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章区域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
第七章 产业布局理论
产业布局的内涵
一、产业布局的含义 产业布局是指人们以一定的地域(一个国家或地区)为 界限,对产业进行空间分布的规划;它是指一个国家 或地区产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在地域上的动态组合 分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 二、产业布局的必要性 1、合理的产业布局,可以促进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 2、合理的产业布局,能够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3、合理的产业布局,能够纠正产业的不合理分布。 4、合理的产业布局,是实现国家整体利益的重要内容。 5、合理的产业布局,可以有效保证国家的国防安全。
二、产业集聚形成机制 产业集聚是产业演化发展中的一种地缘现象, 具有产业集聚特征的地区,不仅保持了巨大 的竞争优势,还推动了区域和国家的发展和 进步。 1、资源禀赋是产业集聚形成的最初诱因。 2、交易成本降低是产业集聚形成的市场决定因 素。 3、人力资源是产业集聚发展的内在需要。 4、制度环境是产业集聚形成的推动力量。 5、外部经济、规模经济是产业集聚形成的必然 要求。
5、非均衡布局规律 。产业空间发展总的来说表现出不平衡特征, 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状况。在经济发展的初级 阶段,区域产业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的差距不断扩大;但随 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区域经济的差距将会随整体经济的增 长而趋向下降。 四、产业布局模式 1、均质模式。在工业化前期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产业 布局以分散为主,社会经济活动分散,表现为地区差异不明 显的均质模式。 2、增长极模式: 增长极模式又称为极核模式。近代工业出现以 后,生产力水平获得了极大提高。经济发展总是选择一些条 件相对较好的地方作为发展场所,这些发展场所就成为经济 活动的集聚地。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集聚地的发展速度也 是有快有慢,某些具有创新力的企业增长迅速,经济规模明 显超过其它地方,并对临近地区的经济有着强大的辐射作用, 它便逐步成为区域的“增长极”,使得产业布局以分散为主 转变为以集中为主。
区域产业发展产业部门结构与产业组织
区域产业发展产业部门结构与产业组织区域产业发展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基于当地的资源、技术和市场等条件,通过合理布局和组织优势产业,推动本地经济的发展。
在实施区域产业发展战略时,需要形成合理的产业部门结构和产业组织,以实现整体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区域产业发展的产业部门结构1.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产业。
在区域产业发展中,第一产业的发展要充分发挥本地的自然资源优势,提高农业的产能,保护和开发区域内的森林、草原和水域资源,促进区域农业和农产品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2.第二产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和制造业等可获得资本投资和技术的产业。
在区域产业发展中,第二产业的发展要依托当地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和引进有竞争力的制造业企业,推动工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3.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和消费业等直接为居民提供服务的产业。
在区域产业发展中,第三产业的发展要注重提升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满足居民和企业的不同需求,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
4.第四产业:第四产业是指现代服务业和知识经济等新兴产业。
在区域产业发展中,第四产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手段,培育新的产业,推动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
二、区域产业发展的产业组织1.产业协同发展: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着互补和关联性,通过产业协同发展可以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附加值。
例如,在农业发展中,农业和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形成农业产业链;在制造业发展中,各种制造业企业形成制造业集群,共同提供生产和配套服务。
2.产业转型升级: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各种产业也需要不断转型和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组织创新等手段,推动传统产业的降本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区域经济的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3.产业政策引导:政府在区域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经济地理学第7章
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4.雁行形态说 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是按“进口-国 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交替发展。 这样一个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在图形上很 像三只大雁在飞翔,故称之为“雁行形 态说”。
第一只雁——国外产品大量进口引起 的进口的浪潮。 第二只雁——进口刺激国内市场所引 发的国内生产浪潮。 第三只雁——国内生产发展所促进的 出口浪潮。
(三) 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
要素:进行生产活动必须使用的各种物质 资料和劳动力,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自
然与人文资源等。
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就是根据产业对自然资
源、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依赖程
度划分产业类型。这样划分出的产业有资源密 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第二节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空间结构:
概念——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
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
一、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
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线、网络和域面 四个基本要素所组成。
(一) 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点
概念——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 集聚而形成的点状分布形态。 类型——工业点,商业网点,服务网 点,城市等。 重要性——点是区域经济活动的重要 场所,是区域经济的重心所在。
比较生产率系数: 比较生产率系数= x/X
y/Y
式中:x——某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X——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 y——全国该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Y——全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比较输出率系数:
比较输出率系数=
m/M n/N
式中:m——某产业产品的输出量; M——区域该产业产品的生产量; n——全国该产业产品的区际交换量; N——全国该产业产品的生产量。
第七章 区域的结构与组织
第7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
300 46.0 26.9 27.1 600
34.8
27.6 37.6
500 31.4 36.2 32.4 1000 28.6 30.7
40.7
1000 17.7 45.3 37.0 2000 23.7
33.2 43.1
3000 8.3
40.1 51.6
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中文版)商务印书馆1985年 17
区 域 规 划
1
7.1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区 7.2区域主导产业的确定与产业结构优化
域 规 划
2
7.1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区 域 规 划
3
7.1.1产业的划分 7.1.2产业结构分析的内容 区 7.1.3产业结构分析的方法
域 规 划
4
(1)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相互依存关 系划分
☞生产资料生产部类、 消费资料生产部类
10.99
0.05
7.90
0.18
2.43
0.07
14.29
规
划
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 三联书店,1989.
