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趣味多
趣味的幼儿园成语故事十篇
![趣味的幼儿园成语故事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526120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72.png)
【导语】孩⼦们学习成语故事,感受故事中的趣味,更从故事中,学习到很多为⼈处世的道理。
下⾯是分享的趣味的幼⼉园成语故事⼗篇。
欢迎阅读参考!1.趣味的幼⼉园成语故事 胆⼩如⿏ 南北朝时,有⼀个⼗分胆⼩的⼈,名叫元庆和,他本来是北魏时期的官员,担任刺史⼀职。
⼀天,他的⼿下找到他:“⼤⼈,敌⼈已经攻到城下了,我们是不是要跟他们决⼀死战?” ⽽他双⼿发抖的说道:“不,不...,,传令下去,让所有的将⼠放下兵器,准备投降..."虽⼿下极⼒劝阻,可他好像⼼意已定,出城投降。
从此,他所掌管的区域全部划⼊了梁朝的版图。
梁武帝得知此事倍感诧异:”元庆和竟然投降,就封他为‘魏王’吧! ⼏年后北魏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次元庆和奉了梁武帝的命令,带领梁朝的将⼠去攻打东魏的项城。
他的⼠兵报告道:”报告王爷,⼤军已经到达项城了,听闻东魏的⼤军没多久也会到达那⾥。
” 元庆和谨慎地说道:“你知道东魏的⼤军多少⼈吗?”⼠兵信⼼满满地说“⼤约有三万⼈!” 元庆和如晴空霹雳⼀般,被彻底惊到了。
神⾊慌张地说道:“快,,快传令下去,马上撤退。
”⼠兵们不情愿的按照他的旨意照做了。
梁武帝得知,⼤怒,⽴刻传元庆和!骂道:“岂有此理!你这样就退兵!胆⼦简直⼩得像⽼⿏⼀样!看来,你不适合替‘朕’打天下,‘朕’要把你贬农村养猪去!成语也就由此⽽来了。
2.趣味的幼⼉园成语故事 愚公移⼭ 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座叫太⾏⼭,⼀座叫王屋⼭。
那⾥的北⼭住着⼀位⽼⼈名叫愚公,快90岁了。
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阻隔,要绕很⼤的圈⼦,才能到南⽅去。
⼀天,他把全家⼈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起,⽤毕⽣的精⼒来搬掉太⾏⼭和王屋⼭,修⼀条通向南⽅的⼤道。
你们说好吗!” ⼤家都表⽰赞成,但愚公的⽼伴提出了⼀个问题:“我们⼤家的⼒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座⼩⼭,⼜怎能把太⾏、王屋两座⼤⼭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和⽯块放到哪⾥去呢?” 讨论下来⼤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和⽯块扔到东⽅的海边和北⽅最远的地⽅。
趣味四字成语故事大全_四字词语有哪些
![趣味四字成语故事大全_四字词语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164c075a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7.png)
趣味四字成语故事⼤全_四字词语有哪些在中华⽂化这座花园中,成语⽆疑是最缤纷的⼀朵奇葩。
作为中国⼈最熟悉、最常⽤、最喜爱的⼀种⽂化形式,成语可谓贯穿了我们的⼀⽣。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趣味四字成语故事⼤全,供⼤家参考。
四字成语故事1照猫画虎明末年间,登州府蓬莱城有个⾮常出名的画家.他特别喜欢⽔浒【故事】,擅长画梁⼭好汉.这⼀年他得了重病,临死前只画了梁⼭⼀百零七个好汉,只剩下武松沒画.他覚得画武松离不开⽼虎,可他⼜不熟悉⽼虎,所以拖到最后.他咽⽓之前,把徒弟叫到⾯前说:徒⼉啊,我还有武松打虎沒有画,你要在我死后把画完成.你⼀定要到后⼭上去找到⽼虎,看仔细了再动笔.他说完便断了⽓.徒弟遵照师傅的嘱咐,带着⼲粮和防⾝的⼑棍便到⼭上寻虎去了.可是,他找了数天也沒找到,有些灰⼼丧⽓.这⼀天他遇⾒⼀个⼩和尚,说明来意.⼩和尚听后笑笑说:这有何难,你去找只猫不就⾏了吗?它俩长得⼀样.徒弟说:猫太⼩了.⼩和尚说:画⼤⼀些不就⾏了吗?再说,猫还是⽼虎的师傅呢!你照猫画虎准成.徒弟觉得有理,就回家找了⼀只⼤黄猫,照着样⼦把虎画成了.他终于完成了任务,画成了⼀幅武松打虎图,把⼀百零⼋位好汉图挂了出来.有个⽂⼈看了后,在武松打虎图边上题词道:佳作名画,⼀百担⼋将个个英雄.唯有武⼆郎误把黄猫作虎.从此,照猫画虎的故事传开了,成了⼀句俗语,专门形容那些做事不深⼊实际,敷衍塞责的⼈.四字成语故事2⼀鸣惊⼈战国时代,齐国有⼀个名叫淳于髡的⼈。
他的⼝才很好,也很会说话。
他常常⽤⼀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齐威王,本来是⼀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沉迷于酒⾊,不管国家⼤事,每⽇只知饮酒作乐,⽽把⼀切正事都交给⼤⾂去办理,⾃⼰则不闻不问。
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些爱国之⼈都很担⼼,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赶出来劝谏。
简单的趣味中国成语故事_有寓意的成语故事
![简单的趣味中国成语故事_有寓意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f793cf9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a.png)
简单的趣味中国成语故事_有寓意的成语故事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个引⼈⼈胜、寓意深远的故事,蕴涵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哲理。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简单的趣味中国成语故事,供⼤家参考。
中国成语故事1罚不当罪“罚不当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处罚过宽或过严,与所犯的罪⾏不相称。
