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脏腑辨证辨脏腑兼病证候

合集下载

脏腑兼病辨证

脏腑兼病辨证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情绪波动,以减少对脏腑的影响 。
音乐疗法,舒缓情志
采用音乐疗法等舒缓情志的方法,有助于调和脏腑功能。
运动康复,促进气血流通
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脏腑功能状况,选择适当的运动康复 方法进行锻炼,如八段锦、五禽戏等,以促进气血流通和 脏腑功能的恢复。
06
现代医学对脏腑兼病认识与进展
现代医学对脏腑功能认识
整体观念
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之间在生理 、病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脏腑兼病辨证思路
分析兼病脏腑
依据脏腑之间的表里、生克关系 ,分析兼病脏腑及其病理变化。
确定治法
针对主病脏腑和兼病脏腑,结合 病性,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 法。
01
02
明确主病脏腑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确定主要 病变脏腑。
03
脏腑功能恢复正常。
顾护正气,祛邪外出
03
在治疗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顾护患者的正气,避免过度攻伐导
致正气受损。同时,要适时祛邪外出,防止邪气内陷。
药物治疗策略选择
中药汤剂内服
根据脏腑兼病的具体证型,选用相应 的中药汤剂进行内服治疗。如疏肝健 脾汤、养心补肾丸等。
西药对症治疗
在必要时,可以结合西药进行对症治 疗,以缓解患者的症状。但需注意西 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和依赖性。
脾肾阳虚证
以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腹中冷痛、久泻久 痢等为特点,多因脾肾两脏阳气亏虚、温煦 气化失职所致。
03
脏腑兼病治疗原则与策略
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辨明标本,缓急先后
01
在治疗脏腑兼病时,首先要辨明疾病的标本关系,确定治疗的
先后顺序。一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同治。
调整阴阳,平衡脏腑

第二章八纲辨证 第三章脏腑辨证

第二章八纲辨证     第三章脏腑辨证

第六节
脏腑兼证辨证
脏腑之间,在生理上具有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
系。当某一脏或某一腑发生病变时,不仅表现出本脏 腑的证候,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亦可影响其它脏器发 生病变,而同时出现两个以上脏器的病证,即称为脏 腑兼证。 脏腑之间的相互传变,一般来说,具有表里、生克、
乘侮关系的脏器,其兼证较为常见。因此,念
(一)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 虚、实,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之一。 (二)八纲辨证:即通过四诊,掌握辨证资 料之后,根据病位的深浅,病程的长短,病 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加以 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证候,称为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方法的源和流
的轻重、病位的深浅及病理变化的趋势。
第二节 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与热 证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素问·阴阳 应象大论》说:“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第三节
虚实辨证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虚指正气不 足,实指邪气盛实。 虚实辨证,有助于我们掌握邪正盛衰,为临床的治
疗提供依据。
肺与大肠病的常见证型
1.肺气虚
肺气虚证,是指肺功能活动减弱所表现的证候。 2.肺阴虚 肺阴虚证,是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所反映的证候。
3.风寒束肺
风寒束肺证,是感受风寒,肺气被束所表现的证候。 4.寒邪客肺 寒邪客肺证,是由寒邪内客于肺所反映的证候。
5.痰湿阻肺
痰湿阻肺证,是痰湿阻滞肺系所表现的证候。
第四节
阴阳辨证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疾病的发生,因 阴阳的失调所致,而治疗疾病的 目的在于调整阴阳,使阴阳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平
衡。
第三章 脏腑辨证 概 说
(一)脏腑辨证: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 理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进行分析、 归纳,借以推究病机,判断病变的部位、性 质、正邪盛衰的一种辨证方法。

中医学基础8(辨证)