15
库兹涅茨、钱纳里等的产值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的相关模型
西蒙·库兹涅茨模式(1971年)
钱纳里、艾金通和西姆斯模式 (1970年)
人均
产值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人 均 产值比重 (%)
GDP ( 美 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GDP 第三产业 ( 美
的份额
的份额
的份额
100~200
46.4~36.0
13.5~19.6
40.1~44.4
300~400
30.4~26.7
产业经济 产业布局ppt
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网。 网络式开发,就是强化并延伸已有的点轴系统。
11
通过增强和深化本区域的网络系统,提高区域内各节点间、 各域面之间,特别是节点与域面之间生产要素交流的广度 和密度,使“点”“、线”“、面”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而使整个区域得到有效的开发,使本区域经济向一体化 方向发展。
中国和苏联以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为 指导,开创了公有制条件下产业布局理论: 1.苏联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2.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是指导我国产业布 局的基本理论。
20
三、产业布局合理化
1.产业布局合理化的标志 产业布局合理化的主要标志是适应区域分工的要求,
发挥地域资源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各地资源,提高 各地区经济效益,实现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2.产业布局合理化的意义
(一)地理位置因素 (二)自然因素 (三)人口因素 (四)社会经济因素 (五)科学技术因素
28
(一)地理位置因素
1、地理位置对农业产业布局的重要影响
农业受到光、热、水、土等条件的严格限制,在地球上, 处于什么样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该地区第一产业的发展
方向。 2、地理位置对第二、第三产业布局的直接影响
5
2.市场学派理论
❖ 市场学派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这一学派的主要观点 是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尽量将企业布局在利 润最大的区位。在瓜分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还必须充分考 虑到市场划分与市场网络合理结构安排。
❖ 研究市场划分的主要理论有谢费尔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费特尔的贸易区边界区位理论,帕兰德的市场竞争区位理 论,罗斯特朗的盈利边界理论,以及吉的自由进入理论等。
第七章 区域产业规划布局ppt课件
高新技术 加工区
管最 方理大 面或的 ,其不在同发他是达实,国业技家性术在功城发能追展。求高园一 新内种 技主理 术要想 时从城 ,事市 本高 技环 国术的境产研,品究把开高的发技研能术究力产与有业开限、发、优活技美动术的。工大它人自是不然一足环种,境加 强和 并大现发学代现和文发明展科融中研合国单为家位一劳与体动工,力业以成生日本产本低相的,结筑可合波将而科廉发
废水处理,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开展综
合利用,以及在布局上采取远离城市
与居住区保持一定距离,进行绿化隔
离等措施。
编辑版pppt
17
钢铁工业的规划布局
布局中,一般将这类工业与采掘业及加工制 造业共同布置在一起,组成从矿山开采—— 初步加工——制成品生产的联合企业,并构 成区域工业生产综合体,形成区域经济的主 导部门,也可以以采掘业为依托就地进行初 步加工并围绕资源综合利用形成区域原材料 工业基地,更可以按区域内条件特别是在大 型港口地区结合港口建设和与港口有关的工 业共同组成临港工业区。
编辑版pppt
31
3、高新技术产业
(1)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因素
① 经济社会因素; ② 科学技术因素; ③ 生产、生活环境条件。 总之,在区域产业规划中,高新技术产业发
展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科技发展水 平以及生产、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在不同 区域应作具体分析。
编辑版pppt
3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形式 ——高技术区
(2)林业生产基地布局
用材林基地、经济林基地
(3)畜牧业生产基地布局
牧区、农业区和半农业区、大城市郊区
(4)渔业生产基地布局
编辑版pppt
8
编辑版pppt
区域产业布局
产业组织优化
产业组织优化是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 重要途径,通过优化产业组织可以提 高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产业组织优化包括企业组织结构和产 业组织形式两个方面。企业组织结构 方面,可以通过企业并购、重组等方 式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组织结构的 优化;产业组织形式方面,可以通过 发展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联盟等方式 实现产业组织的优化和升级。
混合型产业布局
将集中型和分散型产业布局相结合,以实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类型
01
资源导向型产业布局
根据地区资源优势,发展相关产 业,如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
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业。
03
技术导向型产业布局
在科技研发和人才聚集地区,发 展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
生物医药等。
02
市场导向型产业布局
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在靠 近市场的地区发展相关产业,如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合理的产业布局可以推动地区间的产 业转移和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产业布局的演变历程
农业时代
以自然经济为主导,产业布局主 要受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影响 ,呈现分散、自然的特点。
工业时代
以大规模生产和销售为主导,产 业布局开始向城市和工业区集中 ,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和产业 链条。
信息时代
以高科技和创新为主导,产业布 局呈现多元化、网络化和全球化 的特点,创新成为产业布局的核 心要素。
02
CATALOGUE
区域产业布局的原则与影响因素
原则
市场导向原则
