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论文技术创新的内涵与核心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论文技术创新的内涵与核心

自然辩证法论文技术创新的内涵与核心

自然辩证法论文技术创新的内涵与核心摘要:本文在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创新内涵的研究成果进行述评的基础上,重点对技术创新的内涵和核心的介绍。

技术创新理论是一种以科学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一体化发展的理论。

技术创新不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也指把已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企业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力,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

关键字:技术创新,内涵,核心一、国内外对于技术创新概念的观点“创新”概念而被引入经济学体系且使之成为一个很有影响的理论功于约瑟夫·熊彼特。

自熊彼特在20世纪初提出“创新”概念及其创新理论后 ,技术创新经历了50年代和60年代的开发性研究、70年代至80年代的系统研究和80年代至今的综合研究几个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 ,学术界对技术创新的内涵进行了反复争论和探讨 ,给出了不同概念。

熊彼特关于经济增长非均衡变化的思想首先反映在其1912年德文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此书在1934年译成的英文版中,使用了“创新”一词。

熊彼特在1928年首篇英文版著作《资本主义的非稳定性》中首次提出了创新是生产函数或供给函数的变化,或者说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样一个过程的概念,并在1939年出版的《商业周期》一书中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创新理论。

在熊彼特看来,“创新”是一个经济范畴而非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也是指把已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企业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力。

关于技术创新定义的代表性的观点还有,技术创新是首次将科学发明或研究成果进行开发并最后通过销售而创造利润的过程;[1]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提出,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商业化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包括设想的产生、研究方法、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过程的一系列活动;[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技术创新是一种设想成为在工业或商业活动过程中销路好的产品或改进的产品的交换;德鲁克认为,创新的行为就是赋予资源以创造财富的新能力。

刘大椿《自然辩证法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技术创新的理解及其实现)【圣才出品】

刘大椿《自然辩证法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技术创新的理解及其实现)【圣才出品】

第11章技术创新的理解及其实现11.1 复习笔记一、市场经济架构下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它主要是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

技术创新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它是技术进步的基本形式。

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是当前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所在,国家创新系统是市场经济架构下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环境。

1.创新与技术创新(1)创新①含义在技术创新论和经济学中,创新特指一种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活动。

任何使现有资源的财富创造能力发生改变的行为和活动都可以称为创新。

创新并非一个主意,只有创新的主意或构想寻找到新的商业用途之后才是真正的创新。

创新可能改变资源的产出水平和利用效率,增加消费者对其所获资源的价值和满足程度,因而它是企业家或者创业家改变社会经济的有力杠杆。

②约瑟夫·熊彼特的观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将创新视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并将其定义为“生产函数的变动。

1928年,他在《资本主义的非稳定性》中首次提出创新是一个过程的概念,并全面地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和理论。

创新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是人们“用他们的智慧去改进生产方法和商业方法,也就是说……改进生产技术,占领新的市场,投入新的产品等等”。

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人生产体系。

这种新组合包括以下内容:a.采用一种新的产品或者一种产品的新特性。

b.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c.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d.控制原材料或制成品的一个新的供应来源。

e.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

总之,在生产体系中能够做到推陈出新就是一种创新。

在熊彼特看来,创新概念不仅包括产品、工艺的创新,也包括市场、供应和组织的创新。

(2)技术的发明和技术创新的区别①技术发明指的是完成一种设计构想、一种技术方案或一种新的改进了的装置、产品、工艺或系统的模型,必须包含着新的构想或者新的技术设计方案。

自然辩证法视角下的工程技术创新

自然辩证法视角下的工程技术创新

自然辩证法视角下的工程技术创新摘要:创新是工程活动的灵魂,决定着工程技术的成败,同时它也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

而工程技术创新是工程创新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作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辩证法。

本文从自然辩证法的视角出发,并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这一相关案例,积极探索自然辩证法对工程技术创新的方法论启示。

关键词:工程技术创新自然辩证法方法论启示工程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之一,是创造能够满足人类所需要的新存在物的实践活动。

工程活动的灵魂在于创新。

我国是一个工程大国,但不是一个工程强国,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工程创新。

而工程技术创新是工程创新最为关键的因素,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

因此,本文在自然辩证法的视角下,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这一相关案例,探索如何运用自然辩证法原理指导工程技术创新,对于增强我国工程建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对于促进工程技术创新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自然辩证法的定义自然辩证法是通过对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成果和它的历史以及各门自然科学技术特殊的研究方法进行哲学概括,即间接地去揭示自然界和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普遍规律及一般的研究方法。

自然辩证法作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来讲,它是自然界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在自然界中的具体化;从狭义上来讲,它是科学技术的辩证法,是关于科学技术的研究方法和发展规律的哲学思考。

另外,自然辩证法以科学技术为媒介,还包括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辩证法及其发展规律学说的研究。

二.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毕生都在进行创新思维,都在从事创新事业,并且创立了始终在指导着人们从事各个领域的创新活动的自然辩证法。

