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高三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
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
![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392860b376baf1ffc4fad97.png)
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人文地理知识归纳总结1一、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①农业区位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④粮食问题:亚非拉地区粮食匮乏,尤其是中非、西非、东非地区,人民营养不足;少数发达国家的商品粮积压越来越多,极力争夺国外粮食市场。
⑤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一是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发展农业技术,努力增产粮食;二是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这是人类应该长期注意的问题;三是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⑦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a.我国的畜牧业可以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畜牧业。
b.c. 我国发展水产业的条件相当优越:沿海四大海域的近海海域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大陆约有2000万公顷水面,其中有3/4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南部季风区,这一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多,交通便利,水产捕捞、加工的技术水平高,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d.水产业分为天然捕捞业和人工养殖业。
e我国水产品总量中,海水产品较淡水产品多;在海产品中以天然捕捞为主;在淡水产品中以人工养殖为主。
2、工业①工业区位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
二、人口与环境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①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有明显的不同。
亚非拉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因而人口增长很快;欧洲、北美的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的人口已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③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婴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在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前,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水平。
我国人口分布不平均:东南多,西北少。
(以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以南,面积占全国43%,人口占94%)原因是:东部耕地多,气候优越,人口密度大;工商业、交通业发达、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
高三文科生地理知识点
![高三文科生地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d52f287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e.png)
高三文科生地理知识点地理学科作为高中文科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掌握好地理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提升文科综合素养,还是应对高考的关键。
本文将系统梳理高三文科生应掌握的地理知识点,以助于学生更好地复习和准备高考。
一、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影响是地理学习的基础。
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由此产生的昼夜更替、季节变化等现象。
此外,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学生应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比例尺、地图投影、地图符号等,并能够通过地图解读地理信息。
二、自然地理自然地理部分涉及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和自然现象。
在这一板块中,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内容:1. 大气和气候:理解大气的组成、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以及全球气候类型、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2. 水文地理:学习水循环的过程,了解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的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地貌学:掌握不同地貌类型如山脉、平原、盆地等的形成原因和特征,以及地貌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重要作用。
4. 生物地理:了解生物群落的分布规律,以及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三、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其空间分布规律。
学生应重点掌握:1. 人口与城市:学习人口分布的特点、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
2. 农业地理:理解农业的分类、农业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 工业地理与经济地理:掌握工业区位理论,了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影响。
4. 政治地理:学习国家和地区的疆域、政治中心的分布,以及政治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地理信息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学生应了解:1. 遥感技术:理解遥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如土地利用的遥感监测。
2. 地理信息系统(GIS):学习GIS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在地理信息处理中的作用。
3. 全球定位系统(GPS):掌握GPS的工作原理和在定位、导航等领域的应用。
人文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ba457b4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f5.png)
人文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相互关系。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地理是必学内容之一。
