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级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卷

合集下载

2019-2020人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考试测试卷

2019-2020人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考试测试卷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若此图为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A.净化、增温B.净化、增湿C.降温、减湿D.减湿、减温下图中的天气系统沿南北方向移动,每小时移动20千米。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关于图中天气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B.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C.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D.我国冬季常见此天气系统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等温线b的数值大于aB.图示区域为海洋C.图示区域为陆地D.不能判断图示区域是海洋还是陆地读下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各题。

4.图示天气系统为()A.北半球气旋B.北半球反气旋C.南半球气旋D.南半球反气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图中所示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赤道低气压带下图为“同一水平面上的近地面风形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图中③的影响是()A.改变风力大小B.改变风向C.作用于任何大气运动D.纬度越低,影响越明显读下图所示的地理现象,完成下列各题。

7.图中反映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A.洪涝灾害B.全球变暖C.酸雨D.臭氧层破坏下图为“热力环流中某区域高空气压中心及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X、Y、Z为气压值。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8.该区域的位置及高空气压中心分别是()A.北半球;高气压B.北半球;低气压C.南半球;高气压D.南半球;低气压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

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9.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单选题图Ⅰ实线为中纬度某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且图示地区位于南半球,图Ⅱ示意图I中虚线OP一线气压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I中W地的风向最可能是( )A.西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东北风2.图I所示时刻( )A.②地降水概率较③大B.①地风力较②大C.④地的气温较②高D.②地吹偏南风读亚洲季风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根据风向确定此时最可能是()A.1月左右B.4月左右C.7月左右D.11月左右4.此时我国东部地区()A.寒冷干燥B.炎热干燥C.低温少雨D.高温多雨……远眺得多了,便发现了一个规律:每当“风和日丽”的天气,既无“风和”的开朗感觉,更不见“丽日”在哪里。

早晨,太阳在北京市区的上空,呈现出灰白色。

而西山呢?更是一片混沌,连山光的影子都看不见。

而一旦起了风,那景观立刻就不同了。

一夜大风过去,红日蒸腾,京城如洗,西山如画,一切都看得那么清晰。

此时我才发现,北京是那么美。

据此回答问题。

5.文中划线部分所描述的天气现象,形成原因可能是()A.大气污染严重B.臭氧层空洞扩大C.受反气旋控制D.受锋面气旋控制6.文中一夜大风过后的天气可能是由于()A.热带气旋的强烈发展B.季风雨带南移C.冷锋系统过境后D.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图为四种天气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回南天是对我国南方地区一种天气现象的称呼,通常指每年春天时,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开始回升的现象。

与“回南天”相关的天气系统是A.甲B.乙C.丙D.丁8.成语“吴牛喘月”原指江淮地区夏季(7月、8月)多炎暑,水牛见到月亮误以为是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

与“吴牛喘月”相关的天气系统是A.甲B.乙C.丙D.丁下图示意世界某地气温、降水量年内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9.图示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10.该地可能为位于A.刚果盆地B.地中海沿岸C.巴西高原D.美国东南沿海11.该地1月份多雨的原因是A.受西风影响,风由海洋吹向陆地B.受信风影响,风由陆地吹向海洋C.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D.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曙暮光又称“晨昏蒙影”,指太阳东升前和西落后的一段时间内,天空呈现的微弱光亮。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卷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卷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最大的山脉走向大致为()A.东西走向B.南北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D.西北―东南走向下图为“大陆空气柱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关于a、b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图表示冬季、高气压B. b图表示冬季、低气压C. a图表示夏季、低气压D. b图表示夏季、高气压读“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3.甲、乙两幅图反映的时间与P地季节对应正确的是()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9月份、秋季C.甲表示12月份、冬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英国摄影师勒弗朗向媒体公布了一组北极熊母子被困在狭小浮冰上的照片。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4.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

下列现象与气候变暖有关的是()①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台风减少①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①我国东北水稻种植向北推进①青藏高寒区农作物播种推迟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2015年第2l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抑制全球变暖仍是会议的主题。

下图为“地表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5.人类影响大气中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A. ①B. ①C. ①D. ①6.关于气压带的正确叙述是()A.地球上共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B.高气压带都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C.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都是地球上的多雨地带D.由极地高气压吹出来的风都是偏北风读某地气温、降水资料,回答以下三题。

