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环境产权治理

合集下载

新制度经济学第四章产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第四章产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第四章产权理论产权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对经济制度及其效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产权理论为主线,对第四章《产权理论》进行深入探讨。

产权是指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它规定了资源和收益权的归属和使用方式。

产权的存在对于经济活动的进行至关重要,不仅决定了资源的配置和经济权益的分配,还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组织效率和创新能力。

因此,理解产权的性质、特征和变迁对于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强化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产权理论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产权的定义和性质、产权的决定因素、产权的变迁以及产权的制度设计。

首先,产权的定义和性质是理解产权理论的基础。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是一种特定的权限,它规定了资源的使用方式和经济权益的归属。

在市场经济中,产权可以分为私有产权和公有产权。

私有产权是指资源和收益权归个人或企业所有,公有产权则归国家或集体所有。

私有产权具有明确的界定、完整的权益和自由的流转特点,而公有产权则具有权力集中、界定不清以及权益不明确等问题。

其次,产权的决定因素是影响产权性质和变迁的核心因素。

产权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所有权、承受成本和交易成本。

所有权决定了资源和收益权的归属,是产权制度的基础;承受成本是指个体为获取和保护产权所付出的成本,其高低决定了个体对产权的保护程度;交易成本是指在产权交换过程中所付出的成本,包括信息获取成本、协调成本和执行成本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产权的性质和效率。

第三,产权的变迁是产权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产权的变迁是指产权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变动和演变。

产权的变迁对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产生着重要影响。

例如,从集体产权向私有产权的转变可以降低资源的浪费和提高生产效率,而从私有产权向公有产权的转变则可能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导致资源的低效配置。

因此,深入理解产权变迁的规律和机制对于推进经济和提高经济效率非常重要。

最后,产权的制度设计是产权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环境问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对环境问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对我国环境问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摘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经历几个世纪的工业大发展后,人类意识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本文试图通过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环境保护问题的相关问题,包括对环境问题与外部性、科斯定理在环境保护中的运用及其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环境问题规制提出一定建议。

关键字:环境保护制度经济学缺陷纠正经历几个世纪疯狂掠夺式开发大自然后,人类发展的脚步有所放缓并开始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如何相处问题。

然而世界各国发展的步伐是有差别的,当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时,以中国为主要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上升阶段(初级阶段),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是发展中国家亟需解决的。

制度经济学在分析制度的重要作用时, 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观点, 即在缺乏有效制度的领域或地区, 或者一国处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 此时此地制度效率是最高的。

而我国现在正处在这样一个转轨时期, 同时环境治理也正是一个缺乏有效制度的领域, 本文就试图通过对环境治理进行制度经济学分析, 从明确产权关系、进行正确的成本收益核算、发挥意识形态的作用等方面来探讨如何使制度在治理环境这一公共事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外部性与环境问题关于外部性的涵义,有许多学者曾对它作了探讨。

丹尼尔·史普博(Daniel Spulber)将外部性定义为:“某种外部性是指在两个当事人缺乏任何相关的经济交易的情况下,由一个当事人向另一个当事人所提供的物品束。

”[1]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认为:“当个人或厂商的一种行为直接影响到他人,却没有给予支付或得到补偿时,就出现了外部性”,[2]或“未被市场交易所体现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称为外部性”。

按照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的理解,“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当有人被强加了非自愿的成本或利润时,外部性就会产生。

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引言新制度经济学是对主流经济学的新兴流派,其基本观点是经济行为者与制度之间互动的重要性。

产权理论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支柱之一,探讨了产权在现代经济制度中的作用和属性,认为产权变迁是经济制度变迁和经济效率提高的重要动因。

本文将介绍产权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现代经济制度中的作用。

产权的定义产权是指对经济物品或资源的控制权或支配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和许可权等。

产权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它与资源配置和收益分配密切相关。

经济活动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都离不开产权的约束和规制。

产权的分类产权可以按照属权者、资源性质、产生方式、使用方式和应用对象等方面进行分类。

1.按属权者分类:•私有产权•政府产权•公有产权•集体产权2.按资源性质分类:•自然资源产权•人力资源产权•知识产权•资本产权3.按产生方式分类:•创造性产权•转移性产权•附着性产权4.按使用方式分类:•产权的授权使用•产权的合作使用•产权的控制使用5.按应用对象分类:•生产要素产权•商品与服务产权•生态资源产权产权的作用产权是现代经济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在市场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产权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产权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而产权是市场交易的重要依据,不同的产权关系决定了不同的资源配置结果。

私有产权所形成的产权关系使资源的使用者对自己的资源承担责任,同时对资源收益享有所有权。

在产权明晰、权责分明的制度下,资源的配置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 产权在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知识产权是创新的重要保护机制,它刺激了人类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现代经济制度中,专利法、版权法等法律法规的出现,鼓励了知识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3. 产权促进了财富的创造和积累产权关系的形成保护了企业的利益,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和投资,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了财富的创造和积累。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国企产权改革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国企产权改革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国企产权改革引言中国国企是指由国家控股、管理或持股50%以上的企业。

