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敏感性分析
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自然空间格局保护规划——以原平市为例
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自然空间格局保护规划——以原平市为例
近年来,生态空间格局保护规划(ESP)在我国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原平市作为
河北省的中心城市,其生态空间格局保护规划也受到了关注。
原平市的自然空间格局保护规划,其基础是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
生态敏感性分析是原平市自然空间格局保护规划的基础。
根据城市发展情况,原平市把生态敏感性分析分为现状评估、展望未来和环境容量分析等三个方面。
首先,在现状评估过程中,根据原平市的地理性质,对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以及现有的
城市建设和配套服务等进行综合评价,了解整体环境的风险及不足。
其次,在展望未来的过程中,针对原平市的规划及配套设施进行预测,优先考虑原平市的
敏感性要素,力求更加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现有环境质量。
最后,在环境容量分析过程中,在综合评估基础上对原平市自然空间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
范围及时间分布限制,以便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和损害,建立一套有效的自然空间格局保护规划。
原平市的自然空间格局保护规划的实施,将有利于为原平市的发展带来更多绿色发展机遇
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持。
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应继续深化对不同类型的生态空间的敏感性分析,不断改善原平市的自然空间格局保护规划,为原平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绿色支持。
环境风险评估中的生态敏感性分析研究
环境风险评估中的生态敏感性分析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日益密集,越来越多的生态系统处于破坏的危险之中。
在此背景下,各国开始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估,以保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而生态敏感性分析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着重探讨环境风险评估中的生态敏感性分析研究。
一、生态敏感性概念及意义生态敏感性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对外部干扰的反应程度,包括其抵抗力、稳定性、适应性等方面。
在环境风险评估中,生态敏感性分析是指针对不同干扰源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以确定环境风险的范围和强度,并制订对策措施。
该分析工作包括生态系统评估、影响评估和风险评估三个方面。
生态敏感性分析极为重要,一方面可以有效评估环境风险,制定措施保护当前生态环境,同时也为未来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重要参考;另一方面,对于生态系统本身,生态敏感性分析也可以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指导。
二、生态敏感性分析方法T. C. Daniel等学者提出了一个生态敏感性分析框架,包含四个评估指标: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复杂性、环境反应能力和环境稳定性。
下面我们分别对这四个指标进行解析。
1. 环境敏感性这里的环境敏感性指的是生态系统对不同干扰源的反应程度,包含了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适应能力两个方面。
对于这一指标的评估,可以通过红外线、遥感等技术,来获得生态系统中植被、土地覆盖、温度等各种指标数据,从而评估出生态系统对于不同干扰源的反应程度。
2. 生态系统复杂性生态系统复杂性指的是生态系统自身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复杂程度。
这一指标主要从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生命系统区分度和生态系统结构等方面来评估,并且还要考虑到生态系统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
3. 环境反应能力环境反应能力是指生态系统对于干扰源的反应速度。
在评估这一指标时,需要考虑到生态系统的修复、补偿等特点,同时也要对不同干扰源的影响作出评估,并分析干扰源的强度和影响时长等因素。
4. 环境稳定性环境稳定性指的是生态系统对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包含抗干扰、恢复能力和稳定性三个方面。
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方法-
§13.1 相关概念
(三)生态环境敏感区(ecologically sensitive area)
国内不少学者认为生态敏感区(也称生态敏感地带)对区域 具有生态保护意义,一旦受到人为破坏很难短时间内恢复, 也是规划用来控制与阻隔城市无序蔓延,防止城市居住环境 恶化的非城市化地区,主要包括河流水系、滨水地区、野生 生物栖息地、山地丘陵、植被、自然保护区、滩涂湿地、水 源涵养区等(李团胜等,1999;王效科等,2001;杨培峰, 2005)。
2、文化感知关键区:包括一个或多个重要景观、游憩、考古、历史 或文化资源的区域。在无控制或不合理的开发下,这些资源将会退化 甚至消失。这类关键区是接近或濒临水体、特殊的游憩资源,或有重 要的历史或考古价值的建筑物。
19
§13.3 生态环境敏感性的主要类型
(三)乔治∙纽曼的分类体系
4大类简要解释。
12
§13.2 生态环境敏感性提出的背景
(二)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关于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集 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一贯要求是: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增加投 入、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转到注重质量和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是“十一五”规划关注的一大主题。 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将促使我国生态环境总体状况跨过拐
