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之——18、特定穴

合集下载

经络中重要的穴位及功能

经络中重要的穴位及功能

经络中重要的穴位及功能经络中重要的穴位及功能一、手太阴肺经:肺属金,开窍于鼻,主体为皮,其华在毛,情志为悲,忧伤肺。

肺与大肠相表里,由胸走手,起于中府,始于少商。

在手内侧前。

主治咳嗽、心烦、手心热等症。

1、中府穴:腋横纹上三指。

是脾肺之气汇聚之处,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

主治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症。

2、天府穴:腋横纹下四指,或手臂平申,用鼻尖触手臂处。

主治过敏性鼻炎。

3、尺泽穴:肘横纹外侧一拇指宽的凹陷处。

肺经属金,本穴属水,金生水,是补肾的要穴。

降逆气、泻热,主治高血压、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哮喘、胸部胀痛,肘关节痉挛。

4、孔最穴:肘横纹下三指。

是肺经的郗穴,郗治急症(急性咳嗽、咽喉痛)。

主治鼻出血、痔疮、发汗。

5、列缺穴:两手虎口相对,食指下凹陷处。

头项寻列缺。

主治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落枕。

6、经渠穴:腕横纹外侧铙骨边缘。

主治咳嗽。

7、太渊穴:腕横纹外侧凹陷处。

肺经的原穴,补气穴,脉之会穴。

主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

8、鱼际穴:手掌鱼肚边缘。

主治热咳、心中烦热。

9、少商穴:大拇指指甲根边缘。

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

常用于治疗咳嗽、感冒发热、肺炎。

针刺放血效果最佳。

二、手厥阴心包经:从胸走手,起于天池,始于中冲。

在手内侧正中线上。

刺激左侧效果更佳。

1、天泉穴:腋横纹下三指处。

治疗胸痛、心悸、突然害怕。

2、曲泽穴:肘横纹上。

调节心血的供应,治疗胸闷、憋气。

是针刺放血点。

3、郗门穴:腕横纹上5寸。

急救穴,治突然心绞痛。

用大拇指按住,然后转动手腕。

4、内关穴:腕横纹上三指。

救命穴、心脏穴。

宁心安神、理气和胃、舒经活络。

治疗心理压力引起的失眠,可调节心律的快或慢。

5、大陵穴:腕横纹上。

治疗因压力引起的头痛,预防口臭。

6、劳宫穴:掌心凹陷处。

大补穴,可使心情放松,治心慌气短。

7、中冲穴:中指指甲根旁。

泻心火的要穴。

治口疮。

8、在天泉穴下四指处有个痛点,不是穴位,但经常揉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心肌梗塞、冠心病。

18奇穴档

18奇穴档

当您不小心崴足了,可通过敷中药理疗等方式治疗,这时疼痛处是不能按摩的,但可按摩另一只脚对应的疼痛处来缓解疼痛(即左病右治),也可根据人体对应穴位在手部按摩(上病下治)。

同理,当您运动不当时腰腿部出现扭伤,最好到医院针灸通过推拿理疗治疗(因为许多经络穴位在人体后面),同时可用心体会医生按摩的部位并记下来,回家后根据人体上下18个对应穴位,自己在手及臂部找对应穴位进行“上病下治”。

如腿扭伤,可按摩肩隅、环跳;曲池、阳陵泉等。

人体的18个上下对应穴位及功能:1、百会——涌泉:主治神经系统疾病,如厥逆,卒中,休克等,或针或灸,一补一泻,有良效。

2、合谷——太冲:主治筋脉拘急,痉挛,抽搐,口噤以及头疼,牙疼,疝痛,无汗等症。

太冲:见下图。

3、肩隅——环跳:凡肢体(四肢所发生的一部或半侧)痉挛疼痛,麻痹等,用之皆效。

大肠经上的肩隅穴(位于臂外侧三角肌上。

取穴: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4、尺泽——委中:凡瘀血阻络,栓塞或时疫吐泻,中毒等,取二穴青筋放血即可。

肺经上的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侧凹陷处;5、人中--风府:主治卒然口噤,昏迷不语或癫狂歌哭,精神失常等疾。

风府穴位于后颈部,两风池穴连线中点,颈顶窝处。

6、少商——隐白:主治出血癫狂等疾。

少商穴位于人体的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处;隐白穴位于足大拇趾内侧,距趾甲角1分处;7、天枢——足三里:可调治消化道诸疾,如腹疼腹胀,消化不良,泻泄,痢疾等。

