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剩女”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中国大城市出现年龄高\学历高\收入高的“三高”未婚女性青年群体,人们冠以她们“剩女”的称谓,并有关数据宣示,“剩女”现象现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针对这种社会现象,本文通过研究一些大龄白领未婚女性面临择偶难的困境进而引发思考,从社会学的视角对“剩女”现象的内在原因及其深刻本质予以发掘,同时,从择偶标准的性别差异对其做更进一步的阐释,并针对此种现象提出笔者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剩女”择偶梯度性别差异男权思想交换
一何谓“剩女”现象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出色的女人往往很难找到男朋友,她们受过良好的教育,独立自主,漂亮幽默,却总是形单影只,身边缺少男士相伴。有人将这些未婚大龄白领丽人称为“白大荒”,“白”:白领丽人;“大”:大龄女青年;“荒”:没有结婚、身边没有固定异性朋友,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身边“荒”着。那么,究竟什么是“剩女”?网上一位博友定义:剩女,也称“3S女”(single-单身,stuck-被卡住,seventies -生于七十年代)。“剩女”,简言之,其实就是大龄未婚女,她们大多在28至35岁,品貌出众,才能出色,收入稳定,但却迟迟嫁不出去。如果我们对“剩女”做近一步的解释,那么她们一般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首先,“剩女”是非常优秀的女人。主要针对社会的白领精英阶层分子,也是人们常说的“白骨精”。知识女性是这其中一个重要的群体,她们文化水平较高\素质较好\就业层次较高\社会地位较突出,这一系列的优秀后盾使成就意识成为她们的基本心向。在工作中,她们能够畅游自己生存的领域,受到别人的尊敬和崇拜,并且拥有一定的权力,在某些情况下,她们的成就甚至可以超越许多的男性;对于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她们可以标榜是“富阔”,所以外在的物质满足已经显得格外的表面化,她们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对人生有着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
其次,“剩女”是具有较高主体意识的女性。她们不甘于像传统女性那样做只能受动的被动存在的物,不相信命运对自己人生的摆布,她们对客体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被动存在,她们用积极的心态作用于自己的生活圈,主动的选择自我\完善自我,在理性认识层次上十分明确意识到确立主体意识的意义,[1]时刻关注自身的发展,有着较高的职业意识和成就意识,渴望得到应有的位置和承担必要的责任,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生活中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自觉自愿的在工作领域创出自己的蓝天。进而她们有能力养活自己,有能力让自己生活的愉快。面对生活,她们整天在忙碌中度过,在匆促的生活节奏下,她们在潜移默化中,习惯了没有男人在身边的生活。在朋友的圈子里,在工作的环境下,她们是被崇拜的对象,不仅是女性,男人更是倍加崇拜,在这样的环境下,女人的心理也在逐渐的发生转变。她们有强烈的控制欲、较高的成就感、极大的自豪感,这些一直让她们的内心世界“变相”的发展,工作和精神领域的充实与现实生活的单调与空虚成为她们的交替心理,极度的内心渴望成为她们人生的导向。
第三,“剩女”大多个人眼光高,是完全的完美主义者。“剩女”的梦想是相当广阔的,对于很多“剩女”来说,她们大多生活在自己铸造的“虚拟环境”中。她们渴望自己能超越周围的人,成为女中豪杰,但现实社会对精英女性的排斥让她们不能容忍,以此她们就创造一个只属于她们的“虚拟世界”,让她们有种“悲伤的幸福”,在虚拟环境的氛围下,她们能够完全的享受自己的人生欲望,但同时这种虚拟的控制会让她们迷失自我,进而走向不归路。
最后,“剩女”闲暇时间少,工作压力大。社会层次高是很多剩女的一大特点,要么在热门行业任职,要么在单位任中层干部以上职务。生活对她们来说好像只有工作,面对生活,她们整天在忙碌中度过。她们有
着急促的生活节奏,对于她们,闲暇时间少之又少,因而她们很少能考虑到除工作外的其他事情,在潜移默化中,她们渐渐习惯了没有男人在身边的生活,在朋友的圈子里,在工作的环境下,她们是被崇拜的对象,不仅是女性,男人更是倍加崇拜,在这样的环境下,女人的心理也在逐渐的发生转变。她们有强烈的控制欲、较高的成就感、极大的自豪感,这些一直让她们的内心世界“变相”的发展,工作和精神领域的充实与现实生活的单调与空虚成为她们的交替心理,极度的内心渴望成为她们人生的导向。
“剩女”——当今社会中一大独特的社会群体,它已渐变的大众化了,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这其中的一员,“剩女”已作为一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
二“剩女”现象的由来
“剩女”现象实质反映大龄优秀女性择偶难的一大事实,这已不简单是只关乎女性的一大问题,更是一大社会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既可从“剩女”自身找起,同时也有深刻的社会原因。
(一)交换理论下女性自主选择做“剩女”
社会学家霍曼斯认为,人是理性的,人们所做的一切行为要么是为了获得报酬,要么是为了逃避惩罚。这种利益最大的原则就是人们交往的基本原则,他所解释的人类行为就是为了获得报酬,不管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如果交换不对等,人们就会因感到交换失调而试图终止交换,这即他所谓的“经济人”。布劳在他的交换理论中也强调“互惠”这一交换特性,同时他还强调共同的价值和规范的重要性,如果人们之间的交换不能相互补给,人们往往不会选择交换。[2]“剩女”在择偶中同样可以折射出交换的因子,交换对象是否与她们理想的交换相契合是她们选择是否交换的一大前提。
同时,西方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加里·斯坦利·贝克尔认为,人们结婚的目的在于想从婚姻中得到最大化的收入,如果婚姻收入大于单身收入,那么,人们就会选择结婚;否则,就宁愿独身。[3]这从经济层面进一步解释了人们结婚与否的动机存在性。
从对“剩女”特征的分析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释“剩女”在婚配中的交换。
第一,经济抚育交换中断
都说女人结婚是为了保障,这种保障无非是经济和孩子。我们知道,在传统的婚姻中,女性在经济上是完全不独立的,她们没有经济上的话语权,低薪成为阻挡她们实现自己某些物质欲望的一大障碍,然而,女性似乎可以把自己无力买到的东西和达到的生活方式,通过嫁人\通过从属于男人而实现,这种经济抚育交换的满足,成为传统女性结婚的一大动机。
回望现代“剩女”,她们具有“三高”特征,即“学历高”“收入高”“社会层次高”,从这三方面就可直接知道“剩女”经济的完全独立性,她们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而且可以享受高档次服务,生活在优质的物质文化生活领域。从这个方面看她们没有和其他男性交换经济抚养的必要性,她们不用依赖男性而独立的生活,这完全打破了传统女性在经济上依托男性的模式。这种经济交换的打破,让那些喜欢自由,不愿被婚姻束缚的女性没有了结婚的直接理由,没有了和男性交换的明确动机,因而就宁愿选择单身。
第二,自由交换缺失
“结婚”这两个字意味着责任与厮守,特别对于女性,很多女性因为婚姻而放弃自己的理想,把自己的一身都奉献给了家庭,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生活观念和家庭观念都发生很大变化,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只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