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北京摄影构图课程代码01189自考大纲 精品
二尧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专业课程设置
二、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专业课程设置文法类汉语言文学(基础科)(专科)专业代码:01C0501考试课程与学分1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代码:01C1501考试课程与学分2新闻学(基础科)(专科)专业代码:01C0503考试课程与学分3新闻学(本科)专业代码:01C1503考试课程与学分4法律(基础科)(专科)专业代码:0员悦园猿园员考试课程与学分5法律(本科)专业代码:0员悦员猿园员考试课程与学分说明:选考课中4门外语课程只能选考其中1门,不能同时选考2门外语课程。
6英语(基础科)(专科)专业代码:01C0502考试课程与学分7英语(本科)专业代码:01C1502考试课程与学分8室内设计(专科)专业代码:01A0505考试课程与学分9广告学(独立本科段)专业代码:01B0501考试课程与学分10学前教育(专科)专业代码:01A0402考试课程与学分说明:选考课中2门英语课程只能选考其中1门,不能同时选考。
11学前教育(独立本科段)专业代码:01B0402考试课程与学分说明:选考课中2门英语课程只能选考其中1门,不能同时选考。
12法律(独立本科段)专业代码:01B030113中国书法(本科)专业代码:0员悦员缘园源考试课程与学分14日语(基础科)(专科)专业代码:01C0505考试课程与学分日语(本科)专业代码:01C1505考试课程与学分15秘书学(独立本科段)专业代码:01B0502考试课程与学分说明:选考课中2门英语课程只能选考其中1门,不能同时选考。
16广播电视编导(专科)专业代码:0员粤园缘园愿考试课程与学分17广播电视编导(独立本科段)专业代码:01B0508考试课程与学分说明:考生可不选考外语。
不选考外语的考生,须在选考课(第2组)中另外选考不重复的课程补足12学分。
不选考外语的考生不得申请学位。
18摄影(独立本科段)专业代码:01B0507考试课程与学分说明:考生可不选考外语。
不选考外语的考生,须在选考课(第2组)中另外选考不重复的课程补足员0学分。
下半年北京自考广播编导、摄影非笔试课程考核说明
下半年北京自考广播编导、摄影非笔试课程考核说明2016下半年北京自考广播编导、摄影非笔试课程考核说明导读:2016年下半年北京自考广播电视编导、摄影专业非笔试课程考核说明已经揭晓,具体内容请看如下信息。
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专科)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专科)视听元素组合训练(课程代码:01174)1、考试前由考生本人提交一部独立创作或作为主创参与创作的电视短片,作品类型可以是剧情片、纪录片、MTV等,片长3-5分钟。
全片规范如下:(1)00:00:00——00:00:30黑场+字幕字幕为片名,准考证号,座次号,姓名等00:00:30 开始正片(2)画幅可为4:3画幅,16:9画幅,或者4:3遮幅,但须保证图像无变形,前后画质统一。
(3)片中应当体现主要的视听元素,比如景别、角度、运动、色彩、光效、声音、声画的合理配合运用,剪辑的节奏等。
按照大纲要求,熟悉不同焦距镜头的造型特点,在短片中合理运用景别、角度和运动方式。
掌握基本的剪辑技巧,如180度轴线、正反拍等,体现连贯性剪辑的方法。
在短片中恰当运用对话交叠等视听表达技巧。
片子应当能够体现作者对于视听构成元素的理解与应用水平,也应当能够体现学生自己对设备使用的熟练程度。
(4)作品必须以U盘形式上交。
2、考试采取面试的形式,面试程序如下:(1)作品阐释。
考生根据考场座次号依次进入考场,由考生做作品简单阐释,阐释时间为3分钟。
阐释内容包括作品创作构思、拍摄过程、制作心得等方面。
(2)回答考官提问。
提问的范围包括视听元素的基本知识,拍摄中运用的具体手法、实现过程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3)考官根据考生提交的作品质量和回答提问的情况打分。
3、作品上交方法:考生将座次号、姓名和作品名称贴在光盘上。
在2016年10月24日下午4:00前将作品送到如下地址并签名确认。
地址:中国传媒大学继续教育学部4层402室自考办办公时间:上午8:30—11:00 下午1:30—4:00电话:65783188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专科) 《影视声音艺术》课程代码:91173考核方式:本校组织考试。
7月浙江自考摄影构图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自学考试摄影构图试题课程代码:01189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摄影构图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为______而构图,而不是为______而构图。
2.在摄影构图中,我们要强调的是摄影构图对______和______的分割与截取,也就是说,学习摄影构图必须具备摄影所特有的超强的时空意识。
3.摄影营造空间的方式主要有______透视、______透视和______透视。
4.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担当着画面空间位置的比例尺的作用的画面元素我们称其为______。
5.在影调分区法中,第5区的反光率为______的中灰调。
第四、第五和第六区质感最为强烈,被称为______区。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决定摄影构图的三个变量之一的选项?( )A.拍摄距离的调整B.拍摄方向的调整C.拍摄高度的调整D.拍摄瞬间的调整2.下列选项中,哪个选项具有完整、完满的寓意?( )A.方形B.圆形C.三角形D.不规则形3.三原色中的红色光与蓝色光等量混合,会产生哪种光?( )A.红光B.绿光C.品红光D.黄光4.拍摄高调照片时,为了达到较好的视觉效果,曝光时一般要( )A.增加曝光量B.减少曝光量C.不进行曝光补偿D.用相机的自动曝光5.与广角镜头相比,长焦镜头的成像特点是( )1A.景深大B.视角大C.有严重的桶形畸变D.透视感弱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色彩三要素2.前进色3.影调4.摄影的瞬间性5.高调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如何理解摄影构图的现场性?2.你是如何理解摄影的虚实感觉的?3.圆形的象征意义是什么?4.如何处理硬调照片?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谈谈你对广义摄影构图和狭义摄影构图概念的理解。
摄影摄像课程大纲
摄影摄像课程大纲摄影摄像课程是一个以培养学生摄影摄像技能和知识的培训计划。
