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总结
中医眼科期末总结范文大全
中医眼科期末总结范文大全眼睛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也是我们日常生活非常依赖的一个感官。
保护和维护眼睛健康对于我们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中医眼科是一门研究和治疗眼部疾病的学科,通过对中医原理的运用,可以提供一种全面、系统、个性化的治疗方法。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对于中医眼科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首先,在中医眼科的理论方面,我学习了中医的眼部诊断学和眼科病因病机学。
中医眼科强调以整体观念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来进行疾病诊断。
眼睛是五脏六腑之海,任何一个脏腑的疾病都可能通过眼睛来表现。
通过观察眼睛的外部表现,包括色泽、形态、分泌物等,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
眼科病因病机学进一步解释了眼科疾病的成因和发生机制,指导了我们在治疗中的选择方法和药物配伍。
其次,实践是学习的最好方式。
在本学期的实训中,我亲自观察了一些常见的眼科疾病,并学习了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医针灸疗法和中药熏蒸疗法。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眼部气血运行,改善眼部病变。
而中药熏蒸疗法则是通过熏蒸中药的疗效成分,直接作用于眼部,起到消炎、舒筋活络的作用。
在实践中,我亲自采用这两种治疗方法治疗了一些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也增加了对中医眼科的信心。
除了传统的中医疗法,也有一些现代化的中医眼科治疗方法。
例如,中医药物的眼滴剂和中医营养调理。
中医药物的眼滴剂是将中药的有效成分制成滴剂,通过滴入眼睛来进行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既简单方便,又可以直接作用于眼部,疗效显著。
而中医营养调理则是通过调整膳食和食疗来改善眼部疾病。
例如,多吃一些胡萝卜、菠菜、花生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可以改善夜盲症和干眼症等问题。
这些现代化的中医眼科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且备受患者的喜爱。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对于中医眼科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中医眼科不仅可以通过中药治疗眼部疾病,还可以通过针灸、熏蒸等治疗方法来改善眼部病变。
中医眼科 个人总结
中医眼科个人总结引言作为一名从事中医眼科的医生,我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通过观察病人的眼睛,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来诊断和治疗眼病,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医眼科的独特魅力和疗效。
本文就我个人对中医眼科的理解和体会进行总结。
中医眼科的独特之处相比于西医眼科,中医眼科注重整体观察和治疗,关注眼部疾病与人体内环境的关系。
中医强调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认为眼病往往是全身机能失调的表现,并通过调整整体健康来达到治疗眼病的目的。
这与西医的症状治疗有着本质差异。
中医眼科的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1. 近视:中医认为近视主要与肾虚有关,因此治疗近视的重点是滋养肾脏。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调理、中药熏蒸、中药熏洗等,可以缓解近视的进展和改善视力。
2. 干眼症:中医将干眼症归结为目湿不足,可以通过调整肝肾阴阳平衡,滋润眼睛来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中药滴眼液、中药熏蒸、穴位按摩等,可以缓解眼睛干涩、疲劳和视力模糊等症状。
3. 白内障:中医认为白内障主要与肝肾阴虚有关,因此治疗白内障的重点是滋养肝肾,清除眼部淤积物。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调理、中药熏洗、穴位按摩等,可以缓解视力下降和眼球混浊等问题。
4. 翼状胬肉:中医认为翼状胬肉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因此治疗的重点是活血化瘀。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滴眼液、中药熏洗、中药熏蒸等,可以减轻眼睛肿胀和不适。
中医眼科的优势中医眼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观察:中医眼科通过综合观察患者的眼部情况、舌苔、脉象等,能够提供更为全面的诊断。
2. 相对安全:中医治疗强调调整整体健康,避免了西药常见的副作用和依赖性。
3. 疗效持久:中医治疗的目的是调整整体健康,可以治本,使得疗效更为持久。
4. 个体化治疗:中医强调治疗因人而异,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增加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
中医眼科的展望尽管中医眼科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但是由于现代人们对中医的认识和接受度有限,中医眼科的应用仍较为有限。
中西医眼科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科疾病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报告旨在总结中西医眼科在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中西医眼科的进一步发展。
二、工作成果1. 患者诊疗量稳步增长在过去的一年中,我院中西医眼科共接诊患者XX例,较去年同期增长XX%。
其中,西医眼科接诊XX例,中医眼科接诊XX例。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通过中西医联合治疗,许多眼科疾病患者得到了有效缓解。
例如,对于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疾病,西医治疗为主,中医辅助治疗,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
3. 科研能力不断提升我院中西医眼科团队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成功申请了XX项科研课题,发表了XX篇学术论文,为眼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4.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在过去的一年中,我院中西医眼科共培养眼科医护人员XX名,其中西医眼科XX名,中医眼科XX名,为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储备了人才。
三、存在问题1.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有待完善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2. 医护人员专业知识有待提高部分医护人员对中西医眼科疾病的认识不足,需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
