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英美新批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七 讲
文
本
批
评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文本批评概述
一、俄国形式主义批评
二、英美新批评 三、结构主义批评
四、解构主义批评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第一节
英美新批评
一、新批评的发展历程
新批评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至30年 代在美国成形,四五十年代在美国达到鼎盛阶段 。由于主要存在英国和美国两个地区,所以通常 又叫英美新批评。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与新批评的关系
瑞恰兹曾6次到中国,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任教 ,是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的先驱。 燕卜荪1937~1940年、1947~1952在北大任教, 培养了王佐良等知名学者。 中国学者朱自清、钱锺书、郭绍虞、陈寅恪等人 都曾经用新批评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过中国古典文 学。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诗歌语言有“构架/肌质”两种成分,“构架”( structure)指诗中可以用散文转述、意释或换成另 一种说法的成分,是诗歌的逻辑构架,属于理性 因素。 “肌质”(texture)是诗中无法用其他语言转述 的东西。 文学语言具有“肌质”性。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燕卜荪《含混七型》论复义
①一个词或句子同时产生了几个方面的意思。 ②多种词句的不同意义共同构成了某种蕴意。 ③同一个词具有两个似乎不相关甚至矛盾的意思。 ④词语具有的各种不同的意义合起来表达了一种复 杂的感情或心态。 ⑤一种比喻或修辞手段所表达的思想介于两种意义 之间。 ⑥矛盾的表述迫使读者自己去寻找解释。 ⑦两种矛盾的意义暴露了作者思想的分裂。
张力
艾伦.泰特在《诗的张力》中认为诗歌的语言和 语义即一定的(外延)指称性,又具有能够引发 各种联想和想象的(内涵)暗示性。 “外延”:词典意义,即字面意义。 “内涵”:感情色彩或暗示意义”。 文学语言和语义始终徘徊在内涵与外延、确定的 指向与模糊的暗示之间,构成了一种紧张的关系 即所谓的张力。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钱鍾书:《谈艺录》
唐人李贺好用“动字、形容字之有硬性者”来 写流动的、轻盈的物象,形成了“变轻清者为 凝重,使流易者具锋芒”的特点,与一般人眼 里的事物常态不一样。 如“空山凝云颓不流”、“黑云压城城欲摧” 云是“凝云”,乌云也有压倒城楼的份量。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细读分析举例之二:
叶绍翁《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细读分析举例之二:
其实脱胎于陆游《剑南诗稿》卷十八《马上作》:“杨柳 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过第三句写得比陆游 新警。 《南宋群贤小集》第十册有另一位“江湖派”诗人张良臣 的《雪窗小集》,里面的《偶题》说:“一段好春藏不尽 ,粉墙斜露杏花俏”。第三句有闲字填衬,也不及叶绍翁 的来得具体。 这种景色,唐人也曾描写,例如温庭筠的《杏花》:“杳 杳艳歌春日午,出墙何处隔朱门”,吴融《途中见杏花》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又“独照影时 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但是或则和其他的情景掺杂 排列,或则没有安放在一篇中留下印象最深的地位,都不 及宋人写得这样醒豁。
新批评理论家共同点:注重对文本的逐字逐 句的细读,从语义的层面研究文学。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一、新批评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20年~1930年,新批评的发轫 期。代表理论家有英国的瑞恰兹和艾略特。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艾略特:诗歌非个人化理论 《传统与个人才能》: “一个艺术家的前进历程是不断地牺牲自己,不 断地消灭自己的个性的历程”。 “诗人没有什么个性可以表现,只有一个特殊的 工具,只是工具,不是个性”。 “诗歌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情,不是表 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 “诚实的批评和敏感的鉴赏,并不注意诗人,而 注意诗。”
一、新批评的发展历程
第三时间段:1945年~1957年,新批评的鼎 盛时代。新批评的重镇由英国转到美国,代表人 物有韦勒克、维姆萨特、布鲁克斯等。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韦勒克: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 外部研究:研究作家个人因素,社会背景,时代 环境对作品造成的影响。 内部研究:研究作品自身的内部结构,包括音韵 ,表义,意象,叙事技巧等。 “文学研究的合情合理的出发点是解释和分析作 品本身。”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细读分析举例之一:
王禹偁《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与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细读分析举例之一: “按逻辑说来,“反”包含先有“正”,否定命题 总是预先假设着肯定命题。诗人常常运用这个道理 。山峰本来是不能语而“无语”的,王禹偁说它们 “无语”或如龚自珍《己亥杂诗》说:“送我摇鞭 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并不违反事实;但是 同时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 忽然“无语”。这样,“数峰无语”、“此山无语 ”才不是一句不消说得的废话。改用正面的说法, 例如“数峰毕静”就减削了意味……”
