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简史 (1)
中外教育简史(中国)
四、墨子教育思想
1、论教育作用
“染丝说”:以染丝为例,说明了环境和教育对人性形成的影响。 在他看来,人性不是命定的,先天的人性不过如待染的素丝,有什 么样的环境与教育,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人。
2、论教育目的和内容
教育目的:主张培养“贤士”(又称“兼士”),具体标准是 “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造成官学衰落的直接原因:1、世袭制度造成贵族不
重教育;2、贵族统治力量衰落;3、动乱阶段,战争 频繁。 私学的兴起发端于春秋中后期,最直接的原因是学术 下移与士阶层的崛起。
私学的首创者是包括孔子在内的孔子时代的一批教育家,
而孔子是最早创办私学的群体中的杰出代表。孔子创办私学 是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学术平民化、知识普及化的开端。 私学始于春秋盛于战国,对教育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儒、墨、 道、法四家私学。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一、学术下移与士阶层崛起
学术文化开始挣脱官守的藩篱,向民间扩
散。而士阶层在这次学术扩散中起到了桥梁 和急先锋的作用。
在士的构成中,没落贵族子弟与庶民上升的士
是最基本的两大类。
二、官学的衰落与私学初兴
春秋战国之际,经济、政治的大变革反映在教
育上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学在官府”的教育正 走向衰落,新的教育组织形式——私学开始兴起。
儒家私学到了战国时期开始走向分化,其 中影响最大的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孟氏之儒” 和以荀子为代表的“孙氏之儒”。 儒、墨两家在战国时并称为“显学”。 庄子崇尚自然,追求个人精神的解脱,在 教育上主张培养“真人”、“至人”,即一 种无功、无名、无情的完全自由的人物。 西周官学与诸子私学的差别: 1、社会基础不同。西周官学建立在土地国 有的经济基础和奴隶主贵族占统治地位的阶 级基础之上;私学则建立在土地私有的个体 经济和新兴地主阶级为首的包括农、工、商 等自由民在内的阶级联盟基础之上。
中外教育简史知识点
中外教育简史知识点第一章从非形式化教育向形式化教育的转变第一节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概况重点、难点: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学校教育的特点及教育的阶级性一、教育的起源:有几种不同的观点:1、生物起源论: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提出,英国教育家沛.西能页持同样的观点。
认为教育现象可超越人类社会范围之外,甚至在人类以前,教育就早已在动物界存在。
教育从其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
是与种族需要相应的,是种族生活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
2、心理起源说(模仿起源说):美国教育史专家保罗.孟录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
模仿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本质。
3、劳动起源说:苏联前教育家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论断而提出。
其论据是:第一,原始人教育的需要产生于劳动与生活过程中经验传递和相互协调的需要。
第二,人类的劳动也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二、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的实施1、教育性质——儿童公有。
教育只有社会性,没有阶级性。
受教育权人人平等。
2、学习内容——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知识与技能。
3、学习方式——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
第二节世界早期学校的出现一、古代埃及的学校古埃及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即在古王国末期产生了学校。
当时的学校有以下类型:1、宫廷学校:设在宫廷里,专供王子获高级官吏子弟就学,以培养奴隶主国家的高级文武官吏为主要任务,是古埃及最早出现也是最高一级的学校。
2、寺庙学校:设在寺庙里,寺庙的僧职也是该校教师。
既培养一般官吏也我皇帝培养修建宫殿、陵墓、寺庙及医治疾病的人员。
3、文士学校:一般设在文士家里,也可在露天。
是比较初级和启蒙性的学校。
上述学校均强调机械背诵,反复练习,严酷体罚。
二、古代印度的学校古印度的教育史与种姓制度和宗教制度密切在一起的。
(一)婆罗门的教育1、家庭教育:吠陀时期极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背诵《吠陀经》。
父亲权力极大,拥有对子女的教育权。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
精心整理中外教育简史1孟子的人性论是——性善论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3()被公认为全世界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首先提倡有教无类思想——孔子4()是原始文化科学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巫师5东汉时期,()是一种专门学校,作为一种办学的新兴形式,为后代专门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鸿都门学6()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
——孔子7()最早发现光的直线行进这一基本光学原理,由此探讨了一系列光学问题,并做了类似“小孔成像”8 9 1011” 1213141 23西周“4512345学堂6()成为继孔子后的又一位大教育家,成为南宋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朱熹7我国大学最早招收女生的是——北京大学81872年出发的留美幼童是近代中国政府派出的首批留学生,他们的成行得力于()的倡导。
——容闳9()在定县乡村教育实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
——晏阳初10()提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陈鹤琴11()首先在学校中实行“分斋教学”,开了文理教学分科设置和建立主副科制度的先河,对后世中外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胡瑗121927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决定以()取代教育部制。
