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案 4篇
![《孔雀东南飞》教案 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9ce321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07.png)
《孔雀东南飞》教案篇11【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⑴强化诵读,加强积累,背诵精彩章节。
⑵理解铺陈、排比、起兴手法及其艺术性。
⑶欣赏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欣赏人物对话和人物形象。
2、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鉴赏,熟读成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诗作体察汉代贵族家庭生活,以及封建礼教毁灭恩爱夫妻的婚姻乃至生命的现实,感受焦刘二人忠贞不渝的爱情。
【重点、难点】理解字词,疏通诗句,理清本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把握诗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
【解决办法】1、诵读理解,疏通诗句。
2、理清情节发展的线索。
3、通过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把握本诗的主旨。
4、按要求背诵7节诗。
【学生活动】1、第一课时,让学生诵读理解,疏通诗句,把握情节发展的线索。
2、第二课时,设置讨论题,分析诗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把握诗的主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有一首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的诗歌,题目叫《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全诗357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二、诵读感知诵读: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其节奏按意群划分。
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三、疏通、理解借助注释、字典等疏通诗句。
必须掌握的实词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1、堪:承受得了。
(不堪一击)2、徒:白白地,空地。
(徒有虚名)3、可怜:可爱。
(楚楚可怜)4、纷纭:凌乱。
(头绪纷纭,众说纷纭)5、葳蕤(wēi ruí):繁盛的样子。
(树木葳蕤)6、纤纤(xiān):形容细长。
(十指纤纤)7、念:记挂。
(念念不忘)8、却:退出来。
(望而却步)9、区区:愚拙(何乃太区区);真情挚意(感君区区怀)。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优秀8篇)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f693be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e4.png)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优秀8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篇一1、了解焦、刘爱情悲剧,封建家长制摧残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2、了解作品是如何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塑了反礼教、争自由的男女青年的艺术形象的。
3、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诵懂全诗,熟悉情节,探讨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及典型意义。
诵读法,讨论法。
多媒体网络教学。
三课时。
第一课时了解“汉乐府”的有关知识;朗读课文;梳理情节;学习小序及起句的作用。
〖复习旧课〗抽查背诵《离骚》最后一段。
〖学习新课〗导入:请大家在音乐的伴奏下,自读课前提示,以及课后有汉关乐府的知识。
(教师打开网页。
展示课题、背景音乐(梁祝协奏曲)与背景图片。
)2、明确本节课的任务(见网页)3、刚才你们听到的是什么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祝》反映的是封建社会中男女青年的悲剧爱情故事,像这样的故事,在封建时代不足为奇,我们现在就要了解到另一个爱情悲剧故事《孔雀东南飞》了。
4、语文知识(强调:《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又称为“南北双璧)。
课文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关于“汉乐府”。
请看40页方框里的介绍。
五言诗起源与发展:(多媒体显示)中国古代诗歌体裁。
全篇以五字句构成。
最早产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民歌。
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民歌,其五言形式已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
文人五言诗是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出现的。
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达到最高成就的,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
建安以后,五言诗创作日趋繁盛。
唐代以后,五言诗更为发展,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
由于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内容,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因此,它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高一下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三篇
![高一下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6acd96551810a6f52486e4.png)
高一下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三篇篇一设计说明⑴指导思想本设计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立足于培养学生识记理解古汉语知识和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深入探究的良好习惯。
⑵教学构想《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也是乐府诗中的一朵奇葩,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对于这样一篇经典名作,我认为应该不吝时间精读细研,因此我确定用三课时完成。
本单元的话习题为“爱的生命的乐章”,与单元话习题相一致,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青年男女对美妙爱情的固执追求和封建礼教、*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的罪过。
要深入理解这一重点问习题,必须先扫清字词障碍,读懂原文。
本文写作年代离我们十分长远,文中有很多生词、古今异义词等文言知识,可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积攒有关文言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浏览文言文的能力。
另外,人物形象的塑造、思想价值的实现要借助于一定的写作手法,乐府诗常用的赋、比、兴手法也应是学习的内容之一。
因此,我确定了这样三个方面的学习目的。
疏通文意,学习积攒文言基础知识,学生依靠课*释和工具书基本可以完成,因此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自行解决为主,老师可就疑难问习题略作指导。
重点目的的实现可从剖析人物形象入手,采用问习题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作品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难点(起兴手法)的突破可引导学生拓展联想,用学生较为相熟的例子帮助他们理解。
⑶本设计的特点本设计没有刻意求新,而是重在扎实严谨上精选作文章。
教学内容的安排由易到难;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过渡严谨自然。
