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季氏第十六》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论语(四)论语第十六至第二十篇译文

国学经典:论语(四)论语第十六至第二十篇译文

国学经典:论语(四)论语第十六至第二十篇译文论语季氏篇第十六1、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季氏将要讨伐颛臾。

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快要攻打颛臾了。

孔子说: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它主持东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个人都不愿意。

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尽自己的力量去负担你的职务,实在做不好就辞职。

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

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费邑很近。

现在不把它夺取过来,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

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

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

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已经来了,就让他们安心住下去。

国学经典《论语》季氏篇第十六(权威直接打印)

国学经典《论语》季氏篇第十六(权威直接打印)
损 者 三 友。友 直,友 谅 ,友
duō wén yì yǐ yǒu pián pì yǒu shàn
多 闻,益 矣。友 便 辟,友 善
róu yǒu pián nìng sǔn yǐ
柔,友 便 佞 ,损 矣。”
kǒng zǐ yuē yì zhě sān lè
16.5 孔 子 曰:“益 者 三 乐,
sī shì sī míng tīng sī cōng sè sī jiàn qí rén yě
思:视 思 明 ,听 思 聪 ,色 思 见 其 人 也。”
wēn mào sī gōng yán sī zhōng shì sī
qí jǐng gōng yǒu mǎ qiān sì
温,貌 思 恭 ,言 思 忠 ,事 思 16.12 齐 景 公 有 马 千 驷,
有 国 有 家 者,不 患 寡 而 于 邦 内。吾 恐 季 孙 之 忧,
huàn bù jūn bú huàn pín ér huàn bù bú zài zhuān yú ér zài xiāo qiáng zhī
患 不 均,不 患 贫 而 患 不 不 在 颛 臾,而 在 萧 墙 之
ān gài jūn wú pín hé wú guǎ ān nèi yě
“子 亦 有 异 闻 乎?”对 曰: 陈 亢 退 而 喜 曰:“问 一 得
wèi yě cháng dú lì lǐ qū ér sān wén shī
wén lǐ yòu wén jūn
“未 也。 尝 独 立,鲤 趋 而 三:闻《诗》,闻 礼,又 闻 君
guò tíng yuē
xué shī hū
yǐn jū yǐ qiú qí zhì xíng yì yǐ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出自《论语·第十六章·季氏篇》,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可见,孔子的择友标准是正直、宽容、见多识广。

原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谅,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他人做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了呢?老师传授的教诲是否落实在生活中了呢?”
孔子说:“看见贤能的人心里想的就要和他一样,看到不贤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啊!”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远离别人的怨恨了。

”。

不学礼无以立

不学礼无以立

不学礼无以立不学礼无以立不学礼,无以立。

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释义:学礼则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

礼教恭俭庄敬,此乃立身之本。

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故不学礼,无以立身。

不学礼无以立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为社会运转订立了严密的人伦制度和行为规范。

“礼制”由此传扬千年,成就了我国“礼仪之邦”的美名。

孔子云:“不学礼,无以立。

”将“礼”的学习视为做人的“需修课程”,以此强调礼制学习的重要。

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脚步虽快,但精神文化却未曾跟上,我国正应学习“礼制”,夯实发展的精神基础。

不学礼,自身不立。

对于个人来说,最重要的“礼”,应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貌”。

“礼貌”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文明规范,它展现着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生活在社交网络之中,在工作中,你需要同事配合,在生活中,你需要与他人相处,若是忽略“礼貌”,无异于违背了社会交往的法则,关死了交际的通道。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礼貌”是你获得他人帮助的需需。

东汉末年,刘备出身不高,却鼎足三分,正在于他礼贤下士“甚得众心”,获得众人支持。

可见,对于个人来说,代表“礼”的礼貌是成就个人事业的重要组成。

不学礼,政府不立。

对于政府来说,最重要的“礼”,应该是我国传承多年借助仪式展现“规矩”的“礼仪”。

西汉开国,刘邦废除繁琐秦礼,但由于君臣礼节不严,由叔孙通召集儒生共订礼制,从此亲贵功臣谨守礼仪,显示出规整的景象。

这里的“礼仪”,就是指礼节仪式,其重点在于通过规整的仪式教导群臣严守规矩。

封建制度虽然在我国早已成为历史,但“守规矩”却依然是政府开展工作的底线。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我国部分地区官员存在“四风”弊病,甚至堕落腐化,正是忽视规矩的体现。