中医学基础8(辨证)
76
(2)审证要点 心气虚证:心悸及气虚证。 心阳虚证:心悸怔忡、胸闷或痛及
阳虚证。 心阳暴脱:心阳虚和亡阳的临床表
现。
77
2、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 (1)临床表现 心血虚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头
晕健忘、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唇 色淡白、脉细弱。
78
心阴虚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心 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 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
11
(1)常见的表证:风寒表证、风热 表证、风湿表证、风燥表证、暑湿 表证等。
(2)临床表现:恶风、发热、恶寒、 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喷涕、 喉痒、舌苔薄白、脉浮等。
12
2、里证:是指病邪深入脏腑、气血、 骨髓所致的一类证候。多见于外感 病的中、后期或内伤杂病。
13
(1)常见的里证:里寒证、里热证、 里实证、里虚证。
临床证候,一般都可归纳属于阴或阳 的范畴,因而阴阳辨证是基本的辨 证大法。
27
1、阳证:凡符合“阳”的一般属性 所表现的证候。
28
(1)常见的阳证:如兴奋、躁动、 亢进、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 实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外的、向 上的、容易发现的;病邪性质为阳邪 致病。病情变化较快等等。)
29
50
肝气上逆:头痛眩晕、烦躁易怒、甚 则血随气逆,而见咯血、吐血等。
肺气上逆:咳嗽、气喘等。 胃气上逆:呃逆、嗳气、呕吐等。
51
(二)血病辨证:包括血虚及相应功 能减退,血液运行失常所形成的证候。
1、血虚证:即血液不足,滋润和濡 养机体的功能减退所形成的证候。
52
(1)常见的血虚证:心血虚证、肝 血虚证。
64
主要临床表现 有形之痰饮:咳喘、咯痰、呕吐痰涎等。 无形之痰饮:眩晕、梅核气、癫、狂、

脏腑辨证与护理

脏腑辨证与护理

脏腑辨证与护理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进行归纳,借以推究病机,判断病变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情况的一种辨证方法,是临床各科的诊断基础,是辨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脏腑辨证,包括脏病辨证,腑病辨证及脏腑兼病辨证。

其中脏病辨证是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

由于临床上单纯的腑病较为少见,多与一定的脏病有关,故将腑病编入相关病中进行讨论。

心病辨证与护理:(一)心病辨证心居胸中,心包络围护于外,为心主的宫城。

其经脉下络小肠,两者相为表里,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开窍于舌。

小肠分清泌浊,具有化物的功能。

心的病证有虚实。

虚证多由久病伤正,禀赋不足,思虑伤心等因素,导致心气心阳受损,心阴、心血亏耗;实证多由痰阻、火扰、寒凝、瘀滞、气郁等引起。

心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血脉运行失常及精神意识思维改变等方面。

如心悸,心痛,失眠,神昏,精神错乱,脉结代或促等症常是心的病变。

1、心气虚、心阳虚与心阳暴脱证心气虚证,是指心脏功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

凡禀赋不足,年老体衰。

久病或劳心过度均可引起此证。

心阳虚证,是指心脏阳气虚衰所表现的证候。

凡心气虚甚,寒邪伤阳,汗下太过等均可引起此证。

心阳暴脱证,是指阴阳相离,心阳骤越所表现的证候。

凡病情危重,危症险症均可出现此证。

三证的鉴别:相同点: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自汗。

不同点:①心气虚:面色淡白或晄白,舌淡苔白,脉虚。

②心阳虚:畏寒肢冷,心痛,面色晄白或晦暗,舌淡胖苔白滑,脉微细。

③心阳暴脱: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神志模糊,或昏迷。

2、心血虚与心阴虚证心血虚证,是指心血不足,不能濡养心脏所表现的证候。

心阴虚证,是指心阴不足,不能濡养心脏所表现的证候。

二证的鉴别:相同点:均因久病耗损阴血,或失血过多,或阴血生成不足,或情志不遂,气火内郁,暗耗阴血等引起。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为心血虚与心阴虚的共有症。

不同点:若兼见眩晕,健忘,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口唇色淡,舌色淡白,脉象细弱等症,为心血虚。

中医诊断学--脏腑兼病辨证

中医诊断学--脏腑兼病辨证
•久病咳喘,耗伤肺气,累及于心 •老年体虚,劳倦太过等,使心肺之气 虚损所致
2019/6/28
中医诊断学
7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
心动失常 心悸胸闷
心气虚
心肺
血行瘀滞 唇舌淡紫,脉结代
气虚
宣降失职 咳喘气短
证 肺气虚
输津不利 痰液清稀
气虚不运
面色淡白,自汗乏力
卫外不固
动则加重,舌淡脉弱
辩证要点:咳喘,心悸,胸闷与气虚症状共见
中医诊断学
31
心肾阳虚证与脾肾阳虚证鉴别表
证型
相同点
不同点
病机
临 床表 现
病 机 临床表现
心肾阳 虚证
脾肾阳 虚证
肾阳虚衰 温煦失职 气化失权
面色晄白,畏 心阳虚衰
寒肢冷,浮肿 血行不畅
尿少,腰膝冷
痛,神疲乏力,
舌淡胖嫩,苔
白滑,脉沉无 脾阳虚弱