天枢穴位于腹中部,和肚脐平行往外两寸;8、胃俞——梁门:主治胃脘疼痛,痞满,呃逆,呕吐等胃部疾患。

膀胱经上的胃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后腰处),即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即是);梁门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9、肺俞——俞府:主治咳嗽,哮喘,咳血等肺部疾患。

膀胱经上的肺俞在风门下一寸处;肾经上的俞府穴。

在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10、命门——关元:主治一切虚脱,宜灸。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特定穴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特定穴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特定穴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称为特 定穴。

是针灸临床上最常用的经穴。

1、特定穴的类别 (10 类)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为主)五输穴、原穴、络穴、下合穴、郄穴、 八脉交会穴 ;躯干背俞穴(背部)、募穴(腹部);周身八会穴、交会穴。

2、特定穴的数量特定穴共有 149 个(未计算交会穴),除去重复的 20 个, 共有 129 个,占整个经穴的 1/3 多。

(一)五输穴 60 个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5 个 特定腧穴,简称“五输”。

与五行相配,又称“五行输”。

五输穴分布: 脉气状况 经气所出, 脉气浅 端 经气流动, 脉气稍比喻水 初流 水 微流 之 小 之 大 腧穴位置 手 、 足 之 本节之前所出为井所溜为荥较大大水之经气通畅,脉气较腕踝关节所行为经畅流盛以上百川经气盛大,脉气充肘膝关节所入为合五输穴的特点: a 只存在十二经脉之上,每经都有一组。

b 每类穴的命名都提示穴位所在部位经气运行的状态。

c 呈向心性分布。

从井穴到合穴依次从末梢向心排列。

d 每个穴位都有五行配属。

五输穴的五行配属:“阴井木”,“阳井金”“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近代临床应用:井穴开窍醒神,治疗神志病症 ;荥穴清热泻火,祛本脏腑经脉火热之邪。

A、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井主心下满:主治肝之疾患,肝气不舒心窝部痞满,郁闷。

荥主身热:主治心之疾患,热伤神明的心烦、心悸、失眠神昏谵语、狂躁不宁及热伤津液口燥舌干等。

输主体重节痛:主治脾之疾患,如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肢体浮肿,体倦懒言,大便溏稀等。

经主喘咳寒热:主治肺之疾患。

如咽干咽痒,声音嘶哑,鼻塞不通,气喘少气,小便不利,大便失调等。

养生保健十八穴

养生保健十八穴

养生保健十八穴养生保健十八穴养生保健十八穴是鲁特医学无病之人运用推拿手法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及延年益寿的方法和途径。

1、足三里为全身保健强壮之要穴,为胃经合穴“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禀气于胃,胃于脾相表里,主受纳、运化水谷、输布精气、津液于全身,故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生命之根本。

由于足三里能调整消化功能、促进营养的消化、吸收、对全身各个系统都有强壮作用。

因此按揉足三里可以健脾和谓、补中益气、养血生津、宣通气机、调和阴阳、强壮周身、延年益寿。

主治:脘腹满痛、恶心呕吐、肠鸣泻痢、便秘、胸胁支满、噎膈不利、胃痛、痹痛、遗尿、小腹胀痛、臌胀、水肿、痫症、目疾、耳鸣、喉痹、发热、头痛、心悸、虚喘、五劳七伤、癫狂、乳痈、半身不遂、腰痛不可仰俯、脚气、下肢麻痹;以及急、慢性胃炎、胃痉挛、消化性胃炎、急、慢性肠炎、一般虚弱及血液科疾病等。

临床发现,胃、肝病患常在足三里处出现条索状反应物。

2、三阴交为足三阴即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具有健脾和胃、理气化湿、疏肝解郁、益肾养阴、调经血、主生殖之功、可防治消化系统、妇科病症等多种疾病、尤其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及消化系统所必用之要穴。

主治;肠鸣腹胀、大便糖稀、饮食不化、下腹疼痛、大便不通、月经不调、经闭、不孕、遗精、遗尿、阳痿、小便不利、带下阴挺、气喘、疝气、四肢乏力、腹泻、失眠、腰痛及血液科疾病等3、气海是常用强壮保健穴、具有理气调冲、补气行气、活血行经、通便排便、延年益寿的作用,可防治腹痛、腹泻、虚脱、气喘、遗精、遗尿、阳痿、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阴挺、不孕、脱肛、疝气、尿道感染、神经衰弱、元气不足、腰痛等。