从自然辩证法的功能来看,它既包含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功能,又包含以创新机理为核心的方法论功能。

论科技创新精神 自然辩证法2000字

论科技创新精神 自然辩证法2000字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创新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技创新分不开的。

马克思认为,科技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代自然辩证法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哲学的指导性;科技创新精神是当代自然辩证法的题中之义,自然辩证法是创新的产物且处于不断创新之中,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

因此,自然辩证法对于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科技创新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分支学科,一方面,创新精神是其题中之义,因为它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创新的结晶,而且正处在不断的创新之中;另一方面,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创新精神也是自然辩证法之显著特征和突出功能的充分显现。

因此,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 对于加强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代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由恩格斯创立,被马克思称为是“关于自然哲学的著作”。

[1] 从某种意义上说, 自然哲学可以看作是科学技术哲学的基础或科学技术哲学的本体论。

实际上, 人们在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范畴里, 已经进行了自然哲学的研究和论述。

20 世纪是人类历史中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人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利用科学技术给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 科学和技术自从17 世纪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来, 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充分显示造福功能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对自然和社会的危害。

这也就是西方社会从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相继产生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以及反科学思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科学技术一旦失控时我们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

1939 年瑞士化学家米勒合成的DDT(化学名称为二氯二苯三氯乙烷),对生态的毁灭性影响;1978年被宣布处于紧急状态的建造在两万多吨化学有毒物质上的拉夫运河小区;1986年泄漏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15000多名救护人员死亡, 500万人因辐射而致病;1989年瓦尔迪兹号油轮上1100万加仑原油渗入水中, 造成20亿美元损失;2001年横扫英国的, 使畜牧业遭到毁灭性打击的口蹄疫, 损失高达300亿英镑;2003年“非典”肆虐全球等等一系列20世纪全球所发生的震惊世界的技术和工业灾难。

自然辩证法论文-谈成功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共五篇)

自然辩证法论文-谈成功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共五篇)

自然辩证法论文-谈成功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共五篇)第一篇:自然辩证法论文-谈成功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谈成功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

要想使广大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必须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始于研究开发而终于市场实现的动态过程,其过程涉及到许多因素,这些因素组合与配置的方式及其结构上的差异,就构成了技术创新的不同模式。

根据技术创新动力源不同,可分为技术推动模式、市场拉动模式以及两者的组合;根据技术创新方法不同,可分为:自主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式和合作创新模式。

不同公司需要从自身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自己的创新模式。

宝洁公司作为全球日化用品行业的杰出领导企业之一,把“联系与发展”的新型技术创新理念和消费者决定创新的“360度创新概念”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创新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的是,传统的内部型技术创新模式已经被取代,企业间应加强技术创新联合,并通过进一步与科研机构联合形成资源优势互补。

同时,宝洁投入巨额资金建立消费者研发点,研发团队要走出实验室对消费者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形成以消费者需求为技术创新起点来源的创新模式。

宝洁的新型技术创新理念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在短短3年时间里,宝洁的研发投资效率显著提高。

据宝洁公司CEO雷福礼说,宝洁的创新成功概率已提高了一倍,而另一方面,研发投入与销售收入的比例则由3年前的4.5%下降到了3.5%。

虽然宝洁的技术创新模式是基于宝洁自身行业背景而提出的,即具有不可模仿性,但其制定创新模式的思路是有重大借鉴意义的。

下文将以宝洁为例,根据技术创新方法的不同,向读者进行分析介绍成功的技术创新模式。

1、企业自主创新企业自主创新模式是指企业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获取商业利益的创新活动。

自主创新具有率先性,通常率先者只能有一家,其他都只能是跟随者。

自然辩证法讲稿 创新的概念及特点

自然辩证法讲稿  创新的概念及特点

自然辩证法讲稿题目:技术创新的概念和特点学院:农学院专业:作物栽培学班级: 2010 级学号: 2010021599学生姓名:施永斌授课老师:罗玉达(教授)2010年11月16日技术创新的概念和特点一.技术创新的提出技术创新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于20世纪初首先提出来的,它的提出正适应了当时垄断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需要。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关于技术变革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和卡尔·马克思关于技术进步在长期经济增长中的核心作用的观点都是技术创新概念产生的理论渊源。

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体系,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以获得潜在的利润。

”技术创新的要领既不同于科技革命,也不同于一般的技术发明,而是泛指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的某种创新活动。

如创造新产品、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开拓新的市场或材料来源,以及实行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等。

技术创新的含义非常丰富,它是技术与经济的某种联系,并贯穿于科技、经济、社会诸多领域的社会现象。

一个国家的技术创新活动,与社会体制、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金融、教育以及国际合作等都有密切联系。

加速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

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经济活力和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从而成为当今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技术创新的概念技术创新实际上是一种使科学与经济一体化,加速技术应用速度,提高技术应用效率与效益的发展模式,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是以技术为基础与导向的完整过程,是以技术为基础与导向的创新活动。