下面对人文地理高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人口与城市化1. 人口数量与分布- 世界人口总量及其分布情况- 中国人口总量及其分布情况- 世界和中国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2.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内部人口流动与外部人口迁移的概念- 内部人口流动的类型和原因- 外部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原因3. 城市化与城市体系- 城市化的定义及阶段- 城市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城市体系的结构和特征二、经济地理1. 农业地域格局- 世界农业地域分类- 中国农业地域分类- 农业地域类型与分布规律2. 工业地域格局- 世界工业地域分类- 中国工业地域分类- 工业地域类型与分布规律3. 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中心地带、城市边缘带和城市外围带的特征与功能- 城市发展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 城市化对农村地区的影响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 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环境污染及其类型- 城市环境保护措施- 城市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3. 资源与能源问题- 资源的分类和分布- 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式及其影响 - 能源的分类和分布- 可再生能源与非可再生能源的对比四、文化地理1. 宗教与文化- 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影响力- 宗教与文化的关系- 宗教与社会的关系2. 城市与文化- 城市的文化特征与功能- 城市规划对文化的影响- 城市的文化传承和保护3. 区域文化差异- 区域文化的形成原因- 区域文化的特征与表现形式- 区域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通过对以上人文地理高三知识点的总结,可以更好地掌握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为高考复习提供参考和指导。
同时,了解人文地理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高考人文地理必背49个知识点
![高考人文地理必背49个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7d6421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8a.png)
【导语】很多时候死记硬背并不是的⽅法,需要找到正确的思路,灵活记忆。
今天,®⽆忧考⽹给⼤家整理了⾼中⼈⽂地理必备的49个知识点,赶快收藏,⾼考⼀定会考到的1七⼤洲名称及按⾯积排序亚⾮北南美,南极欧⼤洋。
2世界主要矿产资源世界重要三矿产,煤铁⽯油是重点。
俄巴中澳印加美,七国铁矿储量⼤。
亚欧⼤陆和北美,煤矿分布也不差。
⽯油分布很集中,⼀半以上在中东。
3世界⼈⼝超亿⼗⼀个国名称南极⼤洋均⽆他,⼈⼝超亿⼗国家。
中美两印俄两巴,⽇尼墨加孟加拉。
(墨:墨西哥)4中亚五国名称哈吉塔连我肩,乌兹别克咸海边。
⾥海岸边⼟库曼,中亚五国记⼼间。
5中亚知识概括中亚距海位置远,冬冷夏热降⽔难。
植被草原和荒漠,卡库沙漠居西南。
东和东南地势⾼,天⼭⽶尔边境间。
北、西丘陵和平原,哈丘与图兰。
河流多数为内流,锡尔阿姆⽔量减。
⾥海世著称,咸海变化危机现。
⼟库棉⽥产量增,功在卡库运河建。
额尔齐斯外流河,流经三国向北穿。
产棉基地次中美,“⽩⾦之国”美名传。
民族多信伊斯兰,城市塔什⼲。
6中美地狭七国名称(1)中美地狭有七国,⾊地马拉伯利兹。
萨、洪、尼、哥、巴拿马,⾹蕉咖啡天下知。
(2)危洪刷(萨)泥(尼)哥爸(巴)离(伯利兹),中美七国永牢记。
7北美五⼤湖:(1)、北美五⼤湖,苏密休伊安。
(2)、北美五⼤湖,相互连成群。
冰川作⽤下,构成湖泊因。
美加共有四,中间分界明。
“伊利”、“安⼤略”,“苏必”与“休伦”。
另⼀美独有,称之“密歇根”。
五湖总⾯积,世界居第⼀。
淡⽔资源丰,特别利航运。
8美国农业带及其分布美国农作形成带,中部冬麦北春麦。
五⼤湖区及东北,典型乳⾁畜牧带。
南部地区条件好,成为集中⽟⽶带。
密河下游平原区,棉花似海处处⽩。
西部⼭地⾼原区,牧业农业需灌溉。
9西亚、北⾮地理位置亚欧⾮洲紧相连,滨临四海⼀湖间。
丝绸之路连东西,海陆空运很⽅便。
紧邻油区波斯湾,⾥海海峡西北端。
南北运河苏伊⼠,三洲两洋航程短。
10拉美⽓侯特征“拉美”⼤部居低纬,热带⽓候主地位。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99c4a70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d.png)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和环境的影响。
高中人文地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一、人口与城市1. 人口数量与分布:主要包括人口数量的测算、人口分布规律以及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等。
2.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研究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现象,以及城市化带来的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变化。
3. 城市规模与城市体系:研究城市的规模结构、城市系统和城市功能等。
4.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了解城市规划的目标、原则和方法,以及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方向。
二、经济地理与农业地理1. 经济地理:主要包括产业结构的转变、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 农业地理:研究农业的发展形态、农业区位选择原则、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3. 城市化与工业化:学习城市化和工业化对经济、环境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以及相关政策和措施。
三、文化与环境1. 文化地理:研究地域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统,以及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旅游地理:研究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地选择及旅游影响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了解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
四、城市与区域规划1. 城市规划:学习城市规划的概念、原则、方法和实践,以及城市规划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区域规划:研究区域发展的规划理论和实践,以及区域规划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3. 城市设计:了解城市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实践,以及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的关系。
五、地理信息系统(GIS)1.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学习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2. GIS数据的采集与处理:了解GIS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术,以及数据处理和模型构建的基本流程。
3. GIS应用与分析:研究GIS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和分析方法。
以上只是高中人文地理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要全面了解和掌握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和实践。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d0f14b2b84ae45c3b358cf3.png)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一、人文地理学的主要人物1、洪堡:德国地理学家,和李特尔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洪堡的伟大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他的成就主要在自然地理学方面,但他也注意到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洪堡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地理学从古典的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记述,走向近代地理学解释和探讨因果关系,他强调地表事物的整体研究。
2、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他认为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家乡,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的地理学,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与洪堡不同的是,李特尔应用区域方法来论证人地关系,研究世界各地区不同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他学术思想上最大的缺陷是,他把“人地关系“看作为“神的意志“。
