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课外文言文
五年级下册文言文训练
五年级下册文言文训练一、《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二、《课内文言文》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课外文言文》管宁割席分坐。
宁读如本色,止车采薪者之侧,长乐市中人。
宁与华歆俱为管宁所厚,然宁俭不贵财,而歆奢靡。
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四、《阅读训练》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五、《练习》1. 根据给出的文言文句子填空。
2. 翻译句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的意思是什么?3. 晋陶渊明独爱菊中“独”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 翻译句子“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的意思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5. 管宁为什么说“子非吾友也。
”?从中可以看出管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案:一、《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二、《课内文言文》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课外文言文》管宁割席分坐。
宁读如本色,止车采薪者之侧,长乐市中人。
宁与华歆俱为管宁所厚,然宁俭不贵财,而歆奢靡。
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四、《阅读训练》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寓言成语故事阅读
•度 duó:动词 测量 •度 dù:名词 量好的尺码
•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
无自信也。”
24.曰:说。 25.宁(nìng):宁可。 26.无:不。 27.自信:相信自己。 28.以:用。
• 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 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 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 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 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他 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去的剑,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静止的,剑沉水底,在船的落剑处刻上记 号顺着记号下水找剑,自然有可能找到。无奈剑沉水底就不动了,船却在不 断移动。这个客观事实没在求剑的人的头脑里得到反映。他一心以为剑从哪 里落下去,就从哪里去找,必能找到。他的认识同客观事实不一致,结果自 然只有失败。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讽刺死抱着教条的人,非常有力。这则成语 包含着两层道理。一层是,人的思想认识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就不会把事 情做成功。另一层是,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把陈规旧章当成解 决新问题的法宝,也要闹笑话。
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用而 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 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 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
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 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 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 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 徒无益,而又害之。(闵 通:悯)——先 秦·佚名《揠苗助长》
俄:一会儿,不久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假期作业练习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假期作业练习部编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古人谈读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1]加点字注音。
不耻下问(____)诲人不倦(____)岂(_____)默而识之(_____)[2]解释下列字词意思。
士人:______________ 下流:______________ 厌:______________耻:______________ 知:______________ 识:_______________[3]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谈谈你对读书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古文阅读。
短文(一)晏子使楚晏子将①使楚。
楚王闻②之,谓左右③曰:“晏婴,齐之习辞者④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⑤?”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⑥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⑦?’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⑧晏子酒。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完美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完美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小古文阅读。
卧薪尝胆吴既赦①越,越王勾践反②国,乃苦身③焦思,置胆于坐④,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⑤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⑥下贤人,厚遇宾客;振⑦贫吊⑧死,与百姓同其劳。
终灭吴。
(注释)①赦:免除或减轻刑罚。
②反:同“返”,返回。
③苦身:使自己的身体劳累。
④坐:同“座”,座位。
⑤女:同“汝”,你。
⑥折节:放下身架。
⑦振:同“赈”,救济。
⑧吊:慰问。
[1]阅读短文,结合注释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厚遇宾客()A.相遇B.对待,款待C.机会[2]阅读短文,结合注释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置胆于坐()A.坐下B.椅子C.座位[3]“女忘会稽之耻邪?”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其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画线句子是对勾践的()描写。
A.语言B.心理C.动作D.神态[5]勾践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外文言文阅读。
性缓一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①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
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
”其人遽②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注释)①恐:担心②遽:(jù)立即,匆忙。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见人裳尾为火所烧(____)①为了②因为③被(2)欲言恐君性急(____)①欲望②想要③贪欲[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见之已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圣人之道B.吾欲之南海C.皮之不存D.人非生而知之者[3]翻译下面的句子。
我道君性急,果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哪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快乐阅读。
(完整word版)小学五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
小学五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 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1. 解释下列词语。
A. 嬉:()B. 贾人:()2. 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 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B. 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擅粥不充,日昃始食。