本课程大纲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学习结构,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摄影摄像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巧。
以下是本课程大纲的详细内容:第一部分:基础理论1. 光学原理:介绍光学原理,包括光的传播、折射、反射等基本概念。
2. 曝光理论:讲解曝光的概念和曝光三要素(快门速度、光圈和感光度)的关系。
3. 焦距和景深:介绍焦距和景深的概念,以及在不同焦距下的景深控制技巧。
4. 摄影构图:探讨构图原则,如平衡、对称、第三景等,并示范如何运用构图技巧来创作出吸引人的照片。
5. 色彩理论:介绍色彩的基本原理和色彩搭配技巧,以及如何运用色彩来营造特定的氛围。
第二部分:摄影技术1. 相机操作:介绍不同类型相机的使用方法,包括单反相机、微单相机、手机相机等,并讲解各种相机功能的操作技巧。
2. 曝光控制:教授如何利用手动曝光、光量测光和曝光补偿等技术来控制照片的明暗度。
3. 对焦技巧:介绍对焦的基本原理和各种对焦模式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对焦点来确保照片的清晰度。
4. 快门控制:讲解快门速度的概念和应用技巧,包括如何运用快门速度来冻结运动或捕捉运动的效果。
5. 光圈控制:探讨光圈的作用和调节方法,以及光圈对景深的影响。
第三部分:拍摄技巧1. 风景摄影:介绍如何拍摄自然风景,并探讨各种天气条件下的拍摄技巧,包括利用光线、云彩、反差等元素来增强画面效果。
2. 人像摄影:讲解人像摄影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包括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控制光线和运用背景来突出人物形象。
3. 静物摄影:教授如何拍摄静物,包括食物、商品等,以及如何运用光线、布景和构图来突出静物的特点。
4. 运动摄影:介绍如何拍摄体育运动、舞蹈等动态场景,并讲解如何利用快门速度和对焦技巧来捕捉运动的瞬间。
第四部分:后期制作1. 数码后期处理:教授如何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基本的后期修饰,包括调整曝光、对比度、白平衡等。
《摄影构图》课程标准
《摄影构图》课程标准开设学期: 第一学期总学时: 64课时(4学分)编制人:审核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辅助课、理实一体课。
(二)课程作用通过摄影构图的学习和训练,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摄影构图法则和形式。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水平, 更好地将摄影技术与构图形式相结合。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一)课程理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立足基于工作过程的实际生产任务和作品为载体规划设计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
突出职业能力训练,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应用能力。
使学生具备从事行业相关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二)设计思路课堂以多媒体展示与老师讲授相结合, 调动学习兴趣, 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
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 组织实践拍摄, 加强实操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提高美学修养, 以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方法手段,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谈判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职业教育中强调应具备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知识目标掌握摄影构图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以及画面语言的构成、方法、规律;了解掌握静态摄影构图, 培养构图意识, 培养视觉敏锐的观察力;了解画面构图的文化特征、美学特点, 了解国内外最新技术带来的影视构图新思维新变化;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借鉴其它艺术的语言表述方法, 提高创新思维的水平。
为后续课程提供必要条件和思维准备。
(三)能力目标提高的职业素养。
培养具备独特的创造力、想象力。
能够独立完成特效制作, 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能快速融入制作团队。
四、课程内容五、课程实施建议(一)师资要求专任教师应具有本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备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 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创新能力。
兼职专业教师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 并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经历和经验, 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摄影构图自考考试大纲
《摄影构图》自考考试大纲Ⅰ.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摄影构图》课是摄影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的设置目的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学习摄影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很好地掌握各种摄影技巧与技法,特别是画面内部构成的理论及技能,更好地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为下一步影视摄影造型、影视画面编辑课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既熟悉各种摄影流派、摄影风格,又切实掌握拍摄作品所需的技能。
