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点分析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③寒潮在南下过程中,当地形走向 与冷空气移动方向平行时,加速风 速,从而加强冷空气的影响。
7、危害
8、防御措施:
加强监测预报; 提高公众防灾意识; 做好防寒保暖准备(用 烟熏、塑料薄膜覆盖庄 稼等办法来预防寒潮, 培养耐低温的农作物品 种等)。
(3)东路:从西伯利亚东 5、我国不易受寒潮侵袭的地区: 部或蒙古东部进入我国东北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 广东、海南、台湾一带。
6、影响寒潮强弱的因素:天气系统(冷锋强弱)、纬度位置、 地形
◇分析地形对寒潮活动的影响: ①青藏高原地势高而寒潮不易侵 入;云贵高原对势力较弱的冷空 气有阻挡作用,不易受到寒潮的 影响。
江淮流域 长江和松花江流域
回顾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移动规律,说说我国不同地区 洪涝灾害出现的时间。 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与夏季风带来的锋面雨(暴雨) 时空分布存在一致性。
我国东部从南到北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春、夏、秋季, 以夏季最集中。
7-8月份 华北东 北
6-7月份 华东 (江淮地区)
4-5月份 华南
3、发生时间与多发地区:
分区
旱灾类型 (发生时间)
发生原因
春旱 华北地区 为主
自然:①春季降水少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量大 人为:③冬小麦返青期,需水量大
伏旱
长江中下 (夏) 游地区 为主
自然:①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 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②气温高,蒸发旺盛 人为:人口密集,生活生产需水量大
分布范围广;地震频率高,强度大;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地震、台风、梅雨、山洪、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本文将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其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中国最常见、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淮河流域等。
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最为严重,被称为“长江流域防汛重中之重”。
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春末夏初和秋季,尤其是梅雨季节和台风雨季节。
二、干旱灾害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和西部地区,如华北平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等。
干旱灾害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以春季和夏季为主。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干旱灾害有加剧的趋势。
三、地震灾害中国地震活动频繁,是世界上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主要地震带分布在青藏高原及边缘地带,如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等地。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次生灾害多的特点。
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3年的雅安地震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四、台风灾害台风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
台风灾害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具有强烈的风力、暴雨和风暴潮特点。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台风路径和强度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给中国沿海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五、梅雨灾害梅雨灾害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淮地区等。
梅雨季节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容易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梅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
六、山洪、泥石流灾害山洪、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和山区,如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
这些地区地形陡峭,地质破碎,降水量大,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山洪、泥石流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救治难度大的特点。
七、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区域性: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不同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不同。
如东部地区以洪涝、台风为主,西部地区以干旱、地震为主。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因此也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在中国的自然灾害中,主要包括地震、洪水、旱灾、台风和滑坡等。
这些灾害类型各有特点,分布也不均匀,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地震是中国最常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大陆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地震,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
地震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还会导致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毁和社会秩序混乱等后果。
地震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壳活动频繁,地震风险较高。
其次,洪水是中国另一个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
中国的江河众多,水资源丰富,但也带来了洪水的威胁。
每年夏季和秋季,中国的南方地区经常发生洪水。
洪水不仅会造成农田受灾和农作物减产,还会导致城市内涝和房屋倒塌等问题。
洪水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等水系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势平坦,易受洪水侵袭。
第三,旱灾也是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部分地区常年面临水资源短缺和干旱的威胁。
旱灾不仅会导致农作物歉收和水资源紧张,还会造成饮水困难和生活用水不足等问题。
旱灾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平原等干旱地区,这些地区的降水量少,蒸发大,容易发生旱灾。
此外,台风是中国沿海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中国东南沿海是台风的主要活动区域,每年夏季和秋季都会受到台风的袭击。
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会导致海上交通中断、农田受灾和房屋损毁等问题。
台风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和台湾等地区,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靠近热带海洋,台风易于生成和发展。
最后,滑坡是中国山区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拥有大片的山地,山坡陡峭,土壤松散,容易发生滑坡。
滑坡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毁坏,还会导致交通中断和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
滑坡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等山区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势陡峭,雨水和重力等因素容易引发滑坡。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种类多: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频率高、强度大:高于世界平均的频率
1、中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有哪些? 思考:
(1)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 发 (2)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 区面积广,滑坡泥石 流多发; (3)季风气候不稳定,多旱涝灾害 (4)海岸线漫长,常受台风、风暴潮等灾害侵袭。
中国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表现:
思考题:
找出我国旱灾、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低温 冷害、台风灾害的多发区?
