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鉴赏诗歌题高考真题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杜甫)(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杜甫)(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杜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狂夫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①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本诗作于客居成都时。

①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

②篠(xiǎo):通“筱”,指细小的竹子。

③裛(yì):通“浥”,沾湿、滋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即沧浪”三字,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的典故,暗示诗人的操守。

B.颔联使用对偶的手法,描绘明净悦目的翠竹轻摇,细雨中清香可闻的荷花格外娇艳。

C.颈联描述了现实生活中诗人故人书信断绝,家人饱受饥饿之苦,与前文景色形成对比。

D.尾联“欲填沟壑”写诗人饱经患难,行将就木的消极与无奈,尽显杜诗思想感情之“沉郁”。

2.杜甫此诗,自称“狂夫”,却与李白《将进酒》中的“狂”大相径庭,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两首诗中二人的“狂”有何不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马【注】杜甫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注】这首诗大约写于乾元二年(759),当时诗人流寓泰州(今甘肃天水,当时属唐朝边境地区)。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一首“咏物诗”,本诗表现了诗人的“爱物之心”;又以独特视角,用第二人称抒情达意,将马人格化,生动而有情味。

B.前两联语意紧密相承,“老”承“久”,“岁晚”承“天寒”。

交代了马与自己患难相依的关系,也写出了其老病的状态。

C.颈联写马的毛发、骨相等资质绝非平常之辈,但它在我面前却十分温顺驯服,对我非常忠诚,表达出对病马的浓浓深情。

D.曹操在《短歌行》中因思慕贤才而沉吟,杜甫因感动于此马为物虽微但对我情意深厚而沉吟。

同是“沉吟”却意味不同。

4.如同闻一多借“红烛”来写自己,杜甫所写的“病马”也实为诗人自己。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之杜甫篇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之杜甫篇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之杜甫篇一、(2021年北京卷)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瘦。

①以下对本诗的认知,不恰当的一项就是()(3分后)...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指韦曲的满眼春色,使自感老去的诗人也真的应当把戏释怀,面面俱到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名词解释”,例如“偏齿Pocahontas人”,实际就是快乐Pocahontas人,正话祖爷,存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强盗尚家家。

(唐罗隐《递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天下,眼中多少可以儿坟。

(清(此当做清,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等曲江》)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答案:①(3分)c②(4分)be③(4分)要点一:筹钱向往归隐生活,抒发对韦曲春景的钟爱。

(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归隐山林之情)要点二:暗含谋仕未果的繁杂心情。

二、【2021年福建卷】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6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津津乐道茅斋绝高大,江上燕子故来频。

顶戴死点污琴书内,更直奔飞虫打著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2023届高考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名家专练及答案:杜甫专项练习

2023届高考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名家专练及答案:杜甫专项练习

2023届高考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名家专练:杜甫专项练习一、根据诗歌内容,完成14,15题。

宿江边阁①杜甫暝色②延山径,高斋次水门③。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注释】①大历元年(766)春离开成都的杜甫来到夔州,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

江边阁、高斋,皆指西阁。

②暝色:暮色③次水门:位于水门。

水门,指瞿塘峡口。

14.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 首联中“延”有接引的意思,仿佛暝色是山径迎接来的一般,赋于无生命的自然景物以生趣。

B. 颔联中“宿”字,活化了深夜山间薄云停驻的情态,“翻”字,既写出了大江日夜奔流的气势,又烘托了诗人孤寂的情怀和难平的心绪,构成幽渺的艺术境界。

C. 颈联中的“鹳鹤”富有象征意义,是在战乱中被掠夺、被压榨的劳动人民的象征,在一定程度上唤起读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联想。

D. 此诗全篇皆用对句,笔力雄健。

它既写景,又写情,是融景入情、情景并茂的一首杰作。

15. 细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6分)答案:14.C(鹳鹤等是专喜捕食鱼介类生物的水鸟,白天在水面往来追逐,搜寻食物,此刻已停止了捕逐活动;生性贪狠的豺狼,这时又公然出来攫夺兽畜,争喧不止。

被鹳鹤追飞捕捉的鱼介,被豺狼争喧噬食的兽畜,正是在战乱中被掠夺、被压榨的劳动人民的象征。

)15.诗人通过描绘不眠时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他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花底①杜甫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②县,堪留卫玠③车。

