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研究: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话题

合集下载

家族企业的前途如何培养

家族企业的前途如何培养

家族企业的前途如何培养
概述
家族企业在当今商业世界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但面临着独特的挑战。

如何培养家族企业的未来领导者,成为了关键问题。

本文将探讨家族企业的前途,以及如何培养出具有领导潜力的下一代。

家族企业的挑战
家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传承问题、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问题、管理体系问题等。

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家族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未来。

培养家族企业的未来领导者
1. 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
家族企业应该为下一代提供必要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包括参与管理培训课程、实习经验等,帮助他们了解企业运作和管理的方方面面。

2. 建立明确的晋升机制
家族企业需要建立起明确的晋升机制,让下一代家族成员清晰了解他们在企业中的职业发展路径,激励他们为未来做好准备。

3. 培养领导才能
家族企业的未来领导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领导才能,包括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发展这些能力。

4. 提供外部导师支持
在培养下一代领导者的过程中,家族企业可以考虑引入外部导师或顾问,帮助他们进行指导和辅导,带领他们走向成功。

结论
家族企业的前途取决于未来领导者的培养和发展。

通过为下一代家族成员提供教育、晋升机制、领导才能培养以及外部导师支持,家族企业可以更好地实现传承和发展,确保企业的长期繁荣。

以上就是关于家族企业的前途如何培养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希望这些内容对正在经营家族企业的人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国外家族企业传承经验

国外家族企业传承经验

国外家族企业传承经验家族企业的传承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不仅仅在国内,在国外也是如此。

许多国外的家族企业成功地实现了代际传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外家族企业传承的经验,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成功因素。

国外家族企业的传承通常是基于家族价值观的传承。

家族价值观是家族企业的核心,它代表了家族企业的文化和信念。

这些价值观通常是由企业的创始人建立的,并在家族中代代相传。

通过将这些价值观贯穿于企业的各个方面,确保了企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国外家族企业通常会将家族价值观写入宪章或家族章程中,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外家族企业传承经验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下一代的能力和意愿。

这需要家族企业在培养继承人方面付出一定的努力。

家族企业通常会为继承人提供专门的培训和教育,以帮助他们适应企业的运营和管理。

此外,家族企业也会鼓励继承人拓宽视野,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

这样一来,继承人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企业的运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第三,国外家族企业传承经验的成功还与家族治理结构有关。

为了确保企业的长期成功,家族企业通常会建立一套健全的治理结构,以平衡家族利益和企业利益。

这包括建立家族议会或家族委员会,由家族成员组成,负责制定和调整家族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决策。

此外,家族企业还会建立独立的董事会,以监督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并为继承人提供指导和支持。

国外家族企业传承经验中还强调了家族成员之间的合作和沟通。

家族企业的传承需要家族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和良好的沟通。

家族成员应该意识到他们的决策和行动对企业的影响,并在关键问题上保持一致。

国外家族企业传承经验的成功还与企业的创新能力有关。

家族企业需要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通过创新来保持竞争优势。

国外家族企业通常会鼓励家族成员积极参与企业的创新活动,并支持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这样一来,家族企业就能够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成功。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

Market市场研究 2016年7月007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以上市公司为例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张璋摘 要:本文着眼于家族企业传承现状的热点话题,以家族企业中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调查创始人年龄分布,探讨中国家族企业是否已进入接管的关键时期。

同时在分析传承现状的基础上,展开对选用家族内部成员、引进职业经理人、内部员工提任等主要传承模式的论述。

关键词:家族企业 传承 传承模式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7(c)-007-03家族企业本质为企业的所有权归家族所有,一般情形下,企业的主要领导职位由家族成员出任,或者是最高领导机构组成里会出现几位家族亲属。

截至2014年下半年,我国民营企业仅在A 股成功上市的就达1485家,其中有近750个左右的家族企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家族企业从初创期逐渐成长壮大。

但不可否认的是,家族企业创始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也会逐渐衰老,无法永续参与企业经营,故任何一个家族企业将会不可避免地面临家族企业交接的过程。

而企业交接顺利与否将会关系到家族企业的生死存亡,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及政治环境,目前的家族企业的掌门人大部分还是企业的“创一代”。

从客观且长远的角度来讲,创一代们终会衰老,也会有“干不动”的一天。

即使身体硬朗,思维与精力也不允许他们像青年时的状态一样去应对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创一代们,甚至是已经接过班的“创二代”们必须认真审视企业交接这一话题。

