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第一单元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图是国民党副主席回乡祭祖图,中华民族这种认祖归宗、祭拜祖宗的化习俗最早可追溯到 ( )A.夏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2.图l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
图2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
这种现象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
其特点不包括图 1 太庙图2 祠堂A.嫡长子继承制 B.神权与王权的结合.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D.“国”与“家”结合3.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扰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两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戈所事事4.金州区有很多地名都是以姓氏命名的,如富家村、赵家村等。
就此我们可以判断此种命名方式是以什么为纽带()A.财产 B.地域.信仰 D.血缘5.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十分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严格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B.旨在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西周金属冶炼业发达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6.《禹鼎》铭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
这反映了 ( )A.分封制趋向衰落,尚能维护王权 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封国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 D.周王铸鼎显示权威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轿浮云,诸侯尽西。
”秦王朝完成了国家的空前统一,其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A.权力的高度集中 B.中央政府各部门间互相配合牵制.郡县制的推行 D.“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8.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予秦朝设置的 ( )A.丞相 B.御史大夫 .太尉 D.诸卿9.秦始皇构建强大封建王朝时,曾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其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皇帝通过控制郡守和县令任免权,加强中央集权B.皇帝可以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缺乏优秀军事人才可以担此重任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10.你认为下面的情况,哪项不可能是真实的( )A.公元前202年某月某日,身在成阳的苏某给家人写了一封信,用的是小篆B.公元前228年某月,一官员称赢政为大王,未受谴责.公元前218年,张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尉,并享有皇帝赐给的一块封地D.公元前219年,太仆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等良马11.《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二、非选择题21.(28分)(1)包括了皇帝和中书省、门下省长官的意见。
(3分)意义: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且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
(3分)(2)地方管理机构实行分权,机构之间分工明确;互不统属,互相牵制,且直属于中央。
(6分)(3)朱元璋废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明成祖设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家政务的助理机构。
(6分)(4)主要特点: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
(4分)22.(12分)示例一:论题: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4分)阐述:行省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划界原则,有利于打破地方政府利用自身的地理环境割据自重;中央政府掌握行省的人事权,控制了各级官吏的选拔任命:行省军队的调动权由皇帝控制,抑制地方军阀势力;行省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行省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行省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
(8分)示例二:论题:行省制有地方分权色彩,不利于中央集权。
(4分)阐述:行省可以拥有一定的经济权,可以留用30%的财政用于地方发展;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行省下设置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事务;行省官对地方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制有地方分权色彩,不利于中央集权。
(8分)示例三:论题:行省制度成功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4分)阐述:一方面行省制有地方分权的色彩:如行省可以拥有一定的经济权,可以留用30%的财政用于地方发展;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行省下设置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事务。
另一方面行省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如行省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划界原则,有利于打破地方政府利用自身的地理环境割据自重;中央政府掌握行省的人事权,控制了各级官吏的选拔任命:行省军队的调动权由皇帝控制,抑制地方军阀势力。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属于人类最早的文化形态的是:A. 农耕文化B. 渔猎文化C. 采集文化D. 工业文化答案:C2. 下列关于人类进化的观点错误的是:A. 人类起源于非洲B. 人类起源于亚洲C. 人类起源于欧洲D. 人类起源于澳洲答案:C3. 人类文明的起源与以下哪个因素最为密切:A. 语言的产生B. 农业的兴起C. 社会组织的形成D. 工具的发展答案:B4. 以下哪个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A. 古石器时代B. 中石器时代C. 旧石器时代D. 金属时代答案:B5. 以下哪个文明不属于四大文明之一:A. 埃及文明B. 印度河文明C. 黄河文明D.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答案:D6. 以下哪个古代文明被称为“河流文明”:A. 埃及文明B. 印度河文明C. 黄河文明D.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答案:C7. 以下哪个国家被认为是现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A. 埃及B. 印度C. 中国D. 美索不达米亚答案:D8. 以下哪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答案:A9.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古代历史的结束:A. 春秋战国B. 汉朝C. 隋朝D. 唐朝答案:C10. 中国古代历史的标志性事件是:A. 甲午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类起源于约_______万年前的非洲。