教学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孔雀东南飞》教学教案教学目的:⑴学习积攒文言基础知识:实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互文等,培养学生浏览文言文的能力⑵剖析人物形象,理解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固执追求和封建礼教、*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幸福的罪过,深入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剖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⑶了解乐府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赋、比、兴教学重点: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固执追求和封建礼教、*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幸福的罪过教学难点:赋、比、兴手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内容:疏通文本,理清情节构造,初步认识作品思想内涵活动过程:一、导入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习题,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写下无数柔美的诗篇歌颂美丽的爱情。
2024孔雀东南飞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2024孔雀东南飞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3fc922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e.png)
2024孔雀东南飞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2.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音乐美,体会古典诗词的魅力。
3.培养学生的朗读、欣赏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诗歌意境美和音乐美。
2.难点:理解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介《孔雀东南飞》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古典诗词,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2.朗读课文(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注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分析课文(1)分析人物形象: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等。
(2)讨论诗歌表现手法:对比、夸张、烘托等。
4.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你认为《孔雀东南飞》中最打动你的人物是谁?为什么?(2)小组分享: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拓展延伸(1)介绍其他与《孔雀东南飞》主题相关的古典诗词。
(2)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
6.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孔雀东南飞》。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对《孔雀东南飞》的欣赏和审美能力有所提高。
2.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得到激发,课堂气氛活跃。
3.在分析人物形象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不深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4.课堂活动设置合理,但时间安排稍显紧张,今后需注意调整。
六、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2.辅助资料:《孔雀东南飞》注释、赏析等3.网络资源:相关诗歌、视频等七、教学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他们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
2.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
3.结合课后作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刘兰芝在面对焦母的压迫时,她的哪些行为表现出了她的坚强和不屈?教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诗中的场景,感受一下孔雀东南飞的壮阔画面。
《孔雀东南飞》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孔雀东南飞》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e8655ce987c24028905fc3b1.png)
《孔雀东南飞》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汉乐府的有关常识。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意副词、古今异义词。
3、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鉴赏刘兰芝、焦仲卿两个人物形象。
2. 注意把握本诗个性化人物语言。
3、理解铺陈、排比、起兴手法及其艺术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和作者对刘兰芝的同情。
【教学重点】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相”“自”的一词多义。
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教学难点】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和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方法:讨论、提问、对话(可尝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在标题下面写下两行字;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
“其实文章就是一曲悲歌,一段悲剧。
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大家熟悉的感天动地的梁祝化蝶就是这种悲剧的延续,而千年过去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随着古人沉痛的悲告而终结,劳燕分飞的《钗头凤》仍在上演着……” 师简介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属。
然而,这一切,并不随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
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踽独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
不久,唐婉抑郁而亡。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不同的不幸,我们的文章演绎的是怎样的一段爱情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二、介绍文体及作家作品1、文体知识——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https://img.taocdn.com/s3/m/98d9f6a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2.png)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孔雀东南飞》全文。
2.分析把握长篇叙事诗的特点。
3.领悟并学习诗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4.感受古代爱情悲剧的美学价值。
二、教学重点1.掌握长篇叙事诗的阅读方法。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3.感受古代爱情悲剧的美学价值。
三、教学难点1.长篇叙事诗的鉴赏方法。
2.人物性格分析的深度。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孔雀东南飞》的作者及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长篇叙事诗的特点。
二、阅读全文1.学生自读全文,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三、分析人物形象1.分析刘兰芝的形象特点。
a.外貌:美丽、端庄b.性格:坚强、善良、忠贞2.分析焦仲卿的形象特点。
a.外貌:英俊、挺拔b.性格:忠厚、善良、痴情四、讨论爱情悲剧的美学价值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爱情悲剧的原因。
2.探讨爱情悲剧的美学价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长篇叙事诗的鉴赏方法。