自1978年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国企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走向市场化,国企的产权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挑战。

本文通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中国国企产权改革的必要性、意义和可能的方案。

1.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新制度经济学是对经济行为和制度组织的研究,强调制度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国企产权改革的背景下,新制度经济学提供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理论框架。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制度可以提高经济绩效。

产权是一个重要的制度安排,它影响着资源配置、决策权和激励机制。

因此,产权改革是促进中国国企发展的重要一步。

2. 中国国企产权改革的必要性2.1 促进效率和创新中国国企的产权结构复杂,权责不清,导致决策机制不畅、资源配置不合理。

产权改革有助于明确权责,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决策能力。

此外,清晰的产权关系能够提高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2.2 促进市场竞争国企垄断地位一度制约了市场竞争的发展。

通过产权改革,国企可以变得更具竞争力,吸引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这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效率。

2.3 优化治理结构中国国企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是制约发展的重要问题。

产权改革可以推动国企治理结构的优化,引入更多的市场机制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这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竞争力。

3. 中国国企产权改革的可能方案3.1 股权多元化引入股权多元化是改善中国国企产权结构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员工持股等方式,实现国企股权的多元化。

这有助于改善产权结构,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

3.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国国企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包括健全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加强公司治理、推动市场化的薪酬体系等。

这将有助于优化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水平。

应用文-论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环境产权治理

应用文-论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环境产权治理

论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环境产权治理'产权;产权;自然资源\xa0\xa0\xa0伴随着新制度学的兴起,从环境资源的产权的角度出发也已经成为研究和分析环境问题的新方法。

通过对环境产权的性质分析可以看出,作为公共物品的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强烈的外部性,环境产权也就具有了排他性和竞争性。

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存在的诸多问题都与产权制度安排或制度缺失有关。

\ue004 \ue004\ue004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分析范式,新制度经济学摆脱了新古典经济学忽视制度的弊端,继承了制度学派的传统,把制度作为经济分析的内生变量,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对经济行为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从而开辟了一条新的经济分析道路。

伴随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从环境资源的产权的角度出发也已经成为研究和分析环境问题的新方法。

环境产权制度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排污权交易制度。

\ue004\ue004产权是新制度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

它反映了产权主体对客体的权利,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等。

德姆塞茨认为,产权是能够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时的合理预期,并引导人们实现将外部性内在化的工具。

罗伯特•考特和托马斯•尤伦从法律的角度,认为“产权是一组权利,这些权利描述一个人对其所有的资源可以做些什么,不可以做些什么;他可以占有、使用、改变、馈赠、或阻止他人侵犯其财产的范围。

”[1]也就是说,产权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自由。

产权界定的实质是财产权利的配置, 不同的产权界定方式不仅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率,而且影响财产分配的公平。

产权得到明确界定的意义在于,至少使能够给他人带来利益的人能得到受益者的认可和回报,使损害他人利益的人给予受害者一定的补偿。

因此,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强调了权利的界定和权利的安排在经济交易中的重要性,并认为即便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也只有在对产权有明确的界定后,才能发挥作用。

因此,“权利的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前提”,只要产权不明确,外部性侵害就不可避免,只有在明确界定产权的基础上,利用市场机制,才能有效地消除外部性。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谈国企改革中的产权问题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谈国企改革中的产权问题
技 ,0 44 :6 2 . 20 ( )2 — 7 ( 责任编辑 : 李 敏)
第一作者简介 : 敏 , ,9 7年 1 孙 女 17 月生 , 现为广东商学院企业管理
4 结 语
从阿里 巴巴 司的业务发展轨迹我们可 以看到 : 公 中小企业 面临的传
专业 20 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04 讲师, 广东省广州市工业大道南金碧花园
的关系性合约 网络。因此 当作为一种市场中的国有企业 , 既无法保护国
家、 集体 、 个人的既有投 资 , 也无法创造新的利润以实现经济剩余 , 从而 无法分配剩余形成不同要素所有者 的收入时 , 这种组 织就难逃被各种要
置稀缺资源 , 以便达到一个或几个通常同样可取的目标 , 换句话说 , 现代 经济学基本上是一种在汲取稀缺或受 到限制 的资源 的条件下 做出理 性 选择或决策的科学。随着研究 的深入 , 学者们的关注重点从资源转移到
统流通渠道 困境在网络时代并非无法突破 , 如果有像阿里巴巴这样 既深
素所有者抛弃的命运。但从另一个角度看 , 体现为长期的企业生产经营 中小 企业 网上交易 的信用难题 , 使得在 网上劣商不 再能驱逐 良 , 商 使讲 诚信 的好企业更受人欢迎, 良企业逐渐无人问津 。 不
阿里 巴巴公司的 B B网上交易平台为 中 企业提供 了一个快捷有 2 小 效、 低成本的企业对企业( 2 ) B B 批发流通渠道 , 使得小企业也能通过 网络
国企改革作为 国家经济政策 的重点 , 也作为关系广大人民群众 的切
身利益 的问题 , 一直为学界所瞩 目, 为近 2 年来国内经济学界讨论的 成 O 热点话题 。无论是 2 世纪 8 O O年代 的“ 放权让利” 厂长经理负责 制”还 “ , 是 9 年代的 “ o 股份制” 以及之后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 目的的产权改 革, 都没有彻底解决我 国的 国企改革 问题 。由于 国企改革涉及政府 与市 场 的关系 问题 , 产业结构调整问题 以及改革外部性问题 , 使得 国企改革 无论从实证角度 , 还是从规范角度来看 , 都是一个复杂 的涉及社会 多方 面的“ 系统解决过程 ” 。从新制度经济学 的视野观察 , 国有企业既是一种 以保护交易各方 的投资 、最大化 自身剩余 以及所有者收入为 目的的组 织, 也是通过管理或科层 间交易来发布命令 , 以有效组织 生产经 营活动

