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幼儿个性的发展
《幼儿的个性发展》课件
![《幼儿的个性发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81e05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3.png)
幼儿个性发展与教育实践
第五章
幼儿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与挑战
幼儿个性发展差异大,需要因 材施教
教育理念与实际教学存在差距, 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需要优化 教育资源配置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需要协调 一致,共同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幼儿教育实践中促进个性发展的策略
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提供丰富的环境和材料,激发幼儿的 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6-12岁:幼儿 个性发展的巩固 阶段,主要表现 为自我意识进一 步增强、独立性 进一步增强、情 绪稳定性进一步
增强等。
12-18岁:幼儿 个性发展的成熟 阶段,主要表现 为自我意识完全 形成、独立性完 全形成、情绪稳 定性完全形成等。
幼儿个性发展的表现形式
情绪表达: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方 式表达情绪
社交行为:与他人交往、合作、竞争等行 为表现
认知能力:对事物的认知、理解、记忆等 能力表现
兴趣爱好:对特定事物的喜好和兴趣表现
性格特征:如活泼、内向、勇敢、谨慎等 性格特点表现
自我意识: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自我控 制能力表现
幼儿个性发展的差异性
遗传因素:每个孩子的基因不同,个性发展也不同 环境因素: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对个性发展有重要影响 教育方式: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个性发展的差异 心理因素:孩子的心理状态、情绪、性格等也会影响个性发展
第一章
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章
幼儿个性发展的定义
幼儿个性发展是指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性格、兴趣、能力 等方面的特征。
幼儿个性发展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健康、 社交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幼儿个性发展包括幼儿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这 些方面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幼儿的个性。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8312d67a45177232f60a22d.png)
LOGO
Page
31
三、学前儿童兴趣的发展
LOGO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本章主要内容:
个性形成的发展
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意义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学前儿童个性倾向的发展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 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
LOGO
Page 2
第一节 个性形成的开始
LOGO
Page
3
一、个性及其基本内容
(一)什么是个性?
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
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 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对于一个人来讲,只要具备三种能力, 就能成功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LOGO
Page
47
二、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
表现为: 多种能力的显现与发展 智力结构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 出现了主导能力的萌芽,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类 型差异
LOGO
Page
39
三、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的培养
对胆汁质的孩子: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 防止任性、粗暴。 对多血质的孩子: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及稳定的 兴趣,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对粘液质的孩子:培养积极探索精神和踏实、认真 的特点,纺织墨守成规、谨小慎微。 对抑郁质的孩子: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 止疑虑、孤独。
LOGO
Page
29
(二)学前儿童需要的发展
幼儿个性的发展
![幼儿个性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a35925484254b35eefd34c4.png)
第一节 幼儿的气质
1 定义:俗称“脾气”, 是一个人生来就具有 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 征。(内向、外向)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如诸葛亮和张飞
气质和人的神经类型 有直接联系。
2、幼儿四种气质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 胆汁质:外向,脾气急躁,易激动、难约束,直爽,
精力旺盛, • 如许世友、彭德怀、孙悟空、秦科长。
• 多血质:外向,热情、活泼好动,敏感,反应快,善
于交往,兴趣变化快,发言积极。
• 如董浩、撒贝宁、猪八戒
• 粘液质:内向,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情绪不外露,
注意力稳定,有毅力。如唐憎,宇航员
• 抑郁质:内向,敏感,细腻,幻想、胆小、孤僻,迟
缓。林彪
3、幼儿有哪几种神经类型?