1 文献综述鉴于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历史不长,家族企业传承领域的研究偏少。

有关家族企业传承现状的理论研究,多数学者认为我国需打破家族后代接管家业的传内不传外的局限,与现代经济相融合、适当引入社会人才。

王少杰等(2012)认为中国家族企业的传承模式想要打破传承的困境,就要跳出 “文化陷阱”,实现企业的现代化转变。

虞斌(2011)通过对恒远公司企业交接案例分析,也提出了“子女冲突”、“父子冲突”等问题对传统传承的挑战。

家族企业研究_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话题

家族企业研究_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话题
Á Eisenstadt ( 1973 ) , T radi ti on , Change and Mod erni ty. New York, pp. 209 ) 210.
lu 参看福山 5信任 ) ) ) 社会 道德与繁 荣的创造6, 远 方出版社 1998 年版, 第 113 页。
lv Levy, Marion ( 1963 ) , The Fa mily Revol ut ion i n Mor dern China . New York: Oct agon Books , p. 354; 赵耀 东: 5 我 的 经 营 观6 , 经 济 管 理 出 版 社 1986 年版。
¾ 彼得# 德鲁克: 5 大变革时代的管理6 , 第 157 页。
# 51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年第 5 期
力0 ¹。但是, 周其 仁并 没有把 他的 研究 延伸 到 / 家 族制与企业组织0 这一课题上。由德国 大众汽车基 金 会资助、并由 德国著 名学者 何梦笔 ( Carsten Herman2 Pillath) 和中国社会科 学院 农村发 展研 究所陈 吉元 教 授共同主持的大型研究项目 / 中国乡镇 企业的领导 与 决策: 文化和经济 转变 模式0 , 对家 族规 则和 现代 的 商业规则的包容问题作了很有价值 的探讨 º。但相 关 的研究依然很少。李新春敏锐地看到, 中国经济学 者 对家族制度研究的漠 视是令 人惊异的 , / 在 缺乏对 家 族制度深入了解的情况下, 对中国经济 特别是企业 组 织的发展将是难以准确把握的0 »。
¹ 周其仁: 5 农村变革 与中国发展 ( 上卷)6 , 香港 牛 津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5 当代中国 的村庄经济与村 落文 化丛书6 , 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6 年版。

家族企业的第一诉求

家族企业的第一诉求

家族企业的第一诉求家族企业是指由家族成员拥有并经营的企业。

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家族企业通常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挑战。

在家族企业经营中,第一诉求是什么呢?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家族企业的第一诉求。

企业的传承和稳定家族企业的第一诉求是企业的传承和稳定。

作为家族成员创立的企业,传承是家族企业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家族企业希望实现代代传承,让企业能够在家族成员中传承下去,保持企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家族企业通常会注重建立良好的家族治理结构,规定明确的继承规则,确保合理的家族成员参与和管理。

生存与发展除了传承和稳定外,家族企业的第一诉求还包括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家族企业需要追求盈利和增长,确保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生存与发展的目标,家族企业需要注重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执行,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家族企业还需要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绩效管理,保持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健康。

家族文化和价值观在家族企业中,家族文化和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

家族企业通常以家族价值观和文化为基础,传承家族的精神和理念,形成企业特有的文化氛围和共同价值观。

在家族企业的经营中,家族成员需要共同遵循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准则,保持家族企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员工关怀与激励家族企业的第一诉求还包括关注员工的关怀与激励。

作为一个大家庭,家族企业需要关注员工的生活和工作,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福利待遇,激励员工积极工作和发挥个人潜力。

家族企业也需要建立健全的员工培训体系和绩效考核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和竞争力。

社会责任与公益事业最后,家族企业的第一诉求还包括关注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

作为企业家,家族企业需要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影响力,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回馈社会和贡献社会价值。

家族企业可以通过开展环保活动、扶贫济困、支持教育事业等方式履行社会责任,建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公众认可度。

我国家族企业传承研究

我国家族企业传承研究
企业 的传承提一些建议 。
二、 当前 家 族 企 业 传 承 的 现状 及 主 要方 式
三、 影 响 企 业传 承 的 因素
企 业的传承 是一个将所有 权和经营权 进行 转移的过 程 .
~ 5 年, 多则 5 8 年。 这 传统 文化 , 分析 中国家族 企业传承 的特点及问题 , 为我 国家族 而不仅仅是一个结果。这个过程少则 3 个权力转移的过程会受到一些 因素影响 。 据调查 , 未能妥当准 备和实施第二代 的接 受 , 是导 致家低 。 文章 分析 了 目前 中 国 家族 企 业传 承 的 现 状及主要方式 , 以及 影 响 中 国 家族 企 业 传 承 的相 关 因素 , 旨在
为 我 国 家族 企 业 的 传承 提 出一 些 对 策 与 建 议 。
关键词 : 家族 企 业 ; 代 际传 承 ; 传统 文化
代 的比例 非常t  ̄( B i r l e y , 1 9 8 6 ; K e t s d e v r i e s , 1 9 9 3 ) 。裙带关
C h e r i m& K i s f a l v i , 2 0 0 0 ) , 特别是对 于家族 企业来说 , 存 活超过 界 的热 门话题。
继任者 的意愿 、 能力也是传承过程 中关键 的一环 。( 1 ) 继 家族企业 中的 机会与继 承人 的个人职业 需求 、 个性、 生命 周
— 1 0 年 内出现权力传承 的高 峰[ 4 1 。基于 以上原 学者们 普遍认同继任计划对于企业 的成 功传承和持续发 企业将在今后 5 展 起到至 关重要 的作 用 ( M i l l e r , 1 9 9 3 ; O c a s i o , 1 9 9 9 ; P i t c h e r ,

我国家族企业研究前沿述评

我国家族企业研究前沿述评
究。
族企 业研 究 是“ 一个 具有 现 代 意义 的 话题 ( 小平 . 储
20 ) , 有待 进一 步研 究 的课题 ( 00 ” “ 范忠宝 ,0 2 ” 20 ),


个 亟待 深入研究 的领 域 ( 张兵 、徐 金发 、章 清 ,
20 ) , 一 个 方 兴 未 艾 的领 域 ( 陆 庄 、陈 凌 , 04 ” “ 王
关键词 : 家族 企业 前 沿述评 CS C SI
中图分 类号 :2 65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 号 :0 6—2 2 2 0 1 F 7. A 10 0 5( 0 7)0—0 7 0 2—0 4
我 国家族 企业研 究 虽然 直 到 2 O世 纪末 才起 步 , 但很快 受 到理论 界的高度 关注 。学术 界先 后指 出家 家族企业 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经济管理 领域 。 从有系统 的专 著来 看 , 除经济管 理 外 , 只有 张翼 (0 2 从 社会 20 ) 学 的视角对 国有企 业 家族化 现象 进行 了研究 ,张震 (04 2 0 )从伦理学 的视角对 家族 企业进行 了系统 的研
新版各学科 分类影 响因子排名第一 的杂志对 2 0 0 6年
底前正 刊所发表 文章进 行述评 。

