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四首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像近邻一样。 • 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注释
• ⑴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 • ⑵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
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 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 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 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 ⑷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 ⑸同:一作“俱”。宦(huàn)游:出外做官。 •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 ⑻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诗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
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
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
该诗运用夸张手法,开头就展开壮阔的境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不相同。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
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有其独到的妙处。此
赏析
•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 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 希望。
•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 “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 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 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 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 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 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 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 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注释
• ①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
• ②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 ③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
•
④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洞庭 湖是它南部的一角。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 ⑤济:渡。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词语释义
• 词句注释 • ①式:作语助词。微:(日光)衰微,黄昏或天黑。 • 胡:为什么 • ②微君:非君,要不是君主,微:如果不是,君:在这里贵族统
治者。 • ③中露:露中。倒文以协韵。 • ④躬:身体。
译文
•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 露水中!
衣领。 • 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 • 宁(nìng):岂,难道。嗣(yí)音:寄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 • 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 挑(tā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挑,也作“佻”。 • 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鉴赏
•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 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
子衿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
•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 •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 • 子衿(jīn):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
•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 泥浆中!
创作背景
•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史称刑措不用者四十年,这时 可称为周代的黄金时期。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后来,厉王被 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 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相传中国周代设 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 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 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 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 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 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 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2] 这首 《式微》即是深刻的反应了社会现实的诗歌。
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此诗已开其先。
•
这首诗是《诗经》众多情爱诗歌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它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
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女主人公在诗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对情人的思念。这在《诗经》以后
•
干谒诗是时代和历史相互作用的产物,一方面,士子们以之铺垫进身的台阶,因而言词颇多限制,作
起来往往竭尽才思;另一方面,由于阅读对象或为高官显贵、或为社会贤达,干谒诗大多表现出含蓄的美
学特征,作者也常以比体为之。
•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
•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 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
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
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
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
• ⑥端居:安居。
• ⑦耻(chǐ)圣明:有愧于Biblioteka Baidu明之世。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 社会就会安定。
• ⑧ 徒:只能。
• ⑨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创作背景
• 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当时孟浩然西 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 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 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
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
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
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 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
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
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
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
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无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视力所
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
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
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
的历代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 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 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
却要拖一个尾声。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及注释
• 译文
•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 动。
•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 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 来的鱼。
式微
《国风·邶风·式微》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采用反问、隐语、互文等多种修辞方式, 情感表达宛转而有情致。重章换字,押韵和谐。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韵律和谐优美, 用词异常精巧。式微也成为后世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对后世古典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但没有 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济”,渡的意思。 “楫”,船上的桨,这里也是借指船。“端居”,闲居;“圣明”,圣明之时,这里指太平时代。最后两
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古代俗语说,“临渊羡鱼,不如退 而结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 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赏析
•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 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注释
• ⑴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 • ⑵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
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 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 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 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 ⑷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 ⑸同:一作“俱”。宦(huàn)游:出外做官。 •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 ⑻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诗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
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
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
该诗运用夸张手法,开头就展开壮阔的境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不相同。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
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有其独到的妙处。此
赏析
•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 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 希望。
•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 “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 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 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 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 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 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 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 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注释
• ①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
• ②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 ③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
•
④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洞庭 湖是它南部的一角。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 ⑤济:渡。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词语释义
• 词句注释 • ①式:作语助词。微:(日光)衰微,黄昏或天黑。 • 胡:为什么 • ②微君:非君,要不是君主,微:如果不是,君:在这里贵族统
治者。 • ③中露:露中。倒文以协韵。 • ④躬:身体。
译文
•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 露水中!
衣领。 • 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 • 宁(nìng):岂,难道。嗣(yí)音:寄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 • 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 挑(tā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挑,也作“佻”。 • 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鉴赏
•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 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
子衿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
•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 •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 • 子衿(jīn):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
•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 泥浆中!
创作背景
•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史称刑措不用者四十年,这时 可称为周代的黄金时期。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后来,厉王被 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 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相传中国周代设 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 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 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 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 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 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 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2] 这首 《式微》即是深刻的反应了社会现实的诗歌。
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此诗已开其先。
•
这首诗是《诗经》众多情爱诗歌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它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
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女主人公在诗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对情人的思念。这在《诗经》以后
•
干谒诗是时代和历史相互作用的产物,一方面,士子们以之铺垫进身的台阶,因而言词颇多限制,作
起来往往竭尽才思;另一方面,由于阅读对象或为高官显贵、或为社会贤达,干谒诗大多表现出含蓄的美
学特征,作者也常以比体为之。
•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
•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 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
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
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
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
• ⑥端居:安居。
• ⑦耻(chǐ)圣明:有愧于Biblioteka Baidu明之世。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 社会就会安定。
• ⑧ 徒:只能。
• ⑨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创作背景
• 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当时孟浩然西 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 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 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
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
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
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 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
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
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
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
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无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视力所
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
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
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
的历代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 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 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
却要拖一个尾声。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及注释
• 译文
•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 动。
•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 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 来的鱼。
式微
《国风·邶风·式微》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采用反问、隐语、互文等多种修辞方式, 情感表达宛转而有情致。重章换字,押韵和谐。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韵律和谐优美, 用词异常精巧。式微也成为后世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对后世古典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但没有 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济”,渡的意思。 “楫”,船上的桨,这里也是借指船。“端居”,闲居;“圣明”,圣明之时,这里指太平时代。最后两
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古代俗语说,“临渊羡鱼,不如退 而结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 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赏析
•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 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