Ⅱ. 课程内容与考试目标第一章摄影构图的概念及其创作规律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摄影构图的基本概念,了解摄影构图与其他造型艺术构图的关联和差异,了解在摄影构图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般艺术规律,了解评价画面优劣的一般标准,了解不同形式的画幅对于摄影构图的作用,从而建立起关于摄影构图的基本美学观念。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摄影构图的概念摄影构图就是指运用摄影的手段,在画面中经营位置,进行结构和布局,把各种造型元素、画面元素,有效地组织成一个整体,以最佳的形式表现主题思想和审美情感。
第二节构图的一般规律(一)对称:是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个点、直线或平面而言,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一个点的两边,或一条线的两边,有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完全一样的东西。
(二)平衡:在美学中,平衡是指美的客体对象各部分之间等量而不一定等形、等质、等价,对等而非排列上整齐划一的对称。
造型艺术中,平衡是组成视觉形象的诸因素在组合中所需达到的一种美的分布关系。
(三)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是一个数学比例关系。
它是古希腊数学家在进行线段分割中,发现的一条具有美的价值的规律。
它是将一段直线分成长短两段,使小段与大段之比等于大段与全段之比,比值为1:1.618。
这种比例自古希腊至19世纪一直被认为是最佳比例。
它被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师和画家以及古典派雕塑家广泛应用于其创作中,认为是最合适的比例分割,在造型上具有审美价值。
《摄影构图》教学大纲
《摄影构图》教学大纲《摄影构图》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平面构成总学时:34 学分:2理论学时:34 实验或讨论学时(无课程实验)开课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适用专业:摄影大纲执笔人:刘刚大纲编写时间:2006年12月教研室主任审核:刘刚教学院长审定:葛明贵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摄影专业基础课之一,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摄影构图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摄影构图法则和形式,以及相关艺术之间的关系。
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水平,自觉地将艺术修养应用到实际的拍摄之中。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摄影技术基础的实用性。
有关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做到:(1)掌握摄影构图的艺术规律,基本形式法则。
(2)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拍摄过程中得到运用。
(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的艺术修养达到一定的层次。
(4)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艺术法则的同时,做到有法到无法,具有创新意识。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实践与学生作品分析,教学放在首位。
3、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重点:画面有哪些组成部分,它们有什么意义及作用,怎样运用;通过平面构成原理对摄影构图作进一步拓展;重点说明、具象、抽象、常态与非常态几种形式以及功能。
拍摄位置、镜头对构图的影响以及摄影表现常用的一些技巧。
难点:在掌握一般构图规律的基础上,对画面世界与客观世界作进一步的分析,从中理解摄影构图的本质。
三、正文第一章什么是摄影构图【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摄影构图的基本概念、学习方法、以及本门课程的定位与学习内容、学习目的和摄影构图的特性。
【重点难点】主要讲述对摄影构图的认识,摄影构图的地位以及摄影构图的特点等。
第一节摄影构图的概念一、摄影构图的定义与分类二、摄影构图的有关争论第二节摄影构图的特点一、摄影构图的镜头性二、摄影构图的现场性三、摄影构图的时机、机遇与瞬间性【思考题】1、为什么说摄影构图是多元化的、复杂的问题?2、摄影构图与绘画有什么不同?3、摄影构图的特点是什么?第二章摄影画面的构成要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摄影构图的基本要素,以及它的意义与作用,掌握对各要素的摄影控制。
《中外摄影史》(课程代码01196)自学考试大纲
《中外摄影史》(课程代码01196)自学考试大纲《中外摄影史》(课程代码01196)自学考试大纲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中外摄影史》是图片摄影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外摄影的发展过程,了解各种摄影风格、摄影流派的成因及特点,了解著名摄影家的代表作品,了解各种摄影理论之间的继承和演变,通晓摄影艺术的渊源与现状,开阔眼界,打开创作思路。
Ⅱ.课程内容与考试目标外国摄影史部分第一章摄影术的诞生及初创期的艺术探索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摄影术产生的过程,知晓摄影术的最初来源。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摄影术的诞生1.尼埃普斯的“日光刻蚀法”2.摄影术的正式诞生———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3.“负正系统”与塔尔博特的“卡罗摄影法”第二节摄影初创期的艺术探索1.摄影术的应用和改进2.早期肖像摄影与希尔、亚当森3.早期风光摄影与勒·格雷4.地志考察摄影与汤普逊、奥沙利文三、考核知识点(一)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及其作品(二)早期肖像摄影的特点及其代表摄影家(三)早期风光摄影的特点及其代表摄影家(四)地志考察摄影及其代表摄影家四、考核要求1.识记:摄影术的正式诞生时间、发明人、代表作品。
2.领会:早期肖像摄影、风光摄影、地志考察摄影的特点。
3.应用:从早期摄影术出现,了解摄影创作的分野;联系后来摄影艺术的发展,了解不同类型摄影的本质内涵。
第二章画意摄影的崛起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画意摄影的概念及其内涵,了解画意摄影的具体创作技法和美学观念,学习其早期摄影家及其代表作品。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情景画意摄影与雷兰德1.高艺术(High Art)摄影(1)观念:“掩盖平凡和丑陋”,阐述道德,给人教益。