温运失职
心悸怔忡, 唇甲青紫, 舌淡青紫而 暗,脉沉细 微
2019/6/28
中医诊断学
1
心肾阳虚证
心肺气虚证 心脾气血虚证
脏 虚证 腑
心肝血虚证 脾肺气虚证

肺肾气虚证

肺肾阴虚证

肝肾阴虚证

肝火犯肺证
实证
肝胃不和证
肝胆湿热证
2019/6/28
中医诊断学
2
心肾不交证
指心与肾的阴液亏虚,阳气偏亢,以心烦、 失眠、梦遗、耳鸣、腰酸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 候。又名心肾阴虚阳亢[火旺]证。
心气不 心悸胸闷,唇舌淡紫, 足,鼓 脉结代 动无力
脾气亏 纳呆腹胀,便溏浮肿, 虚,运 苔白滑 化失职

(精)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精)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第九单元脏腑辨证病性气虚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自汗、虚脉(细弱无力)血虚唇甲色淡、爪甲色淡、面色无华、脉细涩阴虚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阳虚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舌胖大、虚脉精亏小儿生长发育迟缓、发脱齿松,健忘实寒寒冷、排泄物清稀白、舌苔白、脉紧或缓或迟实热发热、排泄物黄稠、舌红苔黄、脉数或滑痰湿痰多,胸闷脘痞腹胀、困重、苔腻、脉滑或濡痰热排泄物黄稠量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湿热气滞胸闷脘痞腹胀、走窜、情志影响、嗳气矢气、脉弦血瘀刺痛、舌紫暗有瘀斑、脉涩食积暴饮暴食、嗳腐吞酸、厌食、矢气酸臭、苔腻水身体浮肿内风口眼歪斜、肢体震颤、四肢抽搐、言语不利、半身不遂阳亢眩晕、面红目赤、头重脚轻、舌红苔黄,脉弦燥口干、唇燥、咽干、舌苔干,脉浮津亏口干、唇燥、咽干、舌苔干,脉细数无力细目一辨心病证候要点一心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1.心血虚证:心悸,头晕眼花,失眠,多梦,健忘,面色淡白或萎黄,舌色淡,脉细无力。

2.心阴虚证: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或见手足心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3.心气虚证:心悸,胸闷,气短,精神疲倦,或有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面色淡白,舌质淡,脉虚。

细目一辨心病证候4.心阳虚证: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痛,气短,自汗,畏冷肢凉,神疲乏力,面色(白光)白,或面唇青紫,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或结或代。

5.心阳虚脱证:突然冷汗淋滴,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或心悸,心胸剧痛,神志模糊或昏迷,唇舌青紫,脉微欲绝。

6.心火亢盛证:发热,口渴,心烦,失眠,便秘,尿黄,面红,舌尖红绛,苔黄,脉数有力。

甚或口舌生疮、溃烂疼痛;或见小便短赤、灼热涩痛;或见吐血、衄血;或见狂躁谵语、神志不清。

7.心脉痹阻证: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内臂,时作时止。

或以刺痛为主,舌质晦暗或有青紫斑点,脉细、涩、结、代;(瘀)或以心胸憋闷为主,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痰)或以遇寒痛剧为主,得温痛减,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寒)或以胀痛为主,与情志变化有关,喜太息,舌淡红,脉弦。

中医诊断学(辨证-脏腑)

中医诊断学(辨证-脏腑)
精品课件
痰迷心窍证
▪ 概念: 痰蒙心神证是证候。
▪ 临床表现: 面色晦滞,脘闷呕恶,神志模糊,喉中痰鸣,甚则 昏不知人,苔白腻,脉滑。或精神抑郁,表情淡 漠,神志痴呆,自言自语,举止失常。或突然仆 地,不省人事,口吐痰涎,喉中痰鸣,两目上视, 四肢抽搐,口中如猪羊叫声。
精品课件
心火亢盛证
▪ 概念: 心火亢盛证是指心火炽盛所表现的实热证候。
▪ 临床表现: 心烦,失眠,甚则狂躁谵语,或口舌生疮,或吐血衄血, 面色红赤,口渴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尖红赤或 有芒刺,苔黄,脉数有力。
▪ 辨证要点: 1、有外感火热之邪,或情志化火内发、过食辛热之品,以 致心火炽盛的病因病机。 2、具有实热的症状表现:如发热、口渴、面赤、尿赤便秘、 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热迫血妄行则吐血衄血。 3、有火热内扰心神的特征性症状体征,如心烦失眠,甚或 狂躁谵语。心开窍于舌,火热上炎,则见舌尖红赤,或生 芒刺,或口舌生疮。
▪ 内容: 1、脏腑病证:包括脏证、腑证,按表里关系以脏带腑进行 学习。 2、脏腑兼证:包括两脏(或腑)以上相合的证以及与脏腑 相关的证。
精品课件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 心的病证:有虚有实,虚证多由久病伤正,禀赋 不足,思虑劳神过度等因素,导致心气、心阳、 心血、心阴亏耗;实证多因痰阻、火扰、寒凝、 瘀滞等因素所致。常见症状为:心悸,怔忡,心 烦,心痛,失眠多梦,健忘,神昏,谵语,舌痛, 舌疮等。
│邪正盛衰
精品课件
▪ 意义: 1、诊断杂病的基础 脏腑病辨证主要用于诊断杂病,是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断基 础,是中医辨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八纲辨证的深化。 脏腑辨证能具体地辨认病证所在的脏腑部位及病因病性, 从而使治疗有更强的针对性。 2、与其他辨证方法的关系 脏腑病辨证与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不同,后者主要 是运用于外感病的辨证方法。但就所辨疾病的病位而言, 也都与一定的脏腑有关,故掌握了脏腑病辨证,更有利于 其他辨证方法的掌握。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