其中《 管理 世界 }9 0年有 l , 文 作者 是香 港 同 19 篇 该
胞庄 永竞 , 虽然 提及大 陆 , 其 内容更 多是 有关香 港 但

国 内家族企笔者检 索
续合 作还必 须有制 衡 的权力 、 统一 的 目标 、 理想 的绩
研究 和港 台经验介 绍 ,后 期逐 渐走 向实 证 与定量 分 析 。实证研究 的对 象主要是 针对浙江 、 东等地家 族 广 企业 ,这主要 是 由于浙江 和广东 两 省家 族企 业最 为 发达 。与此相应 的是 , 家族企 业研究 的作 者阵 营也体 现 出区域集群 的特性 , 研究 者 多数来 自浙 江和 广东 , 广 东 中 山大 学 建立 了 国 内 第 一个 家 族 企业 研 究 中

财富传承及家族企业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财富传承及家族企业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财富传承及家族企业精神的传承与价值在当今社会中,财富传承以及家族企业精神的传承已经成为许多人关注的话题。

随着亲人的去世或企业交接,许多人开始考虑如何传承财产和企业精神。

虽然财富传承和家族企业精神在表面上看起来是两个不同的话题,但实际上它们是相互依存的。

本文将探讨财富传承和家族企业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一、财富传承的意义财富传承是指将家族财富从一代人移交给下一代人的过程。

这种过程不仅涉及到经济财产,还涉及到家族文化、家族价值观念等。

给下一代传递财产,不仅能够保护家族的私人财产,还可以为家族的后代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此外,通过传承家族文化和价值观念,可以使后代更好地了解和遵循家族传统,增强家族凝聚力。

财富传承的意义不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它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财富传承也是一种家族共同体意识的体现。

在家族内部,人们可以通过合作、互助和分享知识来实现家族共同体的目标。

这种合作精神可以在家族企业中得到更好的体现。

二、家族企业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家族企业精神是指家族企业的特殊文化和经营哲学。

家族企业最大的特点是家族成员对企业的忠诚和承诺,这种忠诚和承诺往往来自于家族的共同体意识和家族传统。

在家族企业中,每个人都身负重任,必须尽力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来维护企业的长远发展。

家族企业精神的传承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家族企业长期成功的关键。

在家族企业的传承和发展中,家族成员需要不仅继承先辈们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要更新企业经营理念,以适应时代的变迁。

家族企业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家族成员具备强烈的家族责任感、责任心和纪律性。

三、家族企业传承的挑战尽管家族企业传承对于家族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但在传承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家族成员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承已经发生了变化,许多年轻人对家族企业的兴趣和信念不如前代人强烈;另一方面,许多家族企业缺乏公正、合理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没有职业化、现代化管理,企业经营不规范,不利于发展。

在家族企业传承中,遵循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家族企业传承中二代领导身份认知的形成与演化

家族企业传承中二代领导身份认知的形成与演化

家族企业传承中二代领导身份认知的形成与演化家族企业传承是一个关键的话题,涉及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家族的延续以及二代领导者的身份认知。

在家族企业传承中,二代领导者的身份认知形成与演化过程中,常常存在着许多挑战与困惑。

本文将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探讨二代领导者的身份认知,提供一些指导性意见。

首先,对于二代领导者来说,形成身份认知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阶段。

最初,他们可能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和期望。

从内部来说,作为家族企业的继承人,他们常常面临着巨大的期待和责任。

家族企业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而二代领导者必须同时承担起家族企业的遗产和发展责任。

从外部来说,社会和员工对于家族企业的期待也可能会在二代领导者身上施加压力。

其次,二代领导者在形成身份认知的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自我发现和定位。

他们需要了解自己的职责和角色,并意识到自己作为家族企业继承人的特殊身份。

他们需要平衡个人的发展和家族的利益,同时塑造自己的领导风格和管理能力。

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学习和发展,更是一个自我的探索和塑造的过程。

另外,家族企业传承的二代领导者往往面临着内外部的挑战和困惑,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身份认知的演化。

内部的挑战包括家族内部的争执和争夺继承权,在这个过程中二代领导者可能会被迫选择立场和辩护自己,这对于身份认知的形成和巩固是一种考验。

外部的挑战主要包括市场竞争、行业变革和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二代领导者需要适应和应对这些挑战,同时保持自己的信心和决心。

在家族企业传承中,二代领导者的身份认知形成与演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他们需要不断学习、适应和调整,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企业环境和家族需求。

为此,以下几点建议可能对二代领导者的身份认知有所帮助:1. 自我发现和定位:二代领导者需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兴趣和价值观,并将其与家族企业的需求相结合。

通过自我发现和定位,他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角色和职责。

2. 学习和发展:二代领导者需要不断学习和发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家族企业的利与弊

家族企业的利与弊

家族式企业的三大弊端综述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环境中有很多适合家族企业生存的特点,所以,经过近20年的迅速发展,用家族制的方法管理企业已经成为70%-80%的民营企业的普遍管理模式。

从国际上看,即使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家族企业也是最普遍的企业形式,很多闻名全球的大企业也仍然带有家族的色彩。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发达和经济日益全球化,纯粹的家族企业只是在一些行业、一定的范围内有着有限的生存与成长空间,不能成为市场竞争中的真正主角。

当市场变革速度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时,完全由家族成员掌控的封闭式家族管理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

弊端之一:组织机制障碍随着家族企业的成长,其内部会形成各类利益集团,由于夹杂复杂的感情关系,使得领导者在处理利益关系时会处于更复杂,甚至是两难的境地。

企业领导人的亲属和家人违反制度时,管理者很难像处理普通员工那样一视同仁,这给企业内部管理留下了隐患。

家族式企业还有一个很普遍的特点就是,可以共苦但不可同甘,创业初期,所有矛盾都被创业的激情所掩盖,但创业后的三关——分金银,论荣辱,排座次往往给组织的健康成长造成了阻碍。

