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戏曲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戏曲的知识

戏曲的知识

戏曲的知识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1. 分类:戏曲大致可以分为京剧、豫剧、越剧、粤剧、昆曲等多个剧种。

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色。

2. 起源:戏曲起源于民间,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经过演化、发展,戏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表演形式:戏曲是综合艺术,包含了音乐、舞蹈、唱腔、表演、器乐、戏服等元素。

演员以唱念做打的方式表演剧情,通过特殊的音乐和唱腔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心理。

4. 传承与发展:戏曲一直在中国社会中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各地也形成了不同的剧种和流派。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戏曲,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加大了对戏曲的扶持和保护力度。

5. 著名剧目:戏曲有许多经典剧目,如《红楼梦》、《西游记》、《白蛇传》、《桃花扇》等。

这些剧目在戏曲演出中被广泛传唱和演绎。

6. 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戏曲在表演方式、唱腔和曲调上都有各自的特色。

如京剧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而越剧则主要流行于江南地区。

总之,戏曲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融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等元素,通过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情感和文化。

戏曲手写知识点总结大全

戏曲手写知识点总结大全

戏曲手写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戏曲基本概念
1、戏曲的定义及特点
2、戏曲的分类和流派
3、戏曲的表演形式和传统
4、戏曲的艺术表达和特色
二、戏曲的历史发展
1、中国戏曲的起源和演变
2、戏曲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阶段
3、戏曲的影响和传播
三、戏曲的基本功法
1、唱腔的表演技巧和特点
2、表演动作和身段的基本动作
3、表演台词和声音的技巧
4、舞台表演和布景的要求
四、京剧、越剧、评剧等主要剧种的演出特点和表演技巧
1、京剧的特点和魅力
2、越剧的表演艺术和传统
3、评剧的表演传承和流派
4、湘剧、黄梅戏等其他重要戏曲剧种的特色
五、名家剧目的解读和分析
1、名家演员的表演风格和特点
2、经典剧目的故事情节和演出特色
3、名家演出的经典唱段和表演技巧
4、名家角色扮演的表演技法和形象塑造
六、戏曲的传承和创新
1、戏曲的非遗文化保护和传统传承
2、戏曲的现代演艺市场和表演形式
3、戏曲的新媒体传播和推广模式
4、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承和发展方向
七、戏曲的相关知识
1、戏曲的音乐和乐器
2、戏曲的服饰和化妆
3、戏曲的表演道具和舞美
4、戏曲的文学创作和曲艺变化
八、戏曲与现代社会
1、戏曲艺术与当代文化
2、戏曲剧目在当代社会的表演意义
3、戏曲表演在当代市场的推广和接受程度
4、戏曲艺术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以上是戏曲手写知识点总结,涵盖了戏曲艺术的方方面面,包括戏曲的定义和发展历史、基本功法和主要剧种的演出特点、名家剧目的解读和分析、戏曲的传承和创新、戏曲的相关知识以及戏曲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等。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戏曲基础知识

中国戏曲基础知识

中国戏曲基础知识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常识积累是中国戏曲基础知识。

行当【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

生的名目初见于宋元南戏,泛指剧中男主角。

老生:因多挂髯口(胡须),又名须生。

扮镔中年或老年男子,多为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重唱功,用真声,念韵白。

小生:扮演青年男性,不戴胡须。

武生: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

其中分长靠武生一一装扮上“扎”靠,戴盔,穿厚底靴子而得名。

扮演大将,一般使用长柄武器。

短打武生一一常用短兵器,表演以动作轻捷矫健,跌扑翻打的勇猛炽烈见长。

【旦】女性统称为“旦”。

近代戏曲旦角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性格、身份的不同,大致划分如下。

正旦(重唱功,多用韵白。

因常穿青素褶子,故又名“青衣”)、花旦(多扮镔性格明快或活钹放荡的青年女性。

表演常带喜剧色彩,重做功和念白)、武旦、老旦、彩旦(又叫“丑旦”、“丑婆子”,扮演滑稽或奸刁的女性人物,实属女丑,如常由男演员扮演的媒婆角色。

有的剧种称“揺旦”)等专行,表演上各有特点。

【净】俗称花脸。

以面部化妆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突出标志,扮演性格、气质、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角色。

主要有大花脸(也叫正净、大面。

扮镔剧中地位较高,举止稳重的人物,多为朝廷重臣。

)二花脸(又称副净、架子花脸、二面。

大都扮演勇猛豪爽的正面人物。

一些勾白脸的奸臣,也属二花脸范围。

)武二花、油花脸。

【丑】多出演滑稽角色、喜剧角色。

由于面部化妆用白粉在鼻梁眼窝间勾画小块脸谱,又叫小花脸。

与净的花脸相并提,称“三花脸”。

四种艺术手段唱、念、做、打“唱”指演唱,注重字与声、声与情之间的关系。

唱出曲情,以情动人,才是延长艺术最高的审美标准。

“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主要是韵白、散白(如京剧的京白(近似昔通话)、昆曲的苏白、其他剧种类的方言白)。

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

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

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中国戏曲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艺术形式。

一、戏曲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戏曲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祭祀仪式和民间歌舞,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