教学要求



1、掌握各脏腑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掌握各 脏腑常见证的含义、临床表现和病机。 2、熟悉脏腑辨证的概念、基本方法、意义及运 用范围。 3、了解脏腑之间的发病关系。 4、初步学会运用脏腑辨证的知识对临床典型病 例进行辨证。
第一节 肝胆病辨证


肝居右胁,胆附于肝,肝胆经脉相互络属,故有 表里之称。生理上肝主藏血,具有贮藏血液和调 节血量的作用;肝主疏泄、主谋虑,具有调畅气 机、调节情志、疏泄胆汁助消化的作用;其华在 爪,在体为筋,开窍于目。胆主贮存和排泄胆汁, 以助消化,并与情志活动有关。 肝病以肝主疏泄的功能失常、肝不藏血、阴血亏 虚、筋脉失养、易动风化火为主要病理变化 , 胆病以主决断功能失常及胆汁不循常道致黄疸为 主要病理变化 。
【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嗜烟酒辛辣肥甘之物, 蕴热化火;或邪热内侵,他脏火热累及肝脏所致。 肝火炽盛,火性上炎,肝火循经上攻头目,故头晕胀痛, 面红目赤;足少阳胆经入耳中,肝胆互为表里,肝热移 胆,循经上冲,则耳鸣如潮,或耳内肿痛流脓;肝火上 炎耗津,挟胆热上蒸而见口苦咽干;肝失条达柔顺之性, 则急躁易怒,胁肋灼痛;火热内扰,心神不安,故不寐 或恶梦纷纭;热盛津耗,则尿黄便结;肝火内盛,灼伤 血络,迫血妄行,可见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 为肝经实火炽盛之征。
本证多因恼怒伤肝,郁而化火,火热耗伤肝肾之阴;或 因房劳所伤、年老肾亏,水不涵木,致使肝肾阳亢阴亏 所致。 肝肾之阴不足,阴不制阳,阳亢于上,故眩晕耳鸣,头 目胀痛,面红目赤,失眠多梦;肝木失涵,失其柔顺之 性,故急躁易怒;肝主筋,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肝肾 阴虚,筋骨失养,则见腰膝酸软;阳亢于上,阴亏于下, 上实下虚,故头重脚轻,步履不稳;舌红少津,脉弦有 力或弦细数,为阳亢阴亏之征。