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注】①写此诗时,诗人四十七岁。

②潘安,即西晋潘岳,他为河阳县令时,令全县种桃花。

③卫玠,西晋人,他长得“风神秀异,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

14.对这首诗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运用互文与夸张的修辞方法。

“萼”和“花”指的都是花瓣,“蕊”和“须”指的都是花蕊。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遣兴》杜甫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遣兴》杜甫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遣兴》杜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兴[注]
杜甫
干戈犹未定,弟妹各何之。
拭泪沾襟血,梳头满面丝。地来自荒野大,天远暮江迟。衰疾那能久,应无见汝时。
注本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时杜甫寄居成都。
前人评价此诗说:“结语尤为沉痛。”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评价。
参考答案 结语意为:我年老且病,哪能活得长久呢;应当没有机会见到你们 (弟妹们)了!这是诗人充满绝望的哀叹。这其中包含了战乱未平、亲人离 散的愁思,漂泊异乡、年老迟暮的伤感,体弱衰病、相见无期的悲伤,所以 说“尤为沉痛”。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前人 评价的意思,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

杜甫鉴赏诗歌题(高考真题)

杜甫鉴赏诗歌题(高考真题)

【2 】有关几首杜甫律诗的高考题型设计一.《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荜今始为君开.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1.首句即写出了住处的秀丽风景,还泄漏出的特点,为下文诗人见到客人的心境作了铺垫.2.“但见”的意在言外是.3. 最能表达客至情景的一联是, .4.杜诗的作风历来被称为沉郁顿拙,而该诗的格调倒是.5..全诗表现了诗人与同伙.邻人的一种什么样的关系?6.全诗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涯场景?7.把“舍南舍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扩写成有意境的现代汉语.二旅夜书怀细草轻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寰宇一沙鸥.1.诗中写旅夜近景的诗句是,.2.写旅夜前景的诗句是,.3.直抒胸臆的诗句是,.4.一.二联作者拔取了哪些意象?一联和二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剖析如许写的艺术后果.5.“寰宇一沙鸥”依靠了作者如何的思惟情感?6.《客至》的“群鸥”和《旅夜书怀》的“沙鸥”同是写鸟,其寄义有什么不同?三.咏怀事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发展明妃另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傍晚.绘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1. 首句一“赴”字传神,极有艺术特点,试写出你的咀嚼赏析2. 历来对昭君出塞评价不一,该诗塑造了王昭君如何的形象并作若何评价?3. 浏览下面有关杜甫出身与情感的材料,联合全诗内容具体剖析诗人若何借古抒写以下三组出身或情感的.1)天宝十三载,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甫)且言:“有臣如斯,陛下其忍弃之!”……甫上书,帝怒……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新唐书·杜甫传》2)大历元年,自云安至夔州,居之.(该诗创作这一时代)——《杜甫年谱》流浪西南寰宇间——杜甫《咏怀事迹(其一)》3)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4. 明人胡震亨的杜诗通评论该诗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发展豪杰起句,此未为合作.”意思是如许气候宏伟的诗句,只有效在发展豪杰的地方,用在昭君村上是不合适,不调和的.接洽前三题的剖析,你是否赞成,有何意见?四.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际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摇动.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寥寂.1.诗人在这个岁暮的夜晚,听到了“”.“”“”.看到了“”.“”想到了“”“”(用原诗句答复)2.首句一个“催”字有何表达后果?3.诗人把地点的夔州称“天际”,接洽全诗内容剖析该词还有什么寄义.4.全诗有几联对仗?5.试赏析颔联的艺术特点6. “卧龙跃马终黄土”依靠了诗人如何的感慨?五. 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兵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 清人仇兆鳌评价首联:“‘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杜诗详注》)他以为是写登临的喜悦,你是否赞成他的意见并写出你的来由2. 