7.该地可能是()A.北京B.悉尼C.罗马D.开普敦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8.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A.甲→乙→丁→丙→甲B.丁→丙→甲→乙→丁C.乙→甲→丙→丁D.乙→甲→丙→丁→乙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等热带地区,虽然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卷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卷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9小题)下图是“某城市热岛形成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据图回答以下两题。

1.如果该城市热力环流圈的空间半径为10.15 km,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该城市建设工业卫星城的理想距离是离城市()A. 5.6 kmB. 10.15 kmC. 12.5 kmD. 101.50 km2.下图中表示风向的箭头是()A.①B.②C.③D.④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两个相同规格的密封玻璃箱,其中甲箱底部放有土层。

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半小时后,同时测量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甲箱温度比乙箱高。

回答以下两题。

3.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A.甲箱的土层吸收太阳辐射B.透进甲箱的太阳辐射更强C.透出乙箱的太阳辐射更多D.乙箱中产生的大气辐射弱联合国《2012年碳排放差距报告》显示,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十分明显。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据此完成以下三题。

4.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A.雪线下降B.能耗减少C.冻土融化D.物种增加下图为某同学通过网络获得的某城市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部分),阅读“天气符号图”,回答以下两题。

5.下面各图与该城市三天来气温、气压变化相符的是()A. AB. BC. CD. D下图中的天气系统沿南北方向移动,每小时移动20千米。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关于图中天气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B.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C.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D.我国冬季常见此天气系统读下面的“我国某地某月1~7日气温变化示意图”,回答以下两题。

7.有关图中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A.这几天中气温最高的是5日和6日B.这几天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7日C.这几天的最低气温一直在下降D.这几天的最高气温基本呈上升趋势下面为某年4月5日8时世界海平面气压(百帕)分布(局部)图,读图回答以下三题。

人教版高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检测题及答案(含两套题)

人教版高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检测题及答案(含两套题)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高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检测题及答案(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题号 一 二 总分 分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是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变化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 .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C .距地面20 km 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D .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大致是-60~20 ℃ 2.关于图中①②两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 )A .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大B .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 .中纬度大陆地区冬季夜间①层大气易出现逆温现象D .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地球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高天流云、风霜雨雪等异彩纷呈的自然现象。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原因不包括( )A .上冷下热B .水汽、杂质含量多C .对流旺盛D .二氧化碳含量多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 )A .对流层气温分布特点是随高度上升,气温降低B .对流层空气上热下冷,空气不稳定C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国庆节,小明和朋友一起去野餐。

下图能反映小明野餐是篝火堆及其周边烟气运动情况的是()A. B. C. D.2.下图为北半球某水平面等压线与风向关系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3.农田水分盈亏量指年降水量与农田作物用水量之差,农田作物用水量受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土地性质等影响。

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农田水分盈亏量分布图。

图中关于农田水分盈亏描述不正确的是()A.东南部以盈余为主 B.由盈转亏的分界线接近400mm年降水量线C.东北部以亏损为主 D.西北部亏损量最大4.下述关于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正确的是()A.我国各地夏季都吹东南风,冬季都吹西北风 B.季风交替季节是我国主要降水季节C.夏季风使我国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加剧了北方严寒,使南北温差增大读下图,图中的A、B两幅图,回答下列各题。

1 / 115.关于图中近地面的大气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 )A.B图的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辐合B.A图的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辐散C.B图中南半球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辐散D.A图中北半球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6.亚欧大陆主要受B控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巴西高原正处在旱季B.印度半岛正处在雨季C.亚平宁半岛正处在雨季D.我国正处在夏季7.关于冷锋和暖锋主要降⽔范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分布在暖⽓团⼀侧 B.主要分布在冷⽓团⼀侧C.主要分布在锋前 D.主要分布在锋后下图示意世界局部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情况。