3、拉采尔: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致力于研究人类迁移、文化借鉴和人地关系,对人文地理学提出系统概括。
拉采尔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在他著作中,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国家等的支配作用,是人文地理学理论体系中完整和系统的早期思想。
4、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地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5、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该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察觉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他注重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景观,探究一个原始景观转换成人文景观的过程,这就是地理学的主要任务。
6、森普尔:是拉采尔的学生,片名接受了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观点,他大肆宣扬地理环境对人类体质、民族发展和国家历史有决定性影响。
7、亨丁顿:片面接受了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突出人类文明只能在刺激性气候的地区才能有所发展等观点。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汇总(最全)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汇总(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2aa486c41ed9ad51f11df230.png)
一人口与环境1、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特点原始型:出生率很高,死亡率很高,自然增长率很低。
传统型:出生率很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
过渡型:出生率高,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世界:属于“过渡型”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发达国家:主要是“现代型”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但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3、环境人口容量简单地说: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影响因素:资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正比)、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反比),资源是首要因素。
4、人口迁移按地理围分:国际人口迁移和国(省际、县际)人口迁移。
按迁移方向分:国人口迁移分为由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城市、城市到农村。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5、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气候(美国老年人向“地带”迁移)、淡水、土壤、矿产资源(2) 经济因素:目前最主要的因素,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如:中国大量人口向、、迁移)。
(3)国家的政策、战争、政治中心的改变6、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对迁出地: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给当地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秩序等方面造成了巨大压力。
7、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特点:流动人口增加,自发流动为主。
方向:从农村到城市;从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目的:务工和经商;学习、培训、分配工作迁移的人数增加。
变化:原来人口的净迁出地区,有些开始变为净迁入地区,如。
二城市地域结构1、城市的作用与形态集中式: 1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 2 节省市政投资 3环境质量相对较差组团式: 1 用地较为分散,各片之间的联系不太方便2 市政工程设施的投资相对要高条带式或放射状:受特定条件的制约,城市沿主要交通道路发展而形成。
人文地理的知识点
![人文地理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e7236d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4.png)
人文地理的知识点人文地理的知识1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这部分知识具有量大、难度低的特点,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
在高考中这部分知识直接出现的概率很小。
但是它却是学习整个中国地理的纲、基础、知识的落脚点。
1、中国的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2、中国的疆域:⑴ 面积广大,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还有37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300万平方千米专属经济区)。
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
⑵ 领土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南北跨纬度近,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o多、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3、疆界和邻国⑴ 陆界和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参照地图册)。
[注意]我国已于2004年3月承认锡金是印度的一个邦。
⑵ 海上疆界和隔海相望国家: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对于我国的海上疆界同学们应了解如下几个概念:临海:和大陆直接相临的海域。
我国的临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太平洋、南海。
这里应注意我国台湾岛的东部与太平洋直接相临。
(广阔的太平洋给我国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对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及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领海:国家领土在海中的延伸,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
领海的范围是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12海里。
国家对领海行使主权。
内海:如果边缘海或海峡完全属于我国领海,则为我国内海。
我国的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专属经济区: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中延伸200海里。
高三地理文科复习的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文科复习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7ed364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1.png)
高三地理文科复习的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与尺度
2. 经纬度与地球坐标
3. 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时区
4. 地球的圈层结构
5. 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理论
6. 中国地形地貌
二、人口与城市
1. 人口与人口问题
-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 人口增长与人口控制
2. 城市与城市化
- 城市体系与等级结构
- 城市规模与城市扩张
- 城市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与农村
1. 农业资源与农业区位
2. 中国的农业区域分异
3. 农业生产与农业科技
4. 农业与农民问题
- 农村人口与农民收入