这个成语来源于《苟⼦.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焉。
战国后期,赵国出了⼀位著名的思想家,名叫荀况,⼈们把他的著作称为《荀⼦》。
《荀⼦》这部著作共有三⼗⼆篇,其中⼀篇叫《正论》,是专门议论政治的。
⽂中提出⼀个看法:国君要在百姓⾯前作出好的榜样。
残暴的国君被推翻,如夏桀被商汤打倒,商纣被周武王消灭等,这些都是好事⽽不是坏事。
荀况主张刑罚要严明,犯罪的应根据罪⾏的⼤⼩,给予相应的处罚。
如果杀⼈的不偿命,伤⼈的不判刑,那就会纵容犯罪,扰乱社会。
有⼈说:“古代没有⾁刑,只是象征性地⽤刑。
⽐如,不使⽤黥(qing)刑⽽⽤墨画脸来替代;不使⽤劓(yi)刑,⽽⽤戴上草作的帽⼦来替代,这种办法在昏乱的现代是⾏不通的。
如果继续这样做,犯罪的⼈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犯罪⾏为将越来越多。
在阐述了上⾯这些情况后,荀况提出了⾃⼰的主张;⼀个⼈地位要和品德相称,官职要和才能相称,赏赐要和功劳相称。
如果不是这样,弄得地位和品德不相称,官职和才能不相称,赏赐和功劳不相称,处罚和罪⾏不相称,那就会带来极⼤的不幸和严重的后果。
中国成语故事2分崩离析“分崩离析”这则成语的崩是倒塌;析是分开。
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离破碎,不堪收拾。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季⽒》,今由与求也,相夫⼦。
远⼈不服,⽽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不能守也。
春秋时,鲁国的⼤夫季康⼦住在费⾢(今⼭东费县),他虽然名位是卿⼤夫,但权势极⼤,甚⾄超出当时国君鲁哀公。
季康⼦为了进⼀步扩⼤和巩固⾃⼰的统治权⼒,想攻伐附近的⼀个叫颛臾的⼩国,把它并吞过来。
孔⼦的学⽣冉有和⼦路当时都是季康⼦的谋⾂,他俩觉得很难谏劝季康⼦,于是向孔⼦求教。
有趣的成语故事简短搞笑
![有趣的成语故事简短搞笑](https://img.taocdn.com/s3/m/084a503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0.png)
有趣的成语故事简短搞笑成语是汉语中的特殊词语,以简练的形式表达了丰富的哲理和智慧。
而有些成语背后的故事也是充满趣味和幽默的。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些有趣的成语故事,让我们一起笑一笑吧!1. 鸡犬不宁相传在古代有一位文人常常在家中弹琴,琴声优美悠扬,令人陶醉。
他邻居家养了一只小狗,每当他开始弹琴时,小狗总是兴奋地叫个不停。
一天,他决定不再耐烦地忍耐小狗的叫声,于是找了一只小鸟放在屋内。
当他拨动琴弦时,小狗听到了琴声就开始兴奋地叫,而小鸟则在墙壁上飞来飞去。
于是,他左闻小狗的叫声,右看小鸟的飞动,琴音与动静交织在一起,整个家里顿时鸡犬不宁,非常喧嚣。
2. 卧薪尝胆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勾践的君主,他的国家被敌对势力吴国攻占。
为了报仇,他每天都躺在火炉上的薪木上,用火炙身体,一方面鼓励自己奋发图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自己对吴国的恨意。
他决心要卧薪尝胆,等到重新夺回自己的国家后,重振国家的威严。
最终,勾践果然成功赶走了吴军,重夺了故国,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君主。
3. 画蛇添足古时候,有一个画家擅长画蛇。
他很有名气,但是由于他画蛇速度太快,一只蛇都还没画完,他就决定“画蛇添足”了。
于是,他在蛇的画像上画上了蛇的两条腿。
当别人看到他的画时,都会笑话他:“画蛇添足”了!这个成语就从此而来。
4. 夜郎自大夜郎是古代一个土著部落的名称。
这个部落的人自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人种,其他部落的人都是下等人。
这种自大的态度引起了其他部落的讥笑和不满。
后来,夜郎部落的人参与了一场战争,结果却被打得落花流水,他们才意识到他们的自大是多么的可笑。
5. 掩耳盗铃古代有一个偷东西的人,他想要偷一只铃铛。
他拿着铃铛,但担心别人听到声音,于是他掩上了自己的耳朵。
他以为别人听不到声音,但是别人可以看到他手中拿着的铃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明知道真相,却选择视而不见。
以上就是我为您带来的一些有趣的成语故事。
它们不仅带有幽默和趣味,更富有哲理和智慧。
精选四字趣味成语故事集锦
![精选四字趣味成语故事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e09f44df87c24028905fc305.png)
精选四字趣味成语故事集锦【千载难逢】唐朝时,韩愈因为反对将佛祖释加牟尼的遗骨供奉在皇宫中,被贬了官职。
后来,他向唐宪宗上了奏章,建议在东岳泰山举行祭天大典,还请求皇上让他参加这个仪式,说这是千年也遇不到的盛事。
宪宗对他的奏章很满意,让他担任了吏部侍郎的重要官职。
【拔苗助长】春秋时,有个急性子农夫,他插下秧苗后,好几天也不见秧苗长高,心里着急,就把自己田里的秧苗挨个都拔高了一些。
他累得筋疲力尽,回到家里,得意地对儿子说:“我干了一天,总算协助秧苗长高了一些。
”儿子连忙跑到田边去看,只见秧苗全都被太阳晒得枯死了。
【得过且过】传说,五台山上以前有一种鸟叫寒号鸟。
夏天是它们羽毛丰满的季节。
那时它们总是张开翅膀得意地叫道:“我多么漂亮!”它们从不筑巢垒窝,只知道玩乐。
到了冬天,羽毛脱落,就不再美丽了。
晚上躲进石缝里被冻得发抖,白天出了太阳,它们又自我安慰地叫道:“得过且过,得过且过!”【得意忘形】魏晋时,有个名气很大的文人叫阮籍。
他博学多才,性情极其豪放。
他读书入迷时,能够好几个月都不出家门。
出外游玩和访友时,因迷恋名山大川的景色,沉迷于朋友之间的交往,常常几个月都不回家,他得意的时候就尽情地享乐,能够忘记自己是什么模样。
【对牛弹琴】古时候,有一个叫公明仪的人,琴弹得非常出色。
有一天,他带琴出游,只见远山如画,河流清澈,一头牛正在河边吃草。
这美丽的景色让他兴致大发,就对着牛弹起琴来。
即使琴声动人,不过那头牛好像没有听见一样,他很生气。
这时,有个过路人对他说,不是琴弹得不好,是牛听不懂啊。