读图完成完成下列小题。

8.对图中气压带、风带描述正确的是()A.a 风带为北半球信风带 B.a 风带为南半球西风带C.b 气压带空气堆积下沉 D.b 气压带空气受热上升9.关于甲、乙两地气候,判断正确的是()A.甲地此时炎热干燥 B.乙地此时高温多雨C.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 D.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10.下图所示区域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11.关于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正确的是()A. 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北方的雨季比南方长B. 夏季风推进迟缓,雨带徘徊在南方,容易导致南涝北旱C. 夏季风推进迅速,导致我国南北方普遍多雨D. 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下图为中纬和高纬环流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甲处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A.90°N B.30°S C.0° D.90°S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读图回答下题。

2.图中M地的风向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3.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

读图,完成下题。

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对其覆盖地区的影响是( )A.增强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升高B.减弱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降低C.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作用,使昼夜温差变小D.减弱了大气逆辐射作用,使昼夜温差变小读“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回答下题。

4.下图表示南半球信风带的是( )A. B. C. D.读“中纬度大陆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完成下题。

5.降水季节分配最均匀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 M、P 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读图,回答下题。

6.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 M>P 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7.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气压带或风带。

读图回答下题。

①气压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分别为( )A.下沉热干B.上升暖湿C.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D.由高纬流向低纬暖湿读“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回答下题。

8.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较气温低的原因是( )A.③变小 B.②变小 C.①变大 D.④变大读“某节气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回答下题。

9.a处的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读“某月1~5日四种天气系统经过不同地区时气压变化过程曲线图”,完成下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天气系统过境时会带来大风、雨雪天气B.②天气系统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以上升为主C.③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D.④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晴朗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题。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入括号中)冰雾是我国大兴安岭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俗称“冒白烟”,在冬季,当近地面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汽凝华成微小冰晶而形成。

为减轻冰雾带来的灾害,当地因地制宜设计了高效日光温室,保证喜温作物越冬生产。

温室前屋面上覆盖材料包括透明薄膜和草苫等保温材料两层。

下左图为大兴安岭冰雾日变化示意图,下右图为该日光温室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一天中,冰雾高峰期出现的原因是①降温最快②气温最低③相对湿度大④风速较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该日光温室前屋面的朝向是A.正南B.东南C.正北D.西南3.在冰雾出现日,为增强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当地农民掀起和盖上草苫的时间分别是A.14时前后、20时前后B.10时前后、15时前后C.日出前后、日落前后D.正午前后、日落前后2020年3月16日,G7(美,英、法,加、意、德、日)国家召开领导人视频沟通会议,讨论如何协调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

为避免领导人在下半夜工作,秘书组查阅了七国时区表(如下表)。

完成下面小题。

4.最适宜召开视频会议的国际标准时间是()A.7时左右B.13时左右C.18时左右D.23时左右5.视频会议期间()A.法国日出东南日落西南B.疫情影响美国冬小麦播种C.日本降水量大,处于汛期D.澳大利亚西南部洪灾多发读下图所示信息,回答下列小题6.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 A.光照太强B.热量不足C.日温差较小D.年温差较小7.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 )A.增强地面辐射B.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C.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D.增强地面保温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与地球相比,月球上缺失的辐射环节是A.月球大气辐射B.月球表面反射C.月球表面辐射D.月球表面吸收9.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大致相当,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哪个因素的数值大小有关A.①B.②C.③D.④下图中的天气系统沿南北方向移动每小时移动20千米。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卷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卷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

1.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下图示意一年中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图中数字表示日期)。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赤道低气压带向北移动幅度大、控制范围广的原因是()A.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B.南极地区的极夜长于北极地区C.北半球的夏半年长于南半球D.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3.据历史资料记载,黄河流域曾有过象、水牛和竹等。

据此推断,当时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读“锋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4.图中a、b、c、d四点位于雨区的是()A. a、bB. b、cC. a、dD. b、d读“某节气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回答以下两题。

5.考虑海陆分布等实际情况,此季节b处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读“合肥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

6.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

A地乡村风的风向是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下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若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则此时()A.为白天,吹海风B.为白天,吹陆风C.为夜晚,吹海风D.为夜晚,吹陆风下图为某同学通过网络获得的某城市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部分),阅读“天气符号图”,回答以下两题。

8.周一时,与该城市在某天气系统中的位置相似的最可能是()A.甲B.乙C.丙D.丁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9.导致三城市降水差异的原因是()A.冬季风势力的强弱不同B.西风带控制时间长短不同C.信风带控制时间长短不同D.沿岸洋流寒暖流性质不同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卷【有答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季风指数是某一地区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值越大表示季风现象愈明显,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季风的强弱程度,下图表示东亚地区近百年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曲线。

