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成熟势力的发展理论

第二章 成熟势力的发展理论
第二章 成熟势力的发展理论

2.在线学习

2.1导语

前苏联心理学家列伊捷斯说:儿童超过自己年龄的发展对于判断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还不能提供可靠的依据,也不排除缺少早期发展,后来却了生跃进的可能性。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2.1电子讲义

第一节背景与传略

在第一章中曾讲过发展理论的主题之一是遗传与环境。因此,在心理学的理论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两派对立的观点:

一派观点被称为遗传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受遗传基因的决定,后天的教育只能影响其发展的速度(如加速或延缓),而不能改变它。美国心理学家GS霍尔说"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就是一种代表性言论。

另一派观点被称为环境决定论--机械地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环境和教育所决

定的,而否认遗传的作用,否认年龄特征,否认儿童的自主性。

在这关于遗传与环境对发展的作用的争论中,格塞尔站在了遗传决定论的一边。他认为儿童的发展由成熟决定,成熟的顺序则由基因控制。儿童有自我发展的机制和规律,成人在教育他们时应尊重成熟的客观规律。这是格塞尔理论的主线。当然,我们在理解格塞尔理论时,除了要抓住这条主线外,还应记住:格塞尔理论的功绩和现实意义在于向我们证明成熟机制如何在复杂的发展程序和自我调节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在于提醒我们教育不能忽视遗传的作用,不能在孩子身上重演拔苗助长的悲剧。我们不能机械地将格塞尔理论机械地理解为遗传决定一切,毕竟环境对发展还是有作用的。

第二节格塞尔成熟势力说的基本观点

1、遗传决定的重要性

格塞尔学派被公认为属于遗传决定论。格塞尔根据自己长期临床经验和大量的研究,提出一个基本的命题,即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的成熟程度,而个

体的成熟取决于基因规定的顺序。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变化。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这是格塞尔在处理遗传与学习二者关系时所取的基本出发点。显然,格塞尔认为,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说,学习并不是不重要,但是,当个体还没有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学习的效果是很有限的。格塞尔的经典实验"双生子爬楼梯",就是这一观点很有力的佐证。

见书上对实验的介绍(美国北卡罗米纳大学也做过类似的实验,你如果想了解,请单击右边的图标)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把"双生子爬楼梯"实验称为格塞尔的经典实验,并不是说格塞尔的整个理论体系就建立在这一个实验基础之上。事实上,格塞尔及其同事积累了长期的大量的实验资料和临床经验,充分认识到遗传所控制的成熟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才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2、发展的性质

在格塞尔看来,儿童的成熟表现为不同水平,尽管每一种水平也有高低两端,儿童的行为会这两端中摇摆,最终发展到较高的一端,但下一水平与上一水平之间是不连续的。原因就在于每一种成熟之前都有一种"准备"状态。(后见"发展原则4)格塞尔认为,发展的本质是结构性的。也就是说,每一种水平之间,有着不同的结构,正是这种不同的结构,最终导致了不同的行为。变化了的结构,是儿童学习的基础。只有建筑在变化了的结构基础之上的学习,才是真正的、有效的、可以得到巩固的学习,否则,儿童的学习是靠不住的。这与第一章讲的发展的含义是一致的。

格塞尔对发展性质的观点,对我们从事学前教育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3、发展的原则

发展原则是指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规律。格塞尔总结出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原则为:

1.发展方向的原则。

这一原则告诉我们,儿童的发展具有特定的方向性。表现为:

1)由上而下,例如:新生儿的头部发展较脚部发展要早。

2)由中心向边缘,如,手臂的活动由肩关节向肘关节再向腕关节最后到指关节发展。3)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如,手指抓握的动作由不能抬腕的一把抓(叫"指掌握")到提腕的指尖相拿(叫"指指握")。

2.相互交织的原则。

人体的结构和动作是相互对称的,对称的两边需要均衡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有一个方面占优势,过一阶段又会以另一方面占优势,如左右手的交替使用,使两只手达到均衡互补。通过相互交织,达到相互平衡,最终把发展引向整合并达到趋于成熟的高一级水平。

想一想,如果只发展一边,会出现什么现象?

3.机能不对称的原则。

尽管发展平衡,但最终会有一边占优势。如:双手发展的结果,最终形成一只优势手,使人的活动更有效。

人除了有优势手外,还有优势腿、优势眼、优势记忆通道(例如,有人擅长听觉记忆,有人擅长视觉记忆)等。

4.个体成熟的原则。

这是格塞尔理论的核心原则,即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则取决于基因所决定的时间表。在儿童尚未成熟之前,有一个准备的状态。这个准备状态实际上就是生理机制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处于准备阶段的儿童,相应的学习能力尚未具备,这时如果让他们学习某种技能,就难以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不仅表现为学习难度大,还表现为学习成绩不巩固。危害严重的还会伤害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因此,在格塞尔理论中,准备,是一个解释学习的关键概念。

这里有两点需要着重说明:

一是,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的准备状态,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并不是僵化的或一次性的表现。当一种准备状态达到成熟水平后,另一种新的成熟水平又会处于新的准备状态之中。

二是,成熟是受基因控制的过程,外部环境不能改变它的程序。因此,是成熟决定着学习,而不是学习决定着成熟。这才是格塞尔这一原则的真正含义。

思考:在儿童未准备之前,成人该加催化剂还是等待儿童达到对未来学习产生接受能力的水平?可参考育儿观念。

5.自我调节的原则。

儿童的发展不是直线型的。它是波浪起伏的,有自身发展的节奏,如发展的步伐有时较快,有时较慢;有时是前进,有时表现为倒退。儿童对发展的节奏具有自身的调节

功能。格塞尔认为,如果成人没有太多干涉的话,婴儿会按自身的节律调节自己的吃奶和睡眠时间,形成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律。

