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例析(一)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十).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十1【羸】瘦小。
2【累】①连续 ,接连。
例 1、连篇累牍。
例 2、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2005 福建卷 ,接连走几十天 ,仰头看不到山顶。
例 3、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屈原传记》②屡次 ,多次。
例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累召不该。
(《张衡传》例 6、累有相示 ,别令收贮 ,然未一披。
(2006 上海卷 ,(有人频频 (把他的文章给我看 ,(我此外让人珍藏起来 ,但没有读过。
③交托。
小女已累先生。
(《聊斋》④忧患 ,祸患。
⑤牵涉。
兄光霁坐累死 ,母以哭子死。
3【类】①大多 ,多数。
走卒类士服 ,农民蹑丝履。
②像 ,近似。
佛印绝类弥勒。
③案例 ,条例。
例 1、举类迩而见义远。
例 2、法不可以独立 ,类不可以自行。
④善。
余恐德之不善 ,兹 (此故不言。
(《国语》4【离】①遭到。
自古到现在 ,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 ,数年之间 ,外被项籍之灾 ,内离牧竖之祸。
(2011 湖北卷,古往今来,厚葬没有像秦始皇那么丰厚的了,但是几年之间, 外面遭到了项羽的燃烧的灾害 ,内部遭到了牧童失火的祸患5【罹】①遭到。
天祸流行 ,民自罹之 ,吾何预焉 ?(2008 上海春招 ,天灾流行 ,百姓自然会遭到到祸患 ,与我有何关系呢 ?②忧患 ,磨难 ,名词。
我生以后 ,遭此百罹。
6 【莅】①本意 :视,走到近处观察。
宿眂涤濯 ,莅玉鬯。
(《周礼·春官》引申为“到, 来”。
例 1、方叔莅止 ,其车三千。
(《诗·小雅·采芑》例 2、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
(《庄子·在宥》例 3、莅任 ,官吏上任。
②统治。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③执掌,主管。
余将告于莅事者 ,更若役 ,复若赋 ,则何如 ?(柳宗元《捕蛇者说》楚庄王莅政三年。
(《韩非子·喻老》莅政 ,掌管政事④治理。
7【詈】骂 ,谩骂。
8【敛】①退却 ,缩短。
灌迎高射之 ,发辄中 ,或著崖石皆没镞 ,敌惊认为神 ,逡巡敛去。
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0年)
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0年)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0年全国卷(卷1及卷2)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2010年全国卷1)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宠: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祈: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法:效仿。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3分)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③浙西集平,科敛当减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
十年(1997-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题文言文翻译
十年(1997-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题文言文翻译2009年2月10日杭州市萧山区第六高级中学曾良策编辑整理一、1997年全国高考题文言文翻译二、1998年全国高考题文言文翻译三、1999年全国高考题文言文翻译四、2000年全国高考题文言文翻译五、2001年全国高考题文言文翻译六、2002年全国高考题文言文翻译七、2003年全国高考题文言文翻译八、2004年全国各地高考题文言文翻译(15套)1.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Ⅰ(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山西、江西等地用) 译文2.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Ⅱ(吉林、四川、黑龙江、云南、贵州等地区用) 译文3.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Ⅲ(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古等地区用) 译文4.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Ⅳ(甘肃、青海、新疆、宁夏等地用) 译文5.2004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译文6.2004年高考福建卷语文试题译文7.2004年高考广东卷语文试题译文8.2004年高考湖北卷语文试题译文9.2004年高考湖南卷语文试题译文10.2004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译文11.2004年高考辽宁卷语文试题译文12.2004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译文13.2004年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译文14.2004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译文15.2004年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译文九、2005年全国各地高考题文言文翻译(16套)1.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河北、河南、安徽、山西)译文2.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黑、吉、桂)译文3.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3(四川、陕西、云南)译文4.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译文5.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译文6.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译文7.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译文8.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译文9.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译文10.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译文11.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译文12.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试卷(江西卷)13.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试卷(山东卷)14.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试卷(广东卷)15.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译文16.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试卷(重庆卷)十、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7套试卷文言文译文01.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02.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03.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04.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05.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06.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07.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08.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09.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10.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11.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I卷)12.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13.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14.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15.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16.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17.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一、1997年全国高考题文言文翻译权善才,高宗在位的时候担任将军。