神经类型
弱型 (抑郁质)
。
测试你的气质(A组)
• 1、遇到可气的事就怒不可遏想把心里话全说 出来才痛快。
• 2、和人争吵时,总是先发制人,喜欢挑衅。 • 3、羡慕那种善于克制自己感情的人。 • 4、做事总是有旺盛的精力。 • 5、情绪激昂时,觉得干什么都有趣;情绪低
落时,又觉得干什么都没意思。 • 6、对学习、工作、事业怀有很高的热情。 • 7、喜欢参加热烈的活动。
• 做作业或完成一件工作总比别人花的时间多 • 当我烦闷的时候,别人很难使我高兴起来。 • 喜欢复习学过的知识,重复做已经掌握的工
作。
• 小时候会背的诗歌,似乎比别人记得清楚。 • 老师讲新概念,常常听不懂,但是弄懂以后
就很难忘记。 ?分左右或以上,偏抑郁质
根据基本生活活动模式划分的 气质类型
• 活动水平 • 生理机能的规律性 • 对新刺激反应的敏捷性 • 对日常变化的适应性 • 反应的强度 • 反应阈限 • 心境的质量 • 分心情况 • 注意的坚持性
浅谈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浅谈幼儿的个性化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2004a0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f.png)
浅谈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标题:浅谈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引言概述:
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是指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和方法,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个性化发展不仅有助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自尊。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社交、身体和语言五个方面探讨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一、认知发展
1.1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1.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环境
1.3 鼓励幼儿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
二、情感发展
2.1 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
2.2 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
2.3 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三、社交发展
3.1 提供合作和分享的机会
3.2 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3.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身体发展
4.1 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4.2 关注幼儿的营养和健康
4.3 培养幼儿的运动技能和协调能力
五、语言发展
5.1 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环境
5.2 鼓励幼儿参与语言交流
5.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结论:
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通过针对不同方面的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
希望未来能够更多地关注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心理学 第2版 第十一章 幼儿个性的发展
![幼儿心理学 第2版 第十一章 幼儿个性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12353cf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8.png)
三、幼儿能力的发展与培养策略
(一)幼儿能力的结构
1. 运动能力
能
力
2. 操作能力
结
构
3. 智力
25
(二)幼儿智力的发展趋势 人生头几年是智力发展非常迅速,甚至是最迅速的时期, 由此形成先快后慢上升的智力发展曲线。
26
(三)幼儿能力发展的差异
1.能力类型的差异 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3.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22
(二)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好动 好奇、好问 易受暗示,模仿性强 好冲动,自制力差
23
(三)幼儿良好性格的塑造 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教育条件,以积极、恰当的方式 要求、对待幼儿; 以合适的方式加强对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 树立良好的榜样; 进行个别指导,因材施教; 重视家庭的因素,发挥家长的作用。
14
第二节 幼儿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与培养策略
15
1 幼儿气质的发展与培养策略
主要内容
2 幼儿性格的发展与培养策略
3 幼儿能力的发展与培养策略
3
16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幼儿气质的发展与培养策略; 2.理解掌握幼儿性格的发展与培养策略; 3.理解掌握幼儿能力的发展与培养策略。
17
一、幼儿气质的发展与培养策略
12
(二)能力的种类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种 类
运动、操作能力和智力
13
(三)能力与知识、技能
知识是来自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对客观事物的 规律性的认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主要表 现为动作执行的经验。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 能力的大小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
第十一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十一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108cdbe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d1.png)
第十一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涉及到他们在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个性主要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环境和情境中所表现出的持久、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同时也受到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中,认知方面的发展尤为重要。