脏腑辨证—中医诊断学

脏腑辨证—中医诊断学

痰黄稠量多咳吐脓 血腥臭痰(肺痈), 烦躁(神昏谵妄), 苔黄腻,脉滑数
8、风水相搏证
(1)定义:风邪侵袭、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水湿泛溢,肌肤所表现的证候。
(2)证候特征:骤起眼睑头面先肿,随及遍及全身,兼表卫症状。
思考题:
1.肺病常见病机与临床症状是什么
2 . 如何从病机和证状上鉴别风寒表证,风寒犯肺证,寒痰阻肺证? 3.如何从病机和证状上鉴别分热表证,风热犯肺证,肺热炽盛证,痰热壅肺证? 4.如何从病机和证状上鉴别肺阴虚证与燥邪犯肺证?
主统血——脾气亏虚,统血无权——各种出血
主肌肉四肢——脾失健运,清阳不布,营养不足——肌肉消瘦,痿软无力, 活动失灵 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失健运— 食欲不振,口淡无味,口甜,口腻 面唇淡白无华,甚则萎黄不泽 脾病常见病机——脾失健运 脾病常见证候——纳呆、腹胀、便溏
二、脾病常见病因与证型关系
虚证
脏腑辨证
第一节:辨心病证候 第二节:辨肺病证候 第三节:辨脾病证候 第四节:辨肝病证候 第五节:辨肾病证候 第六节:辨腑病证候 第七节:辨脏腑兼病证候
概说
一、何谓脏腑辨证:
脏腑辩证是在认识脏腑生理功能脏腑病变特点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四诊收集的症状、体征 及有关症情资料、判断疾病所在的脏腑部位,病因病性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的辨证 归类方法。 简言之:即以腑腑为纲,对疾病进行辨证。
病 机
临 床 表 现
心悸,气短 面白,活动 后加重,自 汗
神疲、面 色淡白、 舌淡、脉 虚
转 归
日久发展 成为心阳 虚
可因某些诱因突 发心阳虚脱
(二)实证 1.心脉痹阻证,瘀、痰、寒、气四型鉴别
共同 病机 共同 症状 心 悸 怔 忡 , 心 胸 憋 闷 作 痛 , 痛 引 肩 背内臂, 时 发 时 止 病因病机区别 瘀阻心脉,瘀血内 阻,气血不通 痰阻心脉 痰浊停聚,气滞不 通 寒凝心脉 阴寒凝滞,气血不 行 气滞心脉 气机郁滞,血行不 畅 症状区别 痛如针刺,舌暗或青紫斑 点,脉细涩或结代 心胸闷痛(气滞),体胖 痰多,苔白腻,脉沉滑或 沉涩 痛势较剧,突然发作,冷 痛或遇寒痛剧,舌淡苔白, 脉沉迟或沉紧

中医诊断 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  脏腑辨证
第九章 脏 腑 辨 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目的要求 1、掌握各脏腑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 2、掌握各常见证的含义、临床表现、证候 分析、辨证要点以及鉴别诊断。 3、初步学会运用脏腑辨证分析典型病例的 方法。
概 念
运用脏腑学说理论,对四诊所收集到的临床资料 进行辨别、分析,从而确定疾病所在脏腑,病因、 病性以及邪正盛衰等的一种辨证方法。
辨证要点 治疗
内脏下垂 + 脾气虚见症
健脾益气升提—补中益气汤+枳实、枳壳
四、脾不统血证(气不摄血证)
概念 机制
脾气虚证的进一步发展 脾气不足,血失统摄,致各种慢性出血之证。
详见“脾气虚证”
表现·分析
出血症: 便血、尿血,衄血,
崩漏,或月经量多
——脾虚血失统摄
脾气虚证:症、舌 脉象:脉细无力
辨证要点 治疗
舌红苔黄,脉滑数
辨证要点 治疗
胃脘灼痛拒按、口臭 + 实热见症
口、鼻、唇、咽、皮肤干燥(肺窍失于滋润) 尿少,大便干结,舌苔薄而干燥少津。 或微有发热恶风寒、无汗或少汗,脉浮数或浮紧。
辨证要点 干咳或痰少而粘、口鼻咽干 + 表证见症 治疗
有表证,伤津不重者—润燥宣肺止咳 —桑杏汤(温燥)、杏苏散(凉燥) 燥邪伤津较重者—清燥润肺—清燥救肺汤
※六、肺热炽盛证(肺热证、肺火证)
出血症 + 脾气虚见症
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黄土汤(便血)
五、胃阴虚证
概念 机制
温病后期 情志化火 剧烈吐泻 嗜食辛辣
胃阴不足,虚热内扰之证。
(中:胃脘痛;西:慢性胃炎)
表现·分析
胃脘隐隐灼痛 — 虚火灼伤胃络
饥不欲食,或嘈杂 — 胃失濡养

肺腑辩证

肺腑辩证

脏腑辨证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对疾病所反映的临床症状、体征等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推断出疾病所在的脏腑病位、性质、正邪盛衰情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中医讲的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人的各项生理活动都依赖于脏腑,各种病理变化也与脏腑密切相关。

因此,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大多会影响到脏腑,致使脏腑功能出现异常改变的结果。

脏腑辨证是辨证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医有多种辨证方法,各有其不同特点,但在确定病位时,往往必须落实到脏腑。

