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岸带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及防治
水文水资源防洪问题及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水文水资源防洪问题及环境保护措施分析摘要: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水资源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具有生态和环境双重属性。
目前,水文水资源的治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防洪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水文水资源是水利工程的基础,对水利工程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今社会,强调经济与环境的同步发展,水文水资源的治理是两者之间的良好配合,可以起到防洪、环保等不可取代的作用。
文章从水文水资源治理的视角,对水文水资源的防洪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对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防洪;环境保护前言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近几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较大的破坏,水文水资源的流失和洪水的频发。
为了解决问题,必须在水文水资源管理中进行持续的创新。
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存在着矛盾与冲突,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合理,造成了水文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
加强水文水资源的优化治理,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
一、概述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近年来,气候的变化非常的频繁,经常发生洪水,这就给水文水资源的治理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我国的防洪设施尚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对水利设施的管理不够科学,致使我国的防洪设施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
必须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使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和谐统一。
目前,我国的水文水资源还处于初级阶段。
尽管近年来政府逐步认识到了环境问题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加大了对水文水资源的投资力度,但由于对水文水资源的研究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
同时,我国幅员辽阔,人均淡水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必须加强水资源的治理。
而水利部门一直以来都是以监测和管理的方式来控制用水,在水资源使用制度与技术落后、人民节约用水观念不高的状况下,这样的模式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造成了水资源利用率低下,甚至有些工厂还会随意排放废水,污染水源,造成水资源利用率低下,严重损害了环境[1]。
水文地质勘查中的难点及改进策略
水文地质勘查中的难点及改进策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水文地质勘查就成为了探寻水资源的重要手段。
水文地质勘查是指通过对地表及地下水文地质、水文、水文化学等基础资料的调查、分析和综合研究,揭示和认识地下水的分布、运移、储集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为水资源的调查、开发、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然而,在实际的水文地质勘查中,由于勘查地质条件等各方面原因,也存在诸多难点。
本文将从水文地质勘查的难点入手,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水文地质勘查的难点1.地质条件复杂地球上地质条件各不相同,大地构造、构造演化及地质岩层的差异等因素都会对地下水运移与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和分布造成影响。
因此在不同地域的勘查工作中,需要掌握不同的勘查技术和方法。
2.数据获取难度大水文地质勘查需要获得大量数据,如地形地貌数据、地质构造资料、水文地理数据、气象资料等,但有的数据无法获得,有的数据难以检验和分析,使得分析结果可能有所偏差。
3.采样与分析过程困难地下水分布广、深度不一,采样过程中遇到地下水流动快、流量小或均匀性差等问题,导致采样难度较大,从而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4.人工影响大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建设对水文地质环境的破坏加剧,常常会对地下水的分布、储层结构等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影响。
同时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地下水质量,甚至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使得勘查结果被干扰。
二、改进策略1.应用新技术水文地质勘查需要运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高精度仪器设备,如卫星影像技术、激光雷达技术、地电阻率探测技术、机械取样器等,在规避了人工操作误差的同时,可以获取到更加准确和详细的地质数据。
2.建立科学规范的采样方法采样是地下水勘查中的关键步骤。
应建立科学、规范的采样流程,确保取样位置、深度和数量的准确性与恰当性,以提高取样质量和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3.完善现有数据体系除了新数据的获取,对现有数据的整理、归纳和分析尤为重要。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及解决措施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地下水位、水质、渗流等方面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常见措施:
1. 地下水位问题:
- 通过钻探和取样等方法获取地下水位数据,确定地下水位的高程和变化趋势。
- 进行地下水位监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及时掌握地下水位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地下水质问题:
- 进行水质调查和监测,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水质分析,确定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和污染物含量。
- 根据地下水质量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源、水井位置,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确保工程水源的安全与供应。
3. 渗流问题:
- 采用地质雷测和电法等勘探技术,研究地下水的流动规律和渗流方向。
- 进行渗流试验,确定地下水的渗透系数和水流速度。
- 根据渗流结果,设计合适的水文地质措施,如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隔离等。
