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ppt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
取哪些措施?
点拨:考查区域环境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农业发展措施。 文字信息中地区位臵和农业类型“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 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和图像信息中的经纬度位臵、大片沙漠、
内流河等都明确告诉我们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温带
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是该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干旱、 半干旱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围绕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 进行,措施主要包括开源和节流两方面。
生态破坏是当今世界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 到区域的发展。结合区域图考查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表现和治理措施一直是高频考点。考查形式上既有选择题也有 综合题,辅以文字图表考查学生图表分析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 对材料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
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生态 问题 代表地区 产生原因 危害 ①水土流失地区:地表肥 治理措施
续表
生态 问题 代表地区 产生原因 危害 治理措施
旱涝、盐碱、气候具有春旱多 风沙是黄淮 风沙、气温年较 海平原(集 差大、降水集中 旱涝 中于冲积地 且变率大等特 土壤贫瘠,农业增产困 灾害 平原、滨海 点;地势低平, 难,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盐碱地治理:调节、 低湿地治理:鱼塘— 台田模式; 控制水盐运动
快、降水少,地表干燥,易起沙;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恰位
于寒潮南下的路径上),多大风干燥天气。受地形影响(狭管效
应),地面风速增强。
【变式训练】 (2011 年蚌埠模拟)读图 3-2-8,完成 1~2 题。
图 3-2-8
1.图中 A 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图 3-2-7
分析甘肃民勤春季沙尘暴频发的地理因素。

生态环境规划教材(PPT 47页)

生态环境规划教材(PPT 47页)

非常适宜,指土地可持久地用于某种用途而不受重要限 制,不至于破坏生态环境、降低生产力或效益;
适宜,指土地有限性,当持久用于规划用途会出现中等 程度不利,以至于破坏生态环境、降低效益;
不适宜,指有严重的限制性,某种用途的持续利用对其 影响是严重的,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利用勉强合理。
2.生态城市基本特征 √ (1)高效益的转换系统 (2)高效率的流转系统 (3)整体性和前瞻性 (4)高质量的社会人文环境 (5)环境质量指标国际化 (6)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性 (7)区域统一性
23.10.2019
第二节 城市生态规划
二、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人口适宜容量规划、环境污染防治规
③根据区域气候特点和人类生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 搞好林业生态工程、城乡园林绿化布局、水域生态保 护等规划设计,提出各类生态功能区内森林与绿地面 积、群落结构和类型方案。
23.10.2019
23.10.2019
第一节 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三、生态规划的步骤
生态调查
资料收集、实地考察
因子选择及图像化处理
23.10.2019
第二节 城市生态规划
2.人口适宜容量规划 人口分布、密度、规模、年龄结构、文化素质、
性别比、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以及流动人 口等。
23.10.2019
第二节 城市生态规划
3. 环境污染防治规划 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应从整体出发,实行主要污
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根据各功能区不同的环境 目标,实行分区生态环境质量管理,逐步达到 生态规划目标的要求。 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噪声污染控制、 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等。
23.10.2019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含解析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含解析鲁教版

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认识荒漠化[易错提醒] 荒漠化不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但在一些半湿润地区甚至湿润地区也有发生,如我国华北地区的盐碱化、云贵地区的石漠化。

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

(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易错提醒] 西北地区荒漠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其中人为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自然因素为这一过程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剧、加速了这一过程。

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防治内容(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防治原则(1)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2018·山西太原期末)我国荒漠化类型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四种。

以下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四类荒漠化比重表,读表完成1~2题。

1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东北地区D.西部地区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方针,下列措施对该省级行政区荒漠化防治最有效的是( )A.禁止采矿B.建设防护林C.实施封沙禁牧D.实施生态移民答案1.D 2.B(2019·四川绵阳一诊)降雨侵蚀力是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危险性,是客观评价由降雨引起土壤分离和搬运的动力指标。

重庆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西北部和中部丘陵、低山为主,东部靠大巴山、武陵山山脉,长江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