对于政府来讲,应该重新学习“礼制”中蕴含的守规矩思想,依据法律法规开展工作,才能真正获得长治久安。

不学礼,国家不立。

君子有三畏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君子有三畏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君子有三畏【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1),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2)大人,侮(3)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第十六》)【注释】(1)大人:居高位者。

(2)狎:惯见而轻视之。

(3)伍:戏玩。

【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居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知道天所赋予的正理而不敬畏,怠慢轻视高位的人,戏侮圣人的话。

」【评析】敬天敬神是自古以来的美德,而古圣先贤或明君所遗留下来的典范也藉由代代传承而得以延续,甚或造就中华五千文明的博大精深。

然而公元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却给神州大地带来空前的浩劫。

「文化大革命」的确是在革中国文化的命,「破四旧」的烈火烧遍中华大地。

寺院、道观、佛像和名胜古迹、字画、古玩等成为红卫兵们的主要破坏对象。

如北京颐和园万寿山顶有一千尊琉璃浮雕佛像,经「破四旧」,竟然都五官不全,无一完好。

而中国的历史上,巩固人类道德水平的儒、释、道三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文革中也难以幸免,中共打倒了知识分子,毁坏书籍和庙宇,向人们灌输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让人们放弃了对儒、释、道三家的信仰和遵从。

宗教与文化的庄严神圣感被破坏殆尽。

这直接导致了文革后中国人道德水平的迅速下滑。

看到现今惨遭蹂躏的神州大地,水患、矿灾、沙尘暴等等年年不断,不由得对孔子几千年前的先知卓见而感慨。

人类若学不会谦虚,若不知天高地厚,违逆天意而行,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延展】1、你是「无神论」者?还是「有神论」者?请说明所持的理由为何。

2、有些古圣先贤的话对于个人言行举止具启发性,请举一句影响你最深刻的话和大家分享。

论语《季氏-第十六-共十四章》原文及解读

论语《季氏-第十六-共十四章》原文及解读

论语《季氏-第十六-共十四章》原文及解读(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论语《季氏-第十六-共十四章》原文及解读【导语】:季氏第十六共十四章 16.1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季氏》篇,文中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及治国策略:“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季氏将伐颛臾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文原文季氏将伐颛臾出处:《论语译注·季氏》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季氏将伐颛臾文言文注释1、季氏:季康子,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名肥。

颛臾(zhuān yú),小国,是鲁国的属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

旧说季氏贪颛臾土地而攻之。

依文意乃季氏与鲁君矛盾极深,历代鲁君欲除季氏,季氏恐颛臾再为患,这就助了鲁君,故欲攻之。

本文批评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并阐发了孔子以礼治国为政以德的主张。

2、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

冉有,名求,字子有。

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两人都为孔子弟子。

见:谒见。

3、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

为学四等第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为学四等第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为学四等第
【原文】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1),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2)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论语·季氏第十六》)
【注释】
(1)生而知之者:圣人,不学而能者。

(2)困:有所不通。

【翻译】
孔子说:「生下来就知道的,是上等资质的人。

经过学习而知道的,是次一等资质的人。

经过困顿才学会的,是更次一等的。

经过困顿后却怠惰不学习的,这种人是最下等的了!」
【评析】
本章主旨在说明人因天赋资质不同,学习态度也不同,因此勉励人要以力学为贵。

由内容可知,人因悟性不同而有不同层次的学习态度体现。

「生而知之者」觉者圣人先知先觉的境界,是一般人所望尘莫及的。

「学而知之者」体现的是透过稳健学习仍能渐悟出一番道理。

而「困而学之」乃所谓「中士」,学也行不学也行,意志不够坚定,因此常等到阻碍连连才体悟学习的重要。

「困而不学」者就是所谓「下士」了,此等人不相信学习,也不愿学习,即使遇到阻碍,还像井底之蛙一般沾沾自喜,庸庸碌碌终其一生,而不知生命所为何来?岂不悲哀?
【延展】
1、根据本章内容而言,你希望自己的学习态度是哪一种人?而你现在或曾经是文中所提的哪一种人?如何改善才能达成你的理想?
2、快乐的学习才有效果,你觉得学校生活快乐吗?哪一科目学习起来最如意?为什么?。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原文翻译解析]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原文翻译解析]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翻译译文全文原文]季氏篇第十六【本篇引语】本篇包括1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本篇主要谈论的问题包括孔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活动、与人相处和结交时注意的原则、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

