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化改革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市场化改革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裘真41501089 董晨41501091
一、发展历程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人第38个年头。其中,市场化改革日益推进。按照历史的脉络,可把38年市场化改革历程划分为“改革的起步”、“改革的初步进展”、“改革的全面推进”、“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四个阶段。
起步:1978—1983年,视为“改革开放政策”的初期。
标志事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
主要内容:改革从农村突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国营企业放权让利,企业初步获得自主权;恢复城乡商品市场,使农村副业与城镇个体经济得到发展;设立经济特区,进行改革开放试点。
发展:1984—1991年,视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
标志事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主要内容: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普遍推行;价格实行双轨制,并建立市场价格目标模式;设立沿海开放城市与海南经济特区。
推进:1992—2001年,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时期。
标志事件: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主要内容:开展关于计划与市场及社会主义之间关系问题的大讨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与抓大放小;确立非公有制的经济地位,发展民营经济;实行全面的对外开放政策,引进外资;建立与发展劳动力市场,形成下岗机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宏观调控体系,并作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
深化:2002年至今,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时期。
标志事件: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化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
主要内容: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产权多元化,形成市场退出机制;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改善劳动关系;推进劳动力市场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资本市场化,实现利率市场化,完善各类交易市场的建设;推进土地市场化,完善土地交易制度;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过市场机制调节收入分配;统筹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与国外等方面的发展。
二、影响
(一)生产要素市场
生产要素市场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利用的各种经济资源的统称,一般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信息等。市场经济要求生产要素商品化,以商品的形式在市场上通过市场交易实现流动和配臵,从而形成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因而生产要素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市场化程度;生产要素市场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变化也就体现了中国的变化。本文着重从三个比较重要的生产要素着手分析。
劳动力:
1、劳动力的商品化: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使得劳动力商品化,使得劳动力的定价是以市场交易的均衡价格实现的,这就在供需主体之间达到了某种平衡。
2、劳动力的数量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数量上升的同时,劳动人口(14-65岁)所占比重也不断上升,我国在人口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具有丰富的劳动要素资源。
在供给主体方面,我国劳动力市场供给主体经历了由城镇就业人口为主要构成向城乡一体化演变的过程。起初城镇方面劳动要素的供给主要来自“返城知青”和城镇中存量的“待业”青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要素的供给主要来自城镇发展与人口自然增长所带来的新增就业人口,还有就是城镇中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已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要素供给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农民工的出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意义的进步,它标志着劳动要素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由生产率相对低的农业部门向生产率相对高的非农产业部门的正向的转移,并且意味着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开始进入一体化发。
在需求主体方面,改革开放以前,受计划经济的制约,企业不能自由进入劳动力市场购买劳动要素,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使得企业能够在劳动力市场进行选择购买。
3、劳动力的市场变化:随着劳动力的市场化,劳动力的数量与日俱增,企业对劳动力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因而促进了劳动力供给质量的提高。政府较早地退出劳动力资源配臵领域,使得行政配臵劳动力资源的范围不断缩小,市场配臵劳动力资源的领域不断扩大。
土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我国土地资源的配臵也更多地依赖于市场机制,呈现典型的渐进市场化改革特征通过农村土地市场化改革,农民逐步获得农地农用土地交易权;通过城市土地市场化改革,逐步构建城市土地市场结构;通过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改革,征地制度不断完善,并有条件地逐步开放农地非农化市场,这是一个巨大而深刻的制度变迁过程,是效率更高的市场体制替代计划体制的过程。
企业:
1、对非国有经济:曾被国有经济垄断的这些领域,非国有经济就将逐步进
入。非国有企业产权将更趋明晰化和多元化,生产经营行为将更趋规范化。外商直接投资,特别是外商独资将迅速增长,意味着,即使在国内,中国企业与国外大企业的竞争也会日趋激烈。
2、对国有企业:政资及政企将实现较彻底分离,政府对资源的控制和对产业的垄断将大大削弱,国有企业的对外自主权和对内决策权将大大增加。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公司制改制将向纵深发展,建立科学有效的治理结构及激励和约束机制,规范企业运作,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的适应力和竞争力。国有企业的行为将实现更彻底的市场化和规范化随着政资及政企分离,这种现象将大幅减少。经营者将更多地从逐渐成长起来的职业经理市场上选聘,其收入将由公司董事会自行确定。同时,公司治理机关的相互制衡机制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其运作将日趋规范化。
(二)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指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如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物价的总水平;劳动就业的总水平与失业率;货币发行的总规模与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的总规模及其变动等。由于中国经济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而且在中国经济型转型期,各种基本经济关系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宏观经济运行中也会呈现出许多新问题、新特征。因而,对于宏观经济变化的观察可以起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
经济增长加速:
从1997年到2007年,市场化指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年均145个百分点。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推进改善了资源配臵效率和微观经济效率,这一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3923%是由市场化改革贡献的。市场化的实际贡献还可能更大,因为改革期间要素投入和科技进的加速,以及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也都与市场化有密切的关系。这告诉我们,我国摆脱过去的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基本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改革时期的经济增长加速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首要的贡献因素是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