产业发展应遵循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 效益。
第七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
2.数学模型
代号假设:
假定区域i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 设区域i经济总规模为bi,0 ,bi,t (可用总产值或就业人数表示); 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初始期与末期的规模bij,0,bij,t(j=1,2,…,n); 区域所在大区或全国在相应时期初期与末期经济总规模为B0,Bt; 大区或全国初期与末期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Bj,0与Bj,t 。
Dij被称之为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或区域份额效果)
是指区域i第j部门增长速度与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增长速度的差别 引起的偏差,反映区域、部门相对竞争能力,此值越大,则说明区域j部门 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
Kj,0=bij,0/Bj,0; Kj,t= bij,t/ Bj,t;分别为i区域j部门在初期与末期 占同期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的比重。
三、产业结构分析的方法
(一)偏离-份额分析法 (二)结构效益分析法
(三)专业化与综合发展分析
(一)偏离-份额分析法 1.基本原理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为一个动态 的过程,以其所在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 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 额分量(the nationa1 growth effect),结构偏离分量(the industria1 nix effect)和竞争力偏离分量(the shift share effect),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 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 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 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i区域对于全国或所在大区的相对增值率L为:
在各行业对大区相应 行业初始份额不变的 情况下,区域i的经济 增长速度
区域产业布局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 将推动数字经济产业的快速发 展,成为未来产业的重要方向 。
生物医药产业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的 提高,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前 景广阔,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注 入新的动力。
新材料产业
新材料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 ,将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 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
支撑。
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选择适合 的主导产业和产业方向。
加强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避免同质化竞 争和资源浪费。
启示三
启示四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产业发展和环境 保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良性循环。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高区域 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产业链情况
随着产业分工的深化,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完整的产业链条,如电子信息产业 的芯片-组件-终端-服务链条,以及汽车产业的零部件-整车-销售服务链条等。 这些链条的完善提高了产业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03
区域产业布局优化建议
产业结构调整
01
02
03
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发展 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 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生态产业园
通过构建生态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产业 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智慧产业园
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产业园区的智能化管 理和运营,提高产业效率和竞争力。
特色产业园
根据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发展具有地方特 色的产业园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05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介绍
01
02
03
04
案例一:德国鲁尔工业区
《经济地理学》教案--第七章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教案第七章区域的结构与组织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
能够运用所学的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理论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地理问题,认识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难点:产业结构评价及其演进理论。
重点:产业结构演进机制及其演进理论。
空间机构模式及其演变。
学习指导:提前预习,上课用心听讲,勤于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多读一些经济地理学导论方面的书籍和文章。
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
时间安排:8课时。