必修3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必修3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网 络
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再次敲响了水土流失的警钟。它表明,水土流失,
· 仍是中国大地之痛,对水土流失的治理,依然任重道远。我国因水土
构 建
流失损失的耕地平均每年高达100万亩。按现在的流失速度推算,50年
高 考
后东北黑土区1 400万亩耕地的黑土层将流失掉,粮食产量将降低40% ·

左右;35年后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面积将增加一倍,届时有近1亿人失去 型
热 点
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
· 研
材料二 在舟曲老一辈人印象中,森林茂密的舟曲常被冠以“不二 究
· 扬州”、“陇上小江南”的美誉。舟曲县志记载:舟曲县境内的森林

题 ,经30多年的采伐,许多林场森林资源告罄,无林可伐。植被破坏严
· 视
重,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过度的采伐和盗采不仅破坏了三眼峪
角 沟的植被,同时也破坏了整个舟曲的生态,更可怕的是为可预见的灾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配人教版·地理
章末整合提升


·


·




·


·
热 点
研 究
·


·


菜单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配人教版·地理


·


·


建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探究是地理高考命题中的热点 考
·
及高频考点,命题时,往往选取世界或我国的某一区域,提供相关的
题 型
热 点 ·
· 题
算。可见,地理基本技能的形成和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是相辅相成、共 型

生态环境保护培训教程(ppt 37页)(共36张PPT)

生态环境保护培训教程(ppt 37页)(共36张PPT)
27
(2010年山东卷)下图为某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2)分析B流域中农业土地利用整体布局所产生的生态效益。 答案: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减轻水污染;调节小气候。
28
解析:
第(1)题,根据地图信息可以得出A地河流上游有数量众多的聚落分布,势必有居民产生生活污水,同时河流上 游有化工厂分布,化工厂属于污染水源的工业,因此有工业污水的产生;这些污水会造成河流水质下降,导致水生 生物死亡等生态问题。第(2)题,B流域与A流域相比,B流域有大量林地的存在,试题出现了等高线说明地形有起伏,因此 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
20
聚焦点二: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1.水污染及其防治
水污染及其防治,关键是把握其概念、危害与防治的原则与具体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2011届新课标高中总复习——浙江地理 (4)措施主要是节能降耗减排等。 聚焦点一:生态环境保护 第20讲 环境保护(选修Ⅵ) 聚焦点一:生态环境保护 地形起伏、有沉积物、植被少、降水集中且强度大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而一旦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则空气中的灰尘就会减少,混浊天气减少或消失。 过度放牧、过度垦殖、重用轻养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退耕还林还草、加大防护林建设、实施封沙育草工程 属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 长江流域1998年比1954年人口密度大、数量多、经济水平高、财富较多。 据图可以判断出空气重度污染范围明显缩小,这一变化与该地区的绿化美化有密切关系。 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自然灾害加剧,危及人体健康 上游的水土流失造成中下游河段泥沙淤积、河床变浅; 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
10
(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______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______月。

考点16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19张PPT)

考点16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19张PPT)

自主课堂
互动课堂
双基夯实作业31
知能升华作业32

基础自主筛查
一、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认识荒漠化 (1)含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 一种土地退化现象。 (2)主要成因:荒漠化是 气候变异 等自然因素和人类 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
编 号 ① ②
结构模式 林网—粮食—蘑 菇 林网—粮食—蔬 菜
投入产 出比
产值(元/ 亩)
1:2.44 1 032.70 1:2.67 1 170.00
A.② C.④
B.③ D.⑤
解析:投入产出比=投入/产值,计算出各种模式的投 入金额,再用产出减去投入即为净收入。经过计算得出模 式⑤每亩净收入达1 172元,为最高。
②人为原因 根本原因:一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二是人类 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的 不合理利用等。
(3)具体防治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 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在牧区减少水井数量;在干 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在绿洲外围 沙漠边缘,封沙育草、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 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设置沙障工程, 拦截沙源,固阻流沙。
答案:D
下图为我国历史时期森林遭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 回答6~7题。
6.目前bc地区的森林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乱砍滥伐 C.建设宫殿和陵墓 B.兴修水利 D.毁林开荒 (
)
7.图中a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有 A.植树造林 C.退耕还湿 B.建立保护区 D.禁止人类活动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