对企业而言,技术创新是企业抓住市场潜在的盈利机会,重新组合生产条件、要素和组织,从而建立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生产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的活动过程。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技术创新的本质特征在于其首次实现商业价值,而科技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未知世界的规律并利用科学规律创立新的技术。

自然辩证法论文自主创新

自然辩证法论文自主创新

⾃然辩证法论⽂⾃主创新⾼举“独⽴⾃主”、“⾃主创新”旗帜武汉科技⼤学****** ***** **摘要:建国来,中国科技战略思想经历了从⾃⼒更⽣到⾃主创新的演进。

在这⼀历史进程,“⾃主发展”是贯穿中国科技发展的核⼼要义。

在新发展阶段中,进⼀步明确中国的⾃主发展的内涵及历史地位,对于深刻把握⾃主创新战略、坚定地⾛⾃主创新道路具有要意义。

⽽⾃主创新理念已经在尖端科技和各⾏业企业中期引导作⽤,成为我国民族精神和品质。

关键词:科技战略⾃⼒更⽣⾃主创新民族精神民族品质1. 引⾔1.1独⽴⾃主与⾃主创新的内涵“独⽴⾃主”、“⾃⼒更⽣”,就是凡事⾃⼰做主,不依赖别⼈,不步⼈后尘,也不受别⼈的控制或⽀配,按⾃⼰的主张和权利⾏事,就是特⽴独⾏的勇⽓,敢为天下先的锐⽓。

⾃主创新是⼀个企业、⼀个国家,乃⾄⼀个民族,为增强⾃已的市场或者国际竞争能⼒,在产品开发或综合国⼒战略上不是采⽤传统、⼤众化的、模仿别⼈技术和管理模式,⽽是⾃已不断研究、开发产品关键技术或对国家结构、民族意识不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保持国际领先地位,并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或者是形成民族⽂化,这样⾃⼰就会永远⽴于不败之地。

正是在⽑主席独⽴⾃主,⾃⼒更⽣,艰苦奋⽃⽅针指引下,中国⽤不到三⼗年的时间,⾛完了西⽅国家⼏百年⾛过的历程,使中国由⼀个极其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发展成为了世界⼤⼯业国。

总之,独⽴⾃主,⾃⼒更⽣有着深刻的意义,蕴含着强⼤的⽣命⼒和奋⽃⼒,新中国的成⽴和壮⼤与之有个深厚的渊源。

⾃主创新更是我国在当今复杂的国际竞争中得以发展、领先的关键战略,应该坚决、勇敢的⾛⾃主创新的道路。

1.2⾃主创新的哲学内涵“创新”概念新颖、内涵丰富,这与它的灵魂是如出⼀辙、相辅相成的,是具有深刻哲学内涵的。

学术界对“创新”概念可谓众说纷纭,仔细追究其本质,主要是创造、更新和改变三种基本情况。

所谓创造是指原来没有这个东西,经过深⼊研究和⼤胆想象,创造性地提出新的东西,也即从⽆到有;更新是指原本就有⼀套东西,但是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或者事态的发展,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添新的东西,深化完善之;改变是指随着认识程度的不断深⼊或者客观条件的逐渐完备,发现以前有些东西是错的,或者说不适应现在形势的,需要予以纠正。

自然辩证法中的技术创新

自然辩证法中的技术创新

自然辩证法中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马克思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

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而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上世纪中期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意识到,综合国力的竞争已集中技术创新领域,以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以为公认竞争的关键.各国政府纷纷制定新的创新扶持政策,走上创新型发展之路.目前我国在创新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相距甚远.技术创新,不仅需要开放的思想、聪明的智慧、还要有良好的环境.。

我以一个在校大学生的视角从两个方面讨论中国缺乏技术创新的原因.一、历史、文化与社会环境成因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主导了中华,儒家文化“大一统”思想影响了我们的创新思维.“大一统”强调国家在政治和文化上的高度统一她的积极意义是强调集体意识,但却抹杀了个人的主体意识和意志.二教育传统及现状.“中庸”思想表现在教育层面最突出的现象就是教师对乖巧听话、循规蹈矩的学生偏爱有加,对言语出格、思维另类的学生极力打压,力求将他们改造成符合规范的标准部件.这样的规范不知扼杀了多少天才少年,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往往异想天开,如美国科学家都被鼓励以不同于常人的方式去思维,并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向各种假设提出挑战.学生创新精神的缺乏也是由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所决定的.现行教育体制下衡量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唯一指标就是升学率.领导、教师和学生统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转动,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提高升学率,对考试成绩的追求已经达到一种疯狂的境地,死记硬背成了夺取高分的法宝。

.中小学生创新精神的缺乏从根本上制约了中国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全球竞争愈加剧烈,国际合作也更加广泛,企业自主竞争也将成为推动全球技术竞争的主要力量。