【狐假虎威】老虎抓住一只狐狸,准备吃掉它。
狐狸说:“我是天帝派来的百兽,你敢吃我,会受到上天的惩罚。
”见老虎不信,狐狸又说:“你跟着我到森林里走一趟,就知道野兽们都怕我。
”因为有老虎在身边,野兽们见了,纷纷逃命。
老虎信以为真,就放了狐狸。
【车水马龙】东汉时,章帝想给皇太后的娘家亲戚们封官赐爵。
太后知道后,表示坚决反对,她对章帝说:“我娘家那些人呀,就知道把持权利,只会吃喝玩乐。
成语故事大全趣味
![成语故事大全趣味](https://img.taocdn.com/s3/m/18d35db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e.png)
成语故事大全趣味以下是一些有趣的成语故事:1.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人丢失了羊,然后及时修补羊圈,避免了更多的损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及时采取行动,可以避免更大的问题。
2.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人画了一条蛇,然后给它添上了多余的脚,结果反而使蛇变得不伦不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恰到好处,不要贪心不足、贪婪过度。
3. 井底之蛙: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只蛙在井底生活,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开阔眼界,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
4.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以为别人就听不见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欺欺人是不行的,要正视问题,勇于面对。
5. 拔苗助长: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人想要帮助禾苗快点长高,于是把禾苗拔高了一些,结果反而导致禾苗死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违背自然规律是不行的,要尊重规律,循序渐进。
6. 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借用老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仗势欺人是不可取的,要靠自己的实力说话。
7.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在树下等待兔子自己撞死,结果兔子没有来,农夫却饿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坐等机遇是不行的,要主动出击,寻找机会。
8. 塞翁失马: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老人丢失了一匹马,结果这匹马带来了好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祸福相依,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影响自己的心态。
9. 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画家在画龙的时候加上眼睛,使龙变得栩栩如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关键时刻加上一点睛之笔,可以使整个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10.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人为了报仇雪恨而卧薪尝胆,最终成功复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幽默爆笑的趣味成语故事大全
![幽默爆笑的趣味成语故事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9fb20e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0c.png)
幽默爆笑的趣味成语故事大全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了几篇爆笑的成语故事,让大家在趣味中学习成语,记住成语和掌握成语的内在含义和它的精神内核。
一起学起来吧。
一、削足适履1、春秋时,有一次楚灵王亲自率领战车千乘,雄兵10万,征伐蔡国。
这次出征非常顺利。
楚灵王看大功告成,便派自己的弟弟弃疾留守蔡国,全权处理那里的军政要务,然后点齐10万大军继续推进,准备一举灭掉徐国。
楚灵王的这个弟弟弃疾,不但品质不端,而且野心极大,不甘心仅仅充当蔡国这个小小地方的首脑,常常为此而闷闷不乐。
弃疾手下有个叫朝吴的谋士,这个人非常工于心计,这一天,他试探道:“现在灵王率军出征在外,国内一定空虚,你不妨在此时引兵回国,杀掉灵王的儿子,另立新君,然后由你裁决朝政,将来当上国君还成什么问题吗!”弃疾听了朝吴的话,引兵返楚国,杀死灵王的儿子,立哥哥的另一个儿子子午为国君。
楚灵王在征讨途中闻知国内有变,儿子被弟弟杀死,顿时心寒,想想活在世上没有意思,就上吊自杀了。
在国内的弃疾知道楚灵王死了,马上威逼子午自杀,自立为王,他就是臭名昭著的楚平王。
2、晋献公宠爱骊姬,对她的话真是言听计从。
骊姬提出要将自己所生的幼子奚齐立为太子,晋献公满口答应,并将原来的太子,自己亲生的儿子申生杀害了。
骊姬将这两件事做完了,但心中还是深感不踏实,因为晋献公还有重耳和夷吾两个儿子。
此时,这两个儿子也都已经成人,骊姬觉得这对奚齐将来继承王位都是极大的威胁,便建议杀了重耳和夷吾兄弟俩,晋献公竟欣然同意。
但他们的密谋被一位正直的大臣探听到,立即转告了重耳和夷吾,二人听说后,立即分头跑到国外避难去了。
二、杀鸡取卵:从前有个人,家里养了只老母鸡,这只鸡特别能下蛋,可有一段时间这只鸡老是不下蛋,而且还病歪歪的。