儿童发展的波动性还表现在情感和性格中。教材第29页上的表2-1是格塞尔为我们提供的儿童行为变化的周期表。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三个小周期(2-5岁、5-10岁、10-16岁)的行为表现首尾相联,有规律地起伏。这张表格为我们正确认识儿童行为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我们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我们应根据儿童的行为周期来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例如:当孩子处于发展质量较高的阶段,即儿童较平和、乐观、稳定时,您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态度?相反,当孩子处于发展质量较低的阶段,即儿童不听话、好动时,您又该如何?(可参见课本第29页)

当然,您也需注意:"多种多样的波动起伏现象并不在所有的儿童身张同样地表现出来,它们也不遵从一个统一的模式。每个儿童都有一个独特的成长方式。这种方式是举世无双的,也是高度特征化的,因为它植根于他的心理素质之中。"--格塞尔

格塞尔揭示的儿童发展的五条原则,即适用于生理的发展,也适用于心理的发展(例如:机能不对称原则在心理方面的一个表现--有人善于视觉记忆,也有人善于听觉记忆),具有普遍性。这是格塞尔学派对儿童发展研究的重大贡献。

4、行为模式与个别差异

本节有两个概念:行为模式和个别差异。

每当儿童进入一个特定的成熟阶段,他的神经运动系统就会对一个特定的刺激产生特定的反应。我们把这类特定的反应称为"行为模式"。

如当控制眼球的神经、肌肉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儿童的眼睛会追随运动的物体;每当控制手臂和手指的神经和肌肉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儿童就会伸手去抓住面前的物体。眼的追物和手的抓物就是儿童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想一想:行为模式有什么作用?(参考教材第30页)

正因为儿童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就会产生一定的行为模式,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儿童表现出的一种行为模式当作成熟的指标,用来测定某一个儿童的发展是否与大多数儿童的水平相当或者是快慢。这里牵涉到常模的概念。

常言道,"七坐八爬,九月长牙",这就是儿童在七个月、八个月和九个月的行为模式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这个年龄的常模。常模是心理测量学的概念,它一般指一个测验所适用的对象群的总体平均水平(平均成绩)。简单地说,用一个行为模式作为某一年龄发展的指标就是常模。注意不要把常模当作标准。

格塞尔将他研究所得的大量行为模式编制成一套发展量表,用来测定儿童发展的水平,这就是著名的"格塞尔发展量表"(Gesell Development Scale ,1940)。

格塞尔发展量表:1940年发表。是心理学界、医学界、公认的经典著作。格塞尔认为,正常儿童行为模式的出现是有一定的程序的。出生后的第4周、16周、28周、40周、52周、18个月、24个月、36个月是行为发展的关键年龄。这些年龄阶段出现的行为可以作为测查项目和诊断标准。测查包括动作能(分粗细动作)、应物能(对外部刺激加以分析综合顺应环境的能力)、应人能(人际交往和生活自理能力)、言语能(理解和表达语言的能力)。将这四方面的实测水平与常模相比较,得知某儿童的成熟年龄。在此基础上可求出发展商数(DQ):

测得的成熟年龄

发展商数(DQ)〓_________________ * 100

实际年龄

DQ提供了发展速率的指标对临床诊断有重大应用价值,如,动作DQ可鉴定神经运动的整体状况,应物DQ可诊断大脑皮层完整状况并预测智力潜能,应人DQ可检测神经运动和智力健全性、言语DQ是判断智力正常与否的指标等。

可见,行为模式是格塞尔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但是,每个人的基因状况(如数量、排列方式等)是不同的,因此,每个人的发展速率也是有差异的。格塞尔认为,尽管这种差异没有本质的不同,只有数量上的差异,但足以形成儿童之间的个别差异。因此,格塞尔郑重告诫我们,不要把儿童的发展纳入一个固定的模式而忽视他们的特殊性,也不要轻易给儿童扣上"发展不好"的标签,伤害儿童的心理。

譬如:同龄孩子大多已会说话,但有的孩子还"金口难开"。我们不能轻易地下结论,认为这个孩子发展不好。事实上,这类孩子往往正处于积累阶段,他们一旦开口,便语出惊人--他们会说很多,语言水平甚至超过比他们开口早的儿童。

您也可思考一下:格塞尔认为个别差异只是量上的差异,没有质的差异,也就是说,基因控制的发展(成熟)程序一样,只是基因控制的程序展开时有快有慢,只是时间、量上的差异。格塞尔这样认为对不对?究竟有没有质的差异?

5、育儿观念

1、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孩子发展由成熟决定,急不来)

2、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相信孩子新的能力。如孩子会自己倒水,不要不放心)

3、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打一个比方,因为孩子要长大,就给孩子买大鞋,结果不合脚,却阻碍了孩子的行动)4、不要老是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的孩子一道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

趣。

总之,教育要基于一个基点--教育要尊重成熟的客观规律。

第三节.格塞尔成熟势力发展理论的评析

本节对格塞尔理论的评析,着重纠正一种流行的观点,即认为,凡强调遗传对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的理论就是唯心论或先验论。事情其实没这么简单。教材第35页对这个问题有明确说明,大家只有先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才能正确领会我们评析的内涵。

在学习本节时,还要注重格塞尔揭示成熟对学习重要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尤其是现实意义。

2.3重点回顾

自动控制理论第四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答案 夏德钤翁贻方版

《自动控制理论 (夏德钤)》习题答案详解 第二章 2-1 试求图2-T-1所示RC 网络的传递函数。 (a)111 11111+=+? =Cs R R Cs R Cs R z ,22R z =,则传递函数为: (b) 设流过1C 、2C 的电流分别为1I 、2I ,根据电路图列出电压方程: 并且有 联立三式可消去)(1s I 与)(2s I ,则传递函数为: 2-2 假设图2-T-2的运算放大器均为理想放大器,试写出以i u 为输入,o u 为输出的传递函数。 (a)由运算放大器虚短、虚断特性可知:dt du C dt du C R u i i 0+-=,0u u u i c -=, 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到 故传递函数为 (b)由运放虚短、虚断特性有:02 2=-+--R u R u u dt du C c c i c ,0210=+R u R u c , 联立两式消去c u 得到 对该式进行拉氏变换得 故此传递函数为 (c)02/2/110=+-+R u R u u dt du C c c c ,且2 1R u R u c i -=,联立两式可消去c u 得到 对该式进行拉氏变换得到 故此传递函数为 2-3 试求图2-T-3中以电枢电压a u 为输入量,以电动机的转角θ为输出量的微分