该制是将全国最高学术机关和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合为一体的制度。
——大学院制13在革命根据地中,毛泽东直接创办的教育机构是()。
——湖南自修大学14有“汉代孔子”之称的(),首先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以后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董仲舒15()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
——严复161940年10月,我国第一所独立的公立幼稚师范学校——()诞生。
——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17________提出了改造社会要从乡村着手的“乡治”主张,即“乡村建设”理论。
中外教育简史 上卷
第一章中国原始时期教育1、中国原始教育起源的两重需要2、原始时期教育的主要内容3、中国原始教育的主要特点4、①五帝时期的“大学”——“成均”的含义: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成均”,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五帝时代的“大学”,相传先王在“成均”用酒款待地位低贱的“效人”,并宣讲教令,举行一些集体性的祭祀活动②“成均”的内容:“成均”是传说中五帝时代的学校。
“成均”的本义是指平坦、宽阔的场地,并且是经过人工加工的,很可能是指原始部落居住区内的广场。
这类广场在收获季节用于堆积收获物,同时,也是全体氏族成员聚会、娱乐、举行宗教祭祀活动,或向氏族成员宣告首领教令及决定的场所。
“成均”的教育以乐教为主。
5、虞痒之学:虞舜时代便有“痒”这种教育机构。
“痒”的本义是饲养家畜的地方,后来又变为储存谷物之处,故又名“米廪”,在原始社会中可能由老人负此责任,并附带教育儿童和青年,后又发展为养老之所6、大房子:中国教育产生的必然性原始时期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国原始教育的特征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1、西周教育行政体制①“学在官府”的概念②“学在官府”的设立情况2、西周的官学系统①西周中央及地方官学的名称②西周官学设置的理想化色彩3、西周教育的主要内容①“六艺”内容②“六艺”教育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瞽宗学在官府六艺关于学校产生的三个条件①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发展,出现了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员②随着教育的逐渐复杂,出现了专门进行管理的人员③随着文化知识的不断丰富,需要建立有计划的专门教育机制,又为教育提供了较丰富的内容掌握西周的官学系统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1、官学衰落与私学勃兴①官学衰落的原因②西周官学与诸子私学的区别③私学兴起的社会背景④诸子百家与私学的关系2、孔子的教育思想①有教无类②因材施教③孔子论教育作用④“六经”⑤孔子启发式教学原则⑥孔子学思并重的教学思想3、孔子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4、孟子的教育思想①孟子论“大丈夫”的标准②“五伦”教育③孟子“性善论”与教育作用论④孟子论到的教育的原则和方法5、荀子的教育思想①②③④6、①②③④7、①②③④8、①②③④第四章从秦统一到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制度第五章历代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第六章晚清的教育第七章民国时期的教育。
中外教育史(第一章)
中外教育史(第一章)一、问题:斯巴达、雅典教育的异同?雅典教育繁荣的原因及历史启示?1.斯巴达、雅典教育的异同?答:斯巴达和雅典是古希腊两个最强大最具代表性的城邦国。
其教育各具特色,对古希腊以及近代欧美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比较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对认识古希腊以及近代欧美教育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本文拟对古希腊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作以比较,以期达到深刻认识、相互借鉴之目的。
一、斯巴达教育概述斯巴达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南端。
这个地方海运不便,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地利,但是土地肥沃,有发展农业的良好基础,因而斯巴达逐渐成为诸城邦中最大的农业奴隶制国家。
斯巴达人是多利安人的一支,本属外来民族,征服了当地居民之后,便实行残酷、严格的军事化管理。
在斯巴达的境内,居民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斯巴达人。
他们属于统治者,是正式公民,人口不到3万。
第二等级是希洛人。
他们是被征服的奴隶,属于被统治阶级,人口大约有25万之多。
第三等级是庇里阿西人。
他们居住在边境,有人身自由,但无政治权利,属于自由民。
这三个等级的人,不能交换地位,属于什么等级的人,永远就属于什么等级,不能改变。
为数不多的斯巴达人要统治那么多的奴隶和自由民,不得不实行全民皆兵的责任军事化管理,不得不进行军事化的训练。
这就决定了斯巴达的教育性质属于农民加军人的教育。
为了适应这种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需要,斯巴达人高度重视教育,建立了以培养勇猛善战的军人为目的的教育制度。
这种教育不重视人的智慧的培养,十分重视军事训练,他们把培养忠于祖国、勇敢善战、对奴隶残暴的军人作为教育目标。
教育由国家控制,家庭几乎不承担教育任务。
孩子出生后,由部落的长老检查身体状况。
身体健康的孩子就留下来,由父母抱回家抚养,体弱病残的孩子就被扔到山谷里。
在家庭教育中,由父母和保姆负责,主要任务是让孩子健康成长。
7岁到18岁的男孩被送到国家建设的军事教育场所,过兵营生活。