那个人想,这鸡不下蛋留着也没什么用了,就杀了这只鸡,破开鸡肚子后发现这只鸡生病的原因原来是生了胆结石,大大小小的胆结石就像鸡蛋一样。
杀鸡的时候正巧邻家的快嘴婆祥林嫂过来串门。
趣味经典中国成语故事_中国成语故事5篇
![趣味经典中国成语故事_中国成语故事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8edbd7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3.png)
趣味经典中国成语故事_中国成语故事5篇这些成语故事的语⾔⽣动、通俗易懂,能够帮助孩⼦了解历史、学习知识,感受到中华传统⽂化的独特魅⼒。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趣味经典中国成语故事,供⼤家参考。
中国成语故事1奋不顾⾝“奋不顾⾝”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奋勇向前,不顾个⼈安危。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司马迁传》,然仆观其为⼈⾃奇⼠,事亲孝,与⼠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常思奋不顾⾝,以徇国家之急。
李陵,字少卿,是汉武帝时的著名⼤将,很受汉武帝信⽤,任命他为骑都尉,率军抵御匈奴的⼊侵。
李陵擅长骑射,⼜懂得兵法,当时很得朝廷信任。
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战⽃中,由于寡不敌从,⽆奈投降了匈奴。
听说李陵投降,汉武帝很是⽣⽓,认为李陵辱没了⾃⼰对他的信任,朝中⼤⾂也都纷纷指责李陵没有⾻⽓。
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不这样认为,他说:“我和李陵⼀向没什么交情,但我见他为⼈很讲义⽓,孝顺⽗母,友爱兵⼠。
他常常想奋不顾⾝地解救国家的灾难,所以,我认为李陵这次在领兵不到五千的情况下,与数万名敌兵对阵,最后由于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归路被切断,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
⽽且我还认为,他这次投降,并⾮贪⽣,⽽是想等待以后有利的时机再来报答国家。
”司马迁说得在情在理,但汉武帝却认为他是替李陵辩护,是⾮不分,将他关进了监狱,施⾏“腐刑”。
以后,汉武帝还杀了李陵全家。
李陵知道后很是痛⼼,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死不回故⼟,未能实现他奋不顾⾝、为国捐躯的愿望。
中国成语故事2不⼊虎⽳不得虎⼦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官名)窦固和匈奴打仗,⽴有功劳。
后被派出使西域(今新疆全省,仕啾撸和葱岭以西中亚⼀部份地区)。
他⾸先到郑善国。
国王早知班超?⼈,对他⼗分敬重,但隔⼀个时期,忽然变得怠慢起来。
班超召集同来约三⼗六⼈说:“郑善国最近对我们很冷淡,⼀定是北⽅匈奴也派有⼈来笼络他,使他躇踌不知顺从那⼀边。
聪明⼈要在事情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发现它,何况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
趣味成语典故故事大全_中国成语故事
![趣味成语典故故事大全_中国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69b030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5.png)
趣味成语典故故事⼤全_中国成语故事这些成语故事的语⾔⽣动、通俗易懂,能够帮助孩⼦了解历史、学习知识,感受到中华传统⽂化的独特魅⼒。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趣味成语典故故事⼤全,供⼤家参考。
成语典故故事1⾃欺欺⼈有个楚国⼈,过着贫穷的⽇⼦,⼀次读《淮南⽅》这本书,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树叶遮蔽⾃⼰的⾝体,可以⽤这种⽅法隐蔽⾃⼰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摘取树叶——就是螳螂窥伺蝉时使着隐⾝的那⽚树叶,来摘取它。
这⽚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是螳螂隐⾝的那⽚树叶。
楚⼈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筐树叶拿回家中,⼀⽚⼀⽚地⽤树叶遮蔽⾃⼰,问⾃⼰的妻⼦说:“你看得见我不?”妻⼦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天,就厌烦疲倦得⽆法忍受,只得欺骗他说“看不见了”。
楚⼈内⼼暗⾃⾼兴,携带着对叶进⼊集市,当着⾯拿取⼈家的货物。
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
县官审问他,听他说了事情的本末后⼤笑起来,把他放了,没有治罪。
《吕⽒春秋·⾃知》:“范⽒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则钟⼤不可负。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闻之⽽夺⼰也,遽掩其⽿。
”【典故】春秋时候,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
有⼈趁机跑到范⽒家⾥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吊着⼀⼝⼤钟。
钟是⽤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偷⼼⾥⾼兴极了,想把这⼝精美的⼤钟背回⾃已家去。
可是钟⼜⼤⼜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偷找来⼀把⼤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声巨响,把他吓了⼀⼤跳。
