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复习——散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1.句段作用
1.【新高考P46 《奔走的大树》】简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2.【新高考练习册P17 《垂钓的遗憾》】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第②段的作用。
3.【新高考练习册P18 《静夜品瓷》】请结合全文简析文章结 尾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4.【新高考练习册P20 《走进塔里木》】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 请结合全文分析。
1.【新高考P46 《奔走的大树》】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 要分析。
2.【新高考P57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作者对老腔的认识 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
3.【二轮题型组合练5《渐渐》】“我们的日子,真要原生态一些, 还真得倚仗渐渐了。”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写了“渐渐”的哪些场 景?请分类概括,并说说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场景组织到一起的?
①“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表现精神生活的富足,“ 把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表现体力的渐 渐衰竭;②表明巴尔扎克在创作中获得富足精神的同时 也失去了健康的身体,突出了文学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 和自我销蚀的过程。
3. 用追问法思考为什么,从上下文(关联语句)找到答案
例3: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 子过活去。 (2017年全国Ⅱ卷《窗子以外》)
答题思路:本段写了什么,为下文写什么做铺垫。
三、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1.句段作用
提问方式 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中间句段
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③ 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引起下文的×× 内容;④照应上文的××内容、转换话题; ⑤或衬托作用;或渲染烘托某种氛围(描写 环境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氛围)。
【新高考P43 2017全国卷2《窗子以外》】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 生活场景;(2分) 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 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一、理解词语的含义
二、理解句子的含意
1.“含义”:客观内涵,是指字、词、话语等所包含的意 义。 2.“含意”:主观定义,是指诗文中的深层意思或言外之 意。 ★ 近年高考命题多用“含意”一词。 既要答出表层意义,也要答出深层意义以及言外之意。
①中间句段如果比较短,那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就是承上启下
(过渡);②中间句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
象或论述的是与情感有关的事情,那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 展思路、丰富内涵、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
答题思路: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上文(具体内容), 写到下文(具体内容); 内容上:本段的写了什么,使文章内
1.从修辞入手
例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 歌声似的。 作者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手法】 把嗅觉转换成听觉。【具体运用】
写出荷香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捉摸不定的特点。 【表层含义】
表现了作者此刻沉醉于荷塘月色的情景。【深层含义】
请从表达技巧和思想内涵两个方面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 赏析。 每一步都踏响了,每一个响声还没来得及站起来就被后 面的声响扑倒了。它们一个连着一个,扭成一团,扭成 一片。
5.【新高考P50 《端午的阳光》】文章前三段写了什么内容? 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三、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2.作品结构思路
提问方式
变化过程,写作思路、如何构思、情感线 索?
①段内的结构层次;②全文的结构层次;③文章
考查切入点 材料的组织方式;④材料与材料之间或段落与段
落之间的关系;⑤文章主旨形成的过程。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 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理解划横线词语的含义。
“袅娜”“羞涩”二词,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 了荷花饱满盛开、含苞待放的情状。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 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 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③使事理具象化,生动形象。
二、理解句子的含意
1.【新高考练习册P15《很亮的秋天》】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2.【新高考练习册P23 《万鞋墙》】作品结尾说“鞋墙不朽”,这 句话的含意是什么?作品以这句话结尾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3.【新高考练习册P25 《雪兔》】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 句子的含意。
4.【衡中同卷(七) 《秋来查干湖》】请赏析文中第③段中画线部 分的句子。
5.【衡中同卷(七)《作别三峡纤夫》】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 效果。
6.【衡中同卷(八)《五尺道的回声》】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三、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1.句段作用
提问方式 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开头段
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 ③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 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情感基调; ⑤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二、理解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
1.内容上: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 写作意图的主旨句;含义丰富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
而深刻的精彩句。
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结构上:能够彰显出文章思路 层次的总领句、总结句、过渡 句、脉络句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3.表达上:使用某种修辞或结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 上超常组合的句子(变式句)。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①有形的窗子隔离了外部世界的精彩, “我”因此感觉 生活沉闷,“实在受不了”。 ②“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表明“我”经过自我的反 省,想要打破有形窗子的束缚,但却因心态与观念的限 制,再次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 可能做什么都是一样的吧?