不落实到脏腑,辨证过程就没有结束,治疗也无法下手。

脏腑辨证在临床诊治疾病时具有其他辨证方法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

同时,理解了脏腑辨证,也有利于其他辨证方法的学习和掌握。

由于每一个脏腑都有各自生理活动的特点,各脏腑组织间的相互联系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当某一脏腑发生病变时,反映出的临床症状也各不相同。

所以只有熟悉各脏腑的生理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规律,熟悉脏腑的病理特点,辨证时才能准确区别疾病所属脏腑,才能为进一步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这就要求有比较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的功底。

脏腑辨证,包括脏病辨证、腑病辨证、脏腑兼病辨证三部分。

其中脏病辨证是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

由于脏腑之间具有表里关系,在生理、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因此将腑的部分病变归纳在脏病中间,这样便于理解。

一、心与小肠病心居胸中,其经脉下络小肠,两者相为表里。

心的主要功能是主血脉,又主神明,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心开窍于舌,小肠为“受盛之官”,有分泌清浊,化物的功能。

心的病证有实有虚。

虚证大多由于久病伤正,禀赋不足,思虑太过等因素,导致心气心阳受损,心阴心血亏耗;实证常由于寒凝、瘀滞、痰阻、火扰等引起造成心的生理活动失常。

心病的常见症状有:心悸怔忡,心烦,心痛,失眠健忘,神昏谵语等。

小肠的病变主要有小肠实热证。

小肠实热小肠实热证是小肠里热炽盛所表现的证候。

多由心热下移于小肠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尿道灼痛,尿血,舌红苔黄,脉数。

中医诊断学脏腑兼病辨证

中医诊断学脏腑兼病辨证
心胸烦热、口苦口粘、腹胀纳 呆、小便黄赤、大便不爽等。
病因病机
心火亢盛,脾失健运,湿热内 蕴,心脾两脏受累。
治法
清热利湿,健脾养心。
方药
黄连温胆汤加减。
04
肺肾兼病辨证
肺肾阴虚证
干咳少痰
肺阴亏虚,阴虚火旺,导致肺失滋润,出现 干咳少痰的症状。
遗精早泄
肾阴亏虚,虚火扰动精室,导致遗精早泄的 症状。
不调、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
治法
02
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方药
03
常用龙胆泻肝汤、茵陈蒿汤等加减治疗。
肝胆火旺证
1 2
症状
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胁 肋灼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 数等。
治法
清肝泻火,疏肝解郁。
3
方药
常用丹栀逍遥散、龙胆泻肝汤等加减治疗。
肝胆气滞证
病因病机
心火炽盛,灼伤津液, 脾失健运,湿热内生。
治法
清心泻火,健脾祛湿。
方药
导赤散合泻黄散加减。
心脾血瘀证
01
02
03
临床症状
心胸憋闷疼痛、心悸怔忡、口 唇紫暗、面色晦暗等。
病因病机
心脉痹阻,血液运行不畅,脾 气亏虚,不能统血。
治法
活血化瘀,健脾养心。
04
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
心脾湿热证
临床症状
病因病机
多由于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嗜食肥甘厚味,或外感火热之邪,导致心肝火 旺,扰乱心神,故见心悸阵作、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等症状;同时肝火上炎, 故见面红目赤、口苦口干等症状。
心肝气滞证
临床症状
心悸胸闷、胁肋胀痛、情志抑郁、善太息、嗳气频作、月经 不调、乳房胀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等。

中医诊断学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总)

中医诊断学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总)