回答以下两题。

1.华北地区经历了多次雾霾的红色预警,这种情况与下列哪年最相似()A. 1923B. 1900C. 1968D. 1991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四点中气温最高的是()A. aB. bC. cD. d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城市气候资料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给甲、丁两地带来降水的盛行风分别是()A.盛行西风东北信风B.西南季风盛行西风C.东南季风盛行西风D.东南季风极地东风下图为“某风带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4.甲地终年受该风带影响,下图为四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图,甲地气候类型为以下的()A.①B.②C.③D.④分析下表,回答以下两题。

5.甲、乙两地的位置()A.甲、乙均在北半球B.甲、乙均在南半球C.甲位于北半球,乙位于南半球D.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6.下图是“纳木错湖位置示意图”。

近年纳木错湖泊面积不断扩大,2001年~2009年间,湖面扩张超过50平方千米。

据此完成下题。

纳木错湖泊面积不断扩张,其根本原因是()A.降水增多B.生产、生活用水减少C.全球气候变暖D.湖泊下陷下图为“热力环流中某区域高空气压中心及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X、Y、Z为气压值。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7.此时该区域近地面天气状况可能是()A.气压高、晴朗B.气压高、阴雨C.气压低、阴雨D.气压低、晴朗8.每年的夏至日到秋分日,南北半球气压带与风带的移动方向大致是()A.都向南移B.北半球向南移,南半球向北移C.都向北移D.北半球向高纬移,南半球向低纬移2016年1月22日起一场被誉为“世纪寒潮”的强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我国东部广大地区,温州多地学校停课,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测试题及答案(含两套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测试题及答案(含两套题)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试题题号一二总分得分全卷满分100分,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共50分)一、选择题(50分,每小题2分)1.右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动方向,图中所示四种情况,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①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C.大气逆辐射 D.大气辐射3.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地区间的冷热不均B.地转偏向力C.水平气压差D.水平气压梯度力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世界各国领导人聚集歌本哈根参加世界气候大会,签署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新的约束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协议。

回答4~5题。

4.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硫、②二氧化碳、③臭氧、④碳氢化合物、⑤氟利昂,其中属于温室气体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5.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B.一月0℃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C.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增大D.高纬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下图是“大气热力作用关联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

6.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A.a B.b C.c D.d7.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A.a B.b C.c D.d8.冬季农民用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图中箭头能表示其原理的是()A.a B.b C.c D.d《齐民要术》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

然放火作煜,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煜,无焰的火],据此回答9~10题。

9.导致“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由于()A.暖锋过境B.冷锋过境C.反气旋过境D.暖气团影响10.“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主要原因是()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B.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D.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加强11.下图表示某地同一时期四种昼夜情况,其中表示夜晚气温最低的是()日期气温气压风力天气10月31日13-29℃1,012.3百帕偏北风3到4级晴11月1日6-10℃1,035.6百帕偏北风6-7级阵风8级小雨转多云11月2日3-15℃1,036.4百帕北风3到4级转东风3到4级多云转晴12.据表格分析,经过上海市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反气旋C.暖锋D.冷锋13.此天气系统易造成()A.我国南方春季阴雨绵绵的天气B.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D.我国北方地区的夏季暴雨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于8月9日16时20分在福建霞浦登陆后,由于移动速度慢、带来的雨量大,因而造成了巨大灾害。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含答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关于北半球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对应于高压系统B.其水平面上的气流从四面八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流入中心C.其中心气流被迫下沉D.气旋过境时天气晴朗浙江卫视超人气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12月5日来到甘肃月牙泉(周围为沙丘)上演大漠公主争夺战。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2.节目拍摄过程中,队员感觉当地昼夜温差明显较大,其合理的解释是()A.②弱、③强B.①强、③强C.②强、④强D.④强、③弱3.剧组人员还了解到这里深秋容易出现霜冻,主要是因为()A.①的减弱B.③的增强C.③的减弱D.①的增强4.下列气候的成因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读世界某区域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5.图中P地降水较少,其主要原因是A.受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B.东部受山地阻挡,夏季风难以深入C.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D.深居内陆,距海洋远6.下列关于图中M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所在国家多火山地震B.所在国家形状南北狭长C.6-8月为多雨季节D.附近山地为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抬升形成7.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夏季往低纬,冬季往高纬C.北半球夏季往南移,冬季往北移 D.夏季往高纬,冬季往低纬下图中a、b、c、d四点间存在热力环流,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a、b、c、d气温最高的是A.a B.b C.c D.d9.关于该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垂直方向气流由b到dB.该环流气流成顺时针方向运动C.若为海陆风示意图,c处为白天的陆地D.若为城郊环流,c处为郊区,d处为城市下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图中①②两地气压差及风速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A.12 hPa ①<② B.13 hPa ①>②C.13 hPa ①>② D.12 hPa ①<②11.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12.据统计,每年冬季,山东半岛的北部降水要明显多于南部,其原因可能是()A.北部的冷空气活动频繁 B.北部临海,水汽充足C.北部处于跨过渤海的冬季风迎风位置 D.北部海岸线曲折,受海洋影响明显下图是美国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入括号中)冰雾是我国大兴安岭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俗称“冒白烟”,在冬季,当近地面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汽凝华成微小冰晶而形成。