要素或实体,而且包括用来分割城市组团,防止城市无序蔓 延的地带以及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资源储备的用地区域。 生态敏感区——也称生态敏感地带,是指对区域总体生态环 境起决定作用的生态要素和生态实体,这些实体和要素对内 外干扰具有较强的恢复功能,其保护、生长、发育等程度决 定了区域生态环境的状况。
6
§13.1 相关概念
锦州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及成因分析
锦州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及成因分析摘要:根据锦州市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分析了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区域分异规律,对多种生态环境问题的敏感性进行综合分析,并对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结果进行原因分析。
生态环境敏感性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用来反映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
进行生态环境敏感性的评价,能够为锦州市制定宏观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评价地区与评价方法1.1评价地区概况锦州地处辽宁省西南部,北依松岭山脉,南临渤海辽东湾,位于著名的“辽西走廊”东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20°42'~122°36',北纬40°48'~42°8'。
全区东西长143km,南北宽114km,总面积约1.031万km2。
锦州市地形地貌处于辽西丘陵与辽河平原过渡区,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多山地丘陵,东南趋于平原,山脉连绵起伏,东北部有医巫闾山脉,西北部有松岭山脉。
海岸较平直,多为沙岸。
全区按地表形态可分为低山丘陵、平原、洼地三种地貌类型区,低山丘陵占50.5%,平原占27.8%,洼地占21.7%。
经过多年的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恶化势头有所控制,但形势依然严峻。
1.2评价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标法对锦州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定量评价。
单项因子分级标准和各因子敏感性指数计算方法依据《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影响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因子很多,根据锦州市生态环境特征和生态环境主要影响因子,选择土壤侵蚀、土地沙漠化、土地盐渍化敏感性评价,分级标准为5级: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和不敏感。
数据来源于锦州市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2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2.1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是为了识别容易形成土壤侵蚀的区域,评价土壤侵蚀对人类活动的敏感程度。
运用通用土壤侵蚀方程进行评价,包括降水侵蚀力(R)、土壤质地因子(K)和坡度坡向因子(LS)与地表覆盖因子(C)四个方面的因素。
生态敏感性分析
单因子分析--坡度
背景研究
坡度: 规划区域内 除局部山地外 坡度较平缓, 周边山地坡度 较陡。 不同的地形坡 度影响降水的 径流分配以及 土壤的稳定程 度,影响农业 活动以及工程
生态敏感性分析结论
背景研究
结论:
综合坡度、地势、交通和土地利用类型等生态
因子的分析结果,将单个因子分析图相叠加,可
以得出用地生态敏感度的空间分布规律;
用地生态敏感度空间分为三个等级:敏感区、
次敏感区和非敏感区。
三者的比例大致为: 1.3:0.9:1。具体关系如下表:
敏感区分类 土地面积(平方公里) 非敏感区 46.2 次敏感区 42 敏感区 60.1 海洋 9.9 合计 158.2
所占比例 29% 27% 38% 6% 100%
生态垂直过程(敏感性)分析方法示意
背景研究
单因子分析
生态敏感性分析
海拔 坡度 交通廊道 土地利用
综合各生态因子的 分析结果,将单因 子分析叠加,可以 得出用地生态敏感 度的空间分布规律
单因子分析--海拔
背景研究Βιβλιοθήκη 海拔: 规划区域及 周边地势高差 较大在550米 左右,不同的 海拔高度影响 植被的垂直分 布,地质状况 以及动物活动 情况,影响对 降水的径流分 配过程;从而
生态环境敏感等级分析
1.实习目的为保护生态环境,某地区计划从地形、植被、水体三个方面开展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研究。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2.实习内容及要求(1)数据说明(见“Data”文件夹)1、dem.tif:某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2、vegetation.tif:该地区植被覆盖的信息。
(2)要求根据提供的数字高程模型,【1】计算“vegetation”图层范围内的坡度、坡向;【2】提取“vegetation”图层范围内的河流线数据(不考虑图层范围外部的影响,汇流临界值为1000);【3】在“vegetation”图层范围内,计算每个栅格到最近河流栅格的直线距离值;【4】地形、植被、水体方面的生态因子及其对该地区的敏感性等级见表1和表2。
请根据表1中各因子权重值,加权计算该区域的生态敏感性信息,并按照表3的敏感性等级分类方法,绘制该地区的生态敏感性等级分布专题图。
【5】根据你的解决方案,开发一个应用型GIS系统,该系统需要具备加载数据、浏览数据、查询数据等基本功能,其它功能不需编写代码,但应在程序界面上体现。
(注:需提交GIS应用系统的源码文件和可执行应用程序)表1 生态因子及其影响范围所赋属性值3. 实习步骤与结果加载DEM和“vegetation”数据,并设置地理环境,将输出坐标系和处理范围设置为和“vegetation”图层一致。