二、中国自然灾害的灾情特点
1、成灾人口多,主要集中在东部 2、农业灾情严重,东部农作物受灾面积大
问题: 自然灾害的 成灾程度与人口 数量有何关系?
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使得成灾人 口主要集中在东部。
问题:
农作物成 灾面积与播种 面积有何关系?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 种也集中在东部。
二、中国自然灾害的灾情特点
1、成灾人口多,主要集中在东部 2、农业灾情严重,东部农作物受灾面积大
问题:
我国因灾 死亡牲畜比较 多的省区有哪 些?
内蒙古、西藏、四川、新疆等,主要是西部地区。
3、我国东、西部灾情的差异
西北灾害带:主要是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
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
青藏高原灾害带: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
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
自然灾害为主
东南沿海灾害带:主要是指连云港以南的地区,以台风、风暴潮、
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
东部灾害带:主要是指第三阶梯,以洪涝、旱灾、病虫害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东北旱涝
西北风沙水土
低温灾害区
流失多灾区
西部地震
内蒙古暴 风雪灾害区
华北地震 旱涝重灾区
高寒灾害区
华东华南旱涝
西南地震
台风多灾区
山灾多发区
台湾多地震区
比较说明我国沿海与内地、南方与北方自然 灾害的类型差异。
沿海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 海水入侵、地震等灾害类型为主。 内地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地震、滑坡、 泥石流、水土流失、风沙等灾害类型为主。 北方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地震、沙尘暴、 寒潮等灾害类型为主。 南方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地震、 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类型为主。
青藏高原: 低温冻害 冰雹、地震等
长江中下游地区: 季节性干旱(伏旱) 暴雨洪涝 热带风暴、台风 风暴潮、海啸等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种类多
干旱、暴雨、洪涝、热带风暴、龙卷风、
气象灾害 雷暴大风、干热风、暴风雪、寒潮、冷
害、霜冻、雹灾等
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缝、
地质灾害 塌陷、火山、冻融、地面沉降、土地沙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分布范围广
※地域差异大Biblioteka 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 损失大。 中部次之。 西部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但损失较小。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时间上 ——有一定的周期性 ※空间上 ——分布很不均匀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说出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的主要灾害有哪些?
我国八大自然灾害区
自然灾害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性
质灾害 地震频发 断层发育岩石破碎
候灾害 暴雨洪涝
滑坡、泥石流
文灾害 太阳黑子增多
东北地区: 季节性干旱(冬春较重)、低温冻害 暴雨洪涝、森林火灾等
2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特征
西南区位于地中海---希玛拉雅地震带上; 华北、西北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上。
西南为多发区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 坡多,降水历时长
低温冷害 东北地区为多发区 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
台风
东南沿海为多发区
濒临西北太平洋
Company Logo
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特征
我国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要集中在东部。
Company Logo
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关系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中在东 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
展对于带动中西部发展,提高全国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 用。因此,该地区的减灾是仅次于城市的第二重点。其 基本目标是逐步建立完善的综合减灾系统,达到有效地 防御常规性多发灾害和一般性大灾的能力。
Company Logo
中部减灾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陕西、宁夏、河南、安徽、 湖北、湖南、江西、贵州、重庆以及内蒙古、甘肃四 川和云南等省市自治区的东部地区。本区域灾害种类 比较多,除地震外,还有旱灾、洪涝、风灾、雪灾寒潮、 沙尘暴、病虫害和泥石流、滑坡、崩塌、以及水土流 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该区减灾的基本目标是防灾 与环境治理相结合,减灾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水 库、电站等水利工程、铁路、公路交通干线,内河航 道和重要城镇的重点防灾抗灾;二是农业减灾;三是
3、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 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
4、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 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我国的自然灾害类型及其防治措施
我国的自然灾害类型及其防治措施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广大领土面积的国家,每年都会发生各种各
样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不仅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还
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自然灾害类型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包括洪涝灾害、地震灾害、气象灾害、矿山灾害、水土流失、荒漠化等。
其中,洪涝灾害是我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一度汛期
时常常会引发严重的水灾;地震灾害也是我国的一大灾害,尤其是
在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比较常见;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暴雨等自然
灾害,也给我国南部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矿山灾害也是一种比
较特殊的自然灾害,常常会造成矿难;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灾害则
与我国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