答案:202. 人类的祖先是一种叫做_______的古人类。
答案:直立人3. 人类最早的文化形态是_______文化。
答案:采集4. 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是_______朝。
答案:夏5. 中国古代历史的结束是_______朝。
答案:隋6. 中国古代历史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革命。
答案:辛亥7.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是_______河流域。
答案:黄8. 印度的古代文明是_______河文明。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含解析)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含解析)一、挑选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X•福建厦门高一期末考试)据甲骨文记载,商王“宣传‘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
这反应了商代()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利C.权利向皇帝高度集中D.开始确立“家天下”制度解析:选A。
材料中商王将自己说成“帝”神之后,这是为了神化王权,反应了商代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触及按血缘亲疏对政治权利进行分配,故B项毛病;商朝政治权利分散,皇帝称谓也不符合史实,故C项毛病;材料不能看出开始确立“家天下”制度,故D项毛病。
2.(202X•湖北荆门高一期末考试)梁启超认为:“中国历成心义的革命之一的周朝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
”周朝打破了“部落政治”的举措是()A.实行分封制 B.实行宗法制C.实行禅让制D.实行郡县制解析:选A。
部落体制下,各部落具有很大的独立性,西周大规模推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从而“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故A项正确;宗法制是为解决贵族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而实行的制度,与材料信息无关,故B项毛病;禅让制终结于夏朝,故C项毛病;郡县制在秦统一之后才大规模推行,故D项毛病。
3.(2015•浙江学考)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形成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基础主要是()A.宗法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察举制解析:选A。
材料“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体现天子为诸侯之君主。
由此判定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为分封制,而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基础,故A项正确。
4.(202X•湖北黄石有色一中高一月考)《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朝议裁决 B.集权独断C.世袭传承 D.政务繁忙解析:选B。
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测试卷及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先秦时期祭祀活动按照一定亲疏贵贱规则,通常情况下宗族地位高的政治权力也高。
但后《礼记》记载中出现了宗子只是士而平民却成了政治地位较高的大夫的现象,这种情况下祭祀顺序不好安排。
这种局面( ) A.说明祭祀活动是封建迷信B.巩固了分封制度.表明宗法制度已被破坏D.导致平民将相大量出现答案:解析:材料中宗子是士,而平民却成为大夫,宗子政治地位低于平民,这与祭祀活动中宗子高于平民的宗法次序相冲突。
这反映出宗法制已被破坏。
2.《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礼记”“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等信息可以推断出,这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有关,故A项正确。
三公九卿制始于秦朝,故B项错误;郡县制不是贵族政治,故项错误;郡国并行制属于西汉时的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错误。
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
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 )A.推动商品经济发展B.肯定郡县制的进步性.促进分封制的瓦解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答案:解析: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称为食邑。
食邑制是分封制的产物。
战国时各国任用官吏时给予官吏薪俸的制度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故本题选。
4.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下列材料信息的本质解,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答案:B解析:依据“无尺土之封”,可知是指秦朝的郡县制,“使后无战攻之患”则是对郡县制的肯定。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淄川中学高2016 级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 分)1、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建”,准确的说指()A、委任官职B C、进行分封D ,“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 。
材料中的“封、严密监视、将他们变为地主2、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子女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 ,这一消息引起社会的热议。
影响今天中国人观念行为的古代政治制度是()A 、王位世袭制B 、分封制C、宗法制 D 、禅让制3、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的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
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 、建立了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B、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4、秦朝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琊等郡,当时烟台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袭B、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C、烟台是齐郡郡守的封地D、齐郡无权任命辖区内的县令5、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个阶段。
从封建到帝制是第一次转型。
下列表述符合其特征的是()A 、由“公天下”到“家天下”B 、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C、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D、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6、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突出说明()A、秦始皇非常勤政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7、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反映了()A、三公九卿制的废除B、地方势力的削弱C、决策中枢的转移D、外戚和宦官专权8、《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