图2-1【1】计算“vegetation”图层范围内的坡度、坡向;(1)打开求坡度的工具(Spatial Analyst Tools->Surface->Slope)输入栅格数据DEM,输出Slope_tif1。
图2-2坡度结果如图:图2-3(2)打开求坡向的工具(Spatial Analyst Tools->Surface->Aspect)输入栅格数据DEM,输出Aspect_tif1。
图2-4坡向结果如图:图2-5(3)对坡向图层按表1中“分类”进行分类符号化。
生态敏感性研究
求取评价结果值及分级标准确定
求取评价结果值
进行了权重计算后,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空间分析叠加计算。其基本原理就是应 用加权叠加法,将各个单因子地图与各自所占权重相乘,对加权后的准则地图直接进行 GIS的算术叠加,最终得出规划区域中每个空间地块的综合得分值。
加权叠加法的计算公式为:
分级标准确定
综合评价值即代表了该空间地块的生态敏感程度,一般此分值相比较越高,则生态 敏感性越强。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环境区划,将区域的生态环境按生态敏感性分为最敏
社会经济 统计数据
实地踏勘 调查资料
地形图,地质图, 城市规划图,
土地利用图等
利用遥感图像处 理软件解译
标准化处理
矢量化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因子的地理信息数据库
人为因子分析
进行单因素分析
自然因子分析
。建 。成 。区
多因子叠加分析 评价区域的土地
生态适敏感性分析图
对结论进行分析
水自
坡 水农高源 然 。 度 域田程保 保 。
研究意义
城市生态敏感区是城市中极易出现生态环境问题, 是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及进行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关键。区域划分和建设城市生态敏感区, 发展和控制相结合, 合理使 用土地, 引导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 是实现城市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深入分 析和评价区域生态敏感性,了解其空间分布状况,能为预防和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政策 提供科学依据。
单因子分级及评价
这一步骤,需要将上一步骤选择出的各生态评价因子的原始信息(文字或不同比例图) 统一标准,进行等级化、数量化。根据空间分析目标的需要,确定所需的评价标准。例 如评价等级可定为V-(Vl,V2,V3,V4)=(最敏感,敏感,低敏感,不敏感)4个等级表 示。将每一个定量化的单因子都用一张具有属性的图层表示出来。在实际应用中,单因 子的图层可以是栅格的,也可以是矢量的,但是多以栅格图像为主,这是由于栅格图像 更便于图层进行叠加操作。依据因子分级标准做出单因子分析图。
生态敏感性分析
冻融侵蚀敏感性评价方法
•土壤冻融侵蚀敏感性影响的分级 分级 一般地区 轻度敏感 中度敏感 高度敏感 极敏感
评价结果表明,冻融侵蚀敏感区面积为46.1万km²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南 <25 25-100 100-400 400-600 >600 部,海拔普遍高于4500m,且坡度大多在30°以上,主要包括阿里,冈底斯山 粗砂土、细砂 面砂土、壤 砂壤土、粉黏 砂粉土、 脉以南,巴青、比如、丁青三县交界处,以及甘孜、色达、炉霍交界处,九龙、 土壤质地 石砾、沙 土、黏土 土 土、壤黏土 粉土 松潘、康定、金川等也有零星分布。高度敏感区集中分布在阿尔泰山、天山、 0-20 20-50 51-100 101-300 >300 地形起伏度( m) 祁连山脉北部、昆仑山脉北部、横断山脉以及大兴安岭高海拔地区;中度敏感 区分布在祁连山南部、阿尔金山以南、可可西里山以东、冈底斯山以北、三江 ≥0℃持续日数 30 90 120 150 180 源东南部以及大兴安岭等地区;青海高原西部以及怒江源头高原区域为冻融侵 蚀轻度敏感区;其他东部低海拔区域为冻融侵蚀一般地区。
分级赋值(D)
分级标准(DS)
沙漠化敏感性评价方法
1
1.0-2.0
3
2.1-4.0
5
4.1-6.0
7
6.1-8.0
9
>8.0
土地盐渍化敏感性评价方法 根据评价结果,盐渍化敏感地区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极敏感区,除
滨海半湿润地区的盐渍土外,大致分布在沿淮河-秦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临界水位深度 喜马拉雅山一线以北广阔的半干旱、干旱和漠境地区,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 地区 轻沙壤 轻沙壤夹粘质 粘质 周边、和田河谷、准噶尔盆地周边、柴达木盆地、吐鲁番盆地等闭流盆地、罗 1.8-2.4m 1.5-1.8m 1.0-1.5m 黄淮海平原 布泊、疏勒河下游、黑河下游、河套平原西部、阴山以北浑善达克沙地以西、 2.0m 东北地区 呼伦贝尔东部、西辽河河谷平原、三江平原以及环渤海、江苏沿海滨海地低平 2.5-3.0m 陕晋黄土高原 原等地区。高度敏感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准噶尔盆地东南部、哈密地区、北山洪 2.0-3.0m 河套地区 积平原、河西走廊北部、阿拉善洪积平原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东部、海河 4.0-4.5m 干旱荒漠区 平原、阴山以北河谷区域、东南沿海地区、大兴安岭、东北平原河谷地区以及 •盐渍化敏感性评价 青藏高原,主要为洪积湖积平原区域。中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额尔齐斯河、伊 犁河形成的冲积洪积平原、塔城、青海湖以西布哈河流域平原地区、河西走廊 敏感性要素 一般地区 轻度敏感 中度敏感 高度敏感 极敏感 南部、鄂尔多斯高原西部、黄淮平原、锡林浩特地区、江苏南部以及江西中部、 <1 1-3 3-10 10-15 >15 蒸发量/降雨量 广东南部和三江源等。轻度敏感区分散在西北部及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等地。 <1 1-5 5-10 10-25 >25 地下水矿化度g/l 其余地区均为盐渍化一般地区区域。
生态适宜性与敏感性分析
生态适宜性分析的程序
土地利用生态适应性评价的分析程序 刘天奇
生态适宜性分析的程序
•麦克哈格的七步法
•1、确定研究分析范围及目标 •2、收集自然、人文资料; •3、提取分析有关信息; •4、分析相关环境与资源的性能以及划分适宜性等级; •5、资源评价与分级准则; •6、资源不同利用方向的相容性; •7、综合发展(利用)的适宜性分区。
生态敏感性分析