当对待荣誉、金钱和权利的看法出现分歧时,亲兄弟之间、父子之间都可能出现反目现象。

弊端之二:人力资源的限制家族式企业似乎对外来的资源和活力产生一种排斥作用。

尤其是由于在家族式企业中,一般外来人员很难享受股权,其心态永远只是打工者,始终难以融入组织中。

另外,由于难以吸收外部人才,企业更高层次的发展会受到限制。

正如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行所说:“家族企业最大的弊病就在于社会精英进不来。

几兄弟都在企业的最高位置,外面有才能的人进不来,而且一家人的思维方式多少有些类似,没有一个突破点。

大家各有各的想法,要决策某件事就很难,容易耽误商机。

”弊端之三:不科学的决策程序导致失误决策的独断性是许多民营企业初期成功的重要保证,许多企业家在成长过程中靠的就是果敢、善断,因为抓住了一两次稍纵即逝的机会而成功的。

家族企业现状报告范文

家族企业现状报告范文

家族企业现状报告范文1.引言家族企业是由一个或多个家族成员创办和拥有的企业,通常被视为家族财富的延续和传承。

在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既是企业的所有者,也是企业的经营者,他们在企业决策和运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报告旨在分析家族企业目前的现状,并提供一些建议,以促进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家族企业概览家族企业目前由三位家族成员共同经营,企业的主要业务涉及房地产开发和餐饮业。

家族企业的成立已有10年时间,业务规模逐步扩大,并在本市建立了良好的声誉。

企业目前拥有20名员工,年营业额约为1000万元。

3.家族企业优势3.1 稳定的人员结构家族企业的员工结构相对稳定,员工们对企业有强烈的归属感,并且乐于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员工之间的紧密合作和默契配合也为企业的运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2 迅速做出决策家族企业可以迅速做出决策,减少了决策层次上的繁琐程序。

经营者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重要信息,并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灵活的调整,这使得企业能够更快地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挑战。

3.3 传承家族价值观家族企业通常承载着家族的历史和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企业的决策和文化中体现出来。

这种传承使得企业能够保持独特的企业文化,并在利益冲突和困难时期更好地维系企业团结和稳定。

4.家族企业挑战4.1 经营者能力不足作为家族企业的经营者,家族成员往往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和经验。

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这种不足势必会限制企业的发展潜力。

因此,家族企业需要不断学习和培训,提升经营者的管理水平。

4.2 继承问题家族企业的继承问题一直是困扰家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果没有明确的继承计划和过渡规划,企业的业务和管理可能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因此,家族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继承计划,并培养潜力接班人,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3 创新能力不足家族企业在管理模式和业务领域上往往缺乏创新能力,容易陷入固有的思维和操作方式。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进步,创新已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治理模式解析

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治理模式解析

摘要家族企业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学术界对于家族企业的研究还是相当欠缺的,而对于华人家族企业的研究更是亟待加强。

华人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和以英美企业为代表的股权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以及以德日企业为代表的银行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都有相当大的差别,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文通过总结华人家族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有关现象,结合前人的研究文献,将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归纳为三大特点:所有权和控制权高度融合、家长式的领导风格以及关系网络式治理。

文章详细分析了三大特点的具体特征及其形成的内在原因和背景,进而在此基础上剖析华人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优劣势,其优势包括产权明晰,交易成本低,代理和监督成本小等方面,而其劣势则体现在家族治理结构限制融资渠道,家长式领导使得独裁和集权化倾向严重,关系网络式治理不利于制度建设和管理等方面。

文章最后在分析治理模式演变原因的基础上,对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演化趋势进行了探讨,指出华人家族企业在坚持家族治理为主的情况下,出现了经营管理权与控制权的逐渐分离,股权进一步公开化和社会化,改善家长式领导和强化制度管理的趋势。

【关键词】:家族企业治理模式演变趋势东南亚华人AbstractFamilyfirmsplayaveryimportantroleineconomicdevelopmentofmanycountriesintheworld;however,ithasattractedonlylittleattentioninthepast,especiallytheChinesefamilyfirms.ThecorporategovernancemodeloftheChinesefamilyfirmshasmuchdifferencetotheEquityMarket-Basedcorporategovernancesystem(EMs),suchasenterprisesinU.S.A.andU.K.,andtheBank.Ledcorporategovernancesystem(BLS),suchasenterprisesinGermanyandJapan.Theydeservetomuchmoreattention.Thisdissertationaimstocontributetoresearchonfamilyfinngovernance.BysummarizingsomephenomenaofChinesefamilyfirmsinSoutheastAsia,referringtootherscholars’research,thepaperinducesSoutheastAsianChinesefamilyfirmgovemancemodeltothreecharacteristics,includinghighlycombiningofownershipandcontrol,paternalism,relationalnetworkgovernance.Thepaperanalysesthreecharacteristicsandtheinternalfactors,andexplainsthestrongandweakpoints.Thestrongpointsincludeclearpropertyright,lowtransactioncost,lowandSOon.Theweakpointsincludethatfamilygovernanceproxyandsupervisingcostlimitsfinancechannel,paternalismmayleadtocentralizationanddictatorialleadership,andthatrelationalnetworkgovernancehasbadinfluenceOilsystembuildingandmanagement.Inthelastpart,thepaperinvestigatestheevolutiontrendofSoutheastAsianChinesefamilybusiness,basedontheanalysisofthechangereasonsofgovernancesystem.Thepaperpointsoutthatthereisatrendthatoperationandmanagementrightisseparatingfromcontrol,equhyrightbecomemoresocializedandpublic,andthatpatemalismisimproving,systemmanagementisbeingstrengthened.[Keywords]:Familyfirm,corporategovernancemodel,evolutiontrend,SoutheastAsianChinese1引言1.1问题的提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各国的经济迅速崛起,创造了举世公认的经济奇迹(EconomicMiracle)。