自然灾害防治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来减
轻或避免灾害造成的影响。
对于洪涝灾害,我们可以采取生态防洪、人工防洪、水库蓄洪、河道整治等办法来控制洪涝灾害的发生;对于地震灾害,我们可以
加强地震监测预警,加强房屋抗震能力等措施来保护人们生命和财
产安全;对于气象灾害,我们可以加强气象监测预警,调整农业生
产结构等措施来减轻灾害造成的影响;对于矿山灾害,我们可以加
强安全生产管理,完善矿山安全设施等措施来预防矿难;对于水土
流失、荒漠化等灾害,我们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变人们的不
良生态行为,加强水土保持措施等来维护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福祉。
综上所述,我国的自然灾害类型多种多样,我们需要加强科技、加强防灾减灾意识、加强灾后抢险救援等方面的建设,来更好地应
对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自然灾害年度总结评估(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频发,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我国相关部门对自然灾害进行了年度总结评估。
二、自然灾害基本情况2021年,我国共发生各类自然灾害近5000起,受灾人口超过1亿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
其中,洪涝、地震、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为主要类型。
1. 洪涝灾害:2021年,我国南方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受灾面积达2.6亿亩,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
2. 地震灾害:2021年,我国发生多次地震,其中四川茂县6.0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台风灾害:2021年,我国共遭受14个台风影响,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亿元。
4. 干旱灾害:2021年,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5亿亩,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00亿元。
三、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成效1. 完善政策法规: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提升基础设施:我国加大了对防灾减灾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了自然灾害防御能力。
3. 强化监测预警:我国建立了完善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提高了预警准确率和时效性。
4. 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我国加强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了应急救援能力。
5. 强化科普宣传:我国加大了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力度,提高了公众防灾减灾救灾意识。
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 防灾减灾救灾投入不足:我国防灾减灾救灾投入占GDP的比例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2. 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滞后: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尚不完善,部分地区存在安全隐患。
3. 公众防灾减灾救灾意识薄弱:部分群众对防灾减灾救灾知识了解不足,缺乏自救互救能力。
4. 自然灾害风险防范意识不足:部分地区对自然灾害风险防范意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
五、对策建议1. 加大防灾减灾救灾投入:提高防灾减灾救灾投入占GDP的比例,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课件
并解释原因。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我国寒潮发生频次的变化规律是 呈波动起伏。第(2)题,春季主要为播种季节、秋季主要为收获 季节,农作物受灾影响最大。第(3)题,读图即可判断;寒潮是 冷空气的快速移动形成的,频次越高,冷空气活动越频繁,气 温越低。 答案:(1)C (2)D (3)大致呈负相关(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高)。 温度低的年 份,亚洲高压强盛,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
我国主要的地质、地貌灾害 1.地震
分布范围广 (1)特点 频率高、强度大
震源浅、危害大 (2)多发的原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会 处,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分布不均,分为西部地震带和东部地震带 (3)分布
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2.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
分布
4.台风 热力条件:比较高的温度(至少在26℃ 以上)
(1)形成条件 水汽条件:源源不断的充沛的水汽 动力条件:垂直方向上空气强烈辐合上 升,水平方向上受强烈地转偏向力作用 时间:每年的5~10月,尤以7~9月最
(2)时空特点 多(夏秋季节) 空间:东南沿海,势力强时也影响到北方 甚至内陆
(3)危害:造成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经济损失较大。 (4)登陆路径。
【知识拓展】华北地区多气象灾害的原因分析
4.(2012·衡阳模拟)下图为我国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区域寒潮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B.从西北向东南增加
C.从西向东递减
D.从西向东增加
(2)寒潮来临时,我国北方农民常用熏烟办法防寒,保护农作物,
原因是( )
A.烟雾可以阻止寒潮前进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主要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旱灾——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地震灾害——台湾、华北、西北、西南泥石流、滑坡——西南台风——东南沿海不同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华北——旱涝、地震华东、华南——台风、旱涝西北——风沙、地震西南——地震、滑坡、泥石流东北——旱涝、低温灾害2. 主要特点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种多样、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中国正好位于世界上两个典型灾害带的交汇处,灾害多发.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全球多种自然灾害在中国都有发生,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全球20世纪发生的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8起.我国灾种多、灾次频的原因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概括.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强弱、位置移动的快慢导致了我国不同地区频繁交替的旱涝灾害.