为减轻冰雾带来的灾害,当地因地制宜设计了高效日光温室,保证喜温作物越冬生产。

温室前屋面上覆盖材料包括透明薄膜和草苫等保温材料两层。

下左图为大兴安岭冰雾日变化示意图,下右图为该日光温室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一天中,冰雾高峰期出现的原因是①降温最快②气温最低③相对湿度大④风速较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该日光温室前屋面的朝向是A.正南B.东南C.正北D.西南3.在冰雾出现日,为增强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当地农民掀起和盖上草苫的时间分别是A.14时前后、20时前后 B.10时前后、15时前后C.日出前后、日落前后 D.正午前后、日落前后2020年3月16日,G7(美,英、法,加、意、德、日)国家召开领导人视频沟通会议,讨论如何协调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

为避免领导人在下半夜工作,秘书组查阅了七国时区表(如下表)。

完成下面小题。

4.最适宜召开视频会议的国际标准时间是()A.7时左右B.13时左右C.18时左右D.23时左右5.视频会议期间()A.法国日出东南日落西南B.疫情影响美国冬小麦播种C.日本降水量大,处于汛期D.澳大利亚西南部洪灾多发读下图所示信息,回答下列小题6.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 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 D.年温差较小7.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 )A.增强地面辐射 B.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C.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D.增强地面保温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与地球相比,月球上缺失的辐射环节是A.月球大气辐射 B.月球表面反射C.月球表面辐射 D.月球表面吸收9.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大致相当,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哪个因素的数值大小有关A.① B.② C.③ D.④下图中的天气系统沿南北方向移动每小时移动20千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过关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过关检测卷含答案

第二章过关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近地面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到大气运动、植被状况、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时空差异。

读北京市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年变化(a)及4月日均变化(b)示意图,回答1~2题。

1.北京市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最高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光合作用弱,吸收二氧化碳少B.气候寒冷,降水少,二氧化碳稀释少C.季风受地形的阻挡,二氧化碳扩散慢D.人们生活取暖,能耗增加2.关于北京市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一天中最低值出现时刻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强B.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C.交通工具、餐饮耗能少2.C1题,北京市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最高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冬季人们生活取暖,能耗增加,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

第2题,图示一天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最低值出现在17时左右,此时正是下班时间,交通工具使用量应较大,耗能较多。

读地球某大气成分浓度垂直分布图,回答3~4题。

3.该大气成分主要分布于()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外层大气4.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地区该大气成分的浓度降低,带来的影响主要是()A.大气透明度提高B.大气透明度降低C.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4.C,该大气成分在20—30千米高度范围内浓度最高,该高度范围是平流层,该大气成分最可能是臭氧;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臭氧减少后,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雾霾天气曾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四种情形。

读图,回答5~6题。

5.假设四幅气温垂直分布图反映了一次雾霾天气的生消过程,则正确反映雾霾天气生消过程的是()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③→④→①→②D.②→③→④→①6.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B.②C.③D.④6.A5题,大气越稳定,越有利于雾霾的形成,而逆温出现时大气较稳定,故雾霾的生消过程与逆温过程大体一致。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卷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卷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读下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天气系统为()A.北半球气旋B.北半球反气旋C.南半球气旋D.南半球反气旋温室大棚是目前进行蔬菜反季节种植的主要技术手段。