剖析产权界定在国内环境治理中的影响论文

剖析产权界定在国内环境治理中的影响论文

剖析产权界定在国内环境治理中的
影响论文
“剖析产权界定在国内环境治理中的影响”这篇论文,是一篇关于产权理论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的研究论文。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从理论角度探讨产权界定在国内环境治理中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以此为国内环境治理提供借鉴和指导。

首先,本文介绍了环境治理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说明了环境治理的核心在于调节和限制产权的行使,引出了产权理论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文章引用了一些环保相关的数据与案例,阐述了国内环境问题严重且呈发展态势,污染严重,并阻碍了国家长期发展。

其次,通过对产权界定的概念和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分析了产权价值的性质及其主要的分类,并强调了这些产权价值对于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本文也探讨了产权界定存在的问题和限制,指出标准制定不明确,权利追溯性不足,权利清晰度不够等因素对其实践效果的限制。

随后,文章指出了国内环境治理中的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行政手段的单一性和动力不足,市场约束的低效和失灵,和地方政府面对重要取舍的失范,以及国内普遍存在的制度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产权界定的研究和改进,显得更加重要。

最后,文章结合国际上成功经验及国内案例分析,提出了完善国内产权界定的对策建议。

作者指出,在产权界定方面的创新和改进取决于对环境治理需求的解决,提倡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推进产权制度变革。

同时,推进治理者的改革和绩效评价,周密设计框架和灵活的政策制定,将是未来环境治理的发展方向。

总结而言,本文谈到了产权界定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和对应的现状和问题,认为发展国内环境治理既面临难以逾越的待解决问题,也面临着巨大的机会与挑战,有望通过多方面整合协调实施,以此促进环境治理的改进和完善。

论新制度经济学下的我国国企产权改革

论新制度经济学下的我国国企产权改革

论新制度经济学下的我国国企产权改革引言我国国企产权改革一直是经济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经历了多个阶段,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集体所有制到混合所有制,再到现在的引入市场机制,国企产权改革逐步走向市场化。

本文将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国企产权改革的必要性、目标、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思路和建议。

新制度经济学对产权改革的视角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产权制度作为经济制度的核心,直接关系到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

在我国国企产权改革中,新制度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理论支持。

首先,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清晰、明确是经济效率的关键。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企的所有权归集体所有制,产权界定模糊。

这导致国企经营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而市场经济条件下,明确、清晰的产权能够激发经营者的积极性,促进资源有效配置。

其次,新制度经济学关注规则、制度环境对产权行使的影响。

在国企产权改革中,不仅需要明确产权归属,还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产权保护和交易规则。

只有健全的制度环境才能够保障产权的安全和有效行使。

最后,新制度经济学强调产权改革需要兼顾效率和公平。

在国企产权改革中,应当注重公平原则,避免利益输送和不正当的利益占用。

同时,也要关注经济效率,提高国企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国企产权改革的必要性产权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首先,产权改革可以激发经济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企的产权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力过于集中,导致经营者对经营行为缺乏积极性。

通过产权改革,可以明确产权归属,激发经营者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产权改革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企资源配置受到上级计划的约束,缺乏市场机制的引导。

通过产权改革,引入市场机制,让资源按照市场需求进行配置,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社会总体福利。

再次,产权改革可以促进经济治理和监管的现代化。

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与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与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与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第一篇: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与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与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2007-09-06 10:56:30)转载▼标签:学习公社本文严禁转载!【文章摘要】本文在简单介绍了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的基础上,考察了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历程、国外产权改革经验总结,着重分析了我国学者关于产权改革的思路。