高考文言文难点实词10年试题总结
高考文言文难点实词10年试题总结星期一发布古代汉语,星期三发布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分别为7:00、9:00。
❉*上方所列QQ群中可下载高清思维导图。
高考文言文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K【刊】删改,删除。
每醉,辄属辞,笔不停书,咸有可观,未始刊饬。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10届高三第六次月考)每次喝醉了,就撰写诗文,不停地写,所写诗文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指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不曾删改和修饰润色。
采分点:“属辞”“可观”“刊”“饬”。
【堪】①胜任,能胜任。
例1.妾不堪驱使,何言复来还。
例2.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
(2006湖北卷)例3.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及也。
(2012长春二模)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别人说你比我强,看来肯定不如我。
②可以,能够。
例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例2.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
(2008宁夏汉南卷)像你所说的,应该能够做丞相了,怎么能只做秘书郎呢?③经受得起,承受的住。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④忍受。
例1.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2006重庆卷)例2.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2009全国Ⅰ卷)当时,朝纲废弛,法治紊乱,官吏贪赃贿赂成风,横征暴敛,老百姓无法忍受。
【考】①老,长寿。
周王考寿。
②父亲。
百姓如丧老妣。
③拷,拷打。
考掠。
(拷掠,掠笞、榜掠、楚掠等)【亢】平等。
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
(2011江西卷)三公、九卿及以下官员都对卫青卑身奉承,唯独汲黯用平等的礼节对待卫青。
(“奉”“亢礼”各1分,“与”省略“之”对待他。
1分,大意1分)。
)【科】①别,门类。
②法令,法律条文。
作奸犯科。
③审理狱讼,判刑。
科罪(判处罪刑,依律断罪);科半(指依刑律减半判罪);科决(审理判决);科案(审理查究案件)。
④赋税,苛捐杂税。
例1、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
高考文言实词十年总结
高考文言实词十年总结【裁】①通“才”,刚刚,方才。
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乎而跃。
②只,仅仅。
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
(2004全国Ⅱ卷,每月初得到俸禄,仅仅留下自身口粮,其余全部分开周济亲族。
)练习: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
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合州剩下的百姓只有一百多人,可是赋税和劳役却很繁重。
于成龙请求革除旧弊,招揽百姓开垦荒地,借给百姓耕牛和种子,满一个月后,住户增加到上千。
)【操】①拿着,握在手里。
操吴戈兮被犀甲。
②掌握,控制。
操生杀之柄。
③琴曲名。
如,“秦王操”。
【曹】①群,类。
哀鸣独叫求其曹。
(杜甫《曲江》)②辈,相当于“们”。
例1、尔曹身与名俱灭。
例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2010全国Ⅱ卷,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采分点:议,建议;上,上奏;状,情形;吾曹,我们;面目,脸面。
)③分科办事的官署。
例1、犹不失下曹从事。
例2、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2007重庆卷,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尽管久居官署,每天处理公文,尚且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策】①鞭子。
振长策而御宇内。
②鞭打,鞭策。
策之不以其道。
③竹杖,拐杖。
夸父弃其策。
策扶老以流憩。
④成编的竹简,同“册”。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⑤册封或免官的文书。
晋侯受策以出。
【侪】①类,等,辈。
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
②一起,共同。
长幼侪居。
【觇】①看,观看。
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蜿然尚在。
②窥探,侦查。
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超】①跃上,跳上。
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②破格提拔。
超擢四品卿。
【彻】①通,通达,贯通。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彻头彻尾②尽,完。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十大常见典型错误汇总]2022全国卷1语文文言文翻译
[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十大常见典型错误汇总]2022全国卷1语文文言文翻译【例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
“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
考生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误区二:词类活用分析错误【例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正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
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2、翻译语句的前提是读懂文章大意,而我们检验自己翻译正误的方法,就是将译文放到文段中去检验,使自己的翻译符合语境,合情合理。
误区三:误译文言虚词【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误译:这儿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正译: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这里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围困(打败)的地方吗分析与对策:“困于周郎”中的“于”字,表示被动关系,译为“被”,考生的忽视造成被动者“曹操”成了主动者。
同学们要注意积累“其、之、以、而、乃、乎”等《考试大纲》规定的十八个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根据句意,准确翻译。
十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部分节选
十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部分节选二北京卷(一)_年北京高考试用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邴原十一岁而丧父,家贫,早孤.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师问曰:〝童子何辈?〞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师亦衰厚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自在童龀之中,嶷然有异.及长,金玉其行.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崧辞曰:〝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原答曰:〝然.〞崧曰:〝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故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原曰:〝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君谓仆以郑为东家丘,君以仆为西家愚夫邪?〞崧辞谢焉.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原重其意,难辞之,持书而别.原心以为求师启学,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书何为哉?乃藏书于家而行.(《三国志》卷十一注)11.对下列名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哀:悲伤B.崧辞曰辞:推托C.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识:见识D.君乃舍之乃:就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夫书者,必皆具有你兄者B. 