将这些影响灾害形成的因素与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地区对应起来,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规律,如:从夏季风的推进和锋面雨带的推移两个方面解释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震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和西南板块活动地区;从地貌、气候和植被的影响方面解释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西南区;从纬度与气候方面分析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东北地区;从海陆位置和台风的形成机制来解释台风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2)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我国人口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沿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画一条人口分界线,此线东南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人口,此线西北人口稀疏.人口的这种不平衡分布,与水旱等自然灾害多发区相结合,使得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西等省.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的关系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中在东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我国东部农作物播种面积比较大的地区,如山东、河南、江苏等省,都是成灾面积较大的省.农业灾情区域分布我国地域差异显著,东西部不同的农业类型(种植业和畜牧业),遭受不同的灾害,形成了不同的灾情(种植业灾情和牧业灾情).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气候、地形湿润、半湿润;平原、丘陵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土地类型耕地面积大草原广阔农业部门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主畜牧业经营方式舍饲、半舍饲,高密度养畜靠天养畜主要受灾灾种洪涝、干旱、冷冻、风雹雪灾、旱灾、虫灾风险农业灾害风险大牧业灾害风险大灾情表现农作物受灾面积等牲畜掉膘、死亡(3)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分布地区主要灾害形成原因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1.海洋灾害带主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赤潮等自然灾害为主受海洋环境的影响对海洋渔业和石油平台、船舶、港口造成灾情2.东南沿海灾害带主要指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受海洋与陆地双重环境的影响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场等造成严重灾情3.东部灾害带主要指第三级阶梯,洪涝、旱灾、病虫害是主要的自然灾害.此外,东北的霜冻、华北的地震也很显著是许多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区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4.中部灾害带主要指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而且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土地退化问题严重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地表物质最不稳定的大斜坡地带对农业、交通设施与建筑物造成严重危害.其中,内蒙古的雪灾、黄土高原的暴雨洪水和干旱、西南地区的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尤为突出5.西北灾害带主要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是中国的干旱区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业造成灾害6.青藏高原灾害带主要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①1、2、3和4灾害带位于季风区,以暴雨、洪水、内涝、台风、风暴潮、虫灾、冷冻等气象灾害为主要灾害(受不稳定的大气环流影响),地震也是本区的主要灾种(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地壳运动活跃).②第二级阶梯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的地区.这里是中国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农业向牧业过渡,湿润和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干旱区过渡的复杂地带.③东部灾害带是洪水、暴雨集中地区,这里地势低平,而且有大面积的内涝区;东南沿海受台风、暴雨、大风的影响;北部有旱灾和虫灾,本带是我国的重灾区.中部灾害带位于第二级阶梯上,南北差异显著,南部地区地壳不稳定,降水多,加上植被破坏严重,滑坡和泥石流多发,而北部则以虫灾、雪灾、旱灾为主.④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西部地区分为南北两个灾害带.同一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地域分异原因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威夷高压实力的大小、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地震台湾省、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交界区;西南区位于地中海---希玛拉雅地震带上;华北、西北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上.滑坡、泥石流西南为多发区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台风东南沿海为多发区濒临西北太平洋我国东西部人口数量、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灾情的影响:我国沿黑河一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地区人口多,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受灾体的价值高,尽管防御能力较强,但灾害风险大,受灾后灾情严重;西北地区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比东部来说尽管防御能力差,但灾害风险相对比较小,灾情相对弱,经济损失也少.。
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台风
滥 伐 森 林 陡 坡 开 垦
围湖造田
水 土 流 失 泥 沙 堆 积 河流蓄洪 泄洪能力 下降
加重 洪灾
下游低洼地 过度开发
资产、人口 等密度加大
2008年的那一场雪 比以往时候来得更猛一些 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 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影响我国的寒潮
1.寒潮的定义
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 24小时内下降10°C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其最 低气温又在5°C以下的就称之为寒潮。
以后又补充规定,一次冷空气活动使长江流域 以及以北地区48小时内降温10°C以上,长江中下 游地区最低气温达4°C或4°C以下,陆上有相当于 三个行政大区出现5~7级大风,沿海有三个海区伴 有6~8级大风者,称为寒潮或强寒潮。未达到以上 标准者,则称为较强冷空气或一般冷空气。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1.主要特征: ①出现次数多