在春秋战国时期,戏曲已经初具规模,出现了“百戏”之称。

唐宋时期,戏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杂剧、南戏等形式。

元明清时期,戏曲进入了繁荣时期,出现了昆曲、京剧等地方戏曲。

二、戏曲的分类中国戏曲分为多个地方戏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昆曲、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等。

这些戏曲各有特色,表演形式和艺术风格各异。

其中,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以典雅优美的表演和曲调著称;京剧则以宏大的场面、精湛的武艺和丰富的角色形象而闻名。

三、戏曲的表演形式戏曲的表演形式主要包括唱、做、念、打。

唱指的是演员的歌唱表演,是戏曲表演的核心;做指的是演员的动作表演,包括身段、表情、手势等;念指的是演员的念白表演,是用口语表达剧情的手段;打指的是演员的武打表演,包括武术、杂技等。

四、戏曲的角色分类戏曲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

生指的是男性角色,分为文生、武生等;旦指的是女性角色,分为花旦、青衣、刀马旦、武旦等;净指的是性格刚烈或粗犷的角色,俗称“花脸”;末指的是中年男性角色,通常扮演官员、文人等;丑指的是滑稽角色,以幽默、搞笑为特点。

五、戏曲的服饰和道具戏曲服饰和道具是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服饰包括衣、冠、带、鞋等,根据角色的身份、年龄、性别等特征进行搭配。

道具则包括各种日常生活用品、武器、家具等,用以表现剧情和衬托角色形象。

六、戏曲的演出习俗戏曲演出有许多习俗和规矩,如开场、拜台、谢幕等。

演员在演出前要进行祭祀仪式,以祈求演出顺利。

观众在观看戏曲时也有许多习俗,如提前到场、文明观看、鼓掌喝彩等。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您对中国戏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戏曲的基本知识大全

戏曲的基本知识大全

戏曲的基本知识大全1. 中国曲艺中国曲艺,又称民间曲艺,是中国文化符号,指在中华大地上演唱、演奏的由民间传承而来的文艺活动,又称为民间音乐,古老而高雅,是传承自古今的、最为普遍的一种曲艺表演形式。

它的传承源头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有关抒情婉转、心情多变的滋味,流传至今。

2. 京剧京剧,即京戏。

它属于中国表演艺术的顶端,也是话剧的主流剧种,始于1644年明末清初,也就是明末“宣德元年”(也就是1644年),至今已有370多年历史。

它是由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和演变,并结合当地方言演出形式而形成的一种集歌舞、器乐、戏剧等艺术表现形式的独特的文剧形式,集曲艺、杂剧、话剧、武术于一体,并吸收古代汉剧和杂剧的精华,形成具有特色的独特表演形式。

3. 清代鼓曲清代鼓曲,同京剧一样是出自明末清初,不同的是它更多使用鼓乐演奏,整套曲调更为激情昂扬。

据考证,清代鼓曲是由宋朝传入江南地区,发展壮大,历经以后到明末清初才进入北方多地。

清代鼓曲不仅集元中乐、西安乐、邹乐等多种本地乐种之大成,更是交融着当地民歌、业州调、秦腔的独特表现能力,加之节奏较为明快,易于吸引观众情感,早已成为地方上的表演艺术完美结合体。

4. 越剧越剧是中国古老戏剧之一,起源于明朝,最初发展于浙江沿海地区,因出自越国而得名。

越剧融合了大量汉越文化元素,把汉族湘口腔、文字、音乐、歌剧,以及黄梅戏、豫剧、京剧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文武艺术新风格,并迅速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成为浙江乃至全国最受欢迎的表演艺术之一。

5. 民歌民歌,是由广大劳动群众所创作的现代民间音乐,又称歌舞,原先随着歌声演唱,后者也善于演奏。

民歌以其独特的风格、活泼节奏以及鲜活的话语,把所有民间文化历史经验集中表现出来,入乡随俗,散漫于各地,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民歌文化,也是广大群众最直接、最机敏的表达方式。

6. 童谣童谣,也叫作童谣歌,是一种最早发源于古代民间的多声部歌曲,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中国戏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它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

它不仅作为表演艺术,而且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思想、习俗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带您了解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剧种与剧目,以及各种技术和表演方式。

一、发展历程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祭祀仪式。

到了唐代,戏剧这一艺术形式逐渐成为宫廷文化并吸收了宫廷诗歌和音乐的元素,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基础。

到了元朝、明朝和清朝,戏曲文化得到了大力发展,形成了北京、秦腔、豫剧、昆曲和评剧等地方戏的剧种。

二、剧种与剧目1. 京剧京剧是一种中国传统戏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粹。

它源自北京皇家宫廷戏曲,并融合了徽班、昆曲、秦腔、河南坠子等汉族戏的表演艺术。

京剧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方式,依照唱腔、角色、剧情和音乐等特征,又可分为四大类:青衣、花旦、生、净。

京剧的代表剧目有《红楼梦》、《长生殿》、《霸王别姬》等。

2. 昆曲昆曲是中国最古老和最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

它对于中国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昆曲以唱、念、做、打为表演方式,特别注重形体动作和腔调。