【原文】 16·1 季氏将伐颛臾(1)。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2)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3),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4)有言曰:…陈力就列(5),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6)矣?且尔言过矣,虎兕(7)出于柙(8),龟玉毁于椟(9)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10)。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11)。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12)之内也。

”【注释】 (1)颛臾:音zhuānyú,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

(2)有事:指有军事行动,用兵作战。

(3)东蒙主:东蒙,蒙山。

主,主持祭祀的人。

(4)周任:人名,周代史官。

(5)陈力就列:陈力,发挥能力,按才力担任适当的职务。

(6)相:搀扶盲人的人叫相,这里是辅助的意思。

(7)兕:音sì。

雌性犀牛。

(8)柙:音xiá,用以关押野兽的木笼。

(9)椟:音dú,匣子。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3)原文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3)原文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3)原文【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喜好有三种,有害的喜好有三种。

以礼乐调节自己为喜好,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为喜好,以有许多贤德之友为喜好,这是有益的。

喜好骄傲,喜欢闲游,喜欢大吃大喝,这就是有害的。

【原文】16 6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1):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2)。

【注释】(1)愆:音qiān,过失。

(2)瞽:音gǔ,盲人。

【译文】孔子说:侍奉在君子旁边陪他说话,要注意避免犯三种过失: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你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这是瞎子。

【评析】以上这几章,主要讲的是社会交往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交朋友要结交那些正直、诚信、见闻广博的人,而不要结交那些逢迎谄媚、花言巧语的人,要用礼乐调节自己,多多地称道别人的好处,与君子交往要注意不急躁、不隐瞒等等,这些对我们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原文】16 7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评析】这是孔子对人从少年到老年这一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出的忠告。

这对今天的人们还是很有必要注意的。

【原文】16 8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也不敬畏,不尊重地位高贵的人,轻侮圣人之言。

【原文】16 9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意思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意思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意思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意思是: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谅:信实,诚实。

这句话是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季氏篇》第十六章,全文是,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白话文意思是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

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

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扩展资料《论语·季氏篇》此章说明孔子的择友标准是正直、宽容、见多识广。

要交好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做起事来事半功倍。

同时也是告诫我们在交友时的原则,多交优质益友,免交损友。

损友就是谄媚拍马的朋友,两面派的朋友,还有那些夸夸其谈的朋友。

在《论语》中交友之道曾多次提及,人生不可无友,在开篇《学而》里就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把交朋好友看作是一件快乐的事,同时也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

在《学而篇》里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意思是,与朋友交往,说话要讲诚信。

明确告诉我们要结交讲诚信的人,言行一致,信守诺言。

交友就得交这样的。

交友的原则有两个,一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意思是,不害怕他人不了解自己,而是害怕自己不了解他人。

二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卫灵公》)意思是,对自己责备要多而对他人责备要少就能避免他人的怨恨了。

本章是告诫我们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正直的朋友,帮助你成就仁德,直者能正言直谏,“以友辅仁”。

谅,诚信。

诚信的朋友是你的依靠,谅者能忠信不欺,“信则人任焉”。

见闻广博的朋友,讨论学问帮助你获取知识和智慧,多闻者能识政治之要。

论语·季氏第十六

论语·季氏第十六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本篇主要谈论的问题包括孔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活动、与人相处和结交时注意的原则、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

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第一则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孔子曰:“求!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1、颛臾:音zhuān yú,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

2、有事:指有军事行动,用兵作战。

3、与:通假字,欤。

语气词,吗。

4、东蒙主:东蒙,蒙山。

主,主持祭祀的人。

5、为:语气词,呢。

6、周任:人名,周代史官。

7、陈力就列:陈力,发挥能力,按才力担任适当的职务。

8、危而不持,颠而不扶: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

9、相:搀扶盲人的人叫相,这里是辅助的意思。

10、兕:音sì。

雌性犀牛。

11、柙:音xiá,用以关押野兽的木笼。

12、椟:音dú,匣子。

13、费:季氏的采邑。

14、贫、寡:可能有错误,应为寡、贫。

15、萧墙:照壁屏风。

指宫廷之内。

季氏将要讨伐颛臾。

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快要攻打颛臾了。

”孔子说:“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它主持东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个人都不愿意。

”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费邑很近。

现在不把它夺取过来,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

”孔子说: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已经来了,就让他们安心住下去。

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个人辅助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而不能招来他们;国内民心离散,你们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使用武力。