在这10年中,他们要接受严格、单调的军事体育训练,强制的政治道德灌输,严酷的身心磨练,以求形成勇敢、坚韧、顺从和爱国的品德,成为勇敢、坚韧的爱国战士。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_⾃考笔记⾃考资料科⽬:中外教育简史1.1.“成均”1.2.“虞庠之学”2.1.校2.2.“六艺”3.1.⽂⼠3.2.五伦3.3.《⼤学》3.4.《学记》4.1.书同⽂4.2.⾏同伦4.3.颁挟书令4.4.黄⽼之学4.5.焚书坑儒4.6.⽞学4.7.汉代“太学”4.8.汉代“宫邸学”4.9.鸿都门学4.10.国⼦学4.11.国⼦监4.12.隋朝监属五学4.13.六学⼆馆4.14.学⽥制4.15.三舍法4.16.升斋积分4.17.社学5.1.三纲五常5.2.“必仁且智”5.3.《上仁宗皇帝⾔事书》5.4.《进学解》5.5.《三经新义》5.6.朱⼦读书法5.7.⽩⿅洞书院揭⽰5.8.⼋股⽂6.1.马礼逊学堂6.2.宁波⼥塾6.3.魏源6.4.洋务教育6.5.《劝学篇》6.6.中体西⽤6.7.癸卯学制6.8.严复6.9.梁启超6.10.维新教育7.1.《对于教育⽅针之意见7.2.壬⼦⼀癸卯学制7.3.⼤学院制7.4.国⽴幼稚师范学校7.5.庚款兴学7.6.留法勤⼯俭学7.7.国⽴中学7.8.抗⽇军政⼤学7.9.黄埔军校7.10.陈鹤琴1-1.智者1-2.“七艺”1-3.“苏格拉底法”1-4.“⼗⼆铜表法”1-5.亚⾥⼠多德1-6.柏拉图1-7.西塞罗1-8.昆体良2-1.教会学校2-2.修道院学校2-3.⼤教堂学校2-4.堂区学校2-5.宫廷学校2-6.骑⼠教育3-1.⽂艺复兴运动3-2.“快乐之家”3-3.伊拉斯谟3-4.《巨⼈传》3-5.蒙⽥3-6.马丁·路德3-7.加尔⽂3-8.耶稣会4-1.⽂法学校4-2.公学4-3.“学园”4-4.“星期⽇学校”4-5.“导⽣制”4-6.“新⼤学运动”4-7.《国家教育论》4-8.《费⾥教育法》4-9.巴西多4-10.柏林⼤学4-11.贺拉斯·曼4-12.《⽑雷尔·拨地法》4-13.昆西教学法4-14.福泽喻吉4-15.《学制令》5-1.《⼤教学论》5-2.泛智教育5-3.《教育漫话》5-4.“⽩板说”5-5.《爱弥尔》5-6.《林哈德和葛笃德》5-7.《普通教育学》5-8.《⼈的教育》5-9.“恩物”5-10.《教育论》6-1.现代教育制度6-2.现代学制6-3.现代教育⾏政体制6-4.教育系统6-5.综合中学6-6.双轨制7-1.“新学校”7-2.蒙台梭利。
中外教育简史识记(专插本书籍)1-5章
上编中国教育简史第一章原始社会和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一)中国教育的起源和古代学校的萌芽(1)中国原始教育的社会性P5:1.原始教育不具有阶级性2.原始社会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3.原始社会的教育水平极端低下。
(2)原始教育的主要内容(原始教育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1.早期的生产劳动教育2.早期的社会生活教育3.原始宗教活动中的教育(二)学在官府: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在这种体制下,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师不分,官吏既是教育行政官员,也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学校的教师。
西周官学系统已有较完备的制度,分两类:一类是国学,一类是乡学“国学有大小学两级,内容以六艺为纲,大学以礼乐射御为重点,小学以书数为重点。
学在官府完成了从原始教育向专门的学校教育的过渡。
辟雍:西周天子大学的统称,又称太学庠(xiang):为虞舜之学,古籍所记载的虞舜之学就是原始社会末期的“学校”名称。
虞舜之学:虞舜时代便有“庠”这种教育机构。
“庠”的本义是饲养家畜的地方,后来又变为储存谷物之处,故又名“米廪”,在原始社会中可能由老人负此责任,并附带教育儿童和青年,后又发展为养老之所,并负一部分教育责任。
序P7:夏朝学校。
军事教育是夏序的重要教育内容。
重戎尚武是夏朝教育主要特点。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六艺:西周教育内容,以“六艺”为纲。
即礼、乐、射、御、书、数。
又有“大艺”、“小艺”之分。
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书、数作为小艺,是小学的课程。
六艺内容P11:西周教育内容,以“六艺”为纲。
即礼、乐、射、御、书、数。
又有“大艺”、“小艺”之分。
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书、数作为小艺,是小学的课程。
礼是大学中的重要课程,乐是综合艺术课,射御是军事训练课,书数是基础文化课,书指文字,数指计算,算法。
【礼】:包括世袭等级制度,伦理道德规范和礼节。
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乐】:包括诗歌,音乐,舞蹈。
1中外教育简史 第一讲
原始宗教活动
(三)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原始社会的教育不具有阶级性 2.原始社会的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3.原始社会的教育水平极端低下,内容简单 4.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
二、古代学校的萌芽
(一)学校产生的条件 1.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体脑分工为 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2.政治上,氏族首领的民主推选转变为世袭,提出 了进行贵族教育的必要性。 3.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培养专门人才进行管理。 4.文化上,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文字的形成,为学 校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
三、西周的教育制度
(一)西周的社会 (二)西周的教育制度 (三)西周的教育内容
(一)西周的社会
特点:“学术官守”——“学在官府” 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在这种体制下,学校设 在官府之中,官师不分(政教合一、官师一体)。 原因分析 根本原因:奴隶主贵族专政“刑不上大夫,礼不下 庶人。” 客观原因:“唯官有书”、“唯官有器”、“唯官有 学”。只有贵族子弟享受教育的权利,庶人与平民都没 有受教育的权利。
仓颉造字
《说文解字序》中记载:"仓颉之初作书, 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 即谓之字。"
象形文字
(二)古代学校的类型:“成均”、“痒”、 “序”、 “瞽宗” ①成均,五帝之学。 (董仲舒《春秋繁露》) ②米廪,有虞氏之庠也。 (《禮.明堂位》)
1.2
夏、商、西周的教育
一、夏朝学校的雏形 1.夏代教育——为政尚武 2.夏代可能有了“序”、“校”学校的雏形。
夏商、西周时 期的教育 西周教 育 教育体系 乡学 教育制度的特点 西周的教 育内容
学在官府 官师不分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够理解原始社 会教育的特点;了解我国学校教育的萌芽;理解夏、 商、西周的学校教育的特征;掌握西周的学校教育 制度及特点。 教学重点:本讲的重点是教育的起源与学校产生的 原因;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以及西周学校教育的特 点。
中外教育简史 上卷
第一章中国原始时期教育1、中国原始教育起源的两重需要2、原始时期教育的主要内容3、中国原始教育的主要特点4、①五帝时期的“大学”——“成均”的含义: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成均”,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五帝时代的“大学”,相传先王在“成均”用酒款待地位低贱的“效人”,并宣讲教令,举行一些集体性的祭祀活动②“成均”的内容:“成均”是传说中五帝时代的学校。
“成均”的本义是指平坦、宽阔的场地,并且是经过人工加工的,很可能是指原始部落居住区内的广场。
