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练习题
土壤的形成因素练习题
![土壤的形成因素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d070e6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1d.png)
土壤的形成因素练习题一、单选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气候密切相关。
读“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温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终年高温地区和寒冷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都较低,其原因是()A.终年高温地区不利于植被生长B.终年高温地区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强C.终年寒冷地区生物生长量较小D.终年寒冷地区微生物分解有机质快2.东北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低山丘陵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东北平原()A.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B.地形平坦,土层深厚C.植物生长量大于南方低山丘陵区D.成土母质矿物养分多3.红壤的肥力、疏松程度和酸碱度不利于农作物高产,为了实现当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可采取的改良措施有()①大力推广秸秆还田①大量施用化肥①增施熟石灰①掺沙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4.读图回答,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A.有机质含量B.质地C.发育程度和肥力大小D.土层厚度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
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
完成下面小题。
5.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成土母质B.气候C.生物D.地形6.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A.燥红土B.砖红壤C.黑土D.黄壤读土壤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影响土壤质地的主要因素是()A.人类活动B.成土母质C.气候D.生物8.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A.有机质积累多B.自然植被茂密C.矿物养分流失快D.生物残体分解快不同初始利用方式的土地被开垦为耕地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情况不同。
下图为被开垦为耕地后,我国新疆昌吉州1980-2018年不同初始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80-2018年不同初始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9.图中a最有可能是()A.盐碱地B.裸地C.低覆盖草地D.高覆盖草地10.开垦为耕地,对土壤影响正确的是()①收获农产品利于有机质增加①持续的施肥和灌溉等活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①不同的土壤,种植同类作物影响是一致的①作物残茬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土壤养分的流动与转换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11.草地对该区土壤形成的影响有()①草的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①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①产生新的矿物质元素①改善成土母质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①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二、综合题12.读“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生物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新教材中图版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六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同步练习含答案
![新教材中图版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六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2bae8d0975f46526d3e125.png)
A.甲-海陆变迁 乙-水循环 丙-生物作用 丁-风化作用
B.甲-海陆变迁 乙-大气循环 丙-生物作用 丁-风化作用
C.甲-搬运作用 乙-大气循环 丙-变质作用 丁-侵蚀作用
D.甲-搬运作用 乙-水循环 丙-变质作用 丁-侵蚀作用
6.在土壤形成过程中( )
8.与阳坡相比,阴坡( )
A.温度高、降水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B.温度低、降水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C.温度高、蒸发强,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强
D.温度低、蒸发弱,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弱
读某地成土母质分布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图示成土母质的来源,分析正确的是( )
A.残积物是风化基岩①风化残留的碎屑物
(3)简答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A2.C3.D4.B5.A6.D7.C8.D
9.A10.B11.D12.B13.A14.B15.A
16.(1)直布罗陀海峡;少雨;缩小。
(2)新兴工业;服务业或第三产业。
(3)市场或延长市场供应期;保持水土
(4)上层沙土有利于水分下渗并减少水分蒸发(答出有利于水分下渗或减少水分蒸发即可得1分);中层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下层黏土避免水分和养分流失,防止盐分上升。(避免水分流失或避免养分流失或防止盐分上升即可)
17.读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是由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水分等物质组成。