(2)题材:避免表现日常生活,常用流行诗、历史传说、《圣经》故事、寓言、基督生活为题材。
(3)前期拍摄:搭置精巧布景、精心安排模特。
(4)后期制作:采用叠印法,制作较难。
2.雷兰德及其代表作品第二节风俗画意摄影与罗宾逊1.画意摄影特点(1)表现个性和才华,反对刻板的传统模式;(2)美感比题材本身重要,影调、线条、平衡等因素的重要性超过画面的现实意义;(3)为了美的效果,世俗和丑陋的题材要避免。
摄影构图考试题
摄影构图试题课程代码:01189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 1 分,共20分)转自环球网校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 要在照片中获得听觉和触觉等其它感觉的话,也可以充分利用人类心理上的和________ 反应来求得。
2. 在空间上控制摄影构图的方法十二字诀是:前前后后, _______ , ______ 。
3. 影调构成尤其要注重画面最 _____ 处的处理,因为“ ______ 处为金”。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较为常见的影调构成有高调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构成、软调构成、______ 构成和全影调构成等。
5. 影室中拍摄黑白照片常采用的背景主要有黑、 ______ 和 ______ 三种材料为无缝毡纸或无缝背景布。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拍摄低调照片除了必须选择背景以外,还要注意用光,一般低调照片更适合用______ 光。
7. 画面能给人活泼奔放的感觉的是 ______ 调构成,画面能给人以较强的空间感和宁静的意蕴的是______ 调构成。
8. 摄影过程中,用 _____ 曝光量的方法增加画面色彩明度会降低颜色的饱和度,用______曝光量的方法加深画面颜色会降低颜色的饱和度。
9. 一般按照黄金分割原则创作出来的画面构图较为 _______ 和 _____ ,被称为古典构图、传统构图或封闭式构图。
10. 一般来说,画面中的背景和陪体必须隶属于 _______ ,必须为突出 _____ 服务,其本身难以被突出或强调,这是一个在暗处使劲作帮衬的活。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如下:一、考试目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国家学历考试,目的是检验考生掌握课程所规定的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以及评价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考试内容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结合北京市自学考试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三、考试形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考核两部分,其中理论知识部分占XX%的权重,实践考核部分占XX%的权重。
具体考试形式和内容如下:1、理论知识部分理论知识部分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XX分钟,占总成绩的XX%。
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等题型,其中选择题占XX%、填空题占XX%、判断题占XX%、简答题占XX%。
主要考核考生对课程中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实践考核部分实践考核部分采用实际操作或提交作品的形式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XX%。
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实践考核形式有所不同,具体要求详见各专业的实践考核方案。
主要考核考生对课程中技能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考试评价考试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其中优秀为XX%,良好为XX%,及格为XX%,不及格为XX%。
考试评价以考生实际表现和试卷成绩为主要依据,同时考虑考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等因素。
五、考试纪律考生应遵守考试纪律,不得抄袭、作弊、夹带等违规行为。
如有违规行为,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处理,并将违规行为记入考生个人信用档案。
六、其他本大纲由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负责解释。
如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有关考试内容及要求,请咨询相关专业的专家或自学考试管理部门。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物流系统工程》课程考试大纲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物流系统工程》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物流系统工程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总分:100分考试内容及分值分配:一、基础知识(30分)1.物流基础知识:了解物流的概念、分类、作用等相关基础知识,包括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物流系统的基本要素等(10分)2.系统工程基础知识:掌握系统论、运筹学、系统工程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优化等基本方法(10分)3.物流系统工程基础知识:了解物流系统工程的定义、目标和基本内容,掌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优化和评估的方法和工具(10分)二、理论应用(40分)1.物流系统分析:能够运用物流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包括物流需求预测、物流成本分析、物流流程优化等(20分)2.物流系统设计:能够根据物流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物流系统设计和规划,包括仓储设计、运输设计、配送设计等(10分)3.物流系统优化:能够运用运筹学、系统工程等理论和方法,对物流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包括路径优化、调度优化、库存优化等(10分)三、综合分析(30分)1.综合案例分析: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对物流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包括物流系统的绩效评估、风险评估、可靠性评估等(15分)2.问题解决:能够发现和解决物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案(15分)考试要求:1.掌握物流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物流系统的分析、设计和优化。