中国要加强前言研究,致力于技术创新。

自然辩证法概论- 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

自然辩证法概论- 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
24
专利是专利权的简称,它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即
专利申请人以其发明创造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 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 定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利。
专利权是一种知识产权,是无形财产,在专利有效 期内,它像有形财产一样可以交换、转让、继承, 但它与有形财产权相比,又有其独特的特点,这就
逻辑方法、非逻辑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等,是科学研究 和技术研究共同的基本方法。
2
技术研究方法与科学研究方法的区别:
1、技术研究方法具有更强的实践性。 2、技术研究方法具有更强的社会性。 3、技术研究方法具有更强的综合性。
3
二、什么是技术发明 1、技术发明的定义和类型 按专利法的定义,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
22
在工程技术设计完成后,还需通过实验室试验,以验 证技术原理、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在技术发明通往产业化的道上,在研究范围内要走的 最后的一步是进行投产前的中间试验。通过中间试验 部门,把实验水平的最优化过程加以“放大”,目的 是为了取得经验和收集有关的数据。一旦试验结束并 通过技术鉴定,中间试验部门就转成为一个正规的盈 利性生产单位,一个以发明为宗旨的研究活动就此可 以划上句号。
10
2、技术原理的构思
所谓技术原理,就是一切技术系统(包括技术设备、 工艺等)都必须具备的工作原理。与科学原理的普遍 性不同,技术原理具有突出的目的性、具体性,它的 基本特征就是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
技术原理的构思则是技术发明中最关键、最富于创 造性的一环。技术原理的构思是技术发明的核心内容。
11
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注意点:
(1)技术发明指的是一项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也就是说技术发明是发明人的一种思想、构思和 设想。总之,不管发明以何种形态表现出来,发明 实质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成果。

自然辩证法之浅谈科技创新

自然辩证法之浅谈科技创新

自然辩证法之浅谈科技创新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本文由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出发,结合自身经历和自然辩证法的知识,总结出产生这种状况的历史及现实原因,并对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科技创新1. 引言2011年经合组织《科学、技术和企业计分牌》和2009年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测度报告认为,中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开放性与经合组织很接近。

近年中国科技实力的增强主要得益于研究与开发支出经费的增加,科技人力资源多集中于实验开发领域,而基础研究领域不足.中国有效发明专利中仅有8。

2%维持时间在10年以上,而国外达到32.8%,中国在自主创新领域形势非常严峻.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201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世界科技论文总数为142.1万篇,其中中国科技论文14。

84万篇,占10.4%,位居世界第二。

根据汤森路透支持的科学观察网站2012年推出的2001-2011年10年间科技论文发表情况的国家排名,中国论文总引用数为5191358次,排名第七,美国以48862100次的引用数保持第一,是中国的9。

41倍。

同时,可以看到,中国论文引用数呈持续稳步增长态势,但是中国科技论文水平与真正的世界科技强国相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间.2。

中国科技创新现状由上述报告和资料显示,虽然国家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中国的高科技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状况仍然不容乐观.面对着科技创新的浪潮,我国既不是世界知识创新大国,也不是世界技术创新大国。

国家对企业的科技创新给以了高度重视,自90年代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以来,各方面都比较重视,国家制定了“863"计划和“火炬”计划,先后建立了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的创新工作也在推进,科技型企业增加了不少,但总体上创新的质量不高。

自然辩证法科技创新

自然辩证法科技创新

自然辩证法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一种不断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而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自然辩证法则是不可或缺的指导性理论。

自然辩证法,即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也是科技创新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首先,自然辩证法强调“矛盾”和“统一”。

在科技创新中,每一个创新项目都存在着矛盾,如生产效率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资源利用效率与社会效益的矛盾等。

这些矛盾需要经过分析和解决,才能促进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

同时,自然辩证法倡导“求同存异”,强调在解决矛盾时要考虑各方面的利益需求,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其次,自然辩证法注重“质变”和“量变”的转化。

科技创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需要随着时代背景、社会需求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不断实现质量和数量的转化。

在发展中要善于发现和把握机遇,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不断推进质量、效率和产出的提升,实现科技创新全面转型。

此外,自然辩证法注重“系统思维”和“综合实践”。

这就要求科技创新人员必须把握创新过程的总体性、系统性和复杂性,深入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科技创新实践中,才能推进科技创新实现更大的成果。

最后,自然辩证法强调“循序渐进”和“突破创新”。

科技创新要注重整个技术领域和行业的发展大势,尤其要关注前沿技术和创新方向的发展趋势。

同时,在保持渐进性的基础上要注重寻找突破口,勇于开展颠覆性的创新,从而推进科技创新的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发展。

综上所述,自然辩证法是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指导性理论,它强调矛盾、统一、质变与量变、系统思维与综合实践、循序渐进与突破创新等原则和方法。

科技创新人员必须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思想,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实践、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

现代科学技术中的自然辩证法

现代科学技术中的自然辩证法

现代科学技术中的自然辩证法现代科学技术中的自然辩证法导语: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的理论框架,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自然辩证法,并分析其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影响。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 矛盾统一的原理: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矛盾,矛盾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动力。