方程式和传递函数。 解:设激磁磁通f f i K =φ恒定 2-4 一位置随动系统的原理图如图2-T-4所示。电动机通过传动链带动负载及电位器的滑动触点一起移动,用电位器检测负载运动的位移,图中以c 表示电位器滑动触点的位置。另一电位器用来给定负载运动的位移,此电位器的滑动触点的位置(图中以r 表示)即为该随动系统的参考输入。两电位器滑动触点间的电压差e u 即是无惯性放大器(放大系数为a K )的输入,放大器向直流电动机M 供电,电枢电压为u ,电流为I 。电动机的角位移为θ。 解: ()() ()φ φφπφ m A m e a a a a m A C K s C C f R i s J R f L i Js iL C K s R s C +?? ? ??++++=26023 2-5 图2-T-5所示电路中,二极管是一个非线性元件,其电流d i 与d u 间的关系为 ? ?? ? ??-?=-110026.06 d u d e i 。假设电路中的Ω=310R ,静态工作点V u 39.20=,A i 301019.2-?=。试求在工作点),(00i u 附近)(d d u f i =的线性化方程。 解:()2.0084.01019.23-=?--d d u i 2-6 试写出图2-T-6所示系统的微分方程,并根据力—电压的相似量画出相似电路。 解:分别对物块1m 、2m 受力分析可列出如下方程: 代入dt dy v 11= 、dt dy v 22=得 2-7 图2-T-7为插了一个温度计的槽。槽内温度为i θ,温度计显示温度为θ。试求传递函数 ) () (s s i ΘΘ(考虑温度计有贮存热的热容C 和限制热流的热阻R )。 解: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列出如下方程:

格塞尔的成熟势力理论

格塞尔的成熟势力理论 一、生平简介 格塞尔(Arnoldgesell,1880~1961)是美国着名的儿童心理学家,1906年获克拉克大学心理学博士。毕业后,对婴儿期进行重点研究,在研究中感到基础心理学的知识比较缺乏,于是在30岁时进了耶鲁大学学医,并于1915年获得医学博士,在1911年在耶鲁大学创办了为他一生带来殊荣的儿童发展诊所。在此工作了五十年中,他和他同事从事了极为广泛,详细的婴幼儿神经运动发展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自己关于儿童成熟的理。.还提出一个被公认较完善的儿童行为常模,还编制了测量婴儿和学前儿童行为发展的量表-耶鲁量表。他还是历史上最早使用电影来对儿童进行观察记录者之一。 二、主要着作: 1941年出版的《发展诊断学》 1925年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1928年的《婴儿期和人的成长》 1929年的《同卵双生子的学习与成长》 1940年的《儿童生活的最初五年》 1943年的《现代文明中的婴儿和儿童》 三、成熟势力理论

﹙一﹚思想渊源:他的理论被公认为属于遗传决定论.他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核心是所谓“成熟势力说”或“成熟潜能说”.这一理论有其思想渊源: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18世纪的胚胎学的研究.霍尔的复演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机能心理学家考喜尔. ﹙二﹚成熟理论的主要观点 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成熟”。 成熟的含义:格塞尔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是有规律,有顺序的一种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顺序决定的,是有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决定的。所谓“成熟”就是“给予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一个真正的名字”在格塞尔看来,所有儿童都毫无例外地按照成熟所规定的顺序或模式发展,只是发展速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由每个儿童自己的遗传类型或其它因素所制约。 成熟和环境的关系:格塞尔看来,成熟是一个由内部因素控制的过程,这是这种内部因素决定机体的发展的方向和模式,但格塞尔不排除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影响。主要表现在:环境可能暂时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良好的环境可以提供一定的条件,从而有助于儿童发展其生命中最积极,最宝贵的资源;一个不良的环境,则可能阻止和压抑其自然潜能的顺利发展。但环境的作用仅仅如此而已。在他看来,发展的速度最终还是有生物因素决定所控制。 他把两者关系归纳如下: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发展起支持,影响及特定化作用,但并不能产生基本的发展形式和个体发展的顺序。只有当结构与行为相适应的时候,学习才可能发生;在结构得以发展之前,特殊的训练及学习收效甚微。 着名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 格塞尔找来一对同卵双生子A和B,A从出生后第48周起接受爬梯及肌肉协调训练,每日练习10分钟,连续6周;B则从出生后第53周开始,仅训练了2周,就赶上了A的水平。由于同卵双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发展有答案