•等级划分: •敏感性一般分为5级,为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不敏感。 如有必要,可适当增加敏感性级数。
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方法
•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方法 [识别容易形成土壤侵蚀的区域,评价土壤侵蚀对人类活动的敏感程度。] •影响因素 1)降水侵蚀力(R) 2)土壤质地因子(K) 3)坡度坡向因子(LS) 4)地表覆盖因子(C)
2)观察者与景点之间的距离 原理:距离直接决定观察者对景点观察的仔细程度。距离与易见性和清晰度 成反比。
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方法
•公式:d<=D,Sd=1 d>D,Sd=D/d
注:D值为能清楚观察景点的最远距离;d为观察者与景点之间的实际距离。 注:D值根据对景点评价的不同要求而定
3)景点在视阈域内出现的概率 原理:景点在观察者视线内出现的概率大,延续时间长,表明敏感性越大, 人类干扰活动的影响也就越大。 方法:假设观察者匀速运动,景观敏感性St=t/T
① 确定规划目标及所涉及的因子,并建立规划方案和措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表。
② 调查各因子在规划区域的分布状况,建立生态目录。 ③ 将各单要素适宜性图叠加得到综合适宜性图。 ④ 土地利用分区。
因素叠置法实例 ——里士满公路选线生态适宜性评价
•(1)确定评价因子以及适宜性等级。
旅游地景观生态规划中的生态敏感性分析以湖南凤凰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植物多样性较多 植物多样性丰富 海拔低 (400 米以下) 海拔较高 (400-500 米) 海拔高 (500 米以上) 人文、 自然景观价值低
0.18
0.14
确定综合敏感性分级标准 编制综合生态敏感性图 生态敏感性模型
6 汇水排水 5 景观价值
人文、 自然景观价值中 人文、 自然景观价值高 无汇水区 有一定汇水区 大量汇水及汇水点区 光照强
[3-4]
。 鉴于旅游地景观生态规划考虑因素的复杂性、
(等级化、 数量化、 图形化) 利用层次分析法选择判断矩阵, 确定权重 W 求取评价结果 B
4 高程 3 植物多样性
科学性、 合理性, 本文采用第二种方法, GIS 技术 以 为支持, 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 并针对旅游地景观生 态规划的目标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开发、 土地配置和 生态环境保护区划做了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 (GIS) 作为一种以采集、 存储、 管理、 分析和评价全球或区 域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不仅 有利于多学科融合的高效理性规划设计, 更可以加 强规划设计数据和成果的动态管理存储和表现方式
[5-7]
部边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南部,南近怀化 市,西邻贵州省铜仁市,北连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 市, 东接湖南省泸溪县南接麻阳县;属中亚热带季 风湿润型气候, 四季分明, 气候宜人;地处云贵高原 东侧的武陵山脉向沅麻盆地过度地带, 因受地质多 期活动的影响, 形成了复杂的地形地貌, 重山迭岭, 岗峦密布;自然条件复杂, 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这个复杂系统的生态敏感 性评价是一种多变量分析, 很难凭经验或人工手段 在因素众多的系统中作出科学决策。 本研究应用计 算机信息技术来进行, 采用的地理信息系统 (GIS) 软 件是美国环境研究所 (ESRI) 开发的 ARCGIS 软件 [9] , 具体的分析路线 ( 见图 1)。 2.2 生态因子选取 根据研究重点与客观条件 (用地现状、开发目 标、 开发性质等) 从众多的因素中选择对研究地区 , 开发建设影响最大的关键性因素作为调研对象 [10] , 例如地质,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植被、气象、环 境质量、 土地利用、 景观价值、 交通等作为重点对象, 规划方案与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功能区分 土地开发顺序
生态敏感性分析法、重要性评价方法
生态功能区划方法之一:生态敏感性分析法文中内容多来自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
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定义: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用来反映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
可以以此确定生态环境影响最敏感的地区和最具有保护价值的地区,为生态功能区划提供依据。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评价要求:(1)敏感性评价应明确区域可能发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类型与可能性大小。
(2)敏感性评价应根据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分析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区域分异规律,明确特定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发生的地区范围与可能程度。
(3)敏感性评价首先针对特定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评价,然后对多种生态环境问题的敏感性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分布特征。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评价内容(1)土壤侵蚀敏感性(2)沙漠化敏感性(3)盐渍化敏感性(4)石漠化敏感性(5)酸雨敏感性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评价方法:敏感性一般分为5级,为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不敏感。
如有必要,可适当增加敏感性级数。
应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绘制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空间分布图。