试赏析颔联的意境美.3. 这首诗是若何表现诗人忧国忧平易近思惟情感的?参考答案一.1.荒僻罕见喜悦 2.很少见有同伙来 3.花径不曾缘客扫,篷门今始为君开.4.清爽明快5.密切.融洽.和气.真挚 6.终于等来同伙来访,喜悦欢乐,朴素地设酒招待客人的生涯场景7.春天来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只见鸥鸟飞来,或翔于水面,或集于溪边,热烈是它们的,我总不见有客人来,也就只好日日与鸥鸟为伍了.二.1. 细草轻风岸,危墙独夜舟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3.(后两联)4.一联:细草.轻风.危墙.独舟.二联:星.平野.月.大江.第一联的意象显的微小脆弱,第二联的意象显得雄壮浩荡.产生强烈的反差与比较,使人加倍感到危墙独舟的微小脆弱,意在表现独舟上的诗人加倍微小伶丁.5. 是本身处境流散伶丁的写照,对本身命运的难以把握的太息,对本身性命微小孤单的悲剧之感.6.(1)《客至》中的“群鸥”:群鸥自由往来,点出情况荒僻罕见,少有人交往,着一“群”字反衬本身的孤单和没有同伙相伴的处境.格调清爽.(2)《旅诗》的“沙鸥”:一沙鸥在苍茫寰宇中,凸起其微小可怜,借以象征本身的出身处境,抒发对性命的感慨.格调悲苦.三1.诗人采用想象夸大的手段,用一赴字写出群山万壑跟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绚丽的图景,凸起了三峡山势的峻峭与活泼,把静止的群山写活了.2.首句侧面衬托.颔联直接表现她的顽强性情和对故土的怀念.诗人即赞赏她的美妙品德,又同情她的不幸.3.1)昭君入宫见妒,不被皇上宠幸重用,杜甫入朝并没有真正得到皇上的赏识和重用.2)借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远离故土抒写本身远离京师,流散西南.3.)借王昭君的思乡:环佩空归月夜魂来抒写他对长安的怀念.4)不赞成,诗中杜甫对王昭君的评价是异常高的,他身行万里,冢留千秋,心与故国同在,并且又借她来暗示本身的遭受,,所以要把他写的惊天动地,借高山大川的宏伟气候来衬托她.四.1. 五更鼓角声悲壮.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天际霜雪霁寒宵.三峡星河影摇动,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寥寂.2. 一“催”字形象地解释岁序逼人,吐露出时间易逝的悲凉之感.3. 天际点出地点地的偏远,有自伤流浪之意.4. 四联5.该联写出了夜中所见所闻,诗人用“鼓角”.“五更”.“声悲壮”等词把兵革未息.战室频仍的氛围天然地传达出来;下句写了三峡伟丽的风景.诗人把对时局的深切关心和对三峡深夜美景的观赏有条有理的表现出来,营造了苍凉恢弘的意境,与诗人悲壮深邃深挚的情怀相融会.6.诗人写汗青豪杰人物的消失,表现了诗人极端的忧愤和感伤,豪杰不再,感慨本身更不能像他们那样转变这战乱的世道,也将终归尘土,一种落寞与无奈含蓄地表达出来.五.1.不赞成.这一今一昔可懂得为曩昔曾据说过洞庭水,哪里想到迟暮之年却登上,万般感慨,往日的神往与幻想,今日全成了泡影.如许与后面感慨流浪天际,北望长安兵荒马乱,“凭轩涕泗流”声泪俱下相一致.2.颔联创设了极为雄壮阔大的意境.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所断裂,一分为二.日月星辰仿佛沉没在水面上,徐徐行进,开天辟地.负载日月,多么磅礴.多么大气.3.作者先写洞庭景不雅,再转到小我情状,然后与标题照顾,写登楼远眺关山之北想到吐蕃犯边,国运的艰苦,忧国忧平易近,为之流涕.。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练:杜甫《客至》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练:杜甫《客至》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练:杜甫《客至》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客至①唐·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②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③。

肯④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①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

明府,唐人对县令的称呼。

相过,即探望、相访。

②盘飧:盘盛食物统称。

③旧醅(pēi):隔年的陈酒。

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④肯:乐意。

1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表现了诗人在闲逸的江村中略带寂寞的心情。

B.颔联,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也因为“蓬门”寒酸,不大好意思相见,和后面的畅饮欢快形成对比。

C.尾联令人想到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无须事先相约请,随意过从招饮,是在真率纯朴的人际关系中所领略的绝弃虚伪矫饰的自然之乐。

D.本诗语言表达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律诗忧国忧民的情感有很大的不同。

16.本诗善于运用富于情趣的生活细节来表现主人待客的兴味与心境,请结合诗作最后两联谈谈你的理解。

(6分)【参考答案】15.选B。

解析:“今日‘君’来,也因为‘蓬门’寒酸,不大好意思相见”理解错。

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的意思,今日“君”来,才为君大开“蓬门”,更能彰显二人交情深厚,而不是因为‘蓬门’寒酸,不好意思相见。