⼩偷着慌,⼼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们我正在这⾥偷钟吗?他⼼⾥⼀急,⾝⼦⼀下⼦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由地抽回双⼿,使劲捂住⾃已的⽿朵。
“咦,钟声变⼩了,听不见了!”⼩偷⾼兴起来,“妙极了!把⽿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刻找来两个布团,把⽿朵塞住,⼼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赏析有启示的成语故事
![赏析有启示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f5ca96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1c.png)
赏析有启示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常常流传了千百年,反映出了中国文化的智慧和经验,是我们学习汉语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素材。
其中不少成语故事既有趣味性又有启示性,让我们不仅能够开阔视野,也能够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一、惊弓之鸟惊弓之鸟一词来自《战国策》,讲述了楚国的一名猎人在林中打猎时,一只碰巧经过的鸟被他的弓箭吓坏了,飞了起来,撞到了树枝上,最终摔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时候我们需要保持冷静,不要被外界环境和事件所影响,以免后悔莫及。
二、鸠占鹊巢鸠占鹊巢一词源自《战国策》,讲述了有一只鸠居然占了一只鹊的巢。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不能占用别人的财产、名誉或地位,这不仅道德有问题,而且也会引起不必要的纷争和矛盾。
三、守株待兔守株待兔一词来自《庄子》,讲述了一个愚蠢的农民发现一只兔子不小心撞死在他种的树旁边,于是他就天真地认为他的好运将会持续下去,就一直守在那棵树边等着兔子,结果什么也没等来。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懒惰和依靠运气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画蛇添足画蛇添足源自《韩非子》,讲述了一个人看到另一个人在画一条蛇,认为蛇不够完美,于是自作聪明地使用笔给这条完好无缺的蛇画了几个脚,从此就把这幅画毁了。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不要过分再加别人已经完好无缺的作品上,要珍视原有成果的完整性和美好。
五、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词来自《诗经》,讲述了一位美丽的女子,虽然容貌出众,却内心空虚、品格低劣,和她相处最终会让人非常失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外在的美貌、权势和名声并不代表其内在的质量,我们应该更注重人的内在和品质。
以上是一些有启示的成语故事,每个故事都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和人生经验,让我们在感受故事的同时,也能积累人生的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我们时常要回归这些故事,用它们来引发我们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做一个优秀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趣味的成语故事精选【五篇】
![趣味的成语故事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6e45e4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8.png)
【导语】学成语的⽬的是为了⽤成语,想熟练运⽤成语,就要掌握成语的含义,这样才能把话说得或者写得更简洁、更准确、更⽣动。
下⾯是⽆忧考分享的趣味的成语故事精选【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1.趣味的成语故事精选 掩⽿盗铃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灭掉了范⽒。
有⼈趁机跑到范⽒家⾥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吊着⼀⼝⼤钟。
钟是⽤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偷⼼⾥⾼兴极了,想把这⼝精美的⼤钟背回⾃⼰家去。
可是钟⼜⼤⼜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偷找来⼀把⼤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声巨响,把他吓了⼀⼤跳。
⼩偷⼼想,⼼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们我正在这⾥偷钟吗?他⼼⾥⼀急,⾝⼦⼀下⼦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主地抽回双⼿,使劲捂住⾃已的⽿朵。
“咦,钟声变⼩了,听不见了!” ⼩偷⾼兴起来,“妙极了!把⽿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 他⽴刻找来两个布团,把⽿朵塞住,⼼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砸起钟来,⼀下⼀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
⼈们听到钟声蜂拥⽽⾄把⼩偷捉住了。
《吕⽒春秋·⾃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则钟⼤不可负。