这类广场在收获季节用于堆积收获物,同时,也是全体氏族成员聚会、娱乐、举行宗教祭祀活动,或向氏族成员宣告首领教令及决定的场所。
“成均”的教育以乐教为主。
5、虞痒之学:虞舜时代便有“痒”这种教育机构。
“痒”的本义是饲养家畜的地方,后来又变为储存谷物之处,故又名“米廪”,在原始社会中可能由老人负此责任,并附带教育儿童和青年,后又发展为养老之所6、大房子:中国教育产生的必然性原始时期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国原始教育的特征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1、西周教育行政体制①“学在官府”的概念②“学在官府”的设立情况2、西周的官学系统①西周中央及地方官学的名称②西周官学设置的理想化色彩3、西周教育的主要内容①“六艺”内容②“六艺”教育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瞽宗学在官府六艺关于学校产生的三个条件①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发展,出现了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员②随着教育的逐渐复杂,出现了专门进行管理的人员③随着文化知识的不断丰富,需要建立有计划的专门教育机制,又为教育提供了较丰富的内容掌握西周的官学系统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1、官学衰落与私学勃兴①官学衰落的原因②西周官学与诸子私学的区别③私学兴起的社会背景④诸子百家与私学的关系2、孔子的教育思想①有教无类②因材施教③孔子论教育作用④“六经”⑤孔子启发式教学原则⑥孔子学思并重的教学思想3、孔子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4、孟子的教育思想①孟子论“大丈夫”的标准②“五伦”教育③孟子“性善论”与教育作用论④孟子论到的教育的原则和方法5、荀子的教育思想①②③④6、①②③④7、①②③④8、①②③④第四章从秦统一到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制度第五章历代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第六章晚清的教育第七章民国时期的教育。
中外教育简史第一章上
教师:胡旭红 短号:651996
第一章 我国教育制度发展和变革
❖ 第一节 中国古代官学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 一、教育的产生 ❖ 思考:教育何时产生 ,为什么 ❖ “自有人生,便有教育。”
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生产劳动教育
(二)生活习俗的教育提库纳族部落少女成年仪式第一个步 骤是剪头发。旁边还有很多族人在吹
商代的学校
❖ 商代历史较长,生产力日益提高,文化更加丰富,科
技已相当发达。商后期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一
带),故商代又称为殷代,或称商殷。殷商已有学校
教育制度,并为考古出土的文物所证实。 ❖ 商代已经有了“序”、“庠”、“学”和“瞽宗”四种学校了。
“庠”、“序”是从夏代继承发展而成,其教学内容更为扩 充,学习祭祀活动中的礼乐和学习军事活动中的技术就 成为当时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庠”和“序”就成为培养 军事人才的学校。
活中的相互关系。这就是
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原始礼
仪的教育。
(三)原始宗教的教育
❖ “图腾和禁忌”方面教育
❖ 所谓“图腾”即是氏族的徽号和保护神,受到敬仰和膜
拜。 ❖ 《尚书·舜典》曾记下一位乐师讲的话:“予击石拊(fǔ)
石,百兽率舞。”(我敲击石磬,成群的野兽就跟着跳 舞。)这里记的乃是原始社会的一种化装舞蹈——“图 腾舞”。原始社会的氏族往往以兽为图腾,相信它能供 给本氏族的生活需要,能够驱除灾害。相传黄帝部落 曾号为“有熊氏”,可能以“熊”为图腾。夏后氏的祖先可 能以“龙”为图腾。
❖ 图腾崇拜以及由此派生的仪式、禁忌、 歌舞和神话故事,是氏族形成以后进行 思想道德文化习俗教育的重要形式。
(四)原始艺术的教育
•氏族公社成员为了调节精 神、增强体质、喜庆丰收、 祝贺胜利、欢度节日、表示 友好,均有歌舞表达;遇有 哀伤抒发感情,也体现在歌 舞中。歌唱舞蹈反映原始生 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极其广 泛既是娱乐形式,又能发挥 传授知识,宣传习俗的教育 作用。艺术教育不局限于歌 舞,还有绘画和雕刻。
2022年10月《中外教育简史》真题试题及(一)
2022年10月《中外教育简史》真题试题及(一)2022年10月《中外教育简史》真题解析(一)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A.孝B.礼C.忠D.仁2.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是谁()A.王充B.董仲舒C.贾谊D.郑玄3.韩愈的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教育家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A.人才思想B.教学思想C.师道思想D. "性三品"思想4.第一部在全国实施的学制是哪一部?()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C.壬子学制D.癸丑学制5.陶行知最早创办的学校是:()A.晓庄学校B.育才学校C.山海工学团D.自然科学园6.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A.智育B.美育C.劳动教育D.军事体育7.埃拉斯谟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 )人文主义教育家。
A.英国B.法国C.尼德兰D.意大利8.美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摩雷尔法》旨在资助各州大办( )学院。
A.民族B.赠地C.商贸D.社区9.洛克认为人的好坏乃是( )的结果。
A.先天禀赋B.后天教育C.环境影响D.上帝决定10.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的第3个阶段是()。
A.联合B.系统C.运用D.明了二、填空题(共15题,共30分)1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__________________的需要和人类___________ 的需要。
1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13."立五经博士"的文教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统治的时期确立的。
14.《___________》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它的是南北朝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外教育简史