推荐的参考文献和阅读材料:1.吴传钧等.现代经济地理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2.杨吾扬等.高等经济地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杨万钟等.经济地理学导论(第四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陆大道.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地理学报,2003年1月第58卷第1期.5.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 产业集聚:区域经济腾飞的新动力/showarticle.php?id=132&class=66.王青云. 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研究综述/showarticle.php?id=522&class=67.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态势与面临问题/showarticle.php?id=518&class=18.新工业革命与中国21世纪发展战略/showarticle.php?id=129&class=6 2005-4-39.孙久文. 简论“点轴模式”形成的条件及其适用性10.《经济地理》杂志,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所.11.Economic Geography.12.The Progress of Human Geography.第一节区域经济结构区域经济结构: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决定了区域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
区域经济学区域产业结构
PPT文档演模板
区域经济学区域产业结构
三、中国的产业结构演进—阶段
第三阶段:1979年——1995年
n 农业发展加快,比重先上升后缓慢下降。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加快。
n 工业在前一阶段下降,后上升但缓慢。对以往二产比重过 高进行矫正,内部结构日趋合理;传统产业比重下降,新 兴产业如电子、电气、汽车等大幅度增长。
一、区域产业结构分类
n 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的专门化产业,具有明显的相对优势,产出规模 大,产值比重大,关联效应强,是区域经济的主 体或核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PPT文档演模板
区域经济学区域产业结构
一、区域产业结构分类
n 关联产业:直接配合和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起来的 产业,在投入产出或工艺上与主导产业有直接联 系。包括后向关联(上游产业)、前向关联(下 游产业)和侧向关联。
n 三产发展迅速,比重由1979年的21.4%上升到1995年 的30.7%。劳动力的比重增加12.2个百分点。
n 经济生活改善,产业之间关系趋于协调。农产品增长快, 市场供应充足。乡镇企业吸纳一亿多劳动力。
PPT文档演模板
区域经济学区域产业结构
三、中国的产业结构演进—阶段
第四阶段:1996年后
n 中级以工业为主、二产为主、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 以较高加工度和较高附加值产业为主。
n 高级以第三次产业为主、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以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产业为主。
PPT文档演模板
区域经济学区域产业结构
三、中国的产业结构演进
n 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工业化过程基本一致。第一产 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 缓慢上升。
•产业结构演变一般规律• 图示
7章区域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
●区域产业结构
●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与特色产业 ●区域产业布局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 一、产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数量比例
关系。
关键词:技术经济联系、数量比例关系
二、区域产业结构
● 不具备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和产业
● 形成了区域支柱产业或特色产业 ● 区域间产业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 区际之间的产业结构互补性较强
3.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机制 ● 市场机制 ● 计划机制 ● 政府调控机制
第二节区域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 一、区域主导产业
1.区域主导产业的内涵与特征
主导产业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
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产生长远性影响作用的产业 部门。
区域主导产业的特征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保持着持续的高增长率计划机制 ●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政府调控机制
值产业占优势地位的方向演进;
● 产业结构由低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向高加工
度占优势地位的方向演进;
● 产业结构由生产型占优势地位向服务型占优势
地位的方向演进。
2.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机制
3.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导向 (1)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的依据
●区域的自然禀赋
●区域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与总体水平 ●地域分工
三、区域产业结构的分类
1.区域专业化产业 区域专门化产业是指能发挥区域优势、具有区域分 工意义、主要为区外服务的产业。 关键词:能发挥区域优势 具有区域分工意义 主要为区外服务
(1)区位商(劳动力专门化率)
劳动力专门化率(SL)=
区域内某一产业劳动力人数占该区域劳动力总人数的比重
=
该产业全国劳动力人数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比重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是对一个地区内不同行业的分布情况和发展状况进行研究,通过对区域主导产业的分析,可以了解该地区的经济特点、特色产业以及发展优势。
下面是一篇关于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的1200字以上的文章。
一、区域产业结构概述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其中一地区内各类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关系。