首先,预设文本是独立的、非历史的,是一个封 闭的自主空间; 其次,文学是隐喻、象征的,文本是由语言的冲 突(反讽和悖论)构成的张力结构; 阅读不是寻找主题意义,而是分析文本的语言结 构。 细读法的目的就是找出由悖论、隐喻、反讽、象 征等形成的诗歌语言的张力结构。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二、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方法
语义分析是新批评在方法论上的特点。新批评自 己把这种语义分析称为“细读”。 “细读”,是指对文学文本、尤其是文本的语言 、语义,作尽可能详尽的分析和解释,通过这样 的解读,达到对文本蕴意的理解和感受。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细读法close reading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卞之琳:《断章》
李健吾先生认为,这首诗在“装饰”两字上做文 章,诗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却埋着说不尽 的悲哀——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卞之琳:《断章》
有人认为是一首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诗作。 有人认为是距离产生美的诗作等。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卞之琳:《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卞之琳:《断章》
评论家章亚昕:《断章》写了一位绝代佳人。诗 人不去说“你”如何美,而是去叙述她如何成为 如痴如醉的审美对象、“风景”的一部分,而是 去描写她如何成为日思夜想的恋爱对象、“梦” 中的花朵。评不写她的外貌,而写她引起的痴情 ,就能造成抒情的内在,意味的微妙。 (诗人臧克家也有同感)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wk.baidu.com
卞之琳:《断章》
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穷尽的,可以从多个 层面使诗歌衍生出不同的含义来。不同的读者读 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传统、艺术观念 、鉴赏心境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 产生全然不同的发现。 《断章》的魅力就在于这首诗的主旨朦胧性和 不确定性。(含混)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意图谬误”和“感受谬误”
1946年和1948年,新批评两个理论家维姆萨 特和比尔兹利合作,先后发表了《意图谬见》与 《感受谬见》两篇论文。 两篇论文尤其是《感受谬见》引起极大争议,同 时也普及和巩固了文本中心主义的观念。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二、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方法
(一)含混(复义) 含混就是一个语言单位包含多种涵义并引起不同 理解的现象。 Ambiguity:“多义、含混、晦涩”。 复义是文学语言最基本的特点 语言本身的含义对作家言说意义的干扰,使文学 文本形成了具有多种含义的可能,其既可以强化 作家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可能与作家的意思冲突 甚至相悖。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张力
Oh Wind,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雪莱《西风颂》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卞之琳:《断章》
卞之琳:“这是抒情诗……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 情,写一刹那的意境。” “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 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 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 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别 人梦境的装饰。” “我的意思是着重在相对上。”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兰色姆:《新批评》
1941年,美国学者兰色姆出版《新批评》,对艾 略特、瑞恰慈等人的理论进行评述,新批评派由 此书得名。兰色姆被认为是“新批评”的真正创 始人。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兰色姆:文学语言的特殊性
文学本体论:作品为中心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钱锺书:《宋诗选注》
《宋诗选注》虽然用的是中国传统 的选本加注释的模式,但钱锺书的 注释却依照新批评的细读方式,把 诗歌的读解和欣赏建立在语义分析 的基础上。 注释一般都是对字句读音、含义的 说明,解释则多取字词的字典义。 钱锺书的注释则关注字句在整首诗 中的意义,特别是字句的隐含义、 言外义。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瑞恰兹:语义学理论 《文学批评原理》: 文学语言是“情感性”(emotive)的,科学语 言则是“指称性”(referential)的。
瑞恰兹把诗定义为“非指称性的伪陈述”,“对 一种伪陈述的接受完全取决于它对我们的情感态 度的影响”。 奠定了诗歌语言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二)语境
新批评的语境和语言学说的语境不完全一样。 语言学的语境是指上下文,强调词语或句子的含 义只有在上下文中才能确定。 新批评的语境还指与文本词语“同时再现的事件 的名称”。 上下文构成的语境是共时性的、在现场的,新批 评的语境对文本而言是历时性的、不在现场的。 历时层面:词语中的历史与文化积淀。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一、新批评的发展历程
第二时间段:1930年~1945年,新批评的形 成发展期。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燕卜荪与美国学 者兰色姆。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威廉· 燕卜荪:含混
威廉·燕卜荪( 1906— —1984)生于英格兰约克 郡,英国著名文学批评家 、诗人。他的成名作为《 朦胧的七种类型》(《含 混七型》) 。 文学语言或语义的“复义 ”性亦即燕卜荪所谓的“ 含混”性(ambiguity) 是文学语言、语义,特别 是诗歌语言语义最重要的 特点。