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在这个阶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并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这一时期的学前儿童也开始表现出独立性和自主性,他们渴望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同时也会表现出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认知方面的发展为儿童的个性特点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他们在情感和行为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情感方面的发展对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包括自我意识、情绪识别和情感表达能力的提高。
在这一阶段,学前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能够分辨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他们学会用语言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
情感方面的发展为儿童建立了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也对他们的个性特点有所影响。
学前儿童的行为发展也是其个性发展的重要方面。
学前儿童的行为表现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并能够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在这一阶段,学前儿童也开始培养和发展一些基本的社交能力,如与他人合作和共享等。
行为方面的发展使学前儿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同时也对他们的个性特点产生深远影响。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受到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决定了学前儿童在一些个性特征上的继承程度。
然而,环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儿童所处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等都会对他们的个性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家庭关系和教育方式会影响学前儿童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形成。
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学前儿童的个性特点应该成为重要的目标之一、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前儿童的个性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活动计划,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幼儿的个性发展》课件
![《幼儿的个性发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4d46f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d.png)
个性发展有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形成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个性发展有助于减少幼儿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 题,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未来幼儿个性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多元化发展
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未来幼儿个性发展也将呈现多元化趋势 ,鼓励幼儿展现独特个性。
早期干预与支持
个性发展是个体自我认知、自我调节和自我实现的基础,对个体未来 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
幼儿期是个性发展的关键期,个体差异逐渐显现。
幼儿个性发展受到遗传、环境、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幼儿个性发展具有可塑性,可以通过教育和环境进行引 导和塑造。
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遗传基因对幼儿的个性发展有一定影响 ,如气质、智商等。
VS
详细描述
幼儿过度害羞可能与家庭环境、遗传因素 、生活经历等多种因素有关。家长和教师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幼儿克服害羞问 题:提供安全、温馨的家庭环境,培养幼 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鼓励幼儿参加集体 活动,逐渐增加社交机会;适当表扬和奖 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过度依赖问题
总结词
过度依赖的幼儿往往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过分依赖成人。
创设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环境,提供多种游 戏和活动材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 欲望。
引导幼儿接触社会,参加各类活动,增强 幼儿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鼓励幼儿自主探索
提供自由探索的机会
鼓励幼儿自由地探索周围环境,允许 他们尝试不同的活动和材料。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尊重幼儿的意见和想法,鼓励他们自 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环境因素
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对幼儿个 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与教育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2c8e38b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e.png)
(二)托马斯、切斯的气质类型
迟缓型:他们的活动水平很低,行为反应强度很弱,情绪总是 消极而不甚愉快,但也不像困难型儿童那样总是大声哭闹,而 是常常安静地退缩、畏缩、情绪低落,逃避新刺激、新事物, 对外界环境、新事物、生活变化适应缓慢。在没有压力的情况 下,他们会对新刺激缓慢地发生兴趣,在新情境中能逐渐活跃 起来。这一类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成人抚爱和教育情况 不同而发生分化。
气质差异对婴儿性格的萌芽有所影响。 成人的抚养方式和教育在儿童性格的最初形成中起着 决定性作用。 2岁左右,随着儿童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自我意识 的发展,出现了最初性格的萌芽。