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闻之⽽夺⼰也,遽掩其⽿。
”2.趣味的成语故事精选 惊⼸之鸟 战国时期,有个杰出的⼸箭⼿,叫做更赢。
他的射箭本领在当时可称是举世⽆双。
有⼀天,他和魏王并肩站着,天空中忽然飞过⼀群鸿雁。
更赢很⾃信的对魏王说:“我可以⽤⼸声就把飞鸟给打下来。
” 魏王很怀疑。
正在那是,⼀只孤雁很低很慢的飞过。
鸣声凄惨。
更赢见了,就张着⼸,扣着弦,砰的⼀声,直⼊云宵。
那孤雁果然应声落地。
魏王惊叹之余,不明⽩这是怎么回事。
更赢解释说:“那孤雁飞得低且慢,因为它已经受过箭伤;它鸣叫的声⾳悲⽽哀,因为它离了群。
⾝伤⼼碎,突然发出⼸弦的声⾳使它⼼跳加速,极⼒上冲,但受伤的两翼却⽆⼒上升,体重失去平衡,坠落下来。
简单趣味成语故事10篇
![简单趣味成语故事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99a9f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c.png)
简单趣味成语故事10篇1.简单趣味成语故事篇一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2.简单趣味成语故事篇二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3.简单趣味成语故事篇三熟能生巧宋朝时,有个人叫陈尧咨,他一箭射断了一根细树枝。
正在自鸣得意时,旁边一个卖油的老翁把一枚铜币放在油葫芦口上,舀了一勺油从高高的地方倒下来,油从铜币的小孔里穿过,流进油葫芦里去了。
陈尧咨非常惊奇,老翁说:“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
”[提示]指做事情熟练了,就会掌握窍门。
4.简单趣味成语故事篇四无价之宝战国中期,魏国有一个农民在地里耕作时,得到一块一尺见方的玉。
他把玉献给魏王。
魏王叫老玉工鉴定,老玉工说:“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块罕见的宝玉。
”魏王问:“这块玉值多少钱?”老玉工说:“有钱也买不到,用五座城池的代价,也只能看一下而已。
”魏王大喜,重赏了献玉的人。
[提示]指极其稀有的珍贵物品。
5.简单趣味成语故事篇五画龙点睛南北朝有个画家叫张僧繇。
传说他在一所佛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都没画眼睛。
大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有了眼睛,龙会飞走的。
”人们以为他说大话。
他只好为两条龙画上眼睛。
趣味四字成语故事精选10篇
![趣味四字成语故事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227c5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c.png)
趣味四字成语故事精选10篇1.趣味四字成语故事精选手不释卷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
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
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
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
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
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
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
”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
”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手不释卷:手里不离开书本,形容读书勤奋。
2.趣味四字成语故事精选熟能生巧北宋时候有一个叫陈尧咨的人,十分善于射箭,当时的人都明白他是一个百发百中的射箭手,所以大家都对他很敬佩。
陈尧咨受到大家称赞之后,觉得自己的本领已是天下无双,便骄傲自满起来。
一天,陈尧咨又在靶场表演他那百步穿杨的绝技。
一箭射出,把又细又软的柳枝条射断了。
观众们看得大声喝彩,并要求他再来一次。
这时有个卖油的老头正从那里经过,看了后,却笑着说:“这有什么了不起,只但是手法熟练些罢了!”陈尧咨听了,不禁大怒,喝道:“你这老头有什么本领,竟敢藐(miǎo)视我?”老头回答:“我哪里敢藐视你,我只是从几十年的斟(zhēn)油经验中,明白做熟了的事情,便会找出窍门来的道理。
”说着,便从他的油担上取下一个葫芦,葫芦口上放一枚方孔铜钱,然后打了一勺油,高举油勺往葫芦里倒,倒下的油直得像一条线似的穿过钱孔进入葫芦中。
油倒完了,把铜钱拿起来给大家看,钱孔周围竟没有一丝油渍(zì),大家看了都赞叹不已。
老头微笑着对陈尧咨说:“我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熟能生巧罢了。
”陈尧咨听了,一声不响便掉头走了。
之后的人便根据这故事引申出“熟能生巧”这个成语,用来说明熟悉了所做的事情,便能找出做得更好的办法来。
3.趣味四字成语故事精选画蛇添足在很久以前,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之后,他们准备把一壶祭祀用的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喝。
趣味成语故事
![趣味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268e47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64.png)
趣味成语故事1. 画龙点睛。
相传,古代有一位画家,他擅长画龙。
一天,他画了一条栩栩如生的龙,但觉得画面还不够生动。
于是,他在画龙的眼睛处停了下来,想了很久。
最后,他用一笔点亮了龙的眼睛,龙立刻活灵活现起来,仿佛要从画纸中跳出来一般。
从此,人们就用“画龙点睛”来比喻在关键时刻做出关键的举措,使整体变得更加完美。
2. 杞人忧天。