总之,在工程地质勘察中,需要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结合工程环境和要求,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水文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探究
我国水文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探究【摘要】水是生命之源,是维持地球上所有生物持续生长和发展的基础。
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水文气象问题和水资源问题,而就我国而言这些问题在近年来特别突出和亟待解决。
这里总结了一下我国在水文气象和水资源这两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在我国传统的水文与水资源面临的问题上,补充了近年来出现的也特别突出的问题,同时也简单探讨了一下解决这些问题的不同角度的方法。
【关键词】水文气象;洪涝;干旱;雾霾与水文气象;水资源;地下水污染;水土流失;水浪费;节水;法律制度1.我国水文气象面临的主要问题1.1洪涝灾害近年来的洪涝灾害主要分为[1]主汛期洪涝、早春汛、异常晚秋汛和凌汛四个方面的问题。
主汛期洪涝一般由于降水偏多引起,我国主要降水偏多区包括西北大部和长江以南,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是我国洪涝频发区,主要洪涝区在江南中南部及华南西部,其西侧可外延至云南和西藏,次要洪涝频发区在松花江流域和新疆,总体布局呈南北两带,其中长江、太湖、珠江、闽江、松花江流域及西北地区都在相应年份发生过特大洪水;早春汛,异常晚秋汛和凌汛都是特殊地区才发生的异常水文气象问题,分别集中在淮河、闽江、长江、赣江等部分流域,东北部分流域。
1.2干旱[2]1999年以来持续干旱影响最大,最严重的旱区在环渤海地区,与此同时华北大部水库蓄水严重不足,供水形势不容乐观,另外黄河断流越来越频繁。
[3]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地的干旱,始于2009末,至今仍在持续。
严重干旱已经造成全省742万人、45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云南各灾区采取凭票供水、筑坝蓄水、组织运水等措施保障灾区民众用水。
2010年小麦播种面积3700万亩,受灾面积达3148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85%。
1.3雾霾天气雾霾的成因传统说法是有以下四点:环境污染加重;汽车尾气;城市中的高楼林立增加风的阻力;冬季取暖排放大量的CO2。
但是雾霾天气的形成却与水文气象的异常脱不了干系,特别是水文环境的变化对雾霾天气形成的影响。
海岸带环境保护修复研究
海岸带环境保护修复研究一、引言海岸带环境是海洋与陆地的交界带,也是陆海生态系统的过渡带,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气候变化的加剧等因素,海岸带环境面临着严峻的保护与修复压力。
本文将从海岸带环境保护和修复的角度进行探讨,为海岸带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参考。
二、海岸带环境保护现状分析1.海岸带环境污染情况海岸带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于污水排放、工业废水排放、船舶油污染等。
大量的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导致了海岸带环境的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特别是沿海城市的人口密集、经济水平高,导致了海岸带环境污染加剧。
2.海岸带生态系统破坏情况人类活动影响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几个方面:第一,海岸线拉长或缩短,造成海洋面积和海岸线的变化,海岸冲刷加强,河流口迁移等等都是常见的现象。
第二,因为人类活动,导致了有机物和氮磷肥料的输入增加,这些物质污染了海洋的生态系统;第三,人工开挖港口、固定河道和航道,造成有机物堆积,那些死物质长期堆放污染了海洋的生态系统。
3.海岸带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海洋生物数量逐渐减少。
珊瑚殖民体被破坏、海龟栖息处受到威胁、绿海龟的生长量降低、海豚数量减少等等都是常见的现象。
修复海岸环境,是关乎海洋生物被破坏的重要因素。
三、海岸带环境保护与修复的技术手段1.人工珊瑚礁建立人工珊瑚礁不仅可以恢复受到破坏的珊瑚礁群落,还可以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为海洋生物提供繁殖增多的条件。
人工珊瑚礁的制作,使用材料是比较容易得到的,包括胶泥、水泥、聚合物材料等等。
2.生物修复技术海洋生物存在很多的生物化学反应,这种反应的原理和人体的生物化学反应类似。
对于修复海洋生态系统很有帮助,比方说微生物成为了重要的研究对象,海底的细菌和微生物能够帮助清除油污染物,我国现在抢先研究微生物修复技术。
3.海洋禁捕区建立在禁捕区内禁止实行非种植业捕捞和饲养产业捕捞,通过禁捕区的建立来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
对我国海域污染的分析及建议
对我国海域污染的分析及建议摘要:近年来,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带动了沿海区域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海域污染,使我国海域环境面临很大的压力。
关键词:海域污染;问题;建议一、我国海域污染现状近岸海域是海陆相互作用相当剧烈的区域,自然环境本身就比较敏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岸海域作为沿海城市的重要依托,该区域自然就称为人们开发利用的“宝地”。
近几年来,近岸海域产业聚集,人口密集,环境脆弱。
2010年,我国海洋环境质量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但江河污染物入海量增加,溢油等突发事故灾害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损害严重。
近岸局部海域富营养化、海洋环境灾害频发和海岸带生境破坏是影响我国海洋环境状况的突出问题。
二、我国海域污染来源海洋污染的来源一是陆域排污,二是海上开发。
陆源污染的排放是我国海域污染最主要原因。
首先,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聚集,生活污水排放量成为近岸海域污染的重要来源。
其次,治污设施不够先进,大量生活废水排入海域,工业污染物质成为我国近岸海域的最大污染源。
另外,近岸海域均为我国的集约农业发达地区,在农业耕作时施用的化肥、农药产生的污染物,相当部分随地表径流进入海域。
海上开发也加剧了海域污染。
盲目的大规模养殖使得本来就已经富营养化的养殖海域营养过剩,养殖生物病害频繁发生。
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陆上石油的供给紧缺,造成海上石油开发迅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溢油等事故发生的次数,石油类海洋污染物总量日益增加。
其他一些海上开发活动也会造成海域环境的污染。
三、对我国海域污染治理的建议1.做好海域环境管理机制研究建立新的污染治理机制、探索生态补偿机制。
“以奖促治”是国家根据对地方环境质量目标实现情况和污染治理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估考核结果,按照一定比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方式,将中央投资的污染治理资金奖励给当地政府,并由其主导继续用于污染治理,是一种经济奖励的新机制。
2.建立入海污染总量控制体系发达国家实践经验表明,环境质量的改善只有在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的共同管理下才能实现,总量控制方法能够解决污染源排放总量和环境目标之间的定量关系问题。
我国海岸带主要灾害地质因素及其影响_刘锡清
ISSN100922722 Marine Geology Letters 海洋地质动态 2005,21(5)∶23—42文章编号:100922722(2005)0520023220我国海岸带主要灾害地质因素及其影响刘锡清(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摘 要:我国海岸带灾害地质主要有构造、坡地重力、水动力、地下水、岩土与地层结构、海平面上升、地球化学、风力灾害等地质因素,具有复杂、连锁和差异性空间分布的特征。