中外教育简史古希腊教育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教育思想为标志,希腊教育思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
青少年时期,苏格拉底继承父业,以雕刻为生。
以后,他致力于讲学,在各种场合与人交谈、辩论,探讨政治、社会和道德问题,以这种方式培养了一批学生,其中包括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
苏格拉底虽长期从教,但既没有开办过学校,也未写过任何著作。
后人对其思想的了解和研究,主要依据他的学生(特别是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
论教育价值与意义(-)“智德统一”论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他提出的“智德统一”论。
根据他的观点,人与宇宙万物一样,同是神的创造物,所不同的是,神不仅创造了人的肉体,而且为人安排了灵魂。
人的一切知识、智慧和道德都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都是灵魂的属性。
因此,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
他认为、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
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人才能趋善避恶。
这即是说,有道德的行为之所以发生,首先是因为行为的发生者具有道德的知识,如果行为的发生者不具有道德的知识.便不可能作出道德的行为。
论教育目的苏格拉底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通宵专业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具备高尚品德的政治家。
主张通过教育培养治国之才。
论美德与知识基于此,苏格拉底明确指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
”而在苏格拉底的思想中,知识就是智慧。
所以,知识即美德也就意味着智慧即美德。
(二)“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法的特点在于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一切错误和模糊的认识,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
“苏格拉底法”就是这样一种教师与学生交谈、辩论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包括四个步骤:(1)反讽。
教师通过巧妙的连续诸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认识中所存在的错误、混乱和模糊。
只有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时,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也才有可能学习知识。
中外教育简史-第一章
(三)古代印度
古印度文字
古印度佛教文化
18
古代印度的学校
古印度的教育史与种姓制度和宗教制度密切在一起的。 1.婆罗门的教育 A.家庭教育:吠陀时期极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是背诵《吠陀经》。父亲权力极大,拥有对子女的教育权。
B. 古儒教育:所谓古儒,是一些对经义粗具研究的人,他 们兼具笃信梵天而又能阐述经典的双重品质。他们周游各地,教
学校的雏形出现,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而是一种政教合一 的场所。
21
(二)学校教育制度的初建
公元前17世纪,我国商朝建立,此时,文字已经 产生,学校教育机构有庠、序、学、瞽宗四种。 庠:逐渐成为实施教化的一种社会教育机构。
序:逐渐由“习射”转向“习礼”为主。
学、瞽宗:特创的新型教育机构,以礼乐教育为主要 内容。
8
最初学校产生的原因
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 国家的形成。 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 现。 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9
(一)古埃及
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的下游,公元前3000年 左右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在古埃及社会,法老(即皇帝)的权力 至上,全国土地归他所有,由他分给贵族和僧侣。
22
(三)学校教育的初步发展
1.西周社会概况:公元前11世纪,周朝建立,从周王朝建立 到公元前770年是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其主要标志 是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制的建立。 2.西周的学校教育制度 A.类型:分国学、乡学两种。前者是设在王都的学校,有小、 大两级。后者是设在王都郊外、六乡行政区中的地方学校。 B.教师:“官师合一”即教师由政府官员兼任。 C.教学内容: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按其内容的性质, 属于政治教育的范围。射御是军事教育方面的内容。书数是基础 文化课。 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是奴隶社会制度的产物,在它的发 展初期,是一种注意在实用性的基础之上,文武兼备,知能兼求、 德智体等方面都等到发展的教育。
中外教育简史串讲笔记(1)
的儒学理论史称(程朱理学)。
文,他着重阐明 “大学之道 ”——大学教育的纲领 , 的《法卢法案》中关于教会对学校的特权,取消 Z-]#v
7、朱子读书法六条目是 :(循序渐进 ),熟读精 因此被认为是与论述大学教育之法的《学记》互 公立学校的宗教课,改设道德和公民教育课等。 3、试述汉代“独尊儒术 ”的政策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19、中世纪西欧晚期的城市学校有两类 ,一类是 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西塞罗在〈论雄辩家〉 须先受教育,规定士子在学三百日方准考试。考 种途径:一是从太学生中挑选;二是从地方官吏
基尔特学校,另一类是(行会学校 )。!J(h-M(H7|;r 一书中详细阐述了雄辩家的教育思想。他认为雄 试内容先策、次论、次诗赋 ,三场通考决定去取 。 中晋升。无论哪种途径,均以通晓儒经为标准。
20、1833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提案( “教育 补助金案”),以资助发展教育 ,表明国家控制教 育开始成为英国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辩家应该是一个就目前的任何问题都能按规定的 模式,脱离讲稿,拌以恰当的姿势,得体而审慎 地进行演讲的人。他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就在于 培养这样的雄辩家,而雄辩家最本质的特点是能