古时候,有一个杞国的人,他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
有人劝他不要过分担心,但他总是不听,认为这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
后来,杞国的国君听说了这件事,就召见了这个杞人,让他说出自己的担忧。
国君听后,便给他一块大石头,告诉他,这是“天”,让他好好看管。
杞人接过石头后,终于不再忧心忡忡了。
从此,“杞人忧天”就成了形容杞人胡思乱想,想象力过于丰富的成语。
3. 杯弓蛇影。
古代有一个人,他喜欢喝酒。
有一次,他在喝酒时,突然看到杯子里的倒影,以为是一条蛇。
他吓得不轻,连忙拔出弓箭,准备射击。
后来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倒影。
从此,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来形容因多疑而产生的错觉。
4. 掩耳盗铃。
相传,古代有一个人,他偷了别人的铃,然后将铃藏在自己的怀里。
当别人来追查时,他用手掩住自己的耳朵,说“我没听见铃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掩耳盗铃是没有用的,因为别人听得见铃声,你掩耳是没有用的。
5. 刻舟求剑。
古代有一个人,他在划船时,不小心把自己的剑掉进了水里。
他就用刀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然后回到原来的地方去找剑。
别人告诉他,剑已经沉到水底了,他还在原地找是没有用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看清形势,不要一味地固守旧有的方法。
以上就是一些趣味成语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成语的含义,也能够从中汲取到一些人生道理。
希望大家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能够多多借助成语故事,让学习成语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
趣味中国成语故事大全_著名的成语故事
![趣味中国成语故事大全_著名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a280b92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7f.png)
趣味中国成语故事⼤全_著名的成语故事这些成语故事的语⾔⽣动、通俗易懂,能够帮助孩⼦了解历史、学习知识,感受到中华传统⽂化的独特魅⼒。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趣味中国成语故事⼤全,供⼤家参考。
中国成语故事1闭门思过韩延寿是西汉时期⼀个著名的官吏,他做官崇尚礼义,以教化感⼈向善,以礼让解纷息讼。
因为在淮阳太守任上政绩显著,朝廷让他到更难治理的颍川任太守。
有⼀次他出去巡⾏,经过⾼陵县,看见兄弟⼆⼈为了争夺⽥产⽽⼤打出⼿。
韩延寿见此情景⼗分沮丧,他觉得这是对他⼀贯推⾏的礼义教化的巨⼤嘲讽。
他于是说:“我有幸成为这⾥的长官,却没给⽼百姓做出表率,百姓没有蒙受教化的熏陶,以致兄弟失和,⾻⾁争讼,这个责任全都是因为我⽆德⽆能造成的,我必须引咎辞职,关起门好好反省检讨⾃⼰的过失,听候朝廷处分。
”说完之后就回到住处不再出门,终⽇反省⾃⼰的不⾜。
他的⾏为,使当地的官员都不知所措,最后只好也⼀个个把⾃⼰捆起来⾃投监狱表⽰请罪。
争⽥产的兄弟俩这下全傻了,连他们的家族也都惶恐不安,指责他俩犯了⼤罪。
兄弟俩被深深感动,痛悔⾃⼰的错误,剃光了头,裸着上⾝到县衙请罪。
俩⼈都表⽰愿将⽥产让给对⽅,希望韩太守能原谅他们。
韩延寿于是出门和县⾥官员及兄弟两个见了⾯,并⼤设酒宴与他们同欢共乐。
后来,⼈们就⽤“闭门思过”来⽐喻有了过失和错误之后要⾃我反省(xǐng)和检讨。
过,过失。
中国成语故事2七步成诗三国时期,有⼀位名叫曹植(字⼦建)的⼈。
他的诗“⾻⽓奇⾼,词采华茂”。
着名诗⼈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曹⼦建独占⼋⽃,我得⼀⽃,今天下共分⼀⽃”。
由此不难看出他的才华横溢。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时侯随军奔波,直到13岁才在邺城安定下来。
此后他与当时着名⽂学家王粲、徐⼲,陈琳、刘桢等⼈写诗作赋,名声很快就传播开了。
在曹操的⼏个⼉⼦中,曹植是最有才华的,曹操也因此想“废长⽴幼”,⽴曹植为太⼦。
俗话说“⾦⽆⾜⾚,⼈⽆完⼈”,曹植也并⾮完美之⼈。
趣味成语故事
![趣味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58de31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2.png)
趣味成语故事第一个成语是“画蛇添足”。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人画了一条蛇,他觉得画得不够生动,于是就在蛇的身体上加了几根腿。
后来,有人看到这幅画,笑话他说,“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做无用的事情,否则会适得其反。
第二个成语是“杯弓蛇影”。
相传有一个人到山里去打猎,他走得很远,看到了一条蛇,于是就拿弓箭射了过去。
结果,蛇被射中了,但是它还在乱动。
这个人就以为是蛇没有死,于是就一直在那里找蛇,结果却找不到。
后来他才知道,原来是他的杯子的倒影,才造成了这个误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一些虚幻的东西所迷惑,要学会分辨真假。
第三个成语是“守株待兔”。
相传有一个农夫,他在田里劳作,突然看到一只兔子撞到了一棵树上,结果当场死掉了。
这个农夫就高兴地说,“好啊!好啊!这下有肉吃了。
”于是他就守在那棵树旁边,等待着下一只兔子撞到树上。
可是他等了很久,也没有等到下一只兔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只会等待,要学会主动去争取。
第四个成语是“井底之蛙”。
相传有一只蛙住在井里,它以为井就是整个世界。