制图中,应对所评价的生态环境问题划分出不同级别的敏感区,并在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敏感性分布的基础上,进行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分区。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可以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在评价中应利用遥感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空间模拟等先进的方法与技术手段。
评价方法如下:(1)土壤侵蚀敏感性:建议以通用土壤侵蚀方程(USLE)为基础,综合考虑降水、地貌、植被与土壤质地等因素,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来评价土壤侵蚀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具体方法、步骤与指标参见附件。
(2)沙漠化敏感性:可以用湿润指数、土壤质地及起沙风的天数等来评价区域沙漠化敏感性程度,具体指标与分级标准参见附件。
(3)盐渍化敏感性:土壤盐渍化敏感性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可能性。
可根据地下水位来划分敏感区域,再采用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等因素划分敏感性等级。
生态环境敏感等级分析
生态环境敏感等级分析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的破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评估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科学家们提出了生态环境敏感等级的概念,并通过一系列的指标和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生态环境基本评价主要通过对生态环境的质量进行评估,确定生态环境的基本质量。
评估指标通常包括生物多样性、水质、土壤质量、大气质量等方面的数据。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采集样本、实地调查和遥感技术等方法进行测定和监测。
评估结果可以用来描述生态环境的现状和趋势,并为后续的敏感性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是在基本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评价生态环境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响应能力,确定生态环境敏感等级。
评估指标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恢复能力、适应性等方面的数据。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模型模拟、实验研究和专家评估等方法进行测定和评价。
评估结果可以用来确定生态环境的敏感性等级,划分不同区域的保护优先级,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生态环境敏感等级的分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并进行科学、准确的数据分析和解释。
此外,还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和标准,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生态环境敏感等级的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评价生态环境的状况,还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不同区域的敏感等级进行评估和比较,可以确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合理规划资源利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生态环境敏感等级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科学工作,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准确的分析和评价,可以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和推进。
同时,也可以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基于GIS的吴江东部地区生态敏感性分析
基于GIS的吴江东部地区生态敏感性分析1. 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吴江东部地区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使得该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吴江东部地区的生态敏感性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该区域的生态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吴江东部地区的地理、气候、土壤、植被等基础数据,建立了区域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学原理和敏感性评价方法,选取了包括地形因子、气候因子、土壤因子、生物因子等在内的多个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了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选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并采用适宜的模型和算法,对各因素的敏感性进行了量化评估。
通过叠加分析和综合评价,确定了吴江东部地区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并识别出高敏感区域,为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提供了依据。