一、填空 1.古代管理理论的代表是泰罗的_______科学管理理论______、法约尔的______一般管理理论______和韦伯的______官僚组织理论______。 2.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______提高劳动生产率______。 3.在管理思想史上,泰罗被誉为______科学管理之父______;法约尔被誉为____经营管理理论之父___;韦伯被誉为______组织理论之父______;巴纳德被誉为______现代管理理论之父______。 4.根据霍桑试验的结果,梅奥等人提出了______人际关系______学派,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一次跨学科的世界性会议上,正式将这个学派命名为______行为科学______。 5.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呈现出______分立______和______综合并存______并存的特点。 二、单选 1.古典管理理论在对人性的假设的问题上,把员工看成是(A) A、经济人 B、社会人 C、现实人 D、自我实现的人 2.法约尔认为,无论对哪一件工作来说,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的命令,这是(D)原则的要求。 A、权力和责任 B、纪律 C、集中 D、统一指挥 3.人文主义的管理思想最早体现在(B) A、泰罗的科学管理运动 B、梅奥的“霍桑试验” C、管理过程学派 D、管理权变理论 4.哪项实验是被后人誉为“泰罗制”的核心(B) A、“霍桑试验” B、“生铁搬运试验” C、“熵”的试验 D、“从众”试验 5.法约尔的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A)一书中。 A、《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B、《科学管理原理》 C、《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D、《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6.20世纪初,泰罗(B)一书的发表,是管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B、《科学管理原理》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精讲:儿童发展理论之成熟势力说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精讲:儿童发展理论之 成熟势力说 成熟势力说 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A.Gesell,1880~1961)。格赛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照其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他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成熟是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与变化。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格赛尔的观点源自于他的双生子爬梯实验。1929年,他首先对一对双生子T和C进行了行为基线的观察,确认他们发展水平相当。在双生子出生第48周时,对T进行爬楼梯、搭积木、肌肉协调和运用词汇等训练,而对C则不作训练。持续了6周,其间T比C更早地显示出某些技能。到了第53周当C达到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开始集中训练,发现只要少量训练,C就赶上了T的熟练水平,即在55周时T和C的能力没有差别。因此,格赛尔断言,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所谓准备,是指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生理机制的变化过程。只要准备好了,学习就会发生。决定学习最终效果的因素是成熟。在发展的过程中,个体还表现出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格赛尔对爬梯实验的解释曾经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和争论。格赛尔认为幼儿的遗传基因决定了他们的发展和行为,而且内部的成熟因素决定了幼儿的生长和发展。例如,幼儿在完成如跳和系鞋带动作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上的不同,应归因于他们遗传上的不同,而不应归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幼儿的发展、成熟和学习是按照他们自己内部的既定顺序进行的。 强化练习 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 )的作用。 A.遗传素质 B.家庭教育 C.文化环境 D.生理成熟

第二章 成熟势力的发展理论

2.在线学习 2.1导语 前苏联心理学家列伊捷斯说:儿童超过自己年龄的发展对于判断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还不能提供可靠的依据,也不排除缺少早期发展,后来却了生跃进的可能性。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2.1电子讲义 第一节背景与传略 在第一章中曾讲过发展理论的主题之一是遗传与环境。因此,在心理学的理论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两派对立的观点: 一派观点被称为遗传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受遗传基因的决定,后天的教育只能影响其发展的速度(如加速或延缓),而不能改变它。美国心理学家GS霍尔说"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就是一种代表性言论。 另一派观点被称为环境决定论--机械地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环境和教育所决 定的,而否认遗传的作用,否认年龄特征,否认儿童的自主性。 在这关于遗传与环境对发展的作用的争论中,格塞尔站在了遗传决定论的一边。他认为儿童的发展由成熟决定,成熟的顺序则由基因控制。儿童有自我发展的机制和规律,成人在教育他们时应尊重成熟的客观规律。这是格塞尔理论的主线。当然,我们在理解格塞尔理论时,除了要抓住这条主线外,还应记住:格塞尔理论的功绩和现实意义在于向我们证明成熟机制如何在复杂的发展程序和自我调节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在于提醒我们教育不能忽视遗传的作用,不能在孩子身上重演拔苗助长的悲剧。我们不能机械地将格塞尔理论机械地理解为遗传决定一切,毕竟环境对发展还是有作用的。 第二节格塞尔成熟势力说的基本观点 1、遗传决定的重要性 格塞尔学派被公认为属于遗传决定论。格塞尔根据自己长期临床经验和大量的研究,提出一个基本的命题,即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的成熟程度,而个

2019管理学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进”习题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进 一、判断题: 1.斯密认为,每个人都是利己主义者,都只有利己的动机,因此客观上社不存 在共同的利益。(× ) 2.欧文的管理理论与实践是后期人际关系和行为科学理论的思想基础。(√) 3.管理学上,管理过程之父是指亨利,法约尔。(√) 4.勒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5.泰勒提出的差别计件工资制,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即根据工 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 ( √ ) 6.韦伯主张,组织内的人与人之间应是一种非人格化的关系,也就是职务系, 以保证其成员的一切行为都服从于一个统一的理性准则。(√ ) 7.法约尔认为,企业不论大小,其全部活动可以概括为六种工作:技术性工作、 商业性工作、财务性工作、会计性工作、安全性工作、管理性工作。(√) 8.霍桑试验说明了“经济人”假设的正确性。(×) 9.高士气并非总能带来高生产率。(√) 10.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目标是应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生产和作业管理的问题。 (√) 11.权变理论认为,虽然两种情景不能完全一样,但有可能类似,因此解决问题 的方法可以是相同的。(×) 二、单项选择: 1.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的是:( A ) A.科学管理理论 B.管理学科理论 C.一般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2.传统的流水线生产对下列哪种情况最为适用? ( A ) A.生产技术较为稳定、品种较少、批量大的产品生产 B.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生产 C.技术简单、品种较多、批量较大的产品的生产 D.单件小批产品生产 3.泰勒是下列哪一阶段的代表人物之一? ( B ) A.管理萌芽阶段 B.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C.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D.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8.在管理学上,“组织理论之父”是指:( C ) A.法约尔 B.艾默森 C.韦伯 D.泰勒 4.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 A ) A.经济人 B.自我实现人 C.复杂人 D.社会人 5.法约尔的何种原则强调在组织中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应建立关系明确的 映等级系列?( D ) A.分工原则 B.集中化原则 C.统一原则 D.等级链原则 6.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大要素不包括:( C )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7.“霍桑试验”直接为哪种学说做论证? ( A ) A.人际关系学说 B.决策理论学说

格赛尔成熟势力说

格赛尔成熟势力说 格塞尔(Gesell,ArnoldLucius)美国心理学家。1880年6月21日生于威斯康星州的阿尔马;1961年5月29日卒于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1903年,格塞尔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1906年,获得克拉克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1911年,他任教于耶鲁大学,并于1915年获该校医学学位。嗣后,他一直在耶鲁大学执教至死。 格塞尔的观点源自于他的双生子爬楼梯研究。1929年,他首先对双生子T和C进行了行为基线的观察,确认他们发展水平相当。在他们出生第48周时,对T进行爬楼梯、搭积木、肌肉协调和运用词汇等训练,而对C则不作训练。训练持续了6周,其间T比C更早地显示出某些技能。到了第53周当C达到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对他开始集中训练,发现只须少量训练,C就赶上了T的熟练水平。进一步观察发现,55周时T和C的能力没有差别。 格塞尔断言,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上的成熟,成熟之前的学习和训练难有显著的效果。 ﹙一﹚思想渊源:他的理论被公认为属于遗传决定论.他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核心是所谓“成熟势力说”或“成熟潜能说”.这一理论有其思想渊源: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18世