遂大通“六经”之旨。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全面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全面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外阅读。
齐宣王使人①吹竽,必②三百人.南郭处士③请④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⑤以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⑦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①使人:叫人。
②必:总是。
③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④请:要求。
⑤廪食:公家供给粮食。
⑥以:跟别人相同。
⑦好:喜欢。
[1]联系注释与上下文解释句子。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廪食以数百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南郭先生逃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滥(làn)竽(yú)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lǐn)食(sì)以数百人。
宣王死,愍(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滥竽:不会吹竽。
竽,一种古代乐器。
②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
③说:通“悦”,喜欢。
④廪食以数百人: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们。
廪,粮仓。
食,供养。
⑤愍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
[1]下列语句翻译是否正确,正确打“√”,错误打“×”。
(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______)(2)宣王说之:宣王对南郭处士说。
(______)[2]宣王时,南郭处士能为王吹竽的原因是_____,愍王时,南郭处士逃走的原因是________。
(请用原文回答)[3]“滥竽充数”本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现在我们常用这个成语来讽刺那些____________的人。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部编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部编人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古人谈读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1]解释加点字词。
恒:_________ 耻:_________知:_________ 识:_________厌:_________ 漫浪:_________[2]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谈谈你对读书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外阅读。
别董大 [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小古文阅读。
五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完整版
五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完整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汉江临泛(唐) 王维楚塞①三湘②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③。
[注释]①楚塞:楚国的边界。
战国时这一带本为楚地。
②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
③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
曾任征南将军,好饮,每饮必醉。
(1)第三、四两句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江水的_____________,两岸青山的_____________。
(2)你认为第五、六两句诗哪两个词用得妙?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整首诗来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____________。
2. 课内阅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本文出自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余尝谓____________ (2)心不在此___________(3)却只漫浪诵读____________ (4)心到最急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的原因是:心到,眼、口才能到。
B.文段阐述了怎么读书的问题,其中心到最重要。
C.文段告诉我们读书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这样不仅能够加快阅读速度,还能提高阅读质量。
3. 重点段落品析。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教师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教师版一、语段阅读(共7题;共21分)阅读回答问题景阳冈(节选)恰好吃了三碗酒,再也不来筛。
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的不来筛酒?”酒家道:“客官要肉便添来。
”武松道:“我也要酒,也再切些肉来。
”酒家道:“肉便切来,添与客官吃,酒却不添了。
”武松道:“却又作怪!”便问主人家道:“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酒家道:“客官,你须见我门前招旗,上面明明写道‘三碗不过冈’。
”武松道:“怎地唤作三碗不过冈?”酒家道:“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
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
因此唤作‘三碗不过冈’。
若是过往客人到此,只吃三碗,便不再问。
”武松笑道:“原来恁地。
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酒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作‘出门倒’。
初入口时,醇酿好吃,少刻时便倒。
”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1.(1分)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筛酒:②主人家:2.(1分)读句子,完成练习。
①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这句话是对武松的和的描写,表现出他的性格特点。
②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这一句子生动地写出了武松的性格特点,他身体好,酒量大,为下文的情节做好了铺垫。
3.(5分)酒家在门前挑着写了“三碗不过冈”的旗子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倒酒;老板、店家2.动作;语言;性子急、粗;执拗和豪爽;他借着酒劲打老虎3.为了说明自家酒好,客人喝三碗就醉,不能过冈,以此吸引顾客。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决此类问题,要从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入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要从多个方面来分析人物性格,这样人物形象猜真实。
1.本题考查词义。
运用联系上下文可知,筛酒后,武松喝了好几碗,筛酒就是倒酒、斟酒的意思;主人家就是这家酒家的主人,也就是老板、店家的意思。
2019年五年级课外文言文古文阅读(部编版,带答案)
2019年部编版五年级古文课外阅读文言文练习(带答案)一、景公之时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陛:宫殿的台阶。
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3)立有间..()(4)寡人闻命..矣。
()2、翻译句子:(1)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2)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3、景公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这说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领导者有什么借鉴意义?二、永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1.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2)乘小船绝.湘水()(3)吾腰.千钱()(4)有顷,益.怠()2.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译文:(2)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译文:(3)汝愚之甚!蔽之甚!译文:3.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三、田登作郡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注解:田登,人名。