文章在结尾处提出了关于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个人思考。

【关键字】产权理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一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简介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认为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互相认可的行为关系。

产权安排确定了每个人相应于物的行为规范,因此,可以将共同体中通行的产权制度描述为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社会关系。

产权不是有形的东西或事情,而是人与人之间由稀缺物品的存在而引起的、与其使用相关的关系。

实施产权意味着排除其他人使用有关的稀缺资源,同时也意味着要耗费一定成本去度量和描述资产并耗费相应的成本来保证实现所有权。

个人拥有排他性权利,叫做私人所有制。

国家拥有这种权利叫做国家所有制。

与国家所有制有关的是社区所有制,即一个社区的全体掌握资源并由内部成员来选定资源,排斥外来者。

若所有权被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拥有,则无人单独拥有排他性权利,这就是共同所有制或社会所有制或者说是全民所有制,这种所有制形态意味着对资源的自由使用。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从一般的财产关系到财产制度的变迁,必然深刻地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和资源配置、产出构成以及收入分配等等。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资源的稀缺程度及其变化一直影响着产权结构和产权制度的变迁。

诺斯等人认为,解决史前人类所面临的公有财产的困难处境的办法就是建立排他性的私有产权。

产权能够限制开发和使用稀缺资源的速度。

人类对产权制度的需求与资源稀缺程度及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有着内在的联系。

环境资源管理市场化中的产权问题及其解决思路2400字

环境资源管理市场化中的产权问题及其解决思路2400字

环境资源管理市场化中的产权问题及其解决思路2400字引导语:资源是人类进行社会经济活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总称,自然资源是其中最为基础的组成部分。

以下是lw54的为大家找到的环境资源管理市场化中的产权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摘要] 本文提出环境资源应当归国家所有,政府在管理环境资源时可以借用租赁理论将排污权的使用权让渡给厂商,并允许厂商之间进行租赁权的转让。

租赁理论的引入可以使排污权交易制度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以利于环境资源管理市场化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环境资源公共管理产权租赁排污权资源是人类进行社会经济活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总称,自然资源是其中最为基础的组成部分。

但传统理论只注意到了土地、矿产、风力、水能等自然资源对经济活动的贡献,没有注意到自然环境以承受废物排放的形式对生产的参与。

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rthur Cecil Pigou)提出了外部性理论,并据此指出了企业向自然环境排放造成的外部成本应由企业承担。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自然环境容纳和承受气态、液态、固态废弃物和光、噪声、辐射等污染物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环境做为排放物"仓库";参与企业经济活动的观念开始确立起来,环境资源的概念应运而生。

如何认识环境资源,如何搞好环境资源管理,这是一个世界范围的新课题。

一、产权问题对环境资源管理市场化的困扰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交换的前提是健全的产权制度。

当代市场经济通行的产权规则要求产权是明晰的、可以自主转让的,而且必须得到有力地保护。

如果产权制度不建全,必将导致对经济资源占有、使用、处分和管理的混乱。

但是,政府在总量控制原则下,把环境资源以排污权形式配售给厂商时,却出现了产权问题的困扰。

第一,把排污权视为所有权所遇到的问题。

如果厂商从政府手中购得的是环境资源的所有权,则必然会导致两个后果,其一,政府对排污权的调整会造成干预和剥夺厂商私人财产的问题。

浅析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制度根源及其治理对策

浅析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制度根源及其治理对策

浅析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制度根源及其治理对策朱文静内容摘要:本文从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两方面制度因素入手,分析了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制度根源在于产权不明晰和政府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并阐述了政府、企业和公民三种角色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产权;市场失灵;政府失灵我国目前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原因是复杂的。

最主要的原因是环境保护要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正处于经济腾飞,摆脱贫困,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时期,我国走的“工业化”道路所产生的副产品“废水,废气,废渣”以及能源的过度消耗,正是环境污染之源。

发达国家大多完成了工业化进程,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目前正处于环境治理阶段;而我国目前承载工业化的环境能力已趋于饱和,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矛盾尖锐。

同时,我国人口基数大,贫困人口和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口比重较大,为了满足短期的物质需求从而无暇顾及可持续发展的长远需求,必然导致对环境的过度索取,结果是环境资源退化,资源依赖性很强的粗放型经济发展一旦脱离了资源这一原材料,就受到很大限制,最终导致贫困。

这就形成了“贫困——过度挖掘资源——资源短缺——贫困”的恶性循环。

因此,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较之发达国家更加严峻,主要是受经济差距的影响。

而影响经济进而影响环境治理的主要因素是制度。

制度根源主要包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一产权不明晰带来的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是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制度根源,界定明晰的产权制度有利于治理环境。