二、深入分析人物形象1.分析刘兰芝与焦仲卿之间的爱情关系。
a.深情厚爱b.忠贞不渝2.分析刘兰芝与焦母之间的关系。
a.尊重与反抗b.忠孝与爱情之间的冲突三、探讨长篇叙事诗的鉴赏方法1.关注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关注人物形象和情节。
3.关注诗歌的主题和寓意。
四、课堂小结2.强调长篇叙事诗的鉴赏方法。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古代爱情悲剧的美学价值。
二、拓展阅读1.阅读其他古代爱情悲剧作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2.分析不同爱情悲剧的美学价值。
三、课堂讨论1.讨论古代爱情悲剧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2.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四、作业布置1.背诵《孔雀东南飞》全文。
2.写一篇关于古代爱情悲剧的鉴赏文章。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长篇叙事诗的传承价值。
二、课堂讨论1.讨论长篇叙事诗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人教版高一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高一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12d6897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2.png)
人教版高一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故事线索,把握人物性情特点。
2、加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怀上的艺术效果。
3、落实虚词,侧重于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
教学工夫:两课时一、导语导语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不得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类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结为夫妇,死后也要同坟台。
这样的故现真实是太多了,如“白蛇传”、“梁祝化蝶”、“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田螺姑娘”等。
导语二:在标题下方写下两行字:一个断人心地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
其实文章就是一曲悲歌,一段悲剧“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常常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世的生活”,大家熟习的感天动地的梁祝化蝶就是这类悲剧的延续,而千年过去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随着古人沉痛的悲告而终结,劳燕分飞的《钗头凤》仍在演出着……投影:陆游《钗头凤》,师生齐读,简介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销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属。
然而,这一切,并不随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
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愁闷踽踽独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
不久,唐婉抑郁而亡。
”(幸福的家庭都是类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不同的不幸,我们的文章归纳的是怎样的一段爱情呢?让我们随着录音走进课文——(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
)二、解题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理想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孔雀东南飞》(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9f063bb1eb91a37f0115c8c.png)
繁昌县职教中心蒋宗旗一、教学目标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异义字的特点,掌握“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4.注意把握本诗人物语言个性化这一突出的艺术成就。
二、教学重点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体会人物感情;把握人物性格。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三、教学难点1.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四、教学设想: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
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
因此,教学本诗拟从人物命运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教学时数:3教时五、课前预习:通读全诗,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第一教时第二教时一、回顾诗歌内容,简述故事情节,把握诗歌结构。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
要点:刘兰芝的美德,两情相依的重要情节,兰芝抗婚,双双殉情,化鸟双飞的愿望。
2、诗歌结构:层次章节内容情节进展起兴首句托物起兴第一部分 2 兰芝自诉开端第二部分3-12 夫妻誓别发展(一)第三部分13-22 兰芝抗婚发展(二)第四部分23-32 双双殉情高潮第五部分最后一节化鸟双飞尾声二、研读探究: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1)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起什么作用?明确: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
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奠定全诗了凄恻缠绵、哀婉伤感的感情基调。
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尾声化为鸳鸯充满了什么色彩,结构上有何作用?还有什么作品采用了这种结尾?明确:浪漫主义色彩。
呼应开头,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三、人物形象分析教师:《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最新10篇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最新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1882d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7.png)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最新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高一下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最新10篇孔雀东南飞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学的古文篇目,《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https://img.taocdn.com/s3/m/15acf348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3.png)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理解我国第一____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p 人物性格的才能。
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才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权力作斗争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提醒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三、教学难点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四、教学方法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以情感朗读贯穿课堂始终,进展“读中品,品中读”。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孔雀东南飞》堪称我国古代爱情诗的绝唱,千百年来,让人们感慨唏嘘不已,也一直让人们思索着。