根据验潮资料,近百年来我国海平面上升19~20cm,上升率为2~3mm/a。
整体以海平面上升为主,但也有岸段下降,主要是山东半岛,平均速率为-0113cm/a。
预测2050年上升幅度:天津70~100cm;黄河三角洲40~50cm;长江三角洲50~70cm;珠江三角洲40~60cm。
地面沉降大部分是由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
我国96个地面沉降城市和地区中80%在沿海地区,如天津、上海、苏州、常州、无锡、嘉兴、宁波、湛江、台北等。
累计沉降量为460~2780mm,沉降速率10~56mm/a。
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广西、海南和台湾等省市,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我国70%砂质海岸和大部分淤泥质海岸发生侵蚀。
这种态势始于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明显加强。
海岸侵蚀主要有区域环境变化、河流水利工程拦截泥沙以及海岸人工采沙等因素。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1 海岸带灾害地质因素概述我国海岸带地处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南北跨越3个气候带,内外动力作用都比较强烈,地质灾害频仍,灾害的地质因素复杂多样。
1.1 地质灾害与灾害地质因素联合国减灾组织把“灾害”定义为:“一次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较为集中的事故,事故发生期间当地的人类群体及其财产遭到严重的威胁并造成巨大的损失,以至家庭和社会结构也受到不可忽视的影响”。
海岸侵蚀的监测与防护研究
海岸侵蚀的监测与防护研究海岸,作为陆地与海洋的交界地带,承载着丰富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然而,海岸侵蚀这一现象正逐渐威胁着沿海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海岸侵蚀是指在自然力(如海浪、潮流、风等)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下,海岸带的陆地部分不断被磨损、冲蚀和后退的过程。
这不仅会导致土地资源的减少,还可能破坏沿海的基础设施、影响生态平衡,甚至威胁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有效地应对海岸侵蚀问题,首先需要对其进行精准的监测。
监测手段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传统的实地测量和现代的遥感技术。
实地测量通常依靠水准仪、全站仪等仪器,定期对海岸线的位置、地形地貌进行详细记录。
这种方法虽然精度较高,但费时费力,且难以实现大范围、长时间的连续监测。
遥感技术的出现为海岸侵蚀监测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通过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可以获取大范围的海岸影像,经过图像处理和分析,能够快速、准确地监测海岸线的变化情况。
例如,利用多时相的遥感影像,可以清晰地看到海岸线的进退趋势,为研究海岸侵蚀的动态变化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采用海洋观测站的监测数据、无人机航拍等手段,从不同角度和时空尺度来了解海岸侵蚀的状况。
在了解了海岸侵蚀的监测方法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其成因。
自然因素在海岸侵蚀中起着重要作用。
海浪的冲击是最直接的动力来源,尤其是在风暴潮等极端天气条件下,海浪的能量巨大,对海岸的破坏力极强。
潮流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它会带动泥沙的运动,影响海岸的稳定性。
此外,海平面的上升也是导致海岸侵蚀加剧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为活动对海岸侵蚀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
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大规模的填海造陆、港口建设等工程改变了海岸的自然形态和水流动力条件,破坏了海岸的平衡。
过度开采海砂等资源,使得海岸失去了天然的防护屏障。
面对海岸侵蚀带来的种种威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常见的防护方法包括修建海堤、丁坝、离岸堤等工程结构。
海堤可以直接阻挡海浪的冲击,保护后方的陆地;丁坝则能够改变水流方向,减少对海岸的侵蚀;离岸堤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海浪的能量。
海岸侵蚀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对因开发或自然灾害受损的海岸 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增强其抵御 侵蚀的能力。
工程技术防护
修建防波堤和海堤
通过阻挡海浪,降低侵蚀作用,保护 海岸线不受侵蚀。
滩涂加固
通过人工补沙、排水等措施,增加滩 涂的稳定性,防止侵蚀。
管理措施
制定海岸线保护法规
限制在海岸线附近的开发活动,防止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 侵蚀加剧。
地质构造
不同地质构造的稳定性不同,一些松 散的沉积物容易受到侵蚀。同时,地 壳运动、板块碰撞等也会引起海岸侵 蚀。
人为因素
工程建设
在沿海地区进行的工程建设,如 港口、码头、公路、铁路等,破 坏了海岸的自然平衡,加速了侵
蚀过程。
开采资源
过度开采海滩沙土、石料等资源, 减少了海岸的防护物质,导致海岸 侵蚀加剧。
展望
未来海岸侵蚀防护将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方 法和技术手段,提高海岸的抗侵蚀能力,保护沿海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可持 续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破坏渔业资源
海岸侵蚀会导致渔业资源 的减少,影响渔民的生计 和渔业产业的发展。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威胁居民安全
海岸侵蚀可能导致沿海居 民区被淹没或侵蚀,威胁 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影响交通设施
海岸侵蚀可能破坏沿海道 路、桥梁等交通设施,影 响人们的出行和物流。
增加防灾成本
海岸侵蚀可能增加防洪、 防潮等防灾成本,给政府 和社会带来经济负担。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阻碍旅游业发展
海岸侵蚀可能破坏旅游景观和设 施,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降低土地利用价值
海岸侵蚀可能导致沿海土地贬值 ,降低土地的利用价值和经济价
水文地质勘查中的重难点及改进策略探析
水文地质勘查中的重难点及改进策略探析水文地质勘查是指通过地质勘查手段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的过程。
在水文地质勘查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重难点,如地下水分布不均匀、数据获取困难、勘查方法选择不当等,需要采取一些改进策略来提高勘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首先,地下水分布不均匀是水文地质勘查中的重要难点。
地下水分布受到地质构造、地表形态、降水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地下水的充沛程度和水质特征在空间上具有差异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选择合适的勘查方法:根据地下水储层的类型和大小选择合适的地质勘查方法。