制度是规范人们的行为,降低交易成本的一系列规则安排。

经济制度是影响经济活动及其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产权制度是最基本的经济制度,对经济增长、经济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谓的产权,科斯的描述是,产权指人对物所拥有的权力,所有权派生出的一系列权能;阿尔钦(Alchian)的描述是,产权是一个社会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权力,是人们由于对物的使用所引起的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国企产权改革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国企产权改革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国企产权改革1 简述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被认为在许多方面对新古典经济学有重要的发展,掀起了一场经济学的革命,甚至它的开创者科斯称其为“本来就应该是的那种经济学”。

从交易费用这一基本概念出发,新制度经济学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发展了几个重要的分支理论———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

以科斯、阿尔钦、威廉姆森、诺思、德姆塞茨和张五常为主的新制度经济学家意识到主流经济学在分析问题时,暗含假设的严重缺陷和错误,指出无摩擦交易、完备的信息和明确界定产权的假设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不现实的。

新制度经济学派以此为契机和出发点,存在交易成本、产权非清晰界定和信息不完备情况下的经济现象纳入自己的研究领域,从而把制度分析与主流经济学结合起来,强调制度在经济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孕育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制度分析和制度变迁框架。

科斯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他首先意识到了在经济生活中交易成本的存在和产权界定的重要性,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研究。

科斯的《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是其代表作,后人在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出了科斯定理。

德姆塞茨和阿尔钦则循着科斯的思路创立和发展了产权经济学。

产权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产权的安排和效率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它也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诺思和戴维斯在产权经济学和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影响下,通过对经济史的研究,发现并总结出了近现代经济增长的制度原因以及制度变迁的规律,即制度变迁理论,该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第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2 产权研究研究产权制度更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一个经济体中的产权安排如何构成这个经济体中的产权制度,即基本的经济制度。

国家与个人、市场与企业,其产权安排如何,是以私有产权为主还是以公共产权为主,产权关系是清晰还是模糊,产权界定成本,产权受到法律保障程度,政府与产权的关系如何,产权制度更替的方式又怎么样。

总之,落脚点是哪一种产权制度安排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潜能之发挥。

我国环境治理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我国环境治理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列的环境问题, 引发了许多环境危机。 如环境污染 、 过度消耗、 土 有权被虚置, 被部门分割, 被地方虚化, 被企业弱化, 严重削弱了
地退化、 森林砍伐、 水资源短缺等。
国 有资源的客观基础, 破坏了 环境资源的合理组合和优化配置。 矿产资源为例, 据统计, 全国90 0 多个国有大中型矿产企业, 由 环境资 于 源具有非排他性, 因而环境具有典型的公共物 以 7%以上存在产权纠纷。国有资源管理面临极大的困难。4 0 l j 品性质。 国学者哈丁在其著名论文《 美 公地的悲剧》“ h (T e tg y fh c m n”1 8中提出的 r e ot m os, 6) a d eo 9 描述性模型, 被看 现已 可以 产权制度是构建其他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说, 是推进 作是研究环境问题的 典范, 它说明了在特定情况下, 公共事物总 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基础性制度, 为了减少利益纠纷和更有效的 运作资产, 们应 我 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创 是得不到 关怀的必然的悲剧性结果。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 “ 凡
般而言, 产权界定越明确, 财富被无偿占有的可能性就 人 类生活 在自 界当中, 然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 因 ” 3 J 关 质条件的 综合 它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自 体, 然资源和服 越小, 此产权的价值就越大。_产权不明是导致制度失灵、


务。 在最近4 年的发 0 0 展过程中, 随着物质财富的快速积累, 系内 交易 科 耗、 成本抬高的主要原因。在我国, 宪法虽明 确规定了 学技 术的飞速 发展, 人类在与自 然的关系中逐渐占 据了主宰的 自 然资源归国 家所有, 但由于缺乏与之相配套的资源管理制度 更由于各地、 各部门存在利益差异, 导致乱 地位。但是由于人类认识上的偏差 , 正是这种“ 主宰”导致了经 和有效的约束机制, , 济发 展的 速度和 结果超过了自 然的承受能力, 从而带来了 一系 夺使用权、 滥用管理权、 争抢占 有权的 现象普遍发生, 国家的所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产权制度理论综述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产权制度理论综述
弃牧改营本质上是一个关 于机会成本 问题 ,养牛人放弃牧
定 了双方 的产权 界线 ; 再次 , 农 民之间存在竞争 , 地主之 间 也存 在竞争 , 两种 竞争格局保 证了产量 的增加 ; 最后 , 在地 主分成 的约束之下 ,农 民清楚地知道他们 另谋高就 的收入 没有种地 的收入 高 ,而地 主也会在 较低 的分成率下获得点
国企中同样存在这样的例子比如公交公司一种典型的国有企业政府会引导公交公司进行合理定价当然政府会给公交公司一定补贴以弥补亏损每个消费者会以较低的价格享受交通服务当然也可能也是政府出于环境保护和解决交通拥堵角度考虑的所以这也是之所以中国不同城市的公交票价不同的原因所在公交公司创造的社会收益要大于私人收益政府作为所有者和公交企业家作为经营者加上一定的行政成本能带来资源有效配置
效率 的结果 与产权界定无 关. 这便是著名 的科 斯第 一定理.
科斯用一个例子来说 明科 斯第 一定 理 :一块养牛地和一块
耕地靠在一块 , 养牛人养牛可能会对农场主造成损失 , 此 时
养 牛 人 要 给 农 场 主赔 偿 损 失 ,如果 扣 除赔 偿 费 后 养 牛 人 还
有剩余且养 牛比牧改 营更有利 , 养牛人会承担赔偿 责任 , 放
己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 由此可 以看 出“ 科斯 第一定理” 的内 涵: 资源配 置发生 冲突时 , 产生损害 的一方赔偿损 失 , 并且
定价制度正常运行 , 即定价制度运行不需要成本 , 资源便会
实现有效 配置. 由此 可见科斯 第一定理说 明了 : 产权界 定产 生交易费用 , 并影 响资源配置效率. 当然科斯第一定理 中的
的 导 向作 用 , 科 斯 对 交 易 费 用作 用 的 重 要 性 就做 了很 多论 述 . 本 文针 对 产 权 和 交 易费 用 理论 以及 委 托 代 理 理 论 进 行 了综 述.