菜农们有时会设法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回答下列各题。

2.在夏季,菜农有时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其目的是()A.增加大气逆辐射,降低棚内温度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D.增加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下图为2015年3月9日~22日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3.该气旋()A.标志着此后当地进入台风多发季节B.对新西兰危害较轻C.造成的灾情可以用GPS监测D.可引发赤潮下图为“1 000 hPa等压面的等高线(单位为m)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图示的四地对应的近地面风力最大的为()A.甲B.乙C.丙D.丁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采取地膜覆盖的方式栽培作物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预防病虫害等方面。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及“华北某地地膜覆盖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5.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作用是()A.减弱②,保持地温B.反射①,降低地温C.反射④,增加光效D.吸收④,增加地温下图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公布的1880年~2009年全球平均气温变化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6.20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要特点是()A.波动上升B.逐年上升C.先降后升D.直线上升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7.此时()A.北京吹西北风B.乙处虚线附近形成冷锋C.北京风力大于首尔D.江苏大风降温读“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回答以下两题。

8.单圈环流形成的条件是()A.需要地表均匀,且地球不自转B.只需地球不自转C.只需地表均匀D.不需附加条件下图反映的是某月30°N附近气压分布状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读下图,判断正确的说法是A.图中四点气压:①<②<③<④B.乙地多阴雨天气C.甲地温度可能高于乙地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2.大气中的臭氧绝大部分集中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读某区域相关资料图,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①②③④能反映图1中甲地气候特征的是( )A.①B.②C.③D.④4.乙地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5.导致甲、乙两地气候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下垫面D.人类活动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6.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7.图中和人类活动最密切的是哪层( )A.Ⅰ层B.Ⅱ层C.Ⅲ层下部D.Ⅲ上部8.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Ⅰ层顶部B.Ⅱ层底部C.Ⅱ层中部D.Ⅲ层9.下图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A.A B.B C.C D.D10.下图为南半球高空某一等高面的等压线分布示意图,O为等高面上一点。

图示时刻,O点风向为( )A.西南风B.西北风C.南风D.北风11.以下地点气候特征描述错误的是A.新加坡终年高温多雨B.巴西利亚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C.伦敦温凉湿润,降水均匀D.雅典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12.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反气旋过境气压变化的是A.B.C.D.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A.①B.②C.③D.④14.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中灰尘数量和颗粒越大,①越少B.大气中的云层越厚,②越小C.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越大,③越多D.地表冰雪覆盖面积越大,④越大15.四川盆地多云雾,年均温比同纬度的青藏高原高,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①B.②C.③D.④图中虚线表示热带辐合带(气流辐合上升)的位置变化范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下图中,左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右图为左图中虚线OP一线气压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中,W地的风向最可能是A.西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东北风2.右图所示时刻A.③地降水几率较②地大B.④地风力较①地小C.③地的昼夜温差较②地小D.④地以下沉气流为主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3.如左图所示,在右图中甲、乙两地驾滑翔伞滑翔和滞空需要借助不同的上升气流,其中A.在甲地主要借助山脊气流上升B.甲地气流不会受人类活动影响C.在乙地主要借助热气流上升D.乙地上升气流白天比夜晚强烈4.图中滑翔伞训练基地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合这项运动,因其①起飞场位于山谷,地形较低平开阔②三面环山,风向较稳定③起飞场高度适中,与山麓落差约370米④全年气候暖湿适合训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壶源溪流域多个乡镇荣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

为了建设“美丽乡村”,下列措施和行为合理的是A.村民在河流中采砂取石,创收致富B.在河流周边建立规模化牲畜养殖场C.大力开办冶金厂、电镀厂和造纸厂D.适度开发漂流、农家乐等旅游项目下图是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下列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大致是-60~20 ℃7.关于图中①②两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 )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中纬度大陆地区冬季夜间①层大气易出现逆温现象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8.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9.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A.大气的逆辐射作用——①B.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C.大气的逆辐射作用——②D.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10.关于谚语“霜重见晴天”中的霜重现象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较强B.①较弱C.②较强D.②较弱下图为北纬30°局部区域的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2019-2020学年秋季学期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卷