(一)活泼好动
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时,要针对学前儿童的气质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幼儿期儿童最明显的性格特征之一,不论是何种 类型的儿童都有此共性。即使那些非常内向、羞怯的儿童,在家里或者与非常 熟悉的小伙伴玩耍时,也会自然而然、流露无遗地表现出活泼好动的天性。
(二) 1—2岁:自我认识的发展
儿童自我认识最主要的方面是对自我形象的 认识。这个阶段的婴儿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特征, 可以通过外表特征认识自己,能从客体(如:照 片、录像)中认出自己,这表明婴儿已经具有明 确的自我认识。
(三) 2—3岁:自我认识的萌芽
儿童自我意识的萌芽与言语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言语的发展,儿 童掌握了与自身相关的词汇,比如自己的名字。但此时,儿童只是把名字当作 自己的代号,如果别人也叫这个名字,他就会产生疑惑。
尚未稳定,还可能发生变化
(三)针对学前儿童气质的特点,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
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时,要针对学前儿童的气质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 措施。对于容易兴奋、不可遏制的儿童,要教会他们自制。
浅谈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浅谈幼儿的个性化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129964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c.png)
浅谈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引言概述: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是指根据每个幼儿的独特特点和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培养,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包括兴趣培养、学习风格、情绪管理、社交能力和创造力培养。
一、兴趣培养:1.1 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幼儿的兴趣多种多样,教师应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如绘画、音乐、体育等,以满足幼儿的个性需求。
1.2 鼓励自主选择:在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1.3 提供专业指导:针对幼儿的兴趣,教师可以提供专业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
二、学习风格:2.1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学习风格,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视觉教学、听觉教学等,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
2.2 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引导,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习。
2.3 个别化辅导:针对学习难点,教师可以进行个别化辅导,帮助幼儿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三、情绪管理:3.1 情绪认知教育: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培养情绪管理能力。
3.2 情绪表达技巧:教师可以教授幼儿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如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
3.3 情绪调节策略:教师可以教导幼儿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帮助他们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四、社交能力:4.1 合作与分享:教师可以组织合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让他们学会与他人相处。
4.2 沟通与表达: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培养幼儿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4.3 解决冲突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会解决冲突的方法,如倾听对方、妥协等,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创造力培养:5.1 提供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可以提供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如手工制作、角色扮演等,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5.2 鼓励独立思考:教师应鼓励幼儿独立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226af55f12d2af90342e631.png)
(一).个性心理倾向性 (二)个性心理特征
需要 动机 兴趣 价值观 能力 气质 性格
四、学前儿童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一)婴儿期
2岁之前的婴儿,心理成分未发育完全,不可能形成心理活动的系统。2岁左右, 个性逐渐萌芽。
(二)幼儿期
3~6岁,儿童的个性开始形成。这一时期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能力等) 逐步发展起来并有了稳定的倾向性。但这一时期,个性仅仅是儿童个性的一个 雏形,还有一定的可变性,与稳定的个性还有一段距离。18岁左右,个性基本 定型。
露、冷静、坚韧
不平衡 弱 (抑制
占优势)
弱型 (抑郁型)
抑郁质
柔弱易倦、体验深刻、 细致敏感、缄默迟疑、 谨慎、孤僻
半杯水 启示:
A
B
C
D
以上图片中人物表现,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A.胆汁质——怎么搞的才半杯呢?
B.多血质——半杯啊!好,半杯足够啦!
C.粘液质——还好有半杯;
D.抑郁质——那半杯水到那去啦?
二、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性格与气质均属于个体心理特征, 二者既相互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二)气质与性格的联系
首先,气质对性格的形成有促进作用,比如抑郁质的儿童比胆汁质的儿童 更容易形成自制的性格特征。其次,性格往往带有气质的色彩,比如同样 是勤劳的性格,多血质的人总是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黏液质的人便 会默默地努力。再次,性格对气质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表现在掩盖或改造 气质,使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另外,气质与性格之间不是简 单的对应关系,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可能性格不同,不同气质类型的人也可 能有着相同的性格。