比如,对于大范围、深部的地下水储层,可以采用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如电测深、物探等;对于局部、浅表的地下水资源,可采用钻探、试水等方法进行勘查。
2.加强水文地质调查:通过对地下水位、含水层厚度、含水层厚度、水质、水动力特征等参数的实地调查,了解地下水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地下水体的分布规律,从而准确评价地下水资源的潜力和利用价值。
其次,数据获取困难是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另一个重要难点。
水文地质勘查需要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水文气象等数据作为依据,然而这些数据的获取存在一定的困难,影响了勘查工作的进行。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加强数据共享和协作:各相关部门应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建立地质、水文等数据的统一共享平台,提供给勘查人员使用。
通过合理分工,减少数据重复采集,并加强数据的整合和更新,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2.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数据: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手段获取地表形态、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信息,为水文地质勘查提供基础数据。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数据,并结合实地调查进行验证,提高数据获取的效率和准确性。
最后,勘查方法选择不当也是水文地质勘查中的难点之一、当前,常用的勘查方法有电测深、物探、钻探、试水等,选择合适的勘查方法对于勘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海岸侵蚀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结合数值模拟和GIS技术,建立 海岸侵蚀防护决策支持系统,实 现防护措施的优化设计和动态监
控。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和吸 收国外先进的海岸防护技术与方
法。
提高海岸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海岸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合理 规划海岸空间布局,避免海岸开发过 度导致的侵蚀加剧。
提高公众对海岸保护的意识,加强宣 传教育,促进公众参与海岸保护工作 。
优化海岸产业结构,发展生态旅游、 海洋经济等新兴产业,实现海岸经济 的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珊瑚礁保护
保护和培育珊瑚礁,增加珊瑚礁的覆 盖面积,减缓海浪对海岸的冲击。
非工程防护措施
政策引导
制定相关政策,限制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采砂、破坏植被等,防止海岸线的 过度开发。
公众教育
加强公众对海岸侵蚀的认识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海岸线的自觉 性。
04
案例分析
美国佛罗里达州案例
原因
气候因素: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东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 温和,并且经常有飓风和暴雨。这种气候条件导致了海岸侵蚀。
海岸侵蚀类型
崩塌:由于海浪冲击或潮汐 作用,部分岸坡发生崩塌。
海岸侵蚀主要有以下几种类 型
01
溶蚀:海水对海岸岩石进行 化学溶蚀,形成海蚀穴、溶
02
03
洞等。
磨蚀:海浪携带的沙石对海 岸进行摩擦、冲击,导致岸
滩后退。
04
05
堆积:被海浪搬运的泥沙在 岸滩上堆积,形成沙嘴、拦
湾坝等地貌。
海岸侵蚀的影响
深入研究海岸侵蚀的物理、化 学和生物过程,明确海岸侵蚀 的主要驱动因素和临界条件。
海岸线治理思路及措施
海岸线治理思路及措施海岸线的治理是保护海岸生态环境、维护海岸安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为了实现海岸线治理目标,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思路和采取有效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海岸线治理思路和措施。
一、海岸线治理思路1.生态修复:通过植被恢复、湿地建设等生态修复手段,修复受损的海岸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减少海岸侵蚀和生态环境破坏。
2.灾害防控:加强海岸防护工程建设,包括堤防、海堤、防浪墙等,提高海岸线的抗风浪能力,减少海岸线的侵蚀和冲击。
3.海岸规划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海岸线规划,明确海岸线的使用功能和保护范围,合理布局海洋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区域,保护和合理利用海岸资源。
4.科学监测评估:建立海岸线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对海岸线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治理。
二、海岸线治理措施1.建立海岸生态保护区:划定一定范围的海岸生态保护区,限制开发和利用,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完整性。
2.开展植被恢复工程:通过植被的引种和种植,加强海岸沙丘、海滩等地区的固沙和防风功能,减少海岸侵蚀和风沙灾害。
3.加强海岸防护工程建设:通过修建堤防、海堤、防浪墙等工程,增加海岸线的抗风浪能力,减少海岸侵蚀和冲击。
4.加强海岸线监测和预警:建立海岸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海岸线的变化情况,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5.加强海岸线规划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海岸线规划,明确海岸线的使用功能和保护范围,合理布局海洋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区域。
6.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海岸线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增强公众参与海岸线治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以上是海岸线治理的一些常用思路和措施,它们可以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以实现海岸线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海岸线的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海岸线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能够保护好我们的海岸线,让它成为我们美丽的家园。
海岸侵蚀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该公约关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强调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以减缓气候变化对海岸环境的负面影响。
区域性海洋公约和议定书
如欧盟的《海洋战略框架指令》、东北亚海 洋合作机制等,旨在促进区域内的海洋环境 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政策建议与立法保障
制定海岸侵蚀防治的国家政策和计划
01
各国应制定全面的海岸侵蚀防治政策和计划,明确目标和措施