从新制度经济学看产权问题

从新制度经济学看产权问题

从新制度经济学看产权问题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从新制度经济学看产权问题,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从新制度经济学看产权问题产权即财产权利,是财产权的泛称?由于人们研究侧重点和视角不同,对它的内涵与外延存在不同的理解?产权,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学家越来越重视相关理论在经济发展与运行中的作用,它已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话题。

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学最为引人瞩目的发展之一就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出现和发展,而产权问题的产生也可追溯到这个时期。

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最早提出了产权存在的必要,其后继者,如德姆塞茨、诺思等又对产权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

本文即将重点讨论产权问题的提出及其相关发展。

一、产权问题的提出制度经济学以研究制度本身的产生、演变及制度与经济活动的关系为主,研究或倾向于制度与分配的关系,或倾向于制度与经济增长、资源配置的关系。

制度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不同流派,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不同,在于它从现实问题谈起,扩展了以往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它们都强调制度的重要性,新制度经济学使得经济理论对现实有了更强的解释力。

新制度经济学把对产权安排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产权理论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科斯是其创始人和领袖,在他的《企业的性质》、《社会成本问题》等文章中体现了他对产权的理解。

在科斯发表《企业的性质》一文前,经济学家一直认为:经济体制是自行运行的,生产要素受到价格支配而得到良好配置。

科斯由此提出质疑:如果价格支配是完美的,那如何解释企业的存在呢?又何须企业家发挥协调者的作用?鉴于现实和理论的差异,科斯尝试给出解释。

科斯认为:“建立企业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

”而通过建立企业,不仅可以“签订一个较长期的契约以替代若干个较短期的契约,那么,签订每一个契约的部分费用就将被节省下来”,而且“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并且“有管制力量的政府或其他机构常常对市场交易和在企业内部组织同样的交易区别对待”。

浅谈现代产权理论在我国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一)

浅谈现代产权理论在我国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一)

浅谈现代产权理论在我国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一)论文关键词:环境问题;产权界定;交易成本论文摘要:在一个交易成本不为零的现实世界里,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的效率配置,科斯的现代产权理论为解决市场的外部性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论。

从我国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来看,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进行环境产权的改革。

在承认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大前提下,对我国环境资源的保护进行产权重构和完善。

一、产权制度的诞生现代产权理论来自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的“科斯定理”,最早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施蒂格勒在1966年出版的《价格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科斯在其诺贝尔奖获奖演说词《论生产的结构》中对“科斯定理”是这样概括的:“在交易费用为零的世界里,当事人各方之间的谈判将会导致带来财富的最大化的制度安排,而这种状况与权利的初始配置无关。

”但我们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因此“我的结论是,让我们来研究正交易费用的世界”。

我们生活在一个交易成本不为零的现实世界里,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的效率配置。

因此,产权的界定和交易成本的高低对市场的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可以讲,科斯定理是产权经济学创建和发展的基础,为解决市场的外部性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论。

二、产权不明晰带来环境恶化的负外部性问题美国学者哈丁在其论文《公共地的悲剧》中这样描述:在一片公用的草原上,牧民被允许把自己的私有牲畜在草原上放牧。

每个牧民都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他会尽可能地增加牲畜的数量来获得最大的收益,但因此带给草原的损害却由大家来承担。

结果,随着时间的流逝,牧场会退化,直至消失。

这个“公共地悲剧”可以很好地来描述经济学中所讲的外部性问题。

所谓外部性就是指私人成本不等于社会成本。

在公共地悲剧中,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多出的部分由社会来承担,即经济的负外部性。