《摄影》课程教学大纲
《摄影》课程教学大纲
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了解摄影的基本概况和审美特点。
2 .掌握照相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 .掌握照相机不同的无力参数与成像效果的关系。
4 .掌握不同情境下的摄影技巧及艺术表达手段。
5 .学习摄影的人文摄影的主要观念和创作方法,学会从镜头的角度观察世界,获得有意味的图像,即将摄影美学观念与现实生活进行结合,培养创作意识。
6 .学会从镜头的角度分析影片,具体分析纪录片和动画片的画面美感与摄影的关系。
7 .学会主题摄影,能够完成选题、拍摄、选片、后期处理等工作,独立创作系列摄影作品。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建议教材
陈杰左瑞编著.《摄影》.成都时代出版社,2013年版。
2 .主要参考书
1 .李杰王骏编著.《影视画面分析学》.国防工业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2 .雷依里郑毅编著.《单反摄影宝典》.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年版.。
最新7月浙江自考摄影构图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自考摄影构图试题课程代码:01189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广义的摄影构图其实就等于摄影_________本身,包含了摄影的一切,摄影构图的主要目的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为表达而_________,为内容而形式。
2.摄影构图的基本步骤概括地描述为“一看、二_________、三_________”。
3.摄影构图的基本依据就是大众传播学与_________学,摄影构图应该采取的姿态是_________。
4.形状的控制与调整主要通过对镜头_________、拍摄角度及_________的处理,以及对滤镜的选择与控制来完成的,甚至快门速度的大小对形状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5.影调也称明暗,指画面影像的_________,它是形成画面具象立体感觉和建立画面_________的主要因素。
6.影调构成是摄影构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较大面积的相同或相似影调能形成画面的_________,在影调布局上可以有意识地加以控制,也就是说,在同一幅摄影画面中必须求得影调的_________与统一。
7.处理硬调照片的关键是控制____________,拍摄人物主要控制面部的光比,一般应控制在1:_________以内。
8.物体固有的颜色就是_________色,在特定光线下环境所反射出来的颜色就是_________色。
9.摄影过程中,增加画面色彩明度的方法就是在拍摄时_________曝光量,加深画面颜色的方法就是_________曝光量。
10.依据表达手法的不同,背景可分为_________式背景和_________式背景,以及二者相结合的背景。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面关于空间比例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摄影所特有的一种不同于绘画的空间意识B.摄影营造空间的方式主要有线条透视、影调透视和色彩透视C.摄影画面明示与暗示空间存在的方法主要有运动、指示、视线、明暗等D.背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担当着画面空间位置的比例尺的作用2.下列选项中“时间表”意义最大的摄影类别是( )A.风光摄影B.新闻摄影C.时装摄影D.婚纱摄影3.图像语言比文字语言具有的优势是( )A.信息量小B.传递速度快C.具体性高D.准确性高4.拍摄适宜于表现较大的场景,以突出画面的气势为主,环境在整个画面中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的是( )A.近距离拍摄B.中等距离拍摄C.远距离拍摄D.水平角度拍摄5.较有利于表现被摄物体的纵深感与立体感的是指( )A.背面拍摄B.侧面拍摄C.正面拍摄D.高角度拍摄6.在运用广角镜头拍摄肖像时,要使肖像变形尽可能小,应将肖像安排在画面的哪个部分?( )A.左边B.中间C.右边D.黄金分割点7.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线条”的是( )A.水平线B.垂直线C.倾斜线D.波状线8.在画面的各部分中,总是最先或最能引起欣赏者的视觉注意,是画面中视觉地位最高的部分指的是( )A.亮部B.灰部C.中灰部D.暗部9.一般室外拍摄白背景与高调效果的照片,宜适的天气是( )A.晴天B.阴天C.雨天D.雾天10.硬调照片主要特征是( )A.低反差效果B.高反差效果C.高调效果D.低调效果11.下列选项中有利于质感还原的是( )A.曝光加1/2档B.曝光减1/2档C.包围曝光法D.自动曝光12.下列选项中使用偏光镜效果相对明显的是( )A.顺光B.逆光C.标准镜头D.广角镜头13.下面的颜色中属于后退色的是( )A.红色B.橙色C.黄色D.蓝色14.用降低明度的方法拍摄的照片,在色彩构成上就是( )A.对比色构成B.暖调构成C.重彩构成D.冷调构成15.下面的方法能够减小景深的是( )A.使用短焦距镜头B.使用较小光圈C.采用较近距离拍摄D.采用三脚架拍摄16.摄影画面中最主要的被摄对像称之为( )A.前景B.背景C.陪体D.主体17.所拍的画面是主体所处的大环境,具有以环境展示为主,主体基本上无法展现细节,画面空间距离感极强,是一种大气势和总体气氛来取胜的画面表达形式指的是( )A.远景B.近景C.中景D.特写18.主体完全占据画面,或者画面空间被主体的主要部分占满,是一种极近距离观看的效果,画面的空间感已经不复存在,指的是( )A.远景B.近景C.中景D.大特写19.下面属于开放性构图的选项是( )A.十字架构图B.S型构图C.T型构图D.不规则构图20.关于对比与呼应的原则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比是所有艺术表现效果中最理想的强调手法B.呼应的作用是强调C.呼应的作用是形成一种画面内的关系D.呼应和对比手法,往往无法分开,需要同时加以运用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主体2.低调照片3.破线4.影调透视5.基调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如何正确看待构图?2.简述什么是封闭式构图?3.处理高调照片的方法是什么?4.摄影构图中,图片与文字结合的优势有哪些?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试述摄影构图的一般方法和基本步骤。