From:
满足各个分区功能的要求,并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发展趋 势,根据敏感目标、保护级别而确定,常用专家咨询法,辅助 数学计算分析。
• 单要素环境区划:是以综合环境区划为基础,结合每个要
素自身的特点加以划分,主要分项是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水环 境功能区划、声学环境功能区划。
三、总量控制技术
• 宏观总量控制模型 • 水域允许纳污量 •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一、生态政区规划
• 生态政区:是人们按生态学规律(包括自然生态、
经济生态和人类生态)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一个行政单元 的简称。 • 生态政区建设规划,强调区域环境尺度上的生态整合,产 业层次上物质生产方式的重组,文化层次上人的素质观念 和体制耦合方式的升华,实现人、物、境三层次的全面、 协调、持续发展。 • 生态政区(省、市、地、县及乡镇)建设规划,是一类综 合型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产业和生态 文化以及三者相互关系在内的战略发展规划。
三、生态环境功能区划
• 环境功能区划:是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不同区
域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 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 环境功能区:是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特定作
用的地域或环境单元。如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 区、工业区、居民区等。
四、规划方案优化与决策
• 1.规划方案设计 • 2.规划方案优化 • 3.规划方案决策
• 定量预测技术
• 以统计学、运筹法、系统论、控制论等为基础,通过辨识建立 各种预测模型,用数学或物理模拟进行环境预测。如约束外推 预测法、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决策树图预测法、马尔科夫预 测法、灰色系统预测法、箱式模型预测法。
二、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主要技术
• 综合环境区划:依据区域环境特征,服从区域总体规划,

2.1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的防治上课用

2.1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的防治上课用
环境问题:
1、生态破坏表现: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面积减少、生 物多样性减少
2、环境污染表现:
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

包括。荒漠化包括石漠化、红漠化、盐渍化,还包括沙漠化。石 漠化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貌区,我国石漠化严重区主要在广西西 北部、北部,云南东部,贵州大部,其中贵州、广西最为严重。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 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所 以被称为红漠化,红漠化主要由于人类活动过于激烈造成的。土 壤盐渍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 化。我国盐渍土或称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主 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地底平原区如华北、河流 低洼地。沙漠化是土地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石裸露,经风吹日 晒,突然失去肥力,进而逐渐扩大成片,沙漠化影响人类生产生 活非常严重,沙漠化会影响气候变化,侵蚀耕地。是人类的癌 症。。主要分布在回归线两侧及大陆内部降雨量非常少的地区。 我国南方是世界“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但是西北、内蒙古地 区沙漠化却非常严重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过度樵采 B.过度开垦 C.过度放牧

D.过度砍伐
2.A、B两图的荒漠化分别表现为: A.斑点状水土流失 大面积水土流失 B.大面积草场破坏 D.大面积水土流失 √ C.斑点状荒漠化圈 斑点状荒漠化圈 大面积草场破坏 斑点状水土流失

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 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 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 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 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 (图2.14)。

健全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PPT简洁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课件

健全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PPT简洁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课件

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2023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会议时强调:“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生态环境源头预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推动实现生态环境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

”这一重要论述,为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加强新时代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1.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不断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在生态环境源头预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在具体制度设计层面,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包括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并根据各区域不同生态环境特征,结合各种环境要素的保护需要,划分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三类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制定差异化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根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我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制度形成经历了不断更新升级、日臻完善的过程,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已开始探索环境分区治理,针对地表水、大气和噪声等单一环境要素设立了不同的环境功能区划。

步入21世纪,我国环境治理模式开始由单一环境要素治理转向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治理,先后设立国家环境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