现实中,环境污染问题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外部性的例子。

在缺乏相应约束机制的情况下,一个工厂为了私利会使其不顾污染地进行生产,因为排放的空间是共有的。

论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的完善

论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的完善

论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的完善张安腾*一、引言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

环境和发展研究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课题。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随着一场与工业革命意义同样重大的“环境革命”的诞生,环境资源保护法(以下简称“环保法”)正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从而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最快的法律之一。

作为一门新兴的法律,环保法是多部门法发展的结果,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部门法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发展,不仅使其成为环境法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使其原理成为环保法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柱。

我国是一个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

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不仅给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带来空前繁荣,也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

一方面使原本某些方面的立法空白凸显出来,另一方面也使得原本环境法体系中的一些内容因不适应当前的形势而亟待修改。

1下文将就我国现行的环保法的体系所存在的一些缺陷及产生这些缺陷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有关建议,以期不断完善我国的环保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环保法体系的缺陷及原因关于我国环保法体系的划分方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普遍都认为环保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并形成了以宪法关于环境资源保护规定为基础,一综合性环境基本法为核心,其他相关部门法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为补充,以及包括污染纺织、自然保护、环境纠纷处理、损害救济、环境管理组织等内容的环境法律、法规、制度和环境标准组成的体系。

2但由于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产生新的环境问题,且我国的环保法体系相当一部分带有浓厚的计划体制色彩,在现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上述这些缺陷日益阻碍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迫切要求加大力度完善我国的环保法体系。

以下将从这些缺陷产生的原因出发,分别论述之:㈠、体系外部原因所带来的缺陷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新的环境资源保护关系不断出现,必然要求新的环保法的制定实施,再继之便是环境司法要适应新的环保法体系的要求。

经济发展中的产权保护与法治环境

经济发展中的产权保护与法治环境

经济发展中的产权保护与法治环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权保护和法治环境成为了当代社会的关键问题。

产权保护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各方对其拥有的财产享有相应权益并受到法律保护的程度。

而法治环境则是指依法治国的环境,即法律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得到有效执行和适用的程度。

产权保护与法治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两者互为支撑,共同促进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一、产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产权保护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首先,良好的产权保护有助于促进创新和企业发展。

当企业对其创新成果和资产拥有充分的产权保护时,可以有效激励创新活动并保护企业的利益,从而增加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其次,产权保护能够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当产权得到充分保护时,企业能够更加自主地进行资源配置决策,避免了资源流失和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最后,产权保护有利于吸引和保护外来投资。

外商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地点时,普遍关注当地的法律环境和产权保护情况,只有在良好的产权保护环境下,外商才会更加放心地投资并为当地经济带来资金和技术。

二、法治环境对产权保护的保障良好的法治环境是产权保护的重要保障。

首先,法治环境为产权保护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只有在法治社会中,个人和企业的产权才能得到法律的明确认可和保护。

同时,法治环境能够确保法律的公正和透明,使产权保护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

其次,法治环境为产权保护提供了有效的司法保障。

当产权纠纷发生时,各方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调解和解决,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最后,法治环境能够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为产权保护提供全面和系统的保障。

通过完善的法律和制度,能够确保产权保护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产权保护与法治环境发展的途径为了进一步促进产权保护与法治环境的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途径。

首先,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社会各界对法治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普及法律知识和宣传法治精神,可以增强人们对法治的信任,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遵法意识。

经济视阈下我国环境管制政策演进及存在问题分析

经济视阈下我国环境管制政策演进及存在问题分析

经济视阈下我国环境管制政策演进及存在问题分析内容摘要:政府进行环境管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防治污染,而制定和实施环境政策是政府进行管制的主要手段。

通过对环境管制政策演进规律的分析可以看出,经济手段在环境政策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成为大势所趋。

因此,结合我国环境管制政策的现状及演变规律,加快制度创新,可以找出适当的环境管制工具来解决环境问题。

关键词:环境管制政策工具演进规律环境管制政策概述(一)环境管制的定义管制是政府为控制企业的价格、销售和生产决策而采取的各种行为,目的是制止不充分重视社会的私人决策(易纲,2006)。

环境管制作为社会管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由于环境污染具有外部不经济性,政府通过制定相应政策与措施对管制个体的环境行为进行调节,以达到保持环境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目标。

(二)环境管制的理论基础1.外部性理论。

在西方经济学中,外部性理论是用以解释政府环境管制的基础性理论。

所谓外部性是指某个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某项经济活动给社会上的其他成员带来的好处或危害,而他并没有因此得到补偿或付出代价(高鸿业,2000)。

外部性理论解释了环境资源利用方面的市场失灵,政府介入的必要性;同时它又为如何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提供了可选择的思路。