(2)土壤中的矿物质(无机盐)源于____________,包括岩石碎屑、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3)土壤中的有机质来源于有哪些?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巩固练习2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巩固练习2](https://img.taocdn.com/s3/m/b00c8e4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5c.png)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自然土壤剖面从上到下的顺序正确的是( )A.凋落物层、腐殖质层和泥炭层、淀积层、淋溶层、母质层和母岩层B.凋落物层、腐殖质层和泥炭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C.腐殖质层和泥炭层、凋落物层、淋溶层、淀积层、母岩层和母质层D.腐殖质层和泥炭层、淋溶层、凋落物层、淀积层、母岩层和母质层下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2~3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3.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 ) A.是岩石的作用B.是气候的作用C.是生物的作用D.是地形的作用4.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B.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C.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D.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读土壤剖面的分层划分(右图所示),完成第5~6题。
5.观察土壤剖面后,同学们发表了下列不同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A.甲同学:有机层厚度大,质地粗B.乙同学:腐殖质层颜色偏暗黑C.丙同学:淋溶层富含枯枝落叶D.丁同学:淀积层色泽呈灰黑色6.当地森林土壤颜色偏红,说明该地气候( )A.温暖多雨B.炎热干燥C.温和湿润D.寒冷干燥土壤凋萎湿度是指土壤水分减少到使植物叶片开始呈现萎蔫状态时的土壤湿度,被认为是植物能够吸收的土壤水的最低值。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不同树种(苗木)凋萎湿度测量结果。
读下图,完成第7~8题。
7.对土壤凋萎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气温高低B.土质颗粒C.基岩性质D.降水多少8.图中树种抗旱能力最强的是( )A.富士苹果B.山丁子C.久保桃D.山桃入渗率指水分自地表渗入土壤中的强度,以每小时若干毫米表示。
高中地理课时练11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课时练11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5fd136e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d.png)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基础性训练】共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2021·日照高一检测)读某地成土母质分布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决定了( )2.甲、乙、丙、丁中土壤发育程度最差的是( )【解析】1选B,2选D。
第1题,成土母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影响成土过程的速度,性质和方向;母质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不同母质上形成的土壤,其养分,质地情况有所不同;母质影响土壤的矿物组成和机械组成。
第2题,受地形影响,甲、乙两地地势较高,有一定坡度,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丙地地势较平坦,洪积物在稳定的生物、气候条件下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丁地为基岩,缺少成土母质,土壤发育程度最差。
(2021·温州高一检测)读风化作用强弱与气候相关示意图,回答3、4题。
3.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①到②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加强B.从②到③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C.从③到④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D.从④到①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4.①处地表的土地景观特征最可能是( )A.红土【解析】3选B,4选B。
第3题,从①到②,由干到湿,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从②到③,由热到冷,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从③到④,由湿到干,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增强;从④到①,由冷到热,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增强。
第4题,①处土地景观的特征是在“干”“热”的条件下形成,最有可能是沙土。
【补偿训练】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读我国某地土壤剖面图(局部),回答(1)、(2)题。
(1)该地区土壤表层黑色腐殖质层厚度小,最主要的原因是( )(2)该图体现的物质循环有 ( )①水循环②生物圈循环③地质循环④大气热力环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1)选B,(2)选A。
第(1)题,腐殖质是植物枯枝落叶和动物遗体在微生物分解过程中形成的,微生物的活跃程度受气温影响大,在适当的高温环境下,微生物分解作用强大,腐殖质层就薄。
《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https://img.taocdn.com/s3/m/c3b3c0e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5.png)
《第六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土壤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是:A、气候因素B、生物因素C、地形因素D、母质因素2、下列哪种生物对土壤形成有显著促进作用?A、真菌B、细菌C、动物D、所有生物3、土壤的质地主要受哪种因素影响?A、气候因素B、生物因素C、地形因素D、母质因素4、下列哪种因素最能加速土壤形成过程?A、降水稀少B、气温低C、地表植被覆盖率高D、坡度陡5、(选择题)下列哪项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不如气候、母岩和生物因素显著?A. 地形B. 气候C. 母岩D. 生物6、(选择题)以下说法中,哪一项与土壤层次结构无关?A. 土壤质地B. 土壤肥力C. 土壤颜色D. 土壤pH值7、题干:以下哪种因素不是土壤形成的非生物因素?A. 气候B. 母质C. 生物D. 地形8、题干: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以下哪种生物活动对土壤形成有促进作用?A. 蚯蚓挖掘土壤B. 树木根系固定土壤C. 草原植被覆盖土壤D. 食物残渣积累土壤9、下列哪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最小?A、生物因素B、气候因素C、地形因素D、地质因素 10、以下哪种气候条件最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A、热带雨林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寒带气候11、下列哪项不属于土壤形成的成土母质?()A. 岩石B. 沉积物C. 农作物残留物D. 水体12、影响土壤形成最直接、影响范围最大的因素是()。