是什么要素使这首诗具有如此之大的震撼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孔雀东南飞》的世界。
(二)、解题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____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是汉乐府叙事诗开展的顶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诗歌开展中的重要标志。
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根底创作的。
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____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2、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三)、老师引导学生在几处重要片段的分角色朗读中深化体验、品味人物个性化语言,鉴赏、剖析人物形象(以刘兰芝为主要探究对象)1、展示多媒体课件,在画面、文字、音乐背景中,老师范读““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一段。
《孔雀东南飞》(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孔雀东南飞》(高一必修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ad333cd28ea81c758f5786a.png)
16.《孔雀东南飞》一、教学目的1.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3.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背诵默写诗歌中的名句。
4.掌握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文言实词二、教学重点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三、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四、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由该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导人新课。
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信息徐陵(507-583),字孝穆,今山东郯城人。
南朝陈文学家。
少好学,八岁即能文,博涉经史,有口才。
梁时,官东宫学士,两次出使北朝。
入陈,历仕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等职,主持朝廷重要文书的草拟。
其诗赋皆淫靡绮艳,与庾信同为宫体诗代表作家,时人称为“徐庾体”。
编选《玉台新咏》十卷,是现存我国较早的诗歌总集之一。
《玉台新咏》成书于梁代。
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所收诗歌上自汉魏,下迄梁代,共七百九十六篇,其中为《文选》所收者六十九篇。
选诗范围较狭窄,多叙男女闺情,但也不乏杰作,如具有反封建礼教的积极主题和高度艺术成就的我国第一首成熟的长篇叙事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世或题作《孔雀东南飞》)即最先见于此书。
2.乐府和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
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3.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4.“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5.《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6.《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0739304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64.png)
孔雀东南飞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高尔基的《孔雀东南飞》的背景、主题和故事情节;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词汇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关心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分析文章的主题和内涵;掌握并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问学生一些与社会问题相关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入本课内容。
Step 2 预习导入(10分钟)让学生预习课本上关于《孔雀东南飞》的介绍部分,并让他们思考几个问题: - 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 - 你对《孔雀东南飞》中的主题有什么想法和感想?Step 3 阅读理解(30分钟) 1. 让学生听读课文,并找出文中的关键信息。
2.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a) 文章中主要描写了谁的成长经历? b) 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c)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3. 中英文互译。
学生个人完成,然后与同桌交流并互相纠正错误。
Step 4 词汇掌握(15分钟)学生个人学习并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Step 5 语言运用(15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可以参照《孔雀东南飞》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Step 6 总结反思(10分钟)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 你对《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和故事情节有什么新的理解? -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要求1.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
2.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作者高尔基的生平和其他作品。
3.针对自己的短文,进行修改和润色。
4.准备下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孔雀东南飞》,培养了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孔雀东南飞》教案 3篇
![《孔雀东南飞》教案 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f0680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8.png)
《孔雀东南飞》教案篇8一、导入封建家长制是扼杀青年男女爱情自由、婚姻自由的一把利刃,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可恨的是婚后公婆或者丈夫稍有不满,就可以凭一纸修书将女子赶回家。
这样的悲剧在古代不足为奇。
早在梁祝之前即有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以得美丽的孔雀被活活拆散,美梦只有在死后才能实现。
二、解题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
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是我国最早的乐府诗集。
本诗时保留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称古今第一首长诗(区别于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与《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乐府:原指掌管音乐的官府,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为乐府或者新乐府。
三、课文把握1、文章结构开端--兰芝被遣发展--夫妻惜别再发展--兰芝抗婚高潮--双双殉情尾声--告诫后人四、课文分析1、概括诗前小序的内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2、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兼用比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离别。