- 农村发展与农村改革
四、工业与能源
1. 工业区位与分布
2. 工业体系与工业布局
3. 工业化进程与产业转移
4. 能源资源与能源消费
5.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五、交通与通信
1. 陆地交通与水路交通
2. 空中交通与管道交通
3. 中国的交通运输体系
4. 信息通信技术与全球化
六、商贸与服务业
1. 商贸流通与商贸区位
2. 商业与服务业的发展
3. 旅游业与旅游资源
4. 中国的商贸与服务业
七、区域可持续发展
1. 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2. 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
3. 区域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
八、现代化进程与世界地理
1.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2. 全球化与地区差异
3. 一带一路与中国的对外战略
4. 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中国的参与
以上是高三地理文科复习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2e3976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62.png)
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1. 人文地理的定义:
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关
注人类对地理环境的适应与改造,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人类聚居与迁移:
- 人类聚居:人类聚居是指人类在一定地理环境下集中居住的
现象。
常见的聚居形式包括村庄、城市和都市区等。
- 人类迁移:人类迁移是指人类根据不同的原因离开原居地并
定居于新的地方。
人类迁移可以分为内迁和外迁。
3. 文化地理:
- 文化地理是研究人类文化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演化的学科。
它关注文化的传播、变迁和地域差异。
- 文化地理的研究内容包括语言、宗教、风俗惯、艺术等方面。
4. 城市化与乡村变迁:
-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并集中居住的过程。
城
市化带来了城市规模的扩大,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等。
- 乡村变迁是指农村地区在经济、社会和人口方面的变动。
包括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农村人口的减少等。
5. 城市与区域发展:
- 城市发展是指城市经济、人口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城市发展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
- 区域发展是指一个特定地区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整体变化和发展。
6. 人类环境问题:
- 人类环境问题是指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常见的人类环境问题包括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和空气污染等。
以上是人文地理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汇总,希望对您有帮助。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二篇)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de937c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1.png)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1、农业的分类:②按投入多少分类:粗放农业(靠天吃饭);密集农业(劳动密集与资金密集型)③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考虑市场需求量,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2、农业的主要区位:自然区位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区位因素有:市场、交通运输、政策3、农业地域类型:①水稻种植业(自给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单产高)②商品谷物农业(商品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③大牧场放牧业(地广人稀,交通便利)④乳畜业(靠近市场)⑤混合农业(对市场的适应性与灵活性)4、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优势:南方:水土流失(水热充沛)华北:土地盐碱化、春旱、夏涝(光照充足)东北:热量不足(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西北:水资源缺乏(光照充足)5、我国农作物分布:①东耕西牧;②南蔗北菜;③南稻北麦(冬小麦-秋种夏收-华北平原,春小麦-春种秋收-东北平原);④茶叶-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江南丘陵);⑤温带水果-苹果、梨、桃⑥商品粮生产基地: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苏皖北部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河西走廊、南疆、宁夏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已不再是商品粮基地)⑦商品棉基地(热量充足、光照强):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及南疆等6、①原料指向型工业: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____的纺织厂②市场指向型工业: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饮料厂、食品厂、玻璃厂、欧美在中国建芯片厂(汽车厂)③动力指向型工业:炼铝厂、有色金属冶炼、火电厂、水电站④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纺织厂、普通服装厂、电子装配厂、包带、制伞、制鞋厂⑤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芯片)、卫星、飞机制造厂、精密仪表7.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位于最小风频风的上风向;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63defb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8.png)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1500字)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活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人文地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下面将对人文地理的一些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人口地理1.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状况。
人口分布受到自然条件、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常见的人口分布特点有: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即人口多集中在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即人口向城市聚集;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是人口密集区。
2. 人口增长与人口控制: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的变化,在高考中一般通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来衡量。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人口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移民率)/10。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水平、教育水平、文化传统等。
人口控制是指通过计划生育、改善生活条件等手段限制人口增长,以达到调整人口结构、降低负担的目的。
3. 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永久性移动。