①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 ②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 ,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意 义。
①采用拟人手法,把声音响起说成是人的站立,把声音骤然 消失说成是被突然扑倒,把声音前后相继说成是人的前后拥 挤;②化听觉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生动有趣展示了“我 ”对电铃这一新事物的好奇心理;③具体说明了“我”童年 的生活环境已被现代文明浸染。
2. 从句中关键词入手
例2: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地坛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 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史铁生《我与地坛》)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 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 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 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节选自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解释划横线的词语。
“文明”“伟绩”“武功”三个词都是褒义词,这里 都运用了反语的手法,讽刺了杀人者的罪恶行径,表 达了作者万分悲愤的心情。
③鸡主人过人的耐心与安时处顺的生存观也让我们感受到美。 (1分)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 “斯人独憔悴”的含意。
①“斯人”指文学创作者,“憔悴”是指文学 创作的艰辛、自我超越的艰难。 ②“斯人独憔悴”表明文学创作不只是自我完 善也是自我销蚀的过程。
二、理解句子的含意
【二轮专项训练 《在母语的屋檐下》】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5 分)
①如果开篇即点题,则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 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②如果开篇没有点题,则首段
的作用就是开启或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③开篇如果是景物
描写,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的作用是衬托 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
答题要点:一是内容,要答出包括本段的内容和下文的内容;二 是形式(结构),为下文起到铺垫的作用。
三、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2.作品结构思路
3.【二轮专项训练 《成人不自在》】请简要分析本文的 论述层次。 第一层(第1段):提出全文观点,成人不自在。 第二层(第2、3段):揭示人一旦踏入社会,就没有绝 对自由。 第三层(第4、5段):说明人的成长是一个接受各种规 范、不断修行的过程。 第四层(第6段):收束全文,强调成功的人生就是在 约束与自由的两难处境中找到最佳位置。
事)
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
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 ⑤
名言:表明××观点,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
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
1.【衡中同卷(七) 《作别三峡纤夫》】文中引用“拉纤小调”有什么作用?
2. 【金太阳联考 《夜宿碛口古镇》】文中写了许多碛口古镇历史上的事情, 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容丰富。
三、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1.句段作用
提问方式 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结尾句段
①升华感情;②点明中心,深化主题;③总 结上文;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或含蓄地 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 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⑥言已尽而 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三、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1.句段作用
就像对于一尾悠然游弋的鱼儿,水的环抱和裹挟是自然而然 的,不需要去意识和诘问的。但一旦因某种缘故离开了那个环境, 就会感受到置身盛夏沙漠中般的窒息。被拘禁于全然陌生的语言 中,一个人也仿佛涸辙之鲋,最渴望母语的濡沫。那亲切的音节 声调,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凉水流。
①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②揭示出人和母语之间生死难离的关系;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 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 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饱尝”一词有何含义?
“饱尝”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热爱、向往和思念 之情,情感真切、热烈。
4. 用追问法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从文章主旨找到答案
例4:如何理解“我们在口舌感到快感的同时,还有一种 美感,渐渐递增起来的美感”? (《创新设计·题型组合 练5》《渐渐》)
①我们品尝主人款待的芦花鸡,因其美味而感到快乐。(2分)
②芦花鸡从出壳到长成经历了一个缓慢积累的正常生长过程, 其中所蕴含的自然而然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2分)
提问方式 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反复出现 的句子
①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情感 的等作用;②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 应等作用;③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 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景物描写 写景点明时令、地点;写景表现人物性格; 的句子 写景渲染气氛
三、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1.句段作用 提问方式 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①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
丰富文章的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
明××观点。②某一事件: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
文中引述性、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内容上
插入性材料 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③史实:反思历史,以古证
(语句、故 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用。④诗句:增强文
① “泻”在这里是“照”的意思,用“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 月光的比喻,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 ②“幽僻”二字,写出小路的幽静和偏僻;“寂寞”一方面路 很安静,基本没有声音;另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当时心境的孤寂。 ③“静静”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有形无声的特点和它的幽静之美, 叠字的运用既加强了语意,又使音节和谐。
①作者到地坛去是为了逃避现实世界的疾病,寻找心灵的 慰藉。②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茫、绝望、苦恼。
延伸:句中的关键词主要有: ①特定称谓 ②指示代词 ③动词和修饰语(多为形容词和条件、原因状语)
5.文中写道“丰富的精神生活把他推到一个波涛汹涌的极 致的境界,可渐渐衰竭的体力却把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 向上帝的虎口。”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
散文阅读考查题型
1.词语含义 2.句子含义
理解
3.布局谋篇
4.归纳内容要点
分析综合
5.作者观点态度 6.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鉴赏
7.评价思想内容、观点态度(开放型) 评价
一、理解词语的含义
考查的词语大致有以下情况: 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 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 词小用、小词大用、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等。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理解划横线词语的指代义。
“这”指“不能朗照”,“酣眠”指“满月”的“朗 照”的境况,“小睡”指“淡淡的云”遮月情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②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③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分析划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