A. 地形B. 气候C. 生物D. 成土母质13、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非生物因素?A. 气候B. 地形C. 地质D. 植被14、在下列土壤类型中,哪一种土壤的形成主要与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有关?A. 黄土B. 黑土C. 红壤D. 沙土15、土壤中的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石的风化作用,这一过程主要受哪种因素影响最大?A、生物因素B、气候条件C、母质D、地形条件16、在以下哪个气候条件下,土壤的形成速度会相对更快?A、寒冷湿润B、炎热干燥C、温暖湿润D、温带海洋性气候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分析下列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并说明其作用原理。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分层练习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分层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f4c2bec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36.png)
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六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基础篇】一、单选题读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气候B.地形C.生物D.成土母质2.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A.有机质含量B.质地C.发育程度和肥力大小D.土层厚度【答案】1.C 2.B【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土壤是多个自然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其中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有机物能够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腐殖质,为土壤提供肥力。
故选C。
2.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为土壤提供矿物质,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即土壤的质地。
故选B。
3.土壤按照质地来划分,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下列关于这三类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A.砂土成分以砂粒占优势,故保水、保肥能力差B.黏土颗粒较小,土壤透水性差,但保水、保肥能力强,是农业生产最理想的土壤质地C.壤土颗粒大小适中,既透气透水,又蓄水保肥,是农业生产的理想土壤质地D.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的质地要求不同【答案】B【解析】砂土颗粒间孔隙大,小孔隙少,毛细管作用弱,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沙质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快、积累下来的比较少,由此导致土壤保肥性差,A对。
黏土是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水分不容易从中通过,水多气少,养分转化慢,施肥见效慢,不是理想的土壤质地,B错。
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
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C对。
不同农作物对土壤的质地要求不同,D对。
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选项,故选B。
4.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有很大流动性,它们的运动和比例的变化对土壤肥力起很大作用。
当土壤中水分过多时( )①空气受排挤②土壤温度上升③土壤缺氧④影响植物生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C【解析】土壤孔隙总体积是一定的,而占据这部分体积的是水分和空气。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课时训练1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课时训练1](https://img.taocdn.com/s3/m/d06d2e0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c.png)
第六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课时训练考点1土壤的物质组成及剖面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表层和浅水域底部,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具有一定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据此完成1~3题。
1.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是()A.矿物颗粒大小B.透气状况C.有机质含量多少D.透水能力大小答案:C解析:土壤有机质在土壤中的含量并不高,但它却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
2.土壤中矿物部分的主要来源是()A.矿物质B.有机质C.水分D.空气答案:A解析:矿物质经风化分解,能够把原来固结在矿物中的一些养分元素如钾、钙、磷等释放出来,供植物吸收。
3.与一般岩石相比较,土壤的特征是()A.透水性差B.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C.致密粘重D.在地表以下答案:B解析:具有一定肥力,能生长植物是土壤的特征。
4.下列关于土壤剖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机质层一般出现在土壤底层B.沉积层是土壤物质积累的地方C.母质层和母岩层含有大量有机质D.淋溶层里含有大量矿物质答案:B解析:土壤剖面里,有机质层一般出现在土壤表层,淋溶层是因淋溶作用使土壤物质发生迁移和损失的土层,矿物质向下或向上迁移;沉积层是土壤物质积累的地方;母质层和母岩层有机质含量很少。
考点2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下图为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气候B.地形C.生物D.岩石答案:C解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发育程度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答案:B解析: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养分,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肥力高低,地形主要影响土层厚度,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发育程度。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植被和黑土分布图。