《摄影构图》教学大纲
《摄影构图》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摄影构图》课程是摄影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摄影构图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掌握如何在拍摄中有效地运用构图元素,创造出富有表现力和吸引力的摄影作品。
本课程将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构图能力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目标1、掌握摄影构图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包括:景别、视角、线条、形状、色彩、明暗等元素的应用。
2、学会分析优秀摄影作品的构图特点,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意思维。
3、能够运用构图元素,独立完成具有个性化和表现力的摄影作品。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摄影构图基本原理:景别、视角、线条、形状、色彩、明暗等元素的应用。
2、优秀摄影作品分析:选取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优秀摄影作品,分析其构图特点和表现手法。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拍摄,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和点评。
4、后期处理:学习使用常见的图片处理软件,对拍摄作品进行后期处理和优化。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图片演示等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摄影构图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到户外或室内进行实际拍摄,指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构图和拍摄。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拍摄经验和感受,共同提高。
4、作品展示:定期举行学生作品展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五、考核方式1、平时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包括拍摄计划、拍摄实践报告、后期处理报告等,根据完成情况和质量进行评分。
2、期中考试:选取典型题目进行现场拍摄考试,根据构图技巧和创意水平进行评分。
3、期末考试: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包括笔试和作品评比等环节。
《摄影》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摄影》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摄影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学会如何观察、构图、曝光和后期处理,并能够运用摄影语言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北京自考“摄影(独立本科段)”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01B0507
国家专业代码:B050417
专业名称:摄影(独⽴本科段)
专业层次:本科
批准⽂号:考委[2006]8号
委托开考:否
专业简介:摄影专业培养能在⼴播电影电视系统或其它部门从事影视摄影等⽅⾯⼯作的应⽤型⼈才。
在政治思想⽅⾯,要求⾃学者努⼒学习马克思主义、⽑泽东思想、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掌握党和国家的宣传政策和相关法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在业务知识和能⼒⽅⾯,独⽴本科段要求具备⽂学、艺术、美学、新闻、影视艺术与技术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较⾼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创造⼒;熟练掌握摄影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影视摄影、纪录⽚采访、MTV拍摄、⼴告制作等基本训练,具备电影、电视摄影和图⽚摄影创作等⽅⾯基本能⼒;熟悉党和国家新闻及⽂艺宣传的⽅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播电视的理论前沿和技术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运⽤能⼒,有较强的语⾔沟通能⼒。
主考院校:中国传媒⼤学。
01188影视色彩学自考考试大纲
01188《影视色彩学》自考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影视色彩学》是影视创作方向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它是一门综合的、特殊的语言系统,课程将理论和实践结合,把色彩当成一门艺术语言进行研究,不仅讲为什么(色彩艺术理论、色彩美学),而且讲“怎样做”(电影色彩的创作),它对于电影学的学科建设以及电影摄影师的培养极为重要和有利。
《影视色彩学》课程从色彩基础理论出发,将绘画色彩与电影色彩结合,讲述色彩在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化学上的根据。
并通过对大量影视作品色彩特性、结构、造型手段、表现形式的分析,使得学生系统的掌握影视色彩规律,并培养学生敏感、良好的影视色彩感受力。
务求使学生在学习完本课后,能够基本掌握色彩的艺术属性和本质特征,包括色彩的文化和历史、以及美学意义等。