论家族企业的管理沟通

论家族企业的管理沟通

业在 发展过程 中, 由于长期忽视 管理沟通 对企 心理需 求得不到 满足 , 更不 可能全心全 意为企 解决 好家族成 员之 间的矛 盾 , 特别是企业 创始
业 经营的重大作 用 , 从而导致 企业 内部 矛盾激 业 工 作 。 再加 上 职 业经 理人 一 般很 难 享 受到 受到理 论界的热切 关注 , 如何 用管理沟通 方法
11 .企业创始 人与其他家族成 员之 间存在沟通 觉 , 这种 感觉加 剧 了 员工 与企 业的不 协调 , 被 理 人以 品德 自我约 束是 无法得 到对 方的信 任
企业 创始人 与其 他 家族成 员之 间的沟 通 建立 亲密无 间的关系 , 企业 内部人与 人之间 出 权 适 当分离 , 才能建 立有 效的沟 通机 制 , 大 大 障碍主 要源 自于对 家族 企业 的前景 预期存 在 现 了沟 通 障 碍 。
分歧 。 个 家族 成 员对 企 业 核心 价 值 观 、 每 企
业 目标 和 企业 的 前景 预期 持 有 不 同的 看法 。
14 族企业 与外部环境 存在沟通 障碍 .家 第一, 家族企 业经常发生 由于对对方 的文
首先, 初步建 立管 理沟 通机制 的框 架 。 家
企业 创始人对企业 的事务 比较 了解 , 一般把 家 化不 了解而 出现 的沟 通障 碍 。 由于 对方 在 不 族企业发 展到一定规 模 , 经营权交 由专门的职
择。 一方面 , 企业 创始 人要想 得到 职业 经理人 的信任 , 必须保 证职业 经理人保健和 激励 两方
有股 票 , 们又 不是很 了解 家族企 业事 务 , 他 而 邀请人 家到 自己家里 吃饭可能是 很高的礼节 ,
速, 其中以家族式 管理为主体 的私营经 济是最 创始 人 。 果企 业 创始 人 对管 理 问题 有 太 多 如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影响因素及其困境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影响因素及其困境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影响因素及其困境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它关乎家族企业的延续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所面临的困境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探讨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影响因素及其困境,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家族企业代际传承。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是指家族企业在不同代人之间的传承和延续,即老一辈的企业家将企业传承给下一代。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成功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通过代际传承,企业才能保持稳定的经营和管理,实现长期的发展目标。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并非易事,它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受到家族成员个人意愿的影响。

有些家族成员可能并不愿意从事企业管理,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自己的事业或者追求个人发展。

这就使得企业的传承面临困难,因为缺乏家族成员的共识和支持。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还受到家族内部关系的影响。

在家族企业中,往往存在着亲戚关系、家族历史等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些关系可能对企业的传承造成阻碍。

家族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管理权分配等问题都可能影响企业的传承。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家族企业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企业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就需要更加专业的经营、更加先进的管理理念,这对于家族企业的传承是一个挑战。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困境也是多方面的。

那么,面对这些困境,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呢?家族企业需要制定明确的传承计划,确立家族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发展目标。

通过这样的计划,家族企业可以为传承提供清晰的指导,使得下一代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企业的使命和愿景。

家族企业需要进行家族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

这包括对家族企业的历史、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传承家族文化和价值观,可以增加家族成员对企业的认同感,为代际传承创造更好的条件。

家族企业还需要引入专业的管理团队,积极推行公司治理机制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

家族企业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家族企业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家族企业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家族企业是指以家族成员为主导的企业组织形式。

这种企业形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占据着重要的经济地位。

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因为如何在代际之间顺利地实现企业的传承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同时,家族企业也需要面对新时代的变革和创新,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竞争的压力。

一、家族企业传承问题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源于家族内部的家庭关系和企业治理的复杂性。

在许多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常常对决策和角色的分配产生影响。

这种情况下,企业家的继任者往往会面临到底是选择家庭成员还是外部专业经理人来接班的问题。

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合理和公正的规划和程序。

首先,家族成员应该在继承企业前接受专业的管理培训,并具备足够的能力和经验,以确保企业的顺利过渡。

其次,企业应建立一套明确的治理结构和流程,在决策、权力分配和监督机制上保持透明和公平。

最后,企业应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以避免依赖单一家族成员的能力和决策,促进企业的稳定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二、家族企业创新发展在现代经济环境中,家族企业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发展,以应对市场的竞争和变化。

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力和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于家族企业来说,创新发展也是为了实现代际传承的必要条件之一。

家族企业的创新发展需要从组织、管理和业务模式等方面进行。

首先,家族企业应实行科学的组织结构,明确各个层级的职责和权力,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让企业的决策更加高效和灵活。

其次,家族企业的管理应引入专业的经理人,打破传统的家族成员管理模式,注重人力资源的引进和培养。

此外,家族企业也应积极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创新发展还包括不断调整业务模式,开拓新市场和发展新产品。

家族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消费趋势,进行市场研究和预测,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家族企业还可以通过创新的组织和经营方式,如联合创业、合作开发等,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以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浅析我国家族企业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我国家族企业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沿海企业与科技COASTAL ENTERPRISES AND SCIENCE &TECHNOLOGY 2008年第10期(总第101期)NO.10,2008(Cumulatively NO.101)浅析我国家族企业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舒良友,李金华[摘要]家族企业是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企业组织形式,在当代经济社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文章分析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过程,并进而探讨我国家族企业当前管理中的种种问题,提出完善家族企业管理的多种策略,期望促进我国家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家族企业管理;问题;对策[作者简介]舒良友,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河南焦作,454003;李金华,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河南焦作,454003[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08)10-0052-0004家族企业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企业组织形态,世界上很多大企业都是由家族企业发展而形成的。