16.解析:①颈联描绘诗人迎客就餐、频频劝饮的细节。

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表现出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和融洽气氛。

②尾联写主客对饮兴致渐浓,并招呼邻翁助兴。

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突出场面的欢快热烈,表现了诗人和朋友酒意浓,兴致高,也表现出主人对客人的热情。

高考题(杜甫)

高考题(杜甫)

译文
1、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 刚伸出墙外。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下 来。竹影移过酒樽也觉得清凉。
3、竹经雨洗显得秀丽而洁净,微风吹来,可以 闻到淡淡的清香。
4、只要不被摧残,一定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 高。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 这是一首咏物诗,理解咏物诗就要抓住作 者所吟咏事物的特征。诗中作者着力描绘 的形象是“竹”,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 和新,第二联着力写竹阴的凉爽怡人,第 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 的清香,根据对诗句的这些理解,概括竹 子的形象特点。
作品译文
•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 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俗话说的好“笔落 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作清新、俊 逸,和南北朝时两位著名诗人庾信、鲍照 的作品一样。李白啊,如今,我在渭北独 对着这无语的春之绿树,你在江东远望那 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我 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共饮,再次探讨一下 我们的诗作呢?
• 参考答案: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 净,风送竹香。
⑵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 这一句中的“色”是什么?应该首先指竹的青翠。而这种 颜色,是可以浸润映照在书帙之上的。再看这一句中最后 一个字,晚,说明固然是竹林翠色染绿了书帙,但何尝又 不是这种颜色加上竹影婆娑,使书帙淹没在一片深色里, 从而有让人觉得天色将晚的错觉呢?总结起来,这一句好 在哪里呢?好在侧面写出了竹的特点——翠绿,竹影婆娑; 好在动词富有想象力,“侵”字将颜色写出了动感,而且 竹林仿佛有了思想;好在一个“晚”字写出来作者的感受。
前两联的分析
•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 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746年(天宝五年)或747 年(天宝六年)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 从这方面来落笔的。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 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 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 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 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 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 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这四句,笔力峻拔, 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 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 “思不群”的分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野望》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野望》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野望》含答案(2016·上海卷·T13-1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

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答案】D【解析】A项,“白雪”和“清江”都是名词,从词语结构的角度分析,都是偏正式结构。

B项,“诸弟”“一身”都是名词,“诸”“一”都是表述数目的词语。

C项,“供多病”和“答圣朝”都是动宾短语,“供”和“答”是动词,“多病”“圣朝”都是偏正式结构短语。

以上选项均符合对仗特征。

D项,“时极目”与“日萧条”无论是词性还是词语结构都不对应,不符合对仗要求。

2.从“切合题目”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答案】D【解析】A项,“西山”“南浦”都是野外的景象,但这是诗人在还未出城时想象的景象。

B项,“海内”“天涯”写“诸弟”与诗人天各一方,这两个词不是“望”见的景物描写。

C项,“迟暮”指诗人暮年,“涓埃”指诗人认为自己对国家没有什么贡献。

这两个词主要表现的是诗人无力报国的郁闷之情,与“望”无关。

D项,“出郊”点明是人到郊外去,“极目”写诗人远眺,切合题目“野望”的内容。

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首联以景写情,三城边防堡垒白雪皑皑,传达忧国之情,看到送别之地,流露思家之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
12345
(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①___峨__眉__山__位___于__蜀__地__,__岘___首__山__位__于___襄__阳__,__二___者__相__距__遥__远___;②__以___两__山__相__距___之__远__代指自己 _与__朋__友__的__远___离__,__不__舍___之__情__见__于__言___外__。 [解析] 解答本题,考生首先要了解“峨眉、岘首”的地理位置,峨眉山在四川乐山, 岘首山在湖北襄阳,可谓相隔遥远,正如诗中所说“地阔”“天高”,即山高水远, 相见无期,由此可见,两人从此一别相见之难,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
3.(2020新高考Ⅰ卷,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 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2345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赠别诗。首联叙时危身老。上句交代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 下句说明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此联既传达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也暗含 着诗人对自身年老多病的惆怅。颔联抒写离别之情。诗人拜读友人郑炼的诗以度时 日,但是一想到和友人分别,诗人内心便不能平静,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颈联 借景抒情。上句写诗人自己所处的环境,下句想象友人所去之地的景色。地阔天高, 诗人与友人两地相思,情谊深厚。尾联借诗人对友人的嘱托,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志 趣。诗人希望友人为自己寻访像庞德公那样的高士,寄寓了诗人渴望自己能有像庞 德公一样的志趣。
12345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解析] B项,“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错。“把君诗过日”在此处意为在这样 艰难的世道中,年老多病的“我”拿着你的诗拜读以度时日。但“此别”后可能就 无法有友人的诗篇相伴了。

