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多室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多室模型

一.填空题

1.双室模型静脉注射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2.双室模型静脉注射的混杂参数有()。

3.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与静脉注射给药相比,药物进入中央室前后的主要区别是(1)(2)。

4.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的体内过程可分为三个部分。

5.混杂参数与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二.是非题

1.α和β分别代表分布相和消除相的特征。()

2.双室模型中k10、α、β、A、B等均称为混杂参数。()

3.AIC值愈大,则该模型拟合愈好。()

4.根据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经时曲线可用残数法分解求出基本参数。()

5.Loo-Riegelman法是求双室模型的吸收速度常数的经典方法。()

三.计算题

1.静脉注射氨吡酮后由血药浓度数据获得该药的药动学方程如下:

C = 4.62 e-8.94t + 0.64-0.19t (C单位为μg/ml,t单位为h)

求:V C,k12,k21,k10,t1/2(β)及静脉注射后3小时的血药浓度。

2. 静脉注射100 mg某药后, 测得血药浓度数据如下:

求: α, β, A, B, k12,k21,k10,t1/2(β), CL, V, AUC。

3.已知茶碱的α = 6.36 h-1, β= 0.157 h-1,k10 = 0.46 h-1,k21= 2.16 h-1,V C = 0.1421 L /kg。某60 kg体重受试者以656mg/(kg·h)速度静脉滴注, 计算滴注10h的血药浓度。

4.口服某双室模型药物500mg,设F=1,测得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如下:

试求该药的β,M,α,L,k a,N等基本参数

5.已知某药物按单室模型处理,R e1 = 0.00402,自由度df1 = 5;按双室模型处理,R e2 = 0.000477, df2 = 3。试判断该药物的模型。

四、名词解释

1. 二室模型

2. 三室模型

3. AIC判据

4. 混杂参数

五、问答题

1. 静脉注射给药后二室模型药物的血药浓度随时间下降有何特点?为什么?

2. 以静脉注射给药为例,简述残数法求算二室模型动力学参数的原理。

3.隔室模型的确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判断?

4.试述口服给药二室模型药物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特征?

[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

2. α、β、A、B

3. (1) 有一个吸收过程 (2) 药物逐渐进入中央室;

4. 吸收相、分布相、消除相; 5 α+β= k12+ k21+ k10 , α·β= k21·k10

二、是非题

1. √,

2.×,

3.×.

4. √,

5. √

三、计算题

1. VC = 14.3 L, k12 = 6.52 h-1,k21 = 1.25 h-1,k10 = 1.36 h-1,t1/2(β)= 3.65h, C3 = 0.362 μg/ml;

2.α = 1.85 h-1,β= 0.2 h-1,A=47.06μg/ml,

B=15.08μg/ml, k12 = 0.815 h-1 k21 = 0.609 h-1,k10 = 0.608 h-1,t1/2(β)= 3.4h, CL=1.03L/h, V=4.89L, AUC=96.97(μg·h/ml);3. 7.98μg/ml; 3. 7.98μg/ml; 4. β= 0.113 h-1,M = 6.1 μg/ml,α = 0.34 h-1,L = 3.4 μg/ml,ka= 1.16 h-1, N = -9.5(μg/ml); 5. 该药物更符合双室模型。

四、名词解释

1. 二室模型:二室模型由中央室和周边室组成,中央室一般由血流丰富的组织、器官与血流组成,如心、肝、脾、肺、肾和血浆,药物在这些组织、器官和体液中的分布较快,能够迅速达到分布平衡;而周边室一般由血流贫乏、不易进行物质交换的组织、器官和体液等构成,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等,药物在这些组织、器官和体液中的分布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分布平衡。由于药物的消除主要发生在中央室,药物在中央室与周边室之间进行可逆的转运。

2. 三室模型:三室模型由中央室与两个周边室组成。中央室一般为血流高灌注隔室,药物以很快的速度分布到中央室(第1室);以较慢的速度进入浅外室(第2室),浅外室为血流灌注较差的组织或器官,又称组织隔室;以更慢的速度进入深外室(第3室),深外室为血流灌注更差的组织或器官,如骨髓、脂肪等,又称深部组织隔室,也包括那些与药物结合牢固的组织。药物消除一般也发生在中央室。

3. AIC判据:AIC是由Akaike等所定义的一种判据(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a)。AIC = N lnRe + 2P,该式中,N为实验数据的个数;Re为权重残差平方和;P是所设模型参数的个数,其值为模型隔室数的2倍AIC值愈小,则模型拟合愈好。

4. 混杂参数:通常将分布相混合一级速度常数a和消除相混合一级速度常数b 又称为混杂参数(hybrid parameters),分别代表两个指数项即分布相和消除相的特征,由模型参数(k12、k21、k10)构成。

五、问答题

1. 二室模型药物静脉注射给药后,血药浓度随时间先较快地下降,此为分布相,之后较慢地下降,此为消除相。以血药浓度的对数对时间做图为由两条斜率不同的直线相交而成的二次曲线。这是因为在给药后初期药物除了向体外消除,还有向周边室的分布,所以血药浓度在分布相下降较快;而在给药后末期,药物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