昆曲剧目以历史传说和文学作品为主要题材。

代表剧目有《牡丹亭》、《汉宫秋》、《西施牵牛》等。

3. 豫剧豫剧是中国豫剧的代表之一,其发源于河南省中部地区。

豫剧以唱、念、做、打为表演方式,它的特点是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创作。

豫剧的主要剧目是以农村生活为主题的题材剧,如《洛阳才子》、《红灯记》、《沙家浜》等。

4. 秦腔秦腔是安徽、河南、陕西三地的地方戏剧。

秦腔的表演技巧特点是强调唱腔、技艺、舞蹈和动作的运用。

秦腔的主要题材是历史、传说和小说。

典型的秦腔剧目有《汉宫秋》、《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空城计》等。

三、技术和表演方式1. 脸谱脸谱是戏曲的重要特色之一。

它反映了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性格,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戏曲角色。

脸谱的类型种类多样,如红脸、黑脸、青脸、白脸等。

戏曲知识点总结

戏曲知识点总结

戏曲知识点总结一、戏曲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戏曲是一种由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综合而成的演艺形式。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最早的戏曲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不同的戏曲剧种在不同地区逐渐形成。

1、京剧:京剧是中国戏曲的代表剧种之一,起源于清代,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是中国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

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和婀娜多姿的表演形式,被誉为“中国戏曲之花”,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黄梅戏:黄梅戏是江南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由湖北省黄冈地区的地方戏发展而来。

黄梅戏以其柔和、细腻的表现方式,以及温婉典雅的唱腔而著称,被称为“江南第一声”。

3、越剧:越剧是中国戏曲的地方剧种之一,起源于上海地区,以其婀娜多姿的表演形式和细腻婉转的唱腔而闻名于世。

越剧以其浓厚的地方文化风格和细腻的表演技巧,被誉为“东方曼妙之声”。

4、粤剧:粤剧是广东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起源于明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粤剧以其豪放、激昂的表演方式和独特的音乐特色而著称,被誉为“南国昆曲”。

5、豫剧:豫剧是河南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起源于清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豫剧以其豪放、激昂的表演形式和浑厚、深沉的唱腔而著称,被誉为“中原昆曲”。

6、秦腔、沪剧、晋剧、川剧、湘剧、闽剧、滇剧等,各地戏曲剧种在不同地区形成并发展,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戏曲文化。

在中国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中,戏曲作为一种重要的演艺形式,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戏曲通过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瑰宝。

二、戏曲的表演形式1、唱、念、做、打:唱指由主要角色演员用唱腔来表演,念指对白的念白表演,做指角色的身段动作表演,打指表演中使用的击打动作,包括武打和打击乐器。

这四种表演形式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基本要素,也是戏曲艺术的核心。

2、唱段、念白、大面、小面:唱段是戏曲中由主要角色演员演唱的乐曲,念白是角色之间的对白表演,大面是全体演员演出的大型场面,小面是由少数演员演出的小型场面。

中国戏曲基础知识

中国戏曲基础知识

中国戏曲基础知识【戏曲虚拟】指用艺术得虚来表现生活得实得过程,就是戏曲表现生活得基本手法。

它利用舞台得假定性,灵活处理时间、空间。

在艺术与生活得关系上,力求神似而不求形似。

如以划桨虚拟行船,以摸索虚拟夜晚,以更声表示时间变化等。

对自然环境、物体、人物、自然现象等,同样采取虚拟得手法,借助观众得联想来完成艺术创造。

戏曲节奏戏曲术语。

就是使唱念打诸般艺术手段统一得共同要素。

由戏曲形体动作节奏与音乐节奏两部分组成,二者相辅相成。

戏曲得唱念、表演、舞蹈、武打等都有很强得节奏性。

它能帮助表现人物情绪、点染戏剧色彩,烘托与渲染舞台气氛。

【戏曲程式】戏曲表演中形成发展起来得艺术及技术上得格律与规范。

它把生活中得语言与动作提炼加工,使唱、念、做、打与音乐伴奏、化妆、服装等都形成规范化得表演法式,使生活得形态音乐化、舞蹈化、规范化。

如表演中得关门、行船、跑马等,都有基本固定得格式。

它比生活中得自然形态更富有表现力,更具形式美,程式又须随着社会得发展不断有所丰富、变化与发展。

【压轴】一台折子戏演出中倒数第二个剧目。

因最后一个剧目称大轴得名。

【串】演戏俗称“串戏”,因脚色须连贯成队故称串。

一说串字来源于“爨”字,因旧时也以“爨”或“爨弄”泛称演剧。

【反串】指艺人扮演原所属行当外得角色。

如旦行演员演生行或武生等。

【客串】非职业演员参加戏班演出称客串。

【票友】旧时对戏曲、曲艺得非职业演员、乐师得通称。

相传清代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赴各地演唱子弟书,不取报酬,为清廷宣传,后就把非职业演员称为票友。

【优伶】古代以歌唱、舞蹈、滑稽、杂技表演为业得艺人之统称。

一般认为以表演戏谑为主得称“俳优”,以表演乐舞为主得称“倡优”。

演奏音乐得艺人称“伶人”。

宋元以来,常称戏曲演员作优伶。

【行当】传统戏曲角色得类别。

近代有生、旦、净、丑与生、旦、净、末、丑两种总分行方法。

每个行当中各有若干分支,如生又分为老生、小生等。

各剧种在分支得层次与名目上又有繁简之别。

(完整版)戏曲的基本知识

(完整版)戏曲的基本知识

(完整版)戏曲的基本知识
1. 前言
本文将介绍戏曲的基本知识,包括戏曲的定义、发展历史及常见剧种等内容。

2. 戏曲的定义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演员的表演、音乐、舞蹈、道具等形式,通过剧目的演绎来表达情感和故事情节。