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C.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D. 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原过其旁而泣子路拱而立B.一则羡其不孤秦贪,负其强C.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D.当以书相分斧斤以时入山林14.下列各句括号中的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师)于是遂就书B.(师)金玉其行C.君似不知(郑君)而曰然者D.(原)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邴原童年丧你,家境贫寒,因面时常感伤哭泣.B.邴原舍郑君而求学于孙崧,是因为孙崧的学问更大.C.邴原认为孙崧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一样误解自己.D.邴原把书藏在家里不读,是因为他对求学有更深的认识.答案分析11.答案:B解析:〝哀原之言面为之泣〞中的〝哀〞应解释为同情,怜悯;〝哀〞也有悲伤意,但放在此名中〝悲伤邴原的话〞,显然不通.识:记忆;乃:转折连词,却. 12.答案:A解析:涕零:落泪;乡里:家乡;交游:交往;以上几个词基本由古汉语沿用下来了.古今义差别不太.〝具有〞显然跟现代汉语表抽象的〝具有〞不同,在此应为两个单音词不词.具:通〝俱〞,同时.一并,又;有:拥有.13.答案:C解析:A项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修饰;B项①代词,他,②代词,他自己的;C项都是结构助词,的;D项①介词,把,②介词,按.14.答案:C解析:A项应为〝(原)于是遂就书〞.B项应为〝(原)金玉其行〞.C项正确.D项应为〝(孙崧)又曰:……〞.15.答案:D解析:A项邴原哭泣的原因不是家境贫寒,而是孤苦无依,不能上学,且没有〝时常〞哭.B项邴原求学于孙崧是因为人各有志,积压人打算不同,而不是孙崧的学部更大.C项〝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一样误解了自己〞表述有误.(二)_年北京高考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5分,每小题3分)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五员再拜受赐,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五员者,爵执圭,禄万檐.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每食必祭之,祝日:〝江上之丈人!〞为矣,而无所以为之,其惟江上之丈人乎!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其所宝者异也B.见一丈人,刺小船C.吾不受也D.去郑而之许8.文中画线的句子,暗换主语的一项是………………………………………() A.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B.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C.过于荆,至江上,欲涉D.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9.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过于荆,至江上苛政猛于虎也B.日:〝吾知所之矣.〞因如吴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C.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宋何罪之有?D.知不以利为利矣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达〝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的一组是…()①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②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③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④去郑而之许⑤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⑥为矣,而无所以为之A.①②⑥B.③⑤⑥C.②③④D.①④⑤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公害怕走漏消息得罪近邻楚国,故不用语言而用唾之方向为五员指路,五员心领神会.B.作者赞赏江上丈人为他人做事而不求名利.不求回报的态度.C.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着想,而江上丈人的智慧却在于懂得追求高尚的道德.D.文章最后一段,用儿子和贤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精〞,用鄙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粗〞.17.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5分)管仲日:〝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答案解析7.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用法.C项〝受〞,古今含义相同,其他〝宝.刺.去〞的用法不同.8.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暗换主语的句子.A项中〝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登太行而望郑〞的主语是〝五员〞.9.答案:B解析:考查虚词的用法.B项中〝因〞都可理解为〝于是〞.A项前一个〝于〞作〝从〞讲;后一个作〝比〞讲.C项前〝之〞字为主谓之间,不译;后者是〝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中前者〝以〞作〝把.拿〞讲;后者作〝以致〞讲.10.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概括能力.①②⑥三项都能表现〝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的内容.11.答案:D解析:考查全文的概括能力.D项中〝用儿子和贤人的例子〞表述不当.17.答案:①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时〞译为〝运气〞,〝利〞译为〝顺利〞也对)②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天下〞译为〝天下人〞,〝知〞译为〝了解〞也对)解析:考查小段文言文的翻译.此题考查了管仲与鲍叔的关系.三.上海卷(一)_年春季上海高考试题阅读《论语》中的五段文字,完成第20_23题.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②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④季康子问政治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⑤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同‘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20.从内容上看,上面五段文字可分为两类:是关于治国的(填入段前的序号);其余三段是关于的.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2.第⑤段文字的大意是.23.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含义不同的一项是………………………()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B.临大节而不可夺也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阅读下文,完成24~28题.(伍)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寻之津.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芦中而应.渔父日:〝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子胥日:〝性命属天,今属丈人,岂敢有嫌哉?〞二人饮食毕,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剑,以与渔者:〝此吾前君之剑,上有七星北斗,价直百金,以此相答.〞渔父曰 :〝吾闻楚王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①.岂图取百金之剑乎?〞遂辞不受,谓子胥曰:〝子急去,勿留! 且为楚所得.〞子胥日:〝请文人姓字.〞渔父曰:〝今日凶凶,两贼相逢,吾所谓渡楚贼也.两贼相得,得形于默,何用姓字为?子为芦中人,吾为渔丈人.富贵莫相忘也.〞子胥曰:〝诺.〞既去,诫渔父日:〝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渔父诺.子胥行数步,顾视渔者,已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矣.【注】①执圭:春秋时楚国设置的爵位名,它是楚国的最高爵位.2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1)乃渡之千寻之津()(2)为子取饷,子何嫌哉()(3)价直百金()(4)赐粟五万石,爵执圭()25.下列句中的代词,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求之树下,不见之:子胥B.如是至再是:歌而呼之C.此吾前君之剑此:前君之剑D.