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学理论来分析我国国家形象建构策略
简论我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全面”策略
、
“ 全面 ” 策略 的内涵
目前 ,我 国软 实力 滞后 于硬 实力 , 们 的国 际形 象也 “ 我 落 后 于 国家 实力 的 增长 ” ④“ 。 虽然 我对 外 宣传 在局 部 和某 些 重 大 问题上 有所 突破 和进 展 , 们 在西 方 的声 音有 所增 我
从认 识 论 的角 度 看 , 实 是 认 知 的基 础 , 以 , 全 面 事 所 “ 中国” 形象 是 进一 步塑 造 中 国国家 形 象 的基础 。从认 知 途 径来 看 . 主观 认 知是 认 知 主体 对 客 观事 实 的一 种反 映 , 任 何认 知 都必 须 以事 实为 基础 。换 言之 , 观的 中 国现实 国 客 情 是形 成 对 中 国认 知 的根 本基 础 . 是塑 造 中国 形象 的“ 原 始 素材 ” 。因此 , 事 实 全 面地 展 示 给 受众 , 事实 说 话 , 将 用 是加 深 受众 对 中 国 了解 的 根本 途径 。 从 主体 间 性 的角 度 来 看 , 在 于 内外 、 向 、 向三 存 纵 横 个 维度 的 明显 的主 体 间认 知差 异 , 是 制 定 中 国 国家 形象 ⑦ 塑 造 策 略 时 不 得不 考 虑 的重 要 因素 。 由于 “ 良好 ” “ 和 正 面” 牵涉 到 种种 价 值 判断 , 因此其 界 定 十 分模 糊 。面对 上 述 问题 . 同国 家 、 同 阶层 、 同 背 景 的受 众 都 可 能产 不 不 不 生 不 同 的理 解 。此 外 。主观 认 知 通常受 到 外 界 因素 的影 响 , 会 随着 时 间 的变化 发 生 巨大 的改 变 。所 以 , 也 塑造 “ 良 好 中 国” 象 和 “ 面 中 国 ” 象 的 策 略 在 标 准 界 定 方 面 形 正 形
说服传播视角下国家形象的构建逻辑与进路
说服传播视角下国家形象的构建逻辑与进路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形象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被他人认知和理解的重要标识。
国家形象的构建和传播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其中说服传播视角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说服传播视角出发,探讨国家形象的构建逻辑和进路。
一、国家形象的构建逻辑国家形象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和塑造的。
从说服传播视角来看,国家形象的构建逻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肯定国家优势和特色国家形象的构建首先需要找准国家的优势和特色,突出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和特色,以此为基础进行形象塑造。
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崇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强调创新和科技领先;中国强调和谐、稳定、发展,推崇中华传统文化等。
通过肯定国家的优势和特色来树立国家形象,增强国家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2. 强调国家形象的一贯性和真实性国家形象的构建需要强调一贯性和真实性,即国家形象的建设不应是一时的、表面的美化,而应该是真实的反映国家的本质和特点。
这就要求国家在对外传播中要遵循事实真相,不断完善国家形象,使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中具有真实性和可信度,增强国家的可塑性和影响力。
3. 不断优化国家形象的传播渠道和手段要构建国家形象,就需要借助多种传播渠道和手段,比如国际媒体、国际会议、国际交往活动、外交宣传、国际形象广告等。
通过不断优化国家形象的传播渠道和手段,扩大国家形象的传播范围和深度,提高国家形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4. 引导公众对国家形象的理解和认同国家形象的构建还需要引导公众对国家形象的理解和认同,在国内外不同领域推动国家形象建设,增强公众对国家形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教育引导和宣传宣传等手段,增强公众对国家形象的认知和理解,形成国家形象的正面评价和认同,提高国家形象的积极度和可持续性。
二、国家形象的进路国家形象的进路是一个动态、多层次的过程,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说服传播视角下国家形象的构建逻辑与进路
说服传播视角下国家形象的构建逻辑与进路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展现自身形象的总体表达。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逐渐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角逐的重要内容。
如何构建一个积极且真实的国家形象,成为各国政府和对外宣传部门关注的焦点。
在这种情况下,说服传播视角成为了分析国家形象构建的一个重要框架。
首先,说服传播视角认为,国家形象构建要基于事实和真实。
“真实”是说服传播的一个重要准则。
国家形象不能单纯建立在宣传片和形象广告上,而应以国家的现实、历史和文化为基础,尽可能呈现出真实、全面、有活力的国家形象。
比如说,在国家形象宣传中,应该积极介绍国内文化、历史、科技、文艺等各个方面的成就与进步,同时也要客观地反映国家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吸引世界各国人民对该国进行更深层次和全面了解。
其次,说服传播视角认为,国家形象构建需要注重文化因素。
国家的文化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所传达的价值观、历史和传统是在外界获得同情和尊重的重要方式。
在文化方面的宣传中,不仅要强调本土文化,还需要适应国际社会对文化多元性的诉求并向全球展示该国家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举一个例子,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中,不仅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强相互理解和文化融合。
进一步地说,说服传播视角认为,国家形象构建不仅要关注面向外部社会的形象,同时还要重视面对本国公众的形象呈现。
国家形象的建立往往由外向内逐渐铺展,先是国际社会,然后是本国公众。
一个成功的国家形象建立策略,必须在外部市场和内部市场的双重维度行动和完善。
国家形象无法隔离于本国社会的现实情况,形象塑造应考虑到社会公共意识、价值观和利益诉求,合理前端和后端的协调是国家形象构建的关键。
比如说,在疫情期间,中国政府在全球范围内展现了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各种专业调度和供应能力,在本国范围内则在实现看所有人的安全和多样化的疫情挑战中,领导有效号召和处理疫情的措施,通过多方引领,让公众更加信任和作为国家形象的主要宣传对象。
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与传播策略
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与传播策略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对于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声誉至关重要。
一个国家的形象不仅仅反映了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还影响着国际社会对该国的认知和评价。