林黛玉:抑郁质 内向,敏感,细腻,幻 想、胆小
贾宝玉:多血质 外向,热情、活泼好动, 善于交往,兴趣变化快
幼儿的个性发展PPT课件
![幼儿的个性发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e7fec976a20029bd642d87.png)
13
5、早期童年经验:个性与早期童年经验 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首先,幸福的童年有 利于儿童向健康个性发展,不幸的童年也 会引发儿童不良个性的形成,但二者不存 在绝对的对应关系,有些来自顺境的儿童 也可能会形成不良的个性特点,出自逆境 的儿童则可能具有坚韧的性格。其次,早 期童年经验不能单独对个性起决定作用, 它与其他因素共同决定个性。最后,早期 童年经验是否对个性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 而异。
要特征的高层次因素还远未形成。
34
(3)儿童性格的发展明显具有受情境制约的特 点,儿童的行为直接反映外界环境的影响。 有的心理学家将性格的形成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幼儿期,此时儿童的性格受情境制 约,儿童的行为直接依从于具体的生活情景, 直接反映外界影响。儿童尚未形成稳定的态度, 行为较容易改变。 第二阶段是学龄初期和中期,此时儿童稳定的 行为习惯已经形成,性格已较难改造。 第三阶段是从学龄晚期开始,行为受内心制约, 且习惯已经形成,在这个阶段性格的改造更加 困难。
16
2、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进入幼儿期 以后,随着儿童社会性需要及其目的性的 发展,幼儿的活动动机有了较大发展,表 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的主从 关系; 二是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 接的、远景动机占优势; 三是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发展到内部动机 占优势
的基础
①气质对智力的影响 气质不能影响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
但可以影响智力活动的方式。
②气质对性格的影响 一方面。在性格的表现上带有各自的
气质特点;另一方面,某种气质可以有力
地促进某些性格特征的发展。
24
(2)幼儿的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 方式,从而影响幼儿的个性发展
幼儿个性的发展
![幼儿个性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e65b73d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9.png)
幼儿个性的发展幼儿个性是指孩子具有的稳定的行为特征和内在的性格结构,包括情感、意志、智力、风格等几个方面。
在幼儿期,一个孩子的个性特征正在逐渐发展成型。
对于家长和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孩子的个性特征和如何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幼儿个性的发展规律幼儿个性的发展是逐渐递进的过程,从习惯性行为到自觉的个性特征,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
1、初生期-1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没有清晰的个性,一般表现为习惯性行为,如吸吮、握手等。
2、1岁-2岁:在这一年龄段,幼儿开始表现出自己的意愿和情感,比如说不高兴时会生气、哭闹,开心时会笑。
3、3岁-4岁:这个阶段,幼儿的个性特征逐渐显现,比如说有些幼儿天生活泼,有话直说,对时间没有概念;而另一些幼儿则沉默寡言,喜欢自己玩耍,内敛。
4、5岁-6岁: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提高,他们也逐渐变得有条理、有目的,有明确的愿望和通往目标的方式。
二、促进1、提供多样化的体验:孩子在接触丰富多样的事物后,更容易发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从而发挥个性特点。
家长和教师可以将自然环境纳入幼儿教育中,亲近自然,开展户外活动,让幼儿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艺术、体育、科学等领域。
2、尊重孩子的个性:对不同个性的幼儿要给予充分尊重和认可,不要强行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模式去发展。
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允许孩子在兴趣爱好方面有所发挥。
3、合理规划幼儿活动:幼儿活动应该是既可以锻炼他们身体的各项能力,又能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幼儿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和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活动,让他们在愉悦中发展自己的才思和个性特点。
4、发挥家长的主导作用:家长是孩子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人,应该引导孩子积极情感表达、有清晰的思想和愿望、坚韧不拔的动力,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5、注重情感教育:幼儿阶段的情感教育是个性发展中的重要部分。
教师和家长要尽可能多地关注幼儿的心理状态和情感表达方式,并针对幼儿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训练。
第十一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十一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e94841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43.png)
第十一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第十一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个性,个性的特征,个性的结构,个性开始形成的标志;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对其人生发展的意义;自我意识,学前儿童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特点及表现,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特点及促进其发展的教育方法;个性倾向性,学前儿童需要、动机、兴趣的发展;气质,气质类型,学前儿童气质的稳定性、变化及其对心理和行为发展的意义;性格,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及其表现;能力,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
第一节个性形成的开始一、个性及其基本内容(一)个性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