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一段时间内由于各种原因而暂时性地改变所在地的现象。
常见的人口迁移类型有农村向城市的农民工流动、跨国移民、人口集聚地和人口离散地之间的人口迁移等。
人口迁移和流动对原地和目的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4. 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增加。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主要有生育率下降、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科技进步、社会福利提高等。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健康、养老制度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城市地理1.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指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社会功能复杂的居住地。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体现了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趋势。
城市化的原因包括农村人口的就业机会减少、农村人口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落后、城市对外发展的需求等。
高三地理知识点人文地理
![高三地理知识点人文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87cd570d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6d.png)
高三地理知识点人文地理高三地理知识点:人文地理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现象和地球表面特征的学科,其中人文地理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人文地理关注人类活动在地球上的分布和影响,探讨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高三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人文地理的知识点,下面将就几个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论述。
一、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居住的人的总数。
人口数量的变化对地理格局和社会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三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人口结构等指标,并关注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人口迁移也是人文地理的重要研究内容,我们了解到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等密切相关,可以带来机遇,但也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
二、城市化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也是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高三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城市化的过程和问题。
城市化可以提供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但也可能导致资源过度消耗、环境问题等挑战。
我们还了解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存在差异,并分析了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三、工业化与发展差距工业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人文地理的关键概念之一。
在高三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工业化对地理格局和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
工业化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但也可能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我们还探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和发展差距,思考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文化和传统文化和传统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之一。
在高三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文化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行为和社会习俗。
我们了解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五、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人文地理还关注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我们学习了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和发展差距。
在高三地理课程中,我们还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目标,思考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公正。
人文地理知识点内容整理归纳
![人文地理知识点内容整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e3c2fc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7.png)
人文地理知识点内容整理归纳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领域。
它关注地球上不同地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土地利用及其演变、人口迁移、城市发展等问题。
下面将对人文地理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
1.地理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人类活动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同时也对地理环境进行改造。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有山脉、河流、气候等,人文环境有城市、道路、居民的建筑等。
人类活动如农业、工业、交通、贸易等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2.地理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的地理条件对人类活动有不同的制约和影响。
例如,气候条件对农业活动和人类居住有重要影响;地势条件对交通和城市发展产生影响;自然资源对经济、贸易和工业活动有重要作用。
3.人口迁移与人文地理:人口迁移指的是人口由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
人口迁移受到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政治因素、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源地和目的地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经济都会产生影响。
4.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核心地带。
城市发展受到地理条件、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城市发展对土地利用、人口分布、职业结构等方面都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城市也是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城市规划、建筑风格、文化活动等。
5.土地利用与人文地理: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目的。
不同的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需求导致了不同的土地利用模式。
农业、城市建设、工业用地、自然保护区等都是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目的。