读图,完成7~8题。
7.该地黑土形成的有利条件是()A.雨热异期B.森林茂密C.草原广布D.河流众多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黑土主要分布在草原带和森林草原带,说明草原植被有利于黑土的形成,C项正确;南部雨热不同期的地中海气候和北部的森林沼泽带并没有黑土分布,说明雨热异期和森林茂密不是该地黑土形成的有利条件,A、B两项错误;图中流经黑土区的河流较少,故D项错误。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检测12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检测12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f5d8415f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0.png)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合格·过关练]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据此回答1~2题。
1.组成土壤的四种物质分别是( )A.岩石、有机质、水分、空气B.砾石、矿物质、水分、空气C.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D.岩石、砾石、有机质、水分2.下列土壤以颜色命名的是( )A.黑土、水稻土B.黑土、黄壤C.水稻土、红壤D.荒漠土、黄壤解析:1.C 2.B 第1题,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砾石是岩石破碎物,可为土壤形成提供矿物质。
第2题,黑土、黄壤和红壤等都是以土壤的颜色来命名的;水稻土是以农作物的名称命名的;荒漠土是根据植物难以生长的自然状态命名的。
下图示意某土壤剖面,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的土壤区域,丁代表底层基岩。
据此完成3~4题。
3.该土壤剖面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区域是( )A.甲B.乙C.丙D.丁4.土壤有机质来源于自然地理要素中的( )A.气候B.地形C.生物D.成土母质解析:3.A 4.C 第3题,土壤有机质多集中在土壤表层。
第4题,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
图a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b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
据此完成5~6题。
5.图a中甲为( )A.有机层B.淀积层C.耕作层D.犁底层6.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解析:5.B 6.C 第5题,图a显示,甲位于淋溶层和成土母质层之间,为淀积层,故选B项。
第6题,从图b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 cm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低;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表层土壤有机质较低,说明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多流水侵蚀作用。
故选C项。
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测试卷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f023fe7a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0.png)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河网密布,径流量大C.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小D.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作用显著2.决定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的是()A.地形地势B.降水C.成土母质D.生物3.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有很大流动性,它们的运动和比例的变化对土壤肥力起很大作用。
当土壤中水分过多时()①空气受排挤②土壤温度上升③土壤缺氧④影响植物生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土壤容重(ρb)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Pb=M S V T=M SV s+V w+V a,其中M表示物质质量,V表示物质体积。
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
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
如图为土壤三相物质比例示意图。
土壤容重越大()A.有机质含量越低B.土壤孔隙度越高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D.越利于作物生长5.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A.有机质最初来源B.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C.发育程度和肥力大小D.土层厚度6.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决定了()A.岩石的风化产物B.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C.母岩的类型D.腐殖质的含量7.下列土壤肥力较高的是()A.热带雨林地区土壤B.东南丘陵的红壤C.东北平原的黑土D.黄土高原的黄土8.土壤是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工培育的水稻土是四川盆地的地带性土壤B.黄河三角洲冲积土比江南丘陵红壤发育程度差C.火山喷发对东南亚群岛肥沃土壤的形成有一定影响D.刚果盆地因为常年高温多雨,风化壳较厚,有机质较多9.下列关于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A.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比干冷地区快B.湿热地区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C.冷湿环境不利于有机质积累,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多D.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土壤的分布规律10.图示区域()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11.如图为在锡林郭勒研学时采集数据制作的“降雨量的变化对地下生物量不同土壤层分配的影响统计图”(﹣50%为减少50%降雨量的样地,CK为参照样地,+50%为增加50%降雨量的样地)。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巩固练习3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巩固练习3](https://img.taocdn.com/s3/m/bfd90187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3.png)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巩固练习一、选择题土壤是自然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又是植物扎根立足的场所。