矛盾双方的斗争和统一不断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举例: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矛盾统一的原理在起作用。

在社交媒体的发展过程中,用户的需求与平台的商业模式之间存在着矛盾。

通过用户的反馈和平台的创新,最终找到了双方之间的统一,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2. 对立统一的原理: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对立是事物发展的源泉,统一是事物发展的结果。

举例:在科学研究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对立统一。

理论是科学研究的基础,而实践是理论的检验和发展的动力。

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

二、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 矛盾分析:科学研究中,矛盾分析是解决问题和推动研究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矛盾的深入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指导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举例:在生物学研究中,科学家通过对生物体内外环境的矛盾分析,发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和规律。

研究生物体适应不同环境的机制,对理解物种进化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2. 统一认识:自然辩证法要求我们从整体和全面的角度来认识事物,避免片面和片段的认识。

举例:在物理学研究中,科学家通过对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一认识,发展出了能源转化和利用的理论和技术。

通过研究不同能源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利用,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三、自然辩证法在技术创新中的应用1. 创新思维:自然辩证法强调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

举例:在计算机科学中,自然辩证法的创新思维在人工智能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矛盾和对立的分析以及对问题的全面认识,科学家们开发出了各种智能算法和模型,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九章 技术的概念、方法和意义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九章 技术的概念、方法和意义
精品文档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一、技术的本质、功能和范式
技术是人类的创造物,是主体智慧的凝聚与外 化的结果。主体智慧的凝聚是技术的本源,往 往表现为观念形态或动作技能形态的智能技术 。技术系统往往都是以人的生理或心理品质为 基础而建构和运行的,从而表现出属人性特点 。在主体理智设计的整合下,各种动物本能以 至人类天赋本能都可以被纳入目的性活动序列 之中,成为技术系统的构成部分。技术向本能 领域渗透,使本能兼具技术属性而并入技术体 系。这一过程可称为“本能的技术化”。
精品文档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一、技术的本质、功能和范式
2. 技术的狭义界定
狭义技术界定有多种表现形态,国内“有代表
性的、新一点的狭义技术定义,认为技术是‘人
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依靠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
物质、能量和信息,来创造、控制、应用和改进
人工自然系统的手段和方法。’这里讲的手段既
精品文档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一、技术的本质、功能和范式
3. 技术成果
人的目的性活动就是围绕目的的实现而展开的手段建构 与运作过程。这一手段的样式或运转序列都是人类活动 的创造物,这就是技术成果。其实,技术与手段是处于 同一层次的两个相关联的概念,其间存在着交叉关系。 而技术形态一旦创立,就具有客观性和稳定性,可以相 对于创建者、使用者及其目的而独立存在。技术是手段 的核心与灵魂。手段一定具有技术因素,但技术并不总 是表现为手段。只有当它被用于实现具体目的时,才会 转化为现实的手段。正是基于对技术在人类活动过程中 的手段属性的认识,许多学者提出了关于技术的“手段 说”或“手段体系说”的定义。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十一章 技术创新的理解及其实现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十一章 技术创新的理解及其实现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一、市场经济架构下的技术创新
❖国家创新体系的效率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 创新体系内各要素的构成在创新中的功能定位 是否恰当,以及创新体系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是否广泛与密切。因此,一国推动技术创新活 动的重要举措就是建设完善国家创新服务体系 ,搭建各创新要素互动交流的体制平台,特别 是产学研创新体制平台。 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 重要作用。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二、科技创新的主体
其次,根据新古典学派的创新理论,技术创新是 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这种组合只有企业和企业家 通过市场才能实现。创新者未必是发明家或科学家 ,但必定是一个企业家。创新者能够赏识一个技术 方案的商业潜力,并创造出一个有效的资源整合计 划和市场营销方案,并将这些方案转变成受消费者 欢迎的产品和服务。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二、科技创新的主体
由于企业一般都拥有研究与开发部门、生产制 造部门和营销部门等基本职能部门,这些关键的 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也相对健全,而且由于 企业直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多数企业已确立 起以用户为导向,重视和用户、供应商等之间进 行知识交流和合作创新的企业战略,这就为企业 及时有效地根据市场变化和技术变革等进行技术 创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体制平台和企业文化环 境。在一定意义上,我国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主 要原因在于企业制度和功能不完善。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二、科技创新的主体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技术创新涉及新思想和新发明的产生以及 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等一系 列活动,涉及多个部门和组织,如企业、大学 、科研机构、中介组织和政府部门等都是组成 创新系统的重要部门。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企业却是真正的技术创新的主体。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创新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创新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创新自然辩证法和科技创新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对事物及其发展过程进行全面、系统和矛盾的认识,而科技创新则是通过运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以满足人类需求和推动社会发展为目标,创造出新的科技成果和创新成果。

从理论层面来看,自然辩证法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

自然辩证法强调对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提出了对抗矛盾斗争的思想方法,并具备了系统思维、整体思维和创新思维等重要的认识方式。