3. 医疗设备有待更新部分医疗设备老化,影响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四、改进措施1. 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鼓励医护人员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探索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2.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定期组织中西医眼科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3. 更新医疗设备积极争取资金,更新医疗设备,提高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4. 加强人才培养加大眼科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眼科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五、未来展望展望未来,我院中西医眼科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具体如下:1. 深化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加强与国内外眼科专家的合作,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医眼科知识点总结
中医眼科知识点总结一、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1. 中医眼科的发展历史:中医眼科是中国医学很早就开始涉及的一个学科,如《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眼科的论述。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也有有关眼病的记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眼科的研究不断发展,形成了一套丰富而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2. 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五轮六治、六经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阴阳五行等理论。
在诊断和治疗眼部疾病时,医生会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来进行辨证施治,采用针灸、中药、推拿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身体。
3. 中医眼科的辨证施治:中医眼科的辨证施治是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来进行的。
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的舌苔、脉象、面色、口唇色泽等情况,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来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医生会对患者进行针灸、中药、推拿等治疗。
二、常见眼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1. 近视:近视是一种常见眼部疾病,中医治疗一般采用针灸、中药熏蒸、按摩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眼部功能,同时也要注意调节生活作息,保持眼部卫生。
2. 远视:远视与近视一样也是一种常见眼部疾病,中医治疗远视的方法也类似于治疗近视,主要是通过针灸、中药熏蒸、按摩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眼部功能。
3. 弱视:弱视是指由于一些原因导致视觉功能受损,中医治疗弱视的方法一般包括针灸、中药熏蒸、按摩等方法,同时也要配合眼部功能锻炼。
4. 眼睑炎:眼睑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炎症,中医治疗眼睑炎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熏蒸、局部热敷、针灸等方法。
5. 结膜炎: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结膜炎症,中医治疗结膜炎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熏蒸、局部热敷、针灸等方法。
6. 角膜炎:角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眼部炎症,中医治疗角膜炎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熏蒸、局部热敷、针灸等方法。
7. 白内障: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中医治疗白内障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方法。
8. 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中医治疗青光眼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方法。
中医眼科重点总结
中医眼科重点总结一:引言本文档旨在对中医眼科的相关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和总结,以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该领域的基础理论、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等内容。
二:基础理论1. 中医五行学说:包括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关系。
2. 眼部经络与穴位:主要涉及足少阳胆经、手厥阴心包经等,并介绍各个穴位的功能特点。
三:常见眼部疾病分类与临床表现(注释: 常见法律名词)- 角膜屈光不正(近视远视):近视 (Myopia) :指人看近处物体清晰而远处模糊;远视 (Hypermetropia) :指人看远处物体较为清楚而近距离需要调节才能观察到;- 白内障(Cataract):指由于老化或其他原因导致晶体混浊,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和减弱其对外界事物感知力。
四:治则治法(附件:治疗案例)1. 中药调理与针灸疗法- 草药配方及功效:a) 柴胡黄芩汤:清肝火,解毒消肿。
b) 玳珠丹参散:活血化淤,明目降压。
- 针灸穴位选择和操作技巧:a)太阳、攒竹等眼部经络上的主要穴位;b)刺激方法包括捻转、按揉和温针等。
2. 外科手术干预(注释: 法律名词-外科手术)五:康复护理措施康复阶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注意休息并遵医嘱进行用眼保健;- 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以促进视力恢复;六:结语本文档详细介绍了中医眼科领域的基础知识, 包括角膜屈光不正(近视远视)、白内障(Cataract),以及相应的治则治法。
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常见疾病案例作为参考,并对康复护理给出建议。
希望本文对读者在中医眼科领域的学习和实践有所帮助。
1、本文档涉及附件。
2、法律名词及注释:近视(Myopia);远视(Hypermetropia);白内障(Cataract);。
中医眼科期末总结范文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眼科在我国医学领域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中医眼科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治疗眼科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