土地利用对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6.城市化与人文地理: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以及城市的发展和扩展过程。
城市化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都属于人文地理范畴。
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社会结构等方面都产生重要影响。
7.区域发展与人文地理:区域发展指的是在一定地理范围内进行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
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区域发展模式。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c2dc41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f.png)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中的人文地理分支是高中地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模块。
在高考中,人文地理的知识点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对于高考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人文地理为主线,对高考人文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人口与城市1.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一地迁移到另一地的现象。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农村向城市的农民工流动、城市间的人口迁移以及国际间的人口流动等几个方面。
在高考中,通常会涉及到人口迁移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等方面的问题。
2.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
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包括人口城市化、地域分布不平衡和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等。
考生需要关注城市化的现状、原因以及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与挑战。
二、经济与区域发展1.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经济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
产业结构分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三个部分。
高考中经常会出现与产业结构相关的问题,考生需要掌握各个产业的特点以及相应的发展趋势。
2.区域发展差异区域发展差异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不同地域间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发展程度和差异。
在高考中,考生需了解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原因及表现,并对应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三、农业与农村发展1.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方式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农民利用一定条件和生产要素从事农业生产的方式。
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经历了自然经济阶段、手工业阶段、机械化阶段以及现代农业阶段。
考生需了解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2.农村改革与发展农村改革与发展涵盖了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方面。
高考中可能涉及的内容包括农民合作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等。
考生需要深入理解这些改革和发展的背景、目标和政策。
四、城市与区域规划1.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是指为了达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出符合科学规律和当地实际的城市发展指导方案。
2024年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39aefa3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4.png)
2024年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中人文地理的知识点总结包括以下内容:
1.全球化与区域化:人类活动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合作组织。
2.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城市化过程及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城市发展。
3.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承: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融合,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
4.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增长与减少的影响,人口迁移及其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
5.资源与环境: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6.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农业和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关系。
7.能源与能源发展:能源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展。
8.旅游与旅游发展:旅游业对经济和社会的作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9.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地理研究和应用中的作用。
10.地理思维与研究方法:地理思维方式,地理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以上是2024年高中人文地理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帮助。
第 1 页共 1 页。
高考人文地理知识点
![高考人文地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9eac64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8.png)
高考人文地理知识点高考人文地理学问点11、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相对而言。
推断时要留意敏捷运用所学学问。
密集型农业与商品农业密切相关。
资金密集型农业和技术密集型农业一般属于商品农业,但大多数劳动密集型农业属于自给农业。
2、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的前提是不违反自然规律。
温室农业一般消失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和冬季;由于热量特别丰富,温室农业一般不会在热带地区发展。
3、梯田建设有前提,一般适用于坡度较小的地区,因此并非全部山区都能通过梯田建设改造自然条件。
4、季风水田农业属于自给自足的农业,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
然而,并非全部亚洲国家都属于季风水田农业的区域类型,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
例如,泰国的商品率较高,日本的'小型机械化程度也很高。
因此,在分析问题时,应依据详细信息进行分析,以防止材料盲目分类。
5、水稻种植分布区需要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但不是肯定的。
假如某个地方降水稀有,但地表水资源丰富,灌溉农业可以发展,如中国河西走廊等水稻种植业。
6、混合农业按生产对象划分。
虽然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与澳大利亚和西欧的混合农业相远,但仍属于混合农业。