这些都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思想支持和方法论基础。

例如,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矛盾和难题,如效益与环境的矛盾、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矛盾等。

自然辩证法指导我们通过对矛盾规律的认识,采取协调矛盾、综合矛盾的方法,找到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自然辩证法还强调对事物全面认识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需要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不能片面地看待和解决问题。

自然辩证法在这方面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帮助。

自然辩证法要求我们不仅要看到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还要关注次要矛盾,以及各种形式的矛盾关系。

在科技创新中,我们需要将技术、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考虑在内,进行全面的系统思考。

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全面的解决方案,推动科技创新向更高水平发展。

同时,科技创新也为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提供了具体路径和手段。

科技创新将自然辩证法的理论指导转化为实践成果。

科技创新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社会进步的加快,为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

例如,在工业领域,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革新,为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提供了新的范例和经验。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创新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

自然辩证法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认识方法,科技创新则为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提供了具体路径和手段。

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结起来,自然辩证法和科技创新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

自然辩证法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维方法,帮助我们认识矛盾规律、进行全面思考;而科技创新则为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提供了具体路径和手段,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自然辩证法之技术

自然辩证法之技术

三、技术创新的进程与趋势 1.从京都议定书到哥本哈根会议。 从京都议定书到哥本哈根会议。 从京都议定书到哥本哈根会议 (1)京都议定书:1997年12月,《联合国气 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各国政府通过) 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 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 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创新过程中,技术的、经济的、管理的这三类创新具 技术的、经济的、 技术的 有如下的变化趋势: 有如下的变化趋势 技术的过程创新在创新的开始阶段占有主导地位。 技术的过程创新在创新的开始阶段占有主导地位。 尽管企业的技术创新在开始时是由对市场机会的识别 和选择引起的,由此才有创新的设想。但是市场的需 但是市场的需 求和经济利益的拉动终究要靠技术的创新来满足。 求和经济利益的拉动终究要靠技术的创新来满足。无 论是产品创新还是工艺创新、设备创新,其可能性和 现实性的实现均要靠技术本身的创新。 在这时企业领导 企业领导者对市场与技术的识别与选择能力, 企业领导 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工程技术人员
二、技术创新的根源与模式 1.技术创新的根源 技术创新的根源——“双螺旋结构”演进 双螺旋结构” 技术创新的根源 双螺旋结构 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是创新主体与创 新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双螺 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 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 旋结构”共同演进的产物;不应该是大规模的 旋结构”共同演进的产物 运动式推进,不在于全国总动员。
2.从可持续发展到低碳经济。 从可持续发展到低碳经济。 从可持续发展到低碳经济 (1)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是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 我们共同 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 的未来 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代人满足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其需要的能力不构成危害的发展。 其需要的能力不构成危害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自然辩证法在科技创新中的指导意义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自然辩证法在科技创新中的指导意义

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年级专业:2013级园艺姓名:谢亚为学号: ********** 课程论文题目:自然辩证法在科技创新中的指导意义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自然辩证法在科技创新中的指导意义摘要:自然辩证法是哲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哲学概括所形成的学科,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代自然辩证法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哲学的指导性;创新精神是当代自然辩证法的题中之义,自然辩证法是创新的产物且处于不断创新之中,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表现在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目的、方法论功能所蕴含的创新机理以及它曾经和正在引导科学家的创新等方面。

本文从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出发,探讨一下自然辩证法在科技创新中的指导意义,从而说明自然辩证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 哲学;科技创新前言:当今,人类社会已跨入21世纪。

而新世纪的竞争主要是科技竞争科技竞争的核心又是人才的竞争。

因此,如何培养高质量且具有科技竞争力的跨世纪人才就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也成为新世纪我们面临的迫在眉捷的重要任务。

21世纪是科技世纪,21世纪的科技呈现出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

因此,新时期的科学发展特点要求科技人员既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具有广博的其他知识,向综合化方向发展,而这些就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作用。

因此创新精神的培养就变的尤为重要,从哲学的指导意义出发,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哲学指导,而这种指导哲学就是自然辩证法。

一、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1. 科学技术会产生哲学问题科学技术是哲学的基础,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提出新的哲学问题,都伴随着新的哲学问题的产生。

两千多年前,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信奉“万物皆为数”的格言,这来源于他们对自然的深刻认识。

用自然辩证法看待科技创新

用自然辩证法看待科技创新

青春岁月354中国有句俗话,叫欲速则不达,体现出一种东方式的智慧和哲思。

实际上,中国文化里是欣赏慢的,以至于提高效率的科技发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称为“奇技淫巧”。