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主要看他的言行表现,而在言语和行为两者中,行为表现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及社会性。
1.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的个性千差万别。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找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另一方面,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在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
虽然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于他人的,但对于同一个民族、同一性别、同一个年龄的人来说,个性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共性。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的心理都有一些比较普遍的特点。
因此,个性是独特性和共同性的统一。
2.个性的整体性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
在这个整体中各个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使每个人的行为的各方面都体现出统一的特征。
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往往可以看到他的个性,这就是个性整体性的具体体现。
3.个性的稳定性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个人的偶然的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个性,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
个性是相对稳定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现实生活是非常复杂的,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带来了个性的可变性。
第十一章-幼儿个性的发展
![第十一章-幼儿个性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4cdebd881c758f5f61f674e.png)
低落时,又觉得干什么都没意思。
8、宁愿侃侃而谈,不愿窃窃私语。 9、认准一个目标就希望尽快实现,不达目的
誓不罢休。 10、做事有些莽撞,常常不考虑后果。 11、喜欢运动量大的剧烈的活动,或参加各
4.心理过程 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以及情感等。 这些过程是人心理活动的基本成分或基础 成分,是人对现实发生反映和联系的基本 形式。
5.心理状态 包括注意、激情、心境等,是心理活动的 背景,表明心理活动进行时所处的相对稳
狭义的个性包括以下两大方面内容: 1.个性的调控系统 个性的调控系统包含两方面,即个性的调
下四个方面: 1.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 2.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 的一种意识,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 和自我监控。
自我意识有两个基本特征。
• 首先,必须有一种区分于他人的“分离感”,即一个 人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和他人不同的。
从一定程度上说,( A )的成熟标志着儿童个
性的成熟。
A.自我意识
B.个性特征
C.能力倾向
D.个性倾向
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成分是( A )
A.个性倾向性
B.个性心理特征
C.自我意识
D.心理过程
个性的形成
• 2岁前,幼儿的各种心理成分还没有完全发 展起来 ;
• 2岁左右,个性逐步萌芽。 • 3~6岁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主要表现为以
僻,迟缓。
3、幼儿有哪几种神经类型?
神经类型
弱型 (抑郁质)
教育心理学幼儿个性的发展知识
![教育心理学幼儿个性的发展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750e310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1.png)
教育心理学幼儿个性的发展知识教育心理学幼儿个性的发展知识幼儿个性的发展识记能力: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特征。
性格: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理解能力的特征:1.能力和活动密切联系2.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3.完成一种活动需要多种能力的结合。
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一)各种能力的显现与发展操作能力最早表现,并逐步发展。
2.语言能力在婴儿期发展迅速,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
3.模仿能力发展迅速,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4.认识能力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前提。
5.特殊能力有所表现6.创造能力萌芽。
(二)出现了主导能力的萌芽,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类型差异。
(三)智力发展迅速。
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根据气质的特性和每种气质类型神经过程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几种典型的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
易感情用事。
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
粗枝大叶。
黏液质: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弱,孤独,行动迟缓。
应用幼儿能力的培养:(一)正确了解幼儿能力发展水平。
(二)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活动。
(三)指导幼儿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
(四)培养兴趣。
(五)教育好能力异常的幼儿。
幼儿性格的培养:(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幼儿参加集体生活和实践活动。
(三)树立良好榜样。
(四)巩固幼儿良好的性格特征,克服性格方面的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幼儿个性的发展一、个性与个性特点(一)个性概念1、个性与个性特点个性:(个性这个词源于拉丁文,比较一致的理解是)个体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条件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性和倾向性心理特征的综合。