专题05 诗歌鉴赏-三年(2018-2020)高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原卷版)

专题05 诗歌鉴赏-三年(2018-2020)高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原卷版)

专题05:诗歌鉴赏【2020年高考】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2020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

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15.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三、【2020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杜甫考试题及答案

杜甫考试题及答案

杜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请问,以下哪部作品不是杜甫的作品?A. 《春望》B. 《登高》C. 《望岳》D. 《静夜思》答案:D2. 杜甫的诗歌风格以什么著称?A. 豪放B. 婉约C. 现实主义D. 浪漫主义答案:C二、填空题3.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的感慨。

答案:国家兴亡4. 杜甫的《登高》一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句诗描绘了________的景象。

答案:秋天三、简答题5. 简述杜甫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答案:杜甫的诗歌深刻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后的社会现实,包括战争的残酷、人民的苦难以及国家的衰败。

同时,他的诗歌也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如对家乡的思念、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四、论述题6. 论述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答案:杜甫的诗歌以其深沉的现实主义风格和严谨的艺术形式著称。

他的诗歌语言质朴而深沉,情感真挚而细腻,形式上则注重音律和谐与结构严谨。

在中国文学史上,杜甫的诗歌不仅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也被后人誉为“诗史”,其作品和人格都受到了极高的评价,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五、诗歌鉴赏题7. 阅读杜甫的《望岳》,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望岳》是杜甫以泰山为题材的一首诗,诗中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立志攀登人生高峰的豪情壮志,同时也反映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定意志和不屈精神。

六、结束语通过以上题目,我们对杜甫的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杜甫的诗歌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也是我们了解唐代社会历史的重要窗口。

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获得启发,进一步探索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曲江①二首(其一)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梁翡翠,苑边高家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注释】①曲江:又名曲江池,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建。

唐玄宗并完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

成为唐代长安城著名的游览胜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飞花”“风”的意象写出了暮春的景色,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

B.颔联下句是说不要因感伤太多而讨厌喝酒,正面的意思是多喝酒来消愁吧。

C.颈联实写景色,虚写时世,承上启下,为下面直抒胸臆和寄寓慨作了铺垫。

D.诗人将全部的哀思寄子曲江这一实物,从侧面写出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2)请从写景和抒情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是如何做到尽得“含蓄”之妙的。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牧童词①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

B.“白犊时向芦中鸣”写出了牛儿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的情状。

C.“还鼓长鞭三四声”用“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

D.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结尾借放牛娃之口,点明全诗主旨。

(2)这首诗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董元达谢逸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顔。

高考题中的杜甫诗 (参考答案)

高考题中的杜甫诗 (参考答案)

1、(2001年上海高考)月夜忆舍弟(1)(诗圣律诗)(2)戍鼓断人行、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任意写出其中两句即可)(3)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更明,突出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200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 江汉【答案】“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3、(2005年全国高考)绝句二首(其一)【答案】(1)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2)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4、【2008年福建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绝句漫兴九首(其三)【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

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

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久闲之情。

5、【2009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答案】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

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⑵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②“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杜甫古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专项练习

杜甫古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专项练习

杜甫古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专项练习月夜忆舍弟杜甫戍人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_________。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______诗。

(诗圣律诗)(2)从诗中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

(戍鼓断人行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任意写出其中两句即可)(3)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更明,突出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问题】(2004广东卷)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考题原貌]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题解]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夔州,有人认为作于江陵,当以后者为是。

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秋天,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诗即作于此间。

诗题作《江汉》,近乎无题,大概漂泊流徙中,已无心拟题。

杜甫这时已五十六岁,长期飘零,历尽艰辛,北归无望,生计日困,至老仍如浮云行止无定,心中自然颇多感慨。

尽管如此,诗人忠魂仍存,壮心犹在,并未因处境困顿和年老多病而悲观消沉,此诗就集中地表现了这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

