低水平竞争致使产业链运作效率低,龙头企业退出,产业链断裂。
三、发达国家农业产业链的建立和运行为我们提供了良好借鉴
美国是农业产业链发展最早、水平最高的国家,家庭农场和不同功能的专业合作社是其产业链的主体。
2004年美国共有家庭农场204万个,平均规模为193.4公顷;2006年共有农业合作社3791万个,社员324万个,交易量1064亿美元。
[3]合作社按市场价格为社员提供生产资料和服务,按有竞争力的价格收购社员的农产品,年终根据社员入股份额分配股息红利。
合作社如出现经营风险,社员也按入股份额分担损失。
美国政府通过《农业调整法》、《联邦农业改进和改革法》、《农业自由法》以及《农场安全及农村投资法》等多项法律保障了农业产业链上的正常运行,也使得美国农场家庭的平均收入水平高于全国家庭平均收入水平。
日本的自然环境使得日本曾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1947年通过的《农业协作组织法》加速了日本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壮大,形成了以市町村为主体的基层农协组织、以都道府县为主体的地方农协和农协的全国性组织三个层次自下而上的农协体系,进行农业经营一体化运作。
在农协组织强大作用下,农地细碎的分散农户形成了有机整体,到2000年每一农户家庭可支配年收入比城市工薪家庭收入高出130.4万日元。
法国是欧盟第一农业大国,其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突出矛盾是人多地少,二战后法国政府主导农业“专业化”改革,通过区域专业化、农场专业化和作业专业化全面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了“生产领域合作社”和“流通领域合作社”,农业合作社大大提升和强化了农户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地位和话语权,也形成了以葡萄酒、香水等为代表的世界著名品牌,并促进以普罗旺斯薰衣草为代表的观光旅游业的发展。
美日法等发达国家农业产业链发展对于提升本国传统农业竞争力和提高农民收入的经验告诉我们,仅仅通过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简单转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有“三农”问题,农民收入问题解决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农业产业内部,通过农业产业链的建立和完善改变农户单元弱小困境,使农户分享农业产业链延伸创造的附加值收益。
四、基于公平与效率建设高效农业产业链的制度保障
我国传统农业产业链过窄,使得农民收入基本上依靠出售初级农产品,利润低甚至没有利润,致使农民缺乏农业生产积极性。
用现代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改造传统农业,促使农业走出种植和养殖等传统耕作方式,打破传统农业藩篱,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二和第三产业相结合,农业生产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方向延伸、农村生态旅游与服务业一体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村经济整体价值。
(1)经济新常态下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创新是农业产业链提升的物质基础。
截止2013年底,我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达3.4亿亩,耕地流转比率达到26%,土地流转步伐加快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扩散,土地流转呈现出流转方式多样化、流转方向多元化、流转去向开放化,流转价格不断攀升和适度经营规模等新特征,并且城镇化和农村巨大的投资潜力为土地流转提供了新的机遇,但也存在着不尊重农民意愿、流转程序不规范、农地非农化等问题。
放活土地经营权,推进“三权分置”,深化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制度,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登记、信息发布、收益评估、风险分担的平台;土地流转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坚决防止定任务、下指标等损害农民利益的政府行为;加强对涉农企业流转土地的监管力度,防止改变用途和环境污染等发生。
(2)依法规范和保障农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是农业产业链提升的必要条件。
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截止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73.06万户,出资总额1.21万亿元,[4]入社成员超过4300万人(户)。
当前农业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产权结构呈现“一股独大”形式,治理机制呈现向少数人集中,利益分配呈现差距过大等,这些问题阻碍了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建议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形式对《合作社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修改和补充:①适当扩大适用对象,把资金互助合作纳入该法的调整范围;②细化法律条款,对成员人数做具体限定,对政策扶持和优惠做出可操作性指导;③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做具体规定;④增加合作社联合社登记的相关条款。
(3)培育和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链提升的关键。
2012年我国有农业龙头企业近11万家,实现销售收入突破5.7万亿元,占农产品市场供应量的1/3,占主要城市菜篮子产品供给的2/3,出口创汇占4/5。
[5]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总数已有1253家,占全国总数1%。
带动农户1.1亿户,带动种植业面积占全国60%以上,畜禽饲养量占70%,养殖水面占80%以上。
[6]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财税政策的扶持,科技研发投入是增强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财税政策应支持龙头企业进行基地建设、建立研发机构改造技术装备;在信贷政策方面,满足龙头企业在原料收购、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资金需求,创新抵押、质押和担保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