根据调查,在当前世界上,家族企业是最普遍的、最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之一[1]。

据统计,目前我国内地80%以上的民营企业为家族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家族企业的比例也高达65%~80%[2](P2)。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家族企业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家族企业的管理很快受到理论界的高度关注。

学术界普遍认为,家族企业研究是“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话题”[3],“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领域”[4]。

储小平、李怀祖认为,真正制约家族企业成长的是信任资源,家族企业不同的成长阶段对应不同成长资源[5],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家族信任、泛家族信任及制度化信任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产生机理。

苏启林、万俊毅等认为,上市家族企业通过集团内关联交易来大肆掠夺小股东[6],存在一股独大倾向。

李新春认为,伴随我国家族企业高速成长,必然出现职业经理人需求的增长[7]。

以玛氏集团为例分析家族企业

以玛氏集团为例分析家族企业

以玛氏集团为例分析家族企业家族企业是指由家族成员或家族控制的企业,通常是跨代经营的企业。

这类企业由于家族成员的共同利益和长期参与,往往具有较为稳定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

而关于家族企业的研究已经成为了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热门话题之一。

在诸多的家族企业中,玛氏集团作为典型的家族企业,其发展历程和经营模式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玛氏集团是一家全球性的食品公司,成立于1911年,总部位于美国。

其主要产品包括巧克力、糖果、咸味零食、饮料等。

玛氏集团是一家以家族控股为主的企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由家族成员掌管,并由家族成员共同参与经营。

具体来说,玛氏集团是由Mars家族控股,他们的秉承了“永续企业”的经营理念,一直致力于为全世界的消费者们提供高品质、健康和美味的食品。

玛氏集团作为家族企业,其经营模式和发展路径展现了很高的典型性。

家族企业对于企业发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非常重视。

玛氏集团在1911年的成立之初选择了食品行业,通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一直保持了对食品行业的长期关注和深入研究,最终成为了全球知名的食品公司。

家族企业注重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玛氏集团一直秉承着家族文化的价值观念,通过世代传承,不断地弘扬和守护家族企业的核心价值。

家族企业的管理层往往具有更多的家族成员参与,对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理念具有更为明显的家族特色。

玛氏集团的管理层中有多位家族成员参与他们在企业管理和发展决策上具有更多的家族认同感和家族情感。

不过,家族企业也面临着许多与家族成员相关的问题,如继承问题、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问题、决策问题等。

玛氏集团也不例外,其家族企业的发展也会受到这些问题的一定影响。

家族继承问题往往会导致企业的管理权和实际控制权出现争端,而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问题也会导致企业管理的不稳定性和决策的分歧。

玛氏集团通过家族企业的特色文化和管理模式,成功地应对了这些问题,取得了不俗的企业发展成绩。

玛氏集团作为典型的家族企业,为我们展现了家族企业的独特魅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魅力。

辩论家族企业利大于弊

辩论家族企业利大于弊

辩论家族企业利大于弊1. 介绍家族企业是指由家族成员拥有并经营的企业。

在全球范围内,家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很多家族企业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下,逐渐成长为大型企业,贡献了很多就业机会和经济贡献。

然而,家族企业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管理不善等。

本文将探讨家族企业的利弊,分析其中的利弊关系。

2. 家族企业的优势家族企业在经营中有一些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使得家族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功。

- 传承稳定性:家族企业通常有长期规划和传承机制,能够保持企业的稳定性。

- 价值观一致性:家族成员通常有共同的家族价值观,有利于企业的团结和发展。

- 长期视角:家族企业通常更注重长期利益,而不是短期回报,可以持续投入和发展。

3. 家族企业的劣势尽管家族企业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劣势,这些劣势可能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 继承问题:家族企业的继承问题可能会导致管理不善或者资产财产分割,影响企业的发展。

- 人才管理:家族企业可能存在招聘内部人才的困难,导致专业管理不善。

- 战略决策:家族企业在制定战略决策时可能会受到家族利益的影响,有时狭隘的利益导致了错误的决策。

4. 家族企业的未来家族企业作为企业形式的一种,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存在并发展。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企业环境的变化,家族企业也将不断调整自身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以适应新的挑战。

- 制度建设:家族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规范,确保企业的长期发展。

- 专业化管理:家族企业需要加强对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

- 创新发展:家族企业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及时反应,并加强创新能力,以保持竞争力。

5. 结论家族企业作为企业形式的一种,既有其独特的优势,也存在一定的劣势。

要发挥家族企业的优势,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制度;同时也要认识到自身的短板,加强专业化管理和创新发展。

只有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家族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实现利大于弊的目标。

家族企业传承分析报告范文

家族企业传承分析报告范文

家族企业传承分析报告范文1.引言1.1 概述家族企业传承是指家族企业在企业交接过程中,通过在家族成员之间传递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并使企业持续稳定经营的过程。

家族企业传承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因为它不仅关乎企业的发展和未来,也关乎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家族财富的传承。

在这篇报告中,我们将探讨家族企业传承的意义、挑战和关键因素,旨在帮助家族企业更好地理解传承过程,并为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报告的结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家族企业传承的重要性,并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包括了家族企业传承的意义、挑战和关键因素的分析和探讨。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相关建议,并展望了家族企业传承的可能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分析家族企业传承的意义、挑战和关键因素,以帮助家族企业更好地理解传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供一些建议和展望,以促进家族企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家族企业的传承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家族企业在新时代的转型和发展。