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生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高一历史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检测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0年央视春晚成龙深情演唱《国家》,歌曲将国的强大与家的祥和完美呈现,诠释了国与家的血脉相连,让亿万中国人在感动之余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古代把“国”与“家”结合起来的制度是(A.王位继承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 史学家张萌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莫七百年。
”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父系家长制B、禅让制C、分封制D、皇帝制度3.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4.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A.周天子失去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5.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
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
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明,何者最为适当?()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6.《三字经》写到:“同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礼乐制度④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反映了()的来历A. 上古天神名号B. 上古部落和部落联盟首领称呼C. 先秦王朝统治者称呼D. 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称谓8. 右图是秦朝政府的基本组织模式。
学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
这反映了()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2、西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A.纯粹的原始家族等级关系B.单纯的古代政治隶属关系C.严格的家庭上下等级关系D.既有家庭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3、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4、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姓氏中占有很大比重。
这与下列哪一政治制度密切相关()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5、老子,姓李名耳。
近年来,很多李姓人氏纷纷前往河南省鹿邑县老子故里寻根问祖。
这一现象受下列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的影响()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皇权至高无上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书同文,人同伦7、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到“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反映了中国古代()A.分封制的废除B.宗法制的消亡C.刺史制的建立D.内阁制的形成8、《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实行郡国并行制C.推行三公九卿制D.推广行省制度9、有人说,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就会泛滥成灾。
在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也存在着对官僚的监督。
下列官职中最早具备监察职能的是() A.太尉B.御史大夫C.尚书令D.刺史10、左图是古代官员的印信,上刻“冀州刺史”,这位官员可能生活在()A.西周B.战国C.秦朝D.西汉11、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东海郡《集簿》(西汉永始四年前后)记载:“……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
人教版必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必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1.学者吕文郁认为,西周主要是“天子建国”的时代;春秋前中期主要是“诸侯立家”的时代;春秋后期主要是卿大夫分封陪臣的时代。
所谓周天子在“天下”分封诸侯,诸侯在邦国之内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在采邑内分封陪臣的“三级分封制”在周代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存在。
该学者意在强调( )A.周代的分封制具有一定阶段性特征B.西周时期的等级制度遭受极大冲击C.分封制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D.传统的政治统治具有相对的合法性2.周太王(文王祖父)舍长子太伯而立少子季历,文王舍长子伯邑考而立次子姬发;武王生前欲传位周公,因周公辞让加之管叔、蔡叔(皆武王弟)等人反对,不得已而立孺子诵(是为成王)。
这说明当时()A.分封制度需进一步完善B.王位继承制度尚未成熟C.贤能成为选择继承人的主要标准D.兄终弟及继承方式退出历史舞台3.从秦朝开始,地方长官就有自辟僚属权,虽然中央限制郡只有辟署百石以下,县只有辟署斗食以下掾史吏员的权力,但地方设官,除几位主要长官的官秩在百石以上外,其余诸曹掾史本都在百石以下。
据此可知,这一传统( )A.有利于完善地方官僚体系B.容易产生封建割据势力C.有利于强化封建君主专制D.说明郡县长官权力开始扩大4.对比下列甲、乙两图,由甲到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央官吏数量的增加B.废丞相加强君主专制C.以分权形式实现集权D.官僚机构职能的变更5.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幕中出土的大量秦简,其中包含《置吏制律》三条,规定县、都官、十二郡官吏、属官的考核、升黜工作从每年的十二月开始,到次年三月必须截止。
这一规定( )A.可以用来佐证秦朝厉行法治B.说明郡县官员必须由中央任命C.有利于国家政务的有序推行D.突出强化基层官员的责任意识6.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
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弛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
2024-2025年历史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带答案)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3·河南省新乡市高一期末]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位于杭州湾南岸四明山和慈溪南部山地之间的一条狭长的河谷平原上。
同河姆渡相对一样的是北方地区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分布于浐河的阶地上。
这说明我国早期聚落( )A.受经济水平的影响 B.形成了多元的文化习俗C.选址注重自然环境 D.发展出独特的建筑风格2.[2023·江苏扬州高一期末]二里头遗址中心区域由宫殿区、官营作坊区、祭祀活动区和贵族聚居区组成,大多数建筑都有统一的方向,这种营建规制对后世历代都城建设影响很大。