因此,各国纷纷制定多维的策略来塑造和传播自己的国家形象。
首先,一国政府需要重视国家文化的传播。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也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文化的传播,可以让外国人了解和认同一个国家的价值观、习俗和历史。
展示国家独特的文化艺术、传统节日、民间故事等内容,可以加深外界对该国的了解和尊重。
例如,中国通过国际汉语教育的推广,以及北京奥运会、世博会等国际大型活动的举办,成功地将中国的文化形象传播到世界各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其次,公共外交也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
公共外交是指通过政府和各种机构之间的交流活动,以及与外国人民和媒体的互动,宣传和传播一个国家的政策、价值观和发展成果。
通过各种渠道,如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国防部的军事演习等,一个国家可以向外界传递积极的信息,以改善和强化其形象。
除了政府层面的交流,非政府组织、商界和学术界的交流也能够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
例如,日本的文化和技术交流组织JICA通过派遣日本志愿者到各国开展援助活动,塑造了日本友善和乐于助人的形象。
第三,媒体是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工具。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的作用不可忽视。
新闻报道、广告宣传、社交媒体等都是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媒介。
国家可以通过在国际媒体上发布正面的新闻报道和广告,向外界传递一个积极的形象。
同时,积极运用社交媒体平台,通过内容创作和精心策划,吸引更多关注和支持。
例如,印度通过在国际媒体上宣传其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提升了印度的国际形象。
此外,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
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不仅能够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还能够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
通过与其他国家签订合作协议、组织双边和多边交流活动,一个国家可以展示其善意和开放的态度,并与其他国家建立良好的关系。
新中国形象的再建构70年对外传播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路径
新中国形象的再建构70年对外传播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路径一、本文概述《新中国形象的再建构70年对外传播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路径》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外传播理论和实践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所经历的演变、挑战和创新。
通过回顾70年的历史进程,文章分析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形象塑造的多个阶段,并重点探讨了近年来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中国对外传播策略和实践的创新路径。
文章将结合理论研究和实际案例,阐述中国如何通过对外传播的策略调整和创新实践,不断提升国家形象的国际认知度和影响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本文首先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传播的发展历程进行概述,分析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对外传播的主要特点和面临的挑战。
接着,文章将重点探讨近年来中国对外传播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路径,包括传播内容的创新、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传播策略的调整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将对创新路径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形象塑造的成效与不足。
文章将提出未来中国对外传播应进一步关注和加强的方面,以期为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影响力提供有益参考。
二、新中国形象对外传播的理论基础新中国形象的对外传播,离不开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
这些理论不仅为对外传播提供了指导方向,也为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中,对外传播的理论基础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从封闭到开放的发展历程。
初期,新中国形象的对外传播主要基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经典理论,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新中国在国际上的正义立场。
这些理论为新中国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同情和支持,为初期的对外传播奠定了基调。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对外传播的理论基础也开始发生变化。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引。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对外传播开始注重实效,强调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同时也开始关注受众的需求和接受方式。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外传播的理论基础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说服传播视角下国家形象的构建逻辑与进路
说服传播视角下国家形象的构建逻辑与进路第一,通过宣传和广告手段来构建国家形象。
国家可以利用传媒渠道进行宣传和广告,通过推广国家的文化、旅游、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创造一个积极、友好的国家形象。
这可以通过制作精美的宣传片、推出有吸引力的旅游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第二,通过政府外交手段来塑造国家形象。
政府外交是国家形象塑造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发表政策声明、进行外交官交流等方式,在国际舞台上传递积极、和平的形象,展示国家的大国风范和领导者角色。
通过国际交流合作来建立国家形象。