《论语》中英文版第十六章季氏篇1

《论语》中英文版第十六章季氏篇1

《论语》中英文版第十六章季氏篇1《论语》中英文版《论语》第十六章季氏篇季氏篇第十六(共十四节)第十六章季氏篇(1)季氏將伐顓臾。

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

”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

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

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既來之,則安之。

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The head of the Ji family was going to attack Zhuan Yu.Ran You andJi Lu had an interview with Confucius,and said,"Our chief,Ji, is going to commence operations against Zhuan Yu."Confucius said, "Qiu,is it not you who are in fault here?Now,in regard to Zhuan Yu,long ago,a former king appointed its ruler to preside over the sacrifices to the eastern Mang;moreover,it is in the midst of the territory of our state;and its ruler is a minister in direct connection with the sovereign-What has your chief to do with attacking it?"Ran You said,"Our master wishes the thing;neither of us two ministers wishes it."Confucius said,"Qiu,there are the words of Zhou Ren,'When he can put forth his ability,he takes his place in the ranks of office;when he finds himself unable to do so,he retires from it.How can he be used as a guide to a blind man,who does not support him when tottering,nor raise him up when fallen?'And further,you speak wrongly.When a tiger or rhinoceros escapes from his cage; when a tortoise or piece of jade is injured in its repository-whose is the fault?"Ran You said,"But at present,Zhuan Yu is strong and near to Fei;if our chief do not now take it,it will hereafter be a sorrow to his descendants."Confucius said."Qiu,the superior man hates those declining to say'I want such and such a thing,' and framing explanations for their conduct.I have heard that rulers of states and chiefs of families are not troubled lest their people should be few,but are troubled lest they should not keep their several places;that they are not troubled with fears of poverty,but are troubled with fears of a want of contented repose among the people in their several places.For when the people keep their several places,there will be no poverty;when harmony prevails,there will be no scarcity of people;and when there is such a contented repose,there will be no rebellious upsettings.So it is.Therefore,if remoter people are not submissive,all the influences of civil culture and virtue are to be cultivated to attract them to be so;and when they have been so attracted,they must be made contented and tranquil.Now,here are you,You and Qiu, assisting your chief.Remoter people are not submissive,and,with your help,he cannot attract them to him.In his own territory there are divisions and downfalls,leavings and separations,and,with your help,he cannot preserve it.And yet he is planning these hostile movements within the state.I am afraid that the sorrow of the Ji Sun family will not be on account of Zhuan Yu,but will be found within the screen of their own court."【原文】季氏将伐颛臾①。

《论语》全译季氏篇第十六

《论语》全译季氏篇第十六
「注释」
(1)五世:指鲁国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五世。
(2)逮:及。
(3)四世:指季孙氏文子、武子、平子、桓子四世。
(4)三桓:鲁国伸孙、叔孙、季孙都出于鲁桓公,所以叫三桓。
「译文」
孔子说:“鲁国失去国家政权已经有五代了,政权落在大夫之手已经四代了,所以三 桓的子孙也衰微了。”
「评析」
三桓掌握了国家政权,这是春秋末期的一种政治变革,对此,孔子表示不满。本章里 孔子对当时社会政治形势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孔子的观点是,社会政治变革就是 “天下无道”,这还是基于他的“礼治”的思想,希望变为“天下有道”的政治局面。
「注释」
(1)颛臾:音zhuānyú,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
(2)有事:指有军事行动,用兵作战。
(3)东蒙主:东蒙,蒙山。主,主持祭祀的人。
(4)周任:人名,周代史官。
(5)陈力就列:陈力,发挥能力,按才力担任适当的职务。
(6)相:搀扶盲人的人叫相,这里是辅助的意思。
(7)兕:音sì。雌性犀牛。
【原文】
16-1 季氏将伐颛臾( 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 2)于颛臾。”孔 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3),且在城邦之中矣,是 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 周任( 4)有言曰:‘陈力就列( 5),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 ( 6)矣?且尔言过矣,虎兕( 7)出于柙( 8),龟玉毁于椟( 9)中,是谁之过与?”冉 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10)。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 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 11)。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 相夫子,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 12)之内也。”

论语—季氏第十六翻译

论语—季氏第十六翻译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论语—季氏第十六本篇包括1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本篇主要谈论的问题包括孔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活动、与人相处和结交时注意的原则、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