重点掌握色彩在电影里的作用和功能,色彩作为视觉真实、情感宣泄以及象征意义的符号如何在电影里运用,从而对电影色彩具有全面、系统而深入的认识。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认识色彩:三原色的历史和文化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色彩的含义、弄清红、蓝、黄三原色的历史和文化,从对色彩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红色旧红色、深红色、砖红、孟加拉红、血红色、火烧红、中国红、英国红、刚果红、东方红、土尔其红、狐红、肉红、樱桃色、番茄红、罂粟红、石榴红、胡萝卜红、葡萄酒红、桃红、粉红、猩红、浅红、锈红、玫瑰红、褐红、赤铜红、黑红、朱砂……一、身世:红色是最初的颜色二、中国文化:古人尚红三、历史故事:红色魔力——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四、文化与象征五、绘画和影视举例(红色运用举例)第二节蓝色蓝色有很多种:埃及蓝、宝石蓝、缎子蓝、眼睛蓝色、蔚蓝、婴儿蓝、山岚、淡蓝、蓝黑色、牛仔蓝、矢车菊蓝、孔雀蓝、普鲁士蓝、风信子蓝、哥本哈根蓝、天蓝、玛丽亚蓝、群青色、维多利亚蓝、李子蓝、加勒比海蓝、品蓝……一、身世:最晚被命名的颜色之一二、传统:关于蓝色的有趣故事三、文化与象征四、绘画和电影里的蓝色举例第三节黄色的两极地位——甲之熊掌,乙之砒霜柠檬黄、奶油黄、干草黄、黄油黄、金发色、香蕉黄、米黄色、旧黄色、咖喱粉、蜂蜜黄、中国黄、印度黄、向日葵黄、撒哈拉黄、稻草黄、含羞草黄、芥末黄、亚麻黄、金黄、玉米黄、橄榄黄、赭色、钛镍黄……一、古代以及东方的至高无上在所有的颜色中,黄色是最明亮、最光辉的颜色,是光芒四射太阳的颜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摄影构图》(课程代码01189)自考大纲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摄影构图》课是摄影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的设置目的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学习摄影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很好地掌握各种摄影技巧与技法,特别是画面内部构成的理论及技能,更好地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为下一步影视摄影造型、影视画面编辑课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既熟悉各种摄影流派、摄影风格,又切实掌握拍摄作品所需的技能。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摄影构图的概念及其创作规律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摄影构图的基本概念,了解摄影构图与其他造型艺术构图的关联和差异,了解在摄影构图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般艺术规律,了解评价画面优劣的一般标准,了解不同形式的画幅对于摄影构图的作用,从而建立起关于摄影构图的基本美学观念。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摄影构图的概念摄影构图就是指运用摄影的手段,在画面中经营位置,进行结构和布局,把各种造型元素、画面元素,有效地组织成一个整体,以最佳的形式表现主题思想和审美情感。
第二节构图的一般规律(一)对称:是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个点、直线或平面而言,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一个点的两边,或一条线的两边,有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完全一样的东西。
(二)平衡:在美学中,平衡是指美的客体对象各部分之间等量而不一定等形、等质、等价,对等而非排列上整齐划一的对称。
造型艺术中,平衡是组成视觉形象的诸因素在组合中所需达到的一种美的分布关系。
(三)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是一个数学比例关系。
它是古希腊数学家在进行线段分割中发现的一条具有美的价值的规律。
它是将一段直线分成长短两段,使小段与大段之比等于大段与全段之比,比值为1∶1.618。
这种比例自古希腊至19世纪一直被认为是最佳比例。
它被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师和画家以及古典派雕塑家广泛应用于其创作中,被认为是最合适的比例分割,在造型上具有审美价值。
(四)对比:又称对照,是把对象各种形式要素间不同的质和量进行对照,可使其各自的特质更加明显、突出,对人的感官有较大的刺激强度,易于感官兴奋,造成醒目的效果。
对比就是有效地运用异质、异形、异量等差异的对列。
(五)多样统一:又称作“杂多统一”、“对立统一”,它“寓变化于整齐”,是形式美中对称、平衡、比例、变化、参差、虚实、节奏、韵律等规律的集中概括。
(六)变化和谐:亦称和谐,这是音乐中借用来的概念,它是形式美的最高级。
异形、异质、异量的事物在组合中相成相济就是和谐。
第三节评价画面的优劣标准(一)一幅好的画面首先要有一个好的主题,而且这个主题还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二)摄影画面应该具有较强的视觉形象表现力;(三)摄影画面必须简洁明了;(四)摄影画面必须要重视画面的形式美。
第四节边框、画幅、幅面划分(一)边框。
(二)画幅:与边框直接相关,形成了三种最常见的画幅形式,即横画幅、竖画幅、方画幅。
横画幅、竖画幅的长短边比一般为8∶5,还有在此基础上的变形,即加长加宽的画幅;方画幅的边比一般为1∶1。
(三)幅面划分:一般将镜头画面分成四个部分,即画面几何中心、画面趣味中心、画面意味中心、画面的边角,这四个部分对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处理画面主体具有不同的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一)摄影构图的概念。
(二)对称、平衡、黄金分割、对比、多样统一、变化和谐等画面构成普遍规律。
(三)画面优劣的评价标准。
(四)边框、画幅、幅面的划分及其对摄影构图的影响。
四、考核要求(一)摄影构图的概念1.识记:摄影构图的基本定义。
2.领会:摄影构图的两个目的,一是形式美,二是表现主题。
3.简单应用:根据构图定义,把握构图的本质所在,了解其与传统美术构图的异同,更好地明确摄影构图的特点。
(二)边框、画幅1.识记:横画幅、竖画幅、方画幅的定义及其作用;2.领会:边框是构图的基础,所谓构图都是针对边框而言的。
3.应用:运用横画幅、竖画幅、方画幅拍摄适合其特点的作品。
综合应用:根据所要表达的主题,确定适合的画幅,在影视摄影中,运用固定的画幅表现一切拍摄对象。
(三)评价画面优劣的标准1.识记:评价画面优劣的几项基本标准。
2.领会:画面普遍性主题、画面形象表现力强、画面简洁、画面形式美的内涵。
3.简单应用:运用基本的画面评价标准,鉴别摄影作品的优劣,结合画面评价优劣标准,摄影创作的基本规律,创作出优秀的摄影作品。
(四)构图创作的一般规律1.识记:对比、黄金分割、平衡、变化和谐等构图基本规律。
2.领会:变化和谐、对立统一的内涵。