2019-2020学年秋季学期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卷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下图为“热力环流中某区域高空气压中心及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X 、Y 、Z 为气压值。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此时该区域近地面天气状况可能是( ) A . 气压高、晴朗 B . 气压高、阴雨C . 气压低、阴雨D . 气压低、晴朗下图中①、②、③、④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三题。

2.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 A . ①② B . ②③C . ③④D . ①④读“城市风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若在图中布局化工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应选择( ) A . 甲 B . 乙C . 丙D . 丁下图为我国某地夏季某日天气系统示意图,甲、乙、丙、丁四地为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四个城市。

甲地气压990百帕,乙地气压1 010百帕。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4.图中天气系统的气压分布状况最可能是( ) A . B .C .D .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5.图中各地的气压值( ) A . 甲>乙>丁>丙 B . 乙>甲>丙>丁 C . 丙>丁>甲>乙 D . 丁>丙>乙>甲读下图,回答以下三题。

6.若该气压系统形成于3月初,则我国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 ) A . 暴风雪 B . 沙尘暴C . 寒潮D . 暴雨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完成以下三题。

7.当C 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 A . A 地高温多雨 B . B 地寒冷干燥C . C 地形成高压中心D . 正值1月份左右读“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回答以下两题。

8.该月份甲地盛行( ) A . 东南风 B . 东北风C . 西南风D . 西北风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9.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河流的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加强 B . 河流在凹岸堆积,在凸岸侵蚀C . 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D . 河谷横剖面由“U”形变为“V”形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城市或乡村,甲乙丙丁代表区域中的四个居民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特朗勃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其冬季白天工作原理如下图。

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的工作原理属于()A.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B.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C.特朗勃墙的逆辐射原理D.空气隔层的室效应下图是北半球某地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下面气压变化,最可能是乙处天气系统过境造成的是()A. ①B. ①C. ①D. ①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等温线b的数值大于aB.图示区域为海洋C.图示区域为陆地D.不能判断图示区域是海洋还是陆地读“某天气系统经过德州前后的气温、气压、降水、风速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4.该天气系统南下时形成的灾害性天气是()A.寒潮B.洪涝C.台风D.干旱读“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形势图”,回答下列各题。

5.下列天气现象与图中降水区域的天气系统相同的是()A.伏旱B.我国北方地区的夏季暴雨C.梅雨D.台风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单位:hpa)”,回答以下两题。

6.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A. O→P→M→N→OB. P→O→M→N→PC. M→N→P→O→MD. N→M→O→P→N读“某地5月5日前后的天气情况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7.与造成这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无关的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B.我国冬半年的寒潮C.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D.华北地区的一场秋雨一场凉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与气温密切相关。

下图为“非洲赤道低气压带1月和7月平均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M地()A. 1月盛行东北风,少雨B. 1月盛行西南风,多雨C. 7月盛行西南风,少雨D. 7月盛行东北风,多雨下图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公布的1880年~2009年全球平均气温变化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9.图示气温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海岸线变短B.低纬度地区农作物减产C.改变区域降水分布格局D.生物多样性增加10.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大气中()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①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①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①在夜间减少光伏发电是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下图为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某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1.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A.逐步变暖B.先暖后冷C.逐步变冷D.先冷后暖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分别为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

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

读图完成1~2题。

12.与地质时期气温反复变化无关的因素是()A.太阳活动B.人类活动C.下垫面D.大气环流下图中A,B,C为不同时期出现于我国的三条锋面,其中B,C为准静止锋。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3.当B锋面出现时,下列情景描述正确的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一场春雨一场暖,田间农夫忙种田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淡水资源缺乏,下图为马尔代夫大部分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4.马尔代夫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①珊瑚退化①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①雾霾严重①水土流失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5.今年4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