体现个体的兴趣、爱好、需要、动机、信念、理想等,还体现于人与人之间的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存在的个别差异,(二)个性特点(3个)1、整体性和稳定性个性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种各样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一种心理组织。
正因为如此,人才能把自己在生活中的精神风貌完整的展示在世人面前。
稳定性:人的个性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能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的场合的行为中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个性不可改变,但改变难度大速度慢,气质和性格尤其如此。
2、独特性和倾向性个性千差万别,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但个性只有融入在共性之中,并在共性中得到发展(锻炼共性,克服个性)。
倾向性就是对事物的态度,具体表现在想什么或不想什么,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个性倾向性指导支配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人们是通过个体行为的道德评价,来评价和判断其个性的优劣的,3、性格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组合先天素质(个体的自然属性)与后天环境(个体的社会属性)是个性形成的必备条件,缺一不可。
其中先天素质是物质基础,是可能性条件;后天环境是现实性条件,它对性格起决定性作用。
(三)个性结构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动力结构系统,它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1)个性的动力系统:具体包括个性调控系统,(自我意识系统)和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志向、理想价值观的)它决定着个性的发展方向,是个性最重要最本质的特性。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这些特征最突出的表明了人的心理个别差异。
(四)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人的社会化过程,通过社会化过程,个体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形成区别于其他人的综合性心理特征,这就是个性。
1、先天的遗传因素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2、社会因素是个性形和成发展的重要条件。
在所有对个性形成和发展起作用的社会因素中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家庭教育是初步形成性格的基础;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更主要的因素是学校教育,特别是初始教育(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社会文化时刻都约束个体的言行,塑造着适应文化要求的个体个性。
(五)幼儿个性发展对人生发展的意义:幼儿期个性的发展是他们以后成长的基础,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特点都可以在我们小的时候找到根源。
学前儿童是儿童个性初步形成期;2岁左右个性逐步萌芽;3-6岁个性开始形成,一般作为个性形成的开始时期。
它的标志是幼儿期儿童心理活动的完整性,独特性,和稳定性都得到了明显的发展。
同时作为个性组成部分的两大方面,都已有明显的表现出来。
具体表现:①幼儿期儿童的各种心理现象开始表现齐全,幼儿心理的各个方面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系统,开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主观世界②心理活动独特性形成,儿童间的个别差异日益明显并渐趋稳定。
③心理活动的积极性能动性开始形成二、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一)概念:自我意识:人对自身的认识。
它有两个基本特征:分离感和稳定的同一感。
自我意识是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个性的发展水平,他的发展水平越高个性就越成熟和稳定,他的成熟标志着个性的成熟。
(二)自我意识的发生自我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一个逐渐发生发展的过程。
它最初发生在婴儿期,儿童在两三岁时掌握了代名词“我”,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
(三)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自我评价②自我体验:通过一个人自我的评价和活动产生的情感上的状态。
③自我控制:反映的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
包括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
2、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1岁前:自我感觉的发展阶段1-2岁:自我认识的发展阶段2-3岁: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3岁后: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阶段发展特点是①自我评价依赖成人的评价,到了幼儿晚期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②自我意识常带有主观情绪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变的客观③自我意识具有笼统性、片面。
这与幼儿认识水平低有关自我意识成熟的标志(成人)①(自然)对自己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主要包括:觉醒状态和健康状态的意识②(社会)是对自己外部行为以及人际关系的意识③(心理)对自己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三、个性倾向性发展,(一)个性倾向性及基本特征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起着促进和引导的作用,它包括需要,动机和兴趣。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要求的反应,它在心理上通常被体验为一种不满足感,或者是有获得某种对象和现象的必要感,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它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两种。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引发产生努力达到目标产生新需要(高一级的需要)需要————动机———行为————目标未达到目标意志努力达到目标仍未达到目标产生新的需要(低一级的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的目的的内部动力动机,(二)幼儿需要的发展特点幼儿除了生理性需要之外,开始出现明显的社会性需要。
例如:交往、游戏、自尊心、学习等都是社会性需要。