【原文】16-1季氏将伐颛臾(1)。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2)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3),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4)有言曰:‘陈力就列(5),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6)矣?且尔言过矣,虎兕(7)出于柙(8),龟玉毁于椟(9)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10)。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11)。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12)之内也。

”「注释」(1)颛臾:音zhuānyú,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

(2)有事:指有军事行动,用兵作战。

(3)东蒙主:东蒙,蒙山。

主,主持祭祀的人。

(4)周任:人名,周代史官。

(5)陈力就列:陈力,发挥能力,按才力担任适当的职务。

(6)相:搀扶盲人的人叫相,这里是辅助的意思。

(7)兕:音sì。

雌性犀牛。

(8)柙:音xiá,用以关押野兽的木笼。

益者三乐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益者三乐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益者三乐
【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乐(1),损者三乐:乐节礼乐(2),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3),乐佚游(4),乐宴乐(5),损矣。

」(《论语·季氏第十六》)
【注释】
(1)乐:音「要」,指心有所爱好。

(2)节礼乐:孔子主张用礼乐来节制人。

(3)骄乐:以侈肆骄纵为乐。

(4)佚游:佚,同「逸」。

惰慢游荡,出入不节
(5)宴乐:沉溺于宴饮取乐。

【翻译】
孔子说:「对人有益的喜好有三种,对人有害的喜好有三种。

喜好以礼乐节制举动,喜好称道人的好处,喜好多交贤友,都是有益的。

喜好侈肆纵乐,喜好惰慢游荡,喜好耽溺逸乐,都是有害的。


【评析】
本章乃说明人应选择所好,因为人心的好乐有益有损,如果能明辨慎选,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全将有莫大的帮助。

如文中「乐节礼乐」的人,辨识懂得修养心性的人,在长期自我要求下,必能达到随心所欲不踰矩的境界。

而「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也能起到「见贤思齐」的效果。

反之,如果让自己处于没有道德约束而放纵自己,不但原本纯洁的心灵将被日益腐蚀,原本健康的身体,也会因为放纵感官于耽溺逸乐而耗损衰弱,无论于精神或身体而言,都是有害而无益的。

【延展】
1、好习惯对身心健康有百利而无一害,请分享你养成哪些好习惯及对你起到的帮助。

2、坏习惯往往是成功的绊脚石,你可以举例说明吗?读完本文,对于自身还存在的坏习惯,你有思考过该如何修正吗?。

《论语》解读:季氏第十六

《论语》解读:季氏第十六

颛臾(zhuānyú):鲁国的附庸国。
冉有、季路:孔子的学生。冉有,即冉求,字子有,也称冉有。季路,即仲由, 字子路,因为为季氏做官所以也称季路。
见:同“现”。
与:同“欤”。
相:帮助,扶助。
兕(sì):犀牛。 柙(xiá):关猛兽的木笼子。 费:季氏的采邑。
疾:厌恶。
倾:倾覆。
分崩离析:形容国家分裂。当时鲁国被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大贵族分割。







西





中纪






约 600
15
295
197
52

289
北 宋
161
-847年
206年秦亡
167
97

276




确切纪年开始
楚汉相争4年
70+
天 下 有 道,则 礼 乐 征 伐 自 天 子 出。 天 下 无 道,则 礼 乐 征 伐 自 诸 侯 出。
kǒng zǐ yuē lù zhī qù gōng shì wǔ shì yǐ zhèng dǎi yú dà fū sì shì yǐ
kǒng zǐ yuē shì yú jūn zǐ yǒu sān qiān yán wèi jí zhī ér yán wèi zhī zào
孔 子 曰:侍 于 君 子 有 三 愆。言 未 及 之 而 言 谓 之 躁,
yán jí zhī ér bù yán wèi zhī yǐn wèi jiàn yán sè ér yán wèi zhī gǔ

国学宝典《论语》:季氏第十六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季氏第十六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季氏第十六原文翻译季氏第十六【原文】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来说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来说谓之瞽。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季氏》篇,文中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及治国策略:“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整理的季氏将伐颛臾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季氏将伐颛臾出处:《论语译注;季氏》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zhu ān)臾(yú)。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文注释1、季氏:季康子,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名肥。