旅游资源损失
海岸侵蚀对沿海旅游资源造成威胁,沙滩、海岛等旅游胜地的景观 和设施受到破坏,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03
海岸侵蚀的防护措施
建立海岸保护带
建立海岸保护带是防止海岸侵蚀的有 效措施之一。通过在海岸线附近种植 耐盐碱、抗风沙的植物,可以减缓风 沙侵蚀和水流冲刷对海岸的破坏。
海岸保护带还可以起到调节海岸线的 作用,通过吸收海浪能量、减缓海浪 冲击,降低海浪对海岸的破坏力。
02
海堤和海闸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当 地的自然条件和地质状况,确保 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控制地下水开采
控制地下水开采也是防止海岸侵蚀的重要措施之一。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 水位下降,土壤干燥,容易受到风蚀和水流冲刷的影响,加剧海岸侵蚀。
通过合理控制地下水开采,保持地下水位的稳定,可以减少土壤侵蚀,保护海岸 线的稳定。
海岸侵蚀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汇报人: 2024-01-08
目录
• 海岸侵蚀的原因 • 海岸侵蚀的影响 • 海岸侵蚀的防护措施 • 国际合作与政策建议
01
海岸侵蚀的原因
自然因素
海浪和潮汐
海浪和潮汐的冲刷是海岸侵蚀的主要 自然因素之一。大浪和潮汐能够带走 大量沙滩和岸边的土壤,导致海岸线 后退。
气候变化
中国沿海航行环境分析和对策
中国沿海航行环境分析和对策一、中国沿海环境分析中国沿海海岸线长,南北跨度大。
航区内一年四季雾情不断;夏秋季节的台风常常来袭;进入冬季后的冷空气频频施虐,甚至出现寒潮,冰封;渔船多并常年活动在沿海的各个渔场。
沿海通航密度大,航行区域水深受限,障碍物多、沉船多,对船舶的操纵带来诸多困难。
所以,我国沿海被航海界认为世界上最复杂的航区之一。
1、雾中航行的环境因素中国沿海是北太平洋的多雾区之一。
每年南海北部沿海从12月到次年3月为雾季;闽浙沿海到长江口等东海海区从3月到7月为雾季;黄、渤海海区从4月到8月为雾季。
其中成山头一带海面雾最频,也是海上雾中多发事故的海域。
另外,由于气候变化、大气污染、雾霾等原因,异常能见度不良也时有发生。
船舶在能见度不良天气条件下航行,由于船舶驾驶人员了望受到限制,对周围环境和情况了解不甚深入。
加上船舶的大型化、高速化。
这些都导致碰撞事故易发,是影响海上安全航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事故统计中显示,雾中航行发生的碰撞占有很大的比例,造成过重大人身伤害或财产灭失等重大事故,因此,必须引起我们航海者高度重视。
2、热带气旋对船舶的航行影响台风和飓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天气。
由于此时台风和飓风会引起十分大的海浪,从而会导致船体出现较为剧烈的摇荡运动、降速、航向不稳定,以及由此引发的其他各种操纵方面的困难,甚至出现难以预料的危险。
影响我国的台风是产生在西太平洋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十分强大的大气涡旋,它在每年的6月至11月影响我国的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沿海省区,近年影响的时间越来越长,有时到12月份。
加上我国沿海海域的特点及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经常造成船舶的回旋余地受限,避让台风困难。
随着世界气候的变化,每年热带气旋生成的次数成增加的趋势,并且强度越来越大,移动路径也越来越诡异,给预报带来了不利因素,加剧了船舶避让的困难。
3、北半球冬季航行的环境因素冬季的寒潮大风、严寒冰冻、雨雪浓雾等天气频发,环境恶劣,容易引发各类安全事故。
水文地质测量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水文地质测量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水文地质测量是地质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用于研究地下水的运动和分布规律。
然而,在进行水文地质测量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解决。
本文将介绍水文地质测量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一、地下水位测量误差的处理在进行地下水位测量时,常常会遇到误差问题。
这些误差可能来自于测量仪器的误差,也可能来自于外界环境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仪器校正: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校正,以减小误差。
比较常见的校正方法有零点校正和灵敏度校正。
2. 环境因素控制:在测量过程中,要避免外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比如,在测量某一地下水位时,应控制好周围的水流情况,避免水流对测量结果造成干扰。
3. 重复测量: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可以进行多次重复测量,然后取平均值以降低误差。
同时,还可以计算测量数据的标准差,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二、地下水流量测量中的实际问题地下水流量是水文地质测量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常常会面临一些问题。
下面介绍几个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1. 测量断面的选取:在测量地下水流量时,需要选取恰当的断面进行测量。
断面的选取应考虑地质条件、水文特征以及测量的目的等因素。
可以通过地质勘探、地下水位测量和样品采集等方式获取相关数据,辅助选取合适的断面。
2. 测量方法选择:地下水流量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如速度测量法、控制体积法和比释水法等。
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需要考虑地下水流动特点、实际操作条件以及测量的目的。
在选择测量方法时,要充分了解各种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流量计算:在进行地下水流量测量后,需要进行流量计算。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积分法、离散法和水力测斜法等。
不同的计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水文地质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地下水位、渗透系数等参数进行计算,得到准确的地下水流量数据。
中国海岸带地理环境与生态保护
加大资金投入,促进科技创新
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海岸带生态保 护项目
建立科技创新奖励机制,激发创新 活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 创新
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引进先进 技术与管理经验
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先进经验
参与国际组织,共同应对全球环境 问题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海岸带生 态系统
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对海岸带生态 系统的负面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失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海岸带资源开发和城市化进程中的 生态保护问题
第五章
中国海岸带生态保护 的对策与建议