临床表现:
肺失宣肃:咳喘,气粗,鼻翼煽动
肺热:胸痛,咽喉红肿疼痛
里实热:热、渴,二便,舌脉
辨证要点:
咳喘+里实热证
脏腑辨证
七、痰热壅肺证
脏腑辨证
涵义:
痰热交结,壅滞于肺的证候
病因病机:
外因:热——外邪化热,炼液成痰 痰热壅肺 内因:痰——宿痰化热
肺失宣肃 气机闭塞 肉腐血败
临床表现:
心火上炎下移+火热
神志异常+痰浊 神志异常+痰+火热 心悸怔忡+闷憋疼痛+痰瘀气寒 头痛,头晕+血瘀
肺病辨证
生理功能:皮、毛、悲、鼻、泪
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 通调水道:水之上源 肺朝百脉,主宣肃 主皮毛,主卫外司合
病理状态:
呼吸↓:咳、喘、痰;或胸闷,气短等 水液代谢↓:水、湿、痰、饮 卫外失司:自汗,易感外邪
失于滋润:口干咽燥,声音嘶哑
阴虚:潮热盗汗,五心烦热,两颧潮红,舌脉
辨证要点:
干咳,少痰或粘+阴虚
三、风寒犯肺证
脏腑辨证
涵义:
风寒之邪侵袭肺表,致使肺卫失宣的证候
病因病机:
外感风寒
损伤卫阳,卫阳被遏 风寒表证 肺失宣肃 咳、喘、痰(寒)
临床表现:
表寒证 肺失宣肃:咳喘痰涕,鼻塞流涕,痰涕清稀
证候:
虚:久病→气虚,阴虚 实:外邪(风、寒、热、燥)
病理产物:水、湿、痰、饮等
脏腑辨证
一、肺气虚证
脏腑辨证
涵义:
肺气虚弱,功能(主气、卫外)减退的证候
病因病机:
久病咳喘→消耗↑ 脾虚失运→肺失充养
临床表现:
肺气虚弱
呼吸↓ 卫外↓ 布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 心悸健忘, 失眠多梦, 头晕目眩, 面白无华, 两目干涩,视物模糊, 爪甲不荣,肢体麻木,甚震颤拘挛, 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 舌淡苔白,脉细。
【证候分析】
❖ 心主血,肝藏血,主疏泄调节血量, 若心血不足,则肝无所藏,肝血不足, 则无以调节血液进入脉道
❖ 心血虚,心失所养,心神不宁 ——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临床表现】 心悸怔忡, 肢体浮肿,小便不利, 畏寒肢冷, 神疲乏力,朦胧欲睡, 唇甲青紫, 舌淡暗或青紫,苔白滑, 脉沉微细。
【证候分析】
❖ 心为君火,心阳为气血运行、津液流注的动力, ❖ 肾藏命火,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能气化水液。 ❖ 心肾阳虚,心脉失养——心悸怔忡 ❖ 阳虚运血无力,血行瘀滞——唇、甲、舌青紫 ❖ 心神失养——神疲乏力,朦胧欲睡 ❖ 肾阳虚衰,膀胱气化失司,水液内停——小便不利 ❖ 泛滥肌肤——肢体浮肿 ❖ 不能温煦肌肤——畏寒肢冷 ❖ 舌淡暗或青紫,苔白滑,脉弱
❖ 分析:心位胸中,心气不足,胸中宗气运转无力, 则心悸,胸闷气短;不能运血上荣,故面色淡白, 气虚不能卫外而自汗,劳则气耗,故诸症加重。 浮肿,有痰,便溏为脾虚湿胜,舌脉均为上证之 征。
五、心肝血虚证
【基本概念】
心肝血虚证是指心肝两脏血虚功能活动减退所表现 的证候。
【病因】
❖ 久病体虚 ❖ 思虑劳神,暗耗心血 ❖ 失血过多 ❖ 脾虚生血化源不足
❖ 血运无力或心脉之气不续
——脉见沉弱或结代
【辨证要点】 ❖以心悸咳喘、 ❖胸闷气短 ❖与气虚见症为辨证要点。
四、心脾气血两虚证
【基本概念
心脾两虚证是指心血不足,脾气亏虚所表现 的证候。
【病因】
久病失养 思虑过度 饮食不节 慢性失血
【临床表现】 心悸怔忡, 眩晕耳鸣, 失眠多梦, 食欲不振, 腹胀便溏, 面色萎黄, 神疲乏力, 或见皮下出血,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 舌淡嫩,脉细弱。
——阳虚阴盛,血瘀水停之象
【辨证要点】 ❖以心悸怔忡、 ❖浮肿 ❖与虚寒见症为辨证要点。
三、心肺气虚证
【基本概念】 心肺气虚证是指由于心肺两脏气虚,机能活 动减退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 ❖ 久病咳喘,耗伤心肺之气 ❖ 年高体弱 ❖ 劳倦耗气
❖ 【临床表现】 ❖ 心悸咳喘, ❖ 胸闷气短,动则尤甚, ❖ 痰液清稀, ❖ 面色淡白,头晕神疲, ❖ 语声低怯,自汗乏力, ❖ 舌淡苔白, ❖ 脉沉弱或结代。
心脾两虚 (气血两虚)
肝火犯肺 心肺气虚 脾肺气虚