国际交流合作是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途径,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合作项目等方式,展示国家的发展潜力和合作意愿,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增强国家的影响力和形象。
第四,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来塑造国家形象。
网络和社交媒体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在国家形象塑造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家可以利用网络和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正面信息,回应负面舆论,与外界进行互动,塑造一个积极、开放、创新的国家形象。
第五,通过国家形象建设的长期积累来保持国家形象的稳定性。
国家形象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进行积累。
国家应该积极发展经济,提高全民素质,加强社会文明建设,增强国家软实力,以保持国家形象的稳定性和持续发展。
通过宣传和广告手段、政府外交、国际交流合作、网络和社交媒体以及长期积累等多种途径,可以构建一个积极、友好的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的构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创新,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变化。
只有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国家形象才能更加鲜明、美好地展示给世界。
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与传播策略
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与传播策略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国家形象已经不再仅仅是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象征,而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个国家形象成为了构建国际社会秩序和发展国际关系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成为了近年来各国积极开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本篇论文,将围绕着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和传播策略展开讨论。
一、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1.政治形象的塑造:政治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国家治理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政治形象需要通过领导、政治领袖等渠道进行塑造,借助各种机会展现国家的决策实力、政治稳定性和治理能力等。
这需要建立开放、透明的政治制度体系,彰显国家的法制化和民主化进程。
2.经济形象的塑造:经济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与国家发展、国际经贸关系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塑造经济形象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外投资、国际合作以及内部的宣传和执行。
这需要通过多维度的宣传推介,增强国家品牌的影响力。
3.文化形象的塑造:文化形象是国家形象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国家文化的特性、传统与现代性的结合、民族和谐等。
在塑造文化形象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文化外交、文艺、教育等渠道,加强国家文化的宣传。
可以在文艺作品、演出、文化遗产等方面进行推广,进一步提高国家文化的国际形象。
4.环保形象的塑造:环保形象是当前世界各国都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关乎国民健康、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在塑造环保形象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实施、公众教育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宣传。
可以从推广绿色生产、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开展教育义务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增强国家环保形象的美誉度。
二、国家形象的传播策略1.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是国家形象传播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能够及时传达国家形象的重要信息和。
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国际新闻机构等渠道进行国家形象信息的宣传传播。
2.外交交流:外交交流是国家形象传播中的另一个重要渠道,通过外交交流可以让国家形象更好地向外传播。
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与传播策略
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与传播策略引言:在国际社会中,不同国家的形象对于其影响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形象既是一个国家在外界眼中的综合评判指标,也是国内外交往中的一种软实力。
为了塑造和传播乐观的国家形象,国家需要实行多维度的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示国家的特色和魅力。
一、政府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政府形象是国家形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外界评判一个国家的政府实力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政府需要通过公开透亮的政府运作、有效的政策执行以及良好的治理能力来塑造和传播正面的政府形象。
同时,政府也应该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与他国的政治、经济合作与沟通,以树立国际上的信任度和影响力。
二、文化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奇特标志,对于塑造国家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政府需要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保卫和传承本国文化遗产,同时推动本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
通过舞蹈、音乐、电影、文学等文化产品的输出,让外界更好地了解和熟识本国的文化,增加友邦对本国的好感和认同。
三、经济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支撑,对于塑造国家形象有着不行轻忽的作用。