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需求,提出了吴江东部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建议,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GIS在生态敏感性分析领域的应用,也为其他类似区域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本文通过对吴江东部地区的生态敏感性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吴江东部地区作为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是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区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开展该地区的生态敏感性分析,对于科学评估生态环境状况、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生态敏感性分析法、重要性评价方法
生态功能区划方法之一:生态敏感性分析法文中内容多来自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
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定义: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用来反映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
可以以此确定生态环境影响最敏感的地区和最具有保护价值的地区,为生态功能区划提供依据。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评价要求:(1)敏感性评价应明确区域可能发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类型与可能性大小。
(2)敏感性评价应根据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分析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区域分异规律,明确特定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发生的地区范围与可能程度。
(3)敏感性评价首先针对特定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评价,然后对多种生态环境问题的敏感性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分布特征。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评价内容(1)土壤侵蚀敏感性(2)沙漠化敏感性(3)盐渍化敏感性(4)石漠化敏感性(5)酸雨敏感性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评价方法:敏感性一般分为5级,为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不敏感。
如有必要,可适当增加敏感性级数。
应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绘制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空间分布图。
制图中,应对所评价的生态环境问题划分出不同级别的敏感区,并在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敏感性分布的基础上,进行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分区。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可以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在评价中应利用遥感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空间模拟等先进的方法与技术手段。
评价方法如下:(1)土壤侵蚀敏感性:建议以通用土壤侵蚀方程(USLE)为基础,综合考虑降水、地貌、植被与土壤质地等因素,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来评价土壤侵蚀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具体方法、步骤与指标参见附件。
(2)沙漠化敏感性:可以用湿润指数、土壤质地及起沙风的天数等来评价区域沙漠化敏感性程度,具体指标与分级标准参见附件。
(3)盐渍化敏感性:土壤盐渍化敏感性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可能性。
可根据地下水位来划分敏感区域,再采用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等因素划分敏感性等级。
实验五城市以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
实验五:城市与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一、实验目的:掌握基于GIS叠置分析的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的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熟悉该方法在城市与区域规划中的自热与生态领域的具体应用,并能够使用该方法进行其他相关领域的分析,例如学校、公园、医院、消防等设施的选址等。
**生态环境敏感区也称关键区,生态环境敏感地带,是指对区域总体生态环境起决定作用的生态要素和生态实体,这些实体和要素保护、生长、发育等程度决定了区域生态环境的状况。
***二、实验数据:实验所需数据包括区域边界矢量图,河流矢量图,交通,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地质灾害分布、森林分布和DEM等。
三、实验内容:1.内容和框架:(1)关键生态资源识别(2)生态敏感性因子选取(3)生态环境敏感单因子分析(4)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分析2.步骤:(1)创建各人空间数据库(personal Geodatabase;)(2)创建要素集和要素类(feature dataset 和feature class),建立点线面图层;然后回到ArcMap下用编辑工具编辑具体图层;(3)获取区域自然保护区分布范围图;(4)获取区域风景名胜分布图;(5)区域森林和地质灾害(可选);(6)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等图的地理配准本矢量化;在ArcMap中进行;用你在第二步中建立的点线面图层,在编辑状态下完成矢量化;(7)获取区域矢量边界图;(8)下载区域数字高程模型DEM—确定制图区域,从地理空间数据云上下载;(9)获取区域河流及湖泊(水库)分布图;3.具体的分类体系:这个体系只做参考,因为研究区域的不同,各项因素和分类应有所不同。