7、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不受自然条件影响。
例如,采矿业受自然(资源)条件的影响较大。
8、不同方向产业的地理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
只要能获得经济效益,市场导向产业也可以靠近原材料,如高端家具厂;原材料导向产业也可以靠近市场。
因此,在分析工业地理位置时,应采用发展观。
9、劳动力素质不是指劳动者的文化程度,而是包括劳动者的经验和熟练程度。
10、留意区分电子工业和电子装配工业。
前者是技术型工业,后者是劳动型工业。
高考人文地理学问点2人口与城市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生产力水平(根本因素)3、人口发展模式:原始型(“高高低”):极高的死亡率,平均寿命短,极低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慢。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文地理&自然地理)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文地理&自然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f0415a22192e45361066f562.png)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自然地理部分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2007-05-22 08:12【大中小】【我要纠错】1、农业生产的特点①地域性②季节性和周期性2、农业的投入因素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3、农业按生产对象分类农、林、牧、副、渔(混合农业)4、农业按投入分类粗放农业、密集农业5、农业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6、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气候(光、热、水)、地形(平原、山地)、土壤(酸性)、水源7、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市场(郊区农业)、交通运输(地域扩展)、政策(商品基地)8、人类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①培育良种②改良耕作制度③玻璃温室④修筑梯田⑤喷灌9、市场、交通及技术的发展对农业区位的影响①供求关系②保鲜冷藏技术③区域专业化生产10、世界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地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1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12、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13、大牧场放牧业的形成条件分析(潘帕斯)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③距海港近14、阿根廷促进牧牛业的主要措施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15、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16、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分布地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17、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实例分析(美国)①自然条件②交通运输③地广人稀④工业基础⑤科技18、世界主要的混合农业生产方式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19、珠江三角洲的三基渔塘甘蔗、果树、桑蚕、鱼20、混合农业的分布地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21、混合农业的发展优势及实例分析(澳大利亚)①生态农业②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活③市场适应性好22、工业的投入因素土地、水源、劳动力、资金、能源、原料、科技23、工业的产出产品和三废24、工业投入要素与工业发展类型的关系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25、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影响①原料种类和利用率②劳动力的数量、体力、知识、技术26、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原料、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技术27、五种区位因素指向型工业原料、市场、动力、廉价劳动力、技术指向型28、原料、交通运输、信息和劳动力对工业区位影响的变化①替代,减弱②吸引力,完善③通达,重要④自动化,劳动力素质。
29、社会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①国防②政策③个人偏好④工业惯性30、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水污染(河流下游),风污染(下风向)31、企业增长的战略①横向一体化②纵向一体化③多样化32、企业空间发展的特点①由近及远扩张②由大市场至小市场扩张33、跨国公司的空间发展过程①代理商②销售公司③组装公司④生产公司⑤研发机构⑥全球经济34、工业企业之间的联系①生产的联系②非生产的联系③信息的联系35、工业集聚的优势①共享基础设施②交流协作③降低运费④扩大总体生产能力36、工业分散的原因①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小②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37、不同发育程度工业地域的不同特点①发育低(食品工业)②发育高(钢铁工业、石油化工、机械制造)38、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分析(鲁尔区)①煤炭资源丰富②铁矿区近③水源充沛④交通便捷⑤市场广阔39、鲁尔区衰落的原因①生产结构单一②煤炭地位下降③钢铁过剩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40、鲁尔工业区的综合整治①发展新兴工业②调整布局③改善交通④发展科技⑤消除污染4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①中小企业②轻工业③生产分散④资本集中低⑤分散型工业化42、高技术工业的特点①人员高水平②增长速度快③研发费用高④面向世界市场43、美国“硅谷”发展的主要因素①环境优美②气候宜人③教育发达④便捷交通⑤军事订货44、聚落的形成人类为生存而聚居,居所由流动到稳定,逐步确立了乡村聚落。
45、村落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①圆形或多边形村落(少河的平原)②带状村落(沿河道)46、古代城市出现的基本条件①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②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47、古代城市的分布特点一些大河冲积平原,农耕业发展早的地区。
48、著名古代城市发源地①美索不达米亚②尼罗河谷地③印度河谷地④黄河-长江中下游49、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大多数在平原②热带在高原③山区在谷地或低地50、美国三大城市带①波士顿-纽约-华盛顿②芝加哥-匹兹堡③旧金山-圣迭戈51、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地区①60°N以南的欧洲地区②东亚③美国东北部52、城市分布与气候的密切关系①适度的降水,又有适中的气温②干旱、高寒、湿热区为稀少区53、中国特大城市分布①大城市最多的省②没有大城市的省③与自然条件的关系54、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供水②运输③军事防卫55、矿产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煤炭②铁矿③石油④有色金属56、交通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现代:沿海、沿江、沿线②古代:河流、大道的汇合处57、政治、军事、宗教对城市发展的影响①经济中心②政治中心③军事中心④宗教中心58、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①军事、宗教(减弱)②交通、自然资源(一直)③旅游、科技(新)59、城市化的含义指人口向城市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60、城市化的作用①带动区域经济发展②缩小城乡差别61、城市化的主要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6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①产业革命前(缓慢)②二战前(加快)③二战后(空前)63、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①起步早②城市化水平高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6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①起步晚②城市化水平低③城市发展不合理65、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①环境质量下降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③就业困难66、上海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②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③治理环境67、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①铁路(量大)②公路(灵活)③水路(廉价)④航空(快)⑤管道(连续)68、亚欧大陆桥①西伯利亚大铁路(海参崴-莫斯科)②连云港-鹿特丹69、世界主要航海线①北大西洋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③巴拿马运河④北太平洋70、邮政通信的主要任务及特点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裹。