政府需要通过增进经济进步和改革开放,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同时,国家应该乐观打造优质的投资环境,降低跨国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吸引外资的入驻,以树立国家经济的活力和魅力。
四、科技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科技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将来进步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政府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国家科技研发的投入,加强科技人才的培育与引进。
通过科技产业的进步和科技效果的国际合作共享,展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实力,树立起科技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声誉。
五、环境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环境状况也是评判一个国家的重要指标之一。
政府应该加强对环境保卫工作的重视,推动可持续进步的理念,缩减污染排放,乐观应对环境问题。
通过宣扬国家的环保政策和环境保卫效果,展示国家对环境的责任感和承诺,提升国家的环境形象。
结论: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和传播策略包括政府形象、文化形象、经济形象、科技形象和环境形象等等。
说服传播视角下国家形象的构建逻辑与进路
说服传播视角下国家形象的构建逻辑与进路国家形象在国家间的互动和国际组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国家形象是由国家的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因素构成的,也是通过传播手段进行构建和传递的。
在说服传播视角下,国家形象的构建逻辑与进路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选择目标受众在构建国家形象时需要先考虑到目标受众,即需要向哪些人传递信息。
国家面对的受众可能是国内的民众、外国游客、政治领袖、商业机构、媒体等。
针对不同的受众,国家在形象构建时需要有不同的策略和手段,才能传达出有效的信息。
二、树立目标形象在选择目标受众后,国家需要树立形象,即建立起一个符合目标受众需求的形象标准。
在创造目标形象时应根据受众需求,以及国家实际情况,寻找一点亮点,如文化、经济、政治成就等,来突出国家各方面的优势和特色。
三、制定传播策略和内容在确定目标受众和树立目标形象后,国家需要制定一套传播策略和内容,来传递这个目标形象。
传播策略包括媒体渠道选择、信息传递方式、传播手段的创新等,在制定时需要多方面的考虑,以便有效地让受众接收到信息。
传播内容应具体明确,重点突出,简洁明了,能够让受众迅速理解国家所要传达的信息。
四、营造形象氛围除了信息传递外,构建国家形象还需要营造形象氛围。
形象氛围是通过各种公共场合、文艺节目、体育比赛、展览会等,由国家自己或联合其他国家或社会团体共同主办的活动来展示和传播国家形象。
在这些活动中,国家可以表现出其文化底蕴、实力和价值观,让受众感受到国家的魅力和吸引力。
五、建立形象评估机制国家形象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改进。
因此,建立形象评估机制也有助于国家实时了解国家形象的传播效果,以便根据反馈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提高。
综上所述,国家形象的构建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说服传播视角下,国家需要选择目标受众、树立目标形象、制定传播策略和内容、营造形象氛围,建立形象评估机制等,以便让国家形象的构建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策略分析
视听2016.10|关于国家形象,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的李寿源教授认为,它是“一个主权国家和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所展示的形状相貌及国际环境中的舆论反应。
”①随着传播的全球化发展,国家对国际社会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很大程度上受他国国民对本国形象认同程度的影响。
一个国家如果想要造就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想在国际上拥有和自己国力相当的发言权,想要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好地吸引外资、开拓对外贸易和发展旅游业,就必须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一、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目前,在全球化的趋势下,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信息传播的无界化。
跨越国界的传播是全球化在信息领域的体现,现在的通信技术和大众媒体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卫星电视、有线电视和互联网,这些真正的全球新闻媒体推动了传播全球化的到来。
从理论上讲,在全球化媒体的推动下,传播基本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
布热津斯基在《两代人之间的美国》中指出,今后解决世界冲突的外交战略将不再是“大炮外交”,而是“网络外交”,它的模式更加灵活和实用,然而,这种全球化过程所带来的传媒影响力的增强并不是平均分配的,透过国际传播体系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断地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从而实现他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霸权主义地位。
②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传播强势在国际社会制造了一个“妖魔化的中国”形象,③并在国际社会广泛宣传“中国威胁论”。
中国的发展不会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但外媒刻意扭曲中国形象,致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受到诸多误解。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进程中,中国的发展没有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政府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战略目标。
中国外交如何建立起中国“和平崛起”的形象?一方面是巧妙回应负面的国际公众舆论,而另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打造和平发展的大国形象。
要制定符合传播规律和受众接受的传播策略。
基于传媒视角的我国国家形象塑造探析
媒体的国际影 响力 , 就需“ 打破西方媒体在制造中国国际形象方面 的思想