我国东北地区是黑土地,华北平原是黄土地,成都平原分布着紫色土,江南丘陵分布着红壤。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土壤颜色与制约其形成因素的连线正确的是( )A.黑土——草类植物的大量生长B.黄土——湿热的气候条件C.紫色土——风力作用D.红壤——岩石特征2.成都平原的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说明( )A.植物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B.成土母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C.生物对土壤的形成影响巨大D.空气的氧化作用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地区土壤的肥力大小( )A.东北的黑土地>华北平原的黄土地江南丘陵的红壤>成都平原的紫色土B.东北的黑土地>成都平原的紫色土壤江南丘陵的红壤>华北平原的黄土地C.东北的黑土地<华北平原的黄土地江南丘陵的红壤>成都平原的紫色土D.东北的黑土地>江南丘陵的红壤成都平原的紫色土>华北平原的黄土地读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腐殖质层B.②为淋溶层C.③为底土层D.④为心土层5.关于②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B.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D.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
图1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
图2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A.生物B.地形C.降水D.成土母质7.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A.甲与ⅠB.甲与ⅡC.乙与ⅡD.丙与Ⅰ(2021·成都高一检测) 2018年开始,袁隆平海水稻(海水稻并不是用海水灌溉水稻,而是一种抗盐碱水稻,比普通水稻更耐盐碱环境)科研团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重度盐碱土地开辟了向大漠要耕地的试验田,如今在试种80亩的基础上,已被超过300亩的绿色稻苗覆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练习题
1.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是()
A.气候湿热、草类茂盛B.气候湿热的热带森林
C.气候相对寒冷的草原地区D.气候相对寒冷的森林地区
2.土壤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有()
A.土壤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都非常密切
B.南方水稻土的形成与人类长期耕作和培育有关
C.土壤属于可更新资源,无论怎样使用肥力都不会下降
D.成熟土壤的形成都是自然因素的影响,与人类活动无关
3.华北地区可能对土壤产生不良影响的人类活动是()
A.翻耕土地B.种植绿肥C.施用有机肥D.过度灌溉
读我国某地区土壤中空气和地下水月平均分布图,回答4~5
题。
4.该地区最可能是()
A.广州B.石家庄C.武汉D.哈尔滨
5.该地区6月土壤中空气较少的原因是()
A.植物生长快,消耗了土壤中的空气B.大量抽取地下水,灌溉农田
C.恰逢梅雨期,降水丰富D.伏旱时期,气候干旱
浙江境内多丘陵山地,下图为西天目山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回答6~7题。
6.图中M处的成土母质类型主要是()
A.洪积物、冲积B.残积物、坡积物
C.洪积物、残积物D.冲积物、坡积物
7.N处发育的土壤类型是()
A.黑土B.红壤
C.寒漠土D.冲积土
8.陡峭的土坡上难以发育深厚的土壤的原因是()
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B.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度较慢
C.光热条件太差D.水分条件太差
9.我国东北平原有沃野千里的黑土,其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草木的生生死死,积累了有机质
B.“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火山口喷发的火山岩风化形成的
C.“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流水侵蚀带来的肥沃土壤在这里沉积形成的D.“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农民年复一年用粪肥培育出来的
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说明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2)在大陆中部的大平原上,由西向东,随着________的增加,草类生长旺盛,土壤有机质含量也不断________。
(3)在降水更多的东部地区,植被演变为________,由于这种植被能提供的枝叶少于草类,土壤中的有机质明显________。
(4)由于东部地区由北向南温度增加,尽管生长季节变长,生物生产量增加,但土壤中有机质仍有所下降,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总结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多少的基本规律。
[学考等级练]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
图a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b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
据此回答1~2题。
1.图a中甲为()
A.有机层B.淀积层C.耕作层D.犁底层
2.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
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回答3~4题。
3.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
A.风化基岩B.气候C.地形D.生物
4.图示区域()
①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③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④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土壤容重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与同容积水重量的比值。
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
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
据此回答5~6题。
5.土壤容重越大,()