4、关元又名下丹田,为一身元气之所在、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有为肝、肾、脾三经与任脉之交会穴。

冲、任、督三脉之源,故三脉皆发于胞中,称为三原一支,故具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主生殖、主原气之功。

推拿之可以使元气充足,虚勋可复,故能主诸虚,壮一身之气,自古以来用做长寿保健之要穴。

中医针灸主治医师考试材料整理及题库(二)

中医针灸主治医师考试材料整理及题库(二)

中医针灸学习资料整理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径路。

经,路径,为直行的主干。

络,网络,为经脉所分出的小支。

经络纵横交错遍布于全身。

《灵枢海论》记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头部:手足阳明循行于面额、手足少阳循行于头侧、手足太阳循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

躯干:手三阳循行于肩胛部、手三阴从腋下走出、足三阴循行于腹面部、足三阳行于中、阳明行走于前胸腹、太阳行走于后背、少阳行走于侧面。

胸部:距正中线:肾经;2寸,胃经;4寸,脾经;6寸。

腹部:肾经0、5 寸,胃经,2寸。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距正中督脉线1、5寸,3寸。

1头面部手足三阳皆上头“头为诸阳之会”;手足阳明经前额面部;手足少阳经侧头;手太阳经颊部;足太阳经前额后头。

2躯干部手足三阴经和足阳明经胸腹,从内到外依次为:足少阴肾、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手三阳经肩背;足太阳经腰背;足少阳经侧胸侧腹。

3 上肢部手三阴上肢内侧前肺中包后心;手三阳上肢外侧前大中三后小。

4 下肢部足三阳下肢内侧前胃中胆后膀;足三阴下肢内侧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

相互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正经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正经走向:手阴脏走手;手阳手走头;足阳头走足;足阴足走胸腹一源三歧:任,督,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任脉行于前正中线,督脉起于后正中线,冲脉并行于肾经。

任脉,腹胸颏下正中,总任六阴经,调节全身阴经经气,阴脉之海。

督脉,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阳脉之海。

任督二脉主治的异同:督脉主治神志病、热病和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任脉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和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两者都可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神志病,而任脉没有督脉治疗巅顶痛的作用冲脉,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涵蓄十二经气血,十二经之海,血海。

十四经腧穴及常用奇穴

十四经腧穴及常用奇穴
下腹部腧穴治下焦病:中极治膀胱病, 关元、气海治肝、肾、大肠及妇科病, 且治回阳救逆治虚证。
上腹部腧穴治中焦病:中脘治脾胃病。
胸部腧穴治上焦病:咳喘,胸痛,噎膈; 膻中兼治乳病;天突兼利咽喉。
颈部颏部腧穴治局部疾病:廉泉治舌咽 病;承浆治口腔病。
4.操作要点 腹部腧穴妊娠禁针; 膻中平刺; 天突向胸骨后方斜刺; 廉泉向舌根斜刺。
操作: 向上斜刺0.5 ~ 0.8寸。
太渊
定位:在腕掌侧横 纹桡侧,桡动脉 搏动。
取法:腕横纹分为 三等分,桡侧1/3 中点为穴。
作用:清宣肺气,复脉通络。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
痛, 无脉症,手腕痛。
应用: 肺系病—咽喉肿痛、咳嗽、气喘配列 缺、合谷。 外经病—手腕痛配阳溪。 无脉症配内关。
取法:两手虎口垂直交叉, 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 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 为穴。
作用:祛风宣肺,通络止痛。
主治: 咳嗽,气喘,咽喉痛,半身不遂,口眼歪
斜,偏头痛,颈项强痛,牙痛。 应用:
肺 系 病——伤风咳嗽配合谷、风门、风池。咽 喉痛、咳嗽配照海。
头项疾病——头痛,颈项强痛配后溪。口眼歪斜 配地仓。
一、督脉
经脉循行
体内:起于小腹内, 出会阴,支脉入络 脑。
体表:从会阴沿骶、 腰、背、项正中上 头顶,下前额,经 鼻柱,止于上唇内。
腧穴
本经共28穴:长强、腰俞、腰阳关、 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 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 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 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 龈交。
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 羸瘦。 应用:中风脱证配神阙隔盐灸;虚劳羸瘦配足三里、脾 俞、大肠俞;月经不调(冲任不固)配三阴交、 血海;阳萎、遗精配大赫、肾俞、次髎;泄痢不 止、五更泄(肾阳虚衰)配太溪、肾俞。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慎针灸。