资料1:干旱发生的次数多于洪涝 发生的次数。在1951年至1990年 的30年中,全国共发生干旱300次, 洪涝236次,干旱次数占干旱和洪 涝总次数的56%。
1.主要特征: ②持续时间长
资料2:在我国历史上,干旱连年出现是正 常的,例如北京地区在1470-1949年间发 生干旱170次,其中115次是连年发生的。 1637-1643年和1939-1945年干旱竟持 续7年之久。1949年以后,干旱仍有连年 发生的现象,如长江中下游地区1858- 1961年连续4年干旱,农业减产;1966- 1968连续3年干旱;1951-1980年我国华 北地区出现春夏连旱和伏秋连旱的年份有 14次。
①长江流域夏季风异常,大部分地 区先后普降大雨和暴雨是根本原因。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地域分异 滑坡、 西南为多发区 泥石流
原因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 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
低温冷 东北地区为多 害 发区 台风 东南沿海为多 发区
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 源地 濒临西北太平洋
中国六个灾害带 (P28)
华北地区 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寒潮、沙尘暴、洪涝、农作物病 虫害等。 华北地区地处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夏季风的强弱不 定,而使得降水的年际、季节变化都很大,因此,旱涝灾害频 发,再加上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地势平坦,因此,冬春季节 强劲的冬季风带来了多种灾害。所以,这些灾害主要是由气象 灾害造成的。其关系表示如下:
东部地区 气候、地形 湿润、半湿润;平原、 丘陵 土地类型 耕地面积大 农业部门 种植业为主 西部地区
干旱、半干旱;高原、 山地 草原广阔 畜牧业为主 畜牧业经营 舍饲、半舍饲,高密度 靠天养畜 方式 养畜 主要受灾灾 洪涝、干旱、冷冻、风 雪灾、旱灾、虫灾 种 雹 风险 农业灾害风险大 牧业灾害风险大 灾情表现 农作物受灾面积等 牲畜掉膘、死亡
课堂小结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中国自然灾害灾种特点——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二、中国自然灾害灾情特点——成灾人口多, 农业灾情严重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
1.海洋灾害带 2.东南沿海灾害带 3.东部灾害带 4.中部灾害带 5.西北灾害带 6.青藏高原灾害带
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学法指导】 洪水的形成还与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河道的 排水速度有关。当流域的汇水速度大于河道的排水速度时, 就容易形成洪水;反之则不会形成洪水。流域的汇水速度 与流域的地面坡度、土壤含水率、植被覆盖率等有关;河 道排水速度与河谷顺直程度、通畅程度、纵向坡度等因素 有关。
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案例①——中国河北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在中国河北省的唐山发生了里氏7.8 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唐山市区,即北纬 39.6°,东经118.2°。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 城市地震灾害,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地震破 坏范围超过30万千方千米,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自 治区、直辖市,相当于全国面积的1/3。唐山地震造成 数十万人伤亡,民房和公共设施遭受严重破坏,灾情之 大举世罕见。
②地震频率高,强度大-------20世纪平均
每年发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地震;
③地震震源浅,危害大--------浅源地震,
破坏严重
3.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①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地质构造特 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中国西 部地区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 密集的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对我国台湾及其 附近海域影响最大。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虽然我国西部地 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 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 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 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二、泥石流的分布与危害
1.概念: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 它饱含泥砂、石块以至巨大砾石,破坏力 极强。如图所示:
2.分布:云南西北和东北山区﹑四 川省西部﹑陕西省南部秦巴山区 ﹑甘肃省南部白龙江流域﹑辽宁
省东部山地和西藏自治区喜马拉
雅3.危山害地:。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 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 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 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中国的自然灾害
中国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及其活动造成威胁和危害的突发性事件。
作为一个拥有广阔领土的国家,中国经常受到多种自然灾害的困扰。
本文将就中国的自然灾害进行探讨。
一、地震地震是最为人所熟知的自然灾害之一。
地震通常由地壳的断裂造成,释放出巨大的地震能量。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大陆板块交界带,是全球地震频发地区之一。
历史上,中国曾发生过许多毁灭性的地震,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为了减少地震灾害的影响,中国政府不断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并在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设计上考虑抗震因素。
二、洪水洪水是由于降雨过多,地表径流超过土壤和水道承载力时引发的自然灾害。
中国拥有众多大河和湖泊,水资源丰富,但也容易受到洪水的威胁。
每年夏季,中国南方地区经常发生洪灾,造成大量的损失和伤亡。
为了减少洪水灾害的影响,中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工程,如修建堤坝、修整河道、加强旱涝调节和排水设施等。
三、台风台风是热带海洋上的一个巨大的风暴系统,通常伴随着暴雨、强风和巨浪。
每年夏季和秋季,中国沿海地区常常受到台风的袭击。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不仅导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损,还可能引发海啸和风暴潮,造成更严重的灾害。
中国政府为了减轻台风灾害的影响,不断提升气象预警能力,加强抗台风设施的建设,并开展相关的灾后重建工作。
四、干旱干旱是指降水量严重不足,导致土地、植被和农作物过度脱水的自然现象。