本学期,我深入学习了中医眼科的相关知识,现将学习成果总结如下。
二、中医眼科基本理论1. 眼睛与五脏六腑的关系:中医认为,眼睛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其中肝、心、肺、脾、肾五脏对眼睛的功能有着重要影响。
如肝开窍于目,肝血充足则目能视物;心主血脉,心火旺盛则眼目明亮;肺主气,肺气充足则眼目清晰;脾主运化,脾土旺盛则眼目不昏;肾主水,肾水充足则眼目不花。
2. 眼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眼科认为,眼科疾病的病因主要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当、劳逸失度等。
病机多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瘀阻、痰湿内阻等。
三、中医眼科常见病证1. 针眼:针眼是指胞睑局部红肿、痒痛,可扪及硬结的一种眼科疾病。
治疗原则为疏风清热、消肿散结,常用方剂为银翘散。
2. 胞生痰核:胞生痰核是指胞睑内有重坠感,睑内呈黄白色隆起的一种眼科疾病。
治疗原则为化痰散结、化坚,常用方剂为二陈丸加味。
3. 睑弦赤烂:睑弦赤烂是指睑弦赤痒、灼热疼痛,糠皮样鳞屑的一种眼科疾病。
治疗原则为祛风止痒、清热凉血,常用方剂为银翘散加味。
4. 椒疮:椒疮是指眼微痒不适,干涩有眵的一种眼科疾病。
治疗原则为疏风清热、退赤散结,常用方剂为银翘散。
四、中医眼科临床应用1.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眼科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如治疗针眼、胞生痰核等疾病时,可选用风池、合谷、太冲等穴位进行针灸。
2. 推拿治疗:推拿治疗眼科疾病具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如治疗睑弦赤烂等疾病时,可选用睛明、攒竹、丝竹空等穴位进行推拿。
3.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眼科疾病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如治疗椒疮等疾病时,可选用清热解毒、疏风散结的中药方剂。
本学期,我对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常见病证及临床应用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中医眼科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重点专科中医眼科工作总结
重点专科中医眼科工作总结
简介
本文总结了我们在重点专科中医眼科工作中的主要成果和经验。
通过项目的实施和不断的努力,我们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工作内容
我们在中医眼科工作中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 中医眼科治疗:通过中药、针灸等中医疗法,针对眼部疾病
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 中西医结合:在眼科治疗中,我们将中医和西医相结合,综
合运用中西医疗法,提高了治疗效果。
3. 视力康复:通过视力康复训练和辅助治疗,帮助患者提高视力,提高生活质量。
主要成果
在我们的工作中,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
1. 提高了眼部疾病的治疗效果:通过中医眼科治疗,我们成功地治愈了很多眼部疾病患者,提高了治疗效果。
2. 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我们注重关注患者的需求,并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获得了患者的高度满意度。
3. 提高了团队的专业水平:通过不断的研究和研究,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增加了团队的实力。
经验总结
在中医眼科工作中,我们积累了以下经验:
1. 注重中西医结合:中医眼科治疗需要综合运用中西医疗法,因此我们要加强与西医的合作与沟通,实现优势互补。
2. 关注团队协作:中医眼科工作涉及多个专业,团队协作非常重要,我们要积极沟通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3. 持续研究提升:中医眼科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我们要不断研究新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展望未来
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中医眼科的治疗效果和服务质量,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希望和健康。
感谢各位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关注!。
中医眼科重点总结
中医眼科重点总结中医眼科重点总结:一、眼科疾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1·眼科疾病的中医辨证1·1 眼部疼痛的辨证1·2 红眼疾病的辨证1·3 高度近视的辨证1·4 视疲劳的辨证1·5 外伤性眼病的辨证1·6 眼底病变的辨证1·7 黄斑病变的辨证2·眼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2·1 中药外敷治疗2·2 中药口服治疗2·3 穴位疗法2·4 中医保健调理二、常见眼科疾病及其中医治疗方法1·红眼病的中医治疗方法1·1 结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1·2 铜绿假单胞菌角膜溃疡的中医治疗方法 1·3 疱疹性角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1·4 过敏性结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2·黄斑病变的中医治疗方法2·1 中医治疗早期黄斑病变的方法2·2 中医治疗湿性黄斑病变的方法2·3 中医治疗干性黄斑病变的方法3·视疲劳的中医治疗方法3·1 中医药物治疗视疲劳的方法3·2 中医保健调理视疲劳的方法4·高度近视的中医治疗方法4·1 中医药物治疗近视的方法4·2 中医穴位疗法治疗近视的方法5·外伤性眼病的中医治疗方法5·1 中医药物治疗眼外伤的方法5·2 中医穴位疗法治疗眼外伤的方法6·眼底病变的中医治疗方法6·1 中医药物治疗眼底病变的方法6·2 中医穴位疗法治疗眼底病变的方法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1·中医眼科疾病诊断依据表格2·中医眼科治疗案例分析3·中医眼科保健方案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医药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机关制定的关于中医药业务管理、执业人员资格、中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中医眼科期末重点考核总结
中医眼科期末重点考核总结中医眼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与眼睛相关的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作为中医学生,在学习中医眼科时,将面临期末考核,以下是对中医眼科期末重点考核的总结。
一、中医眼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中医眼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是学习和掌握中医眼科的基础。
这包括了眼睛的解剖结构、中医眼科的基本术语和理论体系等内容。