3. 发展历史
戏曲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剧种和演出形式。

戏曲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常见剧种
戏曲有许多不同的剧种,每种剧种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演特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戏曲剧种:
4.1 京剧
京剧是中国最知名的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唱腔、动作和
化妆艺术而闻名。

京剧的表演要求演员具备高超的演技和技巧。

4.2 评剧
评剧是以说唱为主要表演形式的戏曲剧种,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评剧剧目丰富,多以历史题材为主。

4.3 黄梅戏
黄梅戏是湖北地区的地方传统戏曲剧种,以其悠扬的唱腔和扑
面而来的情感表达而受到广泛喜爱。

4.4 粤剧
粤剧是广东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表演风格
而闻名。

粤剧通常以粤语演唱。

5. 结语
以上是关于戏曲的基本知识的简要介绍。

戏曲作为中国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历史和传统,是一门值得深入了解和欣
赏的艺术形式。

——
> 注:以上内容供参考,如有需要,请进一步了解和研究。

艺术学(戏曲)基础知识

艺术学(戏曲)基础知识
《雷峰塔》:清传奇。
四,清代地方戏作品
《梵王宫》:清代乱弹戏剧目。作者不详。
《反五关》:清代乱弹戏剧目。
《红鬃烈马》:清代秦腔剧目。又名《王宝钗》,作者不详。
《龙虎斗》:清代乱弹剧目。又名《下河东》。作者不详。
《四郎探母》:清代京剧剧目。作者不详。
《玉堂春》:清代乱弹剧目。
《庆顶珠》:清代乱弹剧目。又名《打渔杀家》。
《连环记》:明传奇。王济撰。
《千金记》:明传奇。沈采撰。
《绣襦记》:明传奇。徐霖撰。
《宝剑记》:明传奇。李开先撰。
梁辰鱼:明代戏曲作家,音乐家,是昆山腔的改革家和歌唱家,作有传奇《浣纱记》。
《浣纱记》:明传奇。
沈璟:明代戏曲理论家,戏曲作家。
《义侠记》:明传奇。沈璟撰。
汤显祖:明代文学家,戏曲作家。《牡丹亭》为他传奇的代表作。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戏曲改革的方针。
三并举:戏曲创作的方针。
第三戏曲声腔剧种
第一节戏曲声腔概述
戈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梆子腔,皮黄腔,昆曲。
第二节戏曲剧种举要
昆剧,京剧,秦腔,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川剧。
第四章戏曲文学
第一节什么是戏曲文学
戏曲文学泛指中国戏曲的剧本创作。
第二节戏曲作家与作品
易俗社:1912年成立于西安的秦腔改良团体。
三庆会:1912年成立于成都的川剧改良社团。
上海新舞台:中国第一座有先进设备的近代化剧场。
奎德社:中国近代以改良戏曲为宗旨的女子演出团体,一名奎德坤剧社。
警世戏社:评剧初创时期唐山的表演团体。
李文茂:清道光年间广东本地班演员。
刘艺舟:戏曲活动家,编剧,演员。
二,元杂剧作家与作品
(一)概述

戏曲知识基本常识

戏曲知识基本常识

戏曲知识基本常识
1. 嘿,你知道戏曲里的生角吗?就像咱生活中的大英雄一样!比如《三国演义》里的关羽,那在戏曲里就是超威风的生角呀!他们一般都很帅气、很有气概呢。

2. 哎呀,戏曲里的旦角可重要啦!那不就跟咱身边的漂亮小姐姐似的。

像梅兰芳先生扮演的那些旦角,多美呀,一颦一笑都那么吸引人。

3. 喂,你晓得戏曲里的净角不?那脸上的花脸,就跟超级英雄的面具似的。

像包拯,那大黑脸多有特色,让人一下就记住了。

4. 嘿呀,还有丑角呢!可别小瞧了他们,就像生活中的开心果一样。

他们的表演常常能让大家哈哈大笑,比如那个经典的小丑形象。

5. 你说,戏曲的唱腔咋就那么好听呢?就如同歌唱家在舞台上大展歌喉一样!各种不同的腔调,高的低的,婉转的豪放的,绝了呀。

6. 哇,戏曲的服装也是超漂亮的啊!简直就是高级定制的礼服嘛。

那华丽的程度,让人看了就觉得惊艳无比。

7. 听过戏曲的锣鼓点不?那可跟心跳似的,一下一下带动着节奏。

就像咱跑步时的脚步声,咚咚咚,多带劲。

8. 戏曲的舞台布置也很有讲究呢,可不比咱家里随便摆摆。

那是精心设计的呀,不就和艺术展览一样精美嘛。

我觉得戏曲真的是超级有趣的艺术形式,有那么多丰富的元素,值得大家好好去了解和欣赏呀!。

中国传统戏曲基础知识

中国传统戏曲基础知识

中国传统戏曲基础知识简介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文学和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世界戏剧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主要戏曲种类1. 京剧:被誉为“国剧”,起源于北京,是中国戏曲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剧种之一。