孔雀徘徊反顾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
统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3、尾声化为鸳鸯充满了什么色彩,结构上有何作用?浪漫主义色彩,呼应开头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五、探究阅读关于铺排1、第9段,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
师:本段用了什么手法?生1:本段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
师:能给大家具体解释一下铺陈吗?(生1沉默)师:心里知道不好表达,是吧。
我来解释一下,铺陈,即铺叙,详细地叙述。
师:请用本段中的一个词概括它的内容。
生2:严妆师:此时此刻,刘兰芝为何要严妆,并且还事事四五通呢?作者着重写装束和仪容,有何用意?请同学们思考,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学生回答。
生3:严妆是刘兰芝一贯的习惯,爱美的表现。
生4:我认为正说明刘兰芝知书识理,有涵养。
生5:它的作用是表现刘兰芝的自尊、外柔内刚。
生6:我认为这里正说明她沉着、镇静,临阵不乱。
孔雀东南飞(并序)(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并序)(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209cfed580216fc710afd65.png)
【教学目标】1、了解“汉乐府”。
2、扣紧赋、兴手法分析《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
的一些表现手法:叙事与抒情的密切结合,铺陈排比的描写手法,托物起兴的开头,浪漫主义的神话结尾。
3、理解仲卿、兰芝婚姻悲剧发生的原因以及现实意义。
4、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迎”“适”“自”等词词义与用法。
【教学重点】1、分析理解人物性格以及悲剧原因。
2、进一步探讨叙事诗表现主题的方法和作品的思想内涵,以及其悲剧意义。
【教学难点】此同时汉代叙事诗的叙事方法和表现手法,这首诗的悲剧内涵和意义。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诗歌朗读涵咏、语言材料整理并理解把握、把握结构。
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诗歌主题思想。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解题;介绍乐府。
1.导入:陆游、唐婉的爱情悲剧及词作《钗头凤》2.解题:《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之作,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稍后出现的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
3.乐府:乐府,原是西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兼及创作、收集民歌、训练乐工。
魏晋之后,把乐府机关演唱的诗歌也称之为乐府,“乐府”就这样成了诗体名称。
汉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
它继承、发展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传统,哺育了后代诗云、文坛、艺坛。
如《上邪》对《还珠格格》词曲创作的影响。
二、初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把握结构。
(一)速读全文,初步读懂全诗,了解情节,理清脉络。
明确:依照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将全诗分成5部分,并给各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划分结果起止段落要点情节第一部分(1-2 段)兰芝自诉开端揭示矛盾第二部分(3-12段)遭遣盟誓发展(一)推进矛盾第三部分(13-21段)被迫改嫁发展(二)深入矛盾第四部分(22-31段)双双殉情高潮矛盾巅峰第五部分(32段)鸳鸯和鸣结局解决矛盾(二)疏通词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雀东南飞》(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二、教学重点:1:理清脉络,掌握全诗故事情节。
2: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1:分析鉴赏人物形象。
2理解铺陈、排比、起兴手法及其艺术性教学时数:2教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入题:1、勾勒诗歌发展脉络:《诗经》——楚辞——乐府民歌2、乐府双璧:《木兰辞》《孔雀东南飞》3、《孔雀东南飞》简介(见课文)补充:《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4、掌握文中重要字词读音。
二、简述故事情节,分析诗歌结构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
要点:刘兰芝的美德,两情相依的重要情节,兰芝抗婚,双双殉情,化鸟双飞的愿望。
2、诗歌结构:层次章节标题情节段落起兴首句托物起兴第一部分“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兰芝自诉开端第二部分“府吏得闻之”—“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发展(一)第三部分“入门上家堂”—“郁郁登郡门”被迫改嫁发展(二)第四部分“阿母谓阿女”—“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高潮第五部分最后一节鸳鸯和鸣尾声三、通假字终老不复取通“娶”箱帘六七十通“奁”府吏见丁宁也写作“叮咛”,嘱咐摧藏马悲哀通“脏”,脏腑蒲苇纫如丝通“韧”,柔软而结实四、归纳“相”、“自”、偏义复词的用法(一)“相”的用法:(1)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称代“你”“我”“他”“之”等等。
如: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代“你”)②及时相遣归(代“我”)③还必相迎取(代“你”)④好自相扶将(代“她”)⑤嬉戏莫相忘(代“我”)⑥誓天不相负(代“你”)⑦不得便相许(代“你”)⑧登即相许和(代“它”)⑨蹑履相逢迎(代“他”)⑩怅然遥相望(代“他”)⑾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2)副词,表示互相,彼此。
如:①相见常日稀②久久莫相忘③六合正相应④叶叶相交通⑤枝枝相覆盖⑥仰头相向鸣⑦黄泉下相见(3)名词,命相,相貌。
如:儿已婚薄禄相(二)“自”的用法“自”作“”自己解释外,还可作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
诗中的“自”字解释如下:①我自不驱卿(本)②本自无教训(本是)③自可断来信(即)④葳自生光(且,还是)⑤自名秦罗敷(其)⑥自名为鸳鸯(其)⑦好自相扶将(亲自)⑧物物各自异(助词,无义)(三)偏义复指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作一个词,只取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另一个词作陪衬①昼夜勤作息(偏:作)②勤心养公姥(偏:母)③我有亲父兄(偏:兄)④逼迫有弟兄(偏:兄)(四)归纳部分古今异义词的用法例:今义古义汝岂得自由自由自在自作主张可怜体无比值得同情可爱却与小姑别转折连词退、回头虽与府吏要需要、要求约定适得府君书适合出嫁、刚才举手长劳劳怅惘若失奄奄黄昏后气息将绝暗沉沉四、布置作业:1、熟读全诗,并背诵规定的片断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序言分析探究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成诗的经过。
二、分析人物形象。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主要塑造了哪些人物?从全诗语言、行为等方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他们分别是怎样一个人?1、刘兰芝是一个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的人。
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
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刘兰芝是一个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的女性。
她明白婆婆要驱逐她,就主动要求“遣归”,对仲卿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对婆婆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亢不卑,很有教养。
阿兄逼婚,她说“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外柔内刚,自有主意。
刘兰芝还是个温顺善良的妇女。