15、杜威提出了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 士教育相结合的一种特殊家庭教育形式,学习内 富后教、为民制产、强本节用。 :X#[/g:X6\"n&u3 .^:@#s,M1 s0 L5 Y5|%f+T3L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9 u3{1T!\9 h-c0[(U G
容以“骑士七技”为主,轻视读书、写字、计算等 p:I,^g&R
种关系。 02 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 ,人人都可以 入学受教育。 !J%P#J+\"I)?;e5 W'Q5k$o 1、六书:诗。书。礼。乐。易。春秋。 2、三大文教政策: 1.“推明孔氏,抑黔百家 ”。2. 兴太学以养士。 3.重视选举,任贤使能。 3、墨子:墨翟。宋国人 ,一说鲁国人 。约在公元 前468 年到公元前376 年间。基本上生活 、活动 在战国初年。 4、存天理、灭人欲:是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 。所 说的“天理”,是指以 “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 道德。所说的 “人欲”,则是指 “心”的毛病 ,是为“嗜 欲所迷 ”的心。要实现道德教育 “存天理、灭人欲” 的根本任务,就必须进行以 “三纲五常 ”为核心的 封建伦理道德教育,这是朱熹道德教育的基本内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
精心整理中外教育简史1孟子的人性论是——性善论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3()被公认为全世界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首先提倡有教无类思想——孔子4()是原始文化科学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巫师5东汉时期,()是一种专门学校,作为一种办学的新兴形式,为后代专门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鸿都门学6()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
——孔子7()最早发现光的直线行进这一基本光学原理,由此探讨了一系列光学问题,并做了类似“小孔成像”8 9 1011” 1213141 23西周“4512345学堂6()成为继孔子后的又一位大教育家,成为南宋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朱熹7我国大学最早招收女生的是——北京大学81872年出发的留美幼童是近代中国政府派出的首批留学生,他们的成行得力于()的倡导。
——容闳9()在定县乡村教育实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
——晏阳初10()提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陈鹤琴11()首先在学校中实行“分斋教学”,开了文理教学分科设置和建立主副科制度的先河,对后世中外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胡瑗121927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决定以()取代教育部制。
该制是将全国最高学术机关和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合为一体的制度。
——大学院制13在革命根据地中,毛泽东直接创办的教育机构是()。
——湖南自修大学14有“汉代孔子”之称的(),首先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以后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董仲舒15()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
——严复161940年10月,我国第一所独立的公立幼稚师范学校——()诞生。
——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17________提出了改造社会要从乡村着手的“乡治”主张,即“乡村建设”理论。
简明中外教育史外国部分第一章
古埃及抄写人的工作图
3.教学内容与方法
1.婆罗门教教育
• 婆罗门教育以维持种姓压 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 任务,首陀罗被剥夺受教 育权。 • 教学内容为《吠陀》经。 • 教育形式以家庭教育为主, 以背诵方法为主。
“古儒”与古儒学校的出现
公元前8世纪以后,婆罗门 教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 的学校,被称为“古儒学 校”。教师被称为“古 儒”。学习的内容主要是 《吠陀经》,以及一些基 础性的与读经有关的学科 等。在古儒学校里,教师 主要采取体罚的办法管理 学生。经常利用年长学生 当助手,与19世纪英国盛 行的导生制相似。
(3)职官学校
古埃及计算人员
在中王国时期,由于 国势强盛,政务繁忙,仅 有宫廷学校、僧侣学校已 不能满足培养各级各类官 员的需要,于是一些政府
机关在其内部附设职官
学校,训练本机关所需
要的官员。这些学校的教 学内容与政务工作有着密 切的联系。
(4)文士学校 (书吏学校)
文士学校也称书吏学校,主要是培养
1.“光明来自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 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 2.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3.教学内容涉及智育、德育和宗教教育。 4.教育机构形态各殊,森严等级性。 5.教育方法简单,体罚盛行,个别施教。 6.知识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
外国教育史
第二节 古希腊的教育
90
一、荷马时代的教育
一、爱琴文明与荷马时代 (一)古代希腊的自然环境和居民
中外教育简史第一章
一、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概况
(二)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的实施 1、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P159 ① 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② 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容多种方面。 ③ 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④ 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⑤ 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⑥ 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第一章