中医必备基础知识!十二经脉88个常用腧穴汇总

中医必备基础知识!十二经脉88个常用腧穴汇总

中医必备基础知识!十二经脉88个常用腧穴汇总足太阳膀胱经膈俞(八会穴之血会)定位: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①呕吐、呃逆、气喘等上逆之证;②贫血、吐血、便血等血证;③瘾疹、皮肤瘙痒等皮肤病证;④潮热,盗汗。

肝俞(肝之背俞穴)定位: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①黄疸、胁痛等肝胆病证;②目赤、目视不明、目眩、夜盲、迎风流泪等目疾;③癫狂痫;④脊背痛。

脾俞(脾之背俞穴)定位: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①腹胀、纳呆、呕吐、腹泻、痢疾、便血、水肿等脾胃肠腑病证;②多食善饥,身体消瘦;③背痛。

肾俞(肾之背俞穴)定位: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①头晕、耳鸣、耳聋等肾虚病证;②遗尿、遗精、阳痿、早泄、不育等泌尿生殖系疾患;③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妇科病证;④腰痛;⑤慢性腹泻。

大肠俞(大肠之背俞穴)定位:在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①腰腿痛;②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病证。

次髎定位:在骶区,正对第2骶后孔中。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妇科病证;②小便不利;③遗精、疝气等男科病证;④腰骶痛,下肢痿痹。

委中(合穴;膀胱之下合穴)定位: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

主治:①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②腹痛、急性吐泻等急症;③小便不利,遗尿;④丹毒,皮肤瘙痒,疔疮。

承山定位:在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

主治:①腰腿拘急、疼痛;②痔疾,便秘;③腹痛,疝气。

昆仑(经穴)定位:在踝区,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①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②癫痫;③滞产。

申脉(八脉交会穴→通阳跷脉)定位:在踝区,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凹陷中。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癫狂痫,失眠等神志病证;③腰腿酸痛。

至阴(井穴)定位:在足趾,小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主治:①胎位不正,滞产;②头痛,目痛,鼻塞,鼻衄。

人体经络穴位循环示意图

人体经络穴位循环示意图

人体经络穴位循环示意图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人体经络穴位循环示意图人体经络穴位循行动画图,后面附录穴位位置与其对应疾病的治疗。

附录:穴位位置与其对应疾病的治疗肺经天府:鼻尖触手臂处。

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

补肾。

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腕横纹上七寸。

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

治急性咳鏉、急性咽喉痛列缺: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

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

头项寻列缺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

治疗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

太渊: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者来回挫搓。

(在大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

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鱼际:治疗咳鏉,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

少商: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

大肠经功效: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

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商阳: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温溜:在合谷之上。

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

也可用刮痧法泄火。

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曲池: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

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

是一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柔一揉。

肩隃:手臂伸直肩膀凹陷处。

是人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时穿上短袖。

迎香:鼻翼旁。

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

经常按摩点揉。

胃经四白:在眼袋下。

治眼袋,黑眼圈,给眼供血。

敲打胃经可美容。

天枢:肚脐旁开两寸,治疗大肠功能不好,腹泻便秘双向调节。

梁丘:膝盖上两寸最敏感的位置。

点按治急性胃痛。

足三里: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

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壮穴,长寿穴。

治疗慢性胃痛,增强免疫力,补益人体虚弱。

也是一个胃肠的消气穴。

特定穴

特定穴

特定穴,是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以特定称号概括的腧穴。

特定穴主治规律强,运用范围广,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五输穴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腧穴,即井、荥、输、经、合。

各经的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起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并以水流大小的不同名称命名,比喻各经脉气自四肢末端向上,象水流一样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

五输穴表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井少商商阳厉兑隐白少冲少泽至阴涌泉中冲关冲窍阴大敦荥鱼际二间内庭大都少府前谷通谷然谷劳宫液门侠溪行间输太渊三间陷谷太白神门后溪束骨太溪大陵中渚足临泣太冲经经渠阳溪解溪商丘灵道阳谷昆仑复溜间使支沟阳辅中封合尺泽曲池足三里阴陵泉少海小海委中阴谷曲泽天井阳陵泉曲泉五输穴的主治病症各有特点。