请编写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家族企业传承的意义家族企业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代表着企业家族的家族财富和企业家族价值观的延续,更代表着企业家族的文化传承和社会责任的延续。

首先,家族企业传承意味着家族财富的延续和增值,这对于家族的未来发展和家族成员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家族企业传承代表着企业家族的价值观的延续,这些价值观往往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诚信、创新和品质等。

此外,家族企业传承也意味着企业家族文化的传承,这对于维护企业家族的凝聚力和激励力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家族企业传承也代表着企业家族的社会责任的延续,包括对员工、客户和社会的责任,这对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家族企业传承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它涵盖了企业家族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对企业家族和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族企业研究: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话题作者:储小平 | 原创 | 2005-05-16 15:50 |据众多课题组的调研报告和专家们的研究:今日中国的私营企业,普遍采用家庭家族拥有的形式,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上广泛存在着家族制管理。

可以预料,家族企业将越来越多,其活动会日益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

不仅私营企业普遍存在家族制管理,而且其他类型的企业,如乡镇企业、集体企业、合伙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民营承包企业等也大量存在家族制或泛家族制管理。

长期忽视对家族企业的研究,是我国经济学和管理学界的一大缺陷。

只是在近几年,学界才开始重视家族企业问题,并引发一些争论。

一、家族企业研究: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在现代人的印象中,家族企业是一种落后的企业形式,用家族的规则来管理企业也是一种落伍的管理方法。

但是,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家族企业都大量顽强地生存和发展着。

据克林·盖尔西克等人的研究,最保守的估计也认为由家庭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中占65%至80%之间。

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由家庭所有或经营。

家族企业创造了美国生产总值的一半,雇佣的劳动力也占一半。

在欧洲,家庭公司支配着中小规模的公司,并在一些国家里占较大公司的大多数。

在亚洲各国,家庭公司大都居主导地位。

在拉美,由家族建立和控制的大型企业在绝大多数产业部门中都占主导地位。

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也指出:大部分企业——包括美国的和所有其他发达国家的——都是由家族控制和管理的。

进而,德鲁克还指出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关管理的书籍和课程却几乎完全是针对公共的和专业管理的企业——它们难得提到家族经营的企业。

由此可见,家族企业的研究往往不被人们看成是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课题,几乎被人们忽略了。

近代以来,我国家族企业已有一定的发展。

随后,由于外敌的入侵和政治的因素,家庭、家族、家文化、家族企业受到强烈冲击。

改革开放前,大陆的家族企业已绝迹。

如今,促使人们逐渐重视家族企业研究的原因主要有两点:(1)90年代以来,港澳台及分布在东南亚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华人企业及其经济成就特别令世人刮目。

约翰·奈斯比特不无耸言地说,世界华人经济对日本的经济地位大有取代之势,华人企业家团体“把亚洲经济推向巅峰”,“并逐渐侵蚀着西方经济领域”。

虽然海外华人所处的环境并不相同,“他们却都一样地发展并保持了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家族企业”,有时从表面上看,海外华人的新的跨国集团和其他企业完全一样,比如,它们按公司方式组建,有董事会和公司职员。

但它们的运行方式和世界经济中任何东西都完全不同,描述它们的最好方式也许是把它们当做一起营运操作的家族。

(2)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大陆平地涌起家庭经营的浪潮。

周其仁比较充分地认识到“家族经营再发现”的学术与实践意义,“家庭这个古老的组织形式,在今天和明天的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中,正在并将继续焕发出它所容纳的全部活力”。

但是,周其仁并没有把他的研究延伸到“家族制与企业组织”这一课题上。

由德国大众汽车基金会资助、并由德国著名学者何梦笔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陈吉元教授共同主持的大型研究项目“中国乡镇企业的领导与决策:文化和经济转变模式”,对家族规则和现代的商业规则的包容问题作了很有价值的探讨。

但相关的研究依然很少。

李新春敏锐地看到,中国经济学者对家族制度研究的漠视是令人惊异的,“在缺乏对家族制度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对中国经济特别是企业组织的发展将是难以准确把握的”。

对我国而言,研究家族企业有着特殊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中国是一个家文化传统最为悠久和深厚的国度,台湾著名学者李亦园认为中国文化是“家的文化”;杨国枢进一步认为:“家族不但成为中国人之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及文化生活的核心,甚至也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因素”。

汪丁丁指出“从那个最深厚的文化层次中流传下来,至今仍是中国人行为核心的,是‘家’的概念”。

费孝通主张要重视家庭的重要作用,“这个细胞有很强的生命力”,农村中“真正有活力的就是家庭工业”。

虽然解放以来家文化、家族组织受到强烈冲击,但是,中国的现实表明:“家族主义”或“泛家族主义”倾向在中国的各种组织或单位中都惊人地相似,并普遍地存在着。

即使在计划经济体制最鼎盛的时期也是如此,只不过是以一种变相的或潜伏的形态存在。

在体制转轨时期,家文化与家族企业的勃然复发应是不足为怪的。

正如爱森斯塔所言,虽然现代化会削弱旧传统的某些层面,然而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旧传统的某些层面有时会被再度提出和强调,以解决文化断层的危机和建立新的集体认同。

在中国社会转型状态中,计划经济体制规则渐渐失效,健全的市场经济规则还在逐步的建立之中。

因此,家庭与家族规则自然就成为在夹缝中发展起来的私营企业创建和发展的支撑构件。

杰纳曾深刻地指出,20世纪的中国历史固然伤痕累累,惟一比其他机制更强韧、更蓬勃的就是父系制度的中国家庭,因为家庭一向是中国人对抗外在险恶政治环境的避风港。

从学理背景看,家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特征,几千年家文化传统的社会心理积淀对企业的组织与经营行为、对家族企业的生命周期都产生着重大影响。