因此,外部性理论既是环境管制的基础理论,也是现代经济政策的理论支柱。

2.环境外部性及其特点。

把外部性理论应用于环境问题,即得到环境外部性的概念。

环境外部性与一般的外部性相比,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环境问题的外部性是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经济现象,它在环境问题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第二,环境外部性的作用在时间上比一般的外部性要长远的多,具有向未来延伸的特性。

第三,环境外部性更多地表现为外部不经济,人类对环境造成了破坏,但在很多情况下,破坏者并没有为其行为付出代价,从而造成了环境的外部不经济。

(三)环境管制政策的种类管制手段,也称为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是政府机构以命令控制的方式,向污染排放者提出具体的污染排放标准,直接或间接地限制污染产生量的一种行政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环境产权治理
论文关键词:产权;环境产权;自然资源论文摘要:伴随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从环境资源的产权的角度出发也已经成为研究和分析环境问题的新方法。

通过对环境产权的性质分析可以看出作为公共物品的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强烈的外部性环境产权也就具有了排他性和竞争性。

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存在的诸多问题都与产权制度安排或制度缺失有关。

编辑。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分析范式新制度经济学摆脱了新古典经济学忽视制度的弊端继承了制度学派的传统把制度作为经济分析的内生变量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对经济行为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从而开辟了一条新的经济分析道路。

伴随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从环境资源的产权的角度出发也已经成为研究和分析环境问题的新方法。

环境产权制度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排污权交易制度。

一、环境产权理论的经济学基础产权是新制度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

它反映了产权主体对客体的权利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等。

德姆塞茨认为产权是能够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时的合理预期并引导人们实现将外部性内在化的社会工具。

罗伯特考特和托马斯尤伦从法律的角度认为“产权是一组权利这些权利描述一个人对其所有的资源可以做些什么不可以做些什么;他可以占有、使用、改变、馈赠、转让或阻止他人侵犯其财产的范围。

”[1]也就是说产
权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自由。

产权界定的实质是财产权利的配置, 不同的产权界定方式不仅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率而且影响财产分配的公平。

产权得到明确界定的意义在于至少使能够给他人带来利益的人能得到受益者的认可和回报使损害他人利益的人给予受害者一定的补偿。

因此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强调了权利的界定和权利的安排在经济交易中的重要性并认为即便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也只有在对产权有明确的界定后才能发挥作用。

因此“权利的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前提”只要产权不明确外部性侵害就不可避免只有在明确界定产权的基础上利用市场机制才能有效地消除外部性。

产权理论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产权交易。

人们进行产权交易的原因就在于不同主体对同一物品的经济价值会有不同的评价即它可以给不同的主体带来不同的收益。

科斯认为在零交易成本的环境中产权交易在清晰的产权界定的基础上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

当然现实中的交易不可能没有成本。

因此不同的产权的结构设计可以带来不同的效率而作为权利最基本的反映形式法律的重要性得以凸显。

二、环境产权的性质人们一般倾向于环境产权是典型的公有产权所以环境产权应该表现出非排他性。

但是从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环境产权并非是完全的非排他产权。

例如清新的空气在乡村和城郊是完全非排他、非竞争的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享用阻止其他人享有没有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并且增加一个人的享用也不会影响其他人的效用;但在拥挤的城市随处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就不是人人
都可以免费享受得到的特别是在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大都市只有居住在生态环境较好、人口密度较低的社区才能自由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因此清新空气在大规模人群中具有了排他性和竞争性。

简言之环境作为一种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必须受到自然法则的约束。

一旦超过环境容量环境的排他性则明显表现出来。

因此我们可以说环境产权的排他性源于稀缺一旦清洁的空气、洁净的水源、安全健康的生存条件成为稀缺环境资源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排他性,环境产权的排他性和竞争性也由此产生。

三、产权理论对环境问题的解决范围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之作的《社会成本问题》对产权的研究就是从环境问题入手的。

文章通过对许多环境问题的案例展开经济学分析最后得出了学界非常熟悉的科斯定理。

产权理论是用经济学方法研究外部效应问题制度根源的一条重要思路而环境问题正是经济活动外部不经济性的具体体现因此环境问题是产权理论研究的起点和重要的应用领域而产权理论又为分析导致环境破坏的权利安排过程提供了理论基础。

但由于对科斯定理在理解上的不同导致了理论界对环境资源产权的许多不同观点。

市场理性学者对科斯定理的实用性深信不疑他们认为所有的资源与环境问题,都可以通过产权途径去解决其代表人物有安德森、利尔、史密斯和古帕塔等。

安德森和利尔合著的《从相克到相生——经济与环保的共生策略》一书是市场理性学者的代表作。

该书的基本思想是环境是一种资产围绕环境资源是可以建立界定完善的产权制度的。

环境资源的所有者可以通
过自由市场机制来确保经济与环境的共生。

因此自由市场机制是替代环境管理中“专家战略”与“政府控制战略”的有效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