据此判断该遗址( )A.显现了权力中心倾向 B.是夏朝都城的历史遗存C.凸显了阶级矛盾尖锐 D.呈现出中央集权的形态3.[2023·安徽宣城高一期末]西周初期,通过分封诸侯,加强对商朝旧贵族的包围和监督。
姬姓诸侯大多被分封到黄河流域的主要农业生产区,并利用功臣等异姓诸侯作为姬姓诸侯的屏障,控制着戎狄蛮夷部落。
同时,又将旁系姬姓贵族分封到原先少数部族居住的地区。
据此可知,西周分封( )A.适应了对地方控制的需要 B.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制度C.摆脱了血缘对政治的束缚 D.解决了诸侯之间的矛盾4.[2023·江苏苏州高一测试]赤狄(鬼方)各部虽然盛极一时,但是他们彼此互不统属,所以他们实际上处在中原各国的包围之中。
鲁宣公十五年至鲁成公三年(公元前594~公元前588年),赤狄被晋国各个击破,其人口和地盘尽入晋国。
至此,古老的鬼方完全被华夏族征服。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征服战争推动民族交融 B.华夏认同推动国家统一C.兼并战争破坏了分封制 D.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5.[2023·广东深圳高一期末]如图为战国时期浇铸铁制镰刀时用的模具,背后有弓形把手,一次可铸两镰,模具柄上有“右廪”字样,“廪”是国家主管农业、司造农具的机构。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附答案
必修一第一单元训练题学号_____班级_____姓名_____评分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表格中)1.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2.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3.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A.清B.明C.汉D.秦4.“九鼎既成,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5.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6.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
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7.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A嫡长子继承制 B. 反复出现的分封制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D.传统的宗族观念8.明朝“折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六部所掌主要是()A.决策B.行政C.监察D.司法9.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10.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11.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12.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展了西周疆域;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试卷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A.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 巩固西周的统治。
2. 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A. 嫡长子继承制。
B. 民主选举首领。
C. 世袭制。
D. 分封制。
3.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
4. 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 中央设三公等官职。
C. 地方实行郡县制。
D.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5. 秦朝三公九卿制中,三公的职能是()A. 丞相总理百政,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
B. 丞相掌军事,太尉总理百政,御史大夫掌监察。
C. 丞相掌监察,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总理百政。
D. 丞相掌军事,太尉掌监察,御史大夫总理百政。
6.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 焚书坑儒。
B. 推行郡县制。
C. 攻打匈奴。
D. 修筑长城。
7. 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A. 颁布“推恩令”B. 平定“七国之乱”C. 实行察举制。
D. 设三公九卿。
8. 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 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 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 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 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9. 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的措施有()A. 文官担任知州。
B. 设立三司使。
C. 设立中书门下。
D. 设立枢密院。
10.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其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 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
B. 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
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 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2018-2019 第一学期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姓名: 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 、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3 分,共60分)1.西周的制度丰富多彩,在借鉴夏商制度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制度。
下列哪一制度充分显示出西周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A.分封制 B .宗法制C.世官制 D .郡县制2.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 .“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3.《史记·殷本纪》载:(商代)“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
这表明当时()A.王位世袭制不复存在 B .宗法制尚未完全确立C.分封制造成国家分裂 D .郡县制已经开始推行4.据分析统计,《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11 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的问题。
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A.各国减少战争,专力治黄河B .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黄河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D .各自为政,分段治理5.研读下表文献史料,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诸侯国之间已出现争霸与兼并战争B.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郡县制度C.西周后期宗法等级制度逐渐瓦解D.当时出现国家统一的政治因素6.《汉书·百官公卿表》 载:“大率十里一亭, 亭有亭长;十亭一乡, 乡有三老, 有秩、啬夫、游徼⋯⋯皆秦制也。