颛臾(zhuān yú),小国,是鲁国的属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

旧说季氏贪颛臾土地而攻之。

依文意乃季氏与鲁君矛盾极深,历代鲁君欲除季氏,季氏恐颛臾再为患,这就助了鲁君,故欲攻之。

本文批评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并阐发了孔子以礼治国为政以德的主张。

2、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

冉有,名求,字子有。

16《论语·季氏》中的成语解读及应用示例

16《论语·季氏》中的成语解读及应用示例

成语解释及示例
大动干戈(dà dòng gān gē) ➢ 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原指进行战争。现 多比喻大张声势做某件不必要做的事情。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多九 公道)刚才唐兄说国王必是暂缓吉期,那知全 出乎意料之外,并且大动干戈,用兵征剿。”
成语解释
季孙之忧(jìsūn zhī yōu) ➢ 季孙:春秋时鲁国大夫。谓忧患将发生在内部, 而不在外部。
成语解释及示例
陈力就列(chén lìjiù liè) ➢ 陈力:贡献才力。就列:担任职位或官职。谓 根据自己的才力就任相应的官职。 ➢ 《旧唐书·王忠嗣传》:“仙客爰自方隅,骤 登廊庙,显招物议,独善其身,盖才有不同, 昧于陈力就列。”
成语解释及示例
危而不持(wēi ér bù chí) ➢ 原意是瞎子站不稳而不加以搀扶。后用“危而 不持”表示国家危亡而不加扶持。 ➢ 《晋书·周浚传》:“馥位为征镇,握兵方隅, 召而不入,危而不持,亦天下之罪人也。”
➢ 过庭之训
成语解释பைடு நூலகம்示例
过庭之训(guò tíng zhī xùn) ➢ 指父亲的教诲。 ➢ 《后汉书·李膺传》:“荀爽恐其名高致祸, 欲令屈节以乱世,为书贻曰:‘久废过庭,不 闻善诱。’”
章节
1601 1601
1601 1601 1601 1601 1601 1601
季氏篇各章节对应成语一览表
血气方刚(xuè qìfāng gāng) ➢ 血气:精力。刚:强壮。形容青壮年精力强盛。 《三国演义》六二回:“吾闻泠苍、邓贤乃蜀 中名将,血气方刚。恐老将军近他不得……” ➢ 亦作“血气方盛”。汉·杨终《戒卫尉马廖 书》:“黄门郎年幼,血气方盛,既无长君退 让之风,而要结轻狡无行之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 季氏第十六》菁华选粹
白话解
1.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白话解: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

和正直的人为友、和诚实守信的人为友、和见识广博的人为友,都会受益;结交惯于装饰外貌,内心并不真诚的人为友、结交善于逢迎,虚情假意讨人喜欢的人为友、结交巧言好辩,没有真实学问的人为友,就会受到害处了。


2.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白话解:孔子说:「对人有益的快乐有三种,对人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

言谈举止喜欢以礼节和音乐的精神来节制、喜欢称赞别人的好处、喜欢结交贤能的朋友,这些都是有益的;喜欢纵情享受的快乐、喜欢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快乐、喜欢饮酒征逐的快乐,都是有害的。


3.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应当有三戒:少年时,血气未稳定,发育尚未完全,应当戒的是好色;壮年时,血气正刚强,应当戒的是好勇斗狠;等到老了,血气虽然衰颓,应当戒的是贪求务得。


※ 务得就是一定要得到。

4.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敬畏,一是敬畏天命,一是敬畏居高位者,因为居高位者负重责大任,关系民生安危。

一是敬畏圣人之言,因为圣人之言意义深远,有益人生。

小人不知天命只求人事,因而不知敬畏。

对居高位负重责大任者,因常见而忽视故不知敬畏;初则逢迎,终仍犯上。

对圣人之言一无所知,又肆无忌惮随意戏弄侮辱。


5.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白话解:孔子说:「天生就知道,不学而能者,是最上等的;学习之后才知道的,是次等的;经过困难艰苦才知道要学习的,又次一等了;如果经过困难艰苦之后,还不知道要学习,这种人是最下等了。


6.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用心思考的事:
看要看得明确,不可以有丝毫模糊。

听要听得清楚,不能够含混。

脸色要温和,不可以显得严厉难看。

容貌要谦虚恭敬有礼,不可以骄傲、轻忽他人。

言语要忠厚诚恳,没有虚假。

做事要认真负责,不可以懈怠懒惰。

有疑惑要想办法求教,不可以得过且过,混过日子。

生气的时候要想到后果灾难,不可以意气用事。

遇见可以取得的利益时,要想想是不是合乎义理?」
※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