肝火犯肺 心肺气虚 脾肺气虚

肝肾阴虚
心肾不交 心肾阳虚脾肾阳虚源自肺肾气虚 肺肾阴虚肾
肝肾阴虚
心肾不交 心肾阳虚
脾肾阳虚
肺肾气虚 肺肾阴虚
一、心肾不交证
【基本概念】
心肾不交证是指心肾水火既济失调,心肾阴 虚阳亢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
❖ 久病虚劳,房室不节,耗伤肾阴 ❖ 思虑太过,情志忧郁化火
❖ 分析:心肾阴虚,虚火上扰心神,见心烦少 寐,惊悸多梦;肾阴不足,骨髓不充,脑髓 失养,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虚火内炽, 扰动精室,见遗精;口燥咽干,盗汗,舌红 少苔,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
二、心肾阳虚证
【基本概念】
心肾阳虚证是指心肾阳气虚衰,温煦失职所 表现的证候。
【病因】
❖ 心阳虚衰,久病及肾 ❖ 肾阳亏虚,气化无权,水气凌心
【辨证要点】 ❖以心悸失眠、 ❖食少腹胀便溏、 ❖出血与气血亏虚见症为辨证要点。
❖ 某男,50岁。心悸,易于饭后发生,胸闷气短, 面色淡白,头晕,出冷汗。往往因疲劳或情绪激动 时诱发心悸。下肢轻度浮肿,晨起吐少量痰,大便 溏泻,脉右沉滑,左弱,均有结代,舌淡苔薄白。 请作辨证诊断,并进行病机分析。
概念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脏腑证候同时或相继出现 ---- 脏腑兼证
依据 脏腑间生理上相互资生、制约
特点 1 兼证易发生在具有表里、生克、乘侮关 系的脏器 2 以脏与脏兼证为主
脏腑兼病辨证

心 脾(胃) 肺
肝 心 脾(胃)
肝胆湿热
心肝血虚 肝胃不和 肝郁脾虚
心肝血虚
肝胃不和 肝郁脾虚
心脾两虚 (气血两虚)
【临床表现】 心烦不寐,惊悸多梦, 头晕耳鸣,健忘, 腰膝痠软,遗精,
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潮热盗汗, 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或伴见腰部下肢痠困发冷,脉细弱。
【证候分析】
❖ 肾水亏虚,心火偏亢,心神被扰
悸多梦
—— 心 烦 不 寐 , 惊
❖ 肾阴不足,脑髓失养——头晕耳鸣,健忘
❖ 腰为肾府,失肾水滋养——腰膝痠软
【证候分析】
❖ 心主血脉,肺主呼吸,皆赖宗气所推动, 以协调两脏的功能。
❖ 心气虚,鼓动无力——心悸 ❖ 肺气虚,肃降无权,气机上逆——咳喘
气机不畅——胸闷 ❖ 动则气耗——活动后诸症加剧 ❖ 不能输布精微,水液停聚——痰液清稀
❖ 宗气不足——语声低怯 ❖ 卫外不固——自汗
❖ 气虚全身机能活动减弱,运血无力不 能充养——面色淡白,头晕神疲,舌 淡苔白
张某,女,36岁。主述月经提前,经期延长, 月经量多色淡三年。自卫96年6月流产后,每次月 经均提前7~8天,行经十余日,量多色淡,同时皮
❖ 肝主筋,其华在爪,肝血虚,爪甲、筋脉失养 ——爪甲不荣,肢体麻木,甚震颤拘挛
❖ 目得血而能视,肝血不足,目失濡养 ——两目干涩,视物模糊
❖ 女子以血为本,心肝血虚,冲任失养,经血乏源 ——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
❖ 血虚不上荣——头晕目眩,面白无华 ❖ 舌淡苔白,脉细为血虚之征
【辨证要点】 ❖以神志、 ❖目、筋、爪甲失养 ❖与血虚见症为辨证要点。
【证候分析】
❖ 心主血藏神,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又主统血。 ❖ 心血不足,心失所养,神不守舍
——心悸怔忡,眩晕耳鸣,失眠多梦 ❖ 脾气虚弱,健运失职——食欲不振,腹胀便溏 ❖ 气血不足——面色萎黄,神疲乏力 ❖ 脾虚无力摄血,血溢脉外
——皮下出血,月经淋漓不尽 ❖ 血源不足——月经量少色淡 ❖ 舌淡嫩,脉细弱为气血亏虚
❖ 虚火内炽,扰动精室——遗精。
❖ 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潮热盗汗,
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水亏火亢之征
【辨证要点】 ❖以心悸失眠、 ❖腰膝痠软、遗精、梦交 ❖与阴虚见症为辨证要点。
❖ 林某,男,36岁,遗精日久,每周2-3次, 并伴见头晕耳鸣,心烦少寐,惊悸多梦,口 燥咽干,经常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 脉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