从非形式化教育向形式化教育的转变
二、世界早期学校的出现 (一)学校产生的条件 1、经济基础 社会中要有一定的劳动剩余产品及劳动力,促使 社会出现大而细的社会化大分工,人口数量要有所发 展,私有制已逐步形成。 2、政治条件 出现阶级和阶级压迫。统治者必然要垄断文化科 学知识,垄断教育,以利于培养为他们统治服务的大 大小小的公职人员和官吏,使教育成为巩固他们特权 地位的重要工具。
第一章 从非形式化教育向形式化教育的转变
一、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概况 (一)教育的起源 (二)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的实施 二、世界早期学校的出现 (一)学校产生的条件 (二)奴隶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三)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概况 三、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 (一)学校的萌芽 (二)学校教育制度的初建 (三)学校教育的初步发展
第一章
从非形式化教育向形式化教育的转变
一、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概况 (一)教育起源的几种假说 P157 1、劳动起源说——是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命题 的延伸。 2、生物起源说 ——是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流变。 3、儿童模仿说(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家孟禄提出 4、需要起源说 5、教育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国教育家杨贤江提出 6、其他种说法 如:前身起源说、交往起源说、家庭起源说、社会化 影响说、超生物经验的传递和交流、人科系统进化过程中 的早产现象与教育的起源有着必然的联系说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
《中外教育简史》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启发诱导是孔子关于教师如何教的方法问题。
在孔子看来,学生掌握知识是一个主动探索和领会的过程。
因此,他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
孔子强调的启发诱导教学原则的第一层意思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住讲解问题的最佳时机,及时施教。
关键的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教学变成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否则,越殂代疱,搞填鸭式,满堂灌,代替思考和表达就会导致教学过程的失败。
孔子强调启发教学的第二层意思就是,启发诱导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必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逻辑推理能力。
孔子善于启发诱导,获得弟子对他的称赞:“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
2、退款兴学20世纪初,由于美国实行排斥华工政策,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中国沿海各地爆发了广泛的抵制美货运动,对美实行经济制裁。
美国感到以武力镇压不能征服中国,就改弦更张。
美国国会在1908年通过一项“退还庚子赔款”的法案,要求利用这笔八国联军掠夺的赔款,诱使清朝政府选派留学生,并在北京开办一所学堂,名为“清华留美预备校”。
法案通过后,立即照会清朝政府,要求从1909年开始,4年之内每年派100名学生赴美留学,从第5年起,每年不得少于50名,直到“赔款”退清为止。
美国这一招,形式上是帮助中国兴学,而实质是妄图培植他们在中国的代理人。
清政府按照美国的要求,为执行“退款兴学”的计划,于1909年6月专设了游美学务处,负责考选学生出国留学,并于1911年在北京建立一所留美预备学校(1924年改为清华大学)。
这所学校从开办到1929年留美预备部结束,共计派送留美生1279人。
对于美国这个“退款兴学”的侵略阴谋,其它帝国主义国家也纷纷效尤。
3、性善论关于人性,孟子认为人天生是善的。
在战国时期,不同的学派对人性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荀子主张性恶,告子人为人性不善不恶,而孟子主张性善。
孟子所说的人性善包括二层意思:一是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即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二是指人的善性是天生的“良知”、“良能”,是人性所固有的,而不是外在影响或教育的结果。
4、公学也是一种文法学校,最初是因为学校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所定教学目的又在于提高公共教育水平和培养一般公职人员而得名,实际上它是一种私立学校。
主要进行古典文科教学,很快发展为只限上层社会子弟才能入学,教育目的实际表现为培养未来的、具有特权的官吏和统治阶层人物。
5、导生制又称兰卡斯特—贝尔制,是指由教师对学生中年龄大、成绩好的施教,而后由他们任导生,转教其他的学生代替教师的职责。
这种制度节省师资、花费少,在英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初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精神,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鼓励学生、班级之间进行竞争。
但它不能给儿童以系统、充分的知识,也有机械、生硬的毛病,只注重学生的外部动机,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实行体罚,所以只能满足民众对低水平初等教育的要求,不可能适用于各种程度的教育。
6、《总纲计划》主要关于如何对普通初等和中等教育加以改进的问题,并没有涉及到高等教育。
在初等教育上,
《计划》建议所有的儿童均应先接受四年制的基础学校教育,然后再接受两年的促进阶段教育。
在这两年中,由教师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能力、兴趣,进行定向指导;在中等教育上,《计划》建议设置三类中学,即主要学校、实科学校和高级中学,从而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
《总纲计划》的颁布,适应了战后德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德国的教育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保留了德国传统的等级性。
这个计划的颁布也标志着联邦德国全面教育改革的开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孔子的德育思想是什么?
