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总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 :妊养、担任。 总任诸阴经。阴脉之海
妊娠与任(妊)脉
观察与联想 妊娠----腹白线色素沉着 刺激颜色最深,线条最粗 的下腹部这条线----治疗胎 产疾病 与子宫相关 任(妊)脉
冲脉
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于会
阴部→向上行于脊柱内→外行经 气冲与足少阴经交会。 沿腹部两侧→上行至胸中 而散→上达咽喉→环绕口唇。 “冲”:要冲。十二经脉气血 通行之要冲。“十二经之 海”;“血海”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经脉
经络
络脉
奇经八脉
十五络脉 孙络 浮络
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的命名
手 三 阴 经 足 三 阴 经
手 手 手 足
太 少 厥 太
阴 肺 阴 心 阴 心 包 阴 脾 肾 肝
足 少 阴 足 厥 阴
手 三 阳 经 足 三 经 阳 经 经
经 经 经 经
手 手 手 足 足
阳 太 少 阳 太
4、奇经八脉作用
①沟通和加强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②溢蓄和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
十五络脉
十五络脉

十 五 络 脉
十二经的络脉从本经四肢肘 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走 向其相表里的经脉。 任脉的络脉从鸠尾分出,散 布于腹部。 督脉的络脉从长强分出,散 布于头,别走于足太阳经。 脾之大络从大包分出,散布 于胸胁。
阳跷脉
起于足跟外侧→外踝→腓 骨后缘→股部外侧→胁后 →腋后→上肩→颈部→夹 口角→目内眦,与足太阳 膀胱经和阴跷脉相合 “跷”:足跟、轻健跷捷。 阴阳跷脉起于内外踝,主 一身左右之阴阳,调节肢 体运动,司眼睑开合。
3、奇经八脉特点
①不直属脏腑。 ②无表里关系。 ③除任、督二脉外,其余六脉均无所属腧穴。
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 ① 整体: 四肢,纵贯全身。
阴经: ② 阳经:
阴经
手 太 阴
手 少 手阴 厥 阴
足 少 阴
足 厥 阴足 太 阴
阳经
手 少 阳
手 太 阳
手 阳 明 足 少 阳
足 阳 明
足 太 阳
(二)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 ① 整体: 四肢,纵贯全身。百度文库
③ 手足三阳经:阳明


手足三阴经:太阴
少阳 厥阴
太阳 少阴
(足三阴经: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 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思考
足少阳胆经在四肢部如何分布?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少阳胆经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
手三阴经胸走手
手三阳经手走头
足三阳经头走足 足三阴经足走腹(胸)
手三阳经
经络学说的价值不在于那 十二条“线”,而在于这 些线所捆绑的经验事实及 由此而导出的一般规律。
(后)
8 寸
(前) 足厥阴
足少阴
(后)
足太阴 (中)
(二)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 ① 整体: 四肢,纵贯全身。
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 ② 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躯干。
在立正姿势下,十二经脉在四肢的排列顺序是: 前
③ 手足三阳经:阳明