2. 越剧:起源于浙江绍兴,以抒情见长,被誉为“中国歌剧”。

3.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以唱腔优美、表演细腻著称。

4. 评剧:起源于河北,以说唱为主,表演形式活泼。

5. 豫剧:起源于河南,以唱腔高亢、表演生动著称。

6. 秦腔:起源于陕西,以唱腔悲壮、表演激烈著称。

表演形式与技巧1. 唱腔:戏曲的唱腔是其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各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唱腔。

2. 表演:包括唱、做、念、打等多种表演方式。

- 唱:即歌唱,是戏曲表演的核心。

- 做:即表演动作,包括手势、身段、表情等。

- 念:即念白,是用口语表达剧情的部分。

- 打:即武打,用于表现战斗场面。

3. 脸谱:戏曲中的角色通过脸谱来表现其性格和命运。

4. 服饰:戏曲的服饰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和装饰性,用以表现角色的身份和地位。

文学特色中国传统戏曲的文学特色主要表现在其剧本和唱词上,它们往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戏曲剧本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文学作品等,唱词则往往采用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的形式。

美学价值中国传统戏曲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美学载体。

它蕴含了丰富的哲学、伦理和人生观念,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传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智慧。

结语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内涵。

了解和学习戏曲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戏曲基础知识

中国传统戏曲基础知识

中国传统戏曲基础知识什么是中国传统戏曲?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戏剧形式,它结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和文学等艺术元素,以及特定的表演方式和技巧。

中国传统戏曲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中国传统戏曲的分类中国传统戏曲可以分为四大类:京剧、豫剧、评剧和黄梅戏。

京剧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北京地区,流行于全国各地。

京剧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形式,注重角色扮演和唱腔的表达。

它具有丰富的剧情和高度规范的表演风格,被誉为中国戏曲的代表。

豫剧豫剧是中国著名的地方戏曲剧种,起源于河南省,广泛流行于中原地区和华北地区。

豫剧以唱为主要表演形式,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唱腔的艺术性。

它的表演风格热情奔放、富有戏剧性,深受观众喜爱。

评剧评剧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起源于河北省,流行于京津地区和周边地区。

评剧以说、唱、念、做为表演形式,注重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刻画。

它的表演风格独特,既有悲剧的深情,又有喜剧的幽默,深受观众喜爱。

黄梅戏黄梅戏是中国湖北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起源于黄梅县,流行于湖北、湖南等地。

黄梅戏以唱为主要表演形式,注重唱腔的艺术性和情感的表达。

它的表演风格婉转柔美、细腻动人,被誉为江南地区的代表戏曲。

中国传统戏曲的特点中国传统戏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样的表演形式:中国传统戏曲以唱、念、做、打等多种形式的表演方式,使其具有丰富多样的艺术表达手法。

2. 精湛的表演技巧:演员在中国传统戏曲中需要掌握丰富的表演技巧,包括音乐演唱、舞蹈动作、表情表演等,以展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3. 丰富的剧情内容:中国传统戏曲的剧情内容广泛而丰富,涵盖了历史、神话、文学等多个领域,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4. 独特的服装和化妆:中国传统戏曲中演员的服装和化妆非常独特,通过服饰和面部装饰来突出角色的特点和身份。

5. 传承与创新并重:中国传统戏曲在持续传承传统的同时,也注重创新与发展,使其能够与时俱进并吸引新的观众。

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

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

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
1. 基本概述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和文学等元素。

它通常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呈现剧情,使用特定的音乐和唱腔来表达情感。

2. 分类
中国戏曲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剧种,其中最著名的有京剧、豫剧、越剧和粤剧等。

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音乐形式和服装特点。

3. 唱腔和曲调
中国戏曲中的唱腔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不同的剧种有不同的唱腔体系,如京剧的二黄、越剧的南音等。

唱腔通过特定的曲调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4. 人物角色
中国戏曲中的角色多样丰富,包括主角、丑角、旦角和净角等。

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和表演方式,通过服装、化妆和动
作等手法来展现角色的特征。

5. 剧情和故事
中国戏曲中的剧情多样,通常取材于历史传说、文学作品和民
间故事等。

剧情结构严谨,注重情节的发展和冲突的表现。

6. 舞台艺术
中国戏曲的舞台艺术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舞台布景、灯光效
果和道具运用等都能增强戏曲的艺术表现力。

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
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希望这份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知识非常丰富,包含了多个方面。

1. 戏曲的定义和种类: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艺术形式,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和人物扮演等因素,流行于中国境内的大剧种如京剧和各种地方戏如评剧、湘剧、花鼓戏等都是戏曲的代表。

2. 戏曲的基本特征:戏曲具有综合性、程式性和虚拟性的特征。

其中综合性指的是戏曲表演中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程式性指的是戏曲表演中的一整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虚拟性则是戏曲表演中的一种艺术手法,通过夸张、象征等手法表现生活场景。

3. 戏曲的角色行当: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主要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格、性别、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进行划分,如生、旦、净、丑等。