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其:渔父26.下列句中〝相〞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价直百金,以此相答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C.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D.富贵莫相忘也2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子急去,勿留! 且为楚所得.(2)何用姓字为?28.用一句话概括渔父的品行.答案解析20.答案:①④品德修养解析:考查内容方面的理解,从大的方面看,分治国与品德修养两个方面,品德修养不太好判断,因为②③⑤中②侧重松柏的高洁,③侧重道义,⑤侧重知过能改.21.答案: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执政者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上,众多星星都环绕着它.解析:翻译句子,侧重考查〝居〞〝共〞等词语的用法.22.答案:君子要承认过错,公开改正.解析:考查语句的大意,要抓住〝君子之过〞〝过〞与〝更〞等方面.23.答案:A解析:考查含义的类比.A项不恰当.〝松柏〞应指〝大节〞〝清白〞〝威武〞,之意.24.答案:①古代长度单位②猜疑③值④赐爵位解析:此题考查实词的含义.〝直〞通〝值〞,为通假字.〝寻〞为长度单位.25.答案:D解析:考查词语的指代用法.D项不正确,〝其〞指代盎浆.26.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相〞字的用法,A.C.D三项都作代词讲,B作〝相互〞讲.27.答案:(1)你赶快离开,不要停留! (否则)将要被楚国人抓获.(2)为什么还要知道姓名呢?解析:翻译句子,重点词语是〝子〞〝且〞〝何……为〞等.28.答案:重诺轻生(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等).解析:概括总结中心内容.(二)_年上海高考试题(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_25题.(11分)太平崔默庵医多神验,有一少年新娶,未几出痘,遍身皆肿,头面如斗,诸医束手,延默庵诊之.默庵诊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必得其因而后已. 诊此少年时,六脉平和,惟稍虚耳,骤不得其故.时因肩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前进食.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问:〝思食否?〞曰:〝甚思之,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崔曰:〝此症何碍于食?〞遂命之食.饮啖甚健,愈不解.久之,视其室中,床榻桌椅漆气熏人,忽大悟,曰:〝余得之矣!〞亟命别迁一室,以螃蟹数斤生捣,遍敷其身.不一二日,肿消痘现,则极顺之症也.盖其人为漆所咬,他医皆不识云.2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3分)延默庵诊之( ) 苟不得其情( ) 亟命别迁一室( ) 23.〝余得之矣〞一句中的〝之〞是指代.(1分)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译文: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译文:25.这篇文章记叙了崔默庵给一〝少年〞诊病的全过程,先把脉,再观察,然后观察,最后发现得病的真正原因是.(3分)(六) 阅读下文,完成第26~29题.(12分)甲自念《志》①云:〝宕②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余与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已而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又石片棱棱怒起,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如是者三,但见境不容足,安能容湖?既而高峰尽处,一石如劈,向惧石锋撩人,至是且无锋置足矣! 踌躇崖上,不敢复向故道.俯瞰南面石壁下有一级,遂脱奴足布四条,悬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从之,意可得攀援之路.及下,仪容足,无余地.望岩下斗深百丈,欲谋复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丈余,不能飞陟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中断.复续悬之,竭力腾挽,得复登上岩.出险,还云静庵,日已渐西.(选自《徐霞客游记》)乙登不必有径,荒榛密箐,无不穿也;涉不必有津,冲湍恶泷,无不绝也.峰极危者, 必跃而踞其巅;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途穷不忧,行误不悔.瞑则寝树石之间,饥则啖草木之实.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以性灵游,以躯命游.亘古以来,一人而已!(选自潘耒《_lt;徐霞客游记_gt;序》)【注】①《志》:指《大明一统志》.②宕:也写作〝荡〞,这里指雁荡山顶的雁湖.26.写出下列两个〝绝〞字在文中的含义.(2分)人迹绝矣( ) 无不绝也( )27.甲文〝安能容湖〞中的〝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徐霞客寻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8.乙文〝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一句中的〝猿挂蛇行〞用现代汉语怎么翻译?作者是否用它直接描绘洞穴可怖的景象?为什么?(5分)29.乙文中最能概括徐霞客探险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答案解析:(五)22.答案:请如果赶快.急忙解析:需要把这个句子这个词语放到语言环境中来理解,〝延〞是〝请〞〝邀请〞的意思,这在《桃花源记》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有相同的意思.〝苟〞是〝如果〞的意思,这在《涉江》中〝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中有相同的意思.〝亟〞是〝急忙〞〝赶快〞的意思.23.答案:病因解析:联系上下文,找到〝之〞所指代的内容即可.24.答案: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对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怎么办? (或: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对此该怎么办?)解析:〝盖〞是表示原因,可以解释为〝由于〞,〝开合〞是偏义复词,偏〝开〞,解释为〝睁开〞,〝奈何〞就是〝如何〞〝对……怎么办〞的意思,这在《鸿门宴》中〝之为奈何〞有相同的意思.〝为医者〞是〝为我治病的医生〞. 25.答案:饮食居室被漆的气味所伤害解析:理清文章的思路,〝六脉平和〞即是把脉,然后观察其〝啖〞,最后〝视其室中〞,发现〝床榻桌椅漆气熏人〞,方知是被漆的气味所伤害.(六)26.答案:不见横渡解析:将这两个句子放回原文,置于文中的语言环境之下来理解.第一个〝绝〞是〝消失〞〝无〞的意思,可根据原文解释为〝不见〞;第二个〝绝’’是〝横渡〞,这在《劝学》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有相同的意思. 27.答案:雁湖(或〝宕〞)考察龙湫之水的源头解析:〝湖〞在文中的意思,就是指《志》中记载的〝宕〞,也就是雁湖.徐霞客寻湖, 也就是为了证明〝宕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是否正确,从下文的叙述来看也是如此.28.答案:像猿一样悬挂,像蛇一样爬行;不是;这是用来形容徐霞客在洞穴中探险的样子.解析:〝猿挂蛇行〞,其实感觉挺熟悉,〝斗折蛇行〞是一样的用法,〝猿〞〝蛇〞是词用作状语.第二问.第三问实际上是问这句话的目的何在.29.答案:以性灵游,以躯命游解析:实际上这个问题是对第二段文字的概括与总结,找到其中心句即可.(三)2003年春季上海高考试题阅读下文,完成第20~22题.(10分)吾友龙仲房,闻雪湖有《梅谱》,游湖涉越而求之.至则雪湖死已久矣.询于吴人曰:〝雪湖画梅有谱,在乎?〞吴人误听以为画眉也,对曰:〝然,有之.西湖李四娘画眉标新出异,为谱十种,三吴所共赏也.〞仲房大喜,即往西湖寻访李四娘,沿门遍叩,三日不见.忽见湖上竹门自启,有妪出迎,曰:〝妾在是矣.〞及入,问之.笑曰:〝妾乃官媒李四娘,有求媒者即与话媒,不知梅也.〞仲房丧志归家.岁云暮矣,闷坐中庭.值庭梅初放,雪月交映,梅影在地.幽特拗崛,清白简傲,横斜倾侧之态,宛然如画.坐卧其下,忽跃起大呼,伸纸振笔,一挥数幅,曰:〝得之矣.〞于是仲房之梅遂冠江右.20.文中画线句中〝丧志〞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主人公龙仲房所以〝丧志〞,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1.文中主人公龙仲房后来说:〝得之矣.〞他得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文章中要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2.下列诗句中,与本文所说明的艺术创作规律最为贴近的一项(2分)……()A.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B.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C.意匠如神变化出,笔端有力任纵横D.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阅读下文,完成第23~26题.(17分)沂州山峻险,故多猛虎.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素神勇,曾挟千佛寺前石鼎,飞腾大雄殿左脊,故人呼〝焦石鼎〞云.