在期末考核中,通常会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解释和运用这些概念和理论,说明其在中医眼科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二、中医眼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医眼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是期末考核的重点内容。
这些疾病包括了眼睛的结膜炎、角膜炎、眼疲劳、近视等。
在期末考核中,学生需要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原因、病程和症状表现,掌握相应的中医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三、中医眼科常用治疗方法和技术中医眼科常用治疗方法和技术是期末考核的重点之一。
这些方法和技术包括了针灸、中药治疗、穴位按摩、热敷等。
学生需要了解每种方法和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中医眼科的预防和保健中医眼科的预防和保健内容也是期末考核的重点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眼睛的健康保健知识,包括了饮食保健、生活习惯、眼保健操等。
在期末考核中,学生需要能够提供相应的健康保健建议,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和保健方案。
五、中医眼科的临床实践和案例分析中医眼科的临床实践和案例分析是期末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通过临床实践,独立完成眼科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并撰写相应的病例报告。
在期末考核过程中,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眼科问题,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
总结来说,中医眼科期末考核主要涵盖了中医眼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常用治疗方法和技术、预防和保健等内容。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应注重理论学习,了解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证候特点,熟悉常用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并通过临床实践和案例分析,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只有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和技术,才能在期末考核中取得好的成绩。
中医眼科复习重点总结
绪论1.《龙树眼论》目前公认为我国第一部眼科专著。
2.《隋书.经籍志》载有《陶氏疗目方》和甘浚之的《疗耳目方》,是我国最早的眼科方书。
3. 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是有关夜盲的最早描述。
4. 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中有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的方法,首次提到赤白膜的割除术。
5. 唐代王焘编纂《外台秘要》中最早载金针拔白内障的方法,并论述眼有功能的必备条件:①黑白分明,肝管无滞;②外托三光;③内因神识。
6. 唐朝已能配制义眼。
7. 北宋年间眼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
《太平圣惠方》强调“五轮应于五脏”,现存医籍中最早记录五轮学说。
8. 宋代已经开始使用眼镜。
9. 明初倪维德所著《原机启微》,药物与手术并用,内外同施;明末傅仁宇所著《审视瑶函》,中医眼科必读之书;明代王肯堂所著《证治准绳》,首次提出瞳神含有神水、神膏;清代黄庭镜所著《目经大成》,总结出著名的针拨八法;清代顾锡所著《银海指南》,眼与全身病的代表作。
解剖1.眼的解剖及生理:眼包括眼球、视路和眼附属器三部分。
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眼球内容物连同角膜一并构成眼的屈光介质,是光线进入眼内并到达视网膜的通路。
房水的主要功能是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维持眼内压。
玻璃体是眼的重要屈光介质之一,对视网膜和眼球壁起着支撑的作用。
眼附属器包括眼眶、眼睑、结膜(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泪器(泪腺、泪道(泪小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眼外肌五部分。
眼球壁分三层:外层为纤维膜(角膜、巩膜),中层为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层为视网膜。
角膜的组织结构从外至内分为五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中层的葡萄膜具有供给眼球营养、遮光和暗室的作用,葡萄膜的脉络膜含有丰富的色素,有遮光作用。
视路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质。
2.房水循环途径:产生的房水首先进入后房,经过瞳孔到前房,从前房角小梁进入输淋氏管,通过房水静脉,最后流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到血液循环。
中医眼科期末总结范文模板
中医眼科期末总结范文模板一、引言(500字)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眼睛的健康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中医眼科是中医学的一部分,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眼部疾病,如近视、远视、弱视、斜视、眼疲劳等。
本文将对我在中医眼科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并分享一些实用的经验和教训。
二、理论学习(1000字)中医眼科学习的基础是对中医经络理论、脏腑学说和病机病因的深入理解。
学习过程中,我重点学习了经络与眼部病变的关系,包括十二经脉、睛明穴和睛明经的作用等。
此外,了解眼部疾病发生的病因病机,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眼病也非常关键。
我通过学习课本和参加实践课程,逐渐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践中。
三、临床实践(1500字)中医眼科的实践是我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在实习中,我们需要进行基本的眼部检查,如视力测试、眼压测量、角膜曲率测量等。
还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验方和治疗方法,如桑葚叶、鱼腥草、菟丝子等药物的使用,以及针灸和艾灸的疗效。
通过实践,我发现针灸和艾灸在治疗一些眼底病变和视力问题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同时,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我也学会了一些技巧,如耐心倾听、疏导情绪等,这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非常重要。
四、实用经验(1500字)在实践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实用经验,对于同学们的学习和实践有一定的帮助。
首先,要注重病人的整体情况,而不是只关注眼部病变。
中医眼科是治疗整个人体,而不仅仅是眼睛,因此要综合考虑病人的脏腑功能、体质等因素。