[句解][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漂泊江汉,我这思归故乡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间,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

“江汉”,长江、汉水之间。

首联表达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有自嘲意。

“思归客”是杜甫自谓,因为身在江汉,时刻思归故乡,但思归而不得,饱含天涯沦落的无限辛酸。

“乾坤”,即天地。

“腐儒”,迂腐的读书人,这里实际是诗人自指不会迎合世俗。

高考试卷语文古诗鉴赏真题

高考试卷语文古诗鉴赏真题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唐)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小题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4分)答案: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比“无边落木”与“不尽长江”,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逝的感慨。

同时,“萧萧”和“滚滚”两个叠词,形象地描绘了落叶和江水翻滚的景象,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画面感。

三、小题2:请分析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答案: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感受。

诗人通过“艰难苦恨”四个字,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经历。

同时,“繁霜鬓”和“新停浊酒杯”两个意象,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困顿和无奈。

诗人借助这些意象,抒发了自己对命运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感慨。

四、小题3: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这首诗的结构。

(4分)答案:这首诗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首联和颔联通过描绘自然景物,间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感慨;颈联和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无奈。

这种结构安排使得诗歌情感饱满,意境深远。

五、小题4: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6分)答案: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通过描绘登高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深刻反思。

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落木、长江、悲秋、病痛等意象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流逝、人生易逝的感慨。

同时,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命运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无奈。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是杜甫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总结:这首诗以登高为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感慨。

诗歌结构严谨,情感饱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感慨。

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

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

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一、诗歌鉴赏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是杜甫的《春望》中的诗句?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以下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李白的《静夜思》中,以下哪一句最能体现诗人的思乡之情?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二、诗歌鉴赏填空题4. 请填写《望岳》中的名句: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

5. 请填写《江雪》中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简答题6. 请简述《静夜思》中李白如何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思乡之情。

7. 请分析《登高》中杜甫如何通过登高远望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四、诗歌鉴赏论述题8. 论述《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如何运用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感慨。

9. 分析《滕王阁序》中王勃如何通过对滕王阁的描写来展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

五、诗歌鉴赏创作题10. 请以“秋夜”为题,创作一首四句诗,要求体现秋天夜晚的景色和情感。

11. 请以“离别”为题,创作一首五言绝句,表达离别时的不舍和期待重逢的情感。

六、诗歌鉴赏翻译题12. 将《静夜思》翻译成英文,并保持原诗的意境和情感。

13. 将《登鹳雀楼》翻译成英文,注意保留原诗的韵律和节奏。

七、诗歌鉴赏综合题14. 请结合《春望》和《秋思》,分析杜甫在不同季节中表达的情感变化。

15. 请结合《滕王阁序》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讨论王勃和苏轼在作品中展现的人生观和历史观的异同。

八、诗歌鉴赏开放题16. 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诗歌鉴赏对于个人修养和文化传承有何意义?请结合具体诗歌作品进行阐述。

高考杜甫诗真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杜甫诗真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杜甫诗真题及答案解析高考是每个学子人生中的重要里程碑,对于考生来说,备考期间准备好各个科目的真题很重要。

在文科生中,杜甫的诗歌是必备的考试素材之一。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提供一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杜甫的诗歌。

【诗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月追逐北风至,万人空巷道路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只有鸟犬声。

【题目解析】:这首诗是杜甫创作的一首反映当时社会动荡局面的作品。

诗中反映了杜甫亲身经历的北方军阀割据、百姓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静默的对比,诗中流露出了一种对现实深感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无奈之情。

【诗歌细节解析】:1. "三月追逐北风至":这句诗揭示出了诗人所处时代的动荡不安,以及杜甫亲身经历的北方战乱带给百姓的困厄。

诗中的"三月"象征春光明媚,然而北风不断追逐,预示着杜甫所处时代的阴云密布,动荡即将到来。

2. "万人空巷道路寂":这句描绘了战乱时期的万人空巷景象,以及大家为了逃避战火而不得不离开家园,背井离乡的悲伤局面。

"空巷"表明城市空无一人,"道路寂"则暗示着整个国家的萧条和沉寂。

3. "雄关漫道真如铁":这句诗直接点出了当时国家的边境局势,"雄关"象征战略要地,"漫道真如铁"则刻画出了北方边境线的坚固和困难。

这种壮观而艰难的边境线可见一斑。

4. "而今只有鸟犬声":这句歌颂了北方边境线上善于适应环境的生物,如鸟类和狗类。

诗中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寂寞的情感,国家繁华已消失,只有孤身一人留守的鸟犬。