模式和话语霸权 。 ” 首先 , 改变我 国媒体的传统定位 , 要 不能单纯只讲成就 、 讲发展 , 对现 实社会所存在 的问题的适度报道对 我们的 国际形 象也是有利 的; 能只 不 片面强调宏观 的政治经济等形象而忽视很多民众特别是外国民众关 心的 微观方面的因素 。其次 , 为改变 “ 西强我弱 ” 的国际传播格局 , 国媒体 我 必须在理念和技术上与国际主流媒体相接轨 , 改善我国媒体运作模式 , 掌 握国际传播方法和技巧 。再次 , 要减少跨文化 的误读。国际上对我 国国 家形象的误读 , 除去 由意识形态 的差异 和冲突造 成有 意识的 国家形 象误 读, 事实上还有很大一部分受众是 由于历史文 化、 宗教信仰 、 语言误用 等 方面引起 的无意识 的国家形 象误读 。所 以在把握正 确舆论导 向的前提 下, 要树立 “ 受众本位” 意识 , 采用 “ 中国立场 , 国际表 达” 方式 , 选择让世 界听懂并且接受 的报道方式 。 2 重视 战略合作 增加 外媒正 面报道量 . . 我们要及时掌握世界舆论 情况 , 力与 国际 主流媒体建立友好 的合 努 作关系 , 向国际主流媒体展现我 国积极正面的情况 , 努力 增加正面新 闻的
一
、
三、 充分利用传媒 改善我国国家形象 塑造 良好的国家形象不仅要求 一 国拥有雄 厚的硬实力和 软实力 , 更 要求一国能把这种实力充分展示出来 。这就涉及到通过何种渠道塑造国 家形象 的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 , 目前我国传媒在 国家形象塑 造上的力量还 比较欠缺 , 也使得我 们 国家形 象的传播 过于依赖 “ 这 他塑 法”。鉴于此, 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做 出努力。 1 增 强 自身 实 力 争夺 话 语 权 扩 大影 响 力 . 要真正发挥媒体对塑造国家形象 的作用最根本 的方法就是增 强本国
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与传播策略
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与传播策略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与传播策略现如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国际社会中对国家形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一个国家的形象既是其国内发展和外交政策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组织的重要任务和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探讨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与传播策略。
首先,塑造国家形象要从内外两个层面综合考虑。
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以及外部的国际政治环境、经济竞争等都影响着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
因此,国家应积极改善国内的发展环境,提高国内的发展水平,以增强国家形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同时,还应关注国际形势,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和认可。
其次,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国家应采取差异化的传播策略。
不同国家存在文化、宗教、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时,要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和需求来选择传播渠道、内容和形式。
比如,对于西方国家,可以通过大型宣传活动、媒体报道等形式,展示国家的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对于亚洲国家,可以重点强调国家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价值观等。
在传播中,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作用,利用微博、微信、Facebook等社交平台开展有效的信息传播,以吸引更多的目标受众。
此外,国家形象的塑造应注重实现外部和内部塑造的一致性。
外部塑造主要是通过国际形象的传播来影响和塑造国际社会对该国的认识和评价。
而内部塑造则主要侧重于国内舆论的引导和公众认同感的提升。
在进行国家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国家应注重从内外两个层面的塑造切入,使得内外形象一致,既给国际社会留下积极的印象,也能在国内树立起良好的国家意识和认同。
此外,国家的形象建设和传播不能忽视纪律、诚信和透明度等方面。
这是塑造国家形象的基础条件,也是获得公众认同和国际社会认可的重要保障。
国家应加强内部治理,规范政府行为,确保政策的正确和公正执行。
说服传播视角下国家形象的构建逻辑与进路
说服传播视角下国家形象的构建逻辑与进路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家形象的建构和传播已经成为了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重要的战略工作。
国家形象的构建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地位,而国家形象的传播则是与国家的国际关系和对外交往息息相关。
在这样的背景下,说服传播视角下的国家形象建构和传播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说服传播的角度出发,探讨国家形象的构建逻辑和进路,以期为国家形象的建设和传播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国家形象的构建逻辑国家形象的构建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它受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而在说服传播的视角下,国家形象的构建逻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政治因素:国家形象的构建首先受制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理念。
不同政治制度和政治理念的国家,其国家形象必然有所不同。
在民主国家,国家形象通常与自由,平等,民主和法治等价值观念紧密相连;而在专制国家,则更容易被视为权威,稳定和强大。
政治因素对国家形象的构建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 文化因素: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也是国家形象的重要构成部分。
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可以通过语言,宗教,风俗习惯,艺术等多种方式进行表达和传播,从而影响国家形象。
文化因素对国家形象的构建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3. 经济因素:国家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实力也会对国家形象的构建产生重要影响。
一个繁荣昌盛,富有活力的国家形象,不仅可以增加国家的吸引力,还可以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为国家的国际地位带来积极的影响。
经济因素对国家形象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作用。
4. 对外交往:国家形象的构建还受到国家对外交往的影响。
国家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通过外交手段,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途径,不断地传播和塑造国家形象,以维护和提升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5. 自身形象塑造:国家形象的构建还取决于自身对形象的塑造能力。