其次,要注重预防和调理,而非只是治疗。
通过调整饮食、锻炼、眼保健操等方法,可以预防眼部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另外,在与患者沟通时,要注重倾听和鼓励,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这样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
五、教训和感悟(1500字)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挫折和困难。
首先,缺乏实践经验使我在实习过程中感到有些不自信。
然而,通过反思和自我整理,我逐渐发现,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与同学、老师交流经验,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中医眼科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眼科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眼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专注于眼睛相关的疾
病和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中医眼科学的知识点总结:
1. 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中医眼科学依托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等。
这些理论被应用于
了解眼睛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原则。
2. 中医眼科常见疾病:中医眼科学涵盖了多种眼睛疾病的治疗,包括青光眼、白内障、视力模糊、干眼症等等。
每一种疾病都有其
特定的中医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3. 中医眼科的诊断方法:中医眼科的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等。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眼睛外观、听取患者的症状
描述、询问患者的生活惯等等,中医眼科医生可以对疾病进行初步
判断。
4. 中医眼科的治疗方法:中医眼科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按摩疗法等等。
中药治疗可以通过服用中药或者局
部敷药来改善眼睛的症状,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身体的气血循环,按摩疗法可以通过按压眼周的特定穴位来缓解眼睛的不适感。
以上是对中医眼科学的一些简要总结。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医眼科总结
眼科重点总结1、扁鹊是最早的五官科医生。
2、《伤寒杂病论》为后世眼科的整体辩治起到了示范效应。
3、《龙树眼论》目前公认为我国第一步眼科专著。
4、《外台秘要·卷第二十一》眼产生辨色视物之功必须具备的条件:一、“黑白分明,肝管无滞”即眼的组织结构需正常;二、“外托三光”即须有光线照明;三、“内因神识”即需大脑的整合。
其还有我国针拨白内障的最早记录。
5、《太平御览》可见我国为世界上配置义眼最早的国家。
6、五轮学说起源于《内经》完善于宋朝。
7、南宋《洞天清录》嬡靆即眼镜。
8、明末傅仁宇的《审视瑶函》清代黄庭镜的《目经大成》……:纤维膜角膜、巩膜、角巩膜缘中层葡萄膜虹膜瞳孔(虹膜内缘于中央形成圆孔,直径2.5~4mm,有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
)、睫状体、脉络膜内层视网膜黄斑视盘(仅有神经纤维无视网膜其他各层,无视觉功能,为生理盲点)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其中视分为眼内段、眶内段、管内段、颅内段。
从外向内分为眼睑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层(眼轮匝肌、提上睑肌)睑板、睑结膜五层分为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三部分包括分泌泪液的泪腺和排泄泪液的泪道(泪小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眼外肌六条上斜肌由滑车N支配、外直肌由外展N支配外,其余四条眼外肌均由动眼N支配眼与肝的关系:1、眼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2、肝通气于目,肝和则能辨色视物3、肝主藏血,肝受血目能视4、肝主泪液,润泽目珠肝与脾的关系1、脾输精气,上貫于目2、脾升清阳,通至耳窍3、脾气统血,循行目络视力:即视锐度,主要反映黄斑的视功能,分远视力和近视力。
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
反映周围视网膜的视力。
色觉:视网膜椎体细胞辨别颜色的能力。
检眼镜的使用方法:食指放在检眼镜的转盘上以便拨动转盘,检查病人右眼时,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用右手持眼镜,用右眼检查,反之相反。
(能看到静脉,看不到动脉)正常眼压的范围为10~21mmHg(1.33~2.793kPa)15°30°45°五轮学说是根据眼与脏腑密切相关理论,将眼局部由外至内分为眼睑、两眦、白睛、黑睛和瞳神等五个部分,分别命名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
中医眼科重点总结
视觉冲动由光感受器--→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三个神经元传递。
视网膜上有黄斑、视网膜的血管、视盘等。黄斑位于视盘颞侧约3mm处,呈横椭圆形凹陷区。正中为中心凹。视网膜的血管为视网膜中央动脉和中央静脉,分颞上、下支,鼻上、下支。
12、睫状体有丰富神经,富含血管,炎症时,眼痛和渗出明显。
13、脉络膜分为:脉络膜上腔、大血管层(血管网状条纹明显,豹纹眼底由来)、中血管层、毛细血管层、玻璃膜。脉络膜血液主要来自睫状后短动脉,血管几多,血容量也大,有眼球血库之称,占眼球血总量65%,营养视网膜外层和玻璃体。毛落寞含丰富的色素,有遮光作用,使眼球成暗箱,确保成像清晰。不含感觉神经纤维、发炎时无疼痛感。
②《龙眼树论》目前公认为我国第一部眼科专著。
③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是有关夜盲的最早描述。
④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中有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的方法。
⑤唐代王焘编纂《外台秘要》中首载金针拔内障的方法,另有150余首眼病处方。
⑥唐朝已能配制义眼
独立发展时期:①北宋年间眼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
萌芽时期:①《史记》中有“项羽亦重瞳子”之说,是世界上对于瞳孔异常最早的描记。
(南北朝前)②《春秋》中有“目不识五色之章为昧”,是世界上有关色盲的最早概念。
③公元前4世纪的扁鹊已成为最早的五官科医生。
奠基时期:①唐代武德年间设立了太医署,太医署设九科,眼病、耳病与口齿病一并从内外(隋唐)科分出,组成耳目口齿科。
3.视网膜中央静脉:收集视网膜内层的静脉血液
4.涡静脉:,收集部分虹膜、睫状体和全部脉络膜血液
中医眼科医生工作总结
中医眼科医生工作总结
我作为一名中医眼科医生,从事这个领域已经多年。
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医学研究,我积累了很多经验和知识。
在工作中,我秉承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努力为患者提供最好的眼科医疗服务。
首先,我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以便了解患者的眼部情况和全身状况。
在进行中医辨证施治时,我会综合患者的症状、舌诊、脉诊等信息,对病情进行细致的分析。