井穴:开窍醒神,用于神识昏迷、心下烦闷,急惊气绝、人事不省;荥穴:清泄脏腑之热,用于热病,清热效好;输穴:主体节重痛,用于关节病变、软组织性疼痛,止痛效好;经穴:宣肺解表,用于寒热、喘咳、咽喉病症;合穴:主腑病,用于肠胃病及六腑的病症。

此外,六腑中的大肠、小肠、三焦,在足三阳经上各有一合穴,称为六府下合穴。

由于大肠、小肠皆承受从胃腑传化而来的水谷之气,属于胃,所以它的下合穴(上巨虚、下巨虚)同在足阳明胃经上;三焦水道出于膀胱,参与水液的调节,故它的下合穴列于足太阳膀胱经上。

六府下合穴在临床上治疗腑证疗效显著,故有“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之说。

原穴十二原穴表经脉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原穴太渊合谷冲阳太白神门腕骨京骨太溪大陵阳池丘墟太冲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合为十二原穴。

阴经的原穴即本经五输穴的输穴,阳经则于输穴之外另有原穴。

原,含本原、真元之义。

原气来源于脐下肾间,是人体生命的本源,是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动力。

原气通过三焦输布于全身脏腑、十二经脉,其在四肢部驻留的部位就是原穴,由此可见原穴在人体的重要性。

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yxp

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yxp

号及走向及小结1 手太阴肺经由胸走手,起始于中府穴,结束于少商穴功能: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主穴位:中府、天府、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1、中府:位置胸骨旁开6寸作用治疗气不足、腹胀、咳喘,消化不良(脾肺之气汇集之处)2、天府:位置腋横纹下3寸作用鼻气通于天,肺开窍于鼻。

治疗过敏性鼻炎3、尺泽:位置肘横纹靠外侧作用补肾的穴位,治疗高血压,哮喘(肺经属金,此穴为金中水穴)4、孔最:位置掌横纹上7寸(8指加拇指)作用主管所有的毛孔,治痔疮要穴,鼻出血、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

5、列缺:位置两合谷相对食指尖凹陷处作用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落枕(古有话:头项寻列缺)6、经渠:位置肘横纹外桡骨头靠肩向旁,揉此穴宜外推或上顶作用治疗咳嗽的要穴虚寒性、肺热性咳嗽通治7、太渊:位置肘横纹下,宜用拇指横过来咯此穴或来回挫作用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脉之汇穴,可治疗静脉曲张等.8、鱼际:位置掌外侧拇指下边缘作用治疗热性咳嗽,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症9、少商:位置拇指外侧指甲根处作用治疗咽喉痛的要穴,宜刺血(外感风寒或肾虚引起的通治)肺主咳嗽、心烦、掌中热,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五官疾病的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

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号及走向及小结2 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由手走头,起始于商阳穴,结束于迎香穴。

功能:打通大肠经可有效防治皮肤疾病;可以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把多余火气祛掉,有很好的通便效果。

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

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

有很强的通便效果。

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主穴位:商阳、合谷、温溜、曲池、肩髃(yu)、迎香穴1、商阳:位置食指指甲跟外侧作用便秘2、合谷:位置拇指、食指掌纹端作用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3、温溜:位置拇指侧,腕横纹上四寸作用骨外旁此为聚阳气穴,可补阳气(如果虚寒体质可多灸,燥热时可刮痧泻火)急起的痘痘4、曲池:位置肘横纹外端点作用降血压的作用、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秘的效果,脏腑病。

2021年人体经络穴位图详细表

2021年人体经络穴位图详细表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经络与调病欧阳光明(2021.03.07)一、什么是经络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路。

是与血管、神经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套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系统.它是我们练功强健身体、开发潜能的物质基础,亦是用气功为他人调病的物质基础。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三、经络的功能:1、沟通上下内外。

内联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五官九窍,把人体的各个部分。

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运行气血:周流不息地将气血传输于全身各部位,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3、调节各部组织、器官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4、对外开放:通过穴位与大自然交换物质、能量、信息。

四、中医脏腑学说简介::五脏一心、肝、脾、肺、肾,六腑一胆.胃、大肠、膀胧、三焦。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经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属六腑及其他各组织器官,从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