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反映了该地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
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和协调发展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导产业的确定和重要性主导产业是指其中一地区所具有的,对该地区经济增长具有突出作用和基础性影响的产业。
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中起到了牵引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作用,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确定主导产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主导产业应具备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和优势产业发展的资源和条件,如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条件等;其次,主导产业应具备较高的增长速度和增加值能力,在区域内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再次,主导产业应与该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其他产业有较好的产业链衔接和协调发展关系。
主导产业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主导产业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增值网络;其次,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具备较高的创新和科技含量,对地区经济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起到关键作用;再次,主导产业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拉动效应,能够带动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最后,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参与能力,能够推动地区经济的开放和国际合作。
三、区域主导产业的类型和特点不同地区的主导产业类型和特点因地区发展条件和资源禀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资源型主导产业:该类主导产业以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核心,如石油、天然气、矿产等。
此类主导产业在地区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地区经济的增长。
第7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
15
库兹涅茨、钱纳里等的产值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的相关模型
西蒙· 库兹涅茨模式(1971年) 钱纳里、艾金通和西姆斯模式 (1970年)
产值比重 (%) 产值比重 (%) 人 均 人 均 GDP GDP 第一产 第三产 (美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 美 元 ) 第二产业 业 业 70 150 45.8 36.1 21.0 28.4 33.2 35.5 100 300 46.3 30.4 13.5 23.1 40.1
库兹涅茨、钱纳里等的就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的相关模型 西 蒙 · 库 兹 涅 图 模 式 钱纳里、艾金通和西姆斯模式(1970 (1971年) 年) 人 均 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 人 均 三次产业的就业的结构( %) GDP GDP 第一产 第二产 第三产 (美元) 第三产业 ( 美 元 )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业 业 业 70 150 300 500 80.3 63.7 46.0 31.4 9.2 17.0 26.9 36.2 10.5 19.3 27.1 32.4 100 300 600 1000 68.1 49.9 34.8 28.6 9.6 20.5 27.6 30.7 22.3 29.6 37.6 40.7
区 域 规 划
☞农、轻、重
☞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
服务业
5
(2)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
分
1)三次产业的划分
区 域 规 划
2)五次产业划分的探讨
6
(3)按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产业的功能分类)划分
区 域 规 划
☞主导产业
☞辅助产业(关联产业) ☞基础性产业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优化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优化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优化————以荆州市为例第一章:区域产业结构概念及其特征、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内具有不同发展功能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区域产业结构是全国经济空间布局在特定区域的组合的结果。
在某特定区域内,之所以拥有某种类型的产业结构,是由该特定区域的优势和全国经济空间布局的总体要求所决定的、区域产业结构的特征条件制约性。
区域经济条件影响,制约区域产业结构,表现为对产业的类型和演化的影响。
部门结构与空间结构的区域统一性。
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是不同的,不同的产业结构也可以反映产业结构的阶段性,不同的产业空间结构可以反映产业结构的空间特征,产业部门结构与产业空间结构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内容,后者是前者的空间表现形式,它们在区域上得以统一多样性。
区域条件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多样性开放性。
区域产业结构形成和演变,也受到区外环境的影响,与区外不断进行着物质、技术、信息,人才和资金的交流。
第二章:产业的划分一、产业划分是研究产业结构的基础,它是按一定的标准对社会各行各业进行归并分类。
标准不同,所划分的产业类别也不同。