上元:元宵节)1.解释加点词:(1)田登作郡,自讳.其名。
()(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2.翻译下列句子。
人教版2021年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知识点
人教版2021年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知识点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外阅读。
执竿入城①鲁②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③。
俄④有老父⑤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⑥而入?”遂⑦依而截之,乃入城。
注释:①《执竿入城》选自《笑林》,②鲁:鲁国,在今山东省南部一带。
③计无所出:指想不出办法。
计:办法。
④俄:不久,一会儿。
⑤老父:老人。
父,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⑥中截:从中间截断。
⑦遂:于是,就。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_________________亦不可入_________________遂依而截之_________________[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③罢:停止,取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_______)(2)是日,饮酒乐,天雨(_______)(3)公将焉之(_______)(4)岂可不一会期哉(___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这则寓言名叫《_______》,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时期______家________。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完美语文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完美语文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小古文阅读。
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②也。
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⑤其侄曰:“汝胡⑥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①流辈:人们。
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③得句:得到佳句。
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⑤诟:责骂。
⑥胡:为什么。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好:__________ 使:__________ 执: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的意思。
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时流辈皆讥笑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小古文阅读。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①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②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③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请解释划横线字的意思:①子:_______ ②然:________ ③走:________[2]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
3. 课内阅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联系上下文填空。
(1)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设果。
(2)孔指________以示儿曰。
[2]这句话朗读时正确的读法是()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019年五年级课外文言文古文阅读(部编版,带答案)
2019年部编版五年级古文课外阅读文言文练习(带答案)一、景公之时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陛:宫殿的台阶。
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3)立有间..()(4)寡人闻命..矣。
()2、翻译句子:(1)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2)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3、景公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这说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领导者有什么借鉴意义?二、永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1.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2)乘小船绝.湘水()(3)吾腰.千钱()(4)有顷,益.怠()2.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译文:(2)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译文:(3)汝愚之甚!蔽之甚!译文:3.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三、田登作郡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注解:田登,人名。
上元:元宵节)1.解释加点词:(1)田登作郡,自讳.其名。
()(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2.翻译下列句子。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最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最新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外阅读。
齐宣王使人①吹竽,必②三百人。
南郭处士③请④为王吹竽。
宣王悦之,廪食⑤以⑥数百人。
宣王死,闵王立。
好⑦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①使人:叫人。
②必:总是。
③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④请:要求。
⑤廪食:公家供给粮食。
⑥以:跟别人相同。
⑦好:喜欢。
[1]联系注释与上下文解释句子。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廪食以数百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南郭先生逃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
古人谈读书(节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1]下列对“士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将士B.读书人C.老百姓[2]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诗句最能体现曾国藩所说的读书方法的哪一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A.有志B.有识C.有恒3. 古文阅读。
古人谈读书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
①漫浪: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全面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全面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乐园。
《论语》四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①,不亦君子②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③,思而不学则殆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⑤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释]①愠:恼怒。
②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③罔:迷惑。
④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⑤善:好的,优点。
1.《论语》是一部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言行的书。
2.写出第一则中的一个通假字。
_______同_______3.第三则讲述的是什么与什么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哪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用“/”画出该句的停顿。
(2)本文选自____________朝____________的作品。