知沂岭多虎,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如是为常.一日入山遇两虎,帅一小虎至,焦性起,连毙两虎,左右肩负之,而以小虎生擒而返.众皆辟易,焦笑语自若.富家某,钦其勇,设筵款之.焦于座上,自述其平生缚虎状,听者俱色变,而焦亦张大其词,口讲指画,意气自豪.倏有一猫,登筵攫食,腥汁淋漓满座上.焦以为主人之猫也,听其大嚼而去.主人曰:〝邻家孽畜,可厌乃尔!〞亡何,猫又来,焦急起奋拳击之,座上肴核尽倾碎,而猫已跃伏窗隅.焦怒,又逐击之,窗棂尽裂,猫一跃登屋角,目眈眈视焦.焦愈怒,张臂作擒缚状,而猫嗥然一声,曳尾徐步,过邻墙而去.焦计无所施,面墙呆望而已.主人抚掌笑,焦大惭而退.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亦分量不相当耳.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鼠.怀才者宜知,用才者亦宜知也.2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5分)(1)投亲不值(2)而猫已跃伏窗隅(3)可厌乃尔(4)亡何,猫又来(5)曳尾徐步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2)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25.写出与〝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意思相同的一句成语或俗语.(不能用文中句子)(2分)26.为什么焦奇能缚虎却不能缚猫?为什么怀才者.用才者都要知道这个道理? (4分)答案解析:20.答案:失意(或失望)(2分) 一心一意寻找梅谱,却没有找到(2分)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理解.从文中〝丧志〞看,是〝失望〞〝失意〞.原因则是找梅谱找不到而失意.21.答案:画梅的方法技巧(2分)要创作出有价值的艺术品必须观察生活,以生活为原型(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理解.〝得之矣〞的感叹,是指画梅的方法技巧.说明的道理则是观察生活,深人生活.22.答案:A解析:此诗中的〝自得〞与〝相传〞是相辅相成的.23.答案:(5分) (1)相遇(遇上,碰上) (1分) (2) 角落(角,墙角,边)(1分) (3)如此;这样(真就这样)(1分) (4)通〝无〞,没有(亡何:没有多久,不久)(1分) (5)拖(1分)解析:本题考查实词的含义.要依据语境作答.之,座上肴核尽倾碎,而猫已跃伏窗隅.焦怒,又逐击之,窗棂尽裂,猫一跃登屋角,目眈眈视焦.焦愈怒,张臂作擒缚状,而猫嗥然一声,曳尾徐步,过邻墙而去.焦计无所施,面墙呆望而已.主人抚掌笑,焦大惭而退.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亦分量不相当耳.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鼠.怀才者宜知,用才者亦宜知也.2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5分)(1)投亲不值(2)而猫已跃伏窗隅(3)可厌乃尔(4)亡何,猫又来(5)曳尾徐步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2)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25.写出与〝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意思相同的一句成语或俗语.(不能用文中句子)(2分)26.为什么焦奇能缚虎却不能缚猫?为什么怀才者.用才者都要知道这个道理?(4分)20.答案:失意(或失望)(2分)一心一意寻找梅谱,却没有找到(2分)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理解.从文中〝丧志〞看,是〝失望…‘失意〞.原因则是找梅谱找不到而失意.21.答案:画梅的方法技巧(2分)要创作出有价值的艺术品必须观察生活,以生活为原型(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理解.〝得之矣〞的感叹,是指画梅的方法技巧.说明的道理则是观察生活,深人生活.22.答案:A解析:此诗中的〝自得〞与〝相传〞是相辅相成的.23.答案:(5分)(1)相遇(遇上,碰上)(1分)(2)角落(角,墙角,边)(1分)(3)如此;这样(真就这样)(1分) (4)通〝无〞,没有(亡何:没有多久,不久)(1分) (5)拖(1分)解析:本题考查实词的含义.要依据语境作答.24.(1)县官经常派猎人捕捉(捕,捕杀)老虎,(猎人却)常常被猛虎吃掉(重点: △△△△△△〝邑宰〞〝扑〞被动句式)(3分)(〝△△〞为三个要点1个1分)(2)(他)每天步行到山中,遇见老虎就赤手空拳(用手)将它杀死,扛着老虎回家△△△△△(重点:〝日〞〝辄〞〝负〞每个要点1分)(3分)解析:此题考查语句的翻译.特别是标〝△〞的地方是翻译的重点,如〝邑宰〞〝扑〞〝日〞〝辄〞〝负〞等.25.答案:(2分)如:杀鸡用牛刀.高射炮打蚊子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勇无谋,物尽其用〞判错)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理解,是类比推理.26.答案:(4分)他用缚虎的方法去抓猫,分量不相当(或:方法不恰当).(2分) 怀才者知道这个道理才能发挥所长,用才者知道这个道理才能量才录用.(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考查全文的主旨,特别是最后一问,关键是〝量才〞.(四)_年上海高考试题阅读下文,完成24~27题.(17分)绍圣初,予(苏辙)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巢谷,字元修,四川眉山人)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子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今海南省儋县)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子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2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3分)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 ) 不旬日必见( )已而道平生( )25.〝不自意全〞这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2分)…()。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例析(一)
1【谙】①熟习,了解。
例 1、江南好,景色旧曾谙。
例 2、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性。
(《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上当》)② 熟记,记诵。
虽复一览便谙。
(《南齐书·陆澄传》)2【按】①查察,观察。
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海洋际雁荡山,,(《雁荡山》)②审察,核查。
例 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例 2、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后汉书·袁张韩周传记》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察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凭证的罪犯,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
)③巡逻,巡行。
例 1、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
(2007福建卷,高启《书博鸡者事》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有一个姓臧的,新近做了高官,将要巡逻所管各州郡,到达袁地。
)例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明史·海瑞转》方才胡公巡逻所部地域,命令经过的地域不要办礼品准备款待。
)④压迫,止住。
按助强弱。
⑤于是,就。
3【案】①通“按”,观察,查察。
召有司案图,指此后过去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传记》)②通“按”,观察,核实。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相互矛盾)。
③通“按”,巡行,巡逻。
宣王案行其营垒,曰:“天下奇才也。
”④通“按”,用手压或按。
例 1、案灌夫项令谢(致歉)。
例 2、(高进之)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
道济趋下阶,叩首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若有异心,速殛之。
”(2007 广东卷,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伺檀道济,假如他有异言,就杀掉他。
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首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若有异心,就赶忙诛杀我。
”)⑤文书,模卷。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暗】①愚笨,糊涂。
例 1、水府幽静,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柳毅传》)例2、刘璋暗弱。
(《三国志·隆中对》,昏庸无能,胆怯软弱。
)例 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②静静地,静静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行》)群书万卷常暗诵。