纪的胚胎学的研究.霍尔的复演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机能心理学家考喜尔。 ﹙二﹚成熟理论的主要观点 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成熟”。 成熟的含义:格塞尔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是有规律,有顺序的一种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顺序决定的,是由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决定的。所谓“成熟”就是“给予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一个真正的名字”在格塞尔看来,所有儿童都毫无例外地按照成熟所规定的顺序或模式发展,只是发展速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由每个儿童自己的遗传类型或其它因素所制约。 成熟和环境的关系:格塞尔看来,成熟是一个由内部因素控制的过程,这是这种内部因素决定机体的发展的方向和模式,但格塞尔不排除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影响。主要表现在:环境可能暂时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良好的环境可以提供一定的条件,从而有助于儿童发展其生命中最积极,最宝贵的资源;一个不良的环境,则可能阻止和压抑其自然潜能的顺利发展。但环境的作用仅仅如此而已。在他看来,发展的速度最终还是由生物因素决定所控制。 他把两者关系归纳如下: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发展起支持,影响及特定化作用,但并不能产生基本的发展形式和个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即《国富论》的作者是( )。 A、亚当.斯密 B、查理.巴贝齐 C、约翰.凯恩斯 D、保罗.萨缪尔森 2.()提出了重视管理中人的因素。 A.铁锹实验 B.金属切制实验 C.霍桑试验 D.搬运生铁试验 3.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思想家是()。 A. 欧文B. 韦伯C. 泰罗D. 西蒙 4.泰罗的管理理论对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代表作是( )。 A.《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科学管理理论》 D.管理的要素 5.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 )学说。 A.行为科学 B.人文关系 C.社会关系 D.人际关系 6.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A .实行职能工长制B.使用标准化工具 C.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D.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7.关于管理中的例外原则,以下哪种理解最为合适()。 A.上级将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去处理,自己只从事重大的、非程序化问题的决策 B.上级只接受下级关于超出标准的例外情况的报告 C.上级将一般的日常事务全权交由一下级独自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定和监 督权 D.上级在授予下级日常事务处理权的同时,保留对其执行结果的监督权,然后集中精力处理例外事件。 8.把管理理论的各个学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的管理学家是()。 A.泰罗 B.韦伯 C.孔茨 D.德鲁克 9.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人是()。 A.泰勒 B.法约尔 C.亚当.斯密 D.韦伯 10.首先提出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论断的是()。 A.梅奥 B.麦格雷戈 C.威廉.大内 D.赫茨伯格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发展 “如果你理解管理理论,但不具备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你还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反过来,如果你具备管理技巧和能力,而不掌握管理理论,那么充其量你只是个技术员。” —彼得·德鲁克 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佚名 知识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需要: ●理解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了解法约尔的五项管理职能和14项管理原则 ●理解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 ●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 ●理解管理原理的内涵和具体内容 技能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需要: ●把握管理理论的核心意义,具备科学的管理理念 ●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管理思想为我所用 ●灵活运用管理原理,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

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 本节导入 铲出来的科学管理 弗拉德里克〃泰勒是19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发明家和管理学家,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1898年,泰勒进入伯利恒钢铁公司服务,他工作的信条是:简化,再简化。 泰勒“简化,再简化”的代表作,莫过于“使用铲子的学问”。 1912年,泰勒在美国国会众议院的一个特别委员会陈述说:“在伯利恒钢铁公司,我发现每个工人都带自己的铲子去铲原料。头等的铲料工一下可铲起3.5 镑煤屑,也可以一下子铲起38磅的矿石,那么,究竟以哪个为标准来衡量工人的工作效率呢?恐怕只有用科学管理的办法来确定了!为了有一个明确的计算工作效率的标准,我将设计一种标准铲。” 反对他的人说:“要是铲子的使用方法也成为科学,世上恐怕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使用科学的名义了!”泰勒反驳道:“使用铲子确实有学问,而且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能成为科学!” 泰勒真的设计了一种“标准铲”。 第一次,他截短了铲柄后,虽然工人每次铲起矿石的重量比原来那个最好的铲料工少了4磅,但是每天总量却可以提高10吨;最好的那个工人原来每天铲起矿石的总量为25吨,现在达到了30吨。泰勒继续一点点地试,一点点地化简,直到每铲铲21.5磅时,工作效率最高。

第二章 管理发展史习题答案范文

第二章管理发展史 TRUE/FALSE 1. 泰勒对科学管理的研究是从差别计件工资开始的。ANS: F 2. 科学管理对人性的假设是“社会人”的假设。ANS: F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开始形成了所谓的“古典管理理论”。ANS: T 4. 法约尔被誉为“科学管理法之父”。ANS: F 5. 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工时研究与标准化、差别计件工资制、职能原理和例外原理等。 ANS: T 6. 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ANS: T 7. 法约尔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四要素。 ANS: F 8. 泰勒的科学管理是以工厂管理为对象,以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为目标的。ANS: T 9. 工时研究仅仅是对一名工人完成一件规定任务作出时间上的统计。 ANS: F 10. 差别计件工资制对同一种工作有两个不同的工资率,按工人完成工作的时间、质量使用不同工资率付酬。ANS: T 11. 科学管理仅适用于工业企业。ANS: F 12. 法约尔所阐述的“管理”仅仅是关于工业管理的思想。ANS: F 13. 企业必须制定计划,才能有效地发挥管理的功能。ANS: T 14. 为适应变化的情况,在运用管理原则时必须具有灵活性。ANS: T 15. 行为科学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ANS: T 17. 管理科学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ANS: T 18. 管理科学强调应该用定量的和数学的工具来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ANS: T