”材料中的“秦制”是指( ) A .三公九卿制 B .法律制度C .中央集权制D .皇帝制度7.司马迁《史记》评价秦朝郡县制:“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
郡县治,天下 无不治。
”这说明秦朝“郡县制”( )A .建立在宗法制度的基础上B .强化了皇权专制主义制度C .特点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D .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8.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国,内朝也。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含答
案及解析)
单选题
1.以下哪个不是考古学家发掘出的最古老的文物:
A.三星堆遗址石斧
B. 河姆渡遗址骨角器
C. 大汶口遗址陶器
D. 贝聿铭发现的“九鼎”
【答案】D
【解析】九鼎是商代后期历代帝王封禅时使用的礼器,而非考古学家发掘出的文物。
2.中国古代的“文物保护”始于哪个朝代?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唐代
D. 清朝
【答案】B
【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明确规定了“留文物不拣”的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文物保护措施。
填空题
1. 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与?的商贸道路。
【答案】西亚和欧洲
2. 直到21世纪,依然没有发掘出黄帝陵,因此黄帝陵所在地也叫做___
【答案】无定河
判断题
1. 著名的考古学家顾忌是我国的第一位考古学家
【答案】错误
【解析】顾依旧是我国第一位考古学家。
2. 隋文帝杨坚颁布通过了《高宗实录》,所以他被认为是中国
史上第一位编写通史的皇帝。
【答案】错误
【解析】隋文帝杨坚颁布通过了《通典》而不是《高宗实录》,他被认为是中国史上第一位编写通史的皇帝。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时量: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48分。
1.著名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周人封建,亦由当时形势之实际需要逐步逼随而成,同时亦是周民族对于政治组织富于一种伟大气魄之表见。
”钱穆是在A.批评周人的保守落后 B.肯定周人实行的分封制C.指出周人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D.赞扬周人开创了分封制2.右图为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的陈家祠,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装饰最精美的古代艺术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绪十二年(1894年)建成,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的合族祠堂,因接受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应科举考试时居住,又称陈氏书院。
广东72县陈姓人合资兴建祠堂,主要是因为A.当时广州知府的命令 B.受宗法制的影响C.西方思想的冲击 D.清朝重视培养实用人才3.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4.《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5.南宋时地方官选任实行地区回避,其规定:官员在非乡贯“州县寄居己及七年,虽未及七年,而有田产物力及三等户以上,并不许注授本处差遣”。
实行回避制度,主要目的是A.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加强对地方管理控制 D.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6.明朝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一直是一级行政区最高长官。
尽管自宣德年间开始出现总督或者巡抚等职,但明朝总督与巡抚一般仅为军事长官且为临时性,一般不能干涉布政使与按察使的工作。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对王位世袭制理解准确的是A.嫡长子继承王位B.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C.兄终弟及D.父子相传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4.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A.完全割裂的B.互为表里C.前者决定后者D.后者决定5.《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建立于秦朝B.西周的政治制度是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而来的C.分封制和宗法制实行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周王室的统治D.分封制只是天子对诸侯进行分封7.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中央设三公等官职C地方实行郡县制 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8.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修筑长城D.统一度量衡9.一位同学对“秦始皇加强中央政权的措施”进行史料收集,形成了下列观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B.统一文字C.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D.创始王位世袭制10.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C.“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五之后也”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11.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分封制A.都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D.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瓦解12.唐玄宗后期,藩镇权限增大,这表明A.唐玄宗重视边境防御B.节度使的野心不断增大C.藩镇割据局面已经形成D.朝政衰败,中央集权削弱13。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第一单元第一单元测评
第一单元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1·广东普宁高一期末)北京周口店的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达4米。
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等。
材料反映了北京人(A)A.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B.会种植庄稼C.已经饲养家畜D.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存在采集经济,学会了用火,故选A项;农业与畜牧业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排除B、C两项;材料未具体描述北京人的特征,排除D项。
2.(2021·天津滨海新区高一期末)右图是在贵州省兴义县猫猫洞出土的一把鹿角铲,其制作过程首先是在截断鹿角的一端刮出一个约45度的刃口,然后再加以磨制。
据此可知,该远古人类(A)A.已经掌握磨制技术B.已产生了私有制度C.会种植和栽培水稻D.处于父系氏族社会,该远古人类已经掌握了磨制技术,故选A项;随着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及原始公社瓦解,私有制度产生,排除B项;磨制工具鹿角铲出土于贵州,无法说明会种植和栽培水稻,排除C项;材料内容无法说明该远古人类处于父系氏族社会,排除D项。
3.(2021·广东汕头高一期末)大汶口文化后期墓葬中出现随葬品多寡不一的现象,多者达四五十件,寡者一件都没有。