易受自然灾害影响。
71、电信通信的主要任务及特点利用电磁系统,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
易受地形影响。
72、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①收购②储存、调运③销售73、影响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决定性因素);技术、自然。
74、建设京九铁路的意义激活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发展经济。
75、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平原地区要少占好地,山区要避开条件复杂的地段。
76、内河航道网的组成内河航道网是由天然水系航道和人工运河组成的网络系统。
77、港口的概念供船舶出入和停泊、货物和旅客集散的场所。
78、港口的区位因素分析①自然条件(航行、停泊、筑港)②经济和社会条件(腹地、城市)79、汽车站的区位因素与市内干道系统及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的联系80、航空港的区位因素①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条件)②综合因素(用地、交通、环境)81、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①点线面结合②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③混合交通④占地多82、城市道路网规划原则①便利出行②节约用地③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④保护环境83、城市交通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①线路拥堵(合理规划)②环境污染(减少尾气技术、绿化、规划)84、电子通信的发展①利用电话、电报②利用计算机(声音、图像、文字和数字)85、信息高速公路集电话、电视、电脑于一体,传输图、文、声、像等的通信网。
86、国际互联网的影响发展最快、作用最大、影响最广、公众关注程度最高的通信网络87、国际互联网的应用①开展电子商务②提供各种远程服务③举行电子会议88、商业中心的形成商业活动的人流、商品流达到一定规模,就形成商业中心。
89、商业中心的功能物资集聚、服务、商品流通。
90、商业街的区位选择①以市场最优为原则(城市几何中心)②交通最优为原则(沿线)91、商业小区的区位选择设在居民住宅区内。
92、商业网点的形成、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都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因素的制约。
93、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含义各国间商品和劳务交换;国家之间货币资金的周转和运动。
94、发达国家国际贸易的特点出口工业制成品、资本、技术以及少数农产品,进口燃料和原料95、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的特点出口农矿初级产品,出口商品种类单一,处于不利地位。
96、世界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纽约、伦敦、苏黎世;巴黎、法兰克福、东京、香港。
97、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模式图①人类获取物质和能量②消费活动排放废弃物③环境反作用于人类98、环境问题的两大类主要表现①环境污染②生态破坏99、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100、环境污染的种类大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噪声、放射性、海洋污染等101、生态破坏产生的原因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102、生态破坏的影响①滥伐森林②不合理灌溉③燃煤和使用消耗臭氧物质④过度捕猎103、城市环境问题和农村环境问题城市主要是环境污染;农村主要是生态破坏。
104、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①发展和人口双重压力②经济和技术水平低③发达国家转移污染105、全球性环境问题①酸雨②国际河流污染③热带雨林的破坏④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106、世界人口增长状况①产业革命前(缓慢)②二战前(加快)③二战后(猛长)④60年代放慢107、世界60亿人口日1999年10月12日108、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的能力,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
109、不合理利用资源对环境的影响导致自然资源的衰竭,生态系统的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
110、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111、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①崇拜自然②改造自然③征服自然④谋求人地协调11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113、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系统。
11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①公平性原则②持续性原则③共同性原则115、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的意义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
116、清洁生产的全过程①原料开采②生产制造③消费使用④废弃物处理117、中国古代的可持续发展思想①封山育林②定期开禁③休养生息118、中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③深刻的环境危机119、中国《21世纪议程》的发布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120、中国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①促进经济发展②维护农业生态平衡③农业可持续发展121、生态农业采取的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②开展综合利用③利用新能源122、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原始型(高高很低)、传统型(高较高较低)、过渡型(高低高)、现代型123、世界人口自然变化(2000年)出生率(2.2%)、死亡率(0.9%)、自然增长率(1.4%)124、中国人口自然变化(2001年)出生率(1.34%)、死亡率(0.64%)、自然增长率(0.7%)125、人口自然变化典型地区欧洲的德国和匈牙利(负增长)、非洲(2.4%)、韩国和古巴126、人口数量的变化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机械增长(人口迁移)127、生育率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15-49岁)数之比128、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生育率(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死亡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129、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环境污染加剧(但不是主要原因)130、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