在治疗过程中,我注重综合运用中医内、外治疗方法。
对于内治疗,我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中药方剂,调理患者的脏腑功能,改善体内气血阴阳的失衡状态。
对于外治疗,我会针对不同的眼部疾病采用中药涂抹、针灸、艾灸等方法进行治疗。
此外,我还会向患者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眼睛健康。
比如,告诉患者要合理安排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提醒患者注意饮食,摄入一些对眼部有益的食物;建议患者经常进行适量的眼部保健运动等等。
总之,作为一名中医眼科医生,我不仅要善于运用中医诊疗技术,也要注重患者的健康教育。
通过综合的治疗和指导,帮助患者缓解眼部症状,改善眼睛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中医眼科师承工作总结
中医眼科师承工作总结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中医眼科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以其奇特的理论和方法,为眼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奇特的思路和方案。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中医眼科师承工作,通过与师傅的进修与沟通,我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并对中医眼科的特点和应用有了更深度的了解。
起首,在师傅的指导下,我学会了眼部疾病的中医诊断方法。
中医眼科强调望、闻、问、切四诊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观察眼部的外观、瞳孔对光反应、结膜和角膜的状况等,可以初步裁定疾病的性质和程度。
在诊疗过程中,师傅还教会了我如何运用中医经络学和五行学说,通过检查经络的流淌和五行的互相干系,进一步确定病因和病机。
这些方法的运用,使我在临床实践中能够提高准确率和诊断效果。
其次,我通过师傅的示范和指导,进修了中医眼科的治疗方法。
中医眼科治疗主要包括针灸、中药、中药贴敷等多种手段。
师傅教会了我如何在针灸治疗中选择穴位和操作技巧,如何运用中药材料制作中药贴敷等。
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中医眼科治疗的优势在于其奇特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针灸和中药的应用,可以改善眼部血液循环,调整眼部组织和器官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眼部疾病的效果。
最后,师傅还教会了我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在中医眼科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协作和信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师傅告知我,要耐心倾听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尊重患者的意见和体验,赐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关怀。
通过与患者的乐观沟通和沟通,我发现他们更允诺协作治疗和恪守医嘱,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满足度。
通过参与中医眼科师承工作,我不仅学到了中医眼科的理论和技术,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中医医学的博大精深和人文关怀。
中医眼科作为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对于眼部疾病的治疗有着奇特的优势和价值。
我将继续努力进修和探究,为更多需要中医眼科治疗的。
中医眼科师承工作总结
中医眼科师承工作总结自从担任中医眼科师承以来,我始终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通过与前辈交流、临床实践和不断研究更新的中医眼科理论,我在这一领域的工作逐渐取得了一些成果。
首先,在与前辈的交流中,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他们分享了他们多年的临床心得和治疗方法,这些经验对我指导很大。
通过与前辈的互动,我逐渐认识到在中医眼科的治疗中,传统的经络理论和五脏六腑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前辈们对患者负责任和爱心的态度,他们总是尽力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方案。
正是在这样的交流中,我受益匪浅。
其次,中医眼科领域的实践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在临床工作中,我尽量接触不同类型的患者,从常见病到疑难病例都不放过。
通过大量的实践,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治疗方法和方案。
同时,在每个病例中,我也会认真记录并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日后的临床实践。
实践的过程中,我也常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努力改进自己的治疗方法。
最后,我注重学习最新的中医眼科理论。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医眼科在理论和治疗方法上也在不断创新。
我常常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和培训,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并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同时,我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与其他中医眼科医师分享我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回顾过去的工作经验,我深深感到中医眼科的重要性和魅力。
我将继续不断学习、实践和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同时,我也会用心关注每一位患者,将他们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我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专业的实践,我能够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光明,为中医眼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眼科中医外治工作总结
眼科中医外治工作总结
眼科中医外治是中医传统治疗眼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外治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眼部病变,促进眼部组织的修复和恢复。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眼科中医外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下面我们就眼科中医外治工作进行一下总结。
首先,眼科中医外治工作注重个性化治疗。
在治疗眼部疾病时,中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不同的眼部疾病可能需要不同的外治手段,比如针灸、推拿、拔罐等,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其次,眼科中医外治工作强调综合治疗。