19. 行为管理理论强调的是对个人行为的控制和规范。ANS: F 20. 组织可以是封闭系统。ANS: F 21. 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得出职工是“经济人”。ANS: F 22. 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是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要点之一。ANS: T 23. 管理科学学说的主要目标是应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生产和作业管理的问题。ANS: T 26. 所谓“劳动分工”(Division of labor),即将工作分解为一些单一性和重复性的作业。ANS: T 27. 科学管理就是应用科学的方法确定从事一项工作的“最佳方法”。ANS: T 28. 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应当以合理棗合法权力为基础,不是以个人或世袭地位为基础。ANS: T 29. 合理——合法权力是一种按职位等级合理分配,经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并有能力胜任其职的人依靠合法手段而行使的权力,统称为职权。ANS: T MULTIPLE CHOICE 1. 《科学管理原理》是()的代表作。A a. 泰勒 c. 韦伯 b. 法约尔 d. 孔茨 : 2. ()是法约尔的代表作。 B a. 《科学管理原理》 c. 《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 b.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d. 《车间管理》 3. 科学管理兴起于哪一个阶段()。A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 c. 20世纪初 b. 19世纪90年代 d. 19世纪70年代 4. 行为科学的主要贡献不包括以下哪项()。D a. 社会人假设 c. 领导理论 b. 需求要素与激励 d. 计时工资 5. 行为科学产生于哪一个实验()。B a. 梅奥实验 c. 科学实验 b. 霍桑实验 d. 西屋实验

儿童发展理论

《儿童发展心理理论》模拟试卷(合并)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90 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5 分) 1、机能不对称原则 P27-28 2、可知度 P46 3、本我P118 4、发展方向的原则P27 5、发展 P5-6 6、退化P126 7、低级心理机能 P238 8、停滞 P126 9、同化P 181 10、行为模式(A.Gesell)P94 11、观察学习P90 12、关键期P 277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 1、在格塞尔看来,成熟是如何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发展的?P26 (A ) A、突然转变 B、阶段连续 C、逐渐过渡 D、线性连续 2、吉布森认为,知觉是人的一种什么过程? P42 (D ) A、认识过程 B、理解过程 C、被动过程 D、主动过程 3、华生认为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 P65 (B ) A、实用性的 B、实验性的 C、实例性的 D、实质性的 4、维果茨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根源在于: P240 ( B ) A、主观意识 B、客观的社会环境 C、主客体相互作用 D、社会学习 5、华生认为,为了使每一练习单元的效率越高,那么在特定限度内练习的次数应P73(C ) A、递增 B、适量 C、越少 D、越多 6、弗洛伊德认为,就本质而言,防御机制是: P 133 (C ) A、本能冲动 B、行为系统 C、精神动作 D、里必多 7、斯金纳认为改变行为的关键是: P83 (B ) A、改变习惯 B、改变强化 C、改变刺激 D、改变环境 8、弗洛伊德认为,梦是: P 111 (B ) A、性欲的表现 B、愿望的达成 C、本能的冲动 D、要求的反映 9、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中的自我中心的机制是在于同化与顺化的: P 191 (B ) A、失调 B、对抗 C、解除 D、平衡 10、班杜拉认为注意过程是学习者在环境中的: P91 (A ) A、定向过程 B、选择过程 C、观察过程 D、学习过程 11、班杜拉认为,人、环境是与哪一因素相互作用的? P99 ( C ) A、教育 B、交往 C、行为 D、个性 12、弗洛里德认为“自我”实行什么原则? P119 ( A ) A、现实原则 B、经济原则 C、节约原则 D、开放原则 13、习性学的依恋理论是谁创立的? P280 ( A ) A、鲍尔毕 B、劳伦兹 C、安思沃斯 D、达尔文 第 2 页共7 页 14、斯金纳把我们想要的操作性行为逐渐习得的过程称为: P 85 (C ) A、强化 B、习惯 C、塑造 D、 15、霍妮理论中的“离众”指的是患者总是与他人: P142 ( A ) A、保持距离 B、不交往 C、不理睬 D、不参加活动 16、替代强化是谁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P90 (a ) a. 班杜拉 b.埃里克森 c.铁钦纳 d.华生 17、弗洛依德认为本我实行什么原则?P119 (c ) a. 节约原则 b.经济原则 c.快乐原则 d. 压抑原则 18、操作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谁?P79 (c )

现代控制理论第2章l

第2章 线性系统理论 线性系统是实际系统的一类理想化模型,通常用线性的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描述。其基本特征是满足叠加原理,可分为线性定常系统和线性时变系统。 现代控制理论中,采用状态变量法描述系统,它既能反映系统内部变化情况,又能考虑初始条件,也为多变量系统的分析、综合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2.1 基本概念 输入:外部施加到系统上的全部激励。 输出:能从外部测量到的来自系统的信息。 状态变量:确定动力学系统状态的最小的一组变量。 状态向量:若n 个状态变量)(1t x ,)(2t x ,…,)(t x n 是向量)(t x 的各个分量,即 )(t x 为状态向量。 状态空间:以各状态变量作为基底组成的n 维向量空间。在特定的时间,状态向量)(t x 在状态空间中只是一个点。 状态轨迹:状态向量)(t x 在状态空间中随时间t 变化的轨迹。 连续时间系统:)(t x 的定义域为某时间域],[f 0t t 内一切实数。 离散时间系统:)(t x 的自变量时间t 只能取到某实数域内的离散值。 状态方程:描述系统状态变量与输入变量之间动态关系的一阶微分方程