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相互依存关系划分2.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3.按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划分4.按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资源密集程度的划分5.按社会部门的性质划分、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分类标准:以产品的最终用途不同划分内容:第一部类:生产资料部门(专门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来满足社会生产消费的需要)第二部类:消费资料部门(专门生产生活资料的部门,来满足社会消费的需要)优点:揭示了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时两大部类产业间的实物和价值构成的比例平衡关系,是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理论基础。
缺点:覆盖面窄、实际应用困难、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确立,实际上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突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A.G.D.Fisher)完成的。
第七章经济地理学ppt课件
1、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 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就是由各种经济活动所形
成的点、线、面和网络。
19
2、区域空间结构的经济意义
(1)经济活动的有效依托 空间结构是经济活动的有效依托。
(2)产生经济活动的结构效益 A、合理组合而导致的节约经济 B、集聚经济 C、规模经济
(3)城市规模
主要是根据城市常住人口和建成区用地规模,来考察城市大小。
30
2、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域约束
特定区域的资源、劳动力和其他要素的供给能力会对城市的 经济结构类型、规模等产生显著影响。
区域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区域环境容量一定程度上限制城市发展可能达到的最大规模。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总体布局和社会发展走向等,也会
8
(2)关联产业配套
A、要以主导产业为核心,把握前向、后向和侧向关系,合理 选择相关产业,能形成有机整体,并能有效保障主导产业发展。 B、要以主导产业发展为起点,尽量延长产业链。 C、合理确定关联产业发展规模。 D、合理布局关联产业。
9
(3)基础产业配套
基础性产业有两个职能:为区域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的生产 经营提供生产配套服务和支撑。为区域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 基础产业门类多、构成复杂,规模需求不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调节,但最基础部分仍需政府干预,故应根 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予以合理发展。
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 基础性产业: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
务的产业。
在产业功能分类中,还有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的分类: 先导产业:当前规模较小,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有限,但代表了
第7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讲解
二、产业结构分析的内容
(一)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
1.消费因素 2.资源因素 3.技术因素 4.基础与传统 5.区际联系与区域分工
(二)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 1. 能否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 2.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3.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4.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 5.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
反映区域部门相对竞争能力,D越大,说明 区域j部门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
2.数学模型
设初始期区域i经济总规模为bi,0,末期(经济总规模 为bi,t。 依照一定的规则,把区域经济划分为n个产业部门, 分别以bij,0,bij,t(j=1,2,…,n)表示区域i第j个产 业部门在初始期与末期的规模。 以B0,Bt表示区域所在大区或全国在相应时期初期 与末期经济总规模,以Bj,0与Bj,t表示大区或全国初期 与末期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
▲G>1,说明j区域产业结构素质高,使其整体效益 高于对比区域;G<1,说明j区域产业结构素质差,影 响到区域总体效益不如对比区域。
3.效益超越系数
式中:F为效益超越系数;r和R分别表示区域 净产值的增长率和区域总产值的增长率。 ▲若F>1说明结构素质好,结构效益较大;F<1, 则相反。
4.弹性系数
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为:
所在大区或全国j产业部门在[0,t]内的变化率为:
以所在大区或全国各产业部门所占的份额按下式将区域各 产业部门规模标准化得到:
在[0,t]时段内区域i第j产业部门的增长量Gij 可以分解为Nij,Pij,Dij,三个分量:
Gij=Nij+Pij+Dij
※结构偏离分量P(或产业结构效应):是指区域部 门比重与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比重的差异 引起的区域部门增长相对于全国标准所产生的偏差。
《区》第7章——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
• 从山东省工业发展总体情况来看(见表2) , 5年 期间,山东省工业产值增量Gi = 8 343. 87 , 相对于 全国增长率L = 1. 128 > 1 。可见山东省工业经济 发展速度略快于全国发展速度;从部门总的增长优 势看,采掘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 制品制造业等行业的PDij值较大, 增长优势比较明 显: Pi = 5 757. 86 ,结构效益指数w = 0. 956 7< 1 。 可见,山东省工业结构不是太好,与全国相比较,朝 阳产业所占比重较小,夕阳产业比重较大,产业结构 不具备竞争优势, 需要作较大的调整, 这与山东省 长期以来传统产业占相当大的比重有很大的关系; Di = 2 303. 73 , 竞争力效果指数u =1. 179 > 1 。可 见,山东省行业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有较多的 部门发展迅速, 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这与山东省 最近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有一定的关系。