(完整版)高考翻译题中常易出错的文言文实词
(完整版)高考翻译题中常易出错的文言文实词早读材料16高考翻译题中常易出错的文言文实词,例句+翻译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爱】误:喜欢正:吝啬【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按】误:按照正:审理【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拜】误:拜见正:授予官职【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报】误:报告正:回复【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鄙】误:轻视正:边境【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壁】误:城墙正:军营【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病】误:生病正:担心,忧虑【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除】误:免除正:(被)授职【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次】误:依次正:临时驻扎【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卒】误:完毕正:通“猝”,突然【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趣】误:高兴正:通“促”,赶快【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存】误:安置正:问候【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贷】误:借给正:宽恕【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逮】误:捉拿正:及,达到【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十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及试题总结(68000字)
十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重点实词梳理及试题总结转载自凌云语文,湘语文部分修订编辑如在使用过程发现错误,请反馈给我们A【谙】①熟悉,知晓。
例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例2、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性。
(《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②熟记,记诵。
虽复一览便谙。
(《南齐书·陆澄传》)【按】①查看,察看。
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雁荡山》)②审查,核查。
例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例2、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
)③巡查,巡行。
例1、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
(高启《书博鸡者事》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有一个姓臧的,新近做了高官,将要巡查所管各州郡,来到袁地。
)例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明史·海瑞转》刚才胡公巡查所部地区,命令经过的地区不要办礼物准备招待。
)④压抑,止住。
按强助弱。
⑤于是,就。
【案】①通“按”,察看,查看。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通“按”,考察,核实。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互相矛盾)。
③通“按”,巡行,巡查。
宣王案行其营垒,曰:“天下奇才也。
”④通“按”,用手压或按。
例1、案灌夫项令谢(道歉)。
例2、(高进之)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
道济趋下阶,叩头目:“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
”(2007广东卷,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探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言,就杀掉他。
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赶快诛杀我。
”)⑤文书,案卷。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暗】①愚昧,糊涂。
例1、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柳毅传》)例2、刘璋暗弱。
(《三国志·隆中对》,昏庸无能,胆小懦弱。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九大易错点及165个教材重点实词
在翻译文言文句子时,除掌握一些翻译技巧外,还要警惕以下几个错误。
一、误译文言实词例1. 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
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后汉书·邓寇列传》)[误译]光武责难那位太守,并向邓禹问道:“将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解析]“难”在古代汉语中有两个基本用法:①读“nán”,困难,与易相对;②“n àn”,责难,责备。
这里的“难”字取第一个意项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很难”。
“守”也有“镇守、防守”“太守”等义项。
根据语境,上文讲“光武定河内”,下文问“诸将谁可使守”,“守”字显然是“防守”“镇守”之意。
[正确译文]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问道:“领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二、误译文言虚词例2. 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宋濂《杜环小传》)[误译]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事,但是道路遥远难以到达。
[解析]句中的“但”是强调作用的副词,应译为“只是”,不表示转折关系,这个义项中学教材中出现过,如《陌上桑》中的“但坐观罗敷”。
[正确译文]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事,只是因道路遥远不能成行罢了。
”三、译文用词不当例3. 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
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后汉书》)[误译]不合礼义的工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如果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也不厌弃。
陛下怎么能使我富贵,怎么能使我贫穷呢![解析]“俸”即俸禄,指封建时代官员的薪水。
“工资”,按期付给劳动者的报酬。
二者虽有相似之处,时代感不同,内涵也不尽相同,不可用“工资”代替“俸禄”。
[正确译文]不合礼仪的俸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如果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也不厌弃。
陛下怎么能使我富贵,怎么能使我贫穷呢!四、语言不合规范例4. 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总结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总结【币】①泛指礼物,包括帛、玉、皮、马等。
例1、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屈原》)例2、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
(2008江西卷,范宣子当权,诸侯向晋国进献的财物(纳贡)很沉重。
郑国人把这事看作忧患。
)练习: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到了匈奴以后,备办礼物赠送给单于。
重点词“币”、“遗”。
)【敝】①坏,破旧。
侯生摄敝衣冠。
②疲惫,困乏。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③衰败。
吴日敝于兵。
(吴国因兵事而日益衰败。
)④损失,损害,受损。
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
(2007全国Ⅱ卷,契丹也认为晋朝多事对自己有利,庆幸安重荣作乱,希望晋朝廷与安重荣同时受损,想趁机窥伺中原。
)⑤困苦。
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
(2008安徽卷,(我作为)刺史了解到百姓困苦却不救助,怎么能执政呢?即使获罪(或得罪宰相),也是心甘情愿的。
)【弊】①坏,破旧。
例1、乘弊车,驾驽马。
例2、数十年间,甲兵顿弊。
②疲惫,困乏。
率罢弊之卒。
③通“蔽”。
其余略。
【蔽】①遍布,布满。
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2007广东卷,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