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干旱地区,主要是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水资源不足所致。
干旱给当地的农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导致农作物歉收、草原退化和生态系统破坏。
为了应对干旱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水资源调控措施,如修建水库、引水工程和加强节水意识等。
五、泥石流泥石流是由于山地地形、降雨和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复杂的自然灾害。
中国西南地区是泥石流频发地区,特别是在高山和深沟壑的地方。
泥石流具有极强的破坏力,能够推动大量的石头、土壤和水流向下游带来巨大的冲击力。
知识点一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
自然灾害专题知识点一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XX年初,一场罕见的旱灾在我国北方地区蔓延,受旱面积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影响程度之深,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有。
据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中国发生较大水灾1 029次,旱灾1 056次,旱灾的发生频率比水灾有过之而无不及。
解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全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农业干旱缺水情况更为严重。
20世纪70年代全国农田受旱面积1 133万公顷,到90年代增加到2 067万公顷,20年间翻了一番还多,干旱缺水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比水灾更加严重。
(1)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原因是什么?(2)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农田受旱面积大规模增加的原因是什么?(3)简述旱灾造成的危害及防御旱灾的主要措施。
知识点二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御1.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其关联性(1)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2)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3)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20XX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
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下图)。
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
(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考向一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及危害示例1 (2009·山东文综)下表为“20XX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方法技巧学习和认识自然灾害的目的是为了减灾与防灾,所以充分认识自然灾害特点十分必要。
(1)自然灾害的区域链发现象(2)群发和群聚现象的发生(3)灾情前兆与预报:虽然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等具有随机性,人类还无法控制,但是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都具有自身的规律性,理论上是可以认知和预测的。
中国的自然灾害
2.1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学目标】1.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情等方面,了解中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2.深入理解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农业灾情重的大国国情。
3.学会应用地图阐述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
4.树立因地、因时的减灾区域观。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中国自然灾害的三个主要特点难点: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及原因【知识结构】一、自然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1.原因:(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
2、P25T2.2特点:以黑河至腾冲一线为界(人口界线),东南半壁自然灾害点位多,西北半壁灾害点位稀少。
其中黄淮海平原是我国东部的旱灾多发区,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
3、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有何特征?为什么?1.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东南部自然灾害不仅种类多而且面积广;该线的西北部,自然灾害种类少,分布比较稀疏。
主要原因是由于(1)由受灾体地域分异控制,我国东南部是人口稠密、农业、城市密集、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2)受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的制约,东南部季风发达,受海洋影响大,而且多山,各种自然灾害频发。
2.自然灾害种类存在明显的区域性(见下表)。
地域分异原因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威夷高压实力的大小、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地震台湾省、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交界区;西南区位于地中海---希玛拉雅地震带上;华北、西北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上。
滑坡、泥石流西南为多发区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台风东南沿海为多发区濒临西北太平洋二、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1、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地形、地 势、土壤 等条件影响, 主要 受北方冷空 气 的侵入 和夜间 地表 或植 物表面 辐射 散热冷 却而 形 成.
有深厚的高温、高湿、对流强烈 的空气组 成. 受地 球 的自转偏向力作用, 一般多发生于 10~15 ℃.
河流将 上游侵 蚀泥 沙携 至下游 而沉 积于河 道与 河 口, 造成河道与港口沉积.
广泛 发育 于 河口 三角 洲 和 滨海 平 原, 具 有透 水 性 差、强度低、压缩性能高、易变形的特点.
地球内部的岩浆沿 一定通道上 升, 穿 过地壳喷溢 到 地表, 可分为活火山、死活山和休眠火山.
植物在成煤过程中 形成的一种 可燃性气 体, 在煤 炭 生产中易爆炸的灾害性气体.
数百公里.
( 2) 崩滑流
受区域 性和 地带性 双重 因素 控制, 人为 因素 显著. 外 生 型, 显 露 性 灾 害, 分
特别是交通运输、水利建设、矿山开采影响更大.
布于地表浅层岩土体.
( 3)
大气降水与地表土 壤相互作用, 形成 于土壤侵蚀 和 外 生 型, 显 露 性 灾 害, 在
水土流失 搬运沉 积过 程, 多发于 山地 和丘陵 地带, 现 阶段 受 黄 土 高 原、长 江 上 游、南
外 生 型, 隐 伏 性 灾 害, 分 布于地下.
内 生 型 与外 生 型 兼 备 的 显露 性灾害, 分 布于 地下 一定深度.