因此,重视对当代中国家族企业、包括海外华人家族企业的研究,可以使人们加深对华人企业组织制度形式与组织行为以及与社会经济制度环境之间的互动变迁关系的认识,可以引发我们去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规则与现代市场经济规则以及现代企业制度规则的衔接点、结合点,进而可以从学理上探讨富有效率的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

从这个意义上言,家族企业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家族企业组织的合理性及其效率人们对家族企业的歧见,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这种企业组织的合理性及其管理效率有不同的看法。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1)对家族企业持消极的评价。

认为现代工业和传统家庭是相互抵触的,传统的中国家庭制度下孕育出的裙带关系对高效率的工业制度是一最大的障碍。

家族式经营不能摆脱传统规范,他们要想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就必须改变“企业家族化”的状况。

家族主义会妨碍企业现代化、不能考虑事业的长期发展,因为过分重视私利,不肯也不愿多花研究开发费用,在技术更新上不能有创新与突破;用人为私,排斥家族圈外的人才,没有制度,造成较高的流动率;建立在家族关系和传统行为模式上的企业结构不符合现代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原则。

(2)肯定家族企业的积极意义。

认为注重家族血亲和同乡关系,而不注重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并没有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家族式组织和企业网络是亚洲经济组织的一种特征,这种特征本身是效率中性的,即家族式组织不一定是低效率的,在特定的情况下甚至比市场或科层更有效率和竞争力。

家族企业不是落伍的代名词,家族成员的参与常常是创业最需要的低成本组织资源;家族成员更易建立共同利益和目标,从而更易进行合作;家族企业的性质更能保证企业领导的权威,有更强的凝聚力。

作为一种企业制度的家族制,更适合市场经济的初创阶段。

(3)对家族企业持一分为二的评价。

大多数学者既肯定家族企业在特定条件下存在的积极意义,又注意分析其消极的一面。

对海外华人家族企业深有研究的雷丁从纵向合作、横向合作、控制、适应性四个方面探讨了华人家族企业组织形式的优点和缺点,认为华人家族企业既是一种高效的工具,也可能成为失败的根源。

李新春指出,1978年以来,大陆的家庭制度不是限制、而是大大地加速了改革和为改革做出了贡献,但是家族内外有别的伦理关系会造成企业组织内部的帮派体系和组织内耗,因此,也可能出现效率低下的状况。

有的人简要概括为一句话“成也家族,败也家族”。

上述每一种见解在历史和现实中都有不胜枚举的案例予以佐证,而对家族企业组织的合理性与管理效率持不同看法的学者大都没有深究家族企业的定义,大概是认为家族企业就是企业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控制权都归家族所有。

但这种认识过于笼统,另一些学者则对家族企业做出了界定。

美国著名企业史学家钱德勒的定义是:“企业创始者及其最亲密的合伙人(和家族)一直掌有大部分股权。

他们与经理人员维持紧密的私人关系,且保留高阶层管理的主要决策权,特别是在有关财务政策、资源分配和高阶人员的选拔方面”。

从钱德勒的定义看,这种家族企业并不是指由家族成员掌握全部所有权和经营控制权,而是一种大部分和基本掌握上述两种权利的企业组织形式。

这个定义未将家族企业的全部外延包括进来。

潘必胜认为当一个家族或数个具有紧密联盟关系的家族拥有全部或部分所有权,并直接或间接掌握企业的经营权时,这个企业就是家族企业。

他还根据家族关系渗入企业的程度及其关系类型,把家族企业分为三种类型:(1)所有权与经营权全为一个家族所掌握;(2)掌握着不完全的所有权,却仍能掌握主要经营权;(3)掌握部分所有权而基本不掌握经营权。

这个定义的外延较宽,不把家族企业看成一个固定的模式。

台湾学者叶银华根据以前学者的研究,提出以临界控制持股比率将个别公司的股权结构的差异性与家族的控制程度纳入家族控股集团的认定,于是,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就可认定为家族企业:(1)家族的持股比率大于临界持股比率;(2)家族成员或具二等亲以内之亲属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3)家族成员或具三等亲以内之亲属担任公司董事席位超过公司全部董事席位的一半以上。

这个定义比较精确,而且从股权和经营控制权的角度把家族企业看成是一个连续分布的状况,从家族全部拥有两权到临界控制权,都是家族企业。

一旦突破了临界控制权,家族企业就蜕变为公众公司。

从上述家族企业的定义分析看,实在难以确定哪一种状态中的家族企业组织形式是不合理的和低效的。

即使是最极端的类型——家族拥有全部所有权和经营控制权——也难以对其作出上述判断。

在给定的条件下,如特定的规模要求、产品特征、技术特性、资金需求等,只要家族企业资源能满足这些特性和要求,那么它的存在就是合理的,管理也是有效的。

不能简单地从王安将总经理座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导致企业破产等案例而断定家族企业组织是不合理的、管理是低效的。

因为中外大量的案例也表明企业控制经营权在家族成员内传递也是相当成功的。

同样,根据部分家族企业的衰亡而断定“成也家族,败也家族”也不能深化人们的认识。

因为即使是建立了所谓现代企业制度的股份有限公司,也是每天都有衰亡,每天都有成功。

判定家族企业组织形式的合理性和管理效率的标准可以借用哈耶克的一个思想,即人类合作秩序的不断扩展。

大量的案例表明:家族规则有利于创业,不利于发展。

当市场竞争的各种条件要求家族企业突破自身的界限,需要以家族资本去有效融合社会的财务资本,需要与非家族成员共享企业的资产所有权、剩余索取权和经营控制权时,或者甚至需要完全放弃家族控制时,家族企业主不能与世推移,依然在家族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封闭圈子内运作,依然用家族的规则来管理企业,那么这时的家族企业组织就是不合理的,其管理也必然是低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