在随葬器物中,男性多生产工具和手工工具,女性多生活用具。
这反映了当时(A)A.生产资料私有制已经出现B.出现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C.社会化分工达到较高水平D.仍然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大汶口文化中的墓葬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分化,说明这一时期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差别,故选A项;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项;大汶口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一时期社会分工依然比较落后,排除C项;大汶口文化属于父系氏族社会时期,排除D项。
4.(2021·北京昌平高二期末)西周时期,秦人的祖先非子为周孝王“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周孝王给非子的酬劳是“分土为附庸”“邑之秦”“号曰秦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4)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4)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2.‚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这说明A. 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B.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C. 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 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3.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5.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
导致表1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表1C.北伐战争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6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7.‚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致事‛的现象反映了2A .君主专制的消弱B .宗法制的消亡C .中央集权加强D .分封制的巩固 8. 有人这样说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A .限制君权B .消弱相权C .实行君主立限制D .废除三审六部制9.图5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A .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买国B .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 .国民党从新诠释了三民主义D .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10.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州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第一学期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座号:____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1.西周的制度丰富多彩,在借鉴夏商制度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制度。
下列哪一制度充分显示出西周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A.分封制 B.宗法制C.世官制 D.郡县制2.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3.《史记·殷本纪》载:(商代)“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
这表明当时()A.王位世袭制不复存在 B.宗法制尚未完全确立C.分封制造成国家分裂 D.郡县制已经开始推行4.据分析统计,《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的问题。
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A.各国减少战争,专力治黄河 B.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黄河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D.各自为政,分段治理5.研读下表文献史料,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诸侯国之间已出现争霸与兼并战争B.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郡县制度C.西周后期宗法等级制度逐渐瓦解D.当时出现国家统一的政治因素6.《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亭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皆秦制也。
”材料中的“秦制”是指()A.三公九卿制 B.法律制度C.中央集权制 D.皇帝制度7.司马迁《史记》评价秦朝郡县制:“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
郡县治,天下无不治。
”这说明秦朝“郡县制”()A.建立在宗法制度的基础上B.强化了皇权专制主义制度C.特点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D.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8.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国,内朝也。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明实行中外朝()A.有利于中央权力加强B.旨在终结丞相制度C.有助于维护君主专制D.加速了西汉的灭亡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唐之于汉的“变动”体现在()A.皇帝制度的确立B.郡县制的实行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D.三省六部制的实行10.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不断发生变化,常常出现“君主近臣,代起执政(执行政令)”,结果削弱了本朝原有中枢机构的职权。
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①秦朝设置三公九卿②西汉设置中朝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清朝设置军机处A.①③ B.①④C.①② D.②④11.“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是指()A.西汉郡国并行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C.元朝的行省制度 D.明朝的内阁制度12.古代中国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立巡视制度,中央对地方情况了解比较全面真实,对典正法度、维系纲纪、改善地方吏治及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
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是()A.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B.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C.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3.《韩非子•显学》:“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