第二阶段(1985年-1992年):非农产业迅 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总体特征是第二、 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迅速上 升,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迅速下降。1985年 中国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 所占的比重分别约为31%、44%、25%,到 1992年其比重分别约为23%、48%、29%。 在这一阶段,资源配置的最大特点是劳动 力从第一产业大量转移到第二、三产业, 特别是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阶段(1993年-2005年):第二产业高 速发展时期。从总体上看,这个时期的显 著特点是基础设施包括能源、交通和通讯 设施迅速发展,第二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 1993年中国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 总值中所占有的比重分别为:22.4%、 48.3%、29.3%,到2005年,这一比重分别 为12.5%、47.3%、40.2%。在第三阶段的 1997年,中国第一产业的比重跌破20%以下, 这个时期,重工业比重显著增长,电力、 钢铁、机械设备、汽车、造船、化工、电 子、建材等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成长的主要 动力。
第七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
2021/8/29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8
3. 产业功能分类法
主导产业: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辅助产业:指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
面相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分为前 向关联产业、后向关联产业、侧向关联产业。 基础产业:指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等提供 公共服务的产业。分为生产性基础产业、生活性基础产业、 社会性基础产业。 问题:主导产业就是支柱产业吗?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第三阶段:C 占首位,包括:
①C>A>B ②C>B>A
16
产业结构变动的规律
佩蒂—克拉克定理 库兹涅茨法则
2021/8/29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17
佩蒂—克拉克定理
提出:威廉·佩蒂(W.Petty)与科林·克拉克(G.Clark)。
基本内容: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于 是,劳动力就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 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产业转移。原因 在于,在经济发展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着收入相对差异,而劳 动力总是倾向于流向高收入的产业。
2021/8/29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19
(四)导致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1.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 2.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市场容量和市场寿命 3.主导专业化部门的技术生命周期 4.区域资源供应状况的变化
2021/8/29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20
案例
玉溪农村产业结构问题初步研究(张文) 玉溪市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动与调整对策
27
3.计算过程和结果分析
计算过程和结果分析(教材215-218页) (1)明确时间范围以及参照的区域。 (2)划分部门结构,构造Shift-share分析表。 (3)计算总体效果,对区域总的结构效果和竞争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产业结构
●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与特色产业 ●区域产业布局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 一、产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数量比例
关系。
关键词:技术经济联系、数量比例关系
二、区域产业结构
● 不具备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和产业
● 形成了区域支柱产业或特色产业 ● 区域间产业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 区际之间的产业结构互补性较强
(二)劳动力指向布局
劳动费用(元) 劳动力费用指数= ———————— 制成品数量(吨)
(三)消费地指向
(四)原材料指向
(五)其他指向
二、关于区域产业布局的几点说明
区域产业布局和与企业区位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
程。
值产业占优势地位的方向演进;
● 产业结构由低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向高加工
度占优势地位的方向演进;
● 产业结构由生产型占优势地位向服务型占优势
地位的方向演进。
2.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机制
3.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导向 (1)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的依据
●区域的自然禀赋
●区域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与总体水平 ●地域分工
区域支柱产业的特征 ●对区域增长贡献最大 ●市场需求份额较大 ●产业内企业的集中度较高 ●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
●固定资产存量庞大
2.区域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的关系 相同点在于二者都是在区域经济增长中都扮演着 极为重要的角色,直接担负着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重 任,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实 现了规模经济。