而如今,我们吃饭有方便面、读书有速成班,连恋爱都忘不了快字当头:嫌约会时间长,那就整个千人大阅兵,嫌一对一效率低,那就走“人海战术”。

快则快矣,却似乎有点矫枉过正了。

有些东西是可以求快的,有些东西是不必求快的,比如艺术,从没有听说过一个艺术家的高下是靠产品数量判定的。

恋爱亦如此,需要的是“心有灵犀”的缘分,而非千人相亲这样的批量生产、快速配给。

一小时阅一千异性,记住尚且不易,更遑论去挑拣合适的人选。

社会变化太快。

当“人海战术”成为找对象事业的帮衬,其中不仅折射出爱情的异化,更反映出公众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

“奇技淫巧,典礼所禁”。

对技术的拒绝这种观念源于道家,而后又由儒家所传承,几千年来一直沉淀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直到“五四”运动后“赛先生”被引入,历史才逐渐地被改写。

智慧不一定给人带来好处,或者说,它既可能带来好处,也可能导致灾难,而这种灾难往往是致命的。

技术是智慧的结晶。

技术历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种种困扰和不安。

这种困扰和不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技术既能做“善事”,也能做“恶事”,逐渐成了人自己不能控制的力量,它逐渐走向了原来目的的反面。

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一方面,技术会“玷污”人的心灵,也就是技术的发明和使用会改变人的思维方式,会打开人的欲望,从而远离天地大道。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篇》)。

”庄子在主张要抛弃技术,即使有能够提高效率的技术也不应当去应用,因为对于技术的运用会破坏人心的淳朴和纯洁。

人若追求机巧的机械,必会做机巧之事,做机巧之事,就会有机巧之心。

有了机巧之心,人的心灵就不那么纯清了,人就容易进入急功近利的境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论文技术创新的内涵与核心摘要:本文在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创新内涵的研究成果进行述评的基础上,重点对技术创新的内涵和核心的介绍。

技术创新理论是一种以科学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一体化发展的理论。

技术创新不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也指把已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企业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力,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

关键字:技术创新,内涵,核心一、国内外对于技术创新概念的观点“创新”概念而被引入经济学体系且使之成为一个很有影响的理论功于约瑟夫·熊彼特。

自熊彼特在20世纪初提出“创新”概念及其创新理论后 ,技术创新经历了50年代和60年代的开发性研究、70年代至80年代的系统研究和80年代至今的综合研究几个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 ,学术界对技术创新的内涵进行了反复争论和探讨 ,给出了不同概念。

熊彼特关于经济增长非均衡变化的思想首先反映在其1912年德文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此书在1934年译成的英文版中,使用了“创新”一词。

熊彼特在1928年首篇英文版著作《资本主义的非稳定性》中首次提出了创新是生产函数或供给函数的变化,或者说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样一个过程的概念,并在1939年出版的《商业周期》一书中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创新理论。

在熊彼特看来,“创新”是一个经济范畴而非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也是指把已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企业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力。

关于技术创新定义的代表性的观点还有,技术创新是首次将科学发明或研究成果进行开发并最后通过销售而创造利润的过程;[1]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提出,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商业化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包括设想的产生、研究方法、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过程的一系列活动;[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技术创新是一种设想成为在工业或商业活动过程中销路好的产品或改进的产品的交换;德鲁克认为,创新的行为就是赋予资源以创造财富的新能力。

森谷正规提出,技术创新就是因技术的推广而开辟了新的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创造足以改变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方式的新的经济实力等等。

国内学者也对创新的概念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管理学领域,清华大学的傅家骥教授认为,技术创新就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3]浙江大学的许庆瑞教授认为,技术创新泛指一种新的思想的形成,得到利用并生产出满足市场用户需要的产品的整个过程。

广义而论,它不仅包括一项技术创新成果本身,而且包括成果的推广、扩散和应用过程。

西安交通大学的汪应洛教授认为,技术创新就是建立新的生产体系,使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以获得潜在的经济效益。

西安交通大学李垣教授认为,技术创新是创新者借助于技术上的发明与发现,通过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以获得潜在的经济效益。

二、技术创新的内涵其实中外学者关于技术创新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

将这些争议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对技术创新中所使用的“技术”的限定,即非技术性的创新活动能不能列入技术创新的范围;[5]二是技术创新对技术变动的强度有无限定和在什么程度上限定,以及增量性改进是否属于技术创新范围;[5]三是技术创新最终都必须通过在市场上的成功实现表现出来,如何确定“成功”的概念和标准,应该说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技术创新是一个跨越技术系统与经济系统的活动过程,其间多种主体、要素和活动类型所形成的多种组合使技术创新的内涵十分复杂;其二,不同学者由于所处的角度和层面不同,对技术创新的理解也会形成差异;其三,技术创新作为一种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行为,其内涵和边界必然会随着经济形态和科技形态的变化而动态地调整,技术创新作为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必然有着明显的时代印迹,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完全可能存在不同内涵。

[6]技术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与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推广应用整个过程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可见技术创新理论是一种科学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一体化发展的理论。

技术创新活动有如下特点:一是综合性,技术创新是技术和经济(教育、文化)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

[7]技术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技术能力也是技术与经济、教育和文化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二是系统性。