眼部疾病往往与全身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在进行外治时,中医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
比如对于一些患有眼部疾病的患者,中医医生可能会结合针灸、中药熏洗、食疗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以全方位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此外,眼科中医外治工作还注重病因病机的辨证施治。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机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在眼科中医外治工作中,中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辨别病因病机,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比如对于一些因肝火上扰引起的眼部疾病,中医医生可能会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以达到祛病根的目的。
总的来说,眼科中医外治工作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治疗水平,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幸福。
眼科中医外治工作总结
眼科中医外治工作总结
眼科中医外治是中医药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主要通过外治手段来治疗各种
眼科疾病。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眼科中医外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下面就来总结一下眼科中医外治的工作特点和经验。
首先,眼科中医外治非常重视病因的辨析。
在治疗眼科疾病时,中医医师首先
要明确病因,因为不同的疾病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所以在实践中,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结合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全面地辨别病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其次,眼科中医外治注重治疗手法的细致和精准。
眼科疾病的治疗需要医师手
法细致、精准,因为眼睛是人体最为敏感的器官之一,一丝不慎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医师需要小心翼翼地操作,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另外,眼科中医外治还注重治疗方法的多样化。
在治疗眼科疾病时,中医医师
不仅可以使用传统的针灸、推拿等手法,还可以结合中药熏洗、外敷等方法,以及一些特殊的眼部按摩、保健操等方法,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最后,眼科中医外治还注重治疗过程的舒适性。
在治疗眼科疾病时,中医医师
需要考虑患者的舒适度,因为眼科疾病往往会伴随着眼睛的疼痛、干涩、痒等不适感。
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医师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和安慰,让他们感受到治疗的温暖和舒适。
总之,眼科中医外治工作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
的疗效。
相信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眼科中医外治工作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简史《黄帝内经》最早《诸病源候论》巢元方等著包括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瞳神等部疾病。
《龙树眼论》是我国第一部有影响的眼科专书。
《目经大成》黄庭镜著《外台秘要》王焘著有关金针拨内障的最早记载《中医眼科六经法要》陈达夫著眼球结构:眼球由眼球壁和眼内容物组成。
眼的内容物有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他们与角膜一并称屈光间质。
眼球壁3层:眼球壁分为外、中、内三层。
(一)外层外层是由致密的纤维组织构成,故称纤维膜。
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白色的巩膜,二者移行处称角巩膜缘。
纤维膜坚韧而有弹性,具有保护眼内组织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
(二)中层中层为色素膜,因富含色素而得名。
因为含有丰富的血管,又称血管膜。
去除外层后,其外观状似紫色葡萄,故又称葡萄膜。
中层由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三部分。
(三)内层内层即视网膜。
位于脉络膜与玻璃体之间,前至锯齿缘,后至视乳头,分为色素层和感光层。
除色素层为色素上皮外,感光层为透明的薄膜。
具有感光和传导神经冲动的重要作用。
角膜分层及其特点能不能再生角膜的组织结构由前向后分为5层。
(1)上皮细胞层:是球结膜上皮的延续,由5—6层细胞组成,易与前弹力层分离,上皮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在无感染的条件下,一般24小时可以修复,不遗留瘢痕。
由于上皮层与球结膜上皮层相互连续,故病变时可以相互影响。
(2)前弹力层:是一层均匀一致无结构的透明薄膜,终止于角膜边缘,损伤后不能再生。
(3)实质层:占整个角膜厚度的9/10。
约由200层纤维薄板组成,薄板又由纤维柬组成,与角膜表面平行,排列极为规则,具有同等屈光指数,周围延伸至巩膜组织中,故炎症时可相互影响。
本层无再生能力,一旦伤,则为瘢痕组织代替。
(4)后弹力层:为一透明的均质膜,由胶原纤维所组成,在前房角处分成细条,移行于小梁组织中,损伤后能再生。
本层富有弹性,较为坚韧,角膜溃疡穿孔前常可见后弹力层膨出,甚至可持续数天之久。
(5)内皮细胞层:为整齐的单层内皮细胞组成。
本层与虹膜表层相连,具有角膜-房水屏障功能,正常情况下,房水不能透过此层渗入角膜组织中。
内皮细胞损伤后易引起基质水肿。
本层在成年后损伤不能再生,缺损区主要由邻近的内皮细胞扩展和移行来覆盖视网膜组织分层视网膜组织由外向内可分为10层。
即①色素上皮层;②视细胞层(杆体、椎体细胞层);③外界膜;④外颗粒层;⑤外丛状层;⑥内颗粒层;⑦内丛状层;⑧神经节细胞层;⑨神经纤维层;⑩内界膜。
主要感光细胞及其作用第一神经元为光感受器细胞,是一种特殊分化的神经上皮,由两种细胞组成,一种形状如圆锥状,称视锥细胞,具有感受强光和辨别颜色的作用,,主要分布在黄斑部,故黄斑区的视力最为敏锐。
另一种细胞形状如杆状,称为视杆细胞,具有感受弱光的作用,主要分布在视网膜周边,越近黄斑区越少,至黄斑中心凹时没有这种细胞。
房水的循环途径房水由睫状突产生后,由后房经过瞳孔进入前房,再经前房角的小梁网进入巩膜静脉窦,再进人眼的静脉系统。
(睫状突→房水→后房→瞳孔→前房→小梁→房水静脉)眼的附属器眼的附属器包括眼眶、眼睑、结膜、泪器和眼外肌。
房角的结构前房为角膜的后面与虹膜和瞳孔区晶状体的前面所围成的间隙。
前房中央部最深,约3毫米,周边部渐浅。
前房最周边处为前房角,前房角的前壁为角巩膜缘,后壁为虹膜根部和睫状体的前面。
后房为虹膜后面、睫状体的内面与晶状体之间形成的环形间隙。
视网膜动静脉的比例 2:3视网膜静脉与动脉分布—致,动脉颜色较红,管径较细;静脉颜色较暗,管径较祖,二者之比约为2:3。
明目退翳法:本法是用具有退翳作用的方药,以消退角膜混浊的眼科独特治法。
常用药有蝉蜕、秦皮、谷精草、木贼、密蒙花、石决明、珍珠母、蒺藜、青葙子、蛇蜕、海螵蛸等。
代表方如消翳汤。
适应症:翳证瘢痕五轮学说(一)肉轮指胞睑。
包括解剖学之眼睑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睑板和睑结膜。
胞睑在脏属脾,脾主肌肉,故称肉轮。