【诗歌意义分析】:这首诗是杜甫对当时社会动荡局势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北方战乱和百姓流离失所的景象,诗中展现了杜甫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时局的忧愤之情。

杜甫用质朴的词语和细腻的描绘,抒发了他那颗为国家悲愤而痛哭的心。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过洞庭青草湖》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过洞庭青草湖》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过洞庭青草湖》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洞庭青草湖①黄庭坚乙丑越洞庭,丙寅渡青草。

似为神所怜,雪上日杲杲②。

我虽贫至骨,犹胜杜陵老。

忆昔上岳阳,一饭③从人讨。

行矣勿迟留,蕉林追獦獠④。

【注】①此诗写于黄庭坚贬官之后。

②杲杲:明亮貌。

③一饭:一餐饭。

唐·杜甫《解闷》:“一饭未曾留俗客,数篇今见古人诗。

”也以之喻微小的利益或恩惠。

④獦獠,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

15.(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用“乙丑”“丙寅”这二个相邻的日子,突出行程之紧迫快速。

B.第二句说一路上白雪漫漫但冬阳和暖,表面上是写神明垂怜,实际上是诗人自怜。

C.第三句诗人表示自己虽然十分贫穷,但境况要比杜甫好,因此由衷感到高兴。

D.本诗与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都运用了典故,体现了作者善用典故的创作风格。

16.(6分)黄庭坚写诗主张“平淡而山高水深”,这一主张在尾联如何体现?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15.C16.①尾联说不要停留,快快赶路,要到芭蕉林中与獦獠为伍,语言平淡,直白浅近。

②“蕉林”、“獦獠”暗示所贬之地的荒远蛮昧,传达出作者被贬的无奈与失意。

③作者急于到这个地方去,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势利炎凉社会的鄙弃。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因此而由衷感到高兴”分析错误。

“犹胜杜陵老”仅仅是一种戏谑和苦中作乐,并非“由衷感到高兴”。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先应准确理解黄庭坚“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含意。

“平淡”应是指语言风格质朴无华,“山高水深”应是在朴实文字中,委婉含蓄的表达强烈的情感。

(1)“行矣勿迟留,蕉林追獦獠”意思是不要停留,快快赶路,要到芭蕉林中与獦獠为伍,写了面对岭南的蛮荒和苦楚,他也要继续前进不能停留,语言直白、朴实无华,使读者通俗易懂;(2)两个意象“蕉林”、“獦獠”是边远山区的典型事物,概括了岭南的蛮荒和苦楚,暗示所贬之地的荒远蛮昧,从而间接的表达了作者被贬的无奈与失意,条件的艰苦和内心的忧愁;(3)但作者他“行矣勿迟留”,急于到芭蕉林与古朴纯真的獦獠为伍,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势利炎凉社会的鄙弃,表现出一种坚定正视和不屈服的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几首杜甫律诗的高考题型设计
一.《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首句即写出了住处的秀丽景色,还透露出的特点,为下文诗人见到客人
的心情作了铺垫。

2.“但见”的弦外之音是。

3. 最能表达客至情景的一联
是, .
4.杜诗的风格历来被称为沉郁顿拙,而该诗的格调却
是。

5..全诗表现了诗人与朋友、邻居的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6.全诗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场景?
7.把“舍南舍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扩写成有意境的现代汉语。

二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诗中写旅夜近景的诗句
是,。

2.写旅夜远景的诗句
是,。

3.直抒胸臆的诗句
是,。

4.一、二联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一联和二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5.“天地一沙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客至》的“群鸥”和《旅夜书怀》的“沙鸥”同是写鸟,其含义有什么不同?
三.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 首句一“赴”字传神,极有艺术特色,试写出你的品味赏析
2. 历来对昭君出塞评价不一,该诗塑造了王昭君怎样的形象并作如何评价?
3. 阅读下面有关杜甫身世与感情的材料,结合全诗内容具体分析诗人如何借古抒
写以下三组身世或感情的。

1)天宝十三载,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

(甫)且言:“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甫上书,帝怒……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新唐书·杜甫传》
2)大历元年,自云安至夔州,居之。