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某一种单项活动或某一环节。

三是创造性,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创造性过程。

四是技术的开发,生成与技术的有效应用的统一,五是与市场紧密联结。

基于这一原因,有些学者认为应该从现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角度来考察技术创新的内涵,对技术创新的研究要结合各国国情,使技术创新研究在各国现实经济生活中具有更普遍的意义和作用。

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从相对通俗、较为简练的角度认为:技术创新是指技术的新构想经过研究开发或技术组合,以获得实际应用,并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商业化全过程的活动。

同时,在对技术创新这一通俗定义的理解上,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基本要点:第一:技术创新是一个技术经济概念,是一种以技术为手段、实现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活动。

一方面,任何技术创新都要以技术发明为前提,要有新技术的投入;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又是新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是科技成果从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以获得潜在的超常规利润是企业家推动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

第二:技术创新是一个过程,始自科技新发现,经过技术经济构思、研发、中试、试生产、正式生产、产品销售以及售后服务,最终实现其商业利益。

因此,从研究开发到市场实现的全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相关创新行为都可以界定到广义的技术创新中。

第三:技术创新的多要素组合特征决定了它是一个跨越多组织的活动过程。

在现代技术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已经突破了原有的组织方式和活动范围,从单一组织的内部走向社会。

这种多组织与网络化的新特征,使技术创新更体现为一种“跨组织”的社会过程。

创新过程不仅涉及到企业本身,而且还与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各个方面紧密相关。

第四:技术创新的核心是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其最终结果不仅仅是获得研究与开发成果,而是研发成果的商品化。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为企业生产经营系统引入新的要素组合,以获得更多利润。

因此,经济效益是衡量创新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不以实现商业化为目标的研发活动不是创新活动,没有实现经济效益的研发成果不是技术创新成果。

第五:技术创新不仅是一种技术经济现象,而且是一种制度现象。

任何技术创新都是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中进行的活动,技术创新的成败是包括制度因素在内的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定的制度安排。

这在客观上要求进行适当的制度安排,推动创新思想和各种相关资源的结合,达到高效配置创新资源、完成高水平技术创新的目的。

三、技术创新的核心技术的创新进化大体经历了以下的阶段:技术创新作为人类体力延伸拓展的阶段,然后又发展作为人类感官延伸拓展的阶段,发展到人类的技术创新作为人类智力延伸拓展的阶段。

技术创新的核心就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

在企业中,技术创新的核心分为三个部分,即产品创新、过程创新和管理创新。

产品创新:产品在市场上要拥有竞争优势,必须在产品的成本和差异性上有所突破,使其独具一格。

创新的源泉来自于对于用户需求的深刻把握和敏锐观察。

如美国贝尔公司发明的电话和半导体晶体管,火柴盒、包装箱发展起来的集装箱等等。

过程创新:过程创新是指产品的生产技术的变革,包括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变革。

过程创新也可分为全新(重大)的过程创新和改进(渐进)的过程创新。

如:美国英特尔公司通过不断的过程创新从而保证有新的、更有力的产品源源推向市场,从而使公司保持竞争的领先地位。

管理创新:不断根据员工的需求进行创新的管理,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产品创新、过程创新和管理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

管理创新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需要有一种合适的环境。

组织和管理环境对技术创新最为关键,因为技术创新主要依赖于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现代企业的技术创新是集体的协同创新,并需要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透明和畅通的信息流能有效地支持技术创新。

简化的产品信息对于技术创新中有效地利用以往的信息和知识资源,减少重复性的工作等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部部长朱丽兰认为,技术创新不是纯粹的科技概念,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其核心就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观。

通过技术创新,把科学技术转变为产业竞争力,转变为整个国民经济的竞争力,是一项攸关全局的战略举措。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

当前,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给人类经济生活方式带来质的变化。

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要重视科技创新,就要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

现代科技每前进一步,都引起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特别是本世纪以来,量子力学、相对论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成果,孕育产生了第三次新技术革命,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核心的当代科学和高技术突飞猛进,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更是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产生了深刻的巨大的影响。

四、技术创新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21世纪仍将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政府也提出科技创新的新理念、新政策、新规划,大幅度增加对科技和人才的投入。

21世纪人类将进入既要尊重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又要尊重人类共同的文明理念和科学伦理的新时代。

[8]技术创新将为世界发展和进步注入空间的动力与活力,将根本改变世界的发展方式,改变全球经济政治格局,也将对全球资源、能源提出空前的新需求,对我们生存的地球的生态环境带来全新的挑战。

未来的技术将进一步认知人类社会与自然协同进化的规律,将以知识和智力的投入,代替资本与自然资源的投入,将致力发展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技术,将致力于发展节能、清洁高效化石能源开发利用,创新先进可再生能源等,建立可持续的能源体系。

人类必须进一步认知地球生态系统演化的规律,深入认知生态环境安全的规律,致力于发展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保护修复技术,发展生态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致力于发展生态环境安全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