有一天,一只来自大海的乌龟掉进了井里,它告诉蛙,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的广阔。
可是蛙却不相信,它认为井就是整个世界,外面的世界根本不存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只看到眼前的事物,要学会放眼世界,开阔自己的视野。
通过这些趣味成语故事,我们不仅了解了这些成语的含义和来源,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道理。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成语,让语言更加生动有趣,也能够在思想上得到启发和提升。
让我们共同学习成语,丰富我们的语言文化内涵,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味多
快乐目标:
1、我会积累一些成语,并
初步了解小古文。
2、我能说出成语故事中所
包含的道理,并从中受到启发。
成
语是汉语中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其形式
以四字居多,还有三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等, 一直到十三字。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 知道,可以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
亡 羊 补 牢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矣;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楚策四》
成 语 故 事
程 门 立 雪
读一读:
杨时 /字中立,南剑 /将乐 (l è) 人。 一日见颐,颐( y í)偶/瞑 (m í ng) 坐 (1),时与游酢(zuò ) /侍立 ( 2 ) 不去,颐既(3)觉,则/门外/雪深 / 一尺矣。
民 谚 俗 语
பைடு நூலகம்
神 话 传 说
历 史 典 故
寓 言 故 事
寓言故事:
拔苗助长 守株待兔
亡羊补牢
滥竽充数 掩耳盗铃
刻舟求剑
历史典故:
悬梁刺股
完璧归赵 凿壁偷光
负荆请罪
三顾茅庐 纸上谈兵
神话传说:
后羿射日
女娲造人 嫦娥奔月
八仙过海
牛郎织女 夸父追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的用语。
小古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
文章,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音 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等多种文体。
阅读提示:
1 、读 自由朗读。 2 、找 通过课下注释,找出文中关 键句子。 3 、用 我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 、说 说出这个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成 语 故 事
旁边的人听了,觉得他太夸口,就指着身 后的大红门说:“小师傅,那你能做出比这扇门还好 的门吗?”年轻的木匠傲慢地说:“不是我吹牛,告 诉你们,我曾经当过鲁班的学生,难道还做不出这样 一扇简单的大门来,简直是笑话。”
众人听了,忍不住大笑起来,说:“这就是 鲁班先生的家,这扇门就是他亲手做的,你真的 能做出比这扇门还好的门吗?” 那位年轻的木匠不好意思地跑掉了。
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 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 种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班门弄斧”。俗 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也是讽刺不谦虚的 行为。
悟一悟:
这两个故事你收获了什么? 1. 要谦虚好学,尊敬师长。
2. 要信念坚定,不畏艰辛。
成 语 故 事
买 椟 还 珠
古 代 诗 文
恭敬地站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
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
多深了,但他们依然站在那里!
成 语 故 事
班 门 弄 斧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 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 为木匠的始祖。 有一天,一个木匠走到一个大红门的房子前, 举起自己手里的斧子,说:“我这把斧子,别看它不 起眼,可不管是什么木料,只要到了我的手里,用我 的斧头这么一弄,就会做出漂亮无比的东西来。”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心齐,泰山移。 瑞雪兆丰年。 玉不琢,不成器。
古 代 诗 文
民 谚 俗 语
神 话 传 说
历 史 典 故
寓 言 故 事
妙笔生花:
我想对杨时说:
我想对木匠说: ……
谢谢
思考:1、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注释: 文中人物:杨时、程颐、游酢 1.瞑坐:打瞌睡。 3.既:已经。 2.侍立:恭敬地站在一旁。
阅读提示:
1 、读 自由朗读。 2 、找 通过课下注释,找出文中关 键句子。 3 、用 我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 、说 说出这个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读一读:
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 的人。一天,他去看望程颐,程颐正 闭着眼睛休息,杨时与游酢(zuò)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