4. 戏曲的表演手法:戏曲的表演手法包括唱、念、做、打四个方面,分别对应歌唱、念白、表演动作和武打四个方面。

5. 戏曲的剧本结构:戏曲的剧本结构通常包括开场、引子、折子戏和全剧结尾等部分。

其中折子戏是最为重要的部分,通常将整本戏拆出相对完整的一折单独演出。

6. 戏曲的历史和发展:戏曲起源于中国的古代歌舞,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

中国各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其中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以上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戏曲知识的一部分,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欣赏。

中国戏曲文化知识

中国戏曲文化知识

中国戏曲文化知识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

下面介绍一些关于中国戏曲文化的知识。

1. 历史背景中国戏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时期,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最早的戏曲形式是杂剧,后来逐渐发展出举重剧、昆曲、京剧等多种剧种。

2. 剧种分类中国戏曲有多种剧种,其中一些著名的包括:- 京剧: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形式,是中国戏曲中最经典的剧种之一。

- 评剧:以评话为主要表演形式,音乐节奏独特,多以历史题材为背景。

- 黄梅戏:以黄梅调为主要表演形式,源于中国南方地区,曲调悠扬动听。

- 二人转:由两名演员表演,以相声、小曲调为主要表演形式。

3. 表演艺术特点中国戏曲运用了多种表演艺术形式,包括唱、念、做、打等,以及面谱、服装、舞台布景等元素。

其特点包括:- 唱腔:戏曲以唱腔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不同的音调来表达情感和角色性格。

- 手势:演员通过手势、动作来表达情感和角色的变化。

- 面谱:不同剧种使用不同的面谱,可以直观地表示角色的特点和性格。

- 舞台布景:舞台上常用立体的布景来营造不同的场景,增强戏曲的观赏效果。

4. 文化价值中国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传统价值和表现形式。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还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思想和价值观。

中国戏曲还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

5. 戏曲在现代社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戏曲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现代舞台技术的应用、故事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都是戏曲发展的重要方向。

同时,戏曲也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世界各地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6. 结束语中国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丰富的历史、表演形式和文化价值。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戏曲。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一、中国戏曲1、始于离者,终于和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

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

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

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

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

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

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

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

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

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二、中国戏曲史1、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

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

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

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

完整版)中国戏曲基础知识

完整版)中国戏曲基础知识

完整版)中国戏曲基础知识中国戏曲基础知识是指利用艺术手法来表现生活的实际过程。

戏曲虚拟利用舞台的假设性来灵活处理时间和空间,以达到神似而不求形似的艺术效果。

例如,用划桨的动作来虚拟行船,用摸索的动作来虚拟夜晚,用更声来表示时间变化等等。

戏曲节奏是戏曲表演中的共同要素,由戏曲形体动作节奏和音乐节奏两部分组成。

戏曲的唱念打舞等都有很强的节奏性,能够帮助表现人物情绪,点染戏剧色彩,烘托和渲染舞台气氛。

戏曲程式是指在戏曲表演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艺术和技术规范。

它将生活中的语言和动作进行提炼和加工,使唱、念、做、打和音乐伴奏、化妆、服装等都形成规范化的表演法式,使生活的形态音乐化、舞蹈化、规范化。

例如,表演中的关门、行船、跑马等都有基本固定的格式。

戏曲程式比生活中的自然形态更富有表现力,更具形式美,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变化和发展。