)【辟】①bì,征召。
连辟公府不就。
②pì,开,打开。
语毕而宫门辟。
【畀】bì,给与。
例1、分曹魏之田以畀宋人。
例2、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
(2007宁夏海南卷,逃亡不能回来的,官府替他们盖房;贫穷不能盖房的,给他们钱财。
)【壁】①陡直。
岸土赤而壁立。
②军营的围墙。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项羽本纪》)③军营,营垒。
例1、亚夫传言开壁门。
(《史记·周亚夫军细柳》)例2、(吴)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2008江苏卷,吴汉率军与敌大战一天,兵败而退回营垒。
)④驻扎,安营扎寨。
例1、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
2020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重点实词总结(一)
2020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重点实词总结(一)1【谙】①熟悉,知晓。
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②熟记,记诵。
虽复一览便谙。
(《南齐书·陆澄传》)2【按】①查看,察看。
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雁荡山》)②审查,核查。
例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例2、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
)③巡查,巡行。
例1、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
(2007福建卷,高启《书博鸡者事》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有一个姓臧的,新近做了高官,将要巡查所管各州郡,来到袁地。
)例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明史·海瑞传》刚才胡公巡查所部地区,命令经过的地区不要办礼物准备招待。
)3【案】①通“按”,察看,查看。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通“按”,考察,核实。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互相矛盾)。
③通“按”,巡行,巡查。
宣王案行其营垒,曰:“天下奇才也。
”④通“按”,用手压或按。
例(高进之)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
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
”(2007广东卷,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探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言,就杀掉他。
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赶快诛杀我。
”)⑤文书,案卷。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暗】①愚昧,糊涂。
例1、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柳毅传》)例2、刘璋暗弱。
(《三国志·隆中对》,昏庸无能,胆小懦弱。
)例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②悄悄地,默默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行》)群书万卷常暗诵。
(杜甫《可叹》)③私下里,不公开的;隐蔽地,隐藏不露的。
明察暗访5【媪】①对老年妇女的尊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一)1【谙】①熟悉,知晓。
例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例2、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性。
(《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②熟记,记诵。
虽复一览便谙。
(《南齐书·陆澄传》)2【按】①查看,察看。
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雁荡山》)②审查,核查。
例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例2、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
)③巡查,巡行。
例1、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
(2007福建卷,高启《书博鸡者事》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有一个姓臧的,新近做了高官,将要巡查所管各州郡,来到袁地。
)例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明史·海瑞转》刚才胡公巡查所部地区,命令经过的地区不要办礼物准备招待。
)④压抑,止住。
按助强弱。
⑤于是,就。
3【案】①通“按”,察看,查看。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通“按”,考察,核实。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互相矛盾)。
③通“按”,巡行,巡查。
宣王案行其营垒,曰:“天下奇才也。
”④通“按”,用手压或按。
例1、案灌夫项令谢(道歉)。
例2、(高进之)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
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
”(2007广东卷,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探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言,就杀掉他。
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赶快诛杀我。
”)⑤文书,案卷。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暗】①愚昧,糊涂。
例1、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柳毅传》)例2、刘璋暗弱。
(《三国志·隆中对》,昏庸无能,胆小懦弱。
)例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②悄悄地,默默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行》)群书万卷常暗诵。
(杜甫《可叹》)③私下里,不公开的;隐蔽地,隐藏不露的。
例1、明察暗访例2、龙门水尤湍急,多暗石。
5【媪】①对老年妇女的尊称。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触龙说赵太后》)②泛指妇女。
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生青。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B6【拔】①攻取,攻下。
例1、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
(2008江苏卷,吴汉挥师直攻广都,迅速攻克。
)②突出,超出。
例1、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萃。
例2、吾读严子祺先之文,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
(2011湖南卷,)③提拔。
山涛作冀州(的长官),甄(审查)拔三十余人。
7【罢】①停止,结束。
例1、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例2、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例3、语罢暮天钟。
②散,散集。
罢市。
③遣散。
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乃悉罢之。
(2005全国Ⅰ卷,裴侠说:“为了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
”于是把他们全都遣散了。
重点词语:以,因为、为了;口腹,饮食。
)④免官,罢官。
例1、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
汝罪宜死,今姑贷汝。
(2007福建卷,你竟敢为此产生怨恨!又趁机诬陷总管使他丢了官,你的罪恶应当处死,现在暂且饶了你。
)例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2009江苏卷,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⑤免除。
山后盐禁,久为民害,皆奏罢之。
(2007四川卷,山后盐业禁令,长期危害百姓,他都奏请免除。
此义项大体相当于“贷、假、省、蠲”等)⑥撤去,撤除。
于是安堵,遂罢镇兵五千人。
(2011辽宁卷,从这以后那里的人都安居,便撤除镇守的兵士五千人。
)⑦通“疲”,疲劳,疲弱。
例1、率罢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贾谊《过秦论》)例2、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贾谊《论积贮疏》)例3、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2006江苏卷,土建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