国家实行有效的形象塑造策略,形象会更加出众,而如果认识模糊、形象策略不够开发,国家形象也可能变得不明朗。
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与国际传播
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与国际传播策略—以纪录片《中国缘·传播者》为例王 君 张晓锋【内容摘要】2022年8月,纪录片《中国缘·传播者》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
该片选取资深外籍媒体人作为叙事主体,运用国际化叙事视角,在展现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基础上,构筑起为人民谋幸福、承担大国责任、具有科技创新力、历史悠久的中国国家形象。
分析该片的国际传播及国家形象建构策略,对于探索我国纪录片如何突破中外文化隔阂、促进广泛的国际理解和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纪录片;《中国缘·传播者》;国家形象;国际传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1纪录片作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国家形象方面肩负着重任。
2022年8月,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纪录片部《中国缘》栏目制作的《中国缘·传播者》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
该片通过总台CGTN俄语部评论员康斯坦丁·谢平、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荣誉英文主编大卫·弗格森、英国资深摄影师布鲁斯·康诺利、海南国际传播中心“海外传播官”拖米·科尔曼、总台CGTN 俄语部主持人阿拉贝尔特·安娜、新华社国际部阿拉伯语改稿专家哈莱·艾哈迈德·阿里·穆罕默德·迈特威利等六位外籍媒体人的视角,深度讲述了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了中国声音。
作者简介:王君,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晓锋,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人民日报》2021年6月2日。
一、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从媒介建构论出发,国家形象是媒介建构的产物。
中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建构与传播_梁晓波
传播学报二○一四年第一期新闻学与传播学中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建构与传播梁晓波摘 要:中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建构与传播要认清当前的国际和国内的现实,应该从整体战略构建、跨文化差异研究、跨文化多重传播、特色话语体系建设、国民素质的提升、综合传播品牌打造等方面加强工作,还要避免形象虚幻化、传播形式化、认知框架传统化、交流输出意识形态化、话语表述他者化、形象打造浮躁化等方面的误区,更好地促进中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构建与传播。
关键词:国家形象;跨文化;建构;传播;媒体一、国家形象的跨文化传播一般说来,国家形象是“世界范围内对于一个国家的整体认知和印象的抽象表现”,是“一个主权国家和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所展示的形状相貌及国际环境中的舆论反映”,是“国际社会公众对一国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杨伟芬,2000:25)(胡晓明,2011:23)(梁晓波,2013:114)。
国家形象的建构,除了亲身经历以外,更多的是依靠传播建立起来的,其形式可分为国内传播和海外传播,后者对于国家形象的传播更为重要。
其基本内涵为“作为一个系统的国家发出的信息通过特定的国际信道传送、被加工并最终形成国家形象的过程”。
(张毓强,2010:83)换句话说,一国形象的海外传播指的是国家形象在海外不同国家中的传播,会涉及多个国家和语言,所以,又被称为国家形象的跨文化传播。
一般来说,国家形象的跨文化传播会遭遇以下困境:(1)由于历史或现实矛盾,一国形象在另一国的传播会较为糟糕。
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历史或现实争议、在战略发展上有着潜在冲突国家的新闻报道中会产生与实际的偏差,一国的形象往往负面报道会多过正面报道。
(2)国情不同,发展道路不同,综合国力不同,会导致形象的理解偏差。
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相互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差异很大,国家实力相差很大,国情千差万别,世界诸国向着更美好生活的道路依然漫长,不可能奢望每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中有着良好的形象传播。
(3)意识形态的差异与争斗往往给形象的传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构建国家形象的传播策略
互联网时代究竟给我们带来 了什 么?从 表征上看, 思想的碎片化、材料的数字化, 似 乎在肢解着传统的思维模式, 也就是取消宏 大叙事。但从内里来看, 网络空间里表达的 力量将有可能更多地借助表达的内容本身。 由此出发, 互联网正在提供一种打通各个领 域的良好工具, 这些又为构筑宏大叙事提供 了 基 础。①在 这种 新 的传 媒环 境 下, 固 守传
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 以互联网为代表 的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具有鲜明的新特点: 一 是使世界时空距离急剧缩短, 地球形同村 落, 信息传播全球化。时间上, 卫星技术的使 用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传输, 几乎消除了传统 传播方式的时间差。空间上, 信息覆盖范围 遍及全球, 跨国界传播更加频繁而难以阻 隔 。二 是 信 息 的 多 元 化 和 舆 论 的 多 元 化 。这 一方面使全球流动的信息量更加丰富, 形式 更加多样, 另一方面也使对信息传播的控制 更加困难, 传播的控制与反控制之间的张力 更 趋 复 杂 和 激 烈 。人 们 把 因 特 网 形 容 为 一 个
其次, 在互联网时代, 对外构建良好的 国家形象更应该注重针对性。我国政府应 借助网络媒体的优势采取灵活的宣传策 略, 遵循西方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 避免 直接的说教形式, 淡化政治色彩, 从提供政 治 、经 济 、文 化 等 各 方 面 信 息 的 角 度 , 遵 从 国际受众的接受习惯和心理需求, 选择有 中国特色并符合我国国家利益的传播内 容, 用西方的形式出现, 来改善他们对我国 家形象的认识。
新时代对外传播构建国家形象的四个策略
新时代对外传播构建国家形象的四个策略作者:丁一来源:《对外传播》2020年第09期国家形象是国内外民众对一个国家展现出的综合实力的总体认知。
①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历史文化和国民素质都是其构成因素。
②它在促进国家之间友好交流、深化国际多元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外传播是塑造国家形象的有效手段,是连接国家与海外民众的重要桥梁。
2019年10月,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了《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8》(中、英文版)。