每一脏通过其自身的经络联系着许多组织和器官,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系统。

另外,心包(脏)和三焦(腑)相表里。

心包是心之外围,有保护心脏的作用;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其功能一是通行元气,二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其经络: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五、经络的分布1、分布规律:四肢:内侧为三阴经,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外侧为三阳经,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躯干:足三阴在腹面,足三阳:太阳在背,少阳在肋,阳明在胸腹。

头面:为诸阳经之会。

2、循行规律: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这三阴,从足走腹。

3、流注交序:(顺时针方向。

起止点:肺寅)4、十四经循行及其主要穴位:(见附录一、人体经络、穴位图表)六、穴位的基本知识;穴位,正名为“输穴”,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点。

1、穴位的分类: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全息穴。

2、穴位的体表定位方法:(见附录二、输穴体表定位说明)七、气功调病的基本原则:1、必须首先达成和病人之间的信息沟通。

特定穴

特定穴

五腧穴/正常字体放大字体十二经脉从四肢末端至肘或膝方向各有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总称“五腧”。

这是以水流的大小来形容各经脉气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

“所出为井,所溜不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

”(《灵枢·九针十二原》)意指经气自四肢末端向上作用于头面躯干,象水流一样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经气初出,如水的源头,所以称“井”,多位于四肢爪甲之侧。

经气稍盛,如水成微流,所以称“荥”,多位于指(趾)掌(跖)部。

经气渐盛,如较大水流灌注,所以称“输”,多位于腕(踝)关节附近。

经气充盛,象水流之长行,所以称“经”,多位于腕(踝)或臂(胫)部。

经气统盛深入处,宛如水流汇合,所以称“合”,多位于肘(膝)部附近。

阴经五腧穴表阳经五腧穴表五腧穴主治病症各有特点:井穴开窍醒神,可用于神识昏迷、心下烦闷;荧穴清泄邪火,可用于热病;输穴可用于发作性病症、关节痛;经穴可用于喘咳和咽喉病症;合穴可用于肠胃等六腑病症。

这就是《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所说:“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以及《难经·六十八难》所作的补充解释:“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归纳为:“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意指各经的荥穴和输穴主治外行经脉所过处的病症,合穴治六腑症。

《难经》还将五腧穴配合五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补母泻子”法。

井穴又是十二经脉的“根”穴,因其位于四肢末端便于临床诊察施治。

针刺、按压或脉冲电刺激井穴常可出现经络现象;疾病时左右两侧井穴温差显著,可用测温仪测定人体两侧井穴的温差来检查经络平衡状态,为脏腑经络辨证提供参考。

合穴是五腧穴的最后一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六腑中的大肠、小肠、三焦,在足三阳经上又有一合穴,称下合穴。

腧穴学总论之特定穴

腧穴学总论之特定穴
《内经》中有相关的论述。三焦的气化功能就是 膀胱的气化功能的具体体现,即膀胱功能的正常 实施,必须依靠三焦和温暖和气化。二者功能上 合二为一。 《素问· 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 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 矣。水道出焉。” 《灵枢本输》:“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 藏。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 是孤之府也。是六府之所与合者。”
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分 布于背腰部。共十二俞。 治脏腑病变及与脏腑相关的组织器 官病变,多用于脏病。 命名:以脏腑名加“俞”字而成。
《灵枢· 背俞》首载。
5)募穴
脏腑经气汇集于胸腹部的腧穴。分布于
胸腹部。共十二募穴。
治疗脏腑病变。多用于腑病。
十二募穴
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 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 胃募中脘脾章门,焦募石门包膻中。
并可根据两脉相合的腧穴配合应用: 公孙通冲脉 }合于心、胸、胃 内关通阴维脉 后溪通督脉 }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 申脉通阳跷脉 临泣通带脉 }合于目锐眦,耳后、颊、颈、肩 外关通阳维脉 列缺通任脉 }合于肺系、咽喉、胸膈 照海通阴跷脉
10)交会穴 两经及两经以上的经脉相交 或会合的腧穴。始见于《甲 乙经》。分布于头面、躯干 部 治本经及相交经脉的病变。
六阳经五输穴及其五行配属表
六阴经 井 荥 输 经 合 (金) (水) (木) (火) (土)
大肠(金) 商阳 三焦(相火) 关冲 小肠(火) 少泽 胃(土) 厉兑 胆(木)
膀胱(水)
二间 液门 前谷 内庭 侠溪
通谷
三间 中渚 后溪 陷谷 足临 泣 束骨
阳溪 支沟 阳谷 解溪 阳辅
昆仑

中医针灸常用的特定穴及临床应用,背诵口诀总结!