组或一阶差分方程组。一般形式为 或 式中 u ——输入向量; k ——采样时刻。 状态方程表征了系统由输入引起的内部状态的变化。 输出方程:描述输出变量与系统输入变量和状态变量间函数关系的代数方程,具有形式 它是一个代数变换过程。 状态空间表达式: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联立,构成对动态系统的完整描述,总称为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又称动态方程。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具有下列一般形式: 1)连续时间系统 ? ??+=+=)()()()()()()()()()(t t t t t t t t t t u D x C y u B x A x & (2–1) 式中 A (t )——系统矩阵或状态矩阵,n ?n 矩阵; B (t )——控制矩阵或输入矩阵,n ?p 矩阵; C (t )——观测矩阵或输出矩阵,q ?n 矩阵; D (t )——输入输出矩阵,q ?p 矩阵; x ——状态向量,n 维; u ——控制作用,p 维; y ——系统输出,q 维。 2)离散时间系统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练习题二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练习题二 单项选择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D) A.提高人的积极性 B.提高管理水平 C提高企业盈利率D提高劳动生产率 2.科学管理中能体现权利下放分权尝试的原理是(C) A差别计件工资制B职能原理 C例外原理D工时研究 3.泰勒认为,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B) A合适的操作流程B第一流的人员 C严格的规章制度D适当的管理人员 4.霍桑试验的证明企业中存在着(B) A正式组织B非正式组织 C自主管理的员工D社会人 5.霍桑试验标志着(A)的产生 A人际关系学说B管理科学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D运筹学 6.法约尔认为任何企业都有六种基本活动或职能,即(B) A生产经营安全销售核算管理B技术商业财务安全核算管理 C技术经济安全财务核算管理D生产商业财务安全组织管理 7.法约尔提出的原则有(B) A5项B14项C10项D6项 8.组织理论之父是(D) A梅奥B法约尔C泰勒D韦伯 9.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C) A复杂人B自我实现人C经济人 D 社会人 10.科学管理之父是(C) A韦伯B法约尔C泰勒C梅奥 11.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A) A法约尔B韦伯C泰勒D巴纳德 12.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有其作为基础的某种形式的(D) A职责 B 制度C管理D权力 13.提出重视管理中人的因素的是(B) A切削金属试验B霍桑试验C铁揪试验D搬运生铁试验 14.提出“管理的十四条原则”的是(D) A泰勒B巴纳德C韦伯D法约尔 15.法约尔的(A)强调在组织中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应建立关系明确的职权等级系列。A等级链原则B分工原则C程序原则D集中化原则 16.(B )是法约尔的代表作。 A《科学管理原理》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D《车间管理》 17.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是(D)

自控原理—第2章 (1)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 时域模型频域模型方框图和信号流图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2-1 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2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2-2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和信号流图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和信号流图2-3 .

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1.1. 1. 线性元件的微分方程线性元件的微分方程 2.2. 2. 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3. 3. 线性系统的特性3.线性系统的特性 4. 4. 线性定常微分方程的求解线性定常微分方程的求解 5. 5. 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 6.6. 6. 运动的模态运动的模态.

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列写系统运动方程的步骤 ?确定系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 ?根据系统所遵循的基本定律,依次列写出各元件的运动方程. ?消中间变量,得到只含输入、输出量的标准形式 .

如图例2.1RLC 电路,试列写以u u c (t)为输出量的网络微分方程。 i(t))()()()(t u t Ri t u t di L r c =++解: u r (t) dt =dt t i t u c )(1 )(∫c )() ()(2 2 t u dt t du RC dt t u d LC c c c =++

例2.2图为机械位移系统。试列写质量m 在外力F作用下位移(t)的运动方程在外力F作用下位移y(t)的运动方程。 dt t dy f t F ) ()(1=解:阻尼器的阻尼力: ) ()(2t ky t F =弹簧弹性力: )()()()(212 2 t F t F t F dt t y d m ??=)()() ()(2 2 t F t ky t dy f t y d m =++整理得:dt dt

自动控制理论第二章习题

E2.4A laser printer uses a laser beam to print copy rapidly for a computer. The laser is positioned by a control input,r(t),so that we have Y(s)= 5(s+100) s2+60s+500 R(s) This input r(t)represents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he laser beam.(a)If r(t) is a unit step input,?nd the output y(t).(b)What is the?nal value of y(t)? E2.14Obtain the di?erential equations in terms of and for the circuit in Figure E2.14. Figure E2.14Electric circuit. E2.15The position control system for a spacecraft platform is governed by the following equation. d2p dt2+2 dp dt +4p=θv1=r?p dθ dt =0.6v2 v2=7v1 The variable involved are as follows: r(t)=desired platform position;p(t)=desired platform position; v1(t)=ampli?er input voltage;v2(t)=ampli?er output voltage;θ(t)=motor shaft position 1

心理发展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发展 “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首先,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内部变化都可以称为发展。 2.发展方向的原则 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即由上而下,由中心向边缘,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 3.可知度 这个概念是吉普森的贡献,意识是指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反映的是知觉行为与环境特性之间的关系。 4.消极强化 所谓消极强化,是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 5.观察学习 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班都拉把它定义为:“即经由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现存的反应特点得到矫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没有外显性的操作示范反应。”也就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6.神经性焦虑 神经性焦虑是对于表现冲动的欲望感受到可能被惩罚的担心,即对本我占优势的行为可能受到威胁而害怕。 7.离众 所谓离众,就是表现为既不归属于谁,也不想与他人抗争,总是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建立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8.同一性混乱 同一性混乱是指内部和外部之间的不平衡和不稳定之感,典型的同一性混乱表现为“我掌握不了某些生活”,结果是退学、离开工作。整夜在外逗留或孤独陷入古怪而难以接近的心境之中。 9.同化与顺化 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与一个集体正在形成或已完成形成的结构内,顺化就是改变内部结构以适应现实。

10.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11.关键期 关键期,是著名习性学家洛伦兹1955年提出的一个著名概念。个体在一生中有某些特定的时期对特定的刺激较为敏感,这时的学习效果比更早或更晚都要明显,关键期就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考核要求 1.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②:孔子:“内圣外王”、追求中庸之道(儒家) 老子:“无为而治”(道家) 韩非子:“法治天下”(法家) 孙子:“兵法经营”(兵家) 亚当·斯密:劳动分工和经纪人观点 《国富论》,该观点后来成为西方科 学管理理论的重要依据之一。 马塞诸赛:车祸事件与所有权、经营权的分离 意义:横向管理分工出现,提高管 理效率,为企业组织形式进 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 管理才能的雇佣人员掌握了 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 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欧文:人事管理 开创了重视人的先河,被称为“人事管理 之父”。其管理思想包括:工人是“活机 器”;环境塑人性;柔性的管理方法。 人事管理思想后来发展成行为管理理论。 外国早期的管理思想②:查尔斯·巴贝奇: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 两方面:对工作方法的研究: 提高工作效率,必须仔细研 究工作方法。 对报酬制度的研究: 按照对生产效率贡献法人大 小来确定工作的报酬。工人 的收入有三部分组成:按照 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 资;按照对生产所做出的贡 献分得的利润;为增进生产 率提出建议而赢得的奖金。 发现计算机基础原理;发明手摇台式计算机, 被称“计算机之父” 丹尼尔·麦卡勒姆:管理制度 亨利·汤:收益分享制度与哈尔西的奖金方案 为科学管理方法日后应用创造氛围 和条件