(该诗创作这一时期)
——《杜甫年谱》
漂泊西南天地间
——杜甫《咏怀古迹(其一)》
3)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
4. 明人胡震亨的杜诗通评论该诗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
为合作。

”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诗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

联系前三题的分析,你是否同意,有何看法?
四.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诗人在这个岁暮的夜晚,听到了“”、
“”
“”。

看到了“”、“”想到了
“”
“”(用原诗句回答)
2.首句一个“催”字有何表达效果?
3.诗人把所在的夔州称“天涯”,联系全诗内容分析该词还有什么含义。

4.全诗有几联对仗?
5.试赏析颔联的艺术特色
6. “卧龙跃马终黄土”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五.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 清人仇兆鳌评价首联:“‘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杜诗详注》)他
认为是写登临的喜悦,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并写出你的理由
2. 试赏析颔联的意境美。

3.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忧国忧民思想感情的?
参考答案
一.1.偏僻喜悦 2.很少见有朋友来 3.花径不曾缘客扫,篷门今始为君开。

4.清新明快5.亲密、融洽、和睦、真诚 6.终于等来朋友来访,喜悦欢快,朴实地设酒款待客人的生活场景7.春天来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只见鸥鸟飞来,或翔于水面,或集于溪边,热闹是它们的,我总不见有客人来,也就只好日日与鸥鸟为伍了。

二.1. 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3.(后两联)4.一联:细草、微风、危墙、独舟。

二联:星、平野、月、大江。

第一联的意象显的渺小脆弱,第二联的意象显得雄浑浩大。

产生强烈的反差与对比,使人更加感觉危墙独舟的渺小脆弱,意在表现独舟上的诗人更加渺小孤苦。

5. 是自己处境飘泊孤苦的写照,对自己命运的难以把握的叹息,对自己生命渺小孤独的悲剧之感。

6.(1)《客至》中的“群鸥”:群鸥自由往来,点出环境偏僻,少有人来往,着一“群”字反衬自己的孤单和没有朋友相伴的处境.格调清新.
(2)《旅诗》的“沙鸥”:一沙鸥在苍茫天地中,突出其渺小可怜,借以象征自己的身世处境,抒发对生命的感叹。

格调悲苦.
三1.诗人采用想象夸张的手法,用一赴字写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陡峭与生动,把静止的群山写活了。

2.首句侧面烘托、颔联直接表现她的坚强性格和对故土的怀念。

诗人即赞扬她的美好品格,又同情她的不幸。

3.1)昭君入宫见妒,不被皇上宠幸重用,杜甫入朝并没有真正得到皇上的赏识和重用。

2)借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远离故土抒写自己远离京师,飘泊西南。

3.)借王昭君的思乡:环佩空归月夜魂来抒写他对长安的思念。

4)不同意,诗中杜甫对王昭君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他身行万里,冢留千秋,心与祖国同在,而且又借她来暗示自己的遭遇,,所以要把他写的惊天动地,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

四.1. 五更鼓角声悲壮、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天涯霜雪霁寒宵、三峡星河影动摇,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2. 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岁序逼人,流露出时光易逝的凄凉之感。

3. 天涯点出所在地的偏远,有自伤漂泊之意。

4. 四联
5.该联写出了夜中所见所闻,诗人用“鼓角”、“五更”、“声悲壮”等词把兵革未息、战室频繁的气氛自然地传达出来;下句写了三峡伟丽的景色。

诗人把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对三峡深夜美景的欣赏有声有色的表现出来,营造了苍凉恢弘的意境,与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相融合。

6.诗人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消逝,表现了诗人极度的忧愤和感伤,英雄不再,感叹自己更不能像他们那样改变这战乱的世道,也将终归尘土,一种落寞与无奈含蓄地表达出来。

五.1.不同意。

这一今一昔可理解为过去曾听说过洞庭水,哪里想到迟暮之年却登上,万般感慨,昔日的向往与理想,今日全成了泡影。

这样与后面感叹漂泊天涯,北望长安兵荒马乱,“凭轩涕泗流”声泪俱下相一致。

2.颔联创设了极为雄浑阔大的意境。

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所断裂,一分为二。

日月星辰仿佛漂浮在水面上,缓缓行进,开天辟地、负载日月,何等磅礴、何等大气。

3.作者先写洞庭景观,再转到个人景况,然后与题目照应,写登楼远眺关山之北想到吐蕃犯边,国运的艰难,忧国忧民,为之流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