中医针灸常用的特定穴及临床应用,背诵口诀总结!

中医针灸常用的特定穴及临床应用,背诵口诀总结!一、五输穴1.经气流注特点:“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2.排列特点: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至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荥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输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至前臂、胫部;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3.五行属性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4.五输穴记忆口诀:(颜之推敲原创)注:1,【】代表十二经脉。

2,按十二经脉流注次序编写。

3.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循序编写。

1)【金】少商,买鱼远经赤水河。

【金】少商,买鱼渊经尺水河。

(肺——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2)【大】山羊,二三只,羊稀少,去吃草。

【大】商阳,二三只,阳溪少,曲池草。

(大肠——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3)【胃】痛离内庭,仙姑解说住山里。

【胃】痛厉内庭,陷骨解说足三里。

(胃——厉兑、内庭、陷骨、解溪、足三里)4)隐大都,李太白,上【土】丘,隐山林。

隐大都,李太白,商【土】丘,阴山陵。

(脾——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5)【火】烧冲,烧府中神灵,烧孩子。

【火】少冲,少府中神灵,少海子。

(心——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6)【小】火烧着前后养孤和小孩。

【小】火少泽前后阳谷和小海。

(小肠——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7)【防】止痛,速捆胃。

【膀】至通,束昆委。

(膀胱——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8)【水】涌泉,浪太稀,留阴谷。

【水】涌泉,然太溪,溜阴谷。

(肾——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9)中军冲劳宫,斯大林使人去则【保】护。

中军冲劳宫,斯大陵使人曲泽【包】护。

(心包——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10)心【焦】关夜门,家中住,只看天井。

心【焦】关液门,家中渚,支看天井。

(三焦——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11)乔大侠降临,【但】辅杨林。

窍大侠降临,【胆】辅阳陵。

(胆——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12)拿大盾,行山间,【敢】冲锋,去泉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 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
.
五腧穴
六阴经五输穴五行配属表
经脉





(木) (火) (土) (金) (水)
手 手太阴肺经(金)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三 手厥阴心包经(君火) 阴 手少阴心经(火)
中冲 少冲
劳宫 少府
大陵 神门
间使 灵道
曲泽 少海
足 足太阴脾经(土)
.
五腧穴
古人把经气运行过程用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 的
变化来形容,把五腧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 末
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 的
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荥”穴多位于 掌
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徽,萦迂未成大流,是经气流 行
任、督、脾 大络
胃经 丰隆 膀胱经 飞扬 胆经 光明 任脉 鸠尾 督脉 长强 脾大络 大包
.
络穴
三、络穴
络穴位于十四经穴别出络脉的位置上,为络脉所属。 由于络脉联系表里经,所以络穴有约束、沟通表里经, 使二经气血互相调节的作用,从络脉的变化上可以看
出 表里两经的变化。
.
络穴
络穴名称首载于《灵枢·经脉》篇。十二经的络穴 皆位于肘膝关节以下,加上任脉之络穴鸠尾散于腹,
督 脉之络穴长强散于头上,脾之大络大包穴布于胸胁,
经络腧穴各论
.
奇经八脉
---之特定穴
.
特定穴
特定穴(special points):
指那些效果较好、临床使用较多,在定位、作用 和
分布上明显相关的一些穴位。这些穴位经过特殊归类、
命名而成各种不同的特定穴。他们包括分布在四肢肘 膝
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