从5岁开始,儿童的社会需要迅速发展,求知的需要、求成的需要开始出现。
到6岁时儿童需要得到尊重的需要强烈,同时对友情的需要开始发生,这也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
(三)幼儿动机的发展特点随着儿童社会性的需要及其目的性的发展,其活动动机有了较大提高,表现在三个方面:1)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2)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的远景动机占优势3)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到内部动机占优势(从行为到心理)(四)幼儿兴趣的发展兴趣是人积极的接近、认识、探究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心理倾向。
兴趣三个特点:指向性,情绪性和动力性兴趣随幼儿年龄的发展而不断分化、稳定,但整个幼儿期兴趣往往具有偶然性和不稳定特点。
成人、特别是老师,对幼儿兴趣的不同特别态度会影响幼儿兴趣的不同发展,引导幼儿兴趣的正确发展是幼儿老师的重要责任。
四、幼儿气质与性格的发展(一)幼儿的气质的发展气质:心理学所指的气质可以理解为人的脾气、秉性或性情。
气质是组成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之一,它标志着一个人在进行心理活动时或在行为方式上表现的迅速、强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的动态性质方面的心理特征。
气质还表现在情绪产生的快慢,情绪体验的强弱,情绪状态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情绪变化的幅度,以及言语的速度特点上。
心理活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表现,人们一般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类: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易转移情绪与情感易变化粘液质:安静稳定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难以转移抑郁质:孤僻行动迟缓体验深刻善于细心观察别人不易觉察到事物和人际关系(二)针对幼儿气质因材施教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也不决定个体的社会价值或智力水平,每种气质都存在着向积极或消极品质的发展的可能。
因此应发挥各种气质的积极特征,采用不用的教育方法,塑造优良的人格品质。
1、对胆汁质幼儿的教育: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既要让幼儿有所触动,又要避免激怒他们,在着重培养用于进取、豪放的品质时,又要防止任性、粗暴,要教会他们自制,养成安静,守纪律的好习惯。
2、对多血质幼儿的教育:①要对气质中好的一方面进行因利势导,发挥长处,培养幼儿活泼开朗朝气蓬勃的良好性格。
②针对情绪不稳定,兴趣经常转移,做事情粗心大意,虎头蛇尾的特点,要培养他们凡是细致,有条理,有始有终的习惯,培养秩序意识③在提供参加各种活动机会的同时,培养他们稳定的兴趣,培养自我控制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加强他们的责任感和纪律性3、对粘液质幼儿教育:粘液质幼儿典型特征就是慢,应多给予他们活动的机会,及时表扬他们的成绩培养自信心,激发积极性。
4、对抑郁质的幼儿教育:抑郁质幼儿的典型特征是性情脆弱,动作迟缓,胆小怕事,拘谨不安。
教师应注意教育的方式,热情的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耐心的启发和诱导,他们勇敢的面对一切事物。
(三)幼儿的性格及其发展1、性格的含义:性格是人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这种态度和相应地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就构成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格(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他怎么样做——恩格斯。
做什么说明一个人追求什么,拒绝什么,反应了人对现实的态度;怎么做说明一个人如何去追求要得到的东西,如何去拒绝要避免的东西,反映了人的行为方式)2、性格类型:1)外倾型与内倾型2)顺从型与独立型这两个类型是极端类型,而大多数人都处于这两种类型之间,3、幼儿性格的发展幼儿的性格是在先天气质类型的基础上,在儿童与父母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
最初表现在婴儿期,但不明显;三岁左右儿童间出现了最初的性格差异,表现在合群性,独立性、自制力、活动性几方面,但高层次的因素还未形成,其性格还易受情景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4、针对不同性格儿童的进行教育:幼儿期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奠基时期,性格的发展还远未定型,因而要特别重视幼儿的性格教育。
有的放矢的培养良好的性格,要重视教师的作用、集体活动的作用、幼儿教育机构的作用。
随着幼儿的成长,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小学、中学,这些教育机构是给儿童的教育是一特殊的影响,他们区别于父母所给予的家庭教育的特点在于:这种教育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的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的社会影响。
而且是在儿童生活学习的集体中通过各种活动进行的,这样老师的性格行为、儿童所在集体以及各种活动,对儿童性格的形成都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对儿童性格的影响体现在:1)以自身为榜样的教育上,教师的品德和言行,都是儿童模仿学习的榜样,时刻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儿童性格的形成。
2)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以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贯彻着社会的教育要求,同时塑造着儿童的性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每个儿童亲切深厚的情感,和因材施教的态度,是培养儿童良好性格的一种有效方法。
5、教师在培养性格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教师要注意对儿童,儿童行为提出正确评价,使他们明确是非,逐步发展幼儿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2)要培养儿童的上进心和自信心,恰当的有意识的磨练他们的意志3)要训练和教会幼儿正确的行为方式,逐步提高他们对行为进行自觉地自我调节能力。
4)要注意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就是他们良好性格特征形成的过程。
五、幼儿能力的发展:(一)概念能力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通过人活动体现出来的又是人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的必备条件(二)能力的分类:心理学家通过不同的角度将能力分为三大类型:①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