)⑧无能,与“贤”相对。
无国而不有贤士,无国而不有罢士。
(无国,没有一个国家)。
⑨尽,完。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8【白】①纯洁,皎洁;明亮,天亮。
例1、唯见江心秋月白。
例2、雄鸡一唱天下白。
②清楚,明了。
白罪者伏其诛。
③显著。
威功白著。
④禀告,告诉,陈述。
例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例2、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
(《西门豹治邺》)例3、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2005江西卷,(万泉)县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徙,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暂且)放他们出狱,县令不允许。
)例4、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
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
(2007四川卷,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把贺贲关进监狱。
世祖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逮捕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9【败】①毁坏,颓坏。
例1、涉河,侯车败。
(《左传·僖公十五年》渡黄河,晋侯的车子坏了。
)例2、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司马光《训俭示康》)例3、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
(蒲松龄《促织》)②毁弃,背弃。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贾谊《过秦论》)10【拜】①授官,授予官职,任命担任。
例1: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后汉书·张衡传》)②接受官职,担任。
于是辞相印不拜。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③敬辞,有时含上奏、上进之意。
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11【颁】①通“斑”,花白。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②分赐,分赏。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
12【版】筑土墙用的夹板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
(2004辽宁卷,)13【傍】靠近,临近。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4【谤】①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例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例2、厉王虐,国人谤王。
②毁谤,中伤。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诽,背地里议论。
讥,微言讽刺。
刺,指责,斥责。
以刺世事。
)15【保】①抚养,养育。
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妻子。
(同“字”。
)②安抚,安定。
例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例2、以宽徭役,保士民。
(《盐铁论》)③依靠,依仗。
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
(2006湖北卷,在朝廷当官,不知道有战场上的危急;依仗有俸禄的收入,不懂得有耕作的劳苦。
)其余略16【暴】①晒。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②显露。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引申为“公开地”,子悟曰:“噫!是盗矣。
”然不敢暴语,密以白监司使。
(太守的儿子明白了,说:“唉,这是强盗啊。
”可是不敢公开说,只好秘密地把这件事报告了监司使。
)③突然。
例1、澭水暴益。
例2、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
(2007全国Ⅱ卷,安重荣从军卒开始发迹,突然达到富贵。
)例3、子何绝我之暴也?(2008福建卷,您为什么突然(就要)同我绝交呢?)④猛然。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⑤欺负,欺凌;侵害。
例1、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2004上海卷,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例2、并皆暴犯百姓。
⑥徒手搏击。
近城有虎暴(祸害,祸患)……不敢暴虎。
成语:暴虎冯河17【报】①答复,回信,回应。
例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蔺列传》)例2、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2010全国卷)②批复,批示,批准。
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2011模拟卷,《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皇帝醒悟了,立即批复同意,因此有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引申为“应允,同意”。
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奏上,报可。
(2011新课标卷,何灌说:“河水太浅不能走水路,如果用陆路运输要用马车八千乘,工作量太大。
这时沿边麦子正熟,可以用运输粮草的费用就地加价收购麦子。
”奏了上去,朝廷应允了。
)③告诉,告知。
例1、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西门豹治邺》)例2、公至,彞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
(2007湖北卷,忠勤公到后,彝人争着跑去把他们知道的奇异树木告诉他。
)④断案,判决罪人。
例1、报而罪之。
(判决而治他罪。
《韩非子·五蠹》)引申为对一般事物的判定、判决。
例2、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⑤酬劳。
其余义项略18【陂】①山坡,斜坡。
例1、陂南陂北鸦阵寒,舍西舍东枫叶赤。
(陆游《思故山》)例2、牛羊已归去,残照满山陂。
(宋张耒《岁暮书事》)②水边,水岸。
莽莽苍波兼宿雾,纷纷白鷺落山陂。
(宋陈与义《自黄岩县舟行入台州》)③池塘,水泽。
例1、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王安石《北陂杏花》)例2、凄风披田原,横污溢山陂。
(唐储光羲《同诸公秋日游昆明池思古》)④倾斜,不平。
19【北】①败退,败逃。
例1、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
例2、佯北勿从。
(敌人假装逃跑,不能追赶。
)②败逃的人。
追亡逐北。
20【悖】①糊涂。
先生老悖乎?②谬误,荒谬。
例1、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例2、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③违背,抵触。
故新相反,前后相悖。
其余义项略21【被】①遭受,蒙受。
例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例2、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贾谊《论积贮疏》)例3、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2009湖北卷,料想老虎吃人,必定先使他遭受威吓,而(对此)不感到害怕的人,(老虎的)威吓不就没有可以施加的地方了吗?)②通“披”,穿。
将军身被坚执锐。
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义。
(《柳毅》)③通“披”,披散。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④覆盖。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⑤加于,加在……之上。
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
幸被(p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幸,承蒙。
齿发,谦称自己的身子。
承蒙您加惠于我,(我)怎么敢辜负(先生的)恩德?)22【本】①推究,考察。
例1、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与? 例2、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2009湖南卷,我们虽然为它即将推行而感到高兴并且庆幸,但又担心那些后来的人不能继承我(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推究它的意义来告诉后来的人。
)②依照,根据。
23【比】①并列,并排,紧挨着。
例1、鳞次栉比比肩接踵比邻(近邻)而居。
例2、货廛牧场相比,盗遂绝迹。
(货场牧场相邻,盗贼就绝迹了。
)例3、纳比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