完善法律法规,强化制度保障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海岸带生态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建立健全海岸带生态保护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海岸带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保护海岸带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奖励和补偿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海洋污染:包括塑料垃圾、油污、 有毒物质等污染源
海岸侵蚀: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 动导致海岸线侵蚀严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过度捕捞:过度捕捞导致鱼类资源 枯竭,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丧失:由于人类活动和 环境变化,许多海洋生物面临灭绝 的危险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破坏
海岸带的水文特征
潮汐现象:中 国海岸带存在 显著的潮汐现 象,潮差较大。
潮流:潮流是中 国海岸带最主要 的海水运动形式, 对海岸地貌的形 成和演变具有重
要影响。
波浪:中国海岸 带波浪类型多样, 包括风浪、涌浪、 近岸波等,对海 岸带环境和生态 具有重要影响。
海岸侵蚀与防护措施的综合研究
海岸侵蚀与防护措施的综合研究海岸侵蚀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基础设施和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海岸侵蚀的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深入研究海岸侵蚀的原因和机制,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于保护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岸侵蚀的原因(一)自然因素1、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和冰架融化,海水体积膨胀,海平面逐渐上升。
这使得海岸线向陆地推进,加剧了海岸侵蚀的程度。
2、海洋动力作用海浪、潮汐和海流等海洋动力不断冲击海岸,带走大量的泥沙和岩石,导致海岸逐渐后退。
特别是在风暴潮等极端天气条件下,海洋动力的破坏作用更加显著。
3、地质构造沿海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也会影响海岸侵蚀的发生。
例如,软弱的地质岩层容易受到侵蚀,而陡峭的海岸线则更容易受到海浪的冲击。
(二)人为因素1、不合理的海岸开发大规模的填海造陆、港口建设和沿海城市扩张等人类活动,破坏了海岸的自然平衡,减少了海滩和沙丘的面积,使得海岸失去了天然的防护屏障。
2、河流输沙减少上游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垦等活动,导致河流输沙量减少,使得沿海地区的泥沙补给不足,加剧了海岸侵蚀。
3、采砂活动非法采砂和过度采砂破坏了海底的地形地貌,减少了近岸海域的泥沙含量,从而加速了海岸侵蚀的进程。
二、海岸侵蚀的危害(一)生态系统破坏海岸侵蚀会破坏沿海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平衡被打破。
许多珍稀的动植物物种失去了栖息地,生存面临威胁。
(二)基础设施损坏海岸侵蚀会威胁沿海道路、桥梁、房屋和海防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安全。
海水的入侵会腐蚀建筑物的基础,降低其稳定性,增加了维修和重建的成本。
(三)土地资源损失海岸线的后退导致大量土地被海水淹没,减少了可利用的土地资源。
这对于沿海地区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
(四)旅游资源受损美丽的海滩是沿海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
海岸侵蚀会破坏海滩的景观和质量,降低旅游吸引力,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水文地质勘查中常见的难点和对策解析 付韬
水文地质勘查中常见的难点和对策解析付韬摘要:水资源是人们生存必不可少的,对于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而言,进行水文地质勘查是必须的工作。
虽然近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水文地质勘查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提升,但是在实际勘查工作中受到地下水位、工作方法、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作用下,使得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如地下水补给排泄引起水位变化等问题,不但增加了水文地质勘查工作难度,而且对数据资料的精确度产生了不良影响。
基于此,文章在对水文地质勘查进行相关概述的前提下,对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常见难点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对相关对策进行了有效探讨,以期能够为提升我国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质量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查;常见难点;对策;分析引言在工程施工中地质勘察是极为基础且重要的工作,其和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若是一个工程建设前不展开地质探查环节,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带来巨大损失。
水文地质是地质勘察中极为重要的内容,若是缺少探察水文地质一环,便会引发严重后果。
而在水文地质勘察中,通常有很多难点出现,若是不第一时间有效解决,便会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成本造成影响。
换言之,要想使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就务必要把水文地质勘测做好,以促进整个工程质量有效提高。
1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要性分析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目的是在工程施工前期分析实际工程施工区域的地质状况,从而根据实际情况探讨出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手段,并对这种情况进行归纳,得到科学而合理的结论。
在建筑工程前期的准备阶段,工程勘察人员要对所在区域有一个基本的地质情况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建筑施工区域进行重点地质勘查。
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统一地集思广益,集中探讨在施工区域发现的问题,查阅资料,思考情况,深入讨论发现的问题,从而能够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改换工程施工手段,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并且工程勘察可以对当前存地质问题进行科学而详细分析,有助于后期工程的治理和开发,能够后期整体施工的设计工作和施工作业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帮助。
海岸带生态系统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海岸带生态系统及其主要研究内容海岸带生态系统是指从海水向陆地的交界区域,它有独特的环境条件,受到海洋和陆地的双重影响,因而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海岸带生态系统包括海岸带森林、海岸带草原、海滩、潮汐滩、河口、海湾、岛屿和近海岩礁等,它们的生态系统受到大气、水文和地质因素的复合影响,表现出非常丰富的生态功能,如生物多样性保护、底泥质量维护、水质改善、风暴涨潮防御等,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价值。