本次调查范围涵盖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共22个国家的18岁至65岁公民,访问样本共计11000个。
本文结合调查结果,提出新时代对外传播构建国家形象的四个策略。
一、科学定位中国国家形象定位理论由美国广告营销大师艾?里斯(Ai Ries)提出。
他认为:“我们要在受众心里给产品定位,突显其在该群体认知中的地位。
”③被誉为“世界营销学之父”的美国学者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认为:“可以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国家。
”④如果把国家当企业来经营,首要任务就是对国家形象进行定位,它是塑造国家形象的基础。
(一)政治维度:负责担当的大国形象政治形象是国家形象的支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家治理卓有成效,海外受访者对中国的印象普遍积极正向。
数据显示,全面从严治党(36%)、具有很强的组织动员能力(28%)、具有高度凝聚力(23%)成为中国执政党的突出形象。
此外,人类命运共同体(62%)等理念赢得广泛赞誉。
简言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的中国政治制度优势,以及党和政府在实践中向世界传递的新发展理念,均有利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在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中国的对外传播更需要跨越文化差异等障碍,回答和传播好“中国政府为什么能把国家治理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问题,在政治上履行好“展形象”的使命担当。
(二)经济维度:合作共赢的经济形象经济形象是国家形象的基石。
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与传播策略
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与传播策略一、本文概述1、1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显得尤为重要。
它不仅关乎一个国家的国际声誉和地位,更直接影响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因此,多维度的塑造国家形象以及采用恰当的传播策略,成为了现代国家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建设任务。
国家形象的塑造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
在政治层面,国家的治理效能、外交政策、国际责任担当等直接体现了国家的政治形象;经济层面,国家的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等构成了经济形象的核心要素;文化层面,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文化创新等是国家文化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层面,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科技人才培养等则是国家科技形象的关键指标。
这些不同维度的形象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国家形象的立体画卷。
而在国家形象的传播策略上,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包括政府公关、媒体传播、文化交流、教育合作等。
政府公关能够直接展示国家的政治意愿和治理效能,媒体传播则能够快速有效地传递国家的发展成就和文化魅力,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则能够深化国家之间的理解与友谊,增强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这些传播策略的选择和实施,需要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和国际环境进行灵活调整,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国家形象的传播效果。
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与传播策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媒体、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不断提升国家形象的塑造能力和传播水平。
2、2多维塑造国家形象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形象。
借助媒体传播策略,通过国内外主流媒体、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积极传播国家的正面形象和发展成就。
利用新闻报道、纪录片、电视剧、电影等多种形式,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
同时,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展示中国的文化自信和软实力。
开展公共外交策略,通过政府、民间团体、企业和个人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公共外交活动,展示国家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浅析对外传播方式创新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浅析对外传播方式创新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实力逐渐增强的国家,对外传播和国家形象塑造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对外传播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需求,亟需创新和改进。
中国正面临着诸多传播方式存在的问题,如信息不对称、传播渠道单一、传播内容单一等。
为了更好地展示中国的形象和实力,需要借助创新的对外传播方式,从而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形象。
本文将从传统对外传播方式存在的问题、创新的对外传播方式、案例分析、当前中国国家形象的挑战以及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对外传播方式创新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深入探讨,将为中国的对外传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和影响力。
2. 正文2.1 传统对外传播方式存在的问题1. 单一性和僵化性: 传统对外传播方式往往只采用一种方式,比如通过官方渠道发布新闻稿件或举办外交活动来传播信息,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这种单一性和僵化性容易导致信息传播的单调性,难以引起受众的兴趣和共鸣。
2. 信息滞后和失真: 传统对外传播方式通常需要经过多重审查和审批,导致信息发布的速度比较缓慢,无法及时把握国际舆论的节奏。
由于信息经过多方筛选,容易出现信息失真或被篡改的情况,影响国家形象的准确传播。
3. 缺乏互动和参与性: 传统对外传播方式通常是单向传播,缺乏互动和参与性。
受众只能被动接受信息,无法与传播者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交流。
这种缺乏互动和参与性使得传播效果大打折扣,难以真正与受众建立情感联系。