3.应用:运用各构图创作的基本规律,进行画面欣赏和拍摄创作。
第二章画面构成诸元素及其处理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是摄影构图中的重点章节,主要讲述画面由哪些部分组成、各个组成部分在画面当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在实践拍摄过程中如何处理各个部分。
其中,重点包括:突出主体的具体方法、画面前景的作用、简化背景的常用方法等;难点包括:间接突出主体的方法、支点的应用、间接处理陪体、空白的作用及处理、影视摄影中的“表现运动”和“运动表现”等。
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大家了解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空白的概念,理解开放式构图、抒情性元素的意义,掌握突出主体、运用前景、简化背景、表现运动的方法和技能,并能在实践当中灵活运用。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主体(一)主体的定义主体是一幅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是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者,它在画面中起主导作用,是控制全局的焦点,是画面存在的基本条件,是吸引摄影者进行艺术创作的主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在一幅画面当中,只能有一个主要事物是主体。
(二)主体的作用在画面中主体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表达内容。
主体是表达内容的中心,如果没有主体就谈不上主题思想的表现,画面就没有明确的意义,观众就无法了解作者的意图。
二是结构画面。
主体是结构画面的中心,画面当中所有的元素都要围绕主体来组织,以主体作为画面结构的依据,为突出主体服务,主体具有集中观赏者视线的作用。
(三)主体的处理方法一、主体位置:1.黄金分割构图法。
2.三角形构图法。
3.S形构图法。
4.对角线构图法。
5.对称式构图法。
(四)支点所谓的支点,就是在拍摄以表现规模、场面、气势、气氛为主的画面时,要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点或一个物体,使其在画面中起提纲契领、统帅全局的作用,使画面组成一个整体,这个点或这个物体就是支点。
第二节陪体(一)陪体的定义陪体是在画面当中陪衬、渲染主体,并同主体构成特定情节的被摄对象,它是画面当中与主体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次要对象。
(二)陪体的作用(三)陪体的处理方法直接处理陪体和间接处理陪体第三节前景(一)前景的定义前景即在画面当中位于主体之前,离观察者最近的景物。
此外,前景还有位置的意义,即在画面当中无论是主体、陪体或环境的其他组成部分,只要处在离观察者最近的位置上,就可以称其处在前景的位置。
(二)前景的作用(三)框架式前景在前景处理当中的一种特殊前景。
如果框架本身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我们往往称这种前景为“装饰性前景”。
框架性前景的作用:它可以强化画面的图案美感觉,可以使画面显得更加独立完整,特别是装饰性前景更具有这种作用。
它有利于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画面的主体身上。
框架可以遮挡不必要的、妨碍主体突出的杂乱事物。
第四节背景(一)背景的定义在一幅画面当中,位于主体之后,渲染、衬托主体的景物就是背景。
(二)背景的作用背景在画面当中往往可以点明主体事物所处的客观环境、地理位置及时代气氛;背景还可以点明、深化、丰富主题;在画面的形式上,利用背景和主体影调、色调的对比,可以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在画面当中,利用前景和背景的对比,还可以形成景深构图,即在画面当中前景景物和画面深处的景物都是清晰的,前后对比可以表明主题意义。
(三)背景的处理方法1.在背景的处理中,背景运用一定要有意义,只要背景景物清晰地呈现在画面里面,它就必须要有利于主题的表现,如果背景没有明确的意义,那么它就是多余的因素,要想方设法将其排除或者弱化。
2.要注意形成背景与前景、主体、陪体等的影调、色调对比,如果没有差别,则达不到突出主体的作用。
3.背景的处理一定要注意简洁,“舍”去与主题无关的景物。
第五节空白(一)空白的定义画面中除了实体对象以外的、起衬托实体作用的其他部分就是空白。
空白不一定是纯白或纯黑,只要是画面中色调相近、影调单一、从属于被衬托画面实体形象的部分,都可称为空白。
(二)空白的作用空白可以营造意境、可以突出主体、可以使画面语言精炼。
(三)空白的处理1.在处理空白时,我们首先要注意被摄事物的方位与朝向。
2.在影视摄影当中,处理画面空白还要考虑到影视前期分切拍摄、后期组接叙述的特点,影视中屏幕(银幕)空间和屏幕(银幕)运动均具有假定性,如果违反拍摄、剪接规律,就会难以真实地反映被摄场景、被摄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交流关系。
3.其次我们要注意处理空白与实体的比例,不能太空,不能太散。
4.画面中的空白并非真空,大面积空白往往需要一些细小的变化,需要有一些细部的层次点缀,起到“破”的作用,空白不能成为一片死白,成为生气、视线的禁区。
第六节动感(一)画面内部运动画框是保持不动,利用静止的画框表现运动的物体,这种运动往往被人们称作“画面内部运动”。
(二)画面外部运动如果被摄对象是保持不动的,利用运动的画框表现静止的物体,这种运动往往被人们称作“画面外部运动”。
(三)画内画外综合运动如果被摄对象是运动的,画框也是运动的,即摄影机的镜头焦距、光轴、机位单向或多项同时运动,那么这种运动往往被人们称作“画内画外综合运动”。
三、考核知识点(一)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空白的定义和作用。
(二)突出主体、处理陪体、运用前景、简化背景、处理空白的具体方法。
四、考核要求(一)主体1识记:主体的定义、间接突出主体的定义、支点的概念。
2.领会:间接突出主体的写意性;支点在画面中的作用。
3.应用:运用几种常见的构图样式进行画面创作;应用突出主体的方法,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二)陪体1.识记:陪体的定义和作用。
2.领会:间接突出主体与开放式构图的内涵。
3.运用:结合陪体作用,根据表现主题,选择实践中直接处理陪体或者间接处理陪体的方法。
(三)前景1.识记:前景的定义和作用。
2.领会:框架性前景的特殊作用。
3.运用:结合前景的作用,根据表现主题,在画面中适当运用前景景物,更好地完成画面创作。
(四)背景1.识记:背景的定义。
2.领会:背景的作用。
3.应用:处理背景的方法,特别是简化背景的方法。
(五)空白1.识记:空白的定义。
2.领会:空白的作用,特别是空白的写意作用。
3.应用:根据空白处理的方法,在拍摄实践当中,较好地运用画面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