A.有机质含量越低B.土壤孔隙度越高
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D.越利于作物生长
6.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
A.引水灌溉B.秸秆还田C.深耕土地D.红壤掺沙
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分布图。
读图回答7~8题。
7.甲图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
A.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增加B.土壤总的储水能力提高十分显著
C.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D.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减少明显
8.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
A.阳坡缓坡B.阳坡陡坡C.阴坡陡坡D.阴坡缓坡
9.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其形成和发展受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中,具有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的土壤层是________层和________层。
(2)不同的土壤质地存在差异。
决定土壤质地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
(3)分析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A层的成因及影响其厚度的因素。
土壤答案:
1.解析:选C。
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微生物分解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森林地区,植物体内有机质积累多。
故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是气候相对寒冷的草原地区。
2.解析:选B。
土壤与工业关系不大;水稻土是人们长期耕作和培育形成的;土壤在人类耕作过程中可能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或升高;成熟土壤是在人类不断耕作过程中形成的。
3.解析:选D。
过度灌溉会导致华北地区的土壤盐碱化。
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6月份地下水最丰富,而6月雨带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丰富,雨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也比较丰富。
所以该地区最可能是长江沿岸城市武汉。
第5题,土壤中的空气和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当地下水丰富时,土壤中空气就比较少,所以6月土壤中空气少是因为此时地下水丰富,而地下水丰富的原因是6月长江地区受准静止锋的影响进入了雨季。
答案:4.C 5.C
解析:第6题,图中M位于山坡凹处,其上的径流沉积物在此因地形阻挡会有一定的堆积,本身亦有坡地沉积物堆积,因此该地成土母质类型主要是残积物、坡积物,选B。
第7题,N处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应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发育的土壤类型是红壤,选B。
答案:6.B7.B
8.解析:选A。
山坡陡峭导致水流速度加快,流水对表层土壤的侵蚀能力强,土壤流失多,因此难以形成深厚的土壤。
9.解析:选A。
东北平原上的黑土是因富含有机质而肥力很高的自然土壤,是一种地带性的土壤,因土壤的表层含有草木腐败的腐殖质层而使土壤呈现为黑色。
10.答案:(1)气温降水
(2)降水量增多
(3)森林减少
(4)温度提高后有机质分解加快,有机质淋失增多
(5)从美国大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草原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多少与草本植物丰歉有关,降水多的地方,草木生长茂盛,土壤中有机质增多;森林能提供的枝叶数量少于草本植物,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会降低;美国南部森林,由于气温高,降水多,有机质的分解、淋失也增多,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又会降低。
[学考等级练]
解析:第1题,图a显示,甲位于淋溶层和成土母质层之间,为淀积层,故选B项。
第2题,从图b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 cm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低;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表层土壤有机质较低,说明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多流水侵蚀作用。
故选C 项。
答案:1.B 2.C
解析:第3题,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故答案选D项。
第4题,植被覆盖率越高,水体下渗越多,地表径流越少,因此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①正确;陡坡上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迁移较快,因此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②正确;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③错误;地下径流量受当地降水和植被的影响大,④错误。
因此①②正确,故答案选A。
答案:3.D 4.A
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土壤容重越大,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孔隙度越低,选A。
第6题,秸秆还田、深耕土地、红壤掺沙都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而引水灌溉使得土壤物质紧实,可能会提高土壤容重,选A。
答案:5.A 6.A
解析:第7题,根据甲图信息可知,坡度越大,土壤含水量越小,土壤水分大多来自地表径流的下渗。
因此,甲图表明随坡度增加,地表径流下渗能力降低,选C。
第8题,黄土高原植被生长条件与水分条件息息相关。
根据乙图,同一深度,阴坡的含水量较高;根据甲图,同一深度,坡度缓的地方含水量较多,因此,本题选D。
答案:7.C8.D
9.答案:(1)腐殖质淋溶(2)成土母质(3)枯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
影响厚度的因素:枯枝落叶的数量;气温高低对微生物活跃程度的影响;降水量所形成的淋溶强度;坡度大小和人类活动。
解析:(1)根据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可推断出答案。
(2)成土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基础。
(3)枯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形成腐殖质层。
其影响因素主要与动植物的数量、气候和人类活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