2011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划定生态红线,对各类主体功能区分别制定相应的环境标准和环境政策”。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开始制定更为系统全面的生态环境分区治理方案。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树立底线思维,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3章 第1讲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3章 第1讲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因素
特征
降水 变率大,集中在___夏__季___,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地形 从平原向__山__地___、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__坡__面__物__质___不稳定
(4)模式:___小__流__域__综__合__治__理___。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返回导航
研析考点·破疑难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考点一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突难点 1.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返回导航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悟典例
(2022·山东潍坊模拟)灌丛沙丘是风沙流遇到灌丛阻挡,沙物质在灌 丛周围堆积形成的沙丘类型。随着植物体的生长,灌丛沙丘体积不断增 大,灌丛沙丘的发育受到风况、沙源、水分等条件影响。专家对塔克拉 玛干沙漠腹地的塔中地区柽柳灌丛沙丘剖面沉积物进行了研究,经14C测 年显示,自剖面向下330 cm处的沉积物年代约为公元1359年。下左图为 塔中灌丛沙丘开挖剖面示意图,下右图为自公元1359年以来取样沙丘剖 面沉积物中值粒径变化及特征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2.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__4_0_0___毫 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概述(PPT47页)

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概述(PPT47页)
7
第二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 题)——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排 放的污染物的浓度或总量超过 了环境容量,使环境的化学组 成或物理状态发生变化,造成 环境质量下降,有害于人类和 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 象,又称环境公害。
8
环境污染的类型 ❖ 环境要素: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 污染物性质: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等 ❖ 污染物形态: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物污
21
第二个里程碑 Ø联合国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世界环境与发 展大会,有183个国家,102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亲自与会, 被称为第二个里程碑。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的文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 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 《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 Ø其中“可持续发展”就是第二个里程碑提出的重要思想。我国 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两大发展战略 “科教兴国和可持 续发展” 之一。
29
(2)可持续性的内涵 ➢该过程在一个无限长的时期内,可以永远保持下去
,而系统的内外不仅没有数量和质量的衰减,甚至 还有提高。 ➢对可持续性的理解应与领域有关,如:生态系统的 可持续性、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可持续环境等。
30
2.人类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认识过程 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增长 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发展+工业污染控制 第三阶段: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 第四阶段:环境与发展密不可分
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再生能力的发展。
33
4.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①着重于自然属性的定义 ➢ 指在其可再生能力(速度)的范围内使用一种有机生态系统或其他可再生资源(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标定向】◆◆学习目标: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提示与建议1.从成因角度认识荒漠化的类型。

2.理解干旱与荒漠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3.分析人口压力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荒漠化的过程。

【互动探究】◆◆知识梳理一、荒漠化1.概念:发生在、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地区的土地退化。

2.原因:等自然因素与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

3.主要表现:退化、退化、退化而引起的土地、石质荒漠化和次生。

4.分布:地区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二、中国西北地区概况1.位置范围:以西,昆仑山一一古长城一线以北,大致包括、宁夏、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西部山脉和相间分布。

3.主要景观: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了以、为主的景观。

4.内部分异:以为界,以东属草原地带,以西属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5.生态环境(1)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微弱,物理风化和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2)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沉积物。

(3)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干旱的季节。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根本原因(1)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人类活动不当,对利用不合理。

2.直接原因(1)过度,占32.7%(2)过度,占30.1%(3)过度,占26.9%(4)利用不当,占9.6%(5)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占0.7%四、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1.古代:,大量破坏固沙植被,大部分古绿洲被迫放弃。

2.近代:大规模,人口剧增,直接加剧了荒漠化。

3.现代:、管理失误,荒漠化趋于严重,总体上看,特别是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使土地日渐丧失,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严重威胁人们的。