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A.日本B.泰国C.智利D.秘鲁河南某中学气象兴趣小组,根据亚欧大陆局部地面等压线分布形势图,探究该省秋末冬初天气变化状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该气象兴趣小组预报了安徽省未来两天天气状况,其预报结果最可能出现的是()A.皖北地区可能受寒潮影响B.苏北地区可吸入颗粒物空气污染指数增加C.皖南地区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等级较高D.江淮地区出现狂风、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下图示意“局部区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7.该图所反映的天气现象是()A.海南岛受西南气流影响,迎风坡降水较多B.福建各地普遍降雨,雾霾天气严重C.冷锋正接近香港,未来数日天气转冷D.台湾海峡西北季风强劲,海面风浪加大读“城市风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8.根据城市风的原理,今后城市造林的重点应该在()A.市区B.近郊区C.远郊D.农村读下图,回答以下两题。

19.以下措施中可以有效缓解上述问题的是()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①大面积植树造林①发展科技,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①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D. ①①①①读下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以下两题。

20.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A. ①加强B. ①减弱C. ①加强D. ①减弱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21.读下面“世界部分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A气压带的名称为________气压带,B风带的名称为________风带。

(2)据图中气压带、风带分布的位置判断,全球气压带、风带向________(方向)移动,此时正是北半球的________季,亚欧大陆上出现的气压中心是________。

(3)该季节M处盛行________风(风向),若用干、湿、冷、热表示其对气候的影响,则该风控制下形成________气候特征。

(4)N处分布着________气候,该季节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简述其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读“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及A,B,C,D四个不同方位的风向图”(阴影部分表示风向出现的几率),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①①①四条等压线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2)此图表示________半球的________(气旋、反气旋),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图中画出A,B,C,D四处的风向。

(4)该地中心盛行________气流,其天气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C、E中表示短波辐射的是________。

(2)B小于C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称为________。

(4)A称为________,有霜的夜晚A________(较大,较小)。

(5)大气的热力作用使得地球表面气温日较差________(减小,增大)。

24.气候、石油、粮食等是近年来全世界关注的问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成的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配制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

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

材料二2006年1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

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

(1)影响乞力马扎罗山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其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__,该地形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起乞力马扎罗山“雪冠”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气候、石油、粮食等是近年来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写出甲乙方框所代表的内容。

甲: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

25.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示天气系统出现在________(南/北)半球。

(2)图中①①两地,气流状况为反气旋的是________,中心盛行上升气流的是________。

(3)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的形成,与________(①或①)有关。

(4)图中A锋面为________锋,该锋面过境后,气压会________,天气会________。

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特朗勃墙吸收了太阳辐射而增温,而不是地面辐射,A错。

墙体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由于玻璃和空气隔层对集热墙散发的热量起到阻断作用,体现了保温作用原理,B、C错,D对。

2.【答案】A【解析】乙处天气系统是气旋(低压)。

过境前气压较高,过境时气压最低,过境后气压升高,曲线①对,A正确;①是高压过境的气压变化,①是冷锋过境气压变化,①是暖锋过境气压变化,B、C、D错。

故选A。

3.【答案】C【解析】图示气压带位置南移,说明南半球为夏季,大陆上的温度要比同纬度海洋上高,图示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温度高,所以为陆地。

4.【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气温曲线,过境时是冬季,该天气系统是冷锋,南下时形成的灾害性天气是寒潮。

我国洪涝、台风主要在夏季出现,干旱主要出现在春季。

5.【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图中降水区域的天气系统为冷锋天气;伏旱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A错;我国夏季的暴雨与冷空气南下形成的快行冷锋天气有关,B正确;梅雨天气与准静止锋天气有关,C错;台风的实质是一种低压系统,属于气旋,D错。

故选B。

6.【答案】A【解析】近地面O为高压、P为低压,故空气由O流向P;M为P的高空,N为O的高空,故N 垂直下沉流向O,M流向N,O流向P,形成循环,即O→P→M→N→O,A对。

7.【答案】A【解析】我国冬半年的寒潮、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华北地区的一场秋雨一场凉,都为冷锋过境。

8.【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1月M地位于赤道低气压带以北,盛行来自内陆的东北风,干燥少雨;7月受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以及来自海洋的西南风影响,降水较多。

9.【答案】D【解析】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由于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变短;低纬度地区温度与降水发生变化,会导致作物减产;全球变暖,蒸发加大,会改变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自然生态系统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导致物种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选D项。

10.【答案】B【解析】若臭氧层破坏,臭氧减少,大气吸收的紫外线应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