因脾与胃相表里,所以,肉轮疾病常责之于脾胃。
(二)血轮指两眦。
包括解剖学之眦部皮肤、结膜、血管及内眦的泪阜、半月皱襞和泪点。
上、下眼睑鼻侧联合处交角钝圆,称大眦,又名内眦;颞侧联合处交角锐小,称小眦,又名锐眦或外眦。
两眦在脏属心,心主血,故称血轮。
因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血轮疾病常责之于心和小肠。
(三)气轮指白睛。
包括解剖学之球结膜和前部巩膜。
白睛在脏厉肺,肺主气,故称气轮。
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气轮疾病常责之于肺和大肠。
此外,白睛环绕黑睛周围,紧密相连,一旦发生病变,容易相互影响。
(四)风轮指黑睛。
近代主要指解剖学之角膜。
黑睛在脏属肝,肝主风,故称风轮。
因肝与胆相表里,所以,风轮疾病常责之于肝胆。
此外,黑睛之后为黄仁,黑睛与黄仁之间充满神水,瞳神位于黄仁中央,故当黑睛疾病之病邪深人时,容易影响黄仁、神水,并波及瞳神。
(五)水轮指瞳神。
狭义的瞳神专指解剖学之瞳孔;广义的瞳神不仅指瞳孔,还包括葡萄膜、视网膜、视神经以及房水、晶状体、玻璃状体等。
“水轮”一般多指广义的瞳神,是眼能明视万物的主要部分。
五轮学说原主张瞳神在脏属肾,肾主水,故称水轮。
因肾与膀胱相表里,所以水轮疾病责之于肾和膀胱。
瞳神紧小辩证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瞳神紧小指瞳神失去正常之展缩功能,持续缩小,甚至缩小如针孔,并伴抱轮红赤,黑睛后壁有沉着物,神水混浊,视力下降的眼病。
[临床表现]突发眼珠疼痛或肿胀,眉棱骨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等症;或伴关节酸楚疼痛等[辨证论治](一)肝经风热[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新制柴连汤加减(二)肝胆火炽[治法]清泻肝胆。
[方药]龙胆泻肛场加减。
(三)风湿夹热[治法]祛风除湿清热。
[方药]抑阳酒连散加减。
(四)虚火上炎治法滋阴降火方药知柏地黄丸绿风内障临床表现治则治疗方法绿风内障是以头眼胀痛,眼珠变硬,瞳孔散大,瞳色变绿,实力锐减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眼病。
[临床表现]先兆期:时有傍晚视物昏蒙,虹视,患眼同侧额部疼痛及鼻根酸胀,休息后各症缓解或消除。
急性发作期:头眼剧烈胀痛,畏光流泪,视物不清,或视力骤降,虹视。
常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辩证论治(一)风火攻目[治法]清热泻火,平肝熄风。
[方药]绿风羚羊饮加减(二)痰火郁结[治法]降火逐痰[方药]将军定痛丸加减。
(三)气火上逆[治法]疏肝解郁,泻火降逆。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正常眼压的数值正常眼压的范围为11~21mmHg。
眼的屈光系统分哪几部分眼的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体和玻璃体。
黑睛疾病有哪些聚星障、花翳白陷、凝脂翳、混睛障、宿翳等聚星障:聚星障是黑睛上生多个细小星翳,伴涩痛、畏光流泪的眼病。
花翳白陷:花翳白陷是以黑睛生翳,灰白混浊,四周高起,中间低陷,形如花办为主要特征的眼病。
凝脂翳是黑睛生翳,表面色白或黄,状如凝脂,发病迅速,多伴有黄液上冲的急重眼病。
混睛障是指黑睛深层呈现一片灰白翳障,混浊不清,漫掩黑睛,障碍视力的眼病。
宿翳是指黑睛疾患痊愈后结成瘢痕翳障,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无赤痛畏光的眼病。
视衣脱落的临床表现?自觉症状:发病前常有黑影飘动或闪光感;视物可有变形、弯曲,不同程度视力下降或有幕状黑影逐渐扩大,甚至视力突然下降。
眼部检查:可见玻璃体混浊,或液化;脱衣的视网膜呈灰白色隆起,血管爬行其上;严重者可见数个半球状隆起,或呈宽窄不等的漏斗形,甚则漏斗闭合不见视盘;裂孔大小不一,形状各异。
高风内障(视网膜色素变性)中西医病因中医:[病因病机]一、禀赋不足,命门火衰。
二、肝肾亏损,精血不足。
三、脾胃虚弱,清阳不升。
西医:目前认为视网膜色素变性是由于色素上皮内高度发育的吞噬酶系统有缺陷致使光感受器细胞外节,尤其是视杆细胞外节的吞噬作用出现缺陷,影响了外节的新陈代谢,脱落的盘膜堆积,可能成为自身性抗原,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这种色素上皮的缺陷与遗传有关。
此外,尚有内分泌障碍,微量元素铜铁代谢异常,营养障碍及视网膜脉络膜硬化等假说。
络损暴盲(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诊断要点[诊断依据]1.中老年发病者常有高血压等病史,青年发病者常有反复发作的眼前黑影及视力障碍史。
2.眼前有黑影或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双眼散瞳检查,可见周边视网膜有出血、渗出、机化及血管白鞘。
3.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有助于诊断。
暴盲的分类脉阻暴盲络损暴盲(络瘀暴盲)目系暴盲名词解释色觉色觉是视觉功能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视网膜锥细胞的特殊感觉功能。
正常人视觉器官能辨识波长380-760 um的可见光,由紫、蓝、青、绿、黄、橙、红7色组成。
老视老视是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导致晶状体的生理性调节力减退二发生近视力减退的现象。
俗称老花眼。
视瞻有色(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瞻有色是指外眼无异常,唯视物昏蒙不清,中心有灰暗或棕黄色阴影遮挡,或视物变形的内障眼病。
青盲(视神经萎缩)青盲是指眼外观正常,视盘色淡,视力渐降,甚至盲无所见的内障眼病。
睛障(混睛障??)混睛障是指黑睛深层呈圆盘状灰白色混浊翳障,障碍视力的眼病。
金疳(泡性结膜炎)是指白睛表层生玉粒样小泡,周围绕以赤脉的眼病。
漏睛(慢性泪囊炎)是以内眦部常有粘液或粘液自泪窍泌出为临床特征的眼病。
近视的诊断[诊断依据]1、远视力减退,近视力正常;或有视疲劳症状。
2、高度近视者眼前常有黑影飘动,眼球突出。
3、验光检查为近视。
视疲劳的病因病机1、久视劳心伤神,耗气损血,目中经络涩滞2、肝肾精血亏损不足,筋失所养,调节失司。
针眼的治疗[辨证论治]对本病的治疗,原则上在未成脓者,内外兼治。
已成脓者,当促其溃脓或切开排脓。
一、内治(一)风热客睑[主证]病初起,局部微有红肿痒痛,并伴有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等,舌苔薄白,脉浮数。
[证候分析]风与热邪皆能作痒,风胜、热胜亦皆致肿。
今风热之邪客于胞睑,故胞睑红肿而痒。
所见全身症,均为风热袭表之征。
[治法]疏风清热,消肿散结。
[方药]银翘散加减。
本方以薄荷、豆豉、荆芥、桔梗、牛蒡子疏风解表,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配竹叶、芦根、甘草以助清热。
本病初起证偏风重者,可加桑叶、菊花;证偏热重者,可去荆芥、豆豉,加黄连、黄芩以助清热解毒。
(二)热毒壅盛[主证]胞睑局部红肿,硬结较大,灼热疼痛,伴有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苔黄脉数等。
[证候分析]脾胃蕴热,积久热毒上攻胞睑,阻滞脉络,营卫失调,故疖肿红赤掀痛。
内热重,故伴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苔黄脉数等症。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
(三)脾虚夹实[主证]针眼反复发作,但诸症不重。
[证候分析]原患针眼,余邪未清,脾胃伏热,不时上攻胞睑,阻滞脉络,或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正气不固,时感外邪,以致本病反复发作。
由于正气虚,邪气不盛,故诸症不重。
[治法]健脾益气,扶正祛邪。
[方药]宜选四君子汤为基础,酌加当归、白芍、山楂、神曲、麦芽等,健脾益气,和血消滞,配伍解毒排脓之晶,使其标本兼顾,以收扶正祛邪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