4. 适应性不足: 传统对外传播方式往往无法及时适应信息传播的新趋势和新需求。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信息传播的形式和渠道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对外传播方式的适应性逐渐减弱,导致信息传播效果下降。
2.2 创新的对外传播方式创新的对外传播方式是指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和媒体手段,采用更加新颖、灵活和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国际传播,以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传播学理论来分析我国国家形象建构策略作者:朱洪坤
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4期
【摘要】我国的国家形象是外部公众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理等方面的总体认识和评价。
从根本上讲,国家形象取决于综合国力,但是传播学理论认为大众媒介从客观真实中提取符号真实,并可以影响受众的主观真实。
相似的,国家实体形象(客观真实)由国际性媒体提取并塑造出国家虚拟形象(符号真实)。
最终影响国内外受众的国家主观形象(主观形象)。
因此,国家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塑造的,下面我们将从必要性、可能性和方向性三个方面来剖析国家形象建构的策略。
【关键词】国家形象建构;传播学;符号真实;客观真实
一、国家形象塑造的必要性
近年来,中国饱受“中国威胁论”、“中国战争论”的国际舆论的影响,国家形象遭到抹黑。
然而众所周知,国际传播具有政治性,国家的传播活动都是服务于本国利益,美国一再提出中国威胁论,其本质上也是为了打击中国,为本国牟利。
文化帝国主义学者席勒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跨国媒介公司和广告,向世界各国进行意识形态的侵蚀和文化的入侵,然而中国作为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想迥异的社会主义国家,对美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入侵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为了让美国跨国公司(跨国媒介公司)顺利进入中国获取利润,并影响中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美国不遗余力的影响国际舆论,通过抹黑中国来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迫使中国服从美国的利益。
埃及学者萨米尔*阿明认为,若中国屈从于美国,势必形成“中心--边缘”的依附格局,边缘化的中国的发展将受到美国的掣肘,大国崛起将遥遥无期。
从近年来尘嚣日上的中国威胁论、中国战争论之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将中国的声音传递给全世界,让世界看到真实的中国,将是非常危险的。
我们不能说这些论调是虚假的,毕竟中国发展的欣欣向荣是事实。
但这种媒介虚拟形象是歪曲的,是外媒通过洗牌作弊法的宣传技巧进行选择性报道,和中国的国家主观形象几乎完全不符合。
因此,中国的国家形象由外媒来构建是非常危险的。
中国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自己根据国家实体形象(综合国力)来构建自己的国家虚拟形象,那么外部受众的国家主体形象才可以尽可能的和国家实体形象相符合。
二、大国形象塑造的可能性
麦库姆斯和肖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作为具体议题和非强制性议题的国家形象宣传片通过国际性媒体设置议程,能够在一段时间滞后到达受众,“告诉受众想什么”。
框架理论指出,媒介框架可以影响受众框架,媒介议程设置甚至可以“告诉受众这么想”。
因此国家形象宣传片在影响受众改变中国的国家形象方面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鲍尔*罗斯基和得福勒的依从理论认为,世界是相联系的,媒介的效果可以影响社会,进而影响国家,地区,乃至波及全世界。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国外受众,包括外国公民和海外华侨,有想了解中国近况的需求。
有些人已经对中国无休止的兵马俑、长城等符号感到厌烦,希望了解中国最新的信息和动态。
受众会对媒介产生使用,以期满足自己的需求,并借此修正媒介期待。
因此国外受众会拒绝尝试文化帝国主义式的美国媒介的文化入侵,转而从中国获取信息,满足自己的需求。
选择性行为理论认为,他们会主动对中国的一手信源加以选择性接触和注意,而对颠倒黑白的中国威胁论加以选择性排除。
只要中国的国家形象宣传作为一手信源是客观的、能够代表中国真实形象的,那么国外受众就会加以接受,而非舍近求远从二手信源即美国媒介去寻找中国信息。
文化研究学派对此有更精辟的论述。
霍尔认为受众在解读文本时会产生支持阅读、妥协阅读和对立阅读三种形式,因此中国的形象宣传不会因美国的妖魔化而不被各国受众接受。
莫力则从家庭环境和阶级立场的角度认为受众不会轻易被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控制并左右。
费斯克更激进地认为文本的到达和受众的解读是双重经济模式,受众会产生自己的理解。
因此面对不着边际的“中国威胁论”和“中国战争论”,受众更愿意持反对态度,更愿意相信中国的声音。
虽然费斯克因为走得太远,而受到激烈的批判。
但是他们的理论确实可以解释中国的形象宣传如何有效的到达受众,对抗以美国为首的文化入侵和价值观建构方面有着重要效果。
三、国家形象的塑造要把握方向
国家形象的塑造要和国家实体形象一致:国家形象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综合国力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理的真实水平。
以精神交往理论来看,精神生产和交往是由物质上的生产和交往所决定的。
虽然前者对后者有能动的作用,但是一味强调塑造国家形象,却不符合国家实体形象,将适得其反。
从受众角度来看,作为一手信源的国家形象宣传具有高权威性,但若国家虚拟形象和国家实体形象严重不符,就会导致受众的选择性行为,不相信中国信源,反而转向美国的媒介去寻找信息,这个中国威胁论式的抹黑行为造成了可乘之机。
国家形象的塑造要注重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差异问题。
传播是双方进行符号互动的过程,这决定了互动的基础是双方具有共同的意义空间和共同的符号系统,如果传播者不注重文化差
异,选取产生歧义的传播内容,势必导致传播出现反效果,尤其是对于种族、宗教等差异,一定要对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形象建构模式,使国家形象有效的达到国外受众,减少传授之间的噪音干扰,起到国家形象的作用。
国家形象的建构是多渠道互动的过程,人际渠道、网络渠道、大众传播渠道、网络渠道都会参与到国家形象构建之中。
因此,政府要做到因势利导,积极发挥信息社会和网络媒介的作用,有效构建国家形象。
【参考文献】
[1]理清华.公共外交视域下中国国家形象建构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24):14-15
[2]胡志龙.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中的媒体传播策略[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7(01):48-56.
[3]白奇峰.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策略分析[J].视听,2016(10):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