关键生态资源识别:(1)生态关键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大型湿地、主要河流与重要水体;(2)文化敏感区:风景名胜区、历史考古文物区;(3)资源生产关键区:水源涵养区、水源保护区、矿产采掘区;(4)自然灾害关键区:地震、滑坡、地面沉降等等;敏感因子提取:**高敏感性:原则上禁止一切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建设活动** **低敏感个非敏感区:可进行较高强度的开发**四、要求:制作并输出各单因子图,最后制作并显示生态敏感分析总图,并作分析总结。
生态敏感性分析法、重要性评价方法
生态功能区划方法之一:生态敏感性分析法文中内容多来自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
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定义: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用来反映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
可以以此确定生态环境影响最敏感的地区和最具有保护价值的地区,为生态功能区划提供依据。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评价要求:(1)敏感性评价应明确区域可能发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类型与可能性大小。
(2)敏感性评价应根据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分析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区域分异规律,明确特定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发生的地区范围与可能程度。
(3)敏感性评价首先针对特定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评价,然后对多种生态环境问题的敏感性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分布特征。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评价内容(1)土壤侵蚀敏感性(2)沙漠化敏感性(3)盐渍化敏感性(4)石漠化敏感性(5)酸雨敏感性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评价方法:敏感性一般分为5级,为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不敏感。
如有必要,可适当增加敏感性级数。
应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绘制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空间分布图。
制图中,应对所评价的生态环境问题划分出不同级别的敏感区,并在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敏感性分布的基础上,进行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分区。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可以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在评价中应利用遥感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空间模拟等先进的方法与技术手段。
评价方法如下:(1)土壤侵蚀敏感性:建议以通用土壤侵蚀方程(USLE)为基础,综合考虑降水、地貌、植被与土壤质地等因素,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来评价土壤侵蚀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具体方法、步骤与指标参见附件。
(2)沙漠化敏感性:可以用湿润指数、土壤质地及起沙风的天数等来评价区域沙漠化敏感性程度,具体指标与分级标准参见附件。
(3)盐渍化敏感性:土壤盐渍化敏感性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可能性。
可根据地下水位来划分敏感区域,再采用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等因素划分敏感性等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敏感性分析
本实习需使用\data\shp\中除china外的另外4个shape文件,分别为“高程”,“范围”,“景观”,水体。
1,在ArcMap中打开“高程”文件,在主菜单的geoprocessing下拉菜单下打开arctoolbox,点击其中的spatial analysis tool 下的interpoation 中的IDW, 建立DEM,如下图
2,建立坡度图arctoolbox---raster surface—slope
3, 对坡度图进行重分类(raster reclassify)按0到3度,3度到8度,8度到15度,15度到25度,25度以上五类获得坡度图,对其分别赋值1、3、5、7、9, 得到坡度分级图备用
4.对“景观”图按500米、1000米、1500米做缓冲区,分别对保护区本身赋
9、500米范围内赋7、500~1000米范围内赋5、1000~1500米范围内赋3,
1500以外赋1。
具体步骤:arctoolbox---analysis tool---proximity---multiple ring buffer,如下图
结果如下:
再与“范围”图叠加,
叠加后删除边界之外的部份,结果如下:在table表中找到其distance字段
对应改成以下值
转换成栅格数据,在Field选项下选distance字段这时虽然其图例显示如图
但其表中Value值已变成所要求等级值,可直接参与栅格叠加运算。
5.同样的方法对水体按500米、1000米、1500米做缓冲区,分别对水体本
身赋9、500米范围内赋7、500~1000米范围内赋5、1000~1500米范围内赋3,1500以外赋1。
6.使用weighted sum (如下圈划命令),对前面3,4,5步的结果图进行叠加
操作,对其等级值加权求和,
7.使用reclassity(如下圈划命令),进行重分类操作,5以下赋1,6~9赋2,
9~27赋3,分别表示生态非敏感区,生态一般敏感区,生态敏感区,形成最后成果。
.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