(3)联系短文内容,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甚:____________诣:____________乃:____________示:(4)联系上下文填空。
①为设果。
②孔指以示儿曰……(5)从杨氏之子的语言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小孩是一个的人。
小孩回答妙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外阅读。
五年级课外积累的文言文和翻译和感悟
五年级课外积累的文言文和翻译和感悟文言文翻译杨氏之子刘义庆〔南北朝〕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
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注释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延尉。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甚:非常。
诣:拜见。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于是。
曰:说。
未:没有。
感悟作为一名中国人,学习并传承祖先留下来的优秀文化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任务。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学习文言文有利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对古代人物,生活习俗,风景名胜的了解,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可以指引我们生活前进的方向,当我们处于人生低谷时,我们会想到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当我们对自己感到不自信时,我们也会自然联想到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这句名篇。
因此我们学习文言文,并最终掌握和熟悉应用文言文是十分重要的。
都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读文言文正是将史与诗有机的相结合,让我们懂得等多。
让我们的精神上多了一根可以依靠的支柱。
因此,我现在就不难理解古人们内心都有一份安宁,以及他们精神世界的富有和充实。
文言文其实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当今社会,我们再也可能回归不到古人那样浪漫多情的生活。
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那样流觞曲水,红楼梦中那样踏雪寻梅的闲情逸致已经不复存在了。
但是通过对文言文的阅读与感悟,我们也许可以返璞归真。
毕竟,中国人的精气神都在他们的语言文字中表达的淋漓尽致。
小学五年级文言文课外读物
小学五年级文言文课外读物引言本文档旨在向小学五年级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文言文课外读物。
这些读物涵盖了不同主题和风格,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
以下是推荐的几本优秀的文言文读物。
《弟子规》这是一本古代经典教育读物,由南宋朱熹编纂而成。
《弟子规》包含了关于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的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文言文呈现。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弟子规》研究如何做一个遵守规则、有礼貌的好孩子。
《白兔记》这本书是岳麓书社出版的文言文读物系列之一。
《白兔记》是一部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小白兔的冒险经历和成长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感受到友情、勇气和正义的力量,并研究到一些古代哲理和道德观念。
《郑庄公问政》这是一本经典的历史故事书,讲述了春秋时期郑国的庄公与大臣们讨论政治问题的故事。
通过阅读《郑庄公问政》,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政治制度和智慧谋略,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领导才华。
《孔子读经》这本书是孔子的语录和传世名言的集合。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孔子读经》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念,研究到古代智慧和道德准则。
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辨能力。
《史记·报任安书》这是《史记》中一篇关于忠诚和勇气的故事。
它讲述了报任安忠诚职守的事迹。
通过阅读这个故事,学生可以感受到忠诚和勇敢的意义,并从中汲取正能量。
结论以上是对小学五年级学生推荐的几本文言文课外读物。
这些读物既有助于学生掌握文言语言的基本技巧,又培养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阅读这些优秀的文言文读物,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2023年五年级课外文言文古代散文阅读(部编版,带答案)
2023年五年级课外文言文古代散文阅读
(部编版,带答案)
本文档旨在为五年级学生提供一份关于文言文古代散文的阅读
材料,并附带答案。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散文阅读材料,供您参考:
1. 《论语》
阅读材料: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若是,则性命之纲舍矣。
答案:
1. 《论语》中,君子有三个阶段要戒惧的事情。
其中,在少年
时期要警惕的诱惑;到了壮年时期,要警惕好斗的本性;而到了老年,要警惕得之过度的欲望。
只有按照这三戒,才能保持性命的纲领。
2. 《孟子·梁惠王上》
阅读材料:
梁惠王问陈平曰:“平生不杀人,足以为仁乎?”对曰:“不足。
不杀人,至仁也。
答案:
2. 梁惠王问陈平:“我平生不杀人,这足以证明我是仁君了吗?”陈平回答说:“还不够。
平生不杀人,只能算至仁的开始。
”
以上是两个可能的散文阅读材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200练(141-150)141、晋文公守信得原卫原文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②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③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④吾信也。
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卫人⑤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孔子闻而记之曰:“。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原:原国。
②期:约定。
③金:钟。
④亡:失去。
⑤卫人:卫国人。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并写出含有这个词的成语。
①裹十日粮裹:成语:②君姑待之姑:成语:2、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原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译文:3、在文中横线上用文言补出“孔子记之曰”的内容。
4、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到了什么道理?142、吴起守信原文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
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令:②故人来,方与之食方:③恐其自食其言也恐: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信: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吴)起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D、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译文:4、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143、魏文候守信①原文文侯与虞人②期猎③。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④?”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⑤哉?”乃往,身自罢之。
(选自《魏文侯书》)注释:①魏文侯:名斯,是魏国的建立者。
②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员。
③期猎:约会打猎。
期,约会。
④焉之:到什么地方去。
之:往,去,到。
焉:何,哪里。
⑤会期:会面赴约,去见一见。
1、选出与“公将焉之”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A、吾欲之南海B、辍耕之垄上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料D、至之市而忘操之2、翻译句子。
①公将焉之?译文:②岂可不一会期哉?译文:③身自罢之。
译文:3、归纳这个小故事的主题思想。
144、多多益善上①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公如何?”曰:“如臣,多多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②?”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