第 4 期 石 辉等: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点分析 563
种类
( 9) 坑道突水
( 10) 河港淤积
( 11)
软土变形 地
质
( 12)
灾
( 5)
受气候、地 形、地下 水位的影响, 主要 由于地势低 洼 外 生 型, 显 露 性 灾 害, 分
盐碱化 排水不畅, 地下水矿化 度高, 蒸 发量大, 盐分在地 表 布于 地表. 引黄 灌区 次生
害
聚积而致. 现在由于不合理 灌溉而引 起的次生盐 碱 盐碱化严重.
化现象大量存在.
( 6) 塌 陷
外 生 型, 显 露 性 灾 害, 分 布于地表.
56 4
河北师范大 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23 卷
种类
( 26) 废气污染
成 因 条 件
类型分 类
在生产和燃烧过程 中产生的、对动植 物直接或二 次 外 生 型, 显 露 性 灾 害, 分 有害的各种气体, 如含硫燃 料燃烧所 产生的二氧 化 布于地表至天空数百米. 硫在空气中形成的酸雨已成为一个跨世界性危害.
对自然灾害的类型和成因进行科学的划分, 掌握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 是有效防 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基础. 现将我国发生的 40 多种灾害按成因划分为地质灾害, 气象灾 害, 环境污染灾害, 火灾, 海洋灾害, 生物灾害 6 大类, 又按不同表现方式划分为 44 个种 类, 各灾害的详细分析见表 1.
人为影响严重. 滥垦滥牧及 不合理工 矿建设使水 土 方丘陵区最为严重.
地
流失加重.
( 4)
受区域 性气 候的影 响, 是沙 漠边缘 植被 破坏、风 起 外 生 型, 显 露 性 灾 害, 主
质 沙漠化 扬沙的结果, 新增沙漠面积 中的 80% 是由于人 类不 要分布于三北沙漠沿线.
合理的活动而致.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点分析
石 辉, 彭珂珊
( 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 杨凌 712100)
摘 要: 各种灾害均会造成社会财产损失, 不利于 社会的发展. 对灾害进行合理的分类并 探讨其成 因、特点是防 灾减灾的基础. 本文将主要自 然灾害按其成 因划分为 6 大类 44 种, 并 对其类型分布进行了探讨, 以期能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的依据.
( 7) 地面沉降
( 8) 地裂缝
受区域 构造 控制, 在人 为因 素直接 和间 接作 用下, 外 生 型 为主 的 隐 伏 性 灾
造成地面塌陷. 其中以人为诱发塌陷为主.
害, 分布于地下.
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而引起.
受区域 地壳 构造控 制, 与岩 石的胀 缩性 密切 相关, 人为因素起着附加 作用. 它 是现代地 表破碎的一 种 形式, 大多数发生在第四纪沉积层中.
外 生 型, 显 露 性 灾 害, 分 布于地表.
外 生 型, 显 露 性 灾 害, 分 布于地表.
外 生 型, 显 露 性 灾 害, 分 布于地表.
外 生 型, 显 露 性 灾 害, 分 布于地表.
外 生 型, 显 露 性 灾 害, 分 布于地表. 外生型, 显露性灾害.
外生型, 显露性灾害.
外 生 型, 显 露 性 灾 害, 分 布于地表. 外 生 型, 显 露 性 灾 害, 分 布于地表.
灾 火 山
害
( 13)
瓦 斯
( 14) 冻 融
( 15) 地方病
( 16) 干 旱
( 17) 洪 涝
( 18) 干热风
( 19) 气 霜 冻
象
( 20)
台 风
灾
( 21)
雹 灾 害
( 22)
尘 暴
( 23) 寒 潮
( 24) 湿 害
( 25) 白 灾
成 因 条 件
类型分 类
受区域性地质条件 控制, 在 人为工程 活动影响下 发 外 生 型, 显 露 性 灾 害, 分 生. 当 开采 矿山 和地下 掘进 时, 改 变了 地下 压力 平 布于地下一定深度处. 衡, 沿孔隙、层面、裂隙、断层等大量突水突泥.
1999 年 12 月 第 23 卷 第 4 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ebdi N or mal U niver sity ( N atural Science)
文章编号: 1000-5854( 1999) 04-0561-07
D ec. 1999 V ol. 23 N o . 4
收稿日期: 1999 06 18; 修回日期: 1999 08 28 基金项目: 国家九五攻关项目( 96-004-05) 作者简介: 石辉( 1968 ) , 男, 陕西眉县人,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博士生.
