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音乐创造性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初中音乐创造性教学策略
初中音乐教学要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使音乐课堂活跃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转变教学方式,还要把舞蹈引入音乐教学让学生动起来。把难的教材简单化,让学生学起来更容易,在课堂上设置一些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初中音乐创造性教学策略
初中音乐教学不是死板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所以创新性地教学,学生创新性地学习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创新性的教学呢?
一、利用情感性教学创新教学方式
1.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方面的影响比任何一个艺术都大得多,它能更容易地进入到人们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中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这样很有可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让他们在情绪高涨之时享受音乐给他们的美感,陶冶情操,从而让学生懂得感受音乐的乐趣,之后才对音乐产生兴趣,再对学生加以转化,从而产生共鸣,形成良好的教学作用。
2.音乐能够给人以愉悦与享受,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感。音乐是人们最主要的精神食粮,人们在生活中非常需要它的存在,因为音乐无处不在,不需要人们有意地学习,就能通过耳朵听到,“听”成了人们学习音乐的直接形式。比如,我在进行音乐作品的个人风格教学之时,把演唱、演奏这两个环节突出出来,让这
两项服从于情绪。先采用轻声唱的方法,保护好声带,指导初中学生度过这变声的生理期。其次,实践与巩固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二环节,这阶段相对独立,反复练习达到巩固的目的。这个过程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歌唱课,对当堂学过的歌可加入不同节奏伴奏(拍手、跺脚)等,让学生尽可能带有丰富表情地默唱。音乐作品的个性存在于民族文化之中,而民族文化是个性发展的源泉,也是音乐创作的基础。音乐大家冼星海,他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就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大型声乐作品的最经典之作,它是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典型曲目。学生对于黄河与中华文明的关系,还有现代史上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了解很多。所以,在欣赏此部作品之时,笔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创造能力,让学生专心用情地去感受这部体现民族精神的作品中渗透的音乐要素,让他们一边听一边领悟歌曲中的历史价值与民族特征。让他们了解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后与内容想结合,从而加深学生对此音乐的感情,便于让他们对作品有深刻认识,从而达到学习方式的创新。
二、让学生动起来
音乐的学习并不是消极被动地去听,否则这种音乐的学习就没有兴趣可言,没有情感的投入,是学不好音乐的。所以,“动”在音乐学习中非常重要,是通过各种肢体活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亲自来实践与感受,这样能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这里,我可以举出丰富多彩的做法。比如,让
学生边听边舞。当学生在听不同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时,让他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可以更好地体会音乐的意境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如在欣赏藏族民歌“酒歌”时,要求同学边唱边表演藏族舞蹈的动作。比如,在分组对演中,每位同学按次序把前面同学演唱歌词的最末一个字作为自己演唱歌曲的第一字,如此循环往复。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唱歌曲的积极性,扩大了他们学习和欣赏的范围,丰富了课余生活。
三、化难为易
学生原有的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是不一样的,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学生对音乐敏感,一学便会,有的对音乐并没有感觉,传统的音乐教学只注重技能训练和解决识谱能力。课堂上,老师们要更多地去解决识谱这一问题,在师生都很疲劳之时才意识到音乐作品的这种教法不可取,因为这样不但没有使学生体会到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反而感到音乐课是枯燥无味的,没有一种兴趣可言。久之久之,让学生讨厌音乐课。特别是在教五线谱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让学生在五线谱上标出唱名,这种方式虽然简单易行,但对能力锻炼起不到作者,结果使得学生到初中毕业也不识五线谱的事情发生了,成了名副其实的“音盲”。所以,老师要用心教五线谱。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更喜欢音乐课,我在唱歌教学中打破了“节奏练习—读谱—唱词”的教学顺序,而是先学唱歌曲,再学认歌谱。我发现,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只要多教几遍,一首新歌几分钟的时间就学会了。有了歌曲的旋律记忆,再学歌谱就
容易多了,歌谱中的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这些难点节奏都不攻自破。而那种有关节奏的教学,我尽量讲得通俗一点,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巩固并提高对概念的认识。如“附点×·×”节奏,让学生边打“×·×”节奏,边模仿知了的叫声,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这种趣味教学,不仅降低了课堂难度,还增加了趣味性,学生学得也快,记得也牢,同时体验到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四、设置问题激发兴趣
问题的设置非常重要,它可以让学生对学习音乐的知识引起注意,并带着老师的问题进行下一步的学习,问题的设置是一门艺术,而不是随意去问学生,让学生无谓地思考或者把学生引入歧途。我在让学生欣赏“七子之歌”一课时,先设置了几个小问题让同学在欣赏中找出答案,如为什么歌中唱到“母亲啊母亲”,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这首歌用什么样的情感和情绪演唱等。我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时我还把几个问题分到几个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到讲台前面来讲,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此时,教师再及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真正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宝贵时光努力学习,立志成为将来对祖国的有用之才。在教唱“黄水谣”时,我运用前后对比方法告诫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自强不息,因为只有强大的民族才能不受欺负,落后就要挨打,由此激发了学生长大后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总之,通过以上创造性的音乐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都进一步提升,个性得到了张扬。在以后的教学中,音乐教师应从实践角度出发,多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大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全面发展他们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娟,肖勇.对中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2006,(12).
[2]木村信之,胡应坚.音乐教育中的创造性问题[j].中国音乐教育,1989,(02).
[3]曹旸.音乐的节奏及训练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08,(26).
[4]刘宁.从表现主义音乐谈音乐的审美[j].作家, 2010,(08).
[5]王志军.音乐创新教育之我谈[j].中学教学参考, 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