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该思想强调()A.官员和将领的选用应遵从宗法血缘关系B.选用人才应随时代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C.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选拔德才兼备之人D.文臣武将的选拔应该注重基层工作经验14.康有为在《拟免跪拜诏》中说:“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这一演变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君臣相见的礼节在不断地完善B.封建等级制度越来越趋向森严C.皇权独尊,专制政治走向极端D.相权逐渐削弱,君权不断强化15.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景帝在吴、楚、赵、齐四国旧地,陆续分封皇子13人为诸侯王,王国中的高级官吏由中央任免。
上述做法()A.扩大了王国辖区的范围B.以宗室子弟取代异姓诸侯王C.形成郡国并行地方体制D.为汉武帝推恩令提供了借鉴16.唐朝时,掌权的宦官常以枢密使的名义削夺宰相的职权而干预朝政,甚至参与包括宰相在内的大臣的任命。
后来发展到与宰相共参政事,“宰相掌文,枢密掌武”。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央集权逐渐衰落 B.二府三司制雏形出现C.宰相成为宦官附庸 D.君主专制日益加强17.明成祖时正式设立内阁,同时又重用司礼监宦官,并给予宦官“出使、专征、监军”等大权,与内阁的权势相抗衡。
明成祖此举()A.表明皇权渐趋衰弱 B.意在加强君主集权C.促使内阁取代六部 D.造成首辅权力失控18.《皇明祖训》记载:“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
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朱元璋此语意在说明明初()A.加强中央集权的紧迫性 B.废除丞相制度的合理性C.设立内阁制度的有效性 D.中央官职制衡的必要性19.雍正帝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军机大臣处理军机事务,五年后将军机事务移交总理事务王大臣处理,1738年乾隆帝裁撤总理事务王大臣,恢复军机处。
这一演变反映了()A.军机处逐渐成为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B.政治决策具有一定的随意性C.军机处逐渐成为加强君权的工具D.清朝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20.清代曾侍从过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言事,从政多年竟“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
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A.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C.对宰相有较大的约束力D.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二、非选择题21.(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材料二:安抚司……掌一路兵民之事……都转运使……掌经度一路财赋……凡吏蠹民莫,悉条以上达,及专举刺官吏之事。
提点刑狱使……掌察所部之狱讼而平其曲直……凡禁系淹延而不决,皆劾以闻,及举刺官吏之事。
提举常平司掌常平、义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之法……皆总其政令,仍专举刺官吏之事。
——《宋史》卷一六七《辞官志》材料三: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材料四: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
见其所拟,帝——省揽窜定,有不留数字者。
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
有不服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在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部门官员的意见,试评述此举的意义?(6分)(2)据材料二可知,宋代“路”的常设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依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宋代地方管理机构的特点。
(6分)(3)材料三中提到的大量奏章送达皇宫的原因是什么?明成祖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6分)(4)结合四段材料,简述我国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分别是什么?(10分)2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
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
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
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
——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材料二:各地财赋集中于行省,行省把大部分财赋解运京师上供朝廷,少部分则与各省留用,其中中央与地方财赋分割比例为7:3……在行政的另一方面——命官权和人事权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可以说元代的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通常,从七品至九品的地方官吏由吏部“拟注”,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审核,每月举行一次。
正三品至正七品由中书省“自除”。
二品以上则“选自特旨”,由皇帝根据需要选拔……在军事方面,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但调动行省所属军队的批准权,集中于皇帝一人,行省只能遵照朝廷的号令行事。
——赵军英《论元代行省制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的地位和作用》材料三:就中国的历史环境具体条件而言,中央集权比地方分权的合理性与进步性明显多一些……但极端的中央集权很大程度上又是以中央对地方政府“无所分画”和“无所寄任”为基础,是与皇帝专制制度相适应的历史产物,主要是为家天下的王朝大一统服务的。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行省制在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作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二、非选择题21.(28分)(1)包括了皇帝和中书省、门下省长官的意见。
(3分)意义: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且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
(3分)(2)地方管理机构实行分权,机构之间分工明确;互不统属,互相牵制,且直属于中央。
(6分)(3)朱元璋废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明成祖设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家政务的助理机构。
(6分)(4)主要特点: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
(4分)22.(12分)示例一:论题: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4分)阐述:行省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划界原则,有利于打破地方政府利用自身的地理环境割据自重;中央政府掌握行省的人事权,控制了各级官吏的选拔任命:行省军队的调动权由皇帝控制,抑制地方军阀势力;行省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行省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行省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