四、区域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1.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内涵 产业结构高度化也称为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产业结 构由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的演变过程。也即一国 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沿着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或方 向不断地递进的过程。
●产业结构由最初的第一次产业占优势地位向第二 次产业占优势地位再向第三次产业占优势地位的方向 顺次递进演变; ● 产业结构由低附加值产业占优势地位向高附加
区别点 ●主导产业更强调该产业的成长性以及对未来产业 结构变化的导向作用。 ● 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在发展阶段上也有所不同。 ● 讲求的效益不同。
3.支柱产业的选择 (1)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与特色经济); (2)经济规模,特别是企业规模; (3)市场规模与前景; (4)产业的先进性。
4.支柱产业的培育 支柱产业的形成有三种基本情形: (1)在区域经济的长期发展中形成; (2)由主导产业转换而来; (3)通过直接引进和利用先进国家或地区的高新技 术和资金形成;
S1 =
Sn ÷
L1
Ln
(2)增加值专门化率
增加值专门化率(SV)=
区域内某一产业增加值占该区域增加总值的比重
=
该产业全国增加值占全国增加总值的比重
S1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n
÷
V1 Vn
主导专门化产业和一般专门化产业 ●主导专门化产业,也称主导产业,指在一定时 期内对区域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产生长远性影响作 用、处于支配地位的专门化产业部门。 ●一般专门化产业,即除主导产业之外的其他区 域专门化产业,包括前一发展阶段退下来的主导产
(2)区域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导向 ●资源导向 ●生产加工导向 ●技术导向
五、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1.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内涵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 联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协调能力增加 关联水平提高
2.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 ●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优势的适应 ●产业之间的协调性 ●产业结构的先进性
3.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机制 ● 市场机制 ● 计划机制 ● 政府调控机制
第二节区域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 一、区域主导产业
1.区域主导产业的内涵与特征
主导产业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
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产生长远性影响作用的产业 部门。
区域主导产业的特征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保持着持续的高增长率计划机制 ●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政府调控机制
区域支柱产业的培育途径: (1)一是促进和加快主导产业向支柱产业的转换。
(2)直接引进和利用国外或区外先进的技术和资金
建立起区域支柱产业。
三、区域特色产业
1.区域特色产业的内涵 特色产业是一国或区域范围内,以独特的资源为 基础,以独特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生产工具、 生产流程和管理组织方式为支撑,制造或提供特色 产品与特色服务的部门或行业。
2.区域特色产业的特征 (1)地域性 (2)优势性
(3)层次性
3.区域特色产业相关概念比较 (1)特色产业与优势产业 (2)特色产业与主导产业
(3)特色产业与支柱产业
第三节 区域产业布局 一、区域产业布局指向运输指向布局
(一)运输指向布局
1.运输费用指向 韦伯将工业原料进行了两种类型的分类: 广布原料 原料 原料 纯原料
地方原料
失重原料
生产中耗用的地方原料的重量 Mi = —————————————————— 制成品的重量
2.运输方式指向
水路运输运量大、运价低、运输物件体积大、投资少、 占地少、能耗小、污染小,这一技术经济优势将引导大型装 备工业、总装型工业、重化工业、钢铁工业向沿海、沿江地 区布局。
航空运输速度快、时效性强、运输范围大,这一技术经
业、处于形成中的未来的主导产业(潜导产业)、
其他一般性专门化产业。
2.辅助性产业部门 即为区域专门化产业提供产前、产中以及产后辅助
配套的产业,其功能是确保专门化产业的顺利发展。
3.非专业化部门
专门化率小于1或略大于1、主要满足区内需求的自
给性产业,包括三类:第一,区内基础设施;第二,
生活服务产业;第三,普适性产业
二、区域产业结构形成与变动的影响因素
1.区域要素禀赋 ●自然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区域农业产业的发展 ● 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其产业结构或多或少具有 资源开发型的特性 ● 区域资源的类型往往直接影响和决定某一产业 的发展,从而影响该区域的产业结构
2.区域需求 ● 投资需求 ● 消费需求 3.区际经济联系
三、区域产业结构的分类
1.区域专业化产业 区域专门化产业是指能发挥区域优势、具有区域分 工意义、主要为区外服务的产业。 关键词:能发挥区域优势 具有区域分工意义 主要为区外服务
(1)区位商(劳动力专门化率)
劳动力专门化率(SL)=
区域内某一产业劳动力人数占该区域劳动力总人数的比重
=
该产业全国劳动力人数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比重
2.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 ●区内相对比较优势度 ●区外相对比较优势度
●产业关联度
●市场潜在需求率
二、区域支柱产业
1.区域支柱产业的内涵与特征 支柱产业一般是指在一国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中 占有重要地位,产业关联度强,技术密集度高、经 济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具有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 发展前景,对其它产业和整体经济发展带动作用较 大的产业。
济特征将引导体积小、价值大、时效性强、对运费不敏感的
电子信息、医药等产业向大型空港地区布局。
大型集装箱中心站装卸速度快、装卸时间短、货损货差 小、包装材料和费用低,这一技术经济特征将引导适于开展 多式联运的适箱型工业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其他铁路次级 枢纽布局。 管道运输运量大、能耗小、安全可靠、无污染、成本低、 损耗少,这一技术经济优势可能引导油气化工产业向天然气 管道、石油管道节点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