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注】①上:皇帝。
②禽:通“擒”,捉住。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陛下()能将几何()2、解释加点字。
能将几何()上尝从容与信言()3、你能从上面的选文中提炼一个成语吗?并解释这个成语。
4、“多多益善”是谁说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5、从文中可以看出汉高祖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145、失亲得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①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②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③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注】①亲:父母;②中心:心中;③恻然:同情的样子。
1、给下列语句断句。
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2、注音。
恻然()舍近求远()泣不成声()3、解词。
(1)二则羡其得学:(2)苟欲学,不须资也:4、翻译句子。
(1)凡得学者,有亲也。
(2)苟欲学业,不须资也。
146、人有从①学者人有从①学者,遇(董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②渴③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④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①从:跟随。
②苦:苦恼。
③渴:迫切地。
④或:有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其义自见()(2)苦渴无日()(3)当以三余()(4)夜者日之余()2、翻译下列语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3、文章反映了关于学习的哪两方面的道理?147、何岳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③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④;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注释]:①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
②利:贪图。
③俟工(sǐ):等待。
④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1、用“|”划出句子的停顿节奏。
问其银数与封识标记皆合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不敢与家人言之()遂以还之()又尝教书于宦官家()闻其侄有他事南来()3、翻译下面的句子。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4、请各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最后一段中哪一个字有点睛之效?为什么?148、言曲突者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mò,默)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①灼烂(烧伤)者在于上行(háng,行列),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②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傍有积薪②、远徙其薪③、不者,且有火患④、而不录言曲突者⑤、乡使听客之言⑥、终亡火患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①②3、《汉书》,东汉人班固所著。
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与、《后汉书》、合称“四史”。
4、“主人”家发生火灾后,论功请客为什么没有想到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客”。
5、读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149、太宗杀宫人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
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
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
’公乃释罪。
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恒()谏()轻()益()2、文中有几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
4、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5、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150、躁急自败庚寅①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命小奚②以木简③束书从。
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
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④。
”予愠为戏。
趋行及半,小奚扑,束断书崩,啼未即起。
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⑤矣。
予爽然⑥思渡者言近道。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注] ①庚寅:指1650年。
②小奚:小书童。
③木简:这里指木板。
④阖:关闭。
⑤牡下:上锁。
⑥爽然:若有所失的样子。
1、解释加点词语。
束()许()熟()愠()2、渡者说“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他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②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4、借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参考译文及答案】141、①携带马革裹尸裹足不前②姑且养奸姑息;指宽容坏人坏事。
2、原国的粮食已吃光,力量用完了,国君您姑且等待一下吧。
3、攻原得卫者,信也(意思对即可)4、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信用,明礼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重要前提。
(意思对即可)142、①派使②才③害怕担心④讲信用守信2、D3、老朋友到傍晚没来,吴起不吃饭等他。
暮,傍晚,天黑;食,吃饭。
4、为人讲信用,或待人诚恳守信。
143、1、C2、①您准备到哪里去呢?②难道能够不如约去一趟,见见他吗?③亲自取消了这次打猎的计划。
3、言而有信,或“言必信”,或“信为贵”,或“用实际行动取信于人。
”张坤144、1、bìjiàn?2、多少曾经3、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4、韩信说的;才高过人,自信又自夸。
5、胸怀宽广,知人善任,从容沉稳而又机智敏锐。
1451、者/也/孤/学/伤2、cèshěqì3、(1)就是;能够(2)如果;学费4、(1)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因为有父母啊。
(2)如果想要学习,不需要学费。
1461、(1)通“现”,显现,显露。
(2)时间(3)用(4)一天,每天2、读书上百遍,书的意义自然显现。
3、(一是书要反复诵读,意义就自然显现了。
一是读书要巧妙运用时间。
1471、问| 其银数与封识标记| 皆合2、这件事于是(就)曾经听说3、那官把银子寄在他家多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4、拾金不昧,寄金不昧5、穷拾金不昧与寄金不昧足以表现何岳的人品,尽管“穷”,在重金面前不动心。
1481、①同“旁”,旁边②、xǐ,移③、否④、邀请⑤、假使⑥、无2、①被烧伤的人都坐在上席,其余的人也按出力的大小依次入座,却没有请那个建议他改灶搬柴的客人。
②、今天,你论功请客,(怎么可以忘记那位劝你改灶搬柴的朋友呢?)难道提出预防意见的人没有功劳,只有救火受伤的人才能当上宾吗?”3、《史记》《三国志》4、人们往往重视抢救,而忽视预防;重视筋骨之劳,而忽视筹划之功。
5、做什么事情,都应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这十分重要。
如果文中的“主人”能听从“客”的劝告,防患于未然,家中就不会失火,也就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告诫人们重视抢救重要,更重要的是不要忽视预防;在重视筋骨之劳之时,更不要忽视筹划之功。
1491、恒:常常,平常谏:进谏,规劝轻:轻视、瞧不起益:帮助、好处2、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3、让国君因为马的缘故杀人,百姓听说了这件事,一定会抱怨我们的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4、唐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主意。
5、劝谏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
1501、束:绑、捆绑许:左右熟:仔细愠:抱怨、怨恨2、渡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仔细观察小书童后,作出了这样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