手足三阴经:太阴
十二经筋
1、含义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
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
2、特点
其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
骨骼部,而走向头面躯干,行于体表,不入 内脏。
十二经筋分布图示
结聚多在关节、 骨节突出及肌 肉丰厚处。 六阳结于头面 手三阳经筋聚额角 足三阳经筋聚目下
“观察渗透着理论”,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论指
导,西方医生对于上述现象大多会视而不见, 很难捕捉到并记录下这类现象,更不可能有 意识地观察、收集这类病案。我们所搜集到 的实例仅仅是实际发生过的这类现象中的极 小一部分,而绝大部分的实例从没有准备的 观察者眼前略过。只有把握了中医经络学说 的精髓并具备一定西医学知识的人才能发现 捕捉到这类镜头,并加以正确地连接,使之 成为通向探索生命奥秘的向导
任、督、冲:一源三岐
“一源三歧”: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
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称为“一源三歧”
“十四经”:任、督2脉各有其所属腧穴不同,
后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
带脉
起于季胁部的下面→斜向 下行到带脉穴→ 五枢穴→ 维道穴→横行绕身一周。
有如束带,回绕横围于腰 腹,约束全身直行的阴阳 诸经。
①加强了十二经脉与脏腑之间的联系。
②加强表里两经的联系。
③加强了阴经经脉同头面部的联系。 ④扩大了十二经经穴的主治范围。 ⑤拓宽了临床各科辨证论治的途径。
十二经络脉与十二经别的区别
别络 经别
循 本经别出后,与 阴经经别从本经分出后, 行 其相表里的经脉 归向于相表里的阳经经脉 相连接
作 主要加强了十二 加强十二经脉的内部联系, 用 经脉在体表的联 同时还加强了四肢与头面, 躯干的联系 及 系 意 义
六阴结于胸腹 手三阴经筋聚膈肌 足三阴经筋聚于阴器
3、十二经筋的作用
①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
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
②充实了十二正经在体表的部位。 ③病候记载都属于筋肉方面的疾病。
十二皮部
1、含义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
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
2、特点
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体表的分
布范围为依据的。
3、十二皮部的作用:
①卫外屏障
②协助诊断
③用于治疗
经络的作用与临床运用
经络的作用与临床运用
经络的作用
1、内属脏腑、外络肢体
2、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3、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经络的临床应用
1、诊断方面 2、治疗方面


手三阴经
足 三 阳 经
腹(胸)
足三阴经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①阴经与阳经(相表里)在四肢部交接 ②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交接
头为诸 阳之会
③阴经与阴经(即手足三阴经)在胸部交接
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关系
太阴 少阴 阳明 太阳
如: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厥阴
少阳
阴经属脏主里,阳经属腑主表 手
针灸学
——经络总论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言枫
[定位]手背第1~2掌骨间, 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合谷
镜头一:
时间:1974年;地点:上海第 二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手术:针刺麻醉下行颞颌关节成形术。当在 合谷穴行针刺麻醉时,奇妙的现象发生了— —患者的嘴突然张开了,手术临时取消。后 病人经几次针灸治疗后痊愈出院。
合谷
手 阳 明 大 肠 经
合谷
合谷
齿 脉
在经络学说提出两千多年后的1994年,美国
科学家在研究猴大脑皮层去感觉传入后功能 重组的实验中观察到:大拇指侧合谷穴区传 入信息与同侧的口面部的传入信息竟然重合 在同一皮层相互毗邻的神经元上,即颌面部 与拇指在感觉皮层定位是相互重叠的。 (Science, 1994年265,5期)这似乎已经 从高级中枢的联系上为中国的古代经络学说 给出了现代科学的证据,同时也为今后的 “经络”问题的研究提示了非常有价值的新 思路。
阴维脉
起于小腿内侧→大腿内 侧上行→腹部,与足太 阴脾经相合→胸部→颈 部,合于任脉。
阳维脉
起于足跟外侧→外踝→沿足少 阳胆经上行→髋关节部→胁肋 后侧→腋后→上肩→前额→项 后,合于督脉。
“维”:网维、维系。阴阳 维脉主一身之表里,调节 阴经与阳经经气。
阴跷脉
起于足舟骨后方→内踝 上面→小腿、大腿内侧 直上→阴部→胸部内侧 →锁骨上窝→人迎上→ 目内眦,与足太阳膀胱 经和阳跷脉相合。
(后)
(二)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 ① 整体: 四肢,纵贯全身。
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 ② 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躯干。
在立正姿势下,十二经脉在四肢的排列顺序是:




手足三阳经:阳明 手足三阴经:太阴
少阳 厥阴
太阳 少阴
足 厥 阴 (中) 足 太 阴 足 少 (前) 阴
足 厥 阴 (中) 足 太 阴 足 少 (前) 阴
(后)
8 寸
(前) 足厥阴
足少阴
(后)
足太阴 (中)
(二)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 ① 整体: 四肢,纵贯全身。
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 ② 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躯干。
在立正姿势下,十二经脉在四肢的排列顺序是: 前
足 三 里
足三里
足 阳 明 胃 经 足三里
概念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 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
人体机能的联络和调节系统 联络 调节
李约瑟博士评价
“揭示了人体体表反
应与内脏器官变化之间 存在必然联系的秘密”;
“堪称中国在生理学方
面的一大发现”。
循经感传
(Propagated sensation along channel,PSC)
明 阳 阳 明 阳
大 肠 小 肠 三 焦 胃 膀 胱 胆
经 经 经 经 经 经
足 少 阳
①循行部位 与四肢关系非常密切
阴气由多到少依次为:太阴、少阴、厥阴 ②阴阳属性 阳气由多到少依次为:阳明、太阳、少阳
③隶属脏腑 阴经属脏,阳经属腑
两阳合明也
(二)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
① 整体:
(二)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
少阳 厥阴
太阳 少阴
(足三阴经: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 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足 厥 阴
(中)
8 寸
(前) 足厥阴
足 少 阴
(后)
足 太 阴
足少阴
(后)
(中) 足太阴
(前)
如何理解足太阴和足厥阴在 下肢部的位置交换情况?
在自然状态下,人体上肢和下肢所处的姿
势是不对称的。
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 肝经在下肢部出现位 置交换的情况,是由 于下肢的特定姿势所 造成的 。
沟通了表里
两经的经气


沟通了腹、 背和胸胁部 的经气

十二经别
1、含义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
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2、特点
离、入、出、合。
六合:十二经脉按照 阴阳表里关系汇合成 六组,称为六合。
阴经经别 阳经经别
阳经
阴经
经别联系简图
3、十二经别的作用
督脉
起于小腹内(胞宫) →下出于会阴部→尾 骶部(长强)→向后、 向上行于脊柱内部→ 上达项后风府→上行 巅顶(百会)→沿前 额下行→鼻柱→止于 上唇内龈交穴。 “督”:督率。总督诸阳经。
阳脉之海
任脉
起于小腹内(胞宫)→下 出于会阴部(会阴穴)→ 向前上行阴毛部→在腹内 沿前正中线上行→关元穴 →咽喉部→环口唇→面部 →进入眼眶内联系眼球
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 ② 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躯干。
③ 手足三阳经:阳明
手足三阴经:太阴
少阳 厥阴
太阳 少阴
阳经
手 少 阳
(中)
手 太 阳
(后)
足 阳 明
(前)
手 阳 明
(前)
足 太 阳
(后)
足 少 阳
(中)
阴经
手 太 阴
(前)
手 少 阴 手 厥 阴
(后)
(中)
足 (中) 厥 阴 足 太 足 阴 少 (前) 阴
(《新医药杂志》,1974年第12期)
镜头二:
时间:1986年;地点:日本某 西医院;病例:一位老妇人因不明原因不能 张口、无法进食,多种治疗无效。尝试针刺 右合谷穴,治疗一次后病人口开。
(《医道の日本》,1986年第4期)
刺激合谷穴能 立竿见影地调 节下颌关节运 动障碍,难道 手部藏有控制 远端颌面部的 开关?
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脉
贯通上下,沟通 内外,是经络系 统中的主干。
经络
路径
是经脉别出的分支, 络脉 较经脉细小,纵横 网络 交错,遍布全身。
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脉
贯通上下,沟通 内外,是经络系 统中的主干。
经络
路径
是经脉别出的分支, 络脉 较经脉细小,纵横 网络 交错,遍布全身。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针刺大肠经循经感传示意图
循经感传的一些特性:
速度较慢,为每秒厘米量级,且不是匀速
行走。
多数呈双向传导。
感传宽度有粗有细。
可被机械压迫或冷冻降温所阻断。
可绕过疤痕组织及通过局部麻醉区,可趋
向病灶。
可出现回流现象。
循经皮肤病
循经皮肤病
如何理解经络?
经络以系统的现象或功 能存在,而不以物理的 形态存在。
肺 心 大肠 小肠
阴经循行重体内,善治
脏腑病。
阳经循行重体表,善治

心包 脾 肾 肝
三焦 胃 膀胱 胆
外经病。
奇经八脉
1、概念
奇经八脉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
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 脉。
2、循行分布
不象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 除任督脉,其余六脉借道纵横交错于十二经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