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研究内容也十分广泛,一般可以分为三大方面:1、海岸带生态学研究:主要研究海岸带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发展趋势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2、海岸带环境研究:主要研究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例如水文、地质、气象等环境因子,以及它们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影响。
3、海岸带生态工程研究: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海岸带生态系统的资源,保护和改善海岸带生态系统,使之能够适应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变化,并有效地利用海岸带的自然资源,以及海岸带生态系统建设与管理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应用问题。
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必须立足于实地调查,建立系统的管理和保护模式,加强综合分析,以此来更好地发挥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
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研究需要借助多学科的知识,如生态学、水文学、气象学、地质学、环境科学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特征,把握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海岸带生态系统的资源。
国内外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如开展海岸带森林生态功能研究,研究其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质改善、风暴涨潮防御、底泥质量维护等功能;研究近海岩礁生态系统,研究其生物多样性、种群分布、环境质量等;研究典型海岸带生态系统,探索其结构、功能、发展趋势;研究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环境因子,如水文、地质、气象等,以及它们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如何利用海岸带生态系统的资源,保护和改善海岸带生态系统,以及海岸带生态系统建设与管理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应用问题等。
海岸侵蚀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海岸侵蚀定义:
海岸侵蚀是指在自然力(风,浪,潮) 作用下,海洋泥沙支出大于流入从而引起的 海岸线后退和海滩下蚀的过程。
受侵蚀后的海岸
我国海岸侵蚀现状
我国约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 ,海洋对沿海岸作用复杂,区域差异显著。我国70% 左右的砂质海岸线以及几乎所有开阔的淤 泥质岸线均存在海岸侵蚀现象,被侵蚀海 岸的类型具有多样性和侵蚀强度的日趋严 重性等特点。海岸侵蚀容易导致沿海地区 土壤盐渍化,破坏沿海岸的生态系统,降 低海岸的防护能力。
我国四个海区侵蚀海岸分布
海岸带遭受侵蚀原因分析
海平面的上升 由于局部地区构造 升降运动、地面沉降 得使相对海平面上升 引起大范围海岸线内 移,近岸水深增加,造 成到达岸边的波浪作 用增强而侵蚀海岸。
海平面上升后对海岸的侵蚀
入海河流泥沙量的减小
入海河流泥沙量是海滩沙的主要来源, 泥沙量对海岸线的保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 用。入海泥沙量的减少会导致海岸更易遭 受到海水冲刷。由于人为的改变的河道流 向,导致泥沙来源断绝。另外在河流上游 修建水库,大量泥沙会沉积到水库中引起 泥沙量的减少。
生物护岸措施
主要是靠在潮 滩或水下栽种或培 育某种植物,以达到 消能并防止侵蚀的 目的。
沿岸种植红树林
沿岸挖沙 沙质海滩多为长草的沙丘或沿岸沙堤,不经 常受到海浪冲刷,是海岸线的天然屏障。但由于 人工采沙,破坏了海滩水下海浪动力与泥沙供应 间的动态平衡,海洋动力循环必然要再从岸滩中 获取一定的沙源补充,以形成新的动态平衡,这 样就导致海滩遭受冲刷破坏,造成岸线的后退和 海岸线下侧滩面侵蚀。
海滩植被的破坏 海滩植被主要有珊瑚礁、红树林、芦 苇等,具有明显的防波护岸的作用,不仅 能护岸防潮抗浪,还能沉降悬浮泥沙,促 进泥滩淤长;由于人为的对珊瑚礁、红树 林、芦苇等海滩植被随意挖采破坏,造成 了海水作用不受阻拦地直接击海岸,岸滩 遭受直接侵蚀,引起岸线迅速后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0
Marine Geology Letters 海洋地质动态 2006 年 5 月
中图分类号 : X143 文献标识码 :A
海岸带位于大陆与海洋交汇处 ,地质构造 复杂 ,自然环境脆弱[122 ] 。中国海岸带地区交通 方便 、人口稠密 、经济发展迅速 ,汇集全国 70 % 以上的大中城市和 55 %的国民生产总值 ,是中 国经济发展最发达的地区 。
海岸带地区有着丰富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水 资源 ,但由于径流量在时间分配和空间分布的 不均匀性 ,部分地区地下水资源不足 。海岸带 自然资源开采加剧 ,城市化进程加快 ,水资源的 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如大连 、秦皇岛 、天津 、青 岛 、温州 、厦门 、北海市等滨海城市相继出现缺 水和水质恶化现象 ,已成为影响滨海城市和地 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
降到海平面以下 ,造成海水或咸水入侵 ;碳酸盐 岩分布广泛 、风化壳发育的南部海岸带 ,岩溶发 育 ,容易造成岩溶塌陷 、山体坍塌 、水土流失等 环境地质问题 ;河口三角洲沉降平原 ,海岸不断 淤积扩大 ,由于河流来水量减少所引起的地下 淡水资源减少 ,水质变差 。其中 ,地面沉降主要 分布于沉降带内 ,地下海水入侵多出现在依赖 地下水的隆起带内[5 ] 。
[ 6 ] 李相然 ,韩德亮 ,宗学刚 ,等. 沿海地区水资源开发引起 的环境 水 文 工 程 地 质 问 题 分 析 [ J ] . 宁 厦 工 程 技 术 , 2002 ,1 (1) :18222.
地面沉降 地表塌陷 地裂缝 海水入侵
土壤盐渍化
地下水质污染
天津 、沧州 、宁波 、杭州 、上海 、 无锡 、嘉兴 、南通 、湛江 、台北
渤海湾 、长江三角洲
杭州湾以北最严重 ,杭州湾以南 少且不严重
大连 、秦皇岛 、杭州 、广州 、三 辽东半岛 、渤海湾 、广西 、 与地面沉降同步发生 ,岩溶地区
亚 、肇庆
海岸带地区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综合管理的 根本目的在于将人类工程活动破坏了的地质环 境塑造成人地和谐 、优美的人类生存环境 ,不断 提高其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为此 :
(1) 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开展各地域 单元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 , 掌握不同地域单元水文地质环境的变异规律 。
广东沿海
表现更甚
青岛 、潍坊 、盐城 、南通
山东半岛 、滨黄海地区
与地面沉降同步发生 ,同时受地 质构造影响
大连 、秦皇岛 、天津 、东营 、莱 辽东半岛 、莱州湾 、渤海
州 、龙口 、烟台 、连云港 、上海 、 湾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
宁波 、杭州 、佛山
角洲
过量开采地下水 ,大连 、天津 、营 口 、莱州等杭州湾以北海水入侵 严重 ,杭州湾以南较轻
第 22 卷 第 5 期 高茂生 ,朱远峰 :中国海岸带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及防治
9