文
本
批
评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文本批评概述
一、俄国形式主义批评
二、英美新批评 三、结构主义批评
四、解构主义批评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第一节
英美新批评
一、新批评的发展历程
新批评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至30年 代在美国成形,四五十年代在美国达到鼎盛阶段 。由于主要存在英国和美国两个地区,所以通常 又叫英美新批评。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与新批评的关系
瑞恰兹曾6次到中国,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任教 ,是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的先驱。 燕卜荪1937~1940年、1947~1952在北大任教, 培养了王佐良等知名学者。 中国学者朱自清、钱锺书、郭绍虞、陈寅恪等人 都曾经用新批评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过中国古典文 学。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诗歌语言有“构架/肌质”两种成分,“构架”( structure)指诗中可以用散文转述、意释或换成另 一种说法的成分,是诗歌的逻辑构架,属于理性 因素。 “肌质”(texture)是诗中无法用其他语言转述 的东西。 文学语言具有“肌质”性。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燕卜荪《含混七型》论复义
①一个词或句子同时产生了几个方面的意思。 ②多种词句的不同意义共同构成了某种蕴意。 ③同一个词具有两个似乎不相关甚至矛盾的意思。 ④词语具有的各种不同的意义合起来表达了一种复 杂的感情或心态。 ⑤一种比喻或修辞手段所表达的思想介于两种意义 之间。 ⑥矛盾的表述迫使读者自己去寻找解释。 ⑦两种矛盾的意义暴露了作者思想的分裂。
张力
艾伦.泰特在《诗的张力》中认为诗歌的语言和 语义即一定的(外延)指称性,又具有能够引发 各种联想和想象的(内涵)暗示性。 “外延”:词典意义,即字面意义。 “内涵”:感情色彩或暗示意义”。 文学语言和语义始终徘徊在内涵与外延、确定的 指向与模糊的暗示之间,构成了一种紧张的关系 即所谓的张力。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钱鍾书:《谈艺录》
唐人李贺好用“动字、形容字之有硬性者”来 写流动的、轻盈的物象,形成了“变轻清者为 凝重,使流易者具锋芒”的特点,与一般人眼 里的事物常态不一样。 如“空山凝云颓不流”、“黑云压城城欲摧” 云是“凝云”,乌云也有压倒城楼的份量。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细读分析举例之二:
叶绍翁《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细读分析举例之二:
其实脱胎于陆游《剑南诗稿》卷十八《马上作》:“杨柳 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过第三句写得比陆游 新警。 《南宋群贤小集》第十册有另一位“江湖派”诗人张良臣 的《雪窗小集》,里面的《偶题》说:“一段好春藏不尽 ,粉墙斜露杏花俏”。第三句有闲字填衬,也不及叶绍翁 的来得具体。 这种景色,唐人也曾描写,例如温庭筠的《杏花》:“杳 杳艳歌春日午,出墙何处隔朱门”,吴融《途中见杏花》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又“独照影时 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但是或则和其他的情景掺杂 排列,或则没有安放在一篇中留下印象最深的地位,都不 及宋人写得这样醒豁。
新批评理论家共同点:注重对文本的逐字逐 句的细读,从语义的层面研究文学。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一、新批评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20年~1930年,新批评的发轫 期。代表理论家有英国的瑞恰兹和艾略特。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艾略特:诗歌非个人化理论 《传统与个人才能》: “一个艺术家的前进历程是不断地牺牲自己,不 断地消灭自己的个性的历程”。 “诗人没有什么个性可以表现,只有一个特殊的 工具,只是工具,不是个性”。 “诗歌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情,不是表 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 “诚实的批评和敏感的鉴赏,并不注意诗人,而 注意诗。”
一、新批评的发展历程
第三时间段:1945年~1957年,新批评的鼎 盛时代。新批评的重镇由英国转到美国,代表人 物有韦勒克、维姆萨特、布鲁克斯等。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韦勒克: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 外部研究:研究作家个人因素,社会背景,时代 环境对作品造成的影响。 内部研究:研究作品自身的内部结构,包括音韵 ,表义,意象,叙事技巧等。 “文学研究的合情合理的出发点是解释和分析作 品本身。”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细读分析举例之一:
王禹偁《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与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细读分析举例之一: “按逻辑说来,“反”包含先有“正”,否定命题 总是预先假设着肯定命题。诗人常常运用这个道理 。山峰本来是不能语而“无语”的,王禹偁说它们 “无语”或如龚自珍《己亥杂诗》说:“送我摇鞭 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并不违反事实;但是 同时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 忽然“无语”。这样,“数峰无语”、“此山无语 ”才不是一句不消说得的废话。改用正面的说法, 例如“数峰毕静”就减削了意味……”
首先,预设文本是独立的、非历史的,是一个封 闭的自主空间; 其次,文学是隐喻、象征的,文本是由语言的冲 突(反讽和悖论)构成的张力结构; 阅读不是寻找主题意义,而是分析文本的语言结 构。 细读法的目的就是找出由悖论、隐喻、反讽、象 征等形成的诗歌语言的张力结构。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二、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方法