《生态环境》PPT课件

《生态环境》PPT课件

1 环境容量分析
环境容量的定义
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的结 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 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 的最大负荷量。
其大小与环境空间的大小、各环境要素 的特性和净化能力、污染物的理化性质 等有关。
环境容量的含义
环境容量是指自然环境或其他环境要素,对 污染的承受量或容纳能力。
2)计算各因素指标达到区域、全国平均水平或原设 计能力时,所能相应增加的污染物削减量。
3)计算和分析各因素指标在平均控制水平下污染物 削减量比值,从而确定主要的影响因素;或计算各 因素指标在本规划区条件所应达到的水平下污染物 的削减量比值,从而确定主要的影响因素。
(2)确定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的方向和重点
(2)水污染综合整治方案的设计
城镇水污染控制对策有以下7个方面: 1)改革生产工艺,改造生产设备,尽量采用清洁工
艺。
2)改变产品品种,控制会产生严重污染的各项产品 的生产,对污染严重难以治理的企业和产品实行关、 停、并、转、迁或改变产品方向。
3)积极发展废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4)城镇污水集中处理。 5)加强水污染源治理。 6)污水资源化,厂内再循环和城镇污水资源化。 7)改革排污方式和去向。
城镇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
1)城镇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是城镇环境容量中最基本的因 素。它包括地质、地形、气候、矿藏、 动植物等条件的状况及特征。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改 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容易使人们轻 视自然条件在城镇环境容量中的地位和 作用,但其基本作用仍不可忽视。
2)城镇要素条件
精选ppt512城镇固体废物现状调查城镇固体废物的现状调查应从原辅材料消耗产生工业废物的工艺流程和物料平衡分析工艺过程分析和固体废物的产出运输堆存处理等主要环节入手就各类城镇固体废物的性质数量以及对周围环境中大气水体土壤植被以及人体的危害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调查以筛选出主要的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干旱地区
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
干旱与 荒漠化
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物理风化 和风力作
用强
大风日数 多,且集中在
冬、春两季
干旱 特征
平地多 沙质沉
积物
动力因素
物质因素
气候 异常
促进荒漠化进程


温带

大陆性


气候


使脆
弱的 生态 环境
加剧
荒 漠 化
失衡
跨国投资.
开发措施:过度迁移农业、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商业性伐木、开辟大型农牧场
影响:森林破坏
保护放第一位,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责任 合理开发与保护
保护亚马孙雨林的计划和措施:三保二设一结合
干旱为主的特征
自西向东降水和景观变化
深居内陆
距海洋远

水汽难以到达

干 旱
地 形
高原面积广大 山岭的层层阻挡 青藏高原隆起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 节全球水平衡
世界物种基因库
雨林不仅属 于当地国家, 也为全人类 所共有
森雨 林林 的的 开开 发发 和和 保保 护护
雨林 的生 态脆 弱性
易破 坏不 易被 恢复
土壤贫瘠, 养分储存 在地上植 物体内
高温多 雨,生物 循环旺 盛

亚马孙 开发计 划及其 影响
开发背景:人口增长和贫困;发达国的无度需求和
河流 多内流 河、河 流稀少
动物 耐渴的 动物
地貌 风蚀地貌、 风力堆积地 貌广布
生产 畜牧业、 灌溉农业 绿洲农业
生态环境脆弱性
城乡分布 点状、带 状
西部
东部
海陆位置 降水
载畜量 自然景观
距海远
少(<200mm)
小 荒漠、戈壁
距海近 贺
多(>200mm)



草原
干旱地区 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农业特色 绿洲农牧业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区域生态环境与发展
基础条件
区域
综合

治理



(生



态环



境建


设)


促进
影响
分成 表 布因 现
原表 因现
定义
干旱为 生态环境 主的自
脆弱 包含 然特征 人口激
荒 漠 化
西北 地区 荒漠 化
荒漠化的 潜在威胁
主要的, 常常起决 定性作用
人为 因素
增对生 态环境 的压力 表
人类活 现
动不当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
不同历 史时期 的荒漠 化
荒漠 化的 防治
内容(预防、扭转、恢复) 原则(两结合原则、预防为主原则)
对策与措施 (5项措施)
森林的环境 效益及其被 破坏的结果
雨林 的全 球环 境效 应
全球最强 大的生态 系统,生产 力最高的 生物群落
深刻影响着地球大 气中的碳氧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