孔子所提倡的德育内容可以用仁来概括。
仁是孔子要求培养学生具备的最高尚的道德品质,它包括了热应具备的所有的美德。
其中,孝悌是处理家庭内部关系的准则,是实现“仁”的基础。
爱人,是“仁”的核心。
意思是仁德的人对别人要富有爱心。
复礼,是仁的表现。
要遵守登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规范。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孔子德育思想体系。
2、简述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
(1)论教育的“开民智”作用。
梁启超也十分重视教育的开民智作用,但他更重视“开智”对变法的重大意义。
(2)培养新民的教育宗旨。
梁启超认为,正确的教育宗旨,当立为培养“新民”。
(3)论变科举,兴学校。
(4)论师范教育和女子教育。
梁启超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又很深远的影响,对我国现代的教育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3、彼得一世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主要内容:18世纪初,沙皇统治者彼得一世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状况,在考察欧洲各国后,对俄国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也包括教育方面。
影响:
1、创建实科性质的学校(特别是有关军事技术的专门学校)是彼得一世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
这些学校为俄国培养了不少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
2、调整初等义务教育结构,进行举办普通国立学校的尝试。
3、为培养本国的高级人才,彼得一世还提出了建立科学院的设想,并在晚年为成立俄国科学院做了一些准备工作,草拟了章程。
4、彼得一世的教育改革对俄国社会和教育的近代化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缺乏直接的推动力,因而彼得一世去世后,改革就陷入了停滞。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科举制对后来的封建教育有何重大影响?
选士和养士有着密切的关系,选拔人才的制度如何,对培养人才的学校教育有着重大影响。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
首先,科举考试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发展的兴衰。
科举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经过科举选拔,才能获得吏部试的资格,吏部复试后铨选合格人才才能授予官职。
由于学校出身的生徒可以获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从而有从政为官的机会,这就调动了地主阶级子弟,尤其是中小地主阶级子弟入学读书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因此,唐代前期的官学在科举的推动下,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很大的发展。
但是,从武则天时期开始,由于统治者偏重科举,而轻视学校,科举及第者很少从学校出身的生徒中选拔,则造成了学校教育在数量上的萎缩和质量上的下降,这是科举对学校教育的消极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到清末。
其次,科举考试对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影响。
学校教育的培养
目标主要是准备参加科举,因此,学校便逐渐成为科举的预备机关或附庸。
科举考试的内容成为学校教育的内容,科举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
科举考试的方法也是校内考核学生成绩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比如科举注重帖经、墨义,学校也采用帖经、墨义的方法考学生。
科举注重策论和诗赋,学校则也考策论和诗赋。
结果导致学生只注意背诵经典章句,善辞赋而少实学,应试能力强,任事能力差,这是对学校教育的消极影响。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科举考试也促进了学校教育内容的标准化和考试方法的多样化。
科举制对学校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
2、论述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理论。
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重视劳动教育。
马卡连柯在《劳动教育》的广播演讲中说:"正确的苏维埃教育如果不是劳动的教育,那是不可能想象的。
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生活和文化幸福的基础。
在我们的国家里,劳动已经不是剥削的对象,而成了光荣、荣耀、豪迈和英勇的事情。
……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劳动也应当是最重要的根本因素之一" ,从而充分肯定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马卡连柯认为让学生进行劳动是组织和培养集体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劳动来培养学生的品质、发展其智力和能力、加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他在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公社工作时,就通过劳动教育,使大批染上了不良习惯的儿童成为具有坚强意志和毅力的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
通过这些丰富而成功的教育实践,马卡连柯逐渐认识到劳动与教育的内在结合具有重大意义,孤立的劳动过程对人的教育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
他指出:"在任何情况下,劳动如果没有与其并行的政治的和社会的教育,就不会带来教育的好处,会成为不起作用的一种过程。
" 因此,要把劳动教育与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去教育儿童。
这种结合不是生产劳动与文化知识教学的机械结合,而要谋求它们之间的最自然、最健全的结合,让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劳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马卡连柯还特别重视劳动活动中的纪律性和组织性;强调劳动教育与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相联系。
他认为,这样会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理论非常丰富,对世界各国进行劳动教育,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