语义分析是新批评在方法论上的特点。新批评自 己把这种语义分析称为“细读”。 “细读”,是指对文学文本、尤其是文本的语言 、语义,作尽可能详尽的分析和解释,通过这样 的解读,达到对文本蕴意的理解和感受。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细读法close reading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卞之琳:《断章》
李健吾先生认为,这首诗在“装饰”两字上做文 章,诗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却埋着说不尽 的悲哀——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卞之琳:《断章》
有人认为是一首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诗作。 有人认为是距离产生美的诗作等。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卞之琳:《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卞之琳:《断章》
评论家章亚昕:《断章》写了一位绝代佳人。诗 人不去说“你”如何美,而是去叙述她如何成为 如痴如醉的审美对象、“风景”的一部分,而是 去描写她如何成为日思夜想的恋爱对象、“梦” 中的花朵。评不写她的外貌,而写她引起的痴情 ,就能造成抒情的内在,意味的微妙。 (诗人臧克家也有同感)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wk.baidu.com
卞之琳:《断章》
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穷尽的,可以从多个 层面使诗歌衍生出不同的含义来。不同的读者读 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传统、艺术观念 、鉴赏心境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 产生全然不同的发现。 《断章》的魅力就在于这首诗的主旨朦胧性和 不确定性。(含混)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意图谬误”和“感受谬误”
1946年和1948年,新批评两个理论家维姆萨 特和比尔兹利合作,先后发表了《意图谬见》与 《感受谬见》两篇论文。 两篇论文尤其是《感受谬见》引起极大争议,同 时也普及和巩固了文本中心主义的观念。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二、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方法
(一)含混(复义) 含混就是一个语言单位包含多种涵义并引起不同 理解的现象。 Ambiguity:“多义、含混、晦涩”。 复义是文学语言最基本的特点 语言本身的含义对作家言说意义的干扰,使文学 文本形成了具有多种含义的可能,其既可以强化 作家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可能与作家的意思冲突 甚至相悖。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张力
Oh Wind,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雪莱《西风颂》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卞之琳:《断章》
卞之琳:“这是抒情诗……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 情,写一刹那的意境。” “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 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 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 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别 人梦境的装饰。” “我的意思是着重在相对上。”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兰色姆:《新批评》
1941年,美国学者兰色姆出版《新批评》,对艾 略特、瑞恰慈等人的理论进行评述,新批评派由 此书得名。兰色姆被认为是“新批评”的真正创 始人。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兰色姆:文学语言的特殊性
文学本体论:作品为中心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钱锺书:《宋诗选注》
《宋诗选注》虽然用的是中国传统 的选本加注释的模式,但钱锺书的 注释却依照新批评的细读方式,把 诗歌的读解和欣赏建立在语义分析 的基础上。 注释一般都是对字句读音、含义的 说明,解释则多取字词的字典义。 钱锺书的注释则关注字句在整首诗 中的意义,特别是字句的隐含义、 言外义。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瑞恰兹:语义学理论 《文学批评原理》: 文学语言是“情感性”(emotive)的,科学语 言则是“指称性”(referential)的。
瑞恰兹把诗定义为“非指称性的伪陈述”,“对 一种伪陈述的接受完全取决于它对我们的情感态 度的影响”。 奠定了诗歌语言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二)语境
新批评的语境和语言学说的语境不完全一样。 语言学的语境是指上下文,强调词语或句子的含 义只有在上下文中才能确定。 新批评的语境还指与文本词语“同时再现的事件 的名称”。 上下文构成的语境是共时性的、在现场的,新批 评的语境对文本而言是历时性的、不在现场的。 历时层面:词语中的历史与文化积淀。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一、新批评的发展历程
第二时间段:1930年~1945年,新批评的形 成发展期。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燕卜荪与美国学 者兰色姆。
www.themegallery.com LOGO
威廉· 燕卜荪:含混
威廉·燕卜荪( 1906— —1984)生于英格兰约克 郡,英国著名文学批评家 、诗人。他的成名作为《 朦胧的七种类型》(《含 混七型》) 。 文学语言或语义的“复义 ”性亦即燕卜荪所谓的“ 含混”性(ambiguity) 是文学语言、语义,特别 是诗歌语言语义最重要的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