56 2
河北师范大 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23 卷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些不合理的经 济活动, 加剧了各种灾害的发生. 如由于滥垦滥牧所引起的水土流失, 土地沙化, 已成为一 些地区限制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素有“三岁一饥, 六岁一衰, 十二岁一荒”之 说[ 3] , 灾害种类多, 成灾比例大, 受灾面积广. 自公元前 1766~1937 年的 3 703 a 间, 我国 各种自然灾害达到 5 285 次, 平均每年一次, 从公元前 206~1936 年的 2 142 a 间各种灾 害达 5 150 次, 几乎每 4 个月一次. 从 1950~1989 年的 40 a 间, 农业自然灾害面积年均 3 400 万hm2, 成灾面积 1 402 万 hm 2, 受灾最多年达 5 400 万hm 2. 近 40 多年来, 平均每年 造成万人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200~2 800 亿元, 1989~1993 年这 5 a 间自然灾害损 失占 GN P 的比例分别为 3. 28% , 3. 48% , 6. 01% , 3. 55% , 3. 17% [ 4] . 由此可以看出, 每年 灾害损失占 GNP 每年增长率的 1/ 3, 约为全球年均损失的 1/ 4, 约为 GNP 的 5. 3% , 约占 当年新增国民收入的 1/ 3, 超过美英发达国家的 10 多倍[ 5] . 据联合国统计, 在近期全球发 生的 54 起重大自然灾害中, 中国就有 8 起, 占 15% , 我国自然灾害死亡人数占全球死亡
( 27)
工业与生活废水未 经净化处理 而排入各 种水体, 污 外 生 型, 显 露 性 灾 害, 分
环 废水污染 染物含量超过了水体的净化能力, 使水质变坏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布于地表和各种水体.
境
( 28)
在生产 和生 活中随 意丢 弃、堆放的 各种 废渣, 这 些 外生 型, 显露性 灾害 与隐
表 1 我国灾害主要 类型及成因条件表
种类
成 因 条 件
类型分 类
( 1) 地震
地壳岩 层能量 突然 释放 而导致 周围 物质强 烈运 动 内 生 型, 显 露 性 灾 害, 分
产生地 震, 受区 域地壳 结构 和活动 断裂 构造 控制, 布 在 地 面以 下 数 公 里 至
其分布和活动呈区域性和周期性特点.
地表岩 石和土 层因 温度 变化而 发生 冻融交 替的 过 程, 主 要发 生在 高纬度 和高 海拔地 区, 可对 当地 各 种设施造成破坏.
在地质 历史 时期, 地壳 表层 中部分 元素 呈现 异常, 致使当地居民对某 些元素摄入 过量或不 足, 形成 一 种地方性病害.
外 生 型, 显 露 性 灾 害, 分 布于地表. 外 生 型, 隐 伏 性 灾 害, 分 布于地表浅层. 内生型, 隐伏性灾害.
内生型, 隐伏性灾害.
内生型, 显露性灾害.
内生型, 显露性灾害.
是气候、地 理和 社会等 多种 因素综 合影 响的 结果. 大气活 动中 心和强 度出 现异 常环流, 季 风反 常, 降 水量持续偏少.
冷暖空气交汇的锋 面在一个地 区长期徘 徊和停滞, 从而造成降雨过于 集中. 分 暴雨危害 和连阴雨危 害 两种.
人数的 44% . 1954 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大水, 受灾面积 0. 16 亿hm2, 317 万hm 2 农田受 淹, 死亡 3 万余人[ 6] . 1963 年的华北大水, 仅海河流域直接经济损失 60 亿元. 1975 年 8 月 台风在福建登陆, 淹没农田 173 万hm2, 冲毁京广线 100 km, 死亡 10 万人, 直接经济损失 100 亿元. 1976 年唐山大地震造成 24. 2 万人死亡, 70 多万人受伤, 损失 100 亿元. 1984 年 6 月 2 日开滦煤矿发生突水灾害, 仅 21 个小时将年产 300 万t 的煤矿全部淹没, 损失 4 亿 元, 治理费用 2. 33 亿元. 1991 年夏季江淮流域发生的特大洪灾, 受灾面积 0. 21 亿hm2, 损 失 725 亿元. 1998 年长江大水, 造成几千人死亡, 2 500 亿元的经济损失. 自然灾害所造成 的损失是触目惊心的, 但自然灾害的发生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 只有科 学地认识灾害, 了解灾害, 才能有效地预防灾害的发生, 减轻灾害的损失. 2 主要灾害的类型与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