.
五腧穴
一、五腧穴
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五个重要经穴, 分别名为井(木)、荥(火)、输(土)、经
( 金)、合(水),合称“五腧”。
.
五腧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 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但并未指
出 具体穴名和部位。 《灵枢·本输》则详细地阐明了各经井、荥、输、 经、合各穴的名称和具体位置,唯独没有手少阴心经, 其后《甲乙》才补充完备。
关冲
少泽
液门
前谷
中诸
后溪
支沟
阳谷
天井
小海
足 足阳明胃经(土)
三 足少阳胆经(木) 阳 足太阳膀胱经(水)
历兑 内庭 陷谷 足窍明 侠溪 足临泣 至阴 足通谷 束骨
解溪 阳辅 昆仑
足三里 阳陵泉
委中
.
五 腧 穴(井荥输原经合歌、66穴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少商井木、鱼际荥火、太渊输土(原) 经渠尺泽肺相连。经渠经金、尺泽合水 商阳二三间合谷,商阳井金、二间荥水、三间输木 阳溪曲池大肠牵。合谷原穴、阳溪经火、曲池合土 厉兑内庭陷谷胃,厉兑井金、内庭荥水、陷谷输木 冲阳解溪三里随。冲阳原穴、解溪经火、三里合土 隐白大都太白脾,隐白井木、大都荥火、太白输土(原)
化。(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医学
十二经原穴表
原穴
手三阴经 肺经 太渊 心经 神门 心包经 大陵 手三阳经 大肠经 合谷 小肠经 腕骨 三焦经 阳池 足三阴经 脾经 太白 肾经 太溪 肝经 太冲 足三阳经 胃经 冲阳 膀胱经 京骨 胆经 丘墟
.
十二原穴歌
太冲原肝丘墟胆,心包大陵胃冲阳, 太渊肺而太溪肾,京骨之原本膀胱, 神门心兮太白脾,合谷腕骨大小肠, 三焦要从阳池取,十二原穴仔细详。
的部位,即“所溜为荥”。“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 后
.
五腧穴
五腧穴是常用要穴,为古今医家所重视。临床上 如
井穴可用于治疗神志昏迷;荥穴可用于治疗热病;输 穴
可用于治疗关节痛;经穴可用于治疗喘咳;合穴可用 于
治疗六腑病证等。
.
五腧穴
《难经 · 六十八难》所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 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耳泄”
三 足厥阴肝经(木) 阴 足少阴贤经(水)
隐白 大敦 涌泉
大都 行间 然谷
太白 太冲 太溪
商丘 阴陵泉 中封 曲泉 复溜 阴谷
.
五腧穴
六阳经五输穴五行配属表
经脉





(木) (火) (土) (金) (水)
手 手阳明大肠经(金)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三 手少阳三焦经(相火) 阳 手太阳小肠经(火)
.
五 腧 穴(井荥输原经合歌、66穴歌)
涌泉然谷与太溪,涌泉井木、然谷荥火、太溪输土(原) 复溜阴谷肾所宜。复溜经金、阴谷合水 中冲劳宫心包络,中冲井木、劳宫荥火 大陵间使传曲泽。大陵输土(原)、间使经金、曲泽合水 关冲液门中渚焦,关冲井金、液门荥水、中渚输木 阳池支沟天井索。阳池原穴、支沟经火、天井合土 窍阴侠溪临泣胆,窍阴井金、侠溪荥水、临泣输木
.
五 腧 穴(井荥输原经合歌、66穴歌)
商丘阴陵泉要知。商丘经金、阴陵泉合水 少冲少府属于心,少冲井木、少府荥火 神门灵道少海寻。神门输土(原)、灵道经金、少海合水 少泽前谷后溪腕,少泽井金、前谷荥水、后溪输木 阳谷小海小肠经。腕骨原穴、阳谷经火、小海合土 至阴通谷束京骨,至阴井金、通谷荥水、束骨输木 昆仑委中膀胱知。京骨原穴、昆仑经火、委中合土
.
五 腧 穴(井荥输原经合歌、66穴歌)
丘墟阳辅阳陵泉。丘墟原穴、阳辅经火、阳陵合土 大敦行间太冲看,大敦井木、行间荥火、太冲输土(原) 中封曲泉属于肝。中封经金、曲泉合水
.
原穴
二、原 穴
原穴是本经气血流止之处,又是本脏气血流止之 处
,还是三焦的原气进入该经脉的部位。由于原穴是脏 腑
原气汇聚之处,所以原穴的变化最能反应脏腑气机的 变
共 有十五穴 ,故称为“十五络穴”。 络穴各主治其络脉的病证,如手少阴心经别络,
实 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皆可取其络穴通里来治

.
络穴
十五络穴表
手三阴经 肺经 列缺 心经 通里 心包经 内关
手三阳经 大肠经 偏历 小肠经 支正 三焦经 外关
足三阴经 脾经 公孙 肾经 大钟 肝经 蠡沟
足三阳经
的 具体应用 《灵枢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提出:“病在藏者 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
病 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

.
五腧穴
五腧穴又配属五行 《灵枢·本枢》指出阴经的井 穴属木,阳经的井穴属金。 《难经 · 六十四难》补全了阴阳各经脉五输穴的 五行属性,即“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