科学管理理论③:注重如何提高单个个人的生产效率。代 表人物:泰罗、吉尔布雷斯夫妇、 甘特 泰罗:(被称:科学管理之父)管理方法:胡萝卜加大棒2.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奠定科学管理的理理论 基础,标志科学管理理论的形成。 核心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 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工作定额: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 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就必须进行时间和动作 研究。 标准化: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 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能力与工作相适应: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 选第一流的工人。第一流工人是指能 力最适合做这种工作而且也愿意去 做这种工作的人。 差别计件工资制:含义:计件工资率随完成定额的程度 而上下浮动。内容:通过时间和动作 研究来制定有科 学依据的工作定额;实行差别计件工 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工 作定额;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 是职位,即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 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 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 作方法。主张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 分开,有专门的计划部门承担计划职 能,由所有的工人和部分工长承担执 行职能。计划部门的工作:进行时间 和动作的研究;制定科学的工作定额 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选用标准化的 工具;拟定计划,发布指示和命令; 对照标准,对实际的执行情况进行控 制。 夫妇:通过拍摄相片来记录工人的操作动作;分析哪些动作 是合理的、应该保留的,哪些动作是 多余的,可以省略的,哪些动作需要 加快速度,哪些动作应该改变次序; 制定标准的操作程序。 甘特:“甘特图”用线条表示的计划图,这些图用来编制进 度计划。甘特的另一贡献是提出了 “计划奖励工资制”,即对于超额完 成的工人,除了祝福给他日工资,超 额部分以计件方式给他奖金;对于完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习题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一、单项选择题 1、自从有了人类集体劳动,就有了()。 A管理思想 B管理活动 C管理理论 D上述三者都有 2、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 A韦伯 B泰罗 C法约尔 D梅奥 3、人际关系学说理论认为,人是()。 A经济人 B复杂人 C自我实现人 D社会人 4、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A梅奥 B泰罗 C韦伯 D法约尔

5、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A管理的职能 B提高劳动生产率 C管理的原则 D提高劳动积极性 6、法约尔提出的管理原则有()。 A5项 B10项 C14项 D6项 7、后人称法约尔为()。 A管理理论之父 B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C组织理论之父 D科学管理之父 8、管理学产生的萌芽阶段是()。 A19世纪20年代~20世纪初 B18世纪~19世纪末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9、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之中。A《科学管理原则》

B《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 C《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 D《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 10、梅奥实验经历了()个阶段。 A4 B10 C5 D6 二、多项选择题 1、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A泰罗 B韦伯 C德鲁克 D梅奥 E法约尔 2、法约尔认为管理这一职能活动由()职能组成。A指挥 B计划 C组织 D人员配备 E控制 F协调 3、以下属于法约尔管理14项的有()。 A统一领导 B等级链

C管理宽度 D职权和职责 E集体精神 4、韦伯认为存在的纯粹形态的权利有()。A社会权利 B自然权利 C理性一合法权力 D传统权力 E超凡权力 5、现代管理理论的新思潮包括()。 A管理组织的虚拟化理论 B自我管理理论 C知识管理理论 D企业再造理论 E学习型理论 F人本管理理论 三、简答题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现代管理论学派主要有哪些? 3、简述麦格雷戈的“X——Y理论”的要点。 4、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论述题

自动控制理论第2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附录A 《自动控制理论 第2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2-1 (a) ()()1 1 2 12 11212212122112+++? +=+++=CS R R R R CS R R R R R R CS R R R CS R R s U s U (b) ()()1 )(1 2221112212121++++=s C R C R C R s C C R R s U s U 2-2 (a) ()()RCs RCs s U s U 1 12+= (b) ()()14 1 112+?-=Cs R R R s U s U (c) ()()?? ? ??+-=141112Cs R R R s U s U 2-3 设激磁磁通f f i K =φ恒定 ()()()? ? ? ???++++= Θφφπφm e a a a a m a C C f R s J R f L Js L s C s U s 2602 2-4 ()() ()φ φφπφ m A m e a a a a m A C K s C C f R i s J R f L i Js iL C K s R s C +?? ? ??++++= 26023 2-5 ()2.0084.01019.23 -=?--d d u i 2-8 (a) ()()()()3 113211G H G G G G s R s C +++= (b) ()()()()() 31243212143211H G H G G G H G G G G G G s R s C +++++= 2-9 框图化简中间结果如图A-2-1所示。

0.7 C(s) + + _ R(s) 113.02 ++s s s 22.116.0+Ks + 图A-2-1 题2-9框图化简中间结果 ()()()()52 .042.018.17.09.042 .07.023++++++=s k s k s s s R s C 2-10 ()()42 32121123211G H G G H G G H G G G G s R s C ++-+= 2-11 系统信号流程图如图A-2-2所示。 图A-2-2 题2-11系统信号流程图 ()()()()2 154214212654212215421421321111H H G G G G G G G H G G G G G s R s C H H G G G G G G G G G G s R s C -++= -++= 2-12 (a) ()()()adgi abcdi agdef abcdef cdh s R s C +++-= 11 (b) ()()()1 2212112 22112++++=s C R C R C R s C R C R R s R s C 2-13 由选加原理,可得 ()()()()()()[]s D H G G s D G s D G s R G G G H G H s C 31212212212 2111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