她对仲卿体贴谅解,一方面忠于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一方面设身处地,“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2 焦仲卿个性也非常鲜明,他忠于爱情,而不敢直接抗争,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
他深爱兰芝,扬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无怪乎焦母听到后“槌床便大怒”。
后来不得不与兰芝暂别,他又郑重声明“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
他还说“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直言不讳,态度明朗。
而最后的辞别母亲与“自挂东南枝”的行为则表现了他的反抗性格。
3 焦母是一个突出的反面形、象。
是一个极端蛮横无理的封建家长的典型。
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妻的爱情毫无同情和认识,独断专行。
对儿子,她一会儿恶语威胁,一会儿又软硬兼施。
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长制的丑恶本质。
4 刘兄着墨不多,但他的性行暴戾,趋炎附势,丑态毕露。
他对兰芝所说话的态度既粗暴训斥,盛气凌人,又见利忘义,不顾兄妹亲情。
其尖酸刻薄,冷醒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的面孔。
(要求学生结合诗歌具体的描写,从外貌、勤劳、重情、坚强等方面进行分析。
)三、现实主义要求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达到反映生活本质的目的。
我们从焦、刘身上可以看到怎样的社会现实?(由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
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封建制度渐趋严密,在家庭生活方面,家长制成为清规戒律。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
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面对儒家所规定的封建家长制度、封建礼教,焦仲卿举起的那面反抗的旗帜,无疑是茫茫长夜中的一道闪电!四、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以时间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矛盾冲突为线索,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五、分析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以具体问题探讨的形式分析)1、本诗开头两句(第1段)游离开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明确:不能删。
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
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可参照《艳歌何尝行》: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
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
忽然卒疲病,不能飞相随。
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
)比兴手法在现代的一些流行歌曲中亦常有运用。
如《花心》:“花的心藏在蕊中,空把花期都错过。
你的心晶莹剔透,心中一定还有梦。
”2、①第2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明确:不烦琐。
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
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②要求学生从诗中再找出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
明确:第13段是第2段内容的重复,都是强调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但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又用了一段铺陈,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开焦家前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
既突出了“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
③第2段从时间上(13岁—17岁)作了纵的铺陈,第9段则从妆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
无论那一种铺陈,都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起了积极的作用。
同学们初中时学过的乐府诗《陌上桑》,在描写秦罗敷的美貌时,也是用了横的铺陈。
3、诗中两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刘兰芝比作蒲苇,是否显得累赘?这和情节的发展有何关系?明确:这个比喻第一次出自刘兰芝之口,表示刘兰芝对爱情坚贞不渝,永不变心。
第二次是焦仲卿说的,他用这个比喻来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
表明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出现了分歧。
这两次比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一致的,并能推波助澜,使情节曲折起伏,生动感人。
小结:赋、比、兴是乐府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它对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起了积极的作用。
所以我们在学习乐府诗时应予以重视。
六、探讨刻画人物形象的方式1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的发展。
2通过人物对话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3细节描写。
七、探讨分析结尾部分。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明确: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是为连理枝,象征了爱情的不朽。
合葬化鸟,生不能相守,死要化作比翼双飞的鸳鸯鸟。
“相向鸣”,是他们爱情与幸福的歌唱,悲愤与压抑的控告。
结尾的浪漫主义手法,反衬现实,寄托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在结构上,结尾的鸳鸯双飞和开头孔雀失偶遥相呼应,体现了构思之巧妙、用心之良苦。
故事的尾声与我国一些民间文学相似,“彩虹万里百花开,蝴蝶双双对对来,天荒地老心不变,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
这是人物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诗文起了质的飞跃。
八、课外知识拓展延伸。
、1、《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
《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
刘兰芝回娘家后,也受到家长制的威压。
那么刘兰芝、焦仲卿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不是。
刘、焦两人所反复辩解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
因为他们不能,这才是悲剧中的悲剧。
2、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与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筑就“血泪沈园”!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南宋年间,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因在科场上秉笔直言,抒发抗金忧国之情,而名落孙山。
陆游父母遂安排他与表妹唐琬成婚。
陆游和唐琬结婚后,生活非常幸福。
但是陆游母亲对此不悦,她认为唐琬成天弹琴吟诗,不但有失妇道,而且有误儿子的功名前程。
在母亲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这对夫妻,唐琬另与赵士程结婚。
一日,唐琬与赵士程来到沈园,与陆游相遇,陆游百感交集,提笔在粉墙上留下了传世经典的《钗头凤》。
唐婉再游沈园,和之。
不久抑郁而亡。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挹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是女子呼天以为誓。
“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确是“短章中神品”。
顽强的生命可以摆脱精神枷锁。
只要矢志不渝,执著追求,美好的理想就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