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地域差异影响 ,中国东部海 岸带地区表现出空间分布的不均衡 、自然条件 的多样性 、职能的特殊性及地域开发历史的阶 段性 ,这些也导致了海岸带地区水文地质条件 的复杂性 ,但从区域地质环境特征到环境地质 灾害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4] 。
又进一步划分为辽东半岛 、辽河流域 、京津唐地 区 、山东半岛 、长江口北部地区 、长江口南部地 区 、宁温地区 、闽南三角洲地区 、潮汕地区 、珠江 三角洲地区 、雷州半岛等次一级地域单元 (图 1) 。
与开采量的动态平衡 ,实行典型滨海城市地表 水 、地下水联合调度 。
(3) 海岸带地区环境水文地质灾害的防 治 ,还需要结合区域资源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 展的研究 ,以保护区域经济和资源的可持续稳 定发展 。
(2) 进行典型滨海城市水文地质专项研究 和管理 。根据滨海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 点 ,在现有的水资源条件下 ,优化水源井的地域 分布 ,避免局部地区过量开采 ,以调控地下水水 位和降落漏斗的形态 ,逐步达到地下水补给量
中国海岸带地区作为一个脆弱的生态地质 敏感区 ,在全球气候变化 、海平面上升 、大地构 造运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和人类活动的强烈作 用下 ,地下水资源与环境问题会表现得越来越 突出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这些地区的经济和 社会进一步发展 ,应引起足够关注与重视 。
环境地质问题与地下水环境关系密切 ,特 别是与地下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有关 。当人类 活动使某一范围内的地下水水量 、水质与能量 发生明显变化时 ,地下水参与的水循环动态平 衡 、岩 (土) 水力学平衡与地下水流场动态平衡 均遭破坏 。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综合 作用影响下 ,海岸带地区已经或即将产生一系 列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
4 结语
图 1 中国海岸带地区环境水文地质地域单元分区 Fig. 1 U nit division of enviro nmental hydrogeology
in t he littoral area
3 海岸带地区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的防治
地面沉降 、海水入侵 、地下水污染等环境水 文地质问题 ,一般具有缓变性 、滞后性特点 ,灾 害治理难度大 ,海岸带城市表现尤为突出 。要 解决地下水超采引起的水环境问题 ,必须加强 海岸带城市水资源统一管理 ,合理控制地下水 开采量 ,治理污染源 ,建立节水型社会 ,确保海 岸带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为进一步研究中国东部海岸带地区环境水 文地质分布特征 ,对海岸带地区环境水文地质 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有必要进行环境水 文地质问题的地域单元划分 :以地质灾害与环 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地域差异性作为单元划分的 主要依据 ;兼顾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位置及自 然环境条件 ,作为进一步分类的依据 ;此外 ,考 虑人类工程活动的地域差异性 。
天津 、盘锦 、营口 、沧州 、东营 、 潍坊 、龙口 、连云港
辽东湾 、莱州湾 、渤海湾
地下水位埋藏浅 ,超过了临界水 深度 , 水分不断被蒸发 , 盐分聚 集 ,产生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大连 、天津 、上海 、北海
苏州 、无锡 、常州 、珠江三 角洲
城市河道 、三角洲地区地下水质 恶化严重 ,杭州湾以南为水质性 缺水 ,以北为资源性缺水
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分布地点
分布区域
分布特征
地下水降落漏斗
天津 、秦皇岛 、唐山 、沧州 、莱 州 、龙口 、招远 、平度 、昌邑 、寿 光 、寒亭 、上海 、宁波
渤海 湾 、杭 州 、嘉 兴 、湖 州 、苏州 、无锡 、常州
大量抽 取 地 下 水 , 水 位 持 续 下 降 ,产生降落漏斗 ,具缓变性 、滞 后性特点 , 灾害治理难度大 , 在 主要地点集中分布
参考文献 :
[ 1 ] 陈梦熊. 沿海地区地质环境特征与地质环境系统 ———兼 论“人地系统”[J ]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8 ,11 (增) :81286.
[ 2 ] 张寿全 ,王世敬 ,黄 巍. 中国沿海地质环境与区域持续 发展若干问题探讨 [J ] . 工程地质学报 , 1996 ,4 (3) : 242 29.
ISSN 100922722 Marine Geology Let ter s 海洋地质动态 2006 ,22 (5) ∶8 —10
文章编号 :100922722 (2006) 0520008203
中国海岸带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及防治
高茂生 ,朱远峰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青岛 266071)
收稿日期 :200520320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376018) 作者简介 :高茂生 ( 1966 —) ,男 ,博士 ,工程师 ,主要从事 环境工程 、海洋地质方面的研究. Email :gms00 @sina. com
1 海岸带地区地质环境差异
中国东部海岸带地形受北东向构造隆起带 和沉降带的影响 ,并受波浪 、潮汐作用的影响 , 形成的海岸地貌复杂多样 ,海岸表现为上升的 山地丘陵海岸和下降的平原海岸交错分布 。
[ 3 ] 刘锡清. 我国海洋环境地质[J ] . 海洋地质动态 ,2005 ,21 (5) :10222.
[ 4 ] 李相然. 滨海城市地区地质环境分异特色及与地质灾害 的成生联系[J ] . 地质与勘探 ,2000 ,1 (1) :65267.
[ 5 ] 李从先 ,范代读 ,邓 兵 ,等. 构造运动与中国沿岸平原 的地质灾害[J ] . 自然灾害学报 ,2002 ,1 (1) :28233.
摘 要 :由于地质和地理条件的特殊性 ,海岸带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和敏感 。当今 ,城市化进程 中的人类工程活动对滨海城市地质环境改造不断加剧 ,区域地下水下降漏斗 、水资源短缺 、水环境 污染 、地面沉降 、地表塌陷 、海水入侵 、生态环境退化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突出 ,已严重制约我国海 岸带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如何有效地进行海岸带地区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防治 ,以保持地 下水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已成为我国滨海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 关键词 :环境水文地质 ;地下水资源 ;海岸带 ;中国
中国海岸带地区的地壳垂直运动以杭州湾 南侧为界[3] ,向北的海岸线分别穿过两个沉降带 (黄海 —苏北平原盆地、辽河平原与华北平原 (包 括渤海) ) 和两个隆起带 (燕山山地向东延伸的辽 西 、冀东海岸 ,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 ,主要受北 东向构造控制。下降速率以渤海两岸 (天津 —沧 州一带) 为最大 ,具有构造下降和地下资源开采 引起的地面沉降等综合特征 ,形成下辽河、华北 和苏北大平原海岸 ,第四系海陆沉积厚度达数百 米 。中部地壳垂直运动较弱且平稳 ,升降变化 小 。从杭州湾向南的海岸则以隆起带为主 ,大部 分是丘陵海岸 ,间有小的河口沉降盆地 ,其活动 强度不大 ,惟有珠江三角洲西部呈下降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