压轴是指在折子戏演出中倒数第二个剧目,因为最后一个剧目称为大轴而得名。

串是演戏时脚色需要连贯成队的称呼,俗称“串戏”。

一说串字来源于“爨”字,因旧时也以“爨”或“爨弄”泛称演剧。

反串是指艺人扮演原所属行当外的角色,例如___演员扮演生行或武生等。

客串是指非职业演员参加戏班演出的称呼。

票友是旧时对戏曲、曲艺的非职业演员、乐师的通称。

相传清代八旗子弟凭清廷所”,赴各地演唱子弟书,不取报酬,为清廷宣传,后就把非职业演员称为票友。

___是古代以歌唱、舞蹈、滑稽、杂技表演为业的艺人之统称。

一般认为以表演戏谑为主的称“俳优”,以表演乐舞为主的称“倡优”。

演奏音乐的艺人称为“伶人”。

宋元以来,常称戏曲演员作优伶。

戏曲服装中的靠是一种古代武将的铠甲。

它由身分前后两块组成,满绣鱼鳞纹。

腹部的部分被称为“靠肚”,而护腿的两块则被称为“靠牌子”。

背后还会插上三角形小旗,这种靠被称为“靠旗”。

如果没有插上旗帜,那么这种靠就被称为“软靠”。

女将穿的则是“女靠”,它的下摆会缀上数十根彩色飘带,内部还会穿上衬裙。

中国戏曲常识

中国戏曲常识
第2页/共22页
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 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 弃其形”的方式,如中 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 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 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 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 的关羽,白脸的曹操; 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 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
无波涛之江河。
第3页/共22页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相连,成“一”近似棒槌,但
字形。唐末起 眉形较宽,显
义首领黄巢脸 得人物眉毛更
谱专用。
为浓密
第14页/共22页曾用这种眉 形。
• 中国戏曲脸谱,是戏曲文化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戏曲脸 谱不仅仅是供悦目的,而且是戏曲艺术家与观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语言。正是习惯成自然 的民族文化习俗和生活习俗给了这种特殊语言以约定俗成的语义,赋予它多方面的表现功能。戏曲脸谱中 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 .
第16页/共22页
• 戏曲综合了多门类传统艺术成果的同时,也受到传统各门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从诗 歌中引进了“意象”“意境”“趣味”等;从绘画中引进了“神似”、“形似”“虚 实”等;从小说中引进了“真假”等。戏曲脸谱的审美意识同样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 的影响。
• 脸谱的勾画创作和中国书法的书写创作有相似之处。书法是从一撇一捺的文字书 写中产生的艺术形式,脸谱则是从一勾一抹的人物化妆中产生的艺术形式,两者在创 作程序上都表现出很强的程式化特征,正所谓无法不成谱。两者在用笔方式上也有相 似之处,都讲究线条流畅而有力度,节奏鲜明而神采飞扬。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 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 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 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 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 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 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 “唱、念、做、打”。

中国戏曲的基础知识与理解

中国戏曲的基础知识与理解

中国戏曲的基础知识与理解简介中国戏曲是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文学和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

它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民间祭祀活动,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表现手法。

中国戏曲不仅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主要类型中国戏曲主要分为五大类型: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和豫剧,统称为“五大戏曲”。

每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地域特色,但它们都遵循着一些共同的基本规则和表现手法。

表演形式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主要包括唱、做、念、打四种基本技艺。

1. 唱:唱腔是戏曲音乐的核心,不同的戏曲有不同的唱腔,如京剧的“西皮”和“二黄”,越剧的“尺调”和“弦下腔”等。

2. 做:做功是指演员的表演技巧,包括身段、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以此来表达角色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特点。

3. 念:念白是指演员用念白的方式来表达角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通常念白都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

4. 打:指的是武打场面,包括武术、杂技等,用以展示剧中的战斗和武功场面。

服饰与道具戏曲的服饰和道具是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具有装饰性,更重要的是具有象征意义。

如龙代表皇帝,凤代表皇后,剑代表忠诚和勇敢等。

剧本与剧目中国戏曲的剧本称为“戏文”,通常由唱词、念白和动作说明三部分组成。

戏曲的剧目非常丰富,既有源自历史故事的正剧,也有以民间传说为题材的喜剧和悲剧。

文化价值中国戏曲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道德教育。

它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角色,传达了丰富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观,对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结中国戏曲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文学和绘画等多种艺术元素,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和表现形式,有助于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一古老的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戏曲基础知识
【戏曲虚拟】指用艺术的虚来表现生活的实的过程,是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

它利用舞台的假定性,灵活处理时间、空间。

在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上,力求神似而不求形似。

如以划桨虚拟行船,以摸索虚拟夜晚,以更声表示时间变化等。

对自然环境、物体、人物、自然现象等,同样采取虚拟的手法,借助观众的联想来完成艺术创造。

戏曲节奏戏曲术语。

是使唱念打诸般艺术手段统一的共同要素。

由戏曲形体动作节奏和音乐节奏两部分组成,二者相辅相成。

戏曲的唱念、表演、舞蹈、武打等都有很强的节奏性。

它能帮助表现人物情绪、点染戏剧色彩,烘托和渲染舞台气氛。

【戏曲程式】戏曲表演中形成发展起来的艺术及技术上的格律和规范。

它把生活中的语言和动作提炼加工,使唱、念、做、打和音乐伴奏、化妆、服装等都形成规范化的表演法式,使生活的形态音乐化、舞蹈化、规范化。

如表演中的关门、行船、跑马等,都有基本固定的格式。

它比生活中的自然形态更富有表现力,更具形式美,程式又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有所丰富、变化和发展。

【压轴】一台折子戏演出中倒数第二个剧目。

因最后一个剧目称大轴得名。

【串】演戏俗称“串戏”,因脚色须连贯成队故称串。

一说串字来源于“爨”字,因旧时也以“爨”或“爨弄”泛称演剧。

【反串】指艺人扮演原所属行当外的角色。

如旦行演员演生行或武
生等。

【客串】非职业演员参加戏班演出称客串。

【票友】旧时对戏曲、曲艺的非职业演员、乐师的通称。

相传清代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赴各地演唱子弟书,不取报酬,为清廷宣传,后就把非职业演员称为票友。

【优伶】古代以歌唱、舞蹈、滑稽、杂技表演为业的艺人之统称。

一般认为以表演戏谑为主的称“俳优”,以表演乐舞为主的称“倡优”。

演奏音乐的艺人称“伶人”。

宋元以来,常称戏曲演员作优伶。

【行当】传统戏曲角色的类别。

近代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总分行方法。

每个行当中各有若干分支,如生又分为老生、小生等。

各剧种在分支的层次和名目上又有繁简之别。

【生】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演男性人物。

生行初见于宋元南戏,后除元杂剧外,历代都有,一般扮演青壮年男子,是剧中主要人物。

随着艺术的发展,生行又据所扮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划分为许多专行,如老生、小生、武生等。

【旦】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

扮演女性人物。

旦的名目初见于宋代歌舞,宋杂剧已有装旦,后历代都有这行脚色,又大都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划分为许多专行,如正旦、花旦、贴旦、闺旦、武旦、老旦、彩旦等。

【净】俗称“花脸”、“花面”。

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

一般认为是杂剧和金院本的副净演变而来。

面部化妆用脸谱、唱用宽音或假音,动作大开大阖,大都扮演性格刚烈或粗鲁*险的男性人物。

按扮演人物性格、身份及其艺术特点,又划分为许多专行,如京剧的正净、副
净、武净等。

【末】传统戏曲脚色行当。

宋杂剧中有副末。

元杂剧的正末是同正旦并重的两个主要角色。

明清时,成为独立行当,常扮社会地位比生扮的人物低,表演上唱做并重的中年以上男子。

近代多数剧种末已并入老生行。

【丑】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

喜剧角色。

因在鼻梁上抹一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

又与净脚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而俗称“三花脸”。

宋元南戏已有丑脚。

可表现幽默、机智的人物,也可表现灵魂丑恶、*诈卑鄙的人物。

按扮演人物身份、性格和技术特点,分为文丑和武丑两大支系。

【龙套】也叫“文堂”、“流行”。

扮演剧中士兵、夫役等侍从人员,因身着特殊形式的龙套衣得名,一般以四人为一堂。

舞台上用一堂或两堂龙套,以表人员众多,起烘托声势作用。

【四功五法】戏曲演员唱、念、做、打4种艺术手段和口、手、眼、身、步5种技术方法的合称,为戏曲演员的基本功。

【唱念做打】戏曲表演的4种艺术手段。

指唱功、念白、做工、武打,习称“四功”。

是戏曲演员的4种基本功夫。

【声腔】指戏曲以演唱的腔调来区分不同品种。

某些戏曲剧种或剧种的腔调在音乐或演唱方法上具有较多共同性被称为一种声腔,或归为一个声腔系统。

【板眼】戏曲音乐名词。

奏乐或唱曲时,每一小节,强拍以板敲,称“板”;弱拍或次强拍则以鼓点击,称“眼”,合称板眼。

分别称为
三眼板(四拍子),一眼板(二拍子),有板无眼(一拍子或称流水板),无板无眼(散板)等。

【自报家门】戏曲中介绍人物的一种传统手法,剧中主要人物第一次上场时用引子、定场诗、定场白等作自我介绍,包括姓名、籍贯、身世和剧中规定情境等。

【起霸】戏曲表演程式。

传说因首先用于明代传奇《千金记•起霸》一出而得名。

通过一套连续的舞蹈动作,表现古代将士出征上阵前整盔束甲的情景。

全套的称整霸或全霸,大都用于剧中主要人物。

半套的称半霸。

两个人同时起霸称双起霸。

【亮相】戏曲表演程式。

剧中人在上下场或一节舞蹈结束时的短暂停顿中所做的塑像式姿式。

有单人、双人或多人各种形式。

用以突出显示人物的精神状态。

【趟马】戏曲表演程式动作。

通过成套的连续的舞蹈动作,配合快速的锣鼓节奏,表现策马疾行的姿态。

有单人趟马、双人趟马、多人趟马等多种。

【打出手】戏曲武打中的特技。

简称“出手”。

一个主要脚色手足并用同敌对数人相互接、踢、抛、掷武器,用2杆至8杆枪不等,形成惊险复杂的战斗场面。

常用于神怪斗法的武旦戏。

有时也用于乱军中抢夺武器的情节。

【脸谱】戏曲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谱式。

是从唐代乐舞“代面”面具逐渐演变而来。

演员面部勾画各种颜色、图案,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对人物的褒贬。

主要用于净、丑角。

【行头】广义泛指演戏用的道具、服装。

狭义只代表戏装。

一般不分朝代、地域和季节,只按性别、年龄和社会地位进行妆饰。

【翎子】戏曲中演员盔帽上的两根五六尺长的雉鸡尾制饰物。

插翎子多为英武、勇猛、强悍或暴戾人物。

目的在于加强表演的舞蹈性,表现人物感情。

使用翎子的舞蹈称为“翎子功”。

【髯口】又称“口面”。

戏曲演员所挂的假须,用牦牛毛或人发做成。

按剧中人年龄分黑、黪(灰)、白三种,个别形貌怪异或性格暴烈的人物则戴红髯、紫髯等。

根据不同身分和人物性格,髯口式样分为多种。

【水袖】戏曲服装中的蟒、褶子、帔等袖端所缀一尺上下的白绸。

以其甩动时形似水波纹而名。

水袖技术是戏曲表演基本功之一。

演员可利用它表现人物的性格、感情和增加形象美。

【靠】戏曲服装。

剧中古代武将的铠甲。

身分前后两块,满绣鱼鳞纹。

腹部称“靠肚”。

护腿两块称“靠牌子”。

背后插三角形小旗,称“靠旗”。

不用靠旗的称“软靠”。

女将穿的“女靠”,身下缀数十根彩色飘带,内穿衬裙。

【盔头】传统戏曲中剧中人所戴冠帽的通称。

主要指帅盔、草盔、凤冠等硬质冠帽,也包括鸭尾